古今言殊句式分析

合集下载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ppt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ppt

弘扬民族精神
彰显民族特色
促进民族团结
文言句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 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 审美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文言句式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 产,其传承和弘扬有助于促进民族团 结和社会和谐。
激发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文言句式,可以更加深入地 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激发爱 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传承古代文化思想
承载古代典籍
文言句式是古代典籍的主要表达 方式,通过学习文言句式,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思想。
传递历史文化信息
文言句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信息,包括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对于研究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
文言句式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有助于弘 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 化自信心。
文言文多使用典故、比喻等修辞 手法,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敬辞、谦辞等 礼貌用语,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04
文言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理解文言句式的关键
掌握基本句式
了解并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等。
识别特殊语法现象
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虚词 用法等。
文言句式的重要性
文言句式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古代 文献的基础
掌握文言句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历史、 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文言句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其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
02
文言句式的特点与分类
判断句
用“者”或“也”表判 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 断形式。
用副词“乃”“即”“ 则”“皆”“是”“诚 ”等表判断。

古今言殊20200206

古今言殊20200206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黄河
以河为境。
《韩非子·有度》
今义: 一切动植物 的表层组织
古义:
兽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
兽皮 人皮
皮-带毛的 革-去毛的 肤
上古-中古
指颧骨 部分
今义:
面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温庭筠《菩萨蛮》
古义 今义
怨恨 恨憾 古:怨>恨 今:怨<恨
❖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 “中性词”变“褒义词” 或“贬义词”。
古义:
得力助手
(褒义词)
后起意义:
比喻坏人 的帮凶
(贬义词)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越语》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汉书·李广传》
❖ 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 天姥连天向天横
❖ 是时,曹操遗孙权书日:“近者奉辞伐罪…”
❖ 彗星见于东方
羽扇纶巾
❖ 万乘之国
否极泰来
❖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
❖ 可以解燕国之患
四、汉语词汇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第一

医生

衣服

依靠

道德 道理 道路 道教
单音节向多音节(主要为双音节)转变
“……之上、……之中、……之后、三分之一、 原因之一、一技之长”等
北京大学的图书馆
香格里拉的神奇风光
(3)一些古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在现

20-21版: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创新设计)

20-21版: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创新设计)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与时俱进。

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诗序》赏读: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认真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赏读: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赏读:一句善良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漂亮·俊俏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好看”的意思。

主要区别是:“漂亮”着重指外表好看,可形容具体事物,形容人(多指年轻人)时不限男女;“俊俏”一般指人的相貌好看,多用于女子。

此外,“漂亮”可重叠成“漂漂亮亮”,“俊俏”则不能。

例句1:最漂亮的还是她那双忧郁然而动人的眼睛。

例句2:在树上挂着的笼子里,有两只俊俏的白玉鸟。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

就:归于。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循序渐进”,循:按照。

序:次序。

渐:逐渐。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

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例句1: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例句2: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知识卡片古汉语句的倒装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的特点
01
02
03
结构复杂
文言句式通常结构较为复 杂,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较为多样。
表达精练
文言句式通常表达精练, 言简意赅,能够用较少的 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
注重文采
文言句式通常注重文采, 讲究韵律和节奏,读起来 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感。
文言句式的分类
判断句
判断句是表示事物之间关系 的句子,通常以“者”、“
在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通常没有关联词,通过语序和 语境来表达判断关系。
判断句的分类
肯定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判断主语,加 上谓语或谓词短语,用以说明某事物 是什么。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否定判断句
用否定词加上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判 断主语,加上谓语或谓词短语,用以 说明某事物不是什么。例如:“此非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词汇被动句
使用具有被动意义的词汇 来表示被动,如“见”、 “被”等。
被动句的用法
表达动作的受事者
当需要强调动作的受事者时,可以使 用被动句。
表达客观事实
强调动作的被动性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被动句可以强调 动作的被动性,突出动作的受害者或 承受者。
在描述客观事实或情况时,使用被动 句可以更客观地表达。
介宾结构后置
介词短语放在句末,如“此所 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
齐王纳谏》)
倒装句的用法
突出强调
通过倒装句来强调某个词语, 使其更加突出。
平衡句子结构
在某些情况下,倒装句可以平 衡句子的结构,使其更加和谐 。
表达情感
倒装句可以表达出说话人的情 感和态度,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
修辞效果
倒装句可以产生特殊的修辞效 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语法演变

