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及防治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及防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的影 响
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01
02
03
心血管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心率下降、 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呼吸系统
体温降低可引起呼吸频率 加快,增加呼吸肌负担。
神经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意识模糊、 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
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手术难度
体温降低可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 难度。
减少暴露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 者暴露于低温环境中的时间,
以降低体温降低的风险。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 预防体温降低,如使用抗胆碱
能药物或血管收缩剂。
治疗措施
复温措施
在手术后,采取适当的复温措 施,如使用加温床、加温毯等 设备,以促进患者体温的恢复

液体治疗
对于因体温降低而导致循环血 量不足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 的液体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 液循环。
案例二:长时间手术导致的轻度体温降低
总结词
手术时间过长,热量流失增加
VS
详细描述
手术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身体长时间暴露 在手术台上,热量流失增加,进而引起轻 度体温降低。这种情况常见于大型手术或 复杂手术。
案例三
总结词
麻醉药物影响体温调节
详细描述
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 导致轻度体温降低。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 引起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速热量的流失。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
麻醉药物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机制,使患者对寒冷环境的 适应性降低。
麻醉药影响产热和散热平衡
麻醉药物可能导致产热和散热平衡失调,使患者更容易出现 体温下降。

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摘要】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低体温的危害、发生机制、现有的预防措施以及护理进展。

目前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采取保暖措施和监测体温变化,而护理进展则包括定期检查患者体温、及时调整环境温度等。

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对于预防与护理的重视,并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对于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骨科创伤性损伤、低体温、预防、护理、进展、危害、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建议、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是骨科护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增多,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低体温的情况,这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周期,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果。

低体温在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中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会影响病人的免疫功能、代谢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延缓创伤愈合的过程,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心肺功能衰竭。

如何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旨在探讨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进展,希望通过系统综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提高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系统总结和归纳相关文献,分析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的危害、发生机制以及现有预防措施和护理进展,探讨如何提高对该病人群体温的监测和护理水平,以减少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拟通过本研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参考,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预防与护理策略提供指导。

1.3 研究意义骨科创伤性损伤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是当前临床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术中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术中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术中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以降低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

方法:对围手术期发生术中的低体温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果:术中低体温常见原因有麻醉的影响、手术室环境温度低、机体散热、输注温度过低的液体或血制品和患者自身体质因素。

可通过术前心理疏导、调节手术室环境温度、避免体腔内热量的过多散失、预防输血和输液的“冷稀释”作用、加强术中体温监测和使用保温装置来防控其发生。

结论:术中低体温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术中低体温;原因;护理对策手术期间人体温度受到麻醉剂的抑制,同时由于患者体腔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中等各种因素影响,常常导致机体中心温度低于36℃,即低体温。

据报道,外科手术中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概率高达50%以上[1]。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大、心率加快、机体耗氧量增多、凝血障碍、寒颤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全面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见护理对策尤为重要。

1 引起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原因1.1 麻醉剂的使用麻醉药物对人体控制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有抑制作用,当机体进入麻醉状态后,周围血管扩张增加散热,而肌松药通过消除肌震颤而阻碍产热,产热与散热失去平衡,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又受限,无法正常调节,从而导致机体体温降低。

1.2 手术室环境温度低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但由于手术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难免出汗,更低的温度可能更舒适。

当室温低于21℃时,患者皮肤温度会快速下降,再加上手术室快速的空气对流,会增加患者机体的散热,从而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1.3 机体散热术前对皮肤消毒,消毒液挥发时会带走皮肤表面大量热量;术中使用湿冷纱布擦拭血迹、包裹肠管,使用大量液体冲洗体腔;再加之体腔、创面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这些都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重要因素。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的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力下降、术后感染概率增加、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影响凝血功能,甚至增加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此,本文总结了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原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对围手术期低体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保温措施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关键词】:围手术;低体温;护理;进展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低体温是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者体温低于36℃,据统计,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50%~70%,多发于儿童和老年群体,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步上升。

大量研究显示,低体温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机体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但是同样低体温的发生更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减慢,麻醉苏醒延迟、术后寒战、躁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术后渗血和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

现对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预防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引起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

研究表明,全麻的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2]。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

