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讲义实用篇

合集下载

音韵学概说教案(全套)(共249张PPT)

音韵学概说教案(全套)(共249张PPT)
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
音韵学概说教案(jiào àn)(全套)
第一页,共249页。
音 韵 学
第五页,共249页。
一 音韵学与语音学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 其开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就 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局部一样。所谓声、韵、调 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mǒu ɡè)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 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 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 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 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第二十四页,共249页。
公元七世纪以前,悉昙文字业已盛行于印度,我 国于南北朝时,悉昙文字经由译经者传入,并受 国人接纳学习;唐代有义净之?梵语千字文?、智 广之?悉昙字记?、一行之?字母表?各一卷等著作。 约于奈良朝以前传至日本。在我国,梵字之书体 及字母称作悉昙,而称梵语文法、语句解释等为 梵音或梵语,以此加以区别。但日人除了称梵字 之书体为悉昙外,更广泛地包含(bāohán)梵语 书法、读法、文法等。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诗·郑风·子衿?二章
第十八页,共249页。
这章诗今天看来并不押韵,不懂音韵的人会误以为它原来就不押韵, 其实在先秦是押韵的。“佩〞、“思〞、“来〞三字同属一个韵部 (之部),如果按照后面的拟音去读这章诗,其韵味马上就显现出来 了。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课件

一字之中,自有平上去入。 一字而可以三声四声,若《易》爻之上下无常,而唯变所 适也。 《诗》三百篇中,亦往往用入声之字。其入与入为韵 者什之七,入与平上去为韵者什之三。以其什之七,而知无 人未尝无入声也,以其什之三,而知入声可转为三者也。 ——《音学五书· 音论》
顾炎武的这种看法,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 上古韵文中的韵脚字,其声调在中古看来不同,并 非意味着在上古也不相同,很可能在上古它们本来 就属于同一声调。
上古調類 中古調類
平 平
上 上

長入 去
短入 入
第七章 上古到隋唐语音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上古到隋唐声母系统的发展 表现在四方面: 1、舌上音的产生 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到了唐代它们才从 舌头音中分化出来。分化条件: (一四)端 答打多低嫡帝都堵笃 端< (二三)知 折卓知质置株竺
注音: 被注字和注音字 重文: 古字形和今字形 谐声字:被谐字和主谐字 两个不同方面的声母在上古是相同或接近的,如果在今音 (指中古音)中读音不同,就说明它们在两汉以后发生了分 化。如童(定母)撞(澄母),在上古它们或者都读作澄 母,或者都读作定母,意思是,其中一个声母在上古是不 存在的。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 清人钱大昕得出。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声 母在上古不存在。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 此结论的证据有: (1)“非”古读作“帮” 《诗》:“东有甫(非)草。”《韩诗》作“圃(帮)草。” 《左传》:“及甫田之北竟。”《释文》:“甫,布(帮) 五反,本亦作圃(帮)”
5、谐声字。谐声字即形声字。 童——撞蹱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方法 方法是:通过以上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 古是否存在,然后从中古声母中去掉那些被证明在上古不 存在的声母,剩下的便是上古声母。 具体来说,以上五种材料每一种都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 异文: 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声训: 被释词与训释词

音韵学讲义

音韵学讲义

音韻學講義國際音標(修改至2005)輔音(肺氣流機制)© 2005 IPA 雙唇唇齒齒間齒齦齒齦後卷舌硬顎軟顎小舌咽聲門破裂音鼻音顫音輕拍音或閃音擦音邊擦音通音邊通音元音搭嘴内吸音濁内破裂音外擠氣音前央後雙唇音 雙唇音 例如在: 閉齒音 齒/齦音雙唇音(後)齦音 顎音齒/齦音 半閉顎齦音 軟顎音軟顎音齦邊音 小舌音齦擦音 半開其他符號 開清唇-軟顎擦音 齒齦-硬顎擦音 成對出現的符號,右邊的代表圓唇元音。

濁唇-軟顎通音 齒齦邊閃音 超音段音韻學講義 濁唇-硬顎通音 同時發 和 主重音清會厭擦音 次重音濁會厭擦音 必要時,塞擦音和雙重發音長會厭破裂音 可以用聯音符連寫兩個符號: ˑ半長 ˑ特短 e附加符號附加符號可以加在佔下格的音標上方,例如: 。

音節間頓清化氣聲齒音化ǀ 小(音步)組塊濁化嘎裂聲舌尖化‖ 大(語調)組塊送氣舌唇化 舌葉化連接(無分界)較圓 唇化鼻化音調和詞重音不太圓 顎化ⁿ 鼻除阻 ⁿ水平/層級曲拱前化 ˠ 軟顎化 ˠ ˠ 邊除阻或 ˥ 特高 ˇ 或 升後化 ˤ 咽化 ˤ ˤ 無(聞)除阻˦ 高 降央化 軟顎化或咽化˧ 中 高升中央化 提升 ( =濁齒齦擦音)˨低低升音節性 降低 ( =濁雙唇通音) ˩ 特低 升降非音節性 舌根前伸↓降階 ↗全升音性舌根後縮↑升階 ↘全降以上有几个術語跟傳統翻譯不同,請注意對照英語原文。

