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又称为音韵学,是研究语音及其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声韵学知识点:
1.声母:指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共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等。

声母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对整个音节产生影响。

2.韵母:指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共有24个韵母,包括a、o、e、i、u等。

韵母是汉
语语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音节的音色和音调。

3.声调:指汉语中特有的音节高低变化现象,共有4个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
声。

声调的变化是汉语语音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整个音节的音调和含义产生影响。

4.音节:指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的语音单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

音节的构成方式和变化规律是汉语语音研究的重点之一。

5.音变:指在连续的语音流中,由于发音环境、发音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语音发生变化的
现象。

音变是语音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语音理解和语音生成产生影响。

6.方言:指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变体。

方言研究是语音研究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语音变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声韵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语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和方言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音韵学教学大纲

音韵学教学大纲

音韵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三章《广韵》音系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第五章汉语语音发展史举例参考书: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1999. 杨剑桥,《汉语音韵学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李新魁,《中古音》,商务印书馆,2000.第一章绪论0. 导言学生介绍:介绍自己的背景,主要包括出生地,第一语言。

谈谈自己是否了解音韵学这门学科,是否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1. 何为音韵学?1.1定义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字音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1.2 音韵学跟语音学的区别和联系音韵学是专门研究汉语语音系统变化的一门学问,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属于历史语音学的范畴。

音韵学非常重视学生归纳和推演能力的培养。

语音学是研究人类语言发音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物理和心理基础。

语音学很重视培养学生发音、听音、变音和记音能力的培养。

1.3 音韵学跟文字学和训诂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者古代合称“小学”,属于广义文字学的范畴。

唐宋以来,“小学”开始细分为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

文字学主要研究字形,训诂学主要研究字义,音韵学则主要研究字音。

不过三者通常有交叉,如研究字形和字义很多时候都要借助字音,同样研究音韵有时也要借助字形和字形。

音韵文字训诂1.4 音韵学和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古典文学中有非常多的韵文和诗歌,要了解、欣赏古典文学中的韵文和诗歌,就需要用到音韵学的知识。

诗歌、韵文最重要的是押韵和平仄,有了音韵学方面的知识,就有利于我们欣赏诗歌韵文的形式美。

1.4.1 押韵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各个语言诗歌押韵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中国诗歌押韵的习惯是押首句和偶句,有时首句不押,那就是只押偶句。

(完整版)《音韵学教程》笔记

(完整版)《音韵学教程》笔记

第一節音韻學的對象音韵学是專門研究漢語的語音系統的,而且主要研究中國古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字讀音及其變化,屬於歷史語音學範疇。

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學問,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時期的語音系統和它們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科學。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定義:也叫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裏叫歷史語音學,它是研究漢語史上的語音情況和它的發展的學科。

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

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

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為代表。

音韻學家把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研究物件的學科稱為等韻學。

他們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原理和方法,以韻圖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和韻書中的反切。

研究內容包括韻圖的編撰,等韻學的原理等。

傳統的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和北音學,是音韻學研究的內容。

第二節音韻學的功用一是為了更深入地瞭解現代漢語的語音系統。

二音韻學對於學習和研究古代漢語及漢語史的作用1、學習古代漢語,首先要運用許多工具書,其中不少是按照古音編排的。

2、一種語言的三個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辭彙、語法都和語音有密切的聯繫。

3、掌握了古音還可以用來考查詞源,研究漢語詞源學。

4、古代漢語語法和音韻學的關係也是容易看出來的。

三、音韻學和其他學科的關係四、音韻學的學習方法第二章音韻學的基本知識(1)聲母:又叫字母,聲紐,紐,聲,聲類。

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溫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學者又增加了六個,補成了三十六個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把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類,又加上半舌音,半齒音為七音。

三十六個字母全清次清全濁次濁清濁幫滂並明(重唇音)誹敷奉微(輕唇音);端透定泥(舌頭音);知徹澄娘(舌上音);精清從心邪(齒頭音);照穿床審禅(正齒音);見溪群疑(牙音);影喻曉匣(喉音);來(半舌音);日(半齒音).(3)反切是一種傳統的標音方法,較之譬況,讀若,直音是較為科學的標音法。

