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景 打造活力课堂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教学情景打造活力课堂
摘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组织者,如何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进而“乐”起来,这无疑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要创设教学情景,打造活力课堂,就要巧妙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紧密联系现实,充实学习空间;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全员参与,实现学习主体变更;展示教师风采,唤起学生内心的激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情景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去参与学习,心情处境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巧妙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运用教学方法,用艺术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将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诉诸于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不能很好的把握议论文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课堂进行了精心设计:规定一个命题让全班同学分甲方乙方来展开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我适时的点拨归纳,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地说出文言文的特点。还有在学习《愚公移山》时,为让学生准确理解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我让学生讨论“愚公移山好还是搬家好?”通过讨论,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准确地理解了愚公精神。
二、紧密联系现实,充实学习空间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语文知识内容广泛,它既密切联系生活又指导着生活实践,因而生活中有很多契机可成为语文教学的诱发点,从而使课堂不停留于一般的知识而内化为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探索性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并激发其挑战的欲望,能够扩展学生的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语文学习习惯。
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讲,长时间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利用好生活中一些好的
契机,帮助学生分析,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在讲授《故乡》时,分析杨二嫂的形象中,恰好有几个同学迟到了,我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他们的言语(喊报告)、举止(跑步、推门)等描述下来,大家纷纷举手发言,于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有了生活的体验,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兴趣。
在学习文言文时,为让枯燥的内容更加生动,我也常常通过加一些与文章有关的生活细节,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在学习《童趣》时,初一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文言文,我让学生在课前讲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探讨作者的童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当耳边响起轻快的音乐,我们会情不自禁在内心跟着打节拍,甚至手舞足蹈,这是由于外在条件的刺激。很多课文的学习我们都追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发更深刻的思考和体会,这就需要创设一个相关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这样的情境靠谁来创设呢?当然得由老师来完成。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不同感官刺激学生,激励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建构新
的知识意义,从而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教学《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录像。随着我的提问,学生们纷纷举手畅谈。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首都北京。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引导全员参与,实现学习主体变更
有人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因为他们参与课堂的要求和趋向不同,很多时候,我们很难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而要引导同学全员参与,就必须实行分类推进,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都有表现自我成就的机会。如在进行“古诗文背诵”的教学时,我就提出“背诵重点语句、背诵重点语段、背诵全文”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经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增加他们享受成功、品味快乐的机会。
五、展示教师风采,唤起学生内心的激情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快的进入角色,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充分得体的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手势、动作、表情)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学习的快乐,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从而使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扎实。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我认为教“活”了实际上就是充分
展示自己的风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作为旁观者或等待者,而是作为活动者,学生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们的课堂才会是一个有效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及教师自身等具体情况与条件,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情涌动中获得感情升华,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