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关键词】:低体温护理
体温,通常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腋下温度为36-37℃,低于36℃则称之为低体温,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十分常见,其发生率可达60%--80%[1]。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环境温度低、保暖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保持患者术中体温正常非常重要。现对术中导致低体温的因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中的护理质量[2]。
1.低体温的原因
1.1麻醉对体温的影响。
麻醉期间体温降低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关[3]。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全身麻醉时,麻醉药物抑制了机体正常的温度调节,使体温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体核温度高于体表温度2--4℃,在麻醉状态下,血管收缩的冷阈值大大降低,动静脉畸形开放,导致体热从中心到外周的重新分配,核心体温降低1~1.5℃。另外,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4]。
1.2环境温度与皮肤消毒剂对体温的影响
由于医患对室温要求的差异、室温调节不当或不及时使手术室温度相对较低、手术室转入恢复室的途中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等因素均可引起体温下降。马为梅等[5]报道,67%的病人寒战发生在冬季,提示低体温易使病人散热增加。同时,术前皮肤消毒使用易挥发的消毒剂,如乙醇,在消毒过程中通过蒸发而使机体散热增加,如不及时调整室温,病人会出现寒战现象,使体温降低。
1.3输血输液对体温的影响
手术中大量输液,特别是输入大量库存血,可明显导致低体温。有研究报道,室温下每输入1000ml液体或200ml4℃血液,可使体温下降0.25--0.5℃[6]。另外,术中使用大量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冲洗体腔,可导致机体热量进一步散失[7]。所以,手术时未对输入液体和冲洗液进行加温处理,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更高。
1.4手术时间对体温的影响
手术野与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环境温度下,也能导致低体温的发生,有调查发现,在麻醉时间大于2小时的病例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麻醉时间小于2小时的病例[8]。手术达到2小时体温可下降3--4℃[9]。
1.5年龄与体质
年龄与体质也是影响体温的一个因素。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减退,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率低、体温调节率差,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10]。而一些体质较差、抵抗力弱、皮下脂肪薄的患者也易发生低体温。
1.6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对体温的影响
随着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腔镜的应用已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腔镜类手术,术中体温的降低也十分明显[11]。因为在建立气腹时co2气体以较高压力注入腹腔,低于室温的气体迅速扩散,增加了组织对co2的吸收,使耗氧量大幅度增加,体温会随之下降。有调查证实,术中采用不加温的co2气腹可使患者手术期间体温下降,术后寒战发生率升高[12]。
2.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2.1增加切口感染率
低体温可引发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明显降低皮下氧张力,导致组织缺氧加重,间接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率。低体温还可增加患者术后机体的蛋白消耗,使伤口愈合受到抑制[13]。
2.2影响凝血功能
当体温降至34℃时,使血小板功能明显受损,凝血因子的酶活性也受到抑制,凝血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手术失血量相对增加[14]。
2.3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低温下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v/q)失调而至缺氧加重[15]。另外,低温可引起低钾,是导致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动态心电图观察证实,体温低于35℃的患者,心肌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体温正常的患者[4]。
2.4苏醒延迟
低温时,儿茶酚胺的产生减少,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降低,从而导致清醒和拔管的时间延长。另外低体温可降低肝脏代谢率,抑制肝脏功能,使肌松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作用时间延长,造成机体对麻醉药的需求量减少,如未及时调整用药,可导致机体苏醒时间延长[16],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2.5寒战
术中低体温可导致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发生寒战。寒战引起的肌肉活动使耗氧量增加,心率也会加快,可引起病人不适及伤口疼痛,而需增加止痛剂的用量[10]。
2.6低氧血症
在低温状态下,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和呼吸减慢,从而导致氧利用减少,如果吸入氧浓度不够,造成组织缺氧就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严重时可引起酸中毒[17]。
3.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1体温的监测
术中低体温的管理重点在于早预防、早处理,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保温措施维持病人体温并加强监测,需经常观察患者四肢末梢的温度,以预防低温引起的一系列机体变化[18],对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患者需动态监测体核温度的变化,以便及时观察并处理。
3.2保温方法
在非手术区皮肤覆盖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一层覆盖物可减少30%
的热量流失,但这种改善并不随着覆盖物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19]。因此,还需加用主动保温方法,如医用电热毯、循环水垫、充气加温毯、辐射加温等。有研究显示[20],在手术床上铺加热垫,同时患者身体表面覆盖充气毯可提高外周皮肤温度、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的转移及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环境的扩散,有效维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另外,温度为42--46℃电热毯也可预防术中病人体温的下降[21]。
3.3控制室温
皮肤散热是热量流失的重要部分,因此,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是预防低体温的有效方法,但是提高室温又会引起医护人员的不适,所以目前主张室温控制在24--25℃为宜[19],尤其是冬季,应该在接病人30分钟前将室温调至适宜温度。
3.4加温输入液体
将液体加温后输入,不仅能有效的减轻低体温,从某种意义上尚有一定的升温作用[22]。有关人士主张输入接近人体温度的
37--38℃的液体最为合适。张兰英[23]调查发现加温输血和输液能够降低全麻手术期间的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是一项对患者有益且简便易行的护理措施。另外,还可对皮肤消毒剂加温,可有效防止因冷消毒剂的蒸发而带走机体热量。术中所用冲洗液的温度可用恒温箱加热至37℃,以减少患者体温下降的幅度及缩短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保持了患者的正常体温[24]。
3.5加温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