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标本溶血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采血标本时,应选用专用一次性采血针头及含负压的一次性密闭塑料试管,真空采血可缩短采血时间,避免血流不畅。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标本溶血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的知识,欢迎阅读。

溶血的原因
1、抽血困难:
①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休克、恶液质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

采集血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穿刺后往往流血不畅而挤压穿刺点周围。

这些机械因素可造成溶血。

②采血时由于患者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血标本中混有泡沫,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2、操作不当:
①采血标本时,未使用采血针头,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

由于塑料注射器发涩不好徐徐抽动,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往往使标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

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而由于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时用力过大、速度过快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③血标本注入试管后由于受到过度晃荡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④采血标本时,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由于血液中混有药液而造成溶血。

⑤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与针栓衔接不紧,抽血时,产生气泡。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标本溶血原因及应对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标本溶血原因及应对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标本溶血原因及应对对策标本采集行为直接影响检验科收到的标本状态,影响对病情判断和疾病诊治,血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及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临床诊断。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1、标本凝块:2、标本量少:3、采血管出现错误: 在采血过程中使用了不正确的采血管;4、真空采血管出现破损;5、血样送检时间超时。

未按照相关规定将采集到的血样送到相应检验室;6、血样标本信息存在错误或者没有检测的项目要求;7、没有采集到血样标本;8、出现溶血问题,如重度或者重度溶血;9、严重脂血,主要呈现为牛奶状;10、采集到的血样标本受到污染,如运送中没有加盖导致被其他的标本污染。

在临床工作遇到最多的不合格标本还是溶血和凝血。

凝血分为肉眼不容易发现的血凝块及是液凝固两种类型,导致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对患者进行抽血不顺利,抽血时间过长,这样操作带来的问题是血液在针管当中已经出现凝固;或在血液被注入到针管当中的时候,没有立即轻摇,造成部分血液凝集;或在进行摇晃的时候,摇晃不均匀,时间不够充分,使得血液没有和抗凝剂充分混合;其次就是采血量不足或者是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标本溶血原因1、病人血管不充盈,用止血带时间过长,捆扎过紧,并反复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引起血管内溶血;2、穿刺不顺利,针尖在静脉中反复探寻,损伤组织过多,造成血肿而溶血:3、混匀抗凝管时用力过猛或送检时振荡过大;4、从已有血肿的静脉采血,血样可能含有已溶血的细胞;5、未使用采血针,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抽血过快,采血后将血从注射器注入试管过猛,血细胞受外力而溶血;6、标本量不足,血液和抗凝剂比例失调,渗透压改变发生溶血;7、静脉穿刺处用酒精或碘伏消毒,酒精或碘伏未干即开始采血;8、注射器或盛血容器不干燥或容器污染;9、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气泡,发生溶血;10、用真空管采血却未抽足量,即真空管内还残留部分负压,引起标本溶血。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1、操作技术原因
护士操作的相关技术不当引发的,主要表现在采血时使用止血带进行束缚的时间过长且过紧,在拍打过程中力度过大,在采血时未待穿刺位置消毒液完全挥发即进行采血,还有血标本未摇匀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导致血标本溶血。

2、采血后振荡过猛
采血后试管颠倒混匀时动作过猛造成过分振荡或混匀次数过频过多导致红细胞破裂。

3、标本放置过长
血标本在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因为血标本对放置中的要求很高,温度过高或是过低皆易导致溶血。

4、真空型负压管的负压程度
临床中采血器皿通常是真空型的负压管,在采血时若负压不足,则血液会被间断吸进负压管中且易产生气泡,从而导致溶血;负压管中负压若过大,血液流速过猛,则易使红细胞发生相互碰撞,红细胞在破裂后易发生溶血。

5、标本运送过程中环境
在运送过程若是因路途颠簸或血试管在日光照射下时间过长,血细胞易遭破坏,易出现重度的溶血状况。

6、检验环节出问题
血标本送检验室后,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水浴箱温度及离心时速度过快等,都可能导致溶血的发生。

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真空静脉采血器又称自动定量静脉采血器,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的采血产品,种类多样,适用于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检验。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
知识,欢迎阅读。

