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八课《放飞希望》word教案
放飞希望美术教案初中数学
教案名称:初中数学《放飞希望》主题活动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和性质。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的轮廓、图案等,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和性质,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 举例说明这些基本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等。
3. 教师布置任务: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
2. 学生利用剪刀、彩纸、胶水等工具,动手制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意、技巧、实用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提问:你们认为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个实用的几何图形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苏教版八上美术第8课《放飞希望》教案设计
第八课《放飞希望》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单元。
风筝的种类造型多种多样,风筝的文化寓意深远。
本课通过看风筝,做简单的无骨风筝,说风筝的历史、分类、图案,画风筝,放风筝这些环节的安排,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并尝试着把这些知识与具体的制作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到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之中,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一、教学路径欣赏——欣赏不同种类的风筝内容和造型,体会风筝制作中的不同寓意和各种情感的表达。
学习——学习制作无骨风筝的简单的方法,学习如何自己构思并在自己的风筝上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
探寻——探寻风筝的图案与人们的愿望和情感的表达的不同方式。
创作——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用线条和色彩,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表现属于自己的思考。
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根据风筝的造型分类、风筝的图案设计之美、学生制作无骨风筝等方面,选择重点酌情有侧重点地安排课时。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风筝的欣赏,了解风筝的分类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风筝的制作,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风筝的审美情趣和简单的无骨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的制作过程三、教学准备教师:实物布臵环境、教学课件、示范用材料(A3纸、线、打孔器、皱纹纸、美工刀等)学生:彩色A3纸(打孔、划分四等份区域、刻划尾条入口)线、皱纹纸、记号笔、炫彩棒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看风筝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教室挂了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海豚风筝、章鱼、燕子、龙头蜈蚣……,畅游在风筝的世界里,你的感觉怎么样?喜欢吗?想自己也拥有一个吗?好!老师会在两分钟时间里,让同学们人手一个,那么现在开始,听老师的指挥!2.做风筝拿出一张彩色纸,先从一侧找到四分之一的位臵,折上一个90度的角,(如图所示)再在另一侧相对应的位臵,同样的也折上一个90度的角,好!打开棉线,找到两个线头,先用一个线头穿过彩纸上的一个孔,打好结,再用线的另外一头,穿过另一个孔,再打好结,此时把彩纸平摊在桌子上,双线对齐,在这张纸中心一点的位臵一起做个固定(如图所示),再装上尾翼,一个简易的风筝就做好了。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美术教案:第八课放飞希望2
第八课放飞希望教学时间:第2课时/共2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风筝的分类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了解风筝制作的方法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情感目标:体验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并获得放飞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风筝的审美情趣二和简单的无骨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技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简易风筝与制作简易风筝相关的竹骨、皮纸、棉线、画笔等教学过程考点落实二次修改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欣赏传统图案的风筝作品,今天我们教室挂了很多的风筝,有海豚风筝、章鱼、燕子等造型风筝,你感觉怎么样?喜欢吗?想自己也拥有一个吗?二、风筝的分类(根据形状来比较分类)(1)、硬翅风筝用上下两根横竹做成翅膀的骨架,中间竖长方形竹条固定两翼,糊上面料,形成三角风兜,有较好的起飞性能和稳定的放飞效果。
(2)、软翅风筝它的升力片由一根主竹条构成,翅膀的后半部是软性的,没有竹条依附。
欣赏大师制作风筝的步骤视频具体步骤:设计图样、扎制骨架、裱糊翼面、彩绘图案。
(3)、串类风筝考点:风筝的制作过程与工艺:设计图样、扎制骨架、裱糊翼面、彩绘图案。
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
(4)、自由类风筝是指按其形状,在以上几类不能包括的风筝。
比如用三角形的骨架作支撑,或是无骨架而拉成弧形的软风筝。
它的优点是制作简单,易表现多种题材,起飞行能好。
三、实践制作制作简易无骨风筝作业要求:拿出一张彩色纸。
先从一侧找到四分之一的位置,折上一个90度的角,再在另一侧相对应的位置,同样的也折上一个90度的角,打开棉线,找到两个线头,先用一个线头穿过彩纸上的一个孔,打好结,再用线的另外一头,穿过另一个孔,再打好结,此时把彩纸平摊在桌子上,双线对齐,在这张纸中心一点的位置一起做个固定,再装上尾翼,一个简易的风筝就做好了。
如书上p37页。
把上节课设计的图案粘贴在筝面上,或是重新设计一个新的图案。
四、拓展评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愿望,并将自己设计制作的风筝带到操场上放飞,放飞自己的希望。
放飞希望 美术教案
放飞希望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放飞希望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希望的概念,并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让他们能够用画笔和颜料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准备:1. 展示一些与希望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家对希望的表达方式。
2. 准备画笔、颜料、画布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 设计一些绘画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希望的含义,并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2.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希望的视频或图片,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用画笔和颜料在画布上表达对希望的理解,可以是抽象的形式也可以是具象的图像。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尽情创作。
