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郑州轻院民族职业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摘要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而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薛宝钗是备受争议的对象。她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也彰显了时代的复杂和错综。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却又“恪守礼教”“暗藏心机”。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刘姥姥只是一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的小人物,但作者却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并在她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济穷扶困”的救世思想,赋予了“藏精于拙”的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刘姥姥/主要形象

目录

摘要...........................................................................................................................I 1 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1)

1.1集博学与聪慧于一身 (1)

1.2处世周全而又虚伪、自私 (2)

1.2.1处世圆滑、周全 (2)

1.2.2虚伪、自私的一面 (2)

1.3恪守封建道德 (3)

2 姥姥的独特个性和形象 (4)

2.1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 (4)

2.2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5)

2.3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 (6)

2.4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 (7)

2.5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多侧面的、复杂的。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写出了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即她有优点,也有缺点。

1 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1.1集博学与聪慧于一身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是怎样描绘薛宝钗的形象的。文章第八回中就有对她外貌的正面描写:“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而众人对她的评价是“绝色的人物”,可见她的美丽。她身上几乎凝聚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最让人推崇的所有品格:美丽、大方、温柔、贤淑……这一切都足以对贾宝玉产生极大的诱惑,也曾使得他“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当然,在大观园中,黛玉无疑也是美中翘楚,但是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而她的这种美又是在淡妆素服之下的一种自然美,这些从文中对她日常装扮的描写可以初见端倪:“水绿色棉袄,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文章第七回中薛姨妈说她:“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她自己也说:“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第五十七回)并且“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第八回)【1】。她全身上下看不到一点奢华,唯觉淡雅。薛宝钗不但容貌美丽,而且天资聪慧,博学多才。书中说:“当日有他父亲在时,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宝钗的父母是打算把她培养成“才人赞善”入宫任职的,对她的教养当然必不可少。甲戌本批注也指出她:“知命知身,识理识性,博学不杂,庶可称为佳人。”在大观园诗社中,林黛玉是公认的才女,她的诗清丽新颖、基调哀伤。而能与之相对的就是宝钗了,她的诗雍容大气,富丽和谐。除此之外,她博闻强记,多才多艺,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宝玉有时也要求助于她,如元妃归省时对他诗中“绿玉”改“绿蜡”的指点就可看出。她不但文学造诣颇丰,谈论理财之道时也能顺手拈来《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对画论也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这些

都是作者在书中对薛宝钗美丽自然的容貌和过人才情的描述,也正因为有这些美好的因素的加盟,才使薛宝钗的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内涵丰富。

1.2处世周全而又虚伪、自私

1.2.1处世圆滑、周全

宝钗的处世与为人非常圆润。一方面,“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表现了她克己复礼、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待人亲切自然。以至于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大家庭里深得恩宠,获得上上下下广泛的喜爱和赞美。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文章第三十七回,湘云要请客开诗社,那是一时兴起,全然没有考虑到实际问题。宝钗在一旁悄悄地盘算好,私下与她指明了,再尽己之力帮忙,使湘云半点为难也没有,脸上也做足了。她还能看出湘云和岫烟的艰辛,私下里劝袭人不要让湘云帮着做活计,帮岫烟拿回所当衣物。这些都是宝钗洞察人情,熟谙世故的表现。薛宝钗不仅对贾府太太小姐之流迎合关怀,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也一视同仁。体现的最明显的是她送众人哥哥带来的土特产竟然也有赵姨娘一份,使得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样大方”。对大观园的下人们,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这也显示出她待人接物一视同仁、无论尊卑贵贱,虽然这里面不乏收买人心的成分,但能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也是难能可贵的。

1.2.2虚伪、自私的一面

薛宝钗的另一个主要的性格特点就是虚伪、自私。具体表现在以下事情: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第八回)中,当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玉石上的文字,再责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这正好达到引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出

来,由此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金锁是真正珍重的。

在(第二十八回)中,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的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着朴素,最不喜欢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份来掩盖自己想得到宝玉的真实目的,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又如“借衣金钏”一事,当王夫人说起没有新衣服为金钏装裹,又不愿拿黛玉的新衣服顶替时,宝钗立即挺身而出:“姨娘这会子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两日倒做了两套,拿来给她岂不省事?”王夫人因此对她感激至深赞赏倍至。她这样做,就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

1.3恪守封建道德

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如鱼得水。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薛宝钗行动果敢坚决。这可从四方面加以印证。