1.2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围手术期体温的一个重要因素,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而老年人群体温普遍较低,在多种应激源刺激下更易发生低体温;与成年人相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低体温发生风险亦处于较高水平;体质较差的患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对冷的耐受力差,这样的患者较正常体质的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概率要高得多。

(医学课件)围术期低体温

(医学课件)围术期低体温

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 施,减少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 应加强对围术期低体温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THANKS
神经系统症状
其他症状
围术期低体温可能导致患者意识障碍、反应 迟钝等症状。
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呼吸抑制、伤口愈合延迟 等症状。
诊断标准
体温测量
围术期应常规监测患者体 温,一般采用直肠温度或 口腔温度作为标准。
低温定义
一般情况下,将体温低于 36℃定义为低体温。
持续时间
低体温持续时间也是诊断 的重要因素,通常超过30 分钟需要考虑治疗。
手术部位
手术部位对体温的影响较大, 如腹部、胸腔等深部手术易导
致低体温。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越长,热量散失越多, 低体温的风险增加。
手术室温度
手术室温度过低可导致热量散失加 快,增加低体温的风险。
患者因素
年龄
小儿患者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 大,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容易发生低体温。
性别
女性患者由于体表温度较低, 容易发生低体温。
预防和治疗方案的优化
预防和治疗的实践现状
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围术期低体温的治疗策略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预防和治疗的成本效益分析
预防和治疗成本分 析
成本效益评估方法 和结果
预防和治疗对医疗 资源的影响
06
结论
低体温对围术期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低体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包 括凝血障碍、心肌缺血、肺不
张等。
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住院 时间延长等相关。
低体温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凝 血功能产生影响。
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治疗是必要的
围术期保温措施包括提高室温、减少暴露和非侵入性监测等。 输注加温液体和吸入加温气体可预防低体温。

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

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

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术中低体温概述•术中低体温护理的重要性•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术中低体温护理案例分享•术中低体温护理研究进展01术中低体温概述术中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核心体温低于36℃。

定义低体温可能是由于手术室温度低、手术时间长、体腔暴露、输液和输血、麻醉剂抑制体温调节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原因定义与原因低体温使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低体温可能导致手术部位肌肉松弛,影响手术操作,从而延长手术时间。

延长手术时间低体温可引起血小板功能降低,导致凝血障碍,增加手术出血量。

增加出血量低体温可能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延长术后苏醒时间。

影响药物代谢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低体温的预防与处理02术中低体温护理的重要性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影响生命体征的稳定,如心率、血压等。

通过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持正常体温减少手术风险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手术风险增加,如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等。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保障手术效果低体温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如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效果等。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保障手术效果。

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感染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术后恢复低体温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如影响伤口愈合、恢复时间等。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03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了解患者年龄、体重、体温调节能力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保温方案。

评估患者情况提前预热手术室准备保温用品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适宜范围,减少因环境温度低导致的热量散失。

准备足够的保温毯、热水袋等保温用品,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为患者保暖。

麻醉与围术期低体温护理课件

麻醉与围术期低体温护理课件

03
04
免疫系统
低体温可能降低免疫力,增加术 后感染的风险。
低体温护理措施
保温措施
使用保温毯、加温输液等措施来保持患者体 温。
调整手术室温度
尽量减少患者暴露部位,特别是手术区域以 外的部位。
减少暴露
将手术室温度调整至适宜范围,避免过低或 过高。
监测体温
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 问题。
麻醉影响
麻醉药物抑制了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产热减少。
手术操作
长时间手术、大量失血等手术操作可能导致低体 温。
低体温对人体的影响
呼吸系统
低体温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导致 呼吸抑制或呼吸困难。
其他影响
低体温还可能影响凝血功能、药 物代谢等。
01
02
心血管系统
低体温可能导致心率失常、血压 下降等心血管系统问题。
术后护理Βιβλιοθήκη 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 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监测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时发 现和处理并发症,如出血、感染
等。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促 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03
低体温护理
低体温原因
环境因素
手术室温度过低、患者暴露过多等环境因素可能 导致低体温。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以达到 更好的麻醉效果。
麻醉方式
01
02
03
全身麻醉
通过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 射麻醉药,使患者意识消 失、痛觉消失。
局部麻醉
将麻醉药注射到手术部位 的神经周围,使该部位的 神经传导被阻断。
区域麻醉
将麻醉药注射到神经区域 ,使该区域的神经传导被 阻断。