4. 分享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时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鼓励他们思考希望对自己的意义,以及美术作品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可以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希望的理解,比如雕塑、摄影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感受更多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艺术作品,拓展视野和艺术鉴赏能力。
3.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他人交流互动,提升美术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在美术课上不仅学习绘画技巧,还能够表达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在艺术创作中放飞希望。
放飞希望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希望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希望的定义和重要性。
2.分享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3.制作希望卡片。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希望的理解是什么?为什么希望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Step 2: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希望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一个人没有希望会怎么样?为什么有些人在困难面前能够保持希望?Step 3:分享(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分享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给予鼓励和支持。
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Step 4:制作希望卡片(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制作一张希望卡片。
卡片上可以写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也可以画上相关图案或贴上相关图片。
教师提供一些艺术材料和工具供学生使用。
Step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希望卡片,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鼓励和支持。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希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四、教学资源: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入话题的材料。
艺术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评估方式: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学生制作的希望卡片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希望的理解和态度的改变。
《放飞希望》教案1
《放飞希望》教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放飞希望》教材第三章“目标与计划”部分,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目标”,第二节“制定计划”,以及第三节“希望的翅膀——行动的力量”。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目标的重要性,学会制定合理的计划,并认识到通过行动将希望变为现实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目标的含义与作用,掌握制定计划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教学重点:目标的设定、计划的制定以及行动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梦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梦想与现实之间联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放飞希望。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目标的含义与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目标,并尝试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4. 例题讲解:以“我的短期目标”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短期目标,并分享给同学。
六、板书设计1. 《放飞希望》2. 内容:目标的含义与作用制定计划的步骤与方法行动的力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一个短期目标,并详细说明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
(2)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希望变为现实?2. 答案:(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无统一答案。
(2)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希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目标、计划、行动的重要性,但部分学生在制定计划时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教案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2. 揭示课题.二、欣赏与比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三、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唐: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小.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山水画挂在屋内,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画面是直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101.9×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宋: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206.3×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瀑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隔开了后面的大山和前面的山丘.前面的山丘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山丘右上方有一些楼房的屋顶,被树木包围着.山丘下方是一条路.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队驴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前行.