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生态问题的重视越来越高。
为了推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积极倡导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以2023年作为视角,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和行动指南。
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发展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国加强了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达到协调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地位,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已经完成,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加快能源转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未来,我们将从资源利用效率、新能源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加快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环保工作,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绿色发展,培育绿色产业,鼓励企业更加注重环保问题,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
4、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法制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发觉发展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县委书记方显中在县委十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深入推进科学发展。
同时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环保工作实际,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勉。
一、建设生态文明极具战略意义生态文明具有丰富内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按照生态文明“人类生态学的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的效益原则和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的要求,生态文明不仅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和和谐;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权益,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还要为后代留出持续发展的空间;要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达到循环发展的高效与协调;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弘扬环境道德,强化生态理念,塑造精神生态,确保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由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生态经济和共生的生态社会所构成。
生态环境是基础,生态经济是条件,生态社会是目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不可缺少的三大系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包括索取资源和空间,享受生态系统的服务,向环境排放废物。
另一面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包括资源制约,自然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自然就会威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题目: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12级\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摘要】在工业文明迅速高效地发展、其丰硕成果被人类各阶层所享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所陷入的生态环境危机。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样发展计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含义在2003年7月28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讲话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核心是以人为本,指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能让人民有梦可做,有梦可实现,人民的利益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其次,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整体的前进发展要处于可循环、可持续的良性运转状态,不能出现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环境保护这样目光短浅的做法,而是应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4年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范文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治理理念不断更新。
贵阳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积极响应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贵阳市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与现状贵阳市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贵阳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同时,贵阳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利用、循环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是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三是城市管理和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深入分析并寻求解决方案。
四、科学发展观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科学发展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2. 全面协调,统筹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良性互动。
3. 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五、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策略与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贵阳市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与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请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请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提倡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
下面我将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人民利益,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统一,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牺牲生态环境而带来的短期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我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不断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生态条件。
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中,也需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和保障,以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做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相互验证和完善。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促使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而实践过程中的成果和教训,也为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既有相互支撑的关系,又体现了相互促进、相互验证的特点。
只有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综合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追求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来 。据统 计 , 国每 年新 增 的人 口数 量 为 15 0万 人 . 我 0 几
乎 相 当 于 一 个 中 等 大 小 的 西 欧 国 家 的 总 人 口数 量 巨 大 的人 口不 仅 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造 成 巨 大 的 阻 力 .影 响 人 民
生 活水平 的改善 , 且给 自然 资源 和生 态环境 造成威 胁 。 而 我 国人 均水 资源 占有 量仅 为世界 平均 水平 的 1 . 国人 , 我 4
的 文 明 发 展 道 路 ”】 一 次 把 生 态 文 明 作 为 与 物 质 文 【第 2
明 、政治 文 明和精 神文 明并列 的社会 文 明载 入党 的正 式