手术室低体温个案护理

手术室低体温个案护理

经验分享与推广
通过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途径 ,将成功经验进行分享和推广, 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失败教训汲取
对手术室低体温护理中出现的失 败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汲取教训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PART 06
培训与教育提高认识
医护人员培训内容
手术室低体温的概念、原因及危害
确保医护人员对低体温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医护人员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低体温相关 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PART 03
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评估
患者因素评估
年龄
新生儿、老年人对温度调节能 力较差,易发生低体温。
体重
体重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影响患 者的温度调节能力。
健康状况
合并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感 染等状况可能增加低体温风险 。
险。
设定护理目标
02
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预防低体温相关并发症。
制定护理措施
0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使用保温毯、加热
输液等。
保温措施落实
术前保温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提前调整手术室温度至适宜范围,使用保 温毯等设备。
术中保温
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保温措施 。
术后保温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低 体温风险。
麻醉药物
某些麻醉药物可扩张血管,增加热量 散失。
麻醉深度
麻醉深度过深可能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
体温监测
麻醉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及 时发现低体温。
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表
预警系统
结合患者、手术、麻醉等多因素制定风险 评估表,对低体温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术中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

术中低体温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能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评估。

对于容易产生术中低体温的高危患者,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高危因素包括老年人、体重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手术等。

2. 保持手术室温适宜手术室的温度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术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应在22-24摄氏度。

如果手术室过冷,将会增加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3. 使用预温设备预温设备是一种有效的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使用预温设备可以提前将患者的体温升高到正常水平,从而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常见的预温设备包括温热床和温热毯。

4. 避免脱水脱水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因素之一。

在手术前,医生应该确保患者的水分摄入足够,并避免术中过度失水。

术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液,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5. 使用保温维持器械手术过程中,使用保温维持器械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低体温的方法。

常见的保温维持器械包括保温膜、保温袋等。

这些器械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体表散热,帮助患者保持正常体温。

6. 监测患者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保温物品、调整手术室温度等。

7. 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手术前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注射免疫增强剂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感染会导致体温升高,可能遮蔽了患者真实的体温水平。

8. 术后保暖手术结束后,患者仍然需要保持体温。

手术室外应将患者迅速转移至温暖的恢复室,并使用保温毯等物品保暖。

同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

9. 教育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术中低体温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

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

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低体温(低于36摄氏度)是麻醉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因此,在麻醉科手术中,对于低体温的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低体温的原因、危害以及处理方法,来探讨麻醉科手术中低体温处理的重要性与方法。

一、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在麻醉科手术中常常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1. 麻醉药物的影响:许多麻醉药物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

2. 麻醉科手术的环境:手术室的温度通常要低于正常室温,这也增加了患者低体温的风险。

3. 麻醉科手术的时间:麻醉手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患者体温的下降。

二、低体温的危害低体温对于麻醉科手术患者来说,可能带来以下几个主要的危害:1. 代谢率下降: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的代谢率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器官功能。

2. 心血管系统影响:低体温会导致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的降低,进而增加术中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

3. 免疫功能受损: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其易受感染。

三、麻醉科术中低体温处理方法为了有效应对麻醉科手术中低体温的问题,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1. 预热:在手术开始之前,使用预热设备或毛织品等对患者进行预热,以提高其体温。

2. 反应性预防:在手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情况,一旦发现体温下降,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叠被、加热灯等,以保持患者体温的稳定。

3. 使用加热设备:在手术中使用加热设备,如加热床、加热呼吸器等,以帮助维持患者体温。

4. 加强监测:在手术中加强对患者体温的监测,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5. 给予保温措施:手术中应尽可能避免患者接触冷的物体或表面,使用保温器材等措施,以保持患者的体温。

6. 加强团队合作:麻醉科手术中,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等应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探讨低体温处理的策略,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结语在麻醉科手术中,低体温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低体温带来的危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低体温的监测与预防,提前做好相应的处理准备,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进展