(1)她精通统治阶级的权术,善机变。她一语便戳穿凤姐奉承讨好贾母的卑劣表演,“凤丫头再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明是赞美贾母,实则一箭双雕。她本人作为统治阶级一员,不得不想方设法取悦更高一层的统治者,十五岁生日时点戏、点食品,她专拣贾母喜欢的,同时又要妥当处理与下属的关系:分礼物时,贾环意外得到一分子,赵姨娘感激不尽,到处夸她好。

(2)她坚决拥护统治者。当主奴相安无事时,她乐得清闲;一旦主奴间出现危机,她立刻站出来为主子摇旗呐喊。金钏儿跳井自杀,她冷酷无情;莺儿与贾环闹矛盾,她呵斥莺儿,“难道主子还赖你不成!”

(3)她推崇封建淑女风范,诗风“含蓄浑厚,老道沉着”。秋爽斋咏白海棠,她做诗“淡极始知花正艳”,正是她一贯的追求。她早就看出,宝玉所以时常唉声叹气,做些不尽情理的“傻事”(这正像玉上的斑点、瑕疵),在于他关心女儿的命运,为她们忧愁、叹息。因此,她隐讳地警示宝玉“愁多焉得玉无痕”,

大有深意。

(4)“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这是薛宝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见,她不但承认封建礼教禁锢、压制女性的合理性,而且以身作则,大肆宣扬,以便清白女子心悦诚服地接受。

2 姥姥的独特个性和形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中,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所谓“千里之远,芥豆之微”,虽然算得上是王家在京城中的一门连宗之族,但知者甚少,早已疏远。但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传神文笔”下,一个朴实憨拙、风趣幽默的淳朴形象跃然纸上。

2.1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

刘姥姥本来只是“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被女婿接来奉养,“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一心一计”正点出了刘姥姥的朴实与对庄户生活的执着。。在第三十九回至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曾表现出多么的艳羡,反而屡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成平实的居家生计,如三十九回写贾府吃螃蟹: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计:贾家一餐的钱够庄家人过一年的生活,金的、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家常的伏手合用,而上好的纱,穷人想他作衣裳也不能,富人却拿着糊窗子,刘姥姥一再地叹息。作者就用这几个细节描写塑造出了刘姥姥朴素实在的村妇形象。同时作者也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折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穷人“路有冻死骨”的景象。第四十回,曹雪芹写刘姥姥装疯卖傻,给贾府众人逗乐——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

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2.2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面对困难,有人怨天尤人,无所作为;有人坐困愁城、一筹莫展。但刘姥姥却能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以进取的心境去正视,以豁出去的行动去拼搏。第六回里,狗儿因家中冬事未办,心中烦虑,却只能“吃闷酒”,“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当狗儿夫妇愁云重重时,刘姥姥劝勉狗儿:“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狗儿冷笑道:“……有什么法子可想的?……”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刘姥姥要狗儿勇于面对生活,天无绝人之路,但是必须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刘姥姥热爱生命,他真正懂得生命是甘苦皆备的,对所有的不如意,他并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进取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这是多么平实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刘姥姥为了解决生活难题,果敢的带著孙子板儿向着高门大院的贾府挺进。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因为进入贾府有几道难关要闯,首先要先克服自我“告难求帮”为耻的心理障碍。《红楼梦》第六回中,狗儿提出与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接上头,就可以打通关节了,刘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可见刘姥姥深知人情冷暖:“以前极好的”朋友,现在时过境迁,又多时不曾走动,这也说不得如今是怎样了。或许去了要碰钉子,甚至更要被奚落一番。但刘姥姥却马上答应了。甚至认为:“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能以这样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第一个难关,当然需要十足的勇气。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并非真得十分顺遂,仍有层层难关要过,《红楼梦》第六回叙述他到了贾府门口,请门房通报周瑞的情况是这样写的——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

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这些侯门三等豪奴,对这个村鄙老妇先是“打量了他一会”,然后“都不瞅睬”,甚至有人想要加以耍弄欺骗,幸好有一位老年人指点他明路,这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后来虽得到周瑞家的带领,但仍要得到平儿的批准,又要看凤姐的脸色,王昆仑曾评论这段历程是:“这是千千万万泥中的蚂蚁,向着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程啊!