音韵学基础

音韵学基础
▪ 精清从心邪
▪ …………
▪ 《广韵》反映的语音系统早于三十六字母。 因而,两者的系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谈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一般指《广韵》的声 母系统而言。
▪ 我们能知道《广韵》所分的调类、韵部, 却不能从表面上看出它的声母系统,《广 韵》的声母系统是隐含于各韵部的反切之 中。
▪ 首先对《广韵》作整理声母工作的是清代 音韵学家陈澧,他用系联法分析了《广韵》 的声类和韵类,在系联反切上字时,创立 了三个条件。
音粞”。 等等
以上注音存在不足,于是东汉产生反切注音 方法,,一直使用到清末。是一种作用和 影响很大的注音方法。
▪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 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 母和声调。
▪ 古代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某某切”。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使用注音字母。注音 字母的形体是按照汉字的偏旁改造而成,如ㄅㄆ ㄇㄈ等,它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才 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推行。
1958年正式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音韵学的概念
一般把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 律的学科称为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传统音韵学又分为三个部分:古音学、今音学、 等韵学。
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 经》用韵为主要对象,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语音 系统的。 (先秦两汉:前11世纪——3世纪前)
今音学以《切韵》(陆法言)、《广韵》 》(陈彭年) 韵书为对象,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 (魏晋至隋唐五代:4——12世纪)
▪ 古代诗歌以平声和仄声对举,形成一种音 乐美。
一、中古韵母系统
中古时期(六朝到唐宋)的语音,以《切 韵》、《广韵》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韵学名词解释整理⾳韵学名词整理第⼀章:绪论1、⾳韵学:分析研究汉字字⾳及其历史演变的⼀门学科。

它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系统的,属于历史语⾳学范畴。

⾳韵之学细分为今⾳学、古⾳学、等韵学,后来⼜增加北⾳学,即近代语⾳学。

2、⼩学:中国古代研究语⾔⽂字的学问。

这个名称起源很早,最初“⼩学”即最基础的学问,与今含义没有多⼤差别;到了汉代开始把研究⽂字的学问叫“⼩学”,⽂字研究包括字⾳、字形、字义;⽽⾄晚到唐宋时,“⼩学”⼜细分为三个门类:⽂字之学、训诂之学、⾳韵之学;再经过元明清,我国的⽂字、⾳韵、训诂之学⼜有很⼤发展,清⼈编《⼩学考》,把“⼩学”分为四类,⽂字、声韵、训诂、⾳义。

3、古⾳学:与“今⾳学”相对,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以《诗经》⽤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的⾳韵学部门。

4、今⾳学:⼜称“⼴韵学”,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的⾳韵学部门。

5、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最初分析韵书中反切,即韵书语⾳(声、韵、调)系统。

唐宋⾦元时期只称“切韵之学”或“切韵法”,明初以后,才叫“等韵”(《七⾳略》、《韵镜》)。

到清代,⾳韵学家⼜利⽤等韵去研究古韵,所以等韵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学/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学6、北⾳学:以元代《中原⾳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的等韵图为对象,建⽴⼀门“近代语⾳学”(“北⾳学”)。

第⼆章:⾳韵学的基础知识1、反切:“反切”是⼀种注⾳⽅法,它是⽤两个汉字注出另⼀个汉字的读⾳,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结构的分析。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反切上字(如“当”)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如“孤”)也简称为切下字,“都”则称为被切字。