商旅所占画面极小,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烘托出山的高大,如此雄伟壮丽的高山,如此渺小辛苦的行旅,画中人前行不觉,观画人则不由喟然长叹.虽然是一幅大画,可是在描绘细致的人物、建筑等细节方面一点儿不马虎.北方多大山,崇山峻岭,一层又一层的,观赏者必须抬头仰望,因此,在画家的画中,就出现了非常陡直的构图.北宋的山水画经过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皴法都做了研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仔细加以观察分析,所以有非凡成就.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迁到江南的杭州.中国南方多河流,地势比较低.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就产生了和北宋很不一样的风格.因为南宋建都临安,画家接近的多是水乡泽国,"水〞的主题逐渐替代了北宋的"山〞的主题.北宋的都喜欢画高大的山峰.南宋的喜欢画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踏歌图》绢本,水墨,谈设色,192.5×11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突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追求单纯与精炼.《踏歌图》是南宋画院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近景、中景、远景十分清晰,边角之景,大量留白是南宋画院山水的一种创新,留白将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空间.就如白居易所言:此处无声胜有声.《富春山居图》1650年被烧断,20##〔庚寅〕,三个庚寅年.一幅分隔了三百多年,每一个文人都念念不忘的绘画作品,终于在20XX6月1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黄公望在富春江一带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树木都很熟悉,所以很容易画出了景物特色.然后他又把这很长的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来平凡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长卷形式的绘画,是中国人的独创,它非常适合画河流两岸的风景.我们欣赏时会觉得那些山峰有时靠近,有时推远,有时就在眼前,有时又远在天边.山水画的布局和构图很困难,画家其实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富春山居图》这张画,画了三四年,且不排除花费更多时间的可能性.黄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云游.他从79岁到82岁,在富春江一带,有时候行于中流,有时候靠船于岸.所以他跟两岸的风景时远时近,时快时慢,时时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草木葱茏,溪桥渔浦,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绝对不是一个定点的风景,而是他一生的回忆.因为落款〔庚寅年〕后还继续在画,离他86岁去世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画这张画.所以它是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是其一生走来漫漫长途的回顾,"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个"回首向来萧瑟处〞的心情,在这里流露出来的黄公望以写书法的笔法去写画,将绘画变成了观念,具有象征意义的文人画形式.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皆有子久的影响.倪瓒的画,画面特别干净,常常只是一段山坡,一两株细细瘦瘦的树,一抹淡淡的远山.他习惯用很干的毛笔,在纸上擦出淡淡的墨痕.给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觉.元代的文人在山里住久了,不食人间烟火,听见的只是风声、水声.《清凉环翠图》清代,龚贤〔1618~1689〕,纸本水墨,30.2 厘米×144.2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的是南京清凉山一带的风光.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画面湿润厚重.独创"积墨〞画法,墨色浓重苍润,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画家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也为我们记录下了沧海桑田的变迁.通过南京此时此景图片的观察对比,感受画家记录的山水变迁.这幅画描绘了层峦叠嶂,丘壑纵横,林木深郁的山间书屋.画面气氛肃穆,步步高峻的山岭以"积墨法〞画出,墨色浓重苍润,使画面气象峥嵘."积墨法〞为龚贤在总结前人画法的基础上独创的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淮扬洁秋图》清代,石涛〔1641~约1719〕,纸本,89.3厘米×57.1厘米.描绘了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全景布局十分别致,江流弯弯,一波三折,坡岸呈"之〞字状萦回蜿蜒,近景中垂柳枝叶纷披,水面芦苇柔韧挺秀.画面给人雅致明洁、渺远清旷之感.石涛绘画对传统的最大突破在于章法,在他的作品中,布局变化多端,新疑奇妙,能给人一种强烈、新鲜的视觉冲击感.且石涛作画无固定章法,纯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在皴法方面,石涛也是不拘一格的,此外,他还喜用各种夹叶、圆圈、三角形等来疏通画面,使画面蓬勃灵动,生机盎然,以增加变化.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拖泥带水皴〞,连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画中的房屋用粗笔,芦苇用细笔,形成生动的对比.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万山红遍》现代,李可染〔1907~1989〕,纸本,84厘米×131厘米."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幽燕大地生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画家一反平时常用的淡墨画法,使用了大量名贵的上等朱砂,集中突出"红色〞.整幅画面色彩强烈醒目,又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调子的对比,构成红、白、黑三色的交响.《万山红遍》是李可染以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的创作.赏析此作品重在理解画家通过画作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无限的深情.《江山如此多娇》现代,傅抱石〔1904~1965〕、关山月〔1912~2000〕合作,纸本.傅抱石、关山月根据《沁园春•雪》所创作,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为了表现中华大地的辽阔,画家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绘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表现手法,采用全景图式,把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与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有机地统一在同一画面之中,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体会到祖国江山的秀美.四、讨论与交流1. 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2. 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五、归纳与总结中国山水画印象,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文人画、寄情山水.