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生态问题的重视越来越高。

为了推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积极倡导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以2023年作为视角,探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和行动指南。

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发展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国加强了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达到协调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地位,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已经完成,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加快能源转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未来,我们将从资源利用效率、新能源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加快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环保工作,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绿色发展,培育绿色产业,鼓励企业更加注重环保问题,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

4、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法制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发觉发展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县委书记方显中在县委十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深入推进科学发展。

同时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环保工作实际,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勉。

一、建设生态文明极具战略意义生态文明具有丰富内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按照生态文明“人类生态学的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的效益原则和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的要求,生态文明不仅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和和谐;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权益,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还要为后代留出持续发展的空间;要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达到循环发展的高效与协调;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弘扬环境道德,强化生态理念,塑造精神生态,确保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由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生态经济和共生的生态社会所构成。

生态环境是基础,生态经济是条件,生态社会是目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不可缺少的三大系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包括索取资源和空间,享受生态系统的服务,向环境排放废物。

另一面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包括资源制约,自然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自然就会威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1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以下意见: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生态文明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能源等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

如果继续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难以完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当前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还存在着向大自然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东胜区生态文明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东胜区生态文明建设

进房地产业、 休闲观光业 、 商业服务业 的发展 ; 促进高 效 生态农 业 、 环 型工业 、 循 高新 技术产 业 及物 流业等行
业 发展 ; 进新农 村 建 设 、 高城 市化 程 度 ; 高人 民 促 提 提 的文明意识 和整 体素 质 。总之 , 加强环 境保 护 , 设生 建 态 文明 , 助于 自治 区 已有 的 区位要 ] 简述 了东胜 区生态文 明建设 重要 意义 、 法及 成 效。 做
文 章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9— 0 8 2 1 ) 4— 0 3—0 10 0 8 (0 0 0 0 6 1
[ 键词 ] 生 态文 明 ; 关 建设 ; 法 做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X 1 14
大力发 展生 态经 济 。大 力 推 进 产业 结 构 优 化 升级 , 加 快 改造传 统 产业 , 广泛 推行 清 洁生产 和环境 认证 , 发展 循 环经 济 , 促进 节 能 降 耗 , 建低 消耗 、 污 染 的 现代 构 少
重 大创新成 果 , 是党 执政 兴 国理念 的新发 展 , 对深 是
导 向 , 点发展 潜 力较 大 的生 态 、 能 源 等产 业 , 善 重 新 完 生态 产业 链 , 步 建 立 完 整 的产 业 体 系 。东 胜 区实 施 逐 了水 土保 持淤地 坝 工程 , 世行 一 、 期项 目生 态建设 项 二 目, 砒砂 岩 沙棘 生态 减沙 工程 , 流域综 合治理 工程 和 小
设 的新局 面 。
( ) 中心 城 市 建 设 为 契 机 , 善 人 居 环 境 。 东 2以 改
胜 区坚 持“ 态绿 区 ” 展理 念 , 生 发 以建设 “ 态城 ” 目 生 为
标,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 着力构筑城市与荒山的内 外 绿 色体 系 , 同步推进 城 市生 态宜 居环境 建设 , 实现 了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摘要: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不断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

大理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有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天然优势,但大理要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成和谐社会仍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

本文从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以及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理市;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提到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举的战略高度,充分说明了我国新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也引发了学界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热潮,国内外学者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看法。

一、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一)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燕乃玲认为,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万本太则提出,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自然观上看。

认为自然界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人的价值只是自然价值的延伸和升华。

二是从价值观上看。

主张摒弃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的权利是平等的,是相互依存、协调共生的。

三是从发展观上看。

生态文明要求发展的强度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了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模式。

四是从消费观上看。

生态文明强调以实用节约为原则,在不影响人自身生存的前提下,注重生活方式的实用性。

王慧敏认为,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平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地平等,即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合理控制改造利用自然界的程度,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完整稳定。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作者:曾凡涛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现路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一、生态伦理问题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可持续发展观念中国化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选择和伟大实践。

1994年3月,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将科技、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紧密联系的以人为中心的综合系统,构筑了一个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和相应对策。

