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教学反思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精华版教案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语言运用:能用合适的情感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思维能力:能通过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感悟“两种人”的不同。
审美创造:理解诗歌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关注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不同的人,其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迴异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甘为子牛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关注描写: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是本诗的主要特色。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导入: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去深入了解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学习任务,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1.结合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2.你找到了哪些资料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到的资料。
(出示课件4)3.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反思(3篇)【六上部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篇)27《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教学反思《有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哲理诗,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先生有感”。
全诗共七节,诗中列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
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地鞭挞了反动统治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是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开课伊始,我先引入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形,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诗歌,交流“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
由于课前预习得比较充分,加上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便理解了“有的人”分别指的是反动统治者和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紧扣对比写法,让学生同桌合作,找出全诗总共出现了几次对比,然后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学生立刻投入到紧张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先读后分析,有的先发表看法再同桌对读,总之都积极地动了起来。
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准确找出了文中出现的四次对比,接着通过逐次分析、随文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和多种形式的朗读,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我又适时抛出问题:小组合作,反复朗读第一小节,并说一说两个“活”和两个“死”应该如何理解。
各个小组马上行动起来,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小组成员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也参与了其中几个小组的讨论,认真聆听了孩子们的理解,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就适当地加以点拨,帮助其找准方向,深入思考。
很快,全班交流的时间到了,第一组的代表进行汇报,她说:我认为第一个“活”指的是反动统治者活着,但是在人民心中他们已经死了;第二个“活”指的是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甘愿为人民做牛马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然后,我又请了第二组的代表进行汇报,他说:我认为第一个“活”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的鄙视、轻蔑;第二个“活”则是对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的赞美。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事情情节和主旨思想;•掌握一些谚语、俗语、词语等的意思和用法;•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主旨思想和人物形象;•掌握谚语、俗语、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主旨思想;•掌握人物形象及相关细节。
4. 教学方法•导入法:带入鲁迅先生的故事及人物;•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分角色阅读等。
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自我介绍。
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的。
2.引入话题。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讲解,先使学生们感性理解鲁迅先生的贡献和影响力。
3.看图猜谜。
设计大幅照片或图画,学生通过看、思考、讨论,猜测图片的主题是与鲁迅先生有关的。
4.分组阅读。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角色读取课文,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关注点。
语文老师会先提前讲解一下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然后开始分析和解读课文。
5.讨论总结。
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总结各自阅读中的体会和发现。
开展全班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本文的主旨及文中具体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内容。
简单略带赞赏地评价上节课的小组与全班讨论中的较优答案,并扩展相关语文知识,使学生们进一步领悟和运用。
2.一席谈话。
老师安排几位学生主持谈话,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
主题是人们为什么要纪念鲁迅先生?谈话结束后,老师对谈话中一些的言论进行引导和解释,使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阅读课文。
学生们再次分组阅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篇文章。
4.阅读检测。
通过文本理解、谚语、俗语、词语的运用等方式,对学生们在课文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语文技巧进行检测。
第三课时1.引入课题。
老师要求学生们通过摘抄、阅读眉批、写出课文的主旨句和总的观点,再次阐明本篇文章的主旨。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了评价,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一、成功之处(一)对比手法讲解清晰在教学中,重点剖析了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学生明确了这种对比所产生的强烈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背景介绍加深理解向学生详细介绍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为何要以这样的方式纪念鲁迅,以及诗歌所表达的对鲁迅精神的赞美和传承。
(三)朗读指导增强情感体验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四)引导思考培养批判思维组织学生对诗中所提到的两种人的行为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不足之处(一)诗歌意象分析不足对于诗中的一些意象,如“骑在人民头上”“把名字刻入石头”等,没有深入分析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刻。
(二)联系现实不够紧密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将诗歌所表达的主题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
(三)学生自主创作环节缺失未能安排学生进行模仿创作或诗歌改写的活动,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自己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三、改进措施(一)加强诗歌意象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对诗歌意象的解读,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等多个角度理解意象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弘扬鲁迅精神,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三)增加学生创作活动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创作任务,如仿写诗歌、写读后感等,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对鲁迅精神的感悟。
通过对《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亳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赶快收殓,埋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1)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第【1】篇〗《有的人》这篇课文是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通过朗读,感受能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
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最后引导孩子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
教学中,简单的教学程序很快帮学生突破了难点,他们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
语文课堂上也要进行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品德课上一味地道德传授的效果要好。
如果语文课堂上只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丢掉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地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教师就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进行必要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孩子而设计教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第【2】篇〗《有的人》是新编苏教版八年级下册21课,这是一首现代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设计,决定突出两点:一是充分利用“优教班班通”网络教学资源和电子白板设备功能服务学生。