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我们还读到了画家的精神诉求、内心表白、人生追求,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六、作业拓展你眼中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有什么不同?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装帧形式还有哪些?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三、教学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四、课前准备:收集以树为主的风景画图片、课件、水粉颜料、纸张.五、教学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2、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3、回教室后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哪些不同?凡•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能感受的到吗?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的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六、教师小结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一、教材分析《变迁中的家园》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讲解透视、视角等系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畅想理想家园.结合大丰特色,融入##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学幻想画,想象未来家园相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各学科之间综合渗透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美术课的实用性.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与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1〕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表现自己喜欢的家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2〕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融入科学知识,鼓励学生挖掘作品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引起品画人的感动.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初二学生,有一股活力,有智慧,有理智,有很强的创造力.有对家乡的自豪感,但不够强烈,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事物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应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和时间,创始个性化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时加入美术专业知识.学法指导方面: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以与抽象思维〔2〕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以与丰富的想象力.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树立家乡自豪感,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识家乡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实践目标: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能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 〔3〕情感目标: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人生,丰富精神家园.〔4〕创新目标:融入各科知识,挑选作品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四、教法方法根据本节课的目标以与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小组新型合作,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既动脑又动手的课堂;适当结合提问,猜测等课堂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重点介绍下我的"组组合作,队间竞争〞的课堂激励法,我把全班分为两个队,红队与蓝队,每个队有四个组,红队与蓝队公平竞争,每节课争星创先,一直到学期结束,每位同学回答的棒时,我们有特色的鼓励,"棒,真棒,你真棒〞给学生无比的自信.体现了合作与竞争.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采用多媒体课件,家园模板,影象资料,音乐,板书等.五、教学设计本节课教学由导入,家之美,合作探究,想象之美几个环节组成.1.导入〔3分钟〕随着一段视频教师展示《中国大丰》.〔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家园欣赏的情境中来,增强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创造一个广阔的文化情境.这样的开头,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上好这堂课的兴趣,为学习新课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2.讲授新课——家之美〔4分钟〕欣赏大丰风景图片,通过抽号游戏让同学们快速说出景点名.通过丰中的校园的变迁前后照片对比,让学生感悟生活之美.3.做一回小老师〔8分钟〕展示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学楼,请同学上来,触摸出透视线,更加了解透视.请学过素描的同学到讲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透视的原则.4.教师示范〔5分钟〕出示学校的图片,教师在纸上快速示范画校园房屋的过程,并有个地方有意画的不正确,让聪明的同学找出来,加深印象.5.合作畅想——未来家园〔20分钟〕教师展示上届同学参赛获奖的一些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未来我们的生存空间,新能源,科技的创新,用手中的画笔并结合初一学过的肌理表现手法,去展现未来家园.小组合作:相互提出自己的大胆想法,并推选一位同学到前面与大家交流神奇的想法〔可以多位同学一起完善小组想法〕〔这个环节给学生畅所欲言的舞台,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激发了所有同学对未来家园的畅想〕大显身手:请同学们描绘出你最喜欢的家园,可以带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展示你的奇幻想法.〔作业的设计是经过完善的,而这个想法要感谢我的一位学生,在试讲这课时,有位小男生怯怯的举起手对我轻声的说,老师我可以画我的老房子吗?我怀念我的老房子,有我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而如今我住在城市里,周围没有我熟悉的一切.对我来说,确实给我不小的震撼,我当即修改了我的绘画要求〕6.展示、评述、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并在"画卷〞展板中展示学生的作品.请每个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想法,并说说自己在画画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醒大家注意.评选出最佳绘画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科技奖等奖项激励学生.