1 临床资料
门诊采集的血标本950 份,溶血标本19 份,溶血率为2%。

溶血
原因:采血技术欠佳6 例占32%,穿刺抽血困难9 例,占47%,容器不
合格3 例占16%,采血管使用不当4 例占21%,饮食2 例占11%。

采取预防措施后门诊采集的血标本1 050 份,溶血标本2 份,溶
血率为0.2%。

溶血原因为患者血管塌陷,不充盈所致。

2 真空静脉采血器的原理
真空静脉采血法采血是全封闭的,真空采血管预制了准确的真空量,采血时自动将血液吸入试管,具有自动定量、安全可靠,高效方便的优点。

其真空度准确设定的实际采血量误差值为±5%,误差
主要来源于血液黏度变化及试管内径的微细差别[1]。

3 溶血原因
3.1 采血技术欠佳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如碘伏或酒精) 未干即开始采血,可发生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紧,从而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溶血;如止血带系在伤口、结痂、伤痕处均可造成标本溶血。

3.2 穿刺抽血困难患者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弹性差,静脉充盈不良,静脉塌陷,管腔变小,使血液流入负压管内缓慢,采血时间。

溶血反应原因及护理措施

溶血反应原因及护理措施

溶血反应原因及护理措施
溶血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
1.输入与患者血型不合的血液,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2.输入发生溶血变质的血液,导致红细胞破坏。

3.患者对某种血红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4.输血过程中细菌感染。

5.发生迟发性输血不良,如Rh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

对于溶血反应的护理措施,首要的是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接下来,可以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

同时,应将余血、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本送化验室进行检验。

对于双侧腰部,可以进行封闭处理,并用热水袋热敖双侧肾区,以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此外,还可以进行碱化尿液处理,如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

在观察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记录每小时尿量,并插入导尿管。

如果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安慰他们,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护理人员。

制表:审核:批准:。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体内的病情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时候血液检验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对于诊断和治疗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处理此类情况。

我们来分析一下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可能原因。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是血液检验的第一步,如果采集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标本污染、凝固不良或者 hemolysis(溶血)等问题。

比如采血过程中未注意无菌操作,导致细菌污染;抽血针使用不当导致血管穿刺不够深或者过深等。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完成后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凝固、 hemolysis或者冷冻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标本不合格。

3. 实验操作不当:实验人员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者仪器故障等原因,导致结果不准确或者无法得出结果,从而使得标本不合格。

4. 样本标签标识错误:血液标本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正确的标签标识,如果标签标识错误可能导致结果的混乱或者无法追踪标本来源,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需要对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血针、采血管等器具的清洁和无菌。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抽血针的深浅、抽血管的位置和采血量的控制,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样本以供检验,同时避免 hemolysis(溶血)等问题的发生。

对于样本的标签标识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样本进行正确的标签标识,确保标本的来源和检测项目清晰可辨,从而避免结果的混乱和误判。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措施,我们还可以在实验室内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对每一道流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质量保障。

及时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素质,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医学检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有效的检验结果,帮助医生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

溶血是医学生化检验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给临床诊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现就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送检生化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抽血送检的3405例生化血样标本,发生溶血63例,溶血率为1.85%。

发生溶血主要有穿刺困难、操作不当、采血器具不合格、保存和运送不当、分离血清操作不当、溶血性疾病等六大因素。

2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2.1 穿刺困难导致溶血由于穿刺困难导致溶血的18例,占28.6%。

肥胖、新生儿或低血容量患者因静脉血管不明显或静脉充盈不佳,导致操作者抽血时操作时间过长、施压过久、进针定位不准或多次在静脉中穿刺,容易干扰血液流动速度和血流方向,破坏体液与血细胞间的平衡,引起采集部位血肿和血标本溶血。

2.2 操作不当导致溶血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溶血的16例,占25.4%。

主要是新的没经验的护士或实习护士在采集标本时,穿刺部位的消毒液未干就急于采血,而消毒液有很强的溶血特性,直接引起标本溶血。

2.3 采血器具不合格导致溶血由于采血器具不合格导致溶血的4例,占6.3%。

主要原因是采血器具质量不合格,存在污染物(水性、酸性或碱性物质)、负压过大使得血流速度过快,另外,采血针头口径过小也会容易发生溶血。

2.4 保存和运送不当导致溶血由于保存和运送不当导致溶血的6例,占9.5%。

采集标本后,由于送检不及时,把标本存放在环境温度不合适的的地方(过冷或过热),或者在送检时发生剧烈振荡,容易引发标本溶血。

2.5 分离血清操作不当导致溶血由于分离血清时操作不当导致溶血的共11例,占17.5%。

主要原因是检验人员接到标本后,急于离心,用竹签过于用力搅拌标本,或者在离心时速度过快,导致红细胞过度挤压、破碎而发生溶血。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血标本溶血的原因1、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