[2]“泥中的蚂蚁”是多么的卑微!而“向着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程”又是多么困难艰辛!刘姥姥却不曾畏惧,只管一步又一步的艰难前行。

2.3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

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第四十回贾母带领刘姥姥及众人到大观园里去玩。贾母因见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盛着各色各样的花,“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个不住。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刘姥姥并不是不知道王熙凤在捉弄自己,而是她虽然心里明白,但却要装疯卖傻故意凑趣,目的还是要博得贾府中老少主子们的欢心。刘姥姥虽言行引得大家发笑,但她并不是一个可笑的人物。只是她的处境困顿,只有如此才能巴结到一门有钱有势的亲戚。所以我们认为与其说刘姥姥是个可笑的人,毋宁说她是个可怜的人。至于刘姥姥是否有心逗人开心?恐怕是有的;是否有心巴结权贵?恐怕也是有的。其实她的种种引人发笑的举动,除了配合凤姐与鸳鸯逗弄大家外,很多都是乡下人的本色,如行酒令时脱口而出,“一个罗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引得大家几次大笑,那是因为这些内容完全不同于贾府的生活体验,大家觉得新鲜有趣!至于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虽引人发笑,但那是因为她以前从没见过这些人和事物,当然处处透露着新鲜无知,好奇多问,处处引起哄堂大笑。不过,她对每样新奇东西所引出来的神态,流露的每一句言词,纯然

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做作。所以刘姥姥俗虽俗,却俗的可爱。傻虽傻,却傻的有趣。

2.4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

纯粹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公关才干,可以说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贾府这样的皇亲国戚,素常往来的不是王侯卿相,就是至亲好友,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村野老妪,平白去登门,恐怕真连边都摸不著。可是刘姥姥不但进了贾家,而且满载而归,除了有一股直面生活的勇气而外,更凭着她机敏睿智、善于察言观色的才干。在一进荣国府之前,她已经考虑到,她所认得的只有半生不熟、许久不见的王夫人及其仆人周瑞,关系疏远,地位悬殊,是否能完成任务,恐怕困难重重。所以她首先决定去拜访周瑞,打听门路,懂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公关艺术,后来得到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协助,见了凤姐,并且得到了救命的二十两银子,公关手段甚是高明,也反映出她睿智的一面。至于第二次进荣国府,刘姥姥带了当令的瓜果野蔬去回礼的这个举动,一方面是知恩图报的善良天性使然,一方面正是发展人际关系的最好方式。比起第一次进荣国府,刘姥姥解除了乞讨的窘像和疑虑,理直气壮多了,也拉近了与贾府之间的距离,也更因此有机会见到了贾家至高无上的史太君贾母和贾家其他重要人物。这一次更有机会表现她的才干,在大庭广众面前,她察言观色,从容应对。如第三十九回与贾母一见面,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向众人道:“……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你看她表现的是多么的机敏,多么的睿智,话又说的是多么的得体。把贾母的每一样缺点都说成了优点,很快博得了贾母的欢心。更把村野所见随意编派,插荤打科,“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这随意编派的笑料,不经意间讲的故事,其实也是费了心思的,专挑贾母、王夫人爱听的说,却又能信手粘来,不落痕迹,真是睿智!至于鸳鸯和凤姐设计取笑她,她何尝不知?却全力配合,引得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赢得贾家合府上下老老少少的喜爱。正如周思源教授所说“刘姥姥,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

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3]

2.5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为了告难求帮,得了二十两银子度过了难关。在第三十九回中,家里好不容易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头一起摘下来的,没敢卖,就留的尖儿孝敬贾家的人。虽只是枣子倭瓜并些野菜,却也是穷人家的心意。不意竟投了贾母等人的缘,留下解闷。而就在这几回中闹了好多笑话,惹得大家开心,虽然因此又得了许多的馈赠,但这并非是他来贾府的用心,她原本是为报答凤姐给的二十两银子而来的,这一次的奇遇,其实是意外的收获。或许在她的内心是有一些些这样的期望,但那也是人之常情,谁不希望能进一步获得生活的改善?但到了她第三次跟贾府打交道时,是她得到信息以后,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就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当时去狱神庙探访凤姐的还有茜雪、小红、贾芸等人。第一百一十三回写到,贾府已经由盛转衰,凤姐道:“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便在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来交给他。刘姥姥道:“姑奶奶,不用那个。……”凤姐明知刘姥姥一片好心,不好勉强,只得留下,…… 在贾家落难时来探望,完全是出于知恩图报的古道热肠,若刘姥姥是个贪财的人,这时绝不会拒绝凤姐递于的金镯子。尤其最后,在贾家众叛亲离,甚至落井下石的大有人在,但刘姥姥却主动前来关心贾家。巧姐被狠心的舅舅王仁和叔叔贾环卖到妓院时,刘姥姥施计策、出钱财救赎巧姐,这已经不是知恩善报而已,倒是见义勇为的侠客了。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侠肝义胆,见义勇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刘姥姥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刘姥姥在整部《红楼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其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使其在整部《红楼梦》970多人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论