轉譯自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的國際音標表(本頁據國際語音協會網站/IPA/ipachart.html提供的.gif格式分表排定,可在此下載.fpt格式全表)普通話聲韻調配合表(言前轍/寒韻)p pʰm f t tʰn l ts tsʰs tʂtʂʂɻtɕtɕʰɕk kʰx Ǿ˥班攀顢翻單攤囡簪參三詹摻山干刊酣安an 盤蠻凡談難蘭咱蠶纏燃含板滿反膽毯赧懶攢慘傘展產閃染趕坎喊俺辦盼慢泛但歎難爛贊燦散站顫善幹看汗按˥邊篇掂天蔫尖千先煙ian 駢棉田年連前閑沿貶諞免點舔攆臉減淺顯眼變片面電掭念戀見欠線驗˥端湍鑽汆酸專穿栓關寬歡彎uan 團巒攢船還完短疃暖卵纂轉喘軟管款緩晚段彖亂賺竄算賺串涮冠換萬˥鵑圈軒冤yan 全懸元卷犬選遠倦勸絢院普通話聲韻調配合表(人辰轍/痕韻)p pʰm f t tʰn l ts tsʰs tʂtʂʂɻtɕtɕʰɕk kʰx Ǿ˥奔噴燜分參森真稱身跟恩ən 盆門墳岑臣神人哏痕本粉怎枕磣嬸忍艮肯很笨噴悶份扽嫩譖陣趁腎認亙恨摁˥賓拼拎今親新因in 貧民您林秦尋銀品敏凜緊寢引臏聘吝盡沁信印n十三轍:發花轍、梭波轍、乜斜轍、一七轍、姑蘇轍、懷來轍、灰堆轍、遙條轍、由求轍、言前轍、人辰轍、江陽轍、中東轍。

音韵学讲义

音韵学讲义

漢語歷史音韻學研究漢語各歷史時期語音狀況及其發展的學科,研究材料主要有韻文、諧聲、異文、讀若和讀如、聲訓、直音、反切、韻書、等韻、對音、漢語方言和親屬語言等等,研究內容包括漢語語音史、音韻學理論、音韻學史等。

漢語音韻漢語語音中聲母、韻母、聲調等語音成分及其在各歷史時期所構成的語音系統的總稱。

音類語音成分的歸類。

重要的音類術語有“四聲”、“五音(七音、九音)”、“清濁”、“字母”、“呼(開合)”、“等”、“韻”、“攝”、“轉”等等。

音類本質上概括了一定的自然類、區別特徵、語音成分或組合形式。

有的音類術語在唐代以前已經產生,唐代以後討論語音有了更多的音類術語。

傳統音韻學主要運用這些中古形成的音類術語討論歷史和方言語音問題,因此,同樣的音類術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方言裏所概括的語音實質未必相同。

切韻學(等韻學)唐宋金元時期分析音類及其聚合、組合關係,並用用圖表形式反映出來,逐漸形成“切韻學”這一專門的學問,明清以後又被稱作“等韻學”。

四聲Tones平、上、去、入四個調類。

唐代日僧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天卷引沈約(411-513)《答甄公論》:“昔周孔所以不論四聲者,正以春為陽中,德澤不偏,即平聲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熾如火,即上聲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離本,即去聲之象;冬天地閉藏,萬物盡收,即入聲之象。

以其四時之中,合有其義,故不標出之耳。

”暫不論周孔時期是否有四聲,其以四季之象比附四聲,可大致看出沈約口中的四聲調形,即平即平調,上即升調,去即降調,入即短調。

韻書是按四聲分卷排列的。

平聲字多,分成兩卷;上、去、入聲各分一卷。

五音/七音/九音Places of Articulation五音原為音樂術語,指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管子·地員》已載。

後也用於指聲調、韻等,但主要指五個發音部位。

五音指發音部位可能受到印度悉曇學的啓發影響。

梵語輔音聲母的發音部位有五毗聲之說,南朝宋·法寶《涅磐疏》說:“依梵音,伽佉等五字是喉中聲,吒他等五是上顎聲,多他等五是舌頭聲,遮車等五是齒中聲,波頗等五是唇中聲。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课件

• “缔结”’的“缔”一字,过去有di和ti两读, • di的读音符合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
• “缔”在《广韵》里属于去声齐韵。齐韵中 的“缔”字有很多同音字,如“弟、第、递、 逮、棣”等,既然它的同音字读di,它也应 该“dì”,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机械”的“械”字,xì è、jì è,方言gàì ,在 某些方言中,现在的字典中采取了xì è。 古反切“械”为胡介切,古为“匣”母字, 匣母字在今音齐撮两呼的前面都已变为x了, 所以“械”字当读为xì è。将“械”读成jiè或 gài可能是受偏旁“戒”的影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一章思考练习
• 1、什么是音韵学? • 2、什么是语音学? • 3、什么是今音学? • 4、什么是古音学? • 5、音韵学有那些功用?
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 声母的分析
• • • • •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关于声母的名称 第三节、对于声母的分析 第四节、《广韵》声母及声类 第五节、古今声母的演变
章太炎:
3 、音韵学与语音学
语音学
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 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 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 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 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 音的构成。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所以语音学又可以称为普通语 音学。它的作用在于训练人们 发音、听音、辨音和记音的基 本技能。而利用科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语音学,叫 实验语音学。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四、音韵学是建立汉 语史的前提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3