语法演变

《古今言殊》笔记整理语序的变化
一、宾语前置
1沛公安在?
2忌不自信
3句读之不知
二、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客有吹洞箫者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会于西河外渑池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四、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着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夫晋,何厌之有?
句式的变化
一、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荀卿,赵人。

二、省略句
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三、被动句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秦城恐不可得,徙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词类的变化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2范增数目项王
3六王毕,四海一
二、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外连横而斗诸侯
3足以荣汝身
3、
意动用法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吾从而师之
四、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3吾得兄事之。

《古今言殊》教案

《古今言殊》教案

《古今言殊》教案第一篇:《古今言殊》教案古今言殊2013/5/23 教学目的:1、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演变情况。

2、通过比较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古今句式的异同。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较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古今句式的异同。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古今词义①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现代汉语大多已变成了双音节词。

②有些古代汉语的词(这些多指虚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③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二、古今句式①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同样的意思现在不这么说了,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同样是判断句,现代汉语要说成“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主谓语之间必须用判断词“是”。

②有些句式现代汉语有了一些改变。

③还有一些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但用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为……所……”、“唯……是”等。

三、汉语语音的演变。

①声调的变化:古汉语里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现代汉语里没有了入声,也就是现在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②韵母的变化四、汉语词汇的演变。

①词形发生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

②词语的消长变化:③词语的替换变化④词语的引申变化: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五、汉语语法的演变。

①语序的变化: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②句式的变化:被动句,判断句等。

③词类的变化: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六、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现代汉语词汇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汇所代替,如:人风——民风。

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语言文字应用1.2.古今言殊

语言文字应用1.2.古今言殊
WSH
3、古代词语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 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1)“服”
2)“窥” 。“窥”在古代有“从小孔或缝 隙里看”的意思,如成语“管中窥豹”。从 这个意思还引申出了“暗中查看”的意思。 现在前一个意思已经消失了,而“暗中查看” 的意思还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窥测、窥察、窥度、窥视” 等词语中。
WSH
WSH
赞曰:秀才们咬文嚼 字,干的甚事,读书误人 如此。有一官府下乡,问 父老曰:“近来黎庶如 何?”父老曰:“今年梨 树好,只是虫吃了些。” 就是这买柴的秀才。
WSH
课堂活动:古人云,今人说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 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 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
WSH
一、古今词义。 1、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 单用。 如: “形、貌、衣、镜、自、何、日、外” 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 如: “丽(美丽、壮丽)、 朝(朝霞、朝气、朝发夕至)、 窥(窥探、窥测)、 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
WSH
2、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 很大限制。 1)“之”的用法。 2)“其”。A.“其妻曰”,第三人称代词。 B.现代汉语里还有“各得其所、自得其乐、 自圆其说、望其项背”等成语. C.此外就只限于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语境,如 “其子女安置问题”。 3)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 等等; “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 现在说“八尺多”。
15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 (洪亮吉《治平篇》)
WSH

古今言殊之句式

古今言殊之句式

3、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 (定语后 置) A、其人家有好女子者,多持女逃亡。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D、子何侍而往? (宾语前置) E、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 (定语后置) F、甚矣,汝之不惠。 (谓语前置) G、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 (状语后置)
1、为……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为……所……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3、 ……于……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4、 ……见…… 信而见疑 5、 ……见……于…… 吾长(长久地)见笑于大方之家 6、 ……被…… 忠而被谤 7、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标志的被动句,动 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 下文来判别。
如:A、彼不我恩也。 B、莫我肯顾。 C、忌不自信。 D、未之有也。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
前面,以加重语气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过:责备)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规律4
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 “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 之前。如: ① 吾已失恩义,会(一定)不相从许(你) ②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 “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如:① 府吏见丁宁(我) ② 慈父见背(我)③见谅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放在动词谓 语前. ① 举贤以自佐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
B
D
三、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 置。 格式:主十宾【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 安、胡、焉、奚、恶、曷】十动? 如:A、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B、何以知之? C、子何恃而往?