2、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淤血过久,为避免淤血,压脉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三十秒。

3、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

4、抽血速度过快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5、血液注入容器中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

6、在有血肿的地方采集血样。

7、渗透压的改变。

8抽血消毒时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

9、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好。

10、病人自身有溶血性疾病。

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的预防措施1、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避免用负压过大、吸力过猛的特制真空米血管,以减少溶血机会。

在米集血标本时,双向米血针尾部插入采血管后稍倾斜采血管,使其尾部针面贴近采血管的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2、采血技巧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血时止血带不要结扎时间过长,操作时见负压管内有回血可放松止血带,同时有节奏地推压抽血部位的上方,使静脉暂时充盈,增加血流量,充分发挥负压作用,使血流加快,增加抽血速度,防止溶血。

穿刺时发现泡沫可稍微变换针头的角度位置,使泡沫消失,如确实抽不出标准的血标本,可将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而不要使其干燥。

3、局部热敷热敷穿刺部位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充盈,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4、采血顺序建议采血顺序:先抽促凝的管,再抽带有其他特殊抗凝剂的管。

如1人操作时最好先抽血清管,最后抽血沉、凝血项等带有特殊抗凝剂的管,以便摇动。

如2人操作,可先抽抗凝管,其中1人将抗凝剂均匀摇动。

在摇动抗凝剂时应避免上下暴力振动引起溶血。

最好的方法是:将抗凝管放在2个手掌中来回滚动,可有效地防止溶血。

拔针的最好时机是:最后一管血应在采血量还差0.3〜0.5 ml时松止血带拔针,待软管内的血液全部流入试管后拔除管塞穿刺针,用干棉球压迫穿刺点5 min左右。

采血后标本应立即送检,不要放置时间过久,也不要放在冰箱内保存。

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

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

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采血时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采血技术欠佳;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紧,从而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溶血;如止血带系在伤口、结痂、伤痕处均可造成标本溶血。

穿刺抽血困难患者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弹性差,静脉充盈不良,静脉塌陷,管腔变小,使血液流入负压管内缓慢,采血时间延长,造成溶血。

较大,血液流入管底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

采血过程中,由于负压不够、漏气或抗凝剂剂量不足,使抽回血缓慢,血液间断地被吸入负压管内并混有气泡,造成溶血。

吸入血量不足,管内仍存有真空而导致溶血。

采血管使用不当抗凝管、血沉管抽入血液后放置过久,没有马上均匀摇动造成溶血。

如1人操作给患者同时抽数管血时,若先抽抗凝管,然后依次抽血清管,待抽血完毕后再来摇动抗凝管,此时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已凝固,用力的摇动抗凝管可人为造成血球破裂,发生溶血。

在标本混匀的过程中由于动作过于猛烈,血细胞破坏而导致溶血;采血针头口径过小,易引起溶血。

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预防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避免用负压过大、吸力过猛的特制真空采血管,以减少溶血机会。

在采集血标本时,双向采血针尾部插入采血管后稍倾斜采血管,使其尾部针面贴近采血管的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采血技巧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血时止血带不要结扎时间过长,操作时见负压管内有回血可放松止血带,同时有节奏地推压抽血部位的上方,使静脉暂时充盈,增加血流量,充分发挥负压作用,使血流加快,增加抽血速度,防止溶血。

穿刺时发现泡沫可稍微变换针头的角度位置,使泡沫消失,如确实抽不出标准的血标本,可将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而不要使其干燥。

防止血标本溶血的措施

防止血标本溶血的措施

防止血标本溶血的措施血液标本是临床检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多种原因,血标本可能会发生溶血现象,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影响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因此,在采集、处理和运输血标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措施,以防止血标本溶血。

一、采集过程中的措施1.选择适当的采血针头采血针头的直径、长度和角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血标本的质量。