六、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主要了解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并能畅想未来无限美丽的家园.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这么好的状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在未来的日子你们创造出更多的美.并能用废旧材料制造出立体的家园,参加环保展览.第五课《盛世汴梁》一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国宝档案:20##年末,##博物馆举办了为期36天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观众如潮,盛况空前.展品中,观众要排四、五个小时的队才能欣赏到它.什么样的画卷如此吸引人呢?它就是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揭示课题:清明上河图二、新授课程〔一〕分析讨论阅读此画,我们会看到什么?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有些绘画需要担当记录的功能,《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汴河沿岸以与东角门里市区的风光.〔二〕探讨交流《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汴梁盛世胜景的真实记录,其价值不仅在美术上,也是史学家、社会学家们宝贵的研究素材.请同学们假定为不同身份的学者,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的价值.美术家——作者、绘画形式、绘画语言、、、、、、史学家——城市的咽喉、热闹的沿河街道、繁华的大酒楼、、、、、社会学家——运输工具、房屋建筑、虹桥造型、烹饪厨灶、、、、、现代游客——厨娘、乞丐、出家人、骆驼、猴子、、、、、、三欣赏感悟1. 美术家探究小组画家生平介绍,界画,风俗画介绍.宋徽宗赵佶〔公元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中国画中以界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繁华都市的面貌,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故宫博物院.2. 史学家探究小组简介建筑规划.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位人物,牛、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城墙,城市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汴梁有两重砖石城墙, 正楼、箭楼、闸楼、城墙、护城河,构成了汴梁城立体的防御体系.3. 社会学家探究小组画家对桥头闹市的表现,选取了有情节性意趣的生活场景来描绘.请看桥面上的那番情景:一位官员骑马从北端过桥,走到桥面的顶段,不巧和一顶上桥的轿子相遇.这一意外的狭路相逢,迫使骑者的一位随从迅速勒住了缰绳,而另一随从急忙伸手招呼行人回避,那匹大马则被这一"急刹车〞弄得进退两难,无所适从.虽奋力支撑,却乱了阵脚.狭窄而又拥挤的桥面上,出现了"交通阻塞〞.四探究分析《清明上河图》的3D视频赏析,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 为什么手卷只有二十几厘米宽呢?便于纳入衣袖里,方便携带与同道分享.。
初中美术《放飞希望》
教学评价与反馈
同伴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同 伴的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 发现自己的不足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 品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 优点和不足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 进行专业评价,给予指导和建
议
家长评价:让家长参与评价, 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支
持和鼓励
学生自评:学生 自我反思和评价 自己的作品
创意构思:根据素材进行创 意构思,确定作品的表现形 式和结构
制作过程:运用美术技巧和 软件工具进行制作,包括绘 画、排版、配色等
修改完善:根据反馈意见进 行修改和完善,确保作品质 量
展示分享:将作品展示给同 学和老师,分享创作心得和 感悟
主题明确:确定作品的主题,如 希望、梦想、未来等
色彩运用:选择鲜艳、明亮的色 彩,如蓝色、绿色、黄色等,以 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表达情感和思想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创作背景:初 中美术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和
创新思维
主题:放飞希 望,寓意着对 未来的美好憧
憬和追求
教学内容:通过 绘画、手工制作 等方式,引导学 生表达自己的情
感和想法
教学目标: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和实践能 力,提高学生的 审美情趣和艺术
素养
主题确定:以“放飞希望” 为主题,表达对未来的美好 期望和追求
素材收集:收集与主题相关 的图片、文字、音乐等素材
同伴互评:学生 之间互相评价对 方的作品
教师评价:教师对 学生的作品进行专 业评价和指导
八年级美术上册《放飞希望》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创作《放飞希望》,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希望与梦想,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使他们在美术创作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和价值。
1.导入:以一首关于希望的诗歌导入,引发学生对希望的理解和关注。
(2)作品生的作品。
(3)情感评价: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希望与梦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以一首关于希望和梦想的诗歌《梦想照进现实》为导入,让学生在聆听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教师用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一首关于梦想的诗歌,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和梦想。今天,我们就将通过美术创作,将心中的希望放飞。”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用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运用美术元素表达希望。现在,请展示你们的作品,分享一下你们的创作心得。在评价他人作品时,也要尊重别人的努力和付出。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学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化他们对希望与梦想的认识。
2.教学目的:通过诗歌导入,引发学生对希望和梦想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色彩、构图、线条等美术基本知识,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到作品中。
教师用语:“同学们,我们知道,色彩、构图、线条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传递我们的希望。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实例,向大家展示如何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放飞希望》课件
文化背景
分析《放飞希望》一课所 涉及的文化元素,探讨其 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阐述
知识目标