二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
六年级《有的人》语文教学反思(2篇)
六年级《有的人》语文教学反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
这首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xx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纵观全诗,对比鲜明,照应明显,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课前我觉得学生要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有一定困难,一方面是考虑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另一方面是考虑诗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刻,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这对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
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
“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
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
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着名散文《野草》。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
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
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部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使学生能够: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认识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课上进行一次预热,让学生提前准备相关资料,激发他们的思考。
在朗读练习环节,学生们的表现整体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节奏和韵律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在课后找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水平。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和朗读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升审美情趣;
2.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激发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强化文化意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悟其崇高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鲁迅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会写“俯、朽”等8个字,会写“伟大、情愿”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歌中对比的写法,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对比写法,感受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对比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回顾鲁迅先生的事迹,引出诗歌。
(2)提问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每节的含义。
(2)体会对比的写法,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思考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
5.书写指导
(1)观察“俯、朽”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回顾导入能帮助学生回忆鲁迅先生,但在理解对比写法时,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深。
拓展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能比较浅显,需进一步引导。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精神,关注社会现实,勇于批判和反思。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鲁迅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对我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提问:你们对鲁迅有什么印象?他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思考?二、新课导入(10分钟)简介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三、课文朗读与分析(10分钟)分组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讨论:诗歌中“有的人”代表了哪些人物或现象?他们对鲁迅的怀念和敬意体现在哪些方面?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鲁迅的精神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勇于批判和反思。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主题和鲁迅精神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说课:1. 说教材:介绍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内容、背景和创作动机,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
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
(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作家。
师:他是一个作家。
(板书:作家)生:他生于1905年,在2004年去世,活了99岁。
师:活了99岁呀,这个鲁迅我不太认识。
(其他学生:是臧克家。
)哦,这是臧克家呀。
鲁迅先生活了多少岁啊?(其他学生:55岁。
)对,55岁。
生: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先锋。
师:作家、革命家。
(板书:革命家)还有吗?生:我知道他为什么当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当作家可以用语言让中国人觉醒,推翻旧制度。
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当作家,是为了推翻旧制度。
还有吗?生:他在作家群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逝世后很多作家都发文来纪念他。
师: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借助臧克家的这首诗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鲁迅)师:为了让大家能把课上好,刘老师下午还带来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
如果你今天课堂上的发言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刘老师这本签名的书就送给你,好不好?想要的举手。
(生踊跃举手)书只有一本,希望同学们一会儿踊跃发言。
二、教学铺垫——聊聊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背景师:臧克家写了《有的人》这首诗纪念鲁迅,有谁能把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生:臧克家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师:还有吗?继续补充。
生: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是鲁迅逝世13周年,臧克家写了这首诗。
师:好,掌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第【1】篇〗作为一篇经典课文,《有的人》确实应该是鲁迅单元的首选。
诗歌内容简单,读起来却朗朗上口,通篇都是用对比的表现方法,深刻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将在人民中永生,而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鲁迅就是为人民奋斗牺牲,在人民心中永生的代表,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作,题目却用《有的人》为题,更是加强、突出了主题的意义,这种对比鲜明,让人感觉深刻。
回顾我的教学设计:一、承接上文,以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切入点导入,回顾“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在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上,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了这首著名的《有的人》,介绍诗人臧克家(1905-2004),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
二、生自由读诗3遍,理清文章结构,总起——两种人的对比——两种人的下场。
三、认识两种人,体会诗句中的深意。
指导读;分读;轮读。
四、了解两种人的下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指导读;分读;轮读。
总结拓展历史上的这两种人,积累两个名句。
今天的诗歌课最成功的部分应该是读,回顾原来的语文课,有些真的是读少了,讲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很多时候,体会真是读着读着就出来了。
关键是怎样调动大家激情澎湃地读!这节课,分男女生读两种不同人的不同表现,感觉效果不佳,女生声音太细,不够坚实有力。
但是我们的“创新读”效果很好,让小廖同学一个人读“与人民为敌的人”的三种行为,然后大家一起回应他的下场,通过学生的读,学生们似乎很享受这种读,读出了一种似乎把敌人“痛揍”了一顿的感觉,大家读得“很解气”,在这样的读中,同学们应该是深刻感受到了诗人语言虽然“浅显直白”,但是却那么精妙准确吧。
所以,我们的语文课还是需要多读,虽然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朗读训练时间太多的课堂似乎有点浪费他们的时间,但是对于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氛围还是很有好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第【2】篇〗学习迁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谈自己的体会: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5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有的人》这篇课文是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思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比照,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忱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珍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通过朗读,感受能诗中运用的比照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宏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