文 献 。 因 此 .生 态 文 明 也 是 社 会 文 明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同 物 质 文 明 、 治 文 明 、 神 文 明 交 互 作 用 , 同 推 它 政 精 共
面貌 生态 文 明就是人 类 在改造 自然 以造福 自身的过 程
中 为 实 现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和 谐 所 做 的全 部 努 力 和 取 得 的 全 部 成 果 , 象 征 着 人 与 自然 相 互 关 系 的 进 步 状 态 生 态 它 文 明既 包 括 人 类 保 护 自然 环 境 和 生 态 安 全 的 意 识 、社 会 科 学 、 律 、 度 、 策 。 包 括 维 护 生 态 平 衡 和 可 持 续 发 法 制 政 又 展 的科 学 技 术 、 织 机 构 和 实 际 行 动 l 从 人 类 社 会 文 明 组 l I 形 态 的 演 变 发 展 来 看 . 态 文 明 是 一 种 新 文 明 . 人 类 社 生 是 会发展 进程 中出现 的 . 比农 业 文 明 、 业 文 明 更 先 进 更 高 工 级 的 文 明 .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的 必 然 趋 势 党 的 十 六 大 报 告 是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摘要: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不断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
大理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有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天然优势,但大理要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成和谐社会仍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
本文从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以及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提到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举的战略高度,充分说明了我国新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也引发了学界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热潮,国内外学者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看法。
一、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一)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燕乃玲认为,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万本太则提出,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自然观上看。
认为自然界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人的价值只是自然价值的延伸和升华。
二是从价值观上看。
主张摒弃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的权利是平等的,是相互依存、协调共生的。
三是从发展观上看。
生态文明要求发展的强度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了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模式。
四是从消费观上看。
生态文明强调以实用节约为原则,在不影响人自身生存的前提下,注重生活方式的实用性。
王慧敏认为,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平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地平等,即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合理控制改造利用自然界的程度,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完整稳定。
从科学发展观中领悟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
从科学发展观中领悟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和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类依赖于自然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生存和发展。
由此可见,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将环保、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自然保护、推进生态建设,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
我们需要改变一些不良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实现生态经济、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概念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支持。
我们必须要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经济、环保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发展,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维度上对持续发展进行全面考虑。
当我们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过度的破坏,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强化对社会的全面发展,增加社会福利,改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还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社会赋予人们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使得每个人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摆脱贫穷、不平等和人权的侵害。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教育、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进步提供人才支持。
科学发展观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指导。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遵守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出更加繁荣、安全、富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
请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请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科学发展观则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高度契合。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科学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资源节约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因此,科学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相互促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和推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政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需要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推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个人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行动,从自身做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摘要: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在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是:加强生态道德、完善生态法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消费。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路径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是生态文明第一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被载入党的纲领性文件。
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既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
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一环。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点(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从历史发展来看,生态文明也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应该包括3个基本要素:一是生态意识文明,是指人们对待生态问题的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二是生态法制文明,是指人们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三是生态行为文明,是指在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法制的支配和约束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繁荣的各种活动。
科学发展观之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之生态文明建设摘要:生态文明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