明确《放飞希望》一课的 知识点,包括色彩运用、 构图技巧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审美 素养。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之美,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概述Leabharlann 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色彩、构图、线 条和表现手法,分析其艺术特点。
详细描述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美术作品, 如梵高的《星空》、毕加索的《和平鸽 》等。
学生创作引导
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表达的主 题和情感,启发创作灵感。
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如构 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总结词:通过具体的创作引导,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 中,提升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放飞希 望》课件
• 课程导入 • 基础知识讲解 • 作品欣赏与创作引导 • 实践操作环节 •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 课程总结与拓展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01
02
03
课程背景
介绍苏少版八年级美术教 材的编写理念、特点及 《放飞希望》一课的地位 和作用。
历史背景
阐述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强调《放飞希望》一课在 美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 位。
明确《放飞希望》一课的重点和 难点,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安排
详细介绍《放飞希望》一课的教 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
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介绍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所需的教 学工具,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02
基础知识讲解
第8课放飞希望
第8课一目了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含公共标志和信息图表两大内容。
教材则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图形符号切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共标志的含义、特点及设计要素,探究图表的作用、构成要素、设计方法,其内容适合初二年级学生进行尝试与体验,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创意设计则从学生身边事物入手,深入感受标志、图表对生活的影响。
利用图形符号开展有目的的校园综合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严于计划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升基本的美术素养。
1. 教学路径看:21 世纪是读图时代,因为标志、图表是最常用的视觉语言,更多的介入信息交流,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形式。
与文字符号相比,标志、图表更简洁、生动、直观。
标志、图表是需要设计的,因为这些视觉符号具有准确性、可读性、艺术性等信息特征和视觉特征,因此很多的标志、图表都由艺术家参与设计。
学:公共标志的设计包含图形、色彩、文字等要素。
而图表的设计、制作同样包含很多知识,既有理性的数据统计分析,又有感性的视觉审美,整个学习过程是艺术与科学的交融、科学与生活的沟通,图表设计可以是平面设计与立体制作相结合,利用多种材料(如扣子、贝壳等)和多种方式(如剪、贴等),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图表,以优美的作品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做:感受生活,了解图形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视角出发,构思、设计创意独特的校园环境标志、班级课程表、日历等,提升校园文化。
创新:应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班级标志,充分利用身边的易得材料合作完成校园文化系列作品,发挥各自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 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2 课时。
第一课时为公共标志赏析及设计方法,第二课时为图表设计。
根据小组成员名单,合理分工,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升合作学习能力,树立现代设计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与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公共标志、图表,认识和了解图形符号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设计要点。
放飞希望教案美术
放飞希望教案美术教案名称:放飞希望教学目标:1. 了解希望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3. 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彩色纸、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3. 一些关于希望的图片或文字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希望有什么理解?希望给你们带来了什么?2. 展示一些关于希望的图片或文字素材,让学生感受希望的力量。
Step 2: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希望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分析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探讨他们是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希望的主题。
Step 3: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示范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希望的感觉。
2. 让学生用铅笔在彩色纸上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希望形象,然后用彩色笔填充颜色。
Step 4:创作(20分钟)1.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创作一幅表达希望的绘画作品。
2.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拘泥于形式和技巧。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艺术家或美术老师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希望的理解和创作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艺术家对希望的表达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否能够表达出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8课放飞希望
花篮风筝
肥燕 纸 北京风筝
说风筝的图案
对称、对比 重复、渐变
色彩艳丽 对比强烈
“学足三余”(瘦燕) 纸 北京风筝 费保龄
孔雀风筝(北京)
龙头鹞子 (南通)
——
做 风 筝
无 骨 折 纸 风 筝
画风筝
学生作品赏析
风筝飞行原理
放风筝
同学们: 美,是属于大自然的!就让我们带上载
着美好梦想和愿望的风筝,一起到大自然中 去,去放飞我们的希望吧!