约在东汉的后期九创造了反切这种注⾳⽅法。

“反切”早期不⽤“切”字,只叫“某某反”或“某某翻”,⾃唐代宗⼤历以后,因为唐朝统治者害怕⽼百姓起来造反,忌讳这个“反”字,才将“反”字改为“切”字。

音韵学基本知识

音韵学基本知识
古代汉语音韵学常识

6.音
6.1 概说
6.1.1 什么是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由于音韵学主要研究汉字字音的声、韵、调,所以有人也把它称为“声韵学”, 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看,它属于历史语音学的范畴。 音韵研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开 始注意分辨汉字的字音了,出现了如“急言”、“缓言”,“长言”、“短言”, “舌头”、 “舌腹”等术语;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注音方式的名称,如“读若”、 “读为”、“读如”、“读曰”,有的专用于给汉字注音,有的兼释通假字。汉 末有人发现了一种汉字的析音方法——反切,主要用来给汉字注音。到魏晋南北 朝时期,出现了专门分析字音的韵书,如三国时魏人李登的《声类》、晋人吕静 的《韵集》,可惜这两部书早已失传。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 韵》,这部书按四声分韵排列,把同音字编在一起。韵书的出现与发展,为音韵 学储备了资料,标志着音韵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开始了 对韵书的分析,根据韵书中的反切,寻找汉字字音声、韵、调的配合规律,并绘 制成图表。进入明清时期,在对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研究的基础上,又开 始对周秦古音的研究。 鉴于传统音韵学的研究,一般把它细分为三个部分: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 学。“古音学”以《诗经》、《楚辞》等先秦时期的诗歌及韵文和谐声字、异文 为研究材料,探讨先秦时期的语音系统。“今音学”以《切韵》、《广韵》等韵 书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 韵图作为研究对象,它着重研究韵书中的反切,从中归纳出音韵体系,分析发音 原理和方法,由于它基本上是分析《切韵》系韵书反切所反映出来的音系,有人 认为它属于今音学的一部分。除了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之外,由于元朝以后 出现了以 《中原音韵》 为代表的反映北方音系的一系列韵书及反映近代音系的等 韵图,近代学者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于是形成了音韵学中较为年轻的一个门类: 北音学。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其一,所谓“内而深”指被注音的字的韵 母是洪音(“乃”字在中古是一等韵), 所谓“外而浅”指被注音的字的韵母为细 音(“而”在中古是三等韵);
其二,所谓“内而深”指仄声字(“乃” 是上声字),所谓“外而浅”指平声字 (“而”是平声字)。
“读为”“读如”“读若”
《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郑玄笺:“泮读为畔。”
四、关于声调的一些概念
调类:声调的类别 调值:实际读音的高低升降形式。 五度标调法: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创制。
画一条竖线,平分为四格五度,把人们的相对 音高分成五个层度,分别为高5,半高4,中3, 半低2,低1。5最高,声带最紧;1最低,声 带最松。五度标调法记录了发音的起点和终点 的音高,把发音的起点和终点连成线,就显示 出发音变化的幅度与升降形式。
陈澧:311个/周祖谟:324个/黄侃:335个 /李荣:334个/邵荣芬:326个/白涤州、高 本汉:290个。
韵类不等于韵母,韵母不需要区别声调。
根据归纳韵母的原则,依平、上、去、入 四声,平、上、去归为舒声类,共91个韵 母;入声为促声类,共51个韵母,合起来 共计142个韵母(也有人认为《广韵》一共 140个韵母)。
韵摄的归并,旨把复杂的韵母系统变成比 较简单的韵类大系,以简驭繁,便于人们 认识和掌握。
开合口、洪细 凡韵头是[u]或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是合口
呼;凡韵头不是[u]或不以[u]作主要元音的, 就是开口呼。古代所谓开合口呼,实际上就是 圆唇不圆唇的区别。 古代有以[i][u]同时作韵头的,如[iuan],仍算 合口呼。 开口、合口又各分为洪音、细音两类,凡韵头 或韵腹含有前高元音[i]的叫细音,反之叫洪音。
韵目:韵的标目,即韵的代表字。如《广 韵》共206韵,每个韵的代表字就是韵目 (如“东”韵代表了“东、菄……;同、 僮……;中、衷……”等330字)。