《音韵学》课件第1章第3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陳第的古音學 關於《毛詩古音考·自序》: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 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圖引自《中國大百 科全書·語言文字》
2.羅常培、李方桂、王力等人的音韻研究(二) 王力:
(右,正接受 中國大百科 全書聘書。)
圖引自《中國大百 科全書·語言文字》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章炳麟、黃侃的古音研究 圖引自《中國大百
關於章黃學派:
科全書·語言文字》
章炳麟
著作:《國故論衡》
第三節 漢語音韻研究簡史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 三.隋代 四.唐代 五.宋代 六.元代 七.明代 八.清代 九.近代 十.現代 十一.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和音韻學的門類
2.羅常培、李方桂、王力等人的音韻研究(一) 羅常培:
2.現代漢語中,調類爲陰平的聲調,調值 是多少? 答案:視具體方言而定,比如北京話 是55,西安話是21,開封話是214。
附:第一章討論(二)
結論:
1.古代漢語聲調向現代漢語各方言聲調的 演變過程中,調類的演變可能相同,調 值的演變可能不同。
2.因此,在現代漢語各方言中,調類相同, 調值不一定相同;調值相同,調類不一 定相同。

音韵学讲义一

音韵学讲义一

三 音韵学的研究材料及方法
材料:死材料,活材料 1、文字之假借及谐声:最早的材料。 谐声字偏旁尽管不能告诉我们一个字的实际读 音,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某偏旁和某字在造字时代
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果很多字都用同一个谐声
偏旁,那就表明这些字的读音当时都相同或相近。
如:河、何、可、苛、轲、啊;各、格、客、洛、


中古韵母系统有十六摄二百零六韵,每个韵摄又分 开合口和一二三四等。
有尾韵 开尾韵 元音尾韵 鼻尾韵
i尾(前) u尾(后) 开
介 音 齐 分 合 类 撮
n尾 ( 前 ) an en
ian in uan un ü an ü n
ng尾(后) ang eng
iang ing uang ueng/uong iong 非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韵书、韵学书及字典 韵书把一个语音系统从声、韵、调三 个方面加以分析之后,再把汉字按照分析 的结果分类编排而成。大多数韵书还有反 切注音。所以,韵书不但是比较准确的而 且也是比较有系统的反映古音的著作。 《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
8、历代文献中记载的地方方言资料
如明代张位《问奇集》指出:‚大约江以北入 声皆作平声,常有音无字,不能具载;江南多患齿 音不清;然此亦官话中乡音耳。若其各处土语,更 未易通也。‛‚今中州之音,入声似平,又可去声, 所以蜀术等字皆与鱼虞相近。‛书中举了各地乡音 的例子,如‚吴越‛:打为党,辰为人,范为万, 县为厌,上为让,黄为王,猪为知。又‚闽粤‛: 府为虎,州为啾,知为兹,书为须,成为情,是为 细。又‚秦晋‛:红为魂,百为撇,国为归,东为 敦,中为肫。又‚三楚‛:士为四,祖为走,介为 盖,睹为斗,永为允,岁为细。
注的,没有对字音进行分析,即字音作为一个整体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卖马”、“埋没”。
f [f]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上齿靠近下唇,中间留一条缝隙,
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 气流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气流经过口腔, 从唇齿的缝隙间摩擦而出。例如“风范”、 “分发”。
z [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
d [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到达口腔,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上齿龈,气流爆出而发 音。例如“大胆”、“歹毒”。
t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的情形与d[t]相同,只是爆破发音时气流较强。例如“贪图”、“推托”。 n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哪能”、“难弄”。 l [l]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到达口腔,从舌头的两边流出。例如“劳累”、“罗列”。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汉语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语音单位主要有:
(一) 音素。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
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它又是最
小的单位,不能再加分析。
(二) 音节。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
音片断。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三) 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音节开头
3、卷舌单元音韵母
发一个单元音,舌尖同时上卷的是卷 舌元音。由卷舌单元音充当韵母,一般 不同其他的声母相拼,而单独组成一个 音节。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卷舌元音韵母 er,发音时舌头位于舌面央中不圆唇元 音[ ]的位置,同时舌尖翘起,带有卷舌色 彩。

万献初音韵学

万献初音韵学

万献初音韵学万献初音韵学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一)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通过分析汉字的读音,归纳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然后进行历史比较,从而探究汉语语音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汉语音韵学属于历时语音学范畴。

音韵学又是传统“小学”即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学科分支。

汉字用来记录汉语词,词的产生远早于记录它的字形,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则文字首先是语音的载体,不弄清语音和文字的关系,也就很难去推求字义。

顾炎武在《答李子德书》中说:“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

”音韵学是传统小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音韵学有传统音韵学与现代音韵学之分。

传统音韵学研究主要用功于音类的归并,以声、韵、调类别的详尽划分来显现汉语各个时段的语音系统。

现代音韵学研究借鉴西方语言学的理论、工具(音标)和方法,使汉语音韵学走上现代科学化的道路。

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研究,从汉语语音发展史着眼,一般分汉语音韵学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和现代音四个阶段。

而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古音学,研究上古(西周-东汉)时期的语音系统,主要以先秦两汉有韵诗文和汉字的谐声系统为研究对象和材料,通过与中古《切韵》音系的比较来归纳和展示周秦汉古音的韵部系统和声类特点。

对古音材料的考证是古音学研究的基本功,古音学的结论对上古汉语的文字、训诂和文献阅读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今音学,研究中古时期主要是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它以《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礼部韵略》、“平水韵”等“《切韵》系韵书”为主要对象,分析、归纳出中古时期的声韵调系统,探讨其演变规律。