肥燕 纸 北京风筝
脸谱七星板鹞 江苏南通
说风筝的分类
硬翅风筝 软翅风筝
蝴蝶风筝 江苏南京
龙头鹞子 南通风筝 郭承毅
无骨风筝
章鱼 风筝
另类风筝
环形风筝
四大风筝产地之一 ——天津盛产无骨风筝
另类风筝
串式风筝: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 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
串式风筝是山东潍坊的特色
山东潍坊——“世界风筝之都”
潍坊风筝题材 多样,具有浓郁的 乡土风味和民间生 活气息。每年4月 20日至25日举行潍 坊国际风筝节,每 年都有来自30个国 家和地区的代表团 参赛
2012年飞行衣的发明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 始人。
说风筝的历史
材料的演变
木
绢绸、 纸
用途的演变
军事
娱乐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高鼎
说风筝的历史
材料的演变
木
娟绸、 纸
用途的演变
军事
娱乐
从无声到有声
说风筝的分类
翅类风筝:模仿有翅飞鸟昆虫 板类风筝:就是平面板形风筝
放飞希望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美术
放飞希望教案美术导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美术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放飞希望,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希望”的概念,并能用艺术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纸张、彩色铅笔、颜料、画笔、水杯、毛巾、放映机等。
2. 学生准备:彩色铅笔、颜料、画笔。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相关的艺术作品、播放一段关于希望的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希望的理解和感受,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
2. 讲解任务(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美术作品的主题是“希望”,并解释任务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一幅关于希望的画作。
3. 创作画作(30分钟)学生开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达出个性化的作品。
4. 分享和展示(20分钟)学生完成画作后,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准备一片墙面或展示板,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5. 总结和评价(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这堂课的收获和体会,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画作的创意性和表现力。
2.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程度。
3. 学生对于希望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艺术展览或艺术家的创作讲座来进一步拓展对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艺术创作,例如通过雕塑、拼贴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希望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以“希望”为主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放飞希望》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放飞希望》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放飞希望》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风筝的欣赏,了解风筝的起源、基本造型和传统风筝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学习制作无骨风筝的方法,并学会用风筝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
情感目标:体验风筝制作的乐趣和放飞的愉悦。
2学情分析
风筝是学生们喜爱的玩具之一,但他们对风筝的其原有来种类都了解甚少,对传统风筝图案的寓意不能理解,需要老师引导发。
教师通过示范教会学生们制作无骨纸风筝,并绘制有寓意的图案。
学生们对制作简易纸风筝很感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风筝的图案设计大胆创新,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风筝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风筝的审美情趣和简单的无骨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有创意的在风筝上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
4教学过程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以清代高鼎《村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作业做好后,玩什么呢? 生(略)
师:如果你生在古代,你知道你会玩什么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问:你知道纸鸢是什么?生:风筝!
师:对,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风筝,你们看,它是用什么图形来装饰的呢? 生:这是个用青奥会会徽来装饰的风筝。
《放飞希望》教案1
《放飞希望》教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放飞希望》教材第三章“目标与计划”部分,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目标”,第二节“制定计划”,第三节“实施计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目标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
2. 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掌握计划的基本步骤和要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重点:目标设定的原则,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成功人士的照片,引发学生思考他们成功的秘诀,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目标与计划。
2. 新课内容讲解:(1)认识目标a. 目标的重要性b. 目标设定的原则c. 如何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2)制定计划a. 计划的基本步骤b. 计划的要素c.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3)实施计划a. 时间管理b. 自律习惯c. 克服困难,坚持实施3. 例题讲解:以“学习英语”为例,讲解如何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设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制定计划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放飞希望》2. 内容:a. 目标的重要性b. 目标设定的原则c. 制定计划的步骤和要素d. 实施计划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自己设定一个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答案示例:目标:提高数学成绩计划:a. 每天完成数学作业c. 每月参加一次数学竞赛2. 作业要求:字迹清晰,计划切实可行,上交时间下周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目标与计划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难点:如何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以实际案例讲解目标设定和计划制定的方法,以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践这一过程。
放飞希望美术教案初中
放飞希望美术教案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制作雕塑作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雕塑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难点:1. 雕塑作品的创意和表现。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材料和工具,如黏土、雕塑刀等。
2. 学生准备自己的构思和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对雕塑有所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雕塑的认知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捏、揉、压、削等。
2. 教师展示制作雕塑的过程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雕塑的制作方法。
三、学生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事先准备的构思和设计,开始制作雕塑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雕塑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和收获,强调雕塑制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回家后自行创作一幅雕塑作品,发挥想象,展示自己的独特风格。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雕塑创作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制作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团结协作和互相帮助,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八课《放飞希望》word教案
拿出一张彩色纸,先从一侧找到四分之一的位置,折上一个90度的角,(如图所示)再在另一侧相对应的位置,同样的也折上一个90度的角,好!打开棉线,找到两个线头,先用一个线头穿过彩纸上的一个孔,打好结,再用线的另外一头,穿过另一个孔,再打好结,此时把彩纸平摊在桌子上,双线对齐,在这张纸中心一点的位置一起做个固定(如图所示),再装上尾翼,一个简易的风筝就做好了。
(1)图片赏析、
(2)大师制作风筝的步骤视频
具体步骤:设计图样、扎制骨架、裱糊翼面、彩绘图案
硬翅风筝: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实物、图片赏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历史及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风筝制作的方法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情感目标:体验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并获得放飞的愉悦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各地风筝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为欣赏、了解风筝的不同造型,风筝中装饰性的“绘制”部分所展现的内容要素;第二课时,主要为风筝制作实践、创造体验等。
(2)学生分小组进行作业。
5.评讲学生作品:(展评)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愿望。
6.放风筝
美,是属于大自然的!就让我们带上载着我们美好梦想和愿望的风筝,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去放飞我们的希望吧!