音韵学基本知识

音韵学基本知识
具体分析其他类虚词的用法,也要用到音韵方面的知识。如《诗经·卫风·伯 兮》:“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如果我们懂得现代汉语的 声母[t、t、]在中古和上古有一部分读[k、k、x],以及上古“之”部字的 读音,就知道上句中的“其”在上古读[i],也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用 来表揣测的语气。“其雨”就是“该下雨吧”的意思。
第一,有利于认识文字运用上的通假现象。 古书中存在大量的通假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不用本字,而是用音同或音近 的字来代替。通假字大量存在的条件是本字和通假字之间的语音相同或相似,而 且还要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因此,如果不懂音韵,就无从掌握古书中通假字的 规律。明末顾炎武曾说:“读九经自考文始,而考文自知音始。”清人王念孙亦 云:“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 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鞫为病 矣。”(见王引之《经义述闻》)清人戴震也说:“夫六经字多假借,音声失而 假借之意何得?”(见《六书音韵表序》)。他们的意思是说读经书,首先要从 考证文字开始,而考证文字,要从考证语音开始。通假现象,既是文字问题,也 是语音问题,应从语音的角度来探求。 例如:《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伪孔传:“方,四方也。” 此解扞格难通。王念孙谓,“方”读为“旁”,旁之言溥也,遍也。“方行天下” 言遍行天下也,如此,则怡然理顺了。“旁”从“方”声,“方”、“旁”古韵 同属阳部,声母同为双唇塞音,故可通假。如果我们懂得了“古无轻唇音”的条 例,就知道“方”、“旁”声母都读重唇音的道理。 又如《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里“直”通“但”,表示“仅仅”的意思。在阅读古 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上“但、直、徒、独、特”等字相通的现象,如果不 了解“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的条例,也就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上面几个字古代读 音相同或相近,所以能够通假的道理。 再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列代词,除了唇音类“彼、夫、匪”和第一人称代词自成系统,第二人称代词 和远指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特指代词和近指代词分别在语音上有严整的对应关 系,它们不仅在用法上有联系,在语源上可能同出一源。这些字可能就是某个词 的历史的或地域的不同读音和写法。除此之外,如果要追索现代汉语代词“你”、 “这”、“那”等的来源,也需要利用音韵学的知识。

第二章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普通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具字算是一具音节,一具音节写下来也算是一具字,因此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别: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办法,普通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具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贯通在整个字音上的,那算是音高,即字调。

一具字音普通都能够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要紧元音,韵尾指收音。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事情。

从这八种事情能够看出以下特点:每一具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韵腹(要紧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别可缺少;声母、韵头和韵尾,并别是每个字音非有别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

(语言学上看成一具音位)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反切”是一种注音办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具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具在上,一具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

反切的原理跟拼音基本相同。

然而反切的拼音办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办法别一样.早期反切用字基本上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能够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能够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

因为在汉魏往常,汉字注音普通基本上采取打比方的办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韵学第⼆章⾳韵⼀、古⾳异读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迁,⾳有转移。

”龟兹qiū cí⼤宛 yuaū⽉⽒ roù zhī焉耆 pyngy康居 qū⾼句丽 goū⾝毒 yuün dú镐京hào 长勺 shu?会稽 kuài jī冤句 qū函⾕关xián 阿房宫y páng 阳夏jiǎ东不羹láng 左冯翊píng 逻些suō并州bīng 番禺pün 天姥mǔ盟诸mang 台州taī单于chán 可汗ka hán 洗马xiǎn 扈从z?ng 契xia⼥娲wü皋陶güo yáo 冯夷píng 共⼯gōng 宓妃fú feī曲沃wǒ朱提shú shí华不注huà fū魁⽗fǔ先零lián 牢姐zǐ荤粥xūn yù吐⾕浑tǔ yù hún 吐蕃tǔ bō仆射pū ya夫差chaī伍员yún 钩践gōu 墨翟dí观射⽗guàn yì fǔ景差cuō樊於期wū jī⾼渐离jiün 夏⽆且jū禽滑厘gǔ郦⾷其lì yì jī冒顿m? dú呼汗邪hū hán y?⾦⽇磾jīn mì dī曹⼤家gū祢衡mí⽞奘zàng 李阳冰níng 万俟m? qí尉迟yù chí种ch?ng 繁p?查zhü⽆射yì徵zhǐ筑zhù牺尊suō纶⼱guün 齐衰zīsuī⼆、⾳韵学相关概念(⼀)⾳韵学简介⾳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韵学完整笔记

音韵学完整笔记

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音韵学资料

音韵学资料

音韵学资料(一)概述一、音韵结构二、声母1、36字母2、五音、七音、九音传统音韵学有“五音、七音、九音”之名,是从声母发音部位来分类的旧名称。

所谓“五音”,就是指“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就是所谓“七音”,再将唇音分为重唇音、轻唇音,将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

古人缺乏科学的语音学理论,声母发音部位很难得到准确的表述与解释,“五音、七音、九音”之说难免有含混不清和不合理的地方,甚至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音乐中的音阶“宫、商、角、徵、羽”来比附发音部位。

3、清浊传统音韵学“清、浊”的概念也有指韵方面的,但主要是从声母的发音方法来作分辨的。

清浊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的颤动与否,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就是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就是清音。