一般来说,采用细针头、短针头和较小的角度可以减少血管损伤和血细胞破坏,降低血标本溶血的风险。

2.正确选择采血部位不同部位的血管结构和血流速度不同,因此采血部位的选择也会影响血标本的质量。

一般来说,选择较大的静脉,如肘窝部和手背部,可以减少血管损伤和血细胞破坏,降低血标本溶血的风险。

3.避免过度采血采血过多会导致血细胞破坏和血标本稀释,增加血标本溶血的风险。

因此,在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采血量,以避免过度采血。

二、处理过程中的措施1.避免过度颠倒和振荡在采集血标本后,需要进行轻轻颠倒和振荡,以混合血液和抗凝剂。

但过度颠倒和振荡会破坏血细胞,导致血标本溶血。

因此,在颠倒和振荡过程中需要注意轻柔、均匀,避免过度。

2.避免长时间放置和高温长时间放置和高温环境会导致血标本中的细胞和蛋白质分解,增加血标本溶血的风险。

因此,在采集后需要尽快处理血标本,避免长时间放置和高温环境。

3.避免过度离心离心是将血液分离成血清和血细胞的过程,但过度离心会破坏血细胞,导致血标本溶血。

因此,在离心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离心。

三、运输过程中的措施1.选择适当的运输容器运输容器的大小、材质和密封性等因素都会影响血标本的质量。

一般来说,选择适当大小、材质优良、密封性良好的运输容器可以保护血标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降低血标本溶血的风险。

2.避免震动和碰撞在运输过程中,血标本容易受到震动和碰撞,导致血细胞破坏和血标本溶血。

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轻装轻卸、平稳运输,避免震动和碰撞。

3.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或过低会破坏血细胞和蛋白质,导致血标本溶血。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近年来,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成了血站成分制备中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为了及时满足临床病人的需要又不致血小板因为效期短而报废,对于血小板的供应,我站基本上是采取临床病人预约后采集,机采科接到预约单,及时通知献血员,进行采前抽样初筛,但所抽取的样本时有溶血现象的发生,给检验科的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观察分析和反复实践,总结了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为检验科提供了合格的血标本。

现将2009.1.1-2010.12.31的溶血标本情况统计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采集标本使用的器具与设备一次性使用自动定量静脉采血管5ml、2ml,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0.5%合力碘,TDZ4-WS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1.2方法皮肤消毒后,将双向采血针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刺穿采血管,采血完毕,将血样做完初筛项目后送检验科。

2 结果(表1)表1 血标本溶血原因情况分析表1示,09年血标本溶血原因因器具不合格引起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血管情况不是太好,比如有血管太细,血液循环不好,选择血管不当,静脉穿刺技术不好,止血带扎得时间过紧过长,过度拍打血管,采血管内的负压过高或过低造成的等等。

再就是未及时混匀抗凝剂试管,消毒剂未待干就进行穿刺等操作原因引起的血标本溶血。

还有些不明原因的血标本溶血需要我们提出并进一步分析讨论,并采取有效方法给检验科留取合格的血标本。

2011年经过我们近一年的规范和防范,出现4例不明原因的标本溶血,溶血标本所占比例由09年的4.62%下降至010年的0.19%,防范效果好。

3 讨论通过我们近两年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发现,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器具质量不合格外,更多的是我们操作过程中,在选择血管方面不够仔细,操作不规范如未及时混匀抗凝管,消毒剂未干就进行穿刺等等。

3.1血标本溶血原因3.1.1穿刺困难和采血操作不当①献血者血管太细,静脉充盈不良,血管弹性差致穿刺困难,使采血时间延长,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性破坏,造成溶血[1]。