“今音”对应“古音”,“古音”实际上指上古音,“今音”指中古音。

“今音学”本指“《切韵》学”,《切韵》亡佚已久,《广韵》是流传下来最完整的早期《切韵》系韵书,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了《切韵》的音系,成为中古音系的代表韵书,故研究中古音系一般都从《广韵》入手。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课件

第一讲音韵学·绪论一导语/引言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字+ 音韵+ 训诂音韵学,质言之,即中国传统语音学章太炎《国语学草创·序》有言:音以表言,言以达意,舍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二什么是音韵学(一)音、韵→音韵《说文解字·音部》: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

从言含一。

凡音之属皆从音。

於今切。

《说文解字·音部》新附字:韻,和也。

从音員声。

…古用均。

音+韵→音韵两字连言,词汇化,指称中国古代语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

(二)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1、音韵学的发展①古代典籍中对汉字读音的描摹:▪急言、缓言、急气、缓气、长言、▪短言、闭口、横口▪声同、声近、读若、读如②汉末至魏晋时期,反切的创制和音韵蜂出局面的形成:▪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沈约的《四声谱》③汉魏六朝时期“音义”类著作的勃兴④中古音的代表韵书——《切韵》,《唐韵》,《大宋重修广韵》(36字母/等韵学的兴起)⑤反映近代口语语音系统的韵书——周德清的《中原音韵》⑥汉语古音学的历史发展——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叶音”说兴衰的历史轨迹:魏晋六朝的“协韵”——唐人继之——朱熹的“叶音”说)2、传统音韵学与现代音韵学▪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汉语的现代音韵学,是在继承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来的。

三、本课程内容的具体分布汉语音韵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概念•汉字的字音和汉语的音韵结构+国际音标IPA •反切•有关声母方面的概念•有关韵母方面的概念•有关声调方面的概念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切韵》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广韵》的版本和编排体例•展示《广韵》音系的等韵图•《广韵》的声韵系统•中古音系与现代普通话读音的比较•《广韵》反切的今音变读上古音研究概略•“协韵”说与上古音研究的开端•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上古的语音系统•上古音知识的运用《广韵》以后的韵书与近代音研究•后出《广韵》系韵书与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音系与反映近代音的韵书+ 近体诗格律四、音韵学之功用(见《音韵学概论》概括为六点。

音韵学:第二讲 音韵学基本知识

音韵学:第二讲 音韵学基本知识
出反切出自印度的梵文拼音法,如陳 振孫《直齋書錄題解》卷三認為:“反切之學, 自西域入中國。”
3、中國古已有這種注音方法,就是在上古合音詞 的基礎上發展的,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之乎 為諸之類,宋人沈括、鄭樵,清代顧炎武等都持 這種看法,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傅定淼 的《反切起源考》,也認為反切起源于上古的自 然合音。
二)意義
反切的產生在中國文化史和語言學史上有 很重要的意義,它作為一種可以普遍應用 而且效果較好的方法,解決了如何在書面 上有效地給漢字注音的問題,從東漢後期 一直到清末長達一千七八百年的時間裏, 反切一直被用作主要的標音方式,為文化 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對於音韻學來說,它的意義更大:
1、有了反切才有音韻的研究,黃侃“反切 未興以前,聲類無精當之分析。”
二、 反切的基本原理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先取反切上字的聲母,再取反 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兩者拼合就得到被切字的 讀音。例如:
冬,都宗切,先取“都”的聲母d,再取“宗”的韻 母和聲調,韻母是ong,聲調是陰平,將提取的 這些聲韻調要素相拼就得到“冬”的讀音dōng。
譚,徒含切,取“徒”的聲母t,再取“含”的韻母 an,聲調是陽平,拼合即得“譚”的讀音tán。
榜,北朗切,“北”的聲母是b,“朗”的韻 母是ang,聲調是上聲,拼合就是bǎng
號,胡到切,“胡”的聲母是h,“到”的韻 母是ao,聲調是去聲,拼合就是hào。
清代陳澧《切韻考》稱:“切語之法以二字 為一字之音,上字與所切之字雙聲,下字 與所切之字疊韻,上字定其清濁,下字定 其平、上、去、入”。
“反”、“切”的含義 宋人毛晃在《增修互注禮部韻略》中說:“音韻輾
轉相協謂之反,亦作翻;兩字相摩以成聲韻謂之 切。其實一也。”

[转载]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二)

[转载]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二)

[转载]国学讲义之八——音韵学(二)二、《广韵》与中古音系的研究中古音系的研究即“今音学”,主要研究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切韵》是其最早的代表韵书,其成书后不断被修订,形成《切韵》系韵书。

《切韵》原本后来亡佚了,传统音韵学上所说的“切韵”,常指的是《广韵》,实际上《广韵》才是今存最完整的《切韵》系韵书的代表,研究中古音系是以《广韵》为主要对象的。

《广韵》代表的是中古“《切韵》音系”,也称“《切韵》-《广韵》音系”,或称“《广韵》音系”。

中古韵书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汉代注重读经、解经,“小学”盛行,产生了《尔雅》、《说文》、《方言》、《释名》等以释义为主的小学著作。

汉字的形、音、义密不可分,上古汉语的语音在汉代以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有语音研究方面的专书来指导读经和注经解经。

佛经自汉代起就逐渐在我国传播,受佛典梵文的启发,汉语的反切注音法得以完善并广泛运用到注经和读经中去,大量的反切素材为韵书的编撰提供了丰富的语音材料。

六朝时期战争频仍,北方士族多南移,打破了先秦“雅言”的相对规范性和统一性,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形容其时“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喻,未知孰是。