生态文明建设史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怎样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的调查,了解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文明系统的整体。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党贯彻落实发展观、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只有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含义及内容生态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来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相对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如国内学界多数人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自身的各种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1]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即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
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生态文明[2]都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生态文明包括生态理念文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科技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方面的内容。
生态理念文明指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理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等。
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共建绿色美丽家园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共建绿色美丽家园2023年,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成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代,我们必须以共建绿色美丽家园为目标,不断推进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思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依托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把生态文明摆在了对和平、可持续发展和全人类利益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让中国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强调可持续性和生态适应性,呈现了一种新型的、绿色的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关键举措。
首先,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推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同时,还要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力推进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推进城市森林建设,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融合。
其次,加强资源保护,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应对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消费,推进全民节约能源环保行动,努力构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体系。
最后,加强人类自身素质的提升,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推动绿色生态知识的普及,加强环保教育,让人民群众形成保护环境生态的理念和行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全社会的绿色转型。
共建绿色美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我们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新的挑战。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1. 引言在当前全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科学发展观则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构建中国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共同点和相互促进的方式。
2.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绿色技术的应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则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同时兼顾人民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在理念和目标上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3.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共同点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有许多共同点。
它们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性,而科学发展观通过科技进步和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实现可持续性。
它们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而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它们都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
生态文明建设追求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公正,而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成果的共享和社会的公正。
4. 生态文明建设对科学发展观的拓展生态文明建设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拓展和深化。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这使得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友好性。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使得科学发展观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也提醒我们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健康,这对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有重要启示。
5. 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科学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推动。
科学发展观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涵, 并提 出 了我 国生 态文明建设 中如何 促进 人 的全 面发 展等 问题 。
[ 关键词 ] 学发展 观 科 [ 中图分 类号 ]6 D
[ 文献标 识码 ] A
人与 自然的和谐 , 关乎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 , 生态文 整 和 经 济增 长 方式 转 变 、 高 自主 创 新 能力 、 约 能源 资 提 节 明是人 类一பைடு நூலகம்切文 明 的基 础 , 国 的生态 文 明建设 就 是要 在 源 的体制 机制 。这 “ 我 六个 必须 ”体现 了全 面贯 彻落 实科 学 ,
发 展 经济 、 化 , 善 民生 的 同时 不 断 促进 人 与 自然 的和 发展 观 的基 本要 求 , 相互 联 系和相互 促进 的 , 要 全面 、 文 改 是 需 谐 发展 , 而不 断促 进人 的全 面发 展 。要正 确认 识并 处 理 辩 证 地认识 和深刻 理解 。 进 好 实现 人 的全面发 展 与生 态文 明建设 的关 系 , 坚持 以科 学 社 会 主义 的发展 必须 是科 学 的发展 , 注重 提高 经济 增 发 展 观 为统 领 , 理 好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境 与 发展 的关 长 的质量 和效 益 , 资源 的节 约和 环境 保 护 。如 果忽 视 处 环 注重 系、 现实 追 求 与终 极 关怀 的关 系 , 到 自然 生 态 系统 与 人 增 长 质 量 和效 益 , 惜 浪费 资 源和 破 坏环 境 , 面追 求 一 达 不 片 类 社会 系统 的协 调 、 可持 续发 展 。
29 第 期 0 年 2 0
、 南 事擞 学 { 宁妻 r 芸 稼
科 学 发展 观视 角下 的 生态文 明 建 设和人 的全 面发展
梁
[ 摘
萍
科学发展观下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科学发展观下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08c749);南华大学教改项目(编号:2009zz056)。
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要加强绿色大学建设,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建设生态文明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
关键词: 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政治文明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新要求相一致。