静脉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酸( C ) A P 等显著降低 。
22 溶血后 升高的项 目有 : . 血清总 胆红 素( BL) 血清 直接 TI 、 胆 红素 ( D L 、 钾 ( ) 谷草 转 氨酶 ( S 、 酸脱 氢 酶 B I)血 K 、 A T) 乳
( D 、 酸 激酶 ( K) 总 蛋 白 ( B 、 蛋 白 ( L ) 升 高 。 L H) 肌 C 、 T )自 AB等
头 颈屈 曲 , 口咳 嗽 将 痰 液 排 出 。 张
[ ] 王莲英 . 3 慢性阻塞性肺病体位 与排 痰护理 [ ] J.护理进
修杂志 ,02 1 ( )6 4 2 0 ,7 8 :3. [ 收稿 日期 :09—0 20 8—1 编校 : 晓飞] 8 李
静 脉 血 液 标 本 溶 血 原 因分 析 及对 策
4 结果
经治疗 7例 患者 治愈出院 , 3例患者好 转 出院 , 死亡。 2例
有效率达 5 %。 8
防保健 及康复锻 炼显得 尤 为重要 。① 平 时注防寒保 暖 , 有 遇 气候变化 , 时更换衣 着 , 随 体虚易 感者 , 可常服玉 屏风散之类
药 物 , 防发 生 外 感 注 意 居 室 卫 生 , 室 要 经 常 保 持 清 洁 、 预 居 空 气 清 新 、 光 充 足 , 注 意 保 暖 以防 寒 邪 侵袭 诱 发 感 冒。② 阳 要 戒 除 吸 烟 , 免 吸 入 粉 尘 和 一 切 有 毒 或 刺 激 性 气 体 。③ 进 食 避 或 喂 食 时 , 意 力 要 集 中 , 求 细 嚼 慢 咽 , 免 边 吃 边 说 , 免 注 要 避 以

总结
肺炎系肺实质性 急性炎 性反应 , 是临 床上 最常见 的感 也 染性疾病。 由于老年 人心 、 、 肺 肾等重 要脏 器功 能衰退 , 免疫 功能低下 , 极易患呼吸道感染继发肺 炎。如果有高血压 、 高血 脂、 糖尿病 、 心脏病等慢性病 , 、 心 肾功能衰退速 度就会明显加 快, 在这 种情况下 , 一旦感 染了肺炎 , 便可迅速 出现心力衰竭 。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我院于2004年3~7月份临床科室对采血的血样标本的溶血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溶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4年3~7月份共采集血标本6420例,溶血50例,对每一份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别对病人的情况、抽血所用器具、抽血操作方法及标本的存放、送检等各方面进行追查。

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50例情况原因略通过调查发现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操作不当在发生溶血的50例标本中,大部分与抽血困难有关。

其低血容量25例,新生儿10例。

(1)给这些病人采集血样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过紧,再加上用力拍打穿刺部位。

(2)将空针一次抽到510ml处,等待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中。

(3)由于针头固定不好,使针头斜面贴于血管壁上,造成血液中混有大量的泡沫。

(4)操作者没有按操作规程执行,将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而是注入速度太快。

造成泡沫与血液一同注入试管,从而造成溶血。

(5)操作者过于用力晃动标本瓶,造成溶血。

2.2 标本容器不合格空针质量不过关,密封不好,造成溶血。

2.3 标本冻结将标本置于窗台上,没有及时送检,由于温度太低造成冻结。

3 对策(1)加强操作者的责任心,一定按操作规程操作,将所采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同时要轻轻摇匀。

(2)尽量及时送检,要放在远离气低温的地方。

(3)在操作时,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要用力拍打所抽部位,如:血管隐藏不清。

可用热敷,让病人休息片刻,重新选择穿刺部位。

(4)注意加强医药管理,防止劣质空针的采用。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

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①样本溶血。

血液标本溶血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被破坏后释放的某种成分会干扰和影响检测指标的测定,其中以红细胞的破坏最为常见。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血液采集人员在运送样本过程中震荡幅度大,导致较大的离心率;采集血液时间过长,使得血液标本凝固;针头和注射器连接处有空隙,导致血液采集过程中产生气泡;血液采集部位皮肤表面用于消毒的乙醇未蒸发完全即进行穿刺或穿刺定位进针不准,造成淤血进而导致血液标本溶血。

②血液样本污染。

真空试管的泄漏、换管时间过早、抗凝管不合理等问题都会导致血液样本被污染。

③血液样本送检不及时。

由于送检人员耽误,未能将血液标本及时送到检验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

④血液标本保存不当。

对于普通血液标本采集1h后应离心分离血清,然后加盖2~8℃冷藏保存即可存放48h。

由于环境温度等的变化,送检人员将血液标本送回检验科后,没有在适当的温度下储存,会导致血液质量受损。

⑤血液采集操作不规范。

血液采集人员的操作直接关系到标本的检测结果,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在临床实践中,血液采集人员有时由于疏忽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步骤进行采血,比如采血部位不当、输液同侧采血、在采血过程中用力拍打穿刺部位、采血定位不准、进针不准、血带绑扎过紧等操作均可能导致采集的样品不合格。