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它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模式,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

其中人与自然的统筹就是针对环境日益恶化而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作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化的产物,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又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

请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请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请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科学发展观则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高度契合。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科学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资源节约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因此,科学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相互促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和推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政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需要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推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个人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行动,从自身做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

浅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6万 占 82 据统 计 面 协调 可 持 续 , 本 方 法 是统 筹 兼 顾 。 的十 七 大报 告 首 次 土 流失 面 积 为 37 平 方千 米 , 国土面 积 的 3 .%, 根 党 提 出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 本 形 成 节 约 能 源 和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每 年 流 失 5 亿 吨 , 当于 全 国耕 地 面 积 被 剥 去 1 米 的 土 “ 基 0 相 厘 的 产业 结构 、 增长 方式 、 费模 式 。作 为 全球 最 大 的执 政党 , 层 。 国森 林 覆盖 面 积仅 为 1%。 消 ” 我 3 另外 , 国空 气和 水 质污 染 我 19 年 8 9j 烟 " 把生态文明提 到了与物质文明、 精神文 明、 政治文明并举的 情 况也 相 当严 重 。9 5 二 氧 化硫 排 放 量 为 1 .7吨 , 尘 48 废 7亿 废 .5 20 年 战略高度 , 充分说明了我国新时期加 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量 为 17万 吨 , 水 为 33 吨 , 渣 为 6 4亿 吨 ,0 6 太
2能 源资源 问题 .
我 国淡 水 资 源相 当 于世 界 平 均水 平 的 2%, 8 而且 8%的 神 追 求 。 0 中国 要 在 有限 的资 源 条件 下 实现 现 代 化 , 只能 走 具 水 资 源 在 长 江 及 南 方 。 地 资 源 相 当 于 世 界 平 均 资 源 的 有 中国 特 色 的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耕 社
维普资讯
浅论科学发展观 与中国 生态文明建 设
理 论 研讨
浅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文/ 何光文 朱进彬
摘要 : 国生态环境 面临严峻挑 战: 口压 力、 农问题 、 我 人 三 能源消耗 、 污染严重。 必须 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 , 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 , 转

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简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共建绿色美丽家园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共建绿色美丽家园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共建绿色美丽家园2023年,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成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代,我们必须以共建绿色美丽家园为目标,不断推进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思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依托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把生态文明摆在了对和平、可持续发展和全人类利益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让中国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强调可持续性和生态适应性,呈现了一种新型的、绿色的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关键举措。

首先,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推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同时,还要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力推进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推进城市森林建设,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融合。

其次,加强资源保护,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应对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消费,推进全民节约能源环保行动,努力构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体系。

最后,加强人类自身素质的提升,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推动绿色生态知识的普及,加强环保教育,让人民群众形成保护环境生态的理念和行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全社会的绿色转型。

共建绿色美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我们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新的挑战。

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理论界 已经从不 同的视 角予 以较 为深 入 的关 注。本 文试
从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的视 阔 ,探 讨 科 学 发 展 观 与 生 态 文 明 的
我们统治 自然界 ,决 不 像征 服者 统治异 民族 一 样 ,决 不
像站在 自然界 以外 的人 一 样 ,—— 相反 地 ,我 们连 同我
存 问题关注 的序幕 。17 92年 ,在罗 马俱乐部 发表 的研究 报告 《 增长的极 限》 中 ,提 出的均衡发 展 概念 ,实 际上 就 是可持续 发 展 观 的 雏 形 。联 合 国 环境 与发 展 委 员会 18 97年发 布的研究报告 《 我们共同 的未来> 中使用 “ 可 持续 发展” 的概念 ,第一次 深刻而全面地论述 了 2 0世纪 人类 面 临 的和 平 、发 展 和 环 境 之 间 的 内在 联 系 。19 91 年 ,国际 自然与 自然 资源 保护 联盟 、联合 国环 境规 划署
二步和第三步却 有 了完全 不 同的 ,出乎预 料的 影 响 ,常
常把第一个结果又 取消 了。 ”因 此 ,“ 们 必 须 时 时 记 住 : 我
的产业 结构 、增长 方式 、消费模 式” 看作 是确保 实 现 全 面建成 小康社会奋 斗 目标的重 要条 件 ,强 调要使 “ 态 生
文 明观 念 在 全 社 会 牢 固 树 立 ” 1 。 对 于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 D2 0
创新 生态发展 模式 、建 立绿 色可持 续的 消费方式、健 全生 态法律 制度体 系。 关键 词 :科 学发展 观 ;生态文明 ;建设路径
中 图分 类 号 :D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6 0 9—04 (0 9 3一 o7一 4 2 X 20 )0 o 1 o