”韵书导源于音义书,韵书的主要任务是标明汉字的音韵地位,建立规范性的读音系统;音义书的主要任务则是解决前代文献语言的读音所涉及的语义问题。

音义书随文注音以明义,采用反切、直音等为经史文献作系统音注,保留了历代各类语音资料。

《隋书·经籍志》等书目所载汉魏六朝的“音义”著作十分丰富,后因陆德明(约550-630)的《经典释文》集其大成而相继亡佚。

把分散在音义书中的音注纂集起来,按字音编排就是韵书。

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的《韵集》(均已亡佚)。

此后文学创作特别追求词藻和声律的形式之美,齐梁时周颙、沈约等人受梵文“声明论”的启发和影响,创“四声八病”说,强调用声调来调节诗句的抑扬顿挫,出现“永明体”、“齐梁体”等。

音韵学讲义

音韵学讲义

音韵学讲义音韵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语音的组织和规律。

在语言学中,音韵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关注的是人类语言中的音素、音节、音变、声调等各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对音韵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理论体系以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音素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是区分意义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音素系统,比如英语中有辅音和元音两种音素,而汉语中则有声母、韵母、声调三种音素。

2.音节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音高和音长的语音单位。

在汉语中,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3.音变音变是指语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比如在英语中,/t/发音在词尾时通常会变成/d/,如“cat”[kt]和“cat’s”[kts],这就是一个音变。

4.声调声调是语言中的一种音高变化,用于区分意义。

汉语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字的意义,如“ma”可以表示“妈”、“马”、“麻”、“骂”等不同的意思。

二、音韵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音韵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以及语音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音韵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群体的语音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以及语音变化的规律。

3.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音韵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语音变化的规律。

三、音韵学的理论体系1.音位论音位论是音韵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语音中的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在音位论中,语音是由一系列音位组成的,这些音位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为不同的音节和单词。

2.音变论音变论是音韵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语音中的音素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在音变论中,语音变化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比如语音环境、语音习惯等。

音韵学——精选推荐

音韵学——精选推荐

⾳韵学第⼀章⼀、⾳韵学的对象⼆、⾳韵学的形成与发展三、⾳韵学的学习⽅法教材、汉语⾳韵讲义、⼴韵、韵镜、王⼒⽂集——汉语⾳韵学、汉语史稿⾳韵学第⼀章绪论⼀、⾳韵学的对象:1.⾳韵学:⼜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和它的历史变化的⼀门学科。

2.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字:字形——字⾳——字义斜(xie—xia)——邪、写、姐、爷、也、野乌⾐巷⼝⼣阳斜、青⼭郭外斜、不能改——语⾳是发展变化的,且是有规律的,同⼀批字的变化。

还与容光共憔悴、还看今朝、惆怅还依旧、拂了⼀⾝还满、⾳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及其变化。

⼆、⾳韵学与语⾳学的区别:1.语⾳学:研究⼈类语⾳的⽣理(发⾳器官)和物理(声学特征)现象和特点,这些特点既有个别的(汉语语⾳学、英语语⾳学),也有共性的(普通语⾔学)2.⾳位学(⾳系学):⾳的辨义作⽤,只有个别的⾳位学⾳系学的发展——part &sport3.总之,语⾳学是对语⾳的客观描写,⾳韵学是研究语⾳系统的科学,只能是特定语⾔的,三、⾳韵学的形成和发展1.⼩学:中国古代研究语⾔⽂字的学问。

·周代贵族⼦弟⼋岁⼊⼩学,教之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汉代,研究⽂字的学问叫“⼩学”·清《四库全书总⽬提要》将⼩学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汉字——字义:训诂——《尔雅》、《⽅⾔》、《释名》——字形:⽂字——《说⽂解字》、《⽟篇》——字⾳:⾳韵——《切韵》(隋代)、《⼴韵》、《集韵》2.韵书:始于魏晋,最早记载的韵书——三国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现存最早《切韵》(隋代)3.⾳韵学的分部:·今⾳学:中古⾳,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体系。

·古⾳学:上古⾳,以《诗经》⽤韵和谐声字为依据,研究先秦两汉语⾳。

·等韵学:宋元以后,以等韵图为对象,分析近代语⾳系统·另外,有⼈主张“北⾳学”,以《中原⾳韵》系列韵书和韵图为对象,研究近代语⾳。

音韵学基础知识讲稿

音韵学基础知识讲稿

上编汉语语音史第一章语音韵学基本术语一、音韵学概说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结构系统及古今语音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们所说的音韵学指的是汉语音韵学。

在传统的语文学中,音韵学与文字学、训诂学并列,均属于“小学”(即传统语言文字学)。

音韵学在五四以后,已经被纳入了历史语言学的范畴,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研究汉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音韵学是一门源远流长,文献丰富、成就巨大的历史科学。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罗常培先生在《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中指出:“音韵学就是分析汉字或汉语里所含的‘声’、‘韵’、‘调’三种元素,而讲明它们的发音和类别,并推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古今流变的。

”汉语语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

第一是上古音时期,即周秦两汉时期(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200年)的语音系统;第二是中古音时期,即魏晋唐宋时期(公元200年至公元1200年)的语音系统;第三是近代和现代音时期,即元明清到当代近七百年间的北方话的语音系统。

音韵学研究的就是每一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是什么一种状况,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出什么规律。