高校承担着培养“四个现代化”有用人才的任务,要大力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刻理解建设生态文明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及获得的积极成果的体现,它是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政治成果的总和[1-2]。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3],高校作为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摇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绿色文化融入育人环境之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最关键的时期。
因此,加大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面向全社会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的最重要一环。
构建生态文明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
2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2.1 加强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绿色大学建设主要包括绿色教育、绿色校园建设、绿色科研等多方面内容[4]。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基本价值追求,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人类社会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应该推行低碳经济模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后代子孙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责任心,让更多人从心底意识到自己要做环保工作的义务和责任。
以上三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明进步。
而科学发展观则是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出发,以全人类共同发展为目标,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也必须遵循科学和人民情感,和谐推进全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民主体地位,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发展,什么样的发展才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是为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具体来说,科学发展观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坚持以人为本,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推进发展,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发展目标,同时保持和谐、平衡和可持续。
二、推进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推广绿色低碳经济模式,推进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叠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放弃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浅谈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说, 生态文 明是人类对传统文 明形态 特别是工业 文 明进行 深 刻反思的成果 , 是人类 文 明形态 和文 明发展 理念 、 路 和模 道
式的重大进步 。
效益 相统 一 、 经济发 展与 人 口资源 环境相 协调 , 使人 民在 良 好生态环境 中生产 生活 , 现经 济社 会永续发 展。最后 , 实 要 牢牢把握科学 发展 观的根本方法 , 坚持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 兼顾 , 要正确认 识 和妥善 处理 中 国特色社 会 主义事 业 中 就 的重大关 系 , 统筹城乡发展 、 区域 发展 、 经济社 会发展 、 人与 自然 和谐发展 、 国内发展 和对外 开放 ; 统筹 中央 和地 方关 系 统筹个人 利益和集体利益 、 局部利益 和整 体利益 、 当前利益 和长远利益 , 充分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 ; 统筹 国内 国际两个大
它 以尊重 和维护 自然为前提 , 以人 与人 、 人与 自然、 与社会 人 和谐共生为 宗 旨, 以建立 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和消费方式 为 内 涵, 以引导人们走 上持 续 、 和谐 的发展 道路 为着 眼点 。生 态 文明强调人 的 自觉与 自律 , 调人 与 自然 环境 的相互 依存 、 强 相互促进 、 共处共融 , 既追 求人与生态 的和谐 , 也追求人 与人 的和谐 , 而且 人 与人 的 和谐 是人 与 自然 和谐 的前 提。可 以
2 1 年第 7期 01 (第 l 3卷第 7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n lo a nn miit t nColg o ra fI o igAd nsr i le e A ao
No 7, 0 1 . 2 1
( o. 3 N . ) V 11 . o7
浅谈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城市生态文 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业 文 明 之后 的 更 高一 级 的 文 明 ,它 将 人 类 保 护 与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紧密 结 合起 来 ,推 动
9 0
科技资讯 S EN E & T CH OL CI C E N OGY N ORMATI IF ON
在 客观 分 析 人 类 所面 临 的全 球 环 境 挑 战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中 国对 未 来 世 界 文 明 形 态 的 和 谐 发 展 ,是 一种 可 持 续 的 发 展模 式 。 与 工业 文 明相 比 ,生 态 文 明所 体 现 的
约资 源 , 护生 态环 境 , 设节 约 型和 环保 保 建
生 态 文 明 与 科 学 发 展 观 在 本 质 上 是 一
同存 共 荣 的 发 展 道 路 。 ( 建 设 生态 文 明 ,树立 和 落实 科 学发 3)
环 境 负担 , 境 污 染 问题 蔓 延 到 全 球 各 个 致 的 。 者 都 是 以 尊 重 和 维 护 生 态 环 境 为 展 观 , 环 二 营造 良好 的 制度 环 境 。 建 设 生 态文 在 角 落 。 而 , 球 气候 变 化 使得 任 何 国家 都 出发 点 ,强 调 人 与 自然 、 然 全 人与 人 、 济 与 社 明过 程 中 ,社 会 制 度 是 保 障 生 态 文 明建 设 经
自然界 的 有机 组成 部分 , 是万 物 之一 员 ,自
来空 前 的物 质财 富 的 同时 , 建立 在 资源 、 能 界 的 一 部 分 ,必 然 受 自然 界 的 约 束 和 反 作 然 之一 分 子 。 类 对 自然 的 利 用 与改 造 , 人 必 源 大 规 模 消 耗 基 础 上 的 工 业 文 明 发 展 模 用 。 何 国家 和 地 区 都 不 能以 资 源 浪 费 、 任 环 须 以 保 证 整 体 生 态 系 统 的 动 态 平 衡 为 前 式 , 工业 国家 带 来 了严 重 的 环 境 污 染 和 境 污 染 、 态 破 坏 为 代价 维持 其 经 济 发 展 。 给 生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 键 词 ]和谐 ; 生 态文 明 ;科 学发 展 ; 可持 续发 展 关
中 圈分 类 号 :D 1 66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5 3 2 0 )6 0 1— 4 0 8 8 6 ( 0 90 —0 3 0
一
、
生态 文明 的理论 渊源
水》 ,明 确 地 表 达 了 道 家对 人 与 自然 平 等 关 系 的 )
看 法 ,主 张 以道 观 物 , 以达 到 天 人 和 谐 。宋 代 学
春 秋末 期 的儒 家 强 调 人 们 要 遵 循 自然 客 观 规 律 ,农 民要 “ 产 以时 ” 生 ,统 治者 要 “ 夺 农 时 ” 勿 。 ( ( 荀子 ・ 王制 篇》: “ 斩伐 养 长 不失 去 其 时故 山林 不
所在。
系 ,以达 到 “ 天人 合德 ”的 至 高境 界 。 《 子 ・ 孟 尽
心上》: “ 尽其 心 者 ,知其 性 也 ;知其 性 ,则知 天
矣。 ”认 为 人 和天 是相 通 的 。道 家 的代 表 人物 之 一
庄子提 出 : “ 以道 观 之 ,物 无 贵 贱 ” ( E 子 ・ 《E 秋
年无 鱼 ;焚薮 而 田 ,岂不 获 得 ?而 明 年无 兽 。 ”主
生 态 文 明 ,是指 人 类 在 物 质 生 产 和 精 神 生 产
中充 分 发 挥 人 的主 观 能 动 性 ,按 照 自然 生 态 系 统 和社 会 生 态 系统 运 转 的 客 观 规 律建 立 起 来 的 人 与 自然 、人 与社 会 的 良性 运 行 机制 ,和 谐 协 调 发 展
20 0 9年第 6期 ( 总第 7 5期 )
福 建 省社会 主 义学 院学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2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0,No.22008年3月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r.2008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贾丽艳(渤海大学社科部,辽宁 锦州 121000)摘要:为探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践问题,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哲学基础的分析,确认科学发展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的深刻变革,提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B 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 (2008)02-0113-04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ilding that isled by the scientif 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J IA liyan(Depart ment of Social Sciences ,Bohai U niversity ,Jinzho u 12100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 he problem of adhering to t 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 ment and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ased on t he analysis of p hilo sop hical basis of t 