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进展

crJ. MA 2 0 ,8(11 1- 34 a[J e ]A ,0 12 61) 37 12 . : 3 王 爱红 , 许樟 荣 , 王玉珍 , 踝 肱 指数 诊 断糖 尿病 下 肢动 脉病 等. 变的 临床 意 ̄0. -] - 中国糖 屎 病杂 志 ,0 6 1( : 5 17 20 ,42 t - 0. )0
4 马绍 刚. 诊 中老年 2型糖 尿病 患者踝 肱指 数 异 常率及 相 关危 初
险 因素 分析 【. J 中国糖尿 病 杂志 ,07 1(16 76 8 ] 20 ,51) 4 -4 . :
同手术期 体 温< 6; 为体 温过 低l有 文 献报 道 , 中低体 温 3R称 】 1患 者 的安 全 和 康 复 。 中低 体 温 对 患 者造 影 术
工作 单 位 :130 昆山 江 苏省 昆山 市第 一 人 民 医院 手术 室 2 50 收稿 日期 :0 0 0— 4 2 1— 5 1
括 : 供 适 宜的 手术 室环 境 温度 , 提 注意 保 暖 ; 强 术 中体 温 监 测 , 早 发 现 低 体 温 ; 中输 注液 、 加 及 术 中洗液 的加 温 ; 用 保 温 装置 , 使 防止 热
量散 失 等 。
关 键词 : 术 ; 体 温 ; 防 ; 手 低 预 护理
中图 分 类 号 : 436 R 7 .
压 、高血 压病 程 、P 2 P H Al 等 高于 P D组 。血糖 控 制不 F G、hG、 b c A 佳 , 其 是 餐后 血 糖 升 高 , 成 大 量糖 基 化 终 产 物 , 管 基 质 增 尤 形 血
生 , 终导 致 动 脉粥 样 硬 化 , 是糖 尿 病 大 血 管并 发 症 发生 的重 最 这 I 马绍 刚 , 韦春 玲 , 红 艳 . 型糖 尿 病 患者踝 肱 指数 临床 分 析[ _ 钟 2 J ]

手术室病人低体温护理课件

手术室病人低体温护理课件

手术室病人低体温的危害包括 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影响器官 功能、延长住院时间等。
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影响
01
02
03
影响麻醉效果
低体温使麻醉药物的代谢 速度减慢,从而延长麻醉 时间,增加术后苏醒时间 。
增加手术感染风险
低体温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从而增加手术感染的风 险。
延长手术时间
低体温会影响手术操作, 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保温垫
在手术床上可以放置保温垫,以保持病人身体的 温暖,同时注意调整垫子的温度。
热水瓶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热水瓶为病人保暖,但 要注意避免烫伤。
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
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
镇静药物会降低病人的代谢率,增加热量散失,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其用量。
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应该尽量使用对体温影响较小的镇痛药物。
研究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手术室病人低体温的原因和机制,探索更加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 施,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手术室病人低体温的重视和应对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手术室病人低体温的危害
增加术后感染风险
低体温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 险。
影响器官功能
低体温会影响器官功能, 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延长住院时间
低体温导致术后恢复时间 延长,从而需要更长时间 的住院治疗。
02
手术室病人低体温的原因
手术过程中病人的体温调节
手术过程中,病人会因为紧张、焦虑和疼痛等原因导致体表 温度升高,但这种升高通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人体会 自动调节体温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控制手术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进展

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进展

2T O D A Y N U R S E,N O V EM B E R,2010,N o.11※综述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进展钱口摘要综述了围手术期发生术中.的低体温的危险因素、低体温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提供适宜的手术室环境温度,注意保暖;加强术中体温监测,及早发现低体温;术中输注液、冲洗液的加温;使用保温装置,防止热量散失等。

关键词:手术;低体温;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0)11—0002-03围手术期体温<36。

C称为体温过低【l I。

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工作单位:215300昆山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收稿日期:2010—05—14发生率为50%~70%闭。