传统的音韵学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几个门类。

古音学以甲骨文、金文中的韵文以及《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字为主要材料,考证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系统。

今音学是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语音面貌。

等韵学是制成若干图表,着重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述汉语发音的原理和方法。

北音学是现代学者以元代的《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材料,建立起了研究近代(元明清)语音系统的北音学。

汉语音韵学比较难学的原因是: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我们从方块汉字中去寻找古代的读音是困难的。

古人在研究音韵学时,往往使用一些难懂的术语,而且术语不统一。

有些学者套用阴阳五行等神秘思想来解释音韵学原理。

罗常培说:“曩之治音韵学者,凭臆立说,每多违失;论平仄则以钟鼓木石为喻,论清浊则以天地阴阳为言,是曰玄虚;辨声则以喉牙互淆,析韵则以纵横为别,是曰含混;以五行五脏牵合五音,依河图洛书相互配列,是曰附会。

音韵学

音韵学

【第七讲】汉语声母的发展纲目一、轻唇音的产生二、舌上音的产生三、匣母的分化四、唇音清化五、中古到现代声母轻唇音的产生:上古汉语没有“非,敷,奉,微”四个声母,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

他说“凡轻唇之音,古皆读为重唇”(见钱氏《音韵问答》)这话的意思是说,凡后代发轻唇声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读重唇,钱大昕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来证明这个论点:1.异文如“匍匐”又作“扶服”;“伏羲”又作“庖羲”,“汾水”又作“盆水”,“文水”又作“门水”。

2.声训如“负,背也”;“房,旁也”;“邦,封也”;“望,茫也”3.读若如《说文》“娓,读若媚”。

《周礼》注引郑司农云:“纷,读若豳”。

4.直音如“苻音蒲”、“闽音文饰之文”、“蔓音万”、“繁音婆”。

5.反切如“冯,皮兵反”、“方,蒲郎反”、“卑,府移切”、“眉,武悲切”。

钱氏“古无轻唇音”的结论是可信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谐声字、方言、外语借词中得到证明。

谐声字:从“甫”得声的字: “浦、匍、捕、铺”为重唇,“辅、黼”为轻唇;“畐”声的字: “逼、偪”为重唇,“福、辐”为轻唇;“非”声的字:“排、徘”为重唇,“诽、菲”为轻唇。

方言:在厦门方言的白话音里,许多轻唇字仍然读为重唇音。

非母:风、斧、分——p敷母:藩、蜂、讣——p…奉母:饭、房、冯——p帆、浮、缝——p…微母:未、尾、无——b问、物、晚——m外语借词:从古代借自梵文的音译词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轻唇音读为重唇的例子。

例如Buddha译为“浮屠、佛”(说明“佛”当时读重唇音)Puchya译为“弗沙、富沙”(意译为“慧星”),pundavika译为“芬陀利、芬利”(意译为“白莲花”),punyatara译为“弗若多罗”(意译“功德”)。

“浮、佛、弗、富、芬”都是轻唇音字,古人用它们来翻译原文中的重唇音,是因为它们在古代都读重唇音。

(“房”韩语也读pang)上古汉语没有轻唇音。

守温三十字母里唇音也只有一类,到三十六字母里才明确地分为轻唇音、重唇音两类。

音韵学入门 第一、第二篇

音韵学入门 第一、第二篇

♦ 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的基础
♦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
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 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 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 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 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 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研究。
♦ (一)韵部的归纳 ♦ 归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韵腹相同或相近,
韵尾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2)声调相 同。
(二)摄的归纳
♦ 1、归摄的条件
归摄的条件宽得多,它不论韵头,也不 计声调,对韵尾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凡是韵 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 韵即为一摄。所谓韵尾部分相同,是指阳声 韵韵尾与其相配的入声韵韵尾发音部位相同 。
中古声母清浊示意图
发音方法旧名与新名
♦ 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和不带音的擦音。b、d、g、j 、z、zh、 f 、h、x、s、sh
♦ 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p、t 、k、q、c、ch
♦ 全浊:带音的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
(普通 话无此类声母,南方方音中有。)
♦ 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等。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 音韵学从韵尾的角度对韵母作出的分析
♦ 1、阴声韵:韵尾为元音或没有韵尾的韵。如:
a i 、e i 、iao、a、i a 、i e 等。
♦ 2、阳声韵:韵尾为鼻音的韵。如:an、en、
iang、am、im等。
♦ 3、入声韵:韵尾为塞音的韵。如:ap、i t 、ik
第三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归纳
学和等韵学。
♦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

音韵学讲义

音韵学讲义

音韻學講義國際音標(修改至2005)輔音(肺氣流機制)© 2005 IPA 雙唇唇齒齒間齒齦齒齦後卷舌硬顎軟顎小舌咽聲門破裂音鼻音顫音輕拍音或閃音擦音邊擦音通音邊通音元音搭嘴内吸音濁内破裂音外擠氣音前央後雙唇音 雙唇音 例如在: 閉齒音 齒/齦音雙唇音(後)齦音 顎音齒/齦音 半閉顎齦音 軟顎音軟顎音齦邊音 小舌音齦擦音 半開其他符號 開清唇-軟顎擦音 齒齦-硬顎擦音 成對出現的符號,右邊的代表圓唇元音。

濁唇-軟顎通音 齒齦邊閃音 超音段音韻學講義 濁唇-硬顎通音 同時發 和 主重音清會厭擦音 次重音濁會厭擦音 必要時,塞擦音和雙重發音長會厭破裂音 可以用聯音符連寫兩個符號: ˑ半長 ˑ特短 e附加符號附加符號可以加在佔下格的音標上方,例如: 。