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 ment and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confirmed t hat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ed by scientific develop ment is a p rofound change in human civilizatio n.Adhering to t 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 ment ,people -oriented ,comp 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fas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and const ructio n of a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are ideological weapons for t he t heory of realizing t he comprehensive const ruction of a well -off society.K ey w ords :develop ment concept of scien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ilding 收稿日期:2008-01-03 作者简介:贾丽艳(1956-),女,辽宁阜新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哲学史研究。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这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阐述,其实质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西方的环境危机触发了绿色生态运动,生态运动产生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集中体现于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1]。
我们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中,发展成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引导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哲学世界观和哲学思维方式指导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先进相对落后、文明相对愚昧长期演进的历史过程。
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危机。
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土地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开始反思由于物质文明而打破生态平衡的后果。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加剧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持续的能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生态环保运动逐渐兴起。
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追求和社会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和谐平衡的过程,注重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和在全球取得共识为标志。
传统的关于发展的观点是线性的,发达国家沿这条单一的轨道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他落后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这一轨道上赶上发达国家,于是最便利的发展方法就是仿效那些走在前面的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是以发达国家为榜样,要享受工业文明成就,走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加剧了各种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高速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在建材消费、能源消耗、空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等也居于世界第一。
近年来,中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国际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日益紧迫的现实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就指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飞跃,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升华,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首次将生态文明提到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样的战略高度,实乃重大创举。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理念系统,其中“可持续发展观”是最基础性的。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整体发展观,它的实质是协调,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长远发展观,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不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一种着手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观。
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起点,也是始终不变的关注点。
可持续发展的真正落脚点是科学发展观。
2 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引导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哲学世界观和哲学思维方式是生态文明,这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关于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式时,坚持社会和自然的统一,既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又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同时科学地揭示了这两种关系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辩证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明以农业产生和文字发明为标志。
恩格斯说,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2]。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存在地位,认为自然界制约和规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人必将走向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只能是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的社会存在属性与积极顺应自然才能实现,人是自然存在属性与社会存在属性的统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自然因素始终发挥着基础作用,而人是通过劳动与自然界发生联系的。
恩格斯指出,“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
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
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3]385。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包含着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属性。
在看到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工业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曾经写道:“耕作的最初影响是有益的,但是,由于砍伐树木等等,最后会使土地荒芜”[4]。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认为人的社会属性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的解放只能是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去积极地顺应自然,这种对自然的积极顺应只能是社会化的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4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 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5]必须时刻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3]383-38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重要特征之一。
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力的发展时,总是强调生产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6]。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7]。
面对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恩格斯认为,人们要自觉地对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行为逐步实行彻底的变革,以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共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人类文明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