⑥样本凝固。

多管血液标本采集时,不同抗凝剂管使用先后顺序不当,导致标本中出现小的凝血块;当血液注入采血管后,没有及时摇晃混匀,使得标本出现凝块;抗凝剂管的错误使用;采集血液量不准确,或多或少,血液标本采集的量与要求不符;在采集血液标本时,由于血流速度慢,导致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接触而造成血液凝固;患者服用某些促凝药物等。

⑦患者信息不完整。

有的血液标本标签模糊使得检验结果无法对应患者,形成不合格的血液标本。

针对不合格原因提出的优化措施通过对血液标本的分析,发现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大部分因素属于人为因素,可以避免,能够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浅谈发生体外溶血的主要原因及预防

浅谈发生体外溶血的主要原因及预防

浅谈发生体外溶血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在检验工作中,由于各种物理、化学及代谢性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发生体外溶血,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现将实验工作中几种常见的导致体外溶血的因素分析如下:1 血液采集过程不规范(1)血液采集前,为使静脉血管扩张而反复用力拍打拟静脉穿刺部位,要求患者反复握拳或者压脉带扎得过紧,致使拟穿刺部位细胞组织受损。

(2)血液采集过程不顺利,针头在皮下反复穿刺多次,过度损伤组织;或抽血速度太快,负压太大,红细胞通过针尖时被破坏而溶血。

建议规范采血程序,要求扎压脉带后1min内采血,并避免用力拍打或反复握拳等不良动作;抽血时不可急躁,抽血速度不能过快;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血液采集水平,争取一针见血。

2 血液保存过程不规范(1)抽出的血液在注入试管时,贪图方便,未卸下针头,血液通过相对较细的针头时,压力增大,细胞受到挤压而破裂。

(2)血液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后才进行检验。

为了保存标本而将血液放置冰箱等物体中,血液被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检验之前突然化冻,细胞受到破坏。

(3)血液标本注入试管后未加试管塞或者未垂直放置,管内容物振动,凝血不完全。

(4)抗凝时用力摇晃试管或剥离血凝块,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试管墙壁之间发生碰撞。

建议规范操作,血液注入试管时,应卸下针头,若血液内混入气泡,不要将气泡挤入试管;装有血液的试管应加试管塞并垂直放置,保持管口朝上;血液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不得已而存放在冰箱时不可结冻,最好在15~25℃室温下保存。

3 标本接触表面活性剂(1)静脉穿刺时未涂碘伏、酒精消毒液或者涂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血液通过皮肤表面时被污染或者与表面活性剂发生化学反应。

(2)注射器或者试管内含氧化还原性洗涤剂。

建议采集血液时,应适量涂抹消毒液,避免涂抹过多或过少,且等消毒液晾干后再进行采集;严把注射器和试管质量关,使用清洁注射器、容器。

操作前要注意注射器或容器中是否有氧化还原性洗涤剂,以避免细胞出现溶血现象。

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溶血就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

采血过程中负压过大,血流速度过快,红细胞相互猛烈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血。

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采血过程中,负压不够、漏气使血液间断被吸入负压管并混有气泡导致溶血。

针头过细,使血液被过分挤压导致溶血。

血液注入不当,没有使血液沿采血管管壁徐徐注入而是直接摄入管底,发生撞击及产生过多气泡造成溶血。

解决方法:血液进入真空管时,要控制速度,如针尖斜插入真空管,以使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混匀幅度不可过大,用力缓和。

2、血液标本发生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

采血后未能将血液与抗凝剂仔细混匀,或混合不充分;采血量过大,抗凝剂未能充分发挥抗凝作用;抽血时间过长,抽血不顺利,造成血液凝成小块;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加速凝血因子凝固活性;某些疾病如高血脂、血液粘稠度高;采血后待检时间过长(大于2小时)解决方法:为血液注入真空管时,沿管壁徐徐进入,边注入边慢摇,使血液尽快与抗凝剂混合,禁止将泡沫注入,确保血液标本及时送检。