第2节 古今言殊

第2节 古今言殊

例句: ⑤……见……于……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见……于 秋水》 家(《庄子 秋水》) 《庄子·秋水 ……被 例句: ……忠而被谤 史记·屈 忠而被谤(《 ⑥…… 被 …… 例句 : …… 忠而被谤 《 史记 屈 原贾生列传》 原贾生列传》) 【名师点拨】 其中⑥是现在普遍使用的表示被 名师点拨】 其中⑥ 动的句式,剩下的几种句式偶尔还见于书面语中。 动的句式,剩下的几种句式偶尔还见于书面语中。 还见于“不为人知”这样的结构中; 如①还见于“不为人知”这样的结构中;②可见 为我所用”“为人所不耻”这样的结构中; ”“为人所不耻 于“为我所用”“为人所不耻”这样的结构中; 还可以用于“见笑”这样的客套话里。 ④还可以用于“见笑”这样的客套话里。而③和 ⑤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板凳 板凳] 板凳 从词义讲,我们要注意时代性。 从词义讲,我们要注意时代性。“红”在古时作 粉红” 但到唐朝时却当“大红” “粉红”讲,但到唐朝时却当“大红”讲。如白 居易的词中说: 日出江花红胜火, 居易的词中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 如蓝。 这里的“ 就是大红, 如蓝。”这里的“红”就是大红,和现代的意义 是一样的了。再讲蓝色,古人叫青,我们不能说 是一样的了。再讲蓝色,古人叫青, 古人没有蓝色的概念。古时的“ 古人没有蓝色的概念。古时的“蓝”,不当蓝色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成语中的“ 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成语中的“蓝” 是染料,用它来染丝麻织物时,它的颜色是蓝的。 是染料,用它来染丝麻织物时,它的颜色是蓝的。 如解作青色出于蓝色,且胜过蓝色,这就乱了。 如解作青色出于蓝色,且胜过蓝色,这就乱了。 白居易词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其中的 白居易词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 也不是青色, “蓝”,也不是青色,是说水色绿得好像染料一 并不是说绿色比蓝色更绿。 样,并不是说绿色比蓝色更绿。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介词在文言文中使用较少,有时会被省略。 例如:“(因)乘月而归。”
省略句的用法
简化句子结构
增强语境理解
通过省略某些成分,文言文能够更加 简洁地表达意思,避免了冗余和重复。
由于上下文语境的限制,省略某些成分 并不会影响读者对句子的理解,反而能 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所处的语境。
强调重点信息
在省略某些成分的同时,文言文会突 出强调其他信息,使读者更加关注重 点。
被动句的分类
语义被动句
通过上下文或语境来暗示被动关 系,而没有明显的被动标志。
结构被动句
通过特定的结构来表示被动关系 ,如“受...于”等。
被动句的用法
表达动作的承受者
在被动句中,动作的承受者成为 句子的主语,强调动作对它的影
响。
强调动作的受事者
通过使用被动句,可以强调动作的 受事者,突出其地位和作用。
04 倒装句
倒装句的定义
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 句式,其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 不同。
倒装句是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 词语,而将该词语放在句首或 句尾,以改变句子的结构。
倒装句在表达上更加精炼、含 蓄,能够让读者体会到文言文 的韵味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 倒,以突出谓语的意义。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目录
• 判断句 • 被动句 • 省略句 • 倒装句 • 固定句式
01 判断句
判断句的定义
01
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 式,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 肯定或否定判断。
02
判断句通常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 为主语,以动词作为谓语,并通 过语气词或特定结构来表示判断 。
判断句的分类
澄清误解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1课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含解析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1课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含解析 精品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语文高考试题中的“数学题”以前,高考试题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道试题——《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做的图,正确的一幅是:你知道解答这道试题的关键在哪里吗?你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知识·梳理]一、汉语语音的演变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ɑi”。

二、汉语语法的演变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B.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判断句,今天的判断句为“……是……”)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如“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三、汉语词汇的演变[考点·聚焦]本节内容与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考内容中“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体要求相对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给文言文的相关语段断句(有些语段出自选文中,有些语段出自选文外)。

[典例·探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

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信美容仪,善骑射。

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

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

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

古今言殊2-汉语语法的演变

古今言殊2-汉语语法的演变
【任务】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一)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二)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三) 1.马之千里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
合作探究一探究宾语前置的形式 【任务】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一)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客何为者?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 “操”“在”“为”的宾语。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
链接高考 (1) 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 供先生食。【重庆卷】 译文: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 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浙江卷) 译文:(常衮)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 人中选拔,生怕找不到。
总结:
借助典范的例句来辨识特殊句式是一种举一反三、 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复习时万万不能死记那些特殊句式 的格式,而是要跳进课本,结合课本中典型的例句比较 特殊句式的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 而分类辨识各类特殊句式。从而实现课内知识向课外应 用的迁移。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文言文倒装句式
翻译以下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君美甚 4忌不自信 5与坐谈 6不若君之美
比较上面的句子,可以看出古今汉语结构的怎样变化?
现代汉语语序及文言倒装的类型 1、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 (定)─宾。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 谓倒装句(变式句)。 2、文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古今言殊课件正式分析

