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窗(学员阅读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之窗
越是高明的作家,越有洞察人类心灵的非凡本领。
在一本好的小说中,作家刻画那些人物形象时,总是充满了大量的身态语言。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看世界著名作家,法国的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是如何应用人物的身态语言来刻画不同的心灵的吧。
“离开她三步远的地方,坐着一个年约22岁的高大青年。
他跷起椅子的两条后腿,臂肘撑在一张旧桌子上,带着一种烦恼不安的神色注视着她。
他在用眼睛询问她,但年轻姑娘坚决而镇定的凝视却控制了他的目光。
“年轻姑娘说到最后一句,就把她那威严的眼光盯住那迦太兰人弗南,后者似乎像受了那眼光的催眠一样,慢慢地向艾德蒙走去,伸出他的手。
“她睁大着一对明亮发光、像乌玉似的眼睛……假如她是一个城市里的姑娘,她一定会把她的喜悦掩饰起来,或至少垂下她那浓密的睫毛,以掩饰她那一对水汪汪的热情的眼睛,但美茜蒂丝只是微笑着左右顾盼……”
大仲马通过对年轻美丽的美茜蒂丝的眼睛的描写,生动而又准确地袒露了她对弗南和艾德蒙的不同的内心情感,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几乎在任何一篇小说之中,都能看到作家对眼睛的描写,牛仔那冰冷可怕的眼睛盯着偷牛贼的背部,英雄热情的眼神融化了贞洁的女人的心……眼睛能被描写成冷酷的、嘲弄的、锐利的、灼热的、猥琐的等等。
中国古代的大画家顾俏之曾说过:传神写照,妙在阿睹。
这“阿睹”,便是眼睛。
中国的成语里,也有“画龙点睛”之说。
可见,眼睛是传达人类内心情感的心灵之窗。
眼睛真有如此魔力吗?真的有燃烧的眼光,冷酷的眼光,或利箭般锐利的眼光吗?如果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说,眼睛根本就不是什么“心灵之窗”,而是生理学上的死角,仅仅是视觉的器官,它既感觉不到冷,也感觉不到热,除了接收外界的图像外,没有其他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人人都说,从眼睛可以看出智慧、理解、善良、奸恶、贪婪或冷漠呢?难道大家的感觉都错了吗?如果眼睛真的不能表达感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都这样描写呢?
眼球的本身,确实不能表达出什么来。
人的内心情绪之所以能使眼睛有不同的变化,完全是由于脸部及眼睛周围的肌肉动作衬托出来的。
换句话来说,眼睛凝视时间的长短,视线注视的方向,眼皮的张开或眯起,以及眉毛的抖动和飞扬等等,无数脸部肌肉的变化使我们感觉到眼睛也发生了变化,流露出了各种各样的内心情感。
俗话说“眉目传情”,其实就道出了这么一个道理,眼神的变化和眉毛的衬托大有关系。
在日本东京的东映电影公司里,有一群自称为“皮兰亚(piranha)军团”的配角演员团体,其中有一个演员名叫志贺胜。
据说,他以剃光眉毛为特征做出的种种表情,颇受日本观众的欢迎。
从他表演的录相中可以看出,没有眉毛的眼神给人一种毫无表情似的邪恶感。
根据研究,由眉毛变化反映出的眼神,有五种基本形态:
(1)眉毛上耸型:表现出恐惧、惊吓。
(2)眉角拉下型:表现出愤怒。
(3)眉毛并拢型:表现出困窘、不悦,或不赞成他人意见。
(4)眉毛斜弯型:表示出好奇、询问。
(5)眉毛迅速上下动作型:表现出充满亲切、赞同。
如果将上述五种基本形态加以各种组合,做出变化时,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请一位著名演员配合进行试验,发现单凭眉毛的动作,便能演出40种以上的表情。
除了眉毛对眼睛的衬托外,还不能忽视眼皮的功效。
眨眼,抖动眼皮,垂下眼睑,半睁半开的眼皮,睁得大大的眼皮……小小的眼皮对眼神的变化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眼睛,是五官之首,同样,脸部所有肌肉群的变化,都在改变着他人对眼神的感觉。
例如,把下颚稍许上抬,把鼻子高高挺起,眼珠转到眼角边,于是,眼神便流露出傲慢的姿态。
通过不同的眼神,以及眼睛看的方向,盯着看的时间的长短等等,我们就可以识别出各种人在各种不同场合下的内心隐秘。