音節間頓清化氣聲齒音化ǀ 小(音步)組塊濁化嘎裂聲舌尖化‖ 大(語調)組塊送氣舌唇化 舌葉化連接(無分界)較圓 唇化鼻化音調和詞重音不太圓 顎化ⁿ 鼻除阻 ⁿ水平/層級曲拱前化 ˠ 軟顎化 ˠ ˠ 邊除阻或 ˥ 特高 ˇ 或 升後化 ˤ 咽化 ˤ ˤ 無(聞)除阻˦ 高 降央化 軟顎化或咽化˧ 中 高升中央化 提升 ( =濁齒齦擦音)˨低低升音節性 降低 ( =濁雙唇通音) ˩ 特低 升降非音節性 舌根前伸↓降階 ↗全升音性舌根後縮↑升階 ↘全降以上有几个術語跟傳統翻譯不同,請注意對照英語原文。

轉譯自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的國際音標表(本頁據國際語音協會網站/IPA/ipachart.html提供的.gif格式分表排定,可在此下載.fpt格式全表)普通話聲韻調配合表(言前轍/寒韻)p pʰm f t tʰn l ts tsʰs tʂtʂʂɻtɕtɕʰɕk kʰx Ǿ˥班攀顢翻單攤囡簪參三詹摻山干刊酣安an 盤蠻凡談難蘭咱蠶纏燃含板滿反膽毯赧懶攢慘傘展產閃染趕坎喊俺辦盼慢泛但歎難爛贊燦散站顫善幹看汗按˥邊篇掂天蔫尖千先煙ian 駢棉田年連前閑沿貶諞免點舔攆臉減淺顯眼變片面電掭念戀見欠線驗˥端湍鑽汆酸專穿栓關寬歡彎uan 團巒攢船還完短疃暖卵纂轉喘軟管款緩晚段彖亂賺竄算賺串涮冠換萬˥鵑圈軒冤yan 全懸元卷犬選遠倦勸絢院普通話聲韻調配合表(人辰轍/痕韻)p pʰm f t tʰn l ts tsʰs tʂtʂʂɻtɕtɕʰɕk kʰx Ǿ˥奔噴燜分參森真稱身跟恩ən 盆門墳岑臣神人哏痕本粉怎枕磣嬸忍艮肯很笨噴悶份扽嫩譖陣趁腎認亙恨摁˥賓拼拎今親新因in 貧民您林秦尋銀品敏凜緊寢引臏聘吝盡沁信印n十三轍:發花轍、梭波轍、乜斜轍、一七轍、姑蘇轍、懷來轍、灰堆轍、遙條轍、由求轍、言前轍、人辰轍、江陽轍、中東轍。

音韵学——精选推荐

音韵学——精选推荐

⾳韵学⾳韵学基础知识(⼀)○反切与韵书(⼀)古代注⾳⽅法:先秦时期,“⼠”们还没有意识到汉语⾳韵的特征,还不能把构成汉语⾳韵的基本要素—声、韵、调剖析开来。

汉语⾳韵的研究在汉代开始萌芽。

宋·郑樵在《通志·七⾳略》⾥批评他们:“汉儒知以说⽂解字,⽽不知有‘⼦’、‘母’,⽣字为母,从字为⼦,⼦母不分,所以失造字之旨” 。

◇古代注⾳⽅法:当时的学者对汉字的注⾳常采⽤⼀些粗疏的⽅法,主要有:1.直⾳:是借⽤⾳同的通晓字直接加以注⾳。

如《左传》:“次于陘”。

《经典释⽂》注“陘,⾳邢”2.读若:主要是借⽤⾳近的⽂字加以注⾳。

如《说⽂》:“趹,读若決⽔之決。

”3.譬况:是在借⽤⾳近的⽂字注⾳的基础之上,再加以⽂字说明。

如《吕⽒春秋·慎⾏篇》:“崔纾之⼦,相与私闀。

”⾼诱注:“闀,读近鸿,缓⽓⾔之。

”⼜如《释名释天》:“风,兖司豫冀横⼝合唇⾔之,…氾也;青徐⾔凤,蹙⼝开唇推⽓⾔之,…放也,。

”4.反切:反切的产⽣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关系。

受梵⽂的影响,魏晋学者终于懂得把汉字字⾳拆分为“声”、“韵”两部分,分别取两个与声韵相同的汉字加以标⾳。

反切上字代表声母,反切下字代表韵母。

反切注⾳⽅法⽆疑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注⾳⽅法,它的产⽣为汉语⾳韵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辨析声韵调的发⾳及其类别的重要依据。

何谓反切?“⾳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也.”如:红, 胡笼切攀, 普班切劝, 去愿切唐, 徒郎切刊, 苦寒切毁, 许委切⾳韵学基础知识(⼆)韵书简述:韵书,是汉魏以后,继反切注⾳法出现之后产⽣的⼀种字书。

它的编排体例是:凡同⼀韵的字收集在⼀起,⽤反切注⾳,并注明字义,再按照“韵”的先后排列,取其中⼀个代表字作为韵⽬。

以《⼴韵》东韵为例:东,东⽅也。

…德红切。

⼗七。

菄鸫倲蝀……同,齐也。

…徒红切。

四⼗五。

……古代韵书,本来是为⽅便写作诗⽂⽽编录。

由于它是当时汉字实际语⾳的书⾯描写,真实地保留了汉字在⼀定历史时期的语⾳⾯貌,因⽽韵书⼜成为研究古代实际语⾳的重要⼯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部分
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就是人类说话的声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物理性
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物理属性。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发音体的振动幅度决定。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音色就是声音的性质、特色,也叫音质,它是某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二)生理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的活动而发出来的声音。