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写就的《红楼梦》成就了伟大,感动了世人。他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为后人创作出了许多有血有肉、有哭有笑,让人难忘、令人思索的经典人物形象。譬如聪慧圆滑的宝钗、淳朴乐观的刘姥姥。从她们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人物性格,冥冥之中也就注定了一个人的一生。道不完的《红楼梦》说不完的人物性格,它博大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永远探求。

致谢

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润玖杰老师的悉心指导。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润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对润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同时感谢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同学。而且在此论文的写作中让我对《红楼梦》这一著作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人物的处世态度和诗词的精炼无不让我折服。读红楼,悟红楼,导我人生。

最后,向给予我悉心教导的老师和辅导员深深鞠躬。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岳麓书社,1987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12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1983年版。

[3]:周思源《穿针引线刘姥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论红楼梦的悲剧女性形象

论《红楼梦》悲剧女性人物形象 摘要:《红楼梦》中的女性身份不同, 社会对她们的规范也有所不同, 共同的是在父权社会中她们都没有自主权,她们的命运就是服从, 她们的生存以泯灭个体的天性自由为代价。,阐述了女性悲剧命运分类和至爱困惑的原因。并揭示人性在追求与挣扎中不能摆脱男权社会及男权意识的压迫而显现出来的悲剧意味。 关键词:悲剧;女性形象;红楼梦 悲剧在古希腊语中意为山羊之歌。在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中,关于悲剧的起源是酒神颂歌对(成员们扮成山羊的模样)领队的即兴表演,并在摒弃了其作为前身的 萨图罗斯剧的粗俗之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庄重严肃的艺术。在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学当中,悲剧衍生为一种困兽犹斗的抗争,体现出个体命运的无穷追求与命运的不断“惩罚”之间的矛盾构成的悲剧意识,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由于历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学界缺乏对悲剧精神的体认。无论是元明戏曲还是传奇,在塑造一个悲剧人物的悲剧故事时,总是为了照顾社会的伦理规范和人们情感需求而缀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关汉卿的《窦娥冤》如此,四大南戏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汤显祖的《牡丹亭》亦如是。但在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学并非缺乏悲剧意识,只是在关照的基点上与其他文学有所不同。《红楼梦》正是这样一部叙写“幻灭”的悲剧作品。《红楼梦》正是从繁华成空的家族史;人生失落,无所归依的绝望史;人生如梦,悲惨命运的悲怆史这三层意蕴中体现悲剧精神的。本文试图以大观园中女性群体为阐述对象,并从其所代表的美的幻灭和至爱困惑中探讨其悲剧精神的体现和意义。 一、悲剧类型 大观园各色女性形象中,就其命运而言都是美的幻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 但不同的形象所表现的悲剧的类型却是不同的。 (一)富有传统美德型薛宝钗,花袭人,一个是小姐,一个是丫环,一个是正本,一个则 是副本。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其生存策略、生存手段却是如出一辙。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其形象的确蕴涵着中国民众的审美倾向与道德规范。正因为如此,其形象才深得贾母、王夫人之心。薛宝钗戏蝶的妩媚,兰言解痴癖的贤良, 小贤全大体的淑德,脱身避嫌隙的机敏,其实就是她生存策略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行动指南。薛宝钗与林黛玉在感情的争夺中,宝钗正是用她对立于黛玉尖酸刻薄的忠厚善良赢得了家族统治者的青睐。胜利的看着林黛玉归西,胜利的走向洞房。虽然在形式上宝钗是胜利者,但在感情的归属上她却败下阵来。因为她只得到了一个空洞的婚姻,空洞的一无所有,空洞的只能独守空房。于是,她的美丽、才华,连同她的青云之志悲剧地毁灭了。花袭人,丫鬟群体的代表。贤是她区别与其他丫鬟的鲜明特征。她的贤是在