由于加温设备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手术患者的低体温问题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针对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妒pq产、妒pppp、妒p≯pp咕,h窖p咕p、9p吣≯、9—噜—、妒乜'、op吨—、妒一咕p、spkP、o—吣,、op崎p、sp吣—、9冉咤—、9≯噜—、9乒pq,、oppqp、pp、—o2.4以A B I为因变量,以年龄、T G、TC、LD L—C、uA l b、高血压病程、吸烟率、H bA l c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年龄(P= 0.02)、LD L—C(p=O.03)、糖尿病病程(P=0.01)、高血压病程0,---o.03)是A B I的独立影响因素。

3讨论3.1T2D M患者以中老年居多,PA D伴发率较高,PA D是T2D M 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

本研究发现初诊T2D M PA D(低A B I)的发生率为15%。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出现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理和代谢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和原因,探讨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术中低体温可能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麻醉药物等因素相关,而恰当的保暖措施和监测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保持体温稳定对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而护理措施的实施和研究进展也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低体温的方法,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生存率。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手术患者、影响、危害、原因、影响因素、护理措施、研究进展、监测方法、重要性、必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介绍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对手术患者造成许多危害,包括延缓麻醉恢复、增加感染风险、影响伤口愈合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低体温对于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增加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增加休克的风险、增加感染的概率、加重心脏负担以及增加出血的风险。

对术中低体温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术中低体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率和生存率。

术中低体温的监测方法和护理措施也是研究的重点,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结束。

1.2 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的状态。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对手术患者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缓,影响酶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

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和休克的风险。

术中低体温还可能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药物代谢减慢,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等问题。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31T11:01:58.02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月17期作者:詹藜藜邢玉琴[导读]詹藜藜邢玉琴(上海电力医院手术室;上海200050)摘要: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案,可迅速解除病灶对人体造成的刺激,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

但是,外科手术属于侵入性手段,异物侵入人体也会造成刺激,继而诱发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外科手术顺利进行,或导致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失败。

术中低体温是多种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体温低于36℃。

术中低体温会减少人体耗氧量,降低人体代谢,增加机体组织的缺氧、缺血耐受力,但也会诱发术后寒战、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术后心血管反应导尿管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充分利用护理干预,可调节外科手术期间患者的体温水平,预防低体温,避免低体温诱发的连锁反应。

关键词:外科手术;低体温;护理有调查数据指出,术中低体温属于麻醉、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到50%-70%,尤其是开腹手术。

术中低体温会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导致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增加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即便是轻度低体温(34-36℃),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系列不良刺激,机体还会诱发应激反应,对人体生理功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有研究指出,术中低体温还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会延长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1] 。

在快速康复理念影响下,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已经成为临床重点研究内容。

临床认为,基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手段,可进一步调节患者的体温水平,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促进患者康复[2] 。

一、术中低体温的诱发原因1、低温环境手术室属于特殊环境,正常情况下,为保证能够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手术间温度多控制在22℃左右。

但是,患者手术部位不固定,部分患者需要以全裸状态进行手术。

在全裸状态下,手术室22℃属于冷环境。

现今手术方式已经改良,多数患者只需要在术中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就可进行手术。

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接受全麻手术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老年患者一般存在着许多基础疾病及生理变化,对全麻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低体温等并发症。

在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的发生成为了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从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低体温。

1. 生理因素老年患者的新陈代谢率较年轻患者低,血管对冷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因此容易发生低体温。

老年患者肌肉量减少,脂肪组织增多,不耐寒,也是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2. 麻醉药物的影响全麻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抑制体温的产生和保持。

特别是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麻醉药物的消除时间延长,增加了低体温的发生风险。

3. 术中外科因素手术时,老年患者在躁动、出汗等情况下体温容易降低,严重的手术出血、手术时间延长也是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4. 医院环境因素手术室内温度较低,老年患者苏醒后容易受寒。

老年患者注意力、体温调节功能降低,对环境温度的感知也相对较差,容易被低温所影响。

护理措施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查看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体温调节功能、麻醉药物代谢能力等情况,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术中预防麻醉医生在麻醉时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采用较为温和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手术室内应尽量保持舒适的温度,并适当增加被褥保暖。

3. 术后早期护理老年患者苏醒后,应在监护室内进行密切观察。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出汗情况、体温变化等情况,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如果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早期征兆,如面色苍白、颤抖不止、四肢发冷等,应及时给予保暖措施,包括加厚被褥、使用保温毯、给予暖水袋等。