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是 贯 彻 科学 发展 观 的更 高 要求 。生 态 文 明是 科
学 发 展 的 题 中 应 有 之 义 , 时 也 是 科 学 发 展 的 试 金 石 。 生 态 文 明 同
出发 , 分 析 马 克思 主 义与 科 学 发 展 观及 生 态 文 明的 相互 关 系 中 , 在 探 索 中 国特 色生 态 文 明 建 设之 路 。
党 的十 七 大 报告 提 出 , “ 设 生 态 文 明 , 本 形 成 节 约 能 源 要 建 基 资 源 和保 护 生 态 环 境 的 产 业 结 构 、 长 方 式 、 费模 式 ” 增 消 。其 指 导
思 想 是 以 马 克思 主 义 的 以 人 为 本 、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的科 学 发 全 展 观 。我们 要 实 现 全 面 协 调可 持 续 发 展 , 必 须 正 确 处 理 人 口 、 就 资 源 、 境 的关 系 , 须 从 马 克思 主义 创 新 实 践 的科 学 发 展 观 的角 度 环 必
定 位 问题 , 质上 是 马 克思 主 义 唯物 史 观在 当 代 中 国的理 论 诠 释 。 实
在 党 的 十七 大 报 告 中 , 锦 涛 总 书 记 对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内容 作 胡 出 了全 面 的 阐述 , 出科 学 发 展 观 的 “ 一 要 义 是 发 展 , 心 是 以 指 第 核 人 为本 , 本要 求 是 全 面 协 调 可 持续 , 本 方法 是统 筹 兼 顾 。 报 告 基 根 ” 特 别 强 调 :科 学 发 展 观 , 对 党 的 三 代 中 央 领 导 集 体 关 于 发 展 的 “ 是
【 键 词】 克 思 主 义 ; 学 发 展 观 ; 态 文 明 关 马 科 生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1. 引言在当前全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科学发展观则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构建中国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共同点和相互促进的方式。

2.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绿色技术的应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则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同时兼顾人民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在理念和目标上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3.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共同点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有许多共同点。

它们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性,而科学发展观通过科技进步和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实现可持续性。

它们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而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它们都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

生态文明建设追求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公正,而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成果的共享和社会的公正。

4. 生态文明建设对科学发展观的拓展生态文明建设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拓展和深化。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这使得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友好性。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使得科学发展观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也提醒我们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健康,这对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有重要启示。

5. 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科学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推动。