有些警察非常善于发现在公共场所的小偷,他们多半是从小偷尚未找到“猎物”时游移不定的眼神和盯住“猎物”时那贪婪的眼神中得到的信息。
这就是眼睛泄露了内心情绪所带来的结果。
你听说过“眼技”这一名称吗?这是流传在日本影视圈中的一个术语。
所谓“眼技”就是运用眼神来表演的技巧。
1954年,日本的著名导演黑泽明编导拍摄了一部武侠片《七武士》。
在这部影片中,主角们的眼神变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眼技”的运用,贯穿了整部影片,真可谓是“眼戏”的杰作。
如果加以巧妙运用的话,眼睛具有极优异的传达情感信息的能力。
运用“眼技”当然是演员的职业技巧,不得不如此,可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眼睛亦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看” 法来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身躯肥肥胖胖,长着肉鼓鼓的圆形脸,目光呆滞无光的人,会让人觉得他迟钝。
狡诈的眼神,不用说是属于那种长形脸的人。
而另一种人,只要一看到他的眼神就知道他是属于个性爽朗者,眼大而圆,经常闪烁着晶莹透彻的光。
正像其他的身态语言一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会对同一种眼神产生不同的理解。
法斯特教授讲了这么一件事:
纽约市一家高牛的校长,亲自经历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次,一个在该校读书的15岁的波多黎各少女,和一群偷偷地躲在厕所里抽烟的女学生一起,被学校里的管理人员抓住了。
她们被带到了校长的面前。
那群偷着抽烟的女学生,都是有档案可查的捣乱分子,而这一波多黎各少女过去却从未犯过什么过错。
当校长和这个波多黎各少女谈话时,她一直低头盯着脚下的地板。
校长让她抬起头来时,她拒绝正视校长,处在一种很明显的因犯了错而心虚的认罪状态之中。
于是,校长断然认定她和那
群偷着抽烟的捣乱分子一样,触犯了校规,勒令她和其他人一起退学。
校长事后告诉别人说:“虽然她没有承认什么,但她的态度不正常,她看上去很顽皮和可疑。
因为她不敢看着我,不敢和我的视线接触。
”
退学的处分决定公布后,少女的母亲和邻居们都很不平,认为她是一个行为端正的好孩子,是学校冤枉了她。
结果,所
有波多黎各的学生们的家长在学校示威游行,而一些不良分子就趁机煽动,造成了一次暴动。
幸好,学校里有一位名叫福乐士的教西班牙文学的老师,他了解一些波多黎各文化的基本特征。
于是,他找到校长,向校长解释说:“在波多黎各,一个有教养的女孩是不能向大人正视的。
那个少女这样做,是尊重和服从你校长的表示。
要她正视你,就像强迫她做不正当的事一样难以办到。
”幸运的是,这位校长是个勇于认错的人。
他把少女的父母及其他示威游行者一起请进了办公室,再一次讨论了这个问题。
于是,校长明白了,那个波多黎各少女逃避他的眼光、并没有反抗他的意思,而是出于一种端庄的态度。
而她那种看来顽皮的样子,却是一种羞怯的表情。
校长终于了解到那个少女其实是个温柔而又可爱的女孩子。
波多黎各少女低视地板的目光,发出的是这样的身态语言:“我是一个好女孩,我尊敬您和这个学校。
因为我太尊敬您,所以无法回答您的问题,所以不敢大胆地正视您。
也因为我太尊敬您了,因此不能护卫我自己。
但我的态度已向您表明了这一切。
您会理解我的。
”可惜,由于文化的不同,校长反而把她的身态语言误解为:“我藐视你,我讨厌回答你的问题。
我不对你正视,因为我是个不诚实的孩子,我要狡猾地逃避你的所有问话……”
如果我们撇开不同文化造成的差异,就一般的情况来说、逃避对方的视线,是由这样一种心理活动造成的:“如果我把对方根弃于视线乏外的话,对方大概也看不到我吧。
”这和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对方,对方必定也看不见自己一样,实属掩耳盗铃的伎俩。
不过,在事实上,躲避他人视线者,的确极不愿意看到对方,同时,他心底里也根本不想让对方盯着自己。
心理学上认为,这种现象是由投射(Projection)心理所促成的。
观察、判断一个人的真实的心理行为,需要我们适时、适地、适人的去综合判断,否则就可能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