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题目: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2012级
\
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摘要】在工业文明迅速高效地发展、其丰硕成果被人类各阶层所享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所陷入的生态环境危机。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样发展计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含义
在2003年7月28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讲话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核心是以人为本,指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能让人民有梦可做,有梦可实现,人民的利益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其次,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整体的前进发展要处于可循环、可持续的良性运转状态,不能出现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环境保护这样目光短浅的做法,而是应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最后,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指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1】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含义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资源趋于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着人民福祉,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详细地规划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伐,生动全面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而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3】
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其根本目的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4】。
三、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及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不仅将社会及其成员看成是社会本身发展的对象,还将自然生态环境纳入到了社会发展中。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抛弃了环境自然的发展,而以掠夺式的方式经行经济发展,那是与人根本对立的,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的。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运用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人的自由全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观,贵州日报,2005.7.7
2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2013.11.13
3周生贤,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news_detail.php?md=3&pid=1&id=268908,2013.9.2
4李永林,国家林业局:“建设生态文明,让美丽山西绽放异彩”,
/portal/main/s/72/content-578171.html,2013.12.28
面的发展,而生态文明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则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面目全非,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那后果将是我们要面临更严峻的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形势。【5】倘若一旦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危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局面,不仅会阻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的安定团结,还会危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最终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正基于这种考虑,在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之后,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传统发展模式,采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及时避免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而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尽快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并以此为基础,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中华民族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6】而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以此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我们不能单一的放弃其中任何一方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都比较落后的国家,更发展经济才是其国家强盛、人民富强的必由之路。那如何解决环境、资源、经济、人口这些要素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相处问题?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道路:那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在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基础上,来进行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这条道路也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创建生态文明,以人为本。人类的生态文明,其主体是人。生态文明建设,是从人类的整体长远利益考虑的,出发点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目的是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幸福生活。人始终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展现。生态文明固然要求顺应自然规律、生态原则,要求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符合自然规律。生态文明更要求顺应人的发展规律,满足人的合理的根本的需求,从而保持人的生存、促进人的发展、达成
5郭雅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西南大学,2010
6郭雅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