最终我打算通过比照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抱负。
最终引导孩子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使学生在沟通中明确为人民效劳的人将永生。
教学中,简洁的教学程序很快帮学生突破了难点,他们懂得了为人民效劳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必定灭亡。
语文课堂上也要进展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品德课上一味地道德传授的效果要好。
假如语文课堂上只传授学问而无视了德育,或者丢掉了教育最正确时机而盲目地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教师就应当为孩子们的安康成进步行必要的引导,因此,教师应当时时关注孩子而设计教学。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2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找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从“看瓜刺猹”这一大事入手,经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趣味以及闰土的英勇。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局部,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在反复引导孩子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感受闰土的机灵英勇。
我觉得孩子们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来的人挺多的。
这个方法较好。
“雪地捕鸟”这一大事比拟简洁,我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几个动词,在学生稍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大事串连起来,不少孩子也能当场背下来果较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鲁迅的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文章中的感人故事和鲁迅的思想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扬鲁迅的思想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2、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鲁迅的事迹和思想精神,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理解鲁迅的思想精神,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模拟、讲授、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5、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情境模拟、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精神。
(2)展示篇章:带领学生读一遍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深度解读: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鲁迅的思想精神。
(4)个人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分享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互相交流和借鉴。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并加深对文章和鲁迅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6、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本及其他相关材料。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讲授、讨论和互动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并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鲁迅的诗歌和小说,以及他的思想和精神,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并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在篇章展示环节,我让学生自主朗读和理解文章,通过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鲁迅思想的精髓。
在深度解读环节,我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内涵和鲁迅的思想精神。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个人思考环节,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有的人课后反思(2篇)
有的人课后反思《有的人》这篇课文是___年为纪念鲁迅逝世___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
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最后引导孩子们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为人民的人,对于小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做。
教学中,简单的教学程序很快帮学生突破了难点,他们懂得了为了人民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
他们进行了对比朗读,注重了朗读技巧。
文以载道,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决定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的进行德育渗透。
于是,有感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怎样做才叫为了人民?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最后举了不少例子加以说明。
不可避免的,我们也遭遇了“中国式的道德尴尬”,他们用他们幼稚的眼睛发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谈到了当今社会一些为官不为民做主的事情,但是,这些当官的依然飞黄腾达。
此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也许是我过于孤陋寡闻,能说出的为民做主的官太少太少。
最后我告诉孩子们,对别人要宽容,对自己要严厉。
语文课堂上也要进行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品德课上一味地道德传授的效果要好。
如果语文课堂上只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丢掉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地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教师就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进行必要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孩子而设计教学。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尊敬伟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一生及其作品。
(2)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学习:(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感悟作文。
五、教学反思及说课:1. 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
2. 说课:(1)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创作背景。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3.了解作者臧克家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虽死犹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之情。
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对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了哪些了解?2.1936年10月19日凌晨,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出示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划分诗歌朗读节奏。
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蕴含的情感。
3.出示课件:诗歌段落大意。
第1节写出两种人的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
第2~4节写出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第5~7节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4.再读诗歌。
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对比读,并想想从中读出了什么。
出示课件:朗读要求。
(1)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2)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3)分男女声读,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三、研读感悟,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完说说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的人教学课后反思范文(2篇)
有的人教学课后反思范文《有的人》是___年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___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所以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3.领会诗歌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课上完了,现作一点反思,愿得到同行的指点。
一、强化朗读训练,领悟文章内涵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我想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它的内涵。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
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为人民的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做。
在朗读指导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好多学生甚至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活动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
于是,有感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1.结合古今中外的实例,你觉得哪些人虽生实死,哪些人虽死犹生呢?2.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___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你能从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关于生存意义的启示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热爱人民的人将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