古今言殊课件正式分析

2、词语的词义变化
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 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 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江、河 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哭 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
,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
菜 古代专指蔬菜,今包括肉类。
词义缩小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后 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缩小了 ,这种现象叫词义的缩小。
3、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 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社会生活方面
(a)政治方面:和谐社会、三农问题、 保先教育
(b)经济方面:经济特区、红色旅游、 白领
(c)文化方面:素质教育、超级女生、 拜金主义
网络用语方面
网络与计算机代表着先进和高效,是新 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
二、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语序。 1.赵急,请救于齐。 2.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3.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见……于 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 无标识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一、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1.何有于我哉?( 有什么 )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愁什么) 3.王曰:“何为者也?” ( 干什么 ) 4.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能和谁一道呢 )
甚矣,汝之不惠!
宾 疑问句中代词 沛公安在?(谁、何、奚、 作宾语前置 曷、胡、恶、焉 )
语 否定句中代词 时人莫之许也 前 作宾语前置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语言文字运用导学案: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课题: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一)语言文字运用导学学案主备:李文增复备: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

2、能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解读文言实词。

一、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例谈(一)、语境分析法根据实词在文中的特定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1)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玩味 (2007广东卷)(2)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记载(2007广东卷)(3)(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 “将兵”:将领和士兵(2002全国题)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

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

同时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形式,我们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行旅:旅行,游览(04山东、河北)“行旅”解释为“旅行、游览”是否正确?(3)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05北京卷)(4)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紧扣人物进行分析推断(1)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理解为“以……为王”还是“让……为王”?(2)谭谢不纳,母大困(06年广东卷)谢:道歉“谢”理解为“道歉”是否正确?谢:拒绝。

人物比较,谭敬先是允恭的朋友,不接纳允恭的母亲,而杜环只是允恭的朋友的儿子,却收留,可见其善良厚道。

(二)、课文迁移法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1、请指出下列红体字的准确读音
• 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 天姥连天向天横
• 是时,曹操遗孙权书日:“近者奉辞伐罪…”
• 万乘之国
否极泰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蕃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
• 噌宏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 可以解燕国之患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②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入使。” ③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 ④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⑤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 ⑥汝识之乎?噌弘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⑨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如:①王问:“何以知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语,但是为了强调它,也 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 语前置。
如:①余是以记之。 ②一言以蔽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宾)+之+(谓)” “(宾)+是+(谓)”
规律4 固定句式
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用;
“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可译为“只”。)
2、……何……之有
如:A、何陋之有? B、何厌之有?
C、唯余马首是瞻。 D、惟利是图。
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 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 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 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 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例: (1)甚矣,汝之不惠!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3)美哉,我少年中国。
特点: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他
放在主语之前。
规律:常出现在感叹句。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焉、奚、 恶、曷)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 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 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节词所替代。
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2) 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 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 员”,“残废”——“残疾”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单纯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叠音词,如:翩翩、霏霏; 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双声关系).须 臾、仓皇(叠韵关系)。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 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 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 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 ③前缀后缀式·如:阿爷、率尔; ④偏义复词,如:存亡(《出师表》“今天下 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3) 词语的引申变化
(1)词义扩大。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 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
(2)词义缩小。 “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弗之怠
C
A、其间旦暮闻何物? C、莫之或止
B、君何以知燕王?
A D、未之多见也
A、沛公安在?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唯才是举。 D、尔何知?
课堂活动2、
画出“引子”中秀才说的四句话,并标出古今变化大的词。 阅读“古今词义”部分,思考:(1)古今词与用法不同 主要有三个方面,各用一句话概括;(2)把秀才说的四 句话中古今变化明显的词语填入下面的表格。
例词 属于哪种变化情况 现保留在哪些书面词中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三、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2、句式的变化 3、词类的变化
三、语法的变化——(1) 语序的变化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主─谓─宾 定(状)─中心词
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 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 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古今言殊
一、汉语语音的变化
课堂活动1、读下面的诗句,找出韵脚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如“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闻”都是 “听”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 了变化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 “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 个贬义词。
格式:主十宾十动?
如:A、大王来何操? B、子何恃而往?
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莫、无)
格式:主十否定词十宾十动
如:A、彼不我恩也。 B、莫我肯顾。 C、忌不自信。 C、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3 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此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