科学发展观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环境 的 平衡 。简言 之 , 学发 展 观 要求 我 们建 设 社 科
会 主义 的生态 文 明 。建 设 生态文 明 、 实现 生态 良好
目标 、 护 和 改 善 人 的 生 存 发 展 条件 , 是 从 根 本 维 这
意义 上坚 持科学 发展 观 、 坚持 以人 为本 。 12 题 中应 有之 义 . 构 建 生态 文 明 是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 面建 设 小 全 康社会 的题 中应 有 之义 。生态文 明是 现代 社会文 明 系统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 是迄 今 为 止人 类 文 明发 展 的
去 真 正 实 现 人 与 自然 的 和谐 以及 社 会 环 境 与 生 态
构建 和谐社会 、 实科 学 发 展 观 紧 紧 地 连在 一起 。 落 科 学 发展 观 以其全 面 、 调 、 持续 发 展 的思 想 , 协 可 指
出 了生态 文 明在整 个 社会 发 展 中 的地位 和作 用 , 同 时, 也为 进 一 步构 建 生 态 文 明 、 实现 经 济 社 会 的可 持续发 展 指 明 了道 路 。
依赖 投 资 和增 加 物 质投 入 的粗 放 型经 济 增 长 方式 , 能 源和 其 他 资源 的 消耗 增长 迅 速 , 态环 境 恶 化 问 生
类 创造 了非 常丰 富 的物 质财 富和精 神 财 富 , 它 的 但 高 投入 、 高能 耗 、 消费 , 使 全球 出现 了极 其严 重 高 也 的环境 污染 、 物种灭 绝 、 资源 短缺 等生 态灾难 。在过
目标 的新 要 求 出发 , 一次 明确 提 出了符 合 当今 世 第 界 发展 趋 势 的建 设生 态 文 明的 目标 , 强调 建 设 生态 文明具有 十分 重大 的现 实意 义 。生 态 问题 将不 再仅 仅 是经 济 问题 , 成 为 一 项 重 要 的政 治 任 务 , 与 更 它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摘要: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3.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的指导意义二、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建设1.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建设1.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建设的指导作用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保障和改善民生四、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文明建设1.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2.推进绿色发展3.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五、科学发展观下的全面深化改革1.科学发展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作用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六、科学发展观下的开放发展1.科学发展观对开放发展的指导作用2.积极参与全球治理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文: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我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背景下提出的,其实质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其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学发展观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关系论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关系论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快速的遭到破坏。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建设可持续性正文: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是人类发展的必要需求。

基于我国所处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特殊国情,协调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一历史任务显得更加紧迫。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 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基本价值追求,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人类社会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应该推行低碳经济模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后代子孙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责任心,让更多人从心底意识到自己要做环保工作的义务和责任。

以上三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明进步。

而科学发展观则是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出发,以全人类共同发展为目标,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也必须遵循科学和人民情感,和谐推进全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民主体地位,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发展,什么样的发展才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是为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具体来说,科学发展观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坚持以人为本,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推进发展,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发展目标,同时保持和谐、平衡和可持续。

二、推进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推广绿色低碳经济模式,推进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叠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放弃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浅谈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说, 生态文 明是人类对传统文 明形态 特别是工业 文 明进行 深 刻反思的成果 , 是人类 文 明形态 和文 明发展 理念 、 路 和模 道
式的重大进步 。
效益 相统 一 、 经济发 展与 人 口资源 环境相 协调 , 使人 民在 良 好生态环境 中生产 生活 , 现经 济社 会永续发 展。最后 , 实 要 牢牢把握科学 发展 观的根本方法 , 坚持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 兼顾 , 要正确认 识 和妥善 处理 中 国特色社 会 主义事 业 中 就 的重大关 系 , 统筹城乡发展 、 区域 发展 、 经济社 会发展 、 人与 自然 和谐发展 、 国内发展 和对外 开放 ; 统筹 中央 和地 方关 系 统筹个人 利益和集体利益 、 局部利益 和整 体利益 、 当前利益 和长远利益 , 充分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 ; 统筹 国内 国际两个大
它 以尊重 和维护 自然为前提 , 以人 与人 、 人与 自然、 与社会 人 和谐共生为 宗 旨, 以建立 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和消费方式 为 内 涵, 以引导人们走 上持 续 、 和谐 的发展 道路 为着 眼点 。生 态 文明强调人 的 自觉与 自律 , 调人 与 自然 环境 的相互 依存 、 强 相互促进 、 共处共融 , 既追 求人与生态 的和谐 , 也追求人 与人 的和谐 , 而且 人 与人 的 和谐 是人 与 自然 和谐 的前 提。可 以
2 1 年第 7期 01 (第 l 3卷第 7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n lo a nn miit t nColg o ra fI o igAd nsr i le e A ao
No 7, 0 1 . 2 1
( o. 3 N . ) V 11 . o7
浅谈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城市生态文 明建设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课 题 。
[ 键 词 ]和谐 ; 生 态文 明 ;科 学发 展 ; 可持 续发 展 关
中 圈分 类 号 :D 1 66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5 3 2 0 )6 0 1— 4 0 8 8 6 ( 0 90 —0 3 0