传统音韵学上,声母“清、浊”的概念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韵镜》以“清”与“次清”相对,以“浊”与“清浊(次浊)”相对,则狭义的“清”是指“全清”,“浊”是指“全浊”。

而广义的“清”是包括“全清、次清”的,广义的“浊”是包括“全浊、次浊”的。

三、韵母1、“韵”及有关概念韵母: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

韵:韵腹、韵尾、声调韵目:古代韵书中韵的标目,是韵的代表字,也就是韵的名称。

韵类:在传统音韵学中,“声类”是反切上类的分类,“韵类”就是反切下字的分类。

反切下字代表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概念。

韵部:声调不同,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即韵基相同)的,是同一个韵部。

韵摄:“摄”是有关韵的最大的概念。

等韵学家把《广韵》206韵中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为韵摄,把206韵归并为16摄。

从音理上看,同韵摄的各韵主要元音应相近,音节结构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辅音韵尾时韵尾应相同。

2、两呼和四呼一般认为,明代以前只有开、合两呼。

凡韵头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叫做“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就叫做“开口呼”。

第二章音韵学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基本知识

一等韵:没有韵头,韵腹元音为[α][ə][o] 等后低元音。 二等韵:没有韵头,韵腹元音为[a][æ ]等前低元音。 三等韵:有韵头[i],韵腹元音为 [ε ]或无韵 头,韵腹元音为[i] 四等韵:有韵头[i],韵腹元音为前、高元音[e]. 需要说明的是: 目前,有分歧的是对四等韵的认识,自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以来,很多音韵学家认为四等韵有韵头i,而另外一些学者 则认为四等韵没有韵头i。王力《汉语史稿》、向熹《简明 汉语史》、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都采用第一种观点。本 课程也采用了这种观点。
寒雨连江夜入吴[u], 平明送客楚山孤[u]。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u]。(模韵) 去年寒食洞庭波, 今年寒食襄阳路[u] 不辞着处寻山水, 只畏还家落春暮[u]。(暮韵) 到了元代,归纳韵的条件有所改变,《中原音韵》19韵, 不论声调。
二、从研究语音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 为了研究语音,音韵学家提出“摄”的概念来统帅《广 韵》 各韵。“摄”就是统摄的意思。归纳“韵摄”的条件比归 纳韵 的条件宽泛,不论韵头,不计声调,对韵尾的要求也不很 严格,凡是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 韵为一摄。所谓韵尾部分相同,是指阳声韵的韵尾与其相 配的入声韵韵尾发音部位相同。如:
全浊,指的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次浊,指的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有的 书将浊擦音归入次浊)。 课堂练习: 1、按七音分类写出三十六字母 2、音韵学的全清、次分析
一、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家提出了“韵头”和“开口呼”“合口呼” 的概念。 1、韵头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韵头共有i[i]、u[u]、ü [y]3 个。根据多数音韵学家的研究,单纯的韵头在中 古时期只有i、u两个,今天的ü [y]韵头在中古还没 有。 2、开口呼与合口呼 在现代汉语中,共有开、齐、合、撮四呼,中 古汉语的韵母则只有开口呼和合口呼。合口呼是 指有韵头u,或以u作主要元音的韵母。其余的皆为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
课时安排:6学时。
教学内容:
一、韵部:
音韵学上根据韵腹、韵尾情况对韵母的归类,习惯上称中古韵部为“韵”、上古韵部为“部”。中古韵书里韵腹、韵尾及声调都相同的字归为一个韵,近现代学者划分上古韵部则不分平上去声,只是入声另为一部(也有入声不独立分部的)。
“韵类”则指古代同一反切系统中反切下字的分类。
二、韵目:
四、开合,xx:
音韵学上按韵头、韵腹情况对韵母的分类。
古代只有开、合二呼。凡韵头或韵腹含有圆唇元音[u]的叫合口,反之叫开口。开口、合口又各分为洪音、细音两类,凡韵头或韵腹含有前高元音[i]的叫细音,反之叫洪音。
五、xx入:
音韵学上按韵尾情况对韵母的分类。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叫阴声韵,收鼻音的叫阳声韵,收清塞音[-p、-t、-k]的叫入声韵。
入派四声。
二、由现代普通话推断古入声字的一些方法:
对于诗词格律的平仄而言,普通话读鼻音韵的字其平仄与古代相同,普通话上、去声的阴声韵字古代也一定是仄声,因此只需注意今读阴平、阳平而古为入声的阴声韵字。
练习:
一、练习七第四题。
二、从诗韵资料中找出普通话读阴平、阳平而古为入声的阴声韵常用字,列为字表。
三、从练习一第二题、练习二第一题中找出不能直接拼出普通话实际读音的反切,试解释其中原因。
6、(清)xx《词xx》:
词韵书,供填词检韵,无训释内容。
练习:
一、熟记本章所述各韵书的基本概况
二、熟记《xx》106韵韵目。
直音法变通形式:
用一个声母、韵母完全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常见字加上声调说明,来表示被注字的音节。
直音法是古代最为通俗易懂的注音法,至今仍用作辅助性注音法。
练习:
一、练习一第二题。
二、练习二第一题。