3、血液标本量不准采血量不准就是采血量过多或过少。

若采血量过多,超过抗凝剂所能抗凝的血量,会产生细小凝块;采血量过少,抗凝剂相对增多,则使血液稀释。

真空管负压不足,易导致采血过少。

解决方法:采血过程中将试管直立,随时观察试管采血量的刻度,及时换管、拔针。

4、血液标本出现脂血脂血就是血清呈明显乳浊状,因为脂血可以导致血清或血浆呈乳白色浑浊,这可给比色、比浊或滴定带来干扰,而目前许多化验项目都是用比色等分析方法进行的,这就会干扰检验的准确性。

脂血产生的原因包括高发性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以及餐后、输注脂肪乳后抽血等。

解决方法:避免输注脂肪乳和静脉高营养药物中抽血,应尽量在输注之前抽血。

因脂肪乳对检测血常规、免疫学等指标影响不大,建议在输完6小时后抽血。

因脂肪乳对生化指标,如血脂、血糖、蛋白等结果影响较大,建议在12 小时后抽血,因为这时脂肪乳已降解完成。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分析前因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进行分类、汇总,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结果凝血、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等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结论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对不合格标本及时查找原因,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可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原因分析;防范对策血液标本的规范采集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前提,是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治、判断的重要依据[1]。

血液标本不合格将会导致临床检验结果与数据不准确,检验结果失去参考价值,影响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经检验人员验收筛选出不合格标本108例,所有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至检验科。

1. 2 方法对108例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分类,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探讨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2 结果在108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凝血、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占不合格标本的前三位。

见表1。

3 讨论3. 1 原因分析血液标本不合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①采集前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电脑扫描试管没有成功或是没有准备好试管,导致采集血液标本不准确或不完整;②操作者技术不过关或患者自身条件有限如血管条件不理想或肥胖以及小孩,采血困难或抽血时间过长以导致血液凝固等不合格情况的发生;③采血管过期或试管漏气,血液标本出现凝血问题或采集血量不足,影响检测结果;④护士对血标本的保存不规范,如放置温度太或太低;⑤运送工人运送操作不规范,如转送过程中太过于震荡,造成血液标本溶血等。

3. 2 防范对策要保证采集到的血液额标本合格可用,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①采血者需加强专业技能,掌握检验标本留取的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2-03-19T16:55:30.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杨培琴刘敏[导读] 针对以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标本溶血,我们经过一年的规范和防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杨培琴刘敏(十堰市中心血站湖北十堰 442000)【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89-02 近年来,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成了血站成分制备中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为了及时满足临床病人的需要又不致血小板因为效期短而报废,对于血小板的供应,我站基本上是采取临床病人预约后采集,机采科接到预约单,及时通知献血员,进行采前抽样初筛,但所抽取的样本时有溶血现象的发生,给检验科的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观察分析和反复实践,总结了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为检验科提供了合格的血标本。

现将2009.1.1-2010.12.31的溶血标本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采集标本使用的器具与设备一次性使用自动定量静脉采血管5ml、2ml,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0.5%合力碘,TDZ4-WS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1.2方法皮肤消毒后,将双向采血针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刺穿采血管,采血完毕,将血样做完初筛项目后送检验科。

2 结果(表1)
表1 血标本溶血原因情况分析
表1示,09年血标本溶血原因因器具不合格引起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血管情况不是太好,比如有血管太细,血液循环不好,选择血管不当,静脉穿刺技术不好,止血带扎得时间过紧过长,过度拍打血管,采血管内的负压过高或过低造成的等等。

再就是未及时混匀抗凝剂试管,消毒剂未待干就进行穿刺等操作原因引起的血标本溶血。

还有些不明原因的血标本溶血需要我们提出并进一步分析讨论,并采取有效方法给检验科留取合格的血标本。

2011年经过我们近一年的规范和防范,出现4例不明原因的标本溶血,溶血标本所占比例由09年的4.62%下降至010年的0.19%,防范效果好。

3 讨论
通过我们近两年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发现,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器具质量不合格外,更多的是我们操作过程中,在选择血管方面不够仔细,操作不规范如未及时混匀抗凝管,消毒剂未干就进行穿刺等等。