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喉头与声带、肺与气管、口腔与鼻腔。

下面是口腔和鼻腔示意图:
1上唇 2 上齿 3 齿龈 4 硬腭
5 软腭
6 小舌
7 下唇
8 下齿
9 舌尖10 舌面11 舌根12 咽腔
13 咽壁14 喉盖15 声带16 气管
17 食道18 鼻孔
二、汉字音节的构成
音节是汉字音韵的基本结构单位,在一连串的语流中,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就是音节。

一般说来,汉语中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有些词由于轻声或儿化,人们在连读的时候,两个字往往念成一个音节,如“花儿”(huaer-huar),“我们”(women-wom),此外还有一些合音词,像现代汉语的“不用”为“甭”,以及古代汉语的“不可”为“叵”,“之乎”为“诸”等,这种情况比较少。

总的来说,汉字字音的结构还是比较简单的。

分析汉语音节结构,一般我们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例如“天、津、师、大”这6个字的声母分别是t、j、sh、d。

有的音节不是辅音开头,这种音节称之为零声母音节,如“衣yi,乌wu,安an”等。

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和无辅音的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语言学家从语音系统性考虑,叫它“零声母”。

有了零声母这个概念,以元音起头的各类音节都有可归成一类,叫“零声母音节”。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普通话里所有的音节都有声母,都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韵母指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

普通话韵母有39个。

其中23个由元音(单元音或复元音)充当,16个由元音加鼻辅音韵尾构成。

下表是汉语普通话的韵母表。

普通话韵母表
根据音素在韵母结构中的地位,可以把韵母的构成要素分解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开口度较大,发音也比较响亮,是韵腹;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也叫介音,普通话中可以充当介音的只有三个元音i、u、y;韵腹后面的元音或鼻辅音是韵尾,普通话中可以充当韵尾的只有两个元音i、u,两个鼻辅音n、ng。

一个音节必须有韵腹,而韵头和韵尾则不是必须的。

韵母还可以按韵头的不同情况分类。

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y的叫开口呼,韵头或韵腹是i 的叫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叫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ü的叫撮口呼。

声调是音节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

汉语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和调类两方面来分析。

调值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

普通话单字音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声调系统简表
3.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
汉语的音节结构可以先分为声、韵、调三个层次,然后再根据韵母中韵头、韵腹、韵尾的搭配情况进一步细分。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示例:
现代语音学一般从两个方面分析汉语的声母:一是它的发音部位,一是它的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哪一个部位发生阻碍来讲的;发音方法则是指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现代汉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双唇音:由上唇和下唇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b、p、m。

2.唇齿音:由下唇和上齿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f。

3.舌尖前音:由舌尖和上齿背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z、c、s
3.舌尖中音:由舌尖和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d、t、n、l。

4.舌尖后音:舌尖翘起和硬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zh、ch、sh、r。

5.舌面前音:由舌面和硬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j、q、x。

6.舌面后音:由舌根和软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ɡ、k、h。

从发音方法看,辅音声母又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根据发音时气流克服阻碍的方式,辅音声母可分为:
1.塞音。

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塞。

软腭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

气流经过口腔时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塞音有b、p、d、t、ɡ、k。

2.擦音。

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非常接近,留下窄缝。

软腭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

气流经过口腔时从窄缝挤出,摩擦成声。

擦音有f、h、x、sh、r、s。

3.塞擦音。

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塞。

软腭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

气流经过口腔先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

塞擦音有j、q、zh、ch、z、c。

4.鼻音。

口腔里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塞。

软腭下垂,打开通向鼻腔的通路。

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

鼻音有m和n。

5.边音。

舌尖与齿龈相接构成阻碍,舌头两边留有空隙。

软腭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

气流经过口腔,颤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通过。

边音只有l。

发音方法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声带颤动不颤动即带声不带声来分析。

不颤动的是清音,颤动的是浊音。

如下:
1.清音。

气流呼出时,声门打开,声带不颤动,发出的音不响亮。

清音有17个,就是b、p、f、d、t、ɡ、k、h、j、q、x、zh、ch、sh、z、c、s。

2.浊音。

气流呼出时,颤动声带,发出的音比较响亮。

浊音有4个,就是m、n、l、r。

另外,根据气流的强弱,又可将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分为送气和不送气两类:
1.不送气音。

发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弱。

有6个,就是b、d、ɡ、j、zh、z。

2.送气音。

发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强。

有6个,就是p、t、k、q、ch、c。

送气不送气的对立,在汉语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在有些语言里(如英语、日语)里,则没有这种送气不送气的区别。

如日文的“力”,既可念[ka],又可念[kha]。

元音主要有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类。

舌面元音可以根据发音时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程度分类。

如下图:
舌面元音图
在汉语里,还有一种舌尖元音,舌尖元音也有前后和圆唇不圆唇之分,如下:
因为“儿”的读音是在央元音的基础上卷舌的,所以把“儿”的读音归为舌面卷舌的央元音。

如下:
全是实用的重点哦!重点中的重点!!!请大家一定要仔细看!
最后祝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整理:杨菲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