第二节 音韵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音韵学基本概念


韻、韻母、韻部關係圖 韻部
韻頭 韻腹 韻尾 聲調
韻母

• 4、韵类 • 一个韵部里的字音,除了韵腹、韵尾相同 外,还存在着韵头的差别。 • 如果在一个韵部里再按韵头分类,就成了 韵类。 • 同一韵类里的字,韵头、韵腹、韵尾、声 调完全相同。
• 5、韵摄 • 韵摄是中古以后等韵学上的概念。 • 宋元的等韵图把《广韵》的206韵归并为 十六摄,只要韵尾相同或相近,韵腹相同 或相近的都可以归为一摄。
(三)五音和七音
• 五音和七音是早期音韵学著作对声母按发音部位 进行的归纳。 • 1、五音:最早见于南朝· 梁· 顾野王的《玉篇》, 从发音部位分声母为五类:唇音、舌音、齿音、 牙音和喉音。 • 2、七音:最早由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 在五音基础上增加了半舌音和半齿音。后来,人 们又分舌音为舌头音和舌上音,分齿音为齿头音 和正齿音,分唇音为重唇音和轻唇音。这样,从 发音部位来分的声母就成了七音,实则为十类。
阳声韵 蒸[əŋ] 冬[uŋ]
东[ɔŋ] 阳[aŋ] 耕[eŋ] 真[en] 文[ən] 元[an] 侵[əm] 谈[am]
(八)四声和平仄
• 南朝齐梁年间,沈约等人才归纳汉语声调为平上去入四声, 但只有调类,没有调值。 • 关于古声调的调值: • 唐释处忠《元和韵谱》有这样的描述:“平声哀而安,上 声励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 明代真空和尚有《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 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后来,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每一种调类又分化成阴阳两 类,这个分化是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的,清声母的归阴调 类,浊声母的归阳调类。这样,古调类就成了八类:阴平、 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到了普通 话里,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入声消失,分别归入阴 阳上去,形成了普通话的四声,即所谓的“平分阴阳,入 派四声”。 • 古今调类的演变,可用下表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韻頭:指韻腹之前的音,因常介於聲母 和韻腹之間,故又稱介音或介母。 • 2.韻腹:指韻母的主要母音。 • 3.韻尾:韻腹後面的收尾音叫做韻尾,包 括元音韻尾和輔音韻尾兩類。
• 4.韻:(1)指韻母。(2)指主要元音、 韻尾和聲調相同的音韻類聚。 • 5.韻目:韻書中韻部的標目,也就是韻部 的代表字。 • 6.韻部:(1)指主要元音、韻尾和聲調相 同的音韻類聚。(2)指主要元音和韻尾相 同的音韻類聚
第二章音韻學的基本知識
• 一、漢語音韻結構特點:
• (一)歷來對漢字字音的分析: • 傳統音韻學上分析字音的方法:聲、韻 • 心理學家唐鉞在《論聲韻組成字音的通則》一 文裏,把漢字字音分為四個部分:起、舒、縱、 收。如:zhuang。 • 劉半農在《北京方音析數表》中,把漢字字音分 為頭、頸、腹、尾、神。 • 現代:聲母、韻頭(介音)、韻腹、韻尾、聲調。
• 13.等韻和等韻圖:用“等”的概念來 分析漢語的語音,就叫等韻,研究等 韻的學科就稱為等韻學。用等韻的學 理來研究和分析古代漢語語音而製作 的圖表,就叫做等韻圖(一般簡稱為 韻圖)。