板书设计
放飞希望
1.风筝的发展历史。
风筝,古时称为“鹞”或“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放飞希望》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
师
二次备课教师
备课内容放飞希望设计·应用教学班级八年级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除了对风筝制作技巧的掌握之外,强调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了解与赏析。
本课以大量的图片欣赏为主线,把风筝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筝的起源、南北风筝的风格、绘制工艺等逐一渗透到课程的内容中,力求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的了解赏析,对风筝的制作实践,使学生进入一个具体的民俗情境之中。
在“看”“学”“做”的过程中体味学习传统风筝中“扎”“糊”“绘”的工艺要素,真正形成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认识,体验这些民间美术、民俗制品背后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提高学生关注民俗文化,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并能从中汲取美的元素,利用和创造这些元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历史及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风筝制作的方法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情感目标:体验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并获得放飞的愉悦感。
教学重难
点教学重点:各地风筝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为欣赏、了解风筝的不同造型,风筝中装饰性的“绘制”部分所展现的内容要素;第二课时,主要为风筝制作实践、创造体验等。
各类风筝的图片,实物风筝,与风筝制作相关的竹骨、皮纸、棉线、70克A4复印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个性思考
一课时
1. 诗文导课。
中国古典音乐伴奏下,展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红楼梦》中薛宝钗《柳絮词》中的诗句,进入课程。
提问:有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又是描写什么的呢?通过回答讨论引入课题。
2. 欣赏、了解风筝的起源。
(1)请同学们描述风筝的放飞季节和已知的风筝形态。
提问:有同学知道风筝是怎样来的吗?
(2)放飞风筝的季节通常是在清明前后,这其中蕴涵了怎样的民俗、民风呢?
在《红楼梦》中对放风筝有一段精彩的描绘。
通过这一描绘我们会知道放风筝有着诸如“放晦气”等民俗。
3. 造型与装饰的解读。
除了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造型和装饰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丰富的象征。
(1)以图片欣赏的方式分析和讲解南北风筝各自的特点,具体解读北方“沙燕”风筝的典型含义。
(2)简要解读风筝的制作技巧与装饰手法。
(3)详细介绍简易风筝(无骨风筝)的制作方法:折纸、装饰、穿线、调整平衡等。
4. 创作与实践。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风筝装饰纹样大多采用了传统图案的表现手法。
今天我们如何运用传统,创新现代的元素来装饰风筝呢?这需要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给予必要的参考资料)。
(2)作业要求:制作并装饰出一个完整的简易风筝。
装饰图案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
5. 课后拓展与思考
(1)“风筝”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怎样被描述的?
(2)从传统风筝的装饰和造型上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
二课时
1.看风筝
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教室挂了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海豚风筝、章鱼、燕子、龙头蜈蚣……,畅游在风筝的世界里,你的感觉怎么样?喜欢吗?想自己也拥有一个吗?好!老师会在两分钟时间里,让同学们人手一个,那么现在开始,听老师的指挥!
2.做风筝
拿出一张彩色纸,先从一侧找到四分之一的位置,折上一个90度的角,(如图所示)再在另一侧相对应的位置,同样的也折上一个90度的角,好!打开棉线,找到两个线头,先用一个线头穿过彩纸上的一个孔,打好结,再用线的另外一头,穿过另一个孔,再打好结,此时把彩纸平摊在桌子上,双线对齐,在这张纸中心一点的位置一起做个固定(如图所示),再装上尾翼,一个简易的风筝就做好了。
3.学生试飞无骨风筝
(怎么就可以放飞了呢?平衡、尾巴的功能)
新授内容
1.说风筝的起源及由来
师问:为什么叫风筝呢?
我们做的风筝有一个迎风角,风一吹过就对风筝产生一个斜向上的力,将风筝越吹越高,越吹越远,在这个过程中,尾巴发挥重要的作用,保持平衡!看来,跟风的关系果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