4. 安全护理老年患者在苏醒期间由于术中的麻醉药物的影响,容易出现精神状态不稳定,行走不稳的情况。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要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防止因体温降低而导致的意外摔倒等情况。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 545900【摘要】术中低体温是指术中核心体温低于36°C。

术中体温过低可引起术中出血、麻醉苏醒延迟、术后寒战、伤口愈合延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对于病情重、体质弱且年龄较大或偏小的患者,其体温的低下不仅会对机体造成损害,而且会危及生命。

据报道,临床发病率高达30.0~50.0%。

因此,早期发现术中低体温对预防这些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对护理措施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手术;影响因素;护理措施1.前言手术患者术中、术后体温低于36°C定义为低体温,硬膜外麻醉引起的血管收缩和寒颤及全身麻醉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易导致低体温的发生。

低体温可以使术中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血管收缩导致微灌注减少,降低周围组织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StO2)[1]。

此外,围手术期低体温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术中失血。

术中体温过低与病人自身因素、手术环境因素、术中输液输血和麻醉的影响等几个因素有关。

总结如下:2.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围手术期提供和维持常温对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和患者满意度非常重要。

意外低温可导致术后心血管疾病、手术部位感染、住院和康复时间延长并发症[2]。

据报道,常温的维护使住院时间减少了约40%,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降低了64%。

在美国国家健康与保健卓越研究所(NICE)出版的《成人意外低温管理指南》中,意外低温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查:(1)术前阶段,即病人准备手术时麻醉诱导前一小时;(2)术中阶段,包括麻醉的实施;(3)术后阶段,即进入恢复单元开始的24小时内。

在临床中主要对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包括术中不能鼓室测体温的病人。

通过测量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复苏三次体温收集数据。

候诊室、手术室(麻醉前和手术中)和康复室的研究人员使用经校准的Genius 2红外鼓膜电子温度计(Covidien,Mans eld,America)测量体温,术后记录病人体温的首次测量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关键词】:低体温护理
体温,通常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腋下温度为36-37℃,低于36℃则称之为低体温,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十分常见,其发生率可达60%--80%[1]。

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环境温度低、保暖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因此,保持患者术中体温正常非常重要。

现对术中导致低体温的因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中的护理质量[2]。

1.低体温的原因
1.1麻醉对体温的影响。

麻醉期间体温降低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关[3]。

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全身麻醉时,麻醉药物抑制了机体正常的温度调节,使体温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体核温度高于体表温度2--4℃,在麻醉状态下,血管收缩的冷阈值大大降低,动静脉畸形开放,导致体热从中心到外周的重新分配,核心体温降低1~1.5℃。

另外,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4]。

1.2环境温度与皮肤消毒剂对体温的影响
由于医患对室温要求的差异、室温调节不当或不及时使手术室温度相对较低、手术室转入恢复室的途中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等因素均可引起体温下降。

马为梅等[5]报道,67%的病人寒战发生在冬季,提示低体温易使病人散热增加。

同时,术前皮肤消毒使用易挥发的消毒剂,如乙醇,在消毒过程中通过蒸发而使机体散热增加,如不及时调整室温,病人会出现寒战现象,使体温降低。

1.3输血输液对体温的影响
手术中大量输液,特别是输入大量库存血,可明显导致低体温。

有研究报道,室温下每输入1000ml液体或200ml4℃血液,可使体温下降0.25--0.5℃[6]。

另外,术中使用大量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冲洗体腔,可导致机体热量进一步散失[7]。

所以,手术时未对输入液体和冲洗液进行加温处理,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更高。

1.4手术时间对体温的影响
手术野与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环境温度下,也能导致低体温的发生,有调查发现,在麻醉时间大于2小时的病例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麻醉时间小于2小时的病例[8]。

手术达到2小时体温可下降3--4℃[9]。

1.5年龄与体质
年龄与体质也是影响体温的一个因素。

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减退,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率低、体温调节率差,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10]。

而一些体质较差、抵抗力弱、皮下脂肪薄的患者也易发生低体温。

1.6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对体温的影响
随着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腔镜的应用已越来越多。