3.1血标本溶血原因
3.1.1穿刺困难和采血操作不当①献血者血管太细,静脉充盈不良,血管弹性差致穿刺困难,使采血时间延长,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性破坏,造成溶血[1]。

②操作人员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红细胞撞击试管壁导致破裂溶血[2]。

③采血定位不准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成局部血肿和血样溶血。

3.1.2抽血器具不合格①我们使用的采血针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某些产品的增型稳定剂不合格,并因聚合不完全而有毒性,可引起标本溶血。

刘贤等[3]报道1998年6-7月抽血器具不合格引起标本溶血多达37例。

②抽血试管质量不合格,抗凝管中抗凝剂偏少或有水分导致溶血;抗凝管内有絮状物产生;抗凝管有裂隙、瓶塞有松动现象;抗凝管内负压过高或过低,负压相对较大时,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而破裂溶血;负压不够时,相对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采血管内剩余负压造成血细胞被压迫而破裂溶血。

③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包装有漏气,针套有脱落、针尖有毛刺、弯钩现象等。

3.1.3操作不规范①抽取抗凝标本,在混匀过程中动作过猛,引起红细胞破裂而溶血。

②采血完毕未及时混匀血标本,使纤维蛋白原凝固,此时再用力摇动试管可人为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

③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

3.1.4试管离心操作不当离心过程速度过高,时间过长引起溶血。

3.1.5血标本存放和运送不当①血标本采集好后未及时送检,放在温度过高或过低处造成溶血。

②运送途中剧烈振荡造成溶血。

3.1.6其它不明原因的血标本溶血。

3.2血标本溶血的防范措施
3.2.1掌握采集标本的正确方法:通常我们机采科会把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等充盈良好的血管留在采集血小板时用,而抽血样本时,我们会选择手臂侧边较细的血管,此时我们一定要定位准确和进针准确,实在没有合适的血管,我们不能盲目进针,可以在肘窝以下重新选择血管,甚至可以在手腕和手背部寻找合适的血管进针,经过观察,我们这种选择血管的方法是正确的,进针率≥99.9%,采集血标本顺利,所以静脉穿刺,选择血管这一关非常重要。

最后,采血前常规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进针,采血时止血带不要结扎得时间过长,遇抽血困难时不要进行强烈挤压,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以防机械性刺激造成溶血。

3.2.2抽血器具的质量控制①我站总务科从源头上实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材的准入制度,建立合格产品供方目录,索取合格产品供方的资格文件,对国内生产企业进行实际考查;②站质管科对所购进产品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③机采科工作人员要从产品外观和产品标识上进行质量控制,采血针塑化的导管均匀无气泡、有弹性、透明,无明显的机械性杂质异物、扭结等;采血针的针尖锋利、无毛边、毛刺、平头、弯钩等缺陷;抗凝管无裂隙、瓶塞无松动、脱落,管内无絮状物等;另外要看产品包装的标识,标识要明显、清晰、牢固,不应因经受所采用的灭菌、运输和贮存而脱落或模糊不清等;如发现有如上述不符现象,立即停止使用该批器材,和总务科进行沟通,直接退货,更换新的批号或更换生产厂家,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

3.2.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留取标本过程,要及时混匀标本,均匀摇动,摇动时避免上下暴力振动引起溶血。

3.2.4注意离心的速度和离心时间机采科在初筛时,离心分离血清时速度不宜太快,时间适宜。

我们机采科做初筛时离心速度通常是3000r/min,时间3min,离心效果好。

3.2.5妥善运送血液标本运送血标本要避免剧烈振荡,注意血标本的保存温度在应放4℃低温保存,或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h,以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

3.2.6还有些不明原因的标本溶血,可能与每个献血者的个体差异有关,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去搞清原因并预防标本溶血的发生。

针对以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标本溶血,我们经过一年的规范和防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1年我们机采科共采集标本2111例,结果只有4例不明原因的标本溶血(经过离心为轻度溶血),做完初筛后,最终又从机采小样袋里重新成功留取血标本。

所以,如果进行了规范和防范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标本轻度溶血时,可在采集血小板时重新留取血标本,这确实是一种好的补救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芳,庄培芬.静脉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41.
[2] 王芳,庄培芬.静脉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41.
[3] 刘览,姚志祥.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对策[J].江西医学检验,2001,19(6):394-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