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
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
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教学反思《有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哲理诗,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先生有感”。
全诗共七节,诗中列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
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地鞭挞了反动统治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是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开课伊始,我先引入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形,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诗歌,交流“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
由于课前预习得比较充分,加上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便理解了“有的人”分别指的是反动统治者和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紧扣对比写法,让学生同桌合作,找出全诗总共出现了几次对比,然后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学生立刻投入到紧张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先读后分析,有的先发表看法再同桌对读,总之都积极地动了起来。
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准确找出了文中出现的四次对比,接着通过逐次分析、随文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和多种形式的朗读,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我又适时抛出问题:小组合作,反复朗读第一小节,并说一说两个“活”和两个“死”应该如何理解。
各个小组马上行动起来,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小组成员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也参与了其中几个小组的讨论,认真聆听了孩子们的理解,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就适当地加以点拨,帮助其找准方向,深入思考。
很快,全班交流的时间到了,第一组的代表进行汇报,她说:我认为第一个“活”指的是反动统治者活着,但是在人民心中他们已经死了;第二个“活”指的是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甘愿为人民做牛马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然后,我又请了第二组的代表进行汇报,他说:我认为第一个“活”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的鄙视、轻蔑;第二个“活”则是对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的赞美。
此刻,我发觉学生理解得不透彻、不全面,于是灵机一动,将这一难点的突破分为了三个层次:这两个同学分别说出了第一层和第三层,都非常不错,那这第二层含义是什么呢?我们来认真想一想,反动统治者虽然活着,但是他们的(灵魂、精神)已经死了?也就是说,他们只是躯壳,灵魂、精神都已死亡,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通过一步步地引导,这一难点也顺利突破。
3.分析整首诗歌的写作思路,即:第一部分(第一小节)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不同的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部分是全诗总纲,第二、三部分对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进行了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明确诗歌主旨,情感得以升华。
最初备课时的思路与实际授课时的思路并不完全相同,因为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学情,对教学思路、内容、方法等随机进行调整,以便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对于这节课,不能说没有不足,只是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教育机智的重要性,只有懂得随机应变,顺学而导,才能更好地调控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感染,懂得要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重视朗读和诵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通过初读感知,范读指引,再读理解,品读体验,对比读揣摩几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
再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并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从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教师还没能广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达到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获。
在朗读加强指导方面还做得不够细致到位,可以说学生还没有掌握朗读的要领,朗读的效果还很青涩。
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范读指引,指导朗读。
这篇文章虽然只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含义深刻,发人深省。
要读好这首诗很不容易,无论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还是朗读效果的提高,都很具有挑战性。
于是,我将朗读视频请入课堂,这是对学生朗读的良好引领。
然后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得多了,意思会慢慢显露出来。
以读代讲,对比品读,体验情感。
对比始终是体会情感和领悟表达效果的好方法。
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培养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情感。
懂得热爱人民的人,人民也会爱戴他,欺压,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会唾弃他。
最后课堂小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的人》教学反思《有的人》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是1949年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一、教学效果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了解鲁迅,温故而知新,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最近,我班掀起了“鲁迅热”。
同学们响应我的号召,纷纷收集了鲁迅的相关资料和故事,有两位同学甚至将资料结集打印,出了书。
我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鲁迅的作品和有关鲁迅的文章,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文章,做到了温故知新。
2.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这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课堂上,我运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并设计了朗读层次,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再读诗歌,同桌互读,读得流畅;听读诗歌,评价;到精读1、2、3、5节,理解诗意;再到小组共读,共品。
最后,出示毛泽东主席对鲁迅的评价,升华感情后齐读。
突出了层层深入的教学理念。
3.善于启发思考,学生学有所思。
在两次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诗歌的发现,能启发学生说出对比的运用、诗歌小节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感情。
二、成功之处1.情境导入。
一开始我用深沉的语调叙述臧克家写诗的情景,并故意背诵了《有的人》开头两句。
然后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这个问题学生是心领神会的。
充满激情的朗诵导入,一上来就奠定了诗歌中对鲁迅的那种景仰、崇敬的基调,下面讲臧克家如何赞颂鲁迅时就自然多了,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
2.迁移学习。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本课,我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
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3.感悟方法。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注重对比朗读的训练。
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
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提升了。
三、不足之处虽然这一课的学习中,有成功的地方,但教学永远都是有缺憾的。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
教学过程中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
四、改进措施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放开手脚,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我只简单引导,不牵制学生过多,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
《有的人》教学反思《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
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
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
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
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
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干部、教师、学生掌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有关法规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1.法规政策教育各类安全法规和政策是安全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政策水平,增强安全意识,达到零指标。
2.安全知识教育主要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须知》一书的教育及其他有关资料教育。
每学期至少一次大型的安全知识教育。
3.典型经验和事故的教训教育学校第一负责人根据上级的通报情况,结合本校与兄弟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
从事故教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4.经常性安全教育每学期每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一次,全校性教育一次,红领巾广播站安全教育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