生态 文明 的理论 渊源
水》 ,明 确 地 表 达 了 道 家对 人 与 自然 平 等 关 系 的 )
看 法 ,主 张 以道 观 物 , 以达 到 天 人 和 谐 。宋 代 学
春 秋末 期 的儒 家 强 调 人 们 要 遵 循 自然 客 观 规 律 ,农 民要 “ 产 以时 ” 生 ,统 治者 要 “ 夺 农 时 ” 勿 。 ( ( 荀子 ・ 王制 篇》: “ 斩伐 养 长 不失 去 其 时故 山林 不
所在。
系 ,以达 到 “ 天人 合德 ”的 至 高境 界 。 《 子 ・ 孟 尽
心上》: “ 尽其 心 者 ,知其 性 也 ;知其 性 ,则知 天
矣。 ”认 为 人 和天 是相 通 的 。道 家 的代 表 人物 之 一
庄子提 出 : “ 以道 观 之 ,物 无 贵 贱 ” ( E 子 ・ 《E 秋
年无 鱼 ;焚薮 而 田 ,岂不 获 得 ?而 明 年无 兽 。 ”主
生 态 文 明 ,是指 人 类 在 物 质 生 产 和 精 神 生 产
中充 分 发 挥 人 的主 观 能 动 性 ,按 照 自然 生 态 系 统 和社 会 生 态 系统 运 转 的 客 观 规 律建 立 起 来 的 人 与 自然 、人 与社 会 的 良性 运 行 机制 ,和 谐 协 调 发 展
20 0 9年第 6期 ( 总第 7 5期 )
福 建 省社会 主 义学 院学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题目: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2012级
\
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摘要】在工业文明迅速高效地发展、其丰硕成果被人类各阶层所享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所陷入的生态环境危机。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样发展计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含义
在2003年7月28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讲话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核心是以人为本,指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能让人民有梦可做,有梦可实现,人民的利益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其次,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整体的前进发展要处于可循环、可持续的良性运转状态,不能出现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环境保护这样目光短浅的做法,而是应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最后,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指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1】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含义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资源趋于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为此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着人民福祉,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

这个决策详细地规划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伐,生动全面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

而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3】
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其根本目的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4】。

三、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及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不仅将社会及其成员看成是社会本身发展的对象,还将自然生态环境纳入到了社会发展中。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抛弃了环境自然的发展,而以掠夺式的方式经行经济发展,那是与人根本对立的,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的。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运用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人的自由全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观,贵州日报,2005.7.7
2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2013.11.13
3周生贤,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news_detail.php?md=3&pid=1&id=268908,2013.9.2
4李永林,国家林业局:“建设生态文明,让美丽山西绽放异彩”,
/portal/main/s/72/content-578171.html,2013.12.28
面的发展,而生态文明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则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

然而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面目全非,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那后果将是我们要面临更严峻的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形势。

【5】倘若一旦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危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局面,不仅会阻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的安定团结,还会危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最终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正基于这种考虑,在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之后,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传统发展模式,采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

大力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及时避免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而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尽快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并以此为基础,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中华民族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6】而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以此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我们不能单一的放弃其中任何一方的发展。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都比较落后的国家,更发展经济才是其国家强盛、人民富强的必由之路。

那如何解决环境、资源、经济、人口这些要素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相处问题?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道路:那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在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基础上,来进行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

这条道路也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创建生态文明,以人为本。

人类的生态文明,其主体是人。

生态文明建设,是从人类的整体长远利益考虑的,出发点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目的是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幸福生活。

人始终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展现。

生态文明固然要求顺应自然规律、生态原则,要求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符合自然规律。

生态文明更要求顺应人的发展规律,满足人的合理的根本的需求,从而保持人的生存、促进人的发展、达成
5郭雅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西南大学,2010
6郭雅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西南大学,2010
人的幸福。

一切创建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为了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创建工作都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主体;一切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这正是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观,贵州日报,2005.7.7
2.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201
3.11.13
3.周生贤,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9.2
4.李永林,国家林业局:“建设生态文明,让美丽山西绽放异彩”,2012.12.28
5.郭雅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西南大学,2010
6.郭雅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西南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