有研究表明,腔镜类手术,术中体温的降低也十分明显[11]。

因为在建立气腹时co2气体以较高压力注入腹腔,低于室温的气体迅速扩散,增加了组织对co2的吸收,使耗氧量大幅度增加,体温会随之下降。

有调查证实,术中采用不加温的co2气腹可使患者手术期间体温下降,术后寒战发生率升高[12]。

2.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2.1增加切口感染率
低体温可引发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明显降低皮下氧张力,导致组织缺氧加重,间接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率。

低体温还可增加患者术后机体的蛋白消耗,使伤口愈合受到抑制[13]。

2.2影响凝血功能
当体温降至34℃时,使血小板功能明显受损,凝血因子的酶活性也受到抑制,凝血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手术失血量相对增加[14]。

2.3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低温下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v/q)失调而至缺氧加重[15]。

另外,低温可引起低钾,是导致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动态心电图观察证实,体温低于35℃的患者,心肌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体温正常的患者[4]。

2.4苏醒延迟
低温时,儿茶酚胺的产生减少,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降低,从而导致清醒和拔管的时间延长。

另外低体温可降低肝脏代谢率,抑制肝脏功能,使肌松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作用时间延长,造成机体对麻醉药的需求量减少,如未及时调整用药,可导致机体苏醒时间延长[16],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2.5寒战
术中低体温可导致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发生寒战。

寒战引起的肌肉活动使耗氧量增加,心率也会加快,可引起病人不适及伤口疼痛,而需增加止痛剂的用量[10]。

2.6低氧血症
在低温状态下,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和呼吸减慢,从而导致氧利用减少,如果吸入氧浓度不够,造成组织缺氧就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严重时可引起酸中毒[17]。

3.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1体温的监测
术中低体温的管理重点在于早预防、早处理,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保温措施维持病人体温并加强监测,需经常观察患者四肢末梢的温度,以预防低温引起的一系列机体变化[18],对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患者需动态监测体核温度的变化,以便及时观察并处理。

3.2保温方法
在非手术区皮肤覆盖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一层覆盖物可减少30%
的热量流失,但这种改善并不随着覆盖物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19]。

因此,还需加用主动保温方法,如医用电热毯、循环水垫、充气加温毯、辐射加温等。

有研究显示[20],在手术床上铺加热垫,同时患者身体表面覆盖充气毯可提高外周皮肤温度、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的转移及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环境的扩散,有效维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

另外,温度为42--46℃电热毯也可预防术中病人体温的下降[21]。

3.3控制室温
皮肤散热是热量流失的重要部分,因此,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是预防低体温的有效方法,但是提高室温又会引起医护人员的不适,所以目前主张室温控制在24--25℃为宜[19],尤其是冬季,应该在接病人30分钟前将室温调至适宜温度。

3.4加温输入液体
将液体加温后输入,不仅能有效的减轻低体温,从某种意义上尚有一定的升温作用[22]。

有关人士主张输入接近人体温度的
37--38℃的液体最为合适。

张兰英[23]调查发现加温输血和输液能够降低全麻手术期间的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是一项对患者有益且简便易行的护理措施。

另外,还可对皮肤消毒剂加温,可有效防止因冷消毒剂的蒸发而带走机体热量。

术中所用冲洗液的温度可用恒温箱加热至37℃,以减少患者体温下降的幅度及缩短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保持了患者的正常体温[24]。

3.5加温co2
在腔镜手术中,使用加温的co2建立气腹,可预防和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发生,可有效维持患者围术期的正常体温。

通过co2加温机使输入的co2保持在37℃,即可减少低体温的发生[26]。

3.6寒战的处理
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寒战引起的一系列机体反应,除采取保温措施外,药物的使用也可有效降低寒战的发生率。

可酌情使用哌替啶、氟哌利多、曲马多等药物治疗[26]。

3.7氧气吸入
体温低时,氧的利用率减少,但麻醉恢复期则短时间内耗氧量可达静息时的4--5倍,如果此时吸入的氧浓度不够,可发生低氧血症。

因此,在采取保温措施的同时,术中应持续供氧[7]。

综上所述,术中低体温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单一的护理措施都不足以预防手术病人体温过低,所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低体温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加强责任心,积极采取综合有效的防范措施来维持病人的正常体温,从而有效的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