• 14.呼:(1)宋元學者按發音時嘴唇的圓 展情況把韻母分為兩類——不圓唇者為開 口呼,圓唇者為合口呼。(2)明清學者把 韻母分為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四類, 合稱四呼 • 15.尖音:聲母z、c、s跟 i、ü或i、ü開 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節叫做尖音。
• (二)現代漢語語音結構特點: • 1.每一個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個成分;如: 益。 • 2.韻腹和聲調是每個字音必備的成分,是 不可缺少的。 • 3.聲母、韻頭和韻尾不是每個字音非有不 可的成分。
二、反切
• (一)反切的定義、原理: • 反切是一種注音方法,它是用兩個漢字注 出另一個漢字的讀音。如:當孤切都 • 原理: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包括調)。 如:德翁切東。 • 早期的反切上下字使用都是非常任意的。 反切最早不用“切”字,稱“某某反”或 “某某翻”,自唐代宗大曆以後,忌諱用 “反”字,才改稱“切”字。兩字意思相 同,都是“反覆切摩”的意思。
• 三、雙聲疊韻 • 1、定義: • 凡聲母相同的就叫雙聲,韻母相同的就叫 疊韻。一般只要韻腹和韻尾相同就可以了。 • 反切就是根據雙聲疊韻的原理創造出來的, 但是要求比較嚴。介音、韻腹和韻尾都必 須相同。 • 注意古今音問題,如:玄黃,古時都為匣 母字,雙聲,今天則不然。
四、漢語音韻學的基本概念
• 7.韻攝:等韻家把主要元音和韻尾相同或 相近的韻歸為一類,稱之為韻攝。 • 8.韻腳:韻文押韻的字。 • 9.陰聲韻:以元音收尾或是沒有韻尾的韻 母叫做陰聲韻。 • 10.陽聲韻:以鼻音收尾的韻母叫做陽聲韻 • 11.入聲韻:以輔音[-p]、[-t]、[-k]為韻 尾的韻母叫做入聲韻。 • 12.陰陽對轉:指陰陽入三類韻母的相互轉 變現象。
• (二)反切之前的注音方法: • 1.漢魏以前,一般都是採取打比方的方法, 叫“譬況”。《淮南子》:“蛟龍水居”。 高誘注:“蛟讀人性情交易之交,緩氣言 乃得耳”。 • 此種方法不科學、不准確。 • 2.讀若、讀如:意思是“讀的象某字音”。 《說文解字》用的比較多。如:“宋,居 也,從宀木,讀若送”。
• (四)反切的局限 • 1.反切上下字不統一。如《廣韻》裏表示 聲母 d 的切上字就有都、丁、多、當、德、 得、冬等七個。整個書中共有四百七十多 個反切上字。 • 2.方言問題 。如 :“雙”的讀音。 • 3.古今音的問題。如:古紅切公、同都切 徒 、 古奚切雞
• (五)反切的改良 • 1.從宋代開始,如《廣韻》的“古奚切 雞”,《集韻》就改為“堅奚切雞”了。 • 2.明末呂坤《交泰韻》,清初潘耒的《類 音》,都曾設計一套新的反切。他們的主 要意見:反切上下字要用本呼的字。反切 上字和反切下字的四呼要一致。反切下字 改用以元音開頭的字,同時顧及聲調的陰 陽。 • 3.清人李光地《音韻闡微》,進一步改進, 儘量不用生僻字。
• 3.漢代開始,直音法。就是用一個同音字 給某字注音。如《漢書》:“高祖為人, 隆凖而龍顏”。顏師古注引服虔曰:“凖 音拙”。 • 局限: • 第一,並不是每個音節都有同音字。 • 第二,方言問題。
Hale Waihona Puke • (三)反切產生的時代 • 約東漢後期就產生了,創制初期不是某一 個人。 • 產生的背景:佛教傳入中國,中國人需要 學梵文;印度僧人學漢語。
• 16.團音:聲母j、q、x跟 i、ü或i、ü開 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節叫做團音。 • 17.平仄:“平”指平聲,“仄”指上聲、 去聲、入聲。 • 18.舒促:“舒”指四聲中的平聲、上聲、 去聲三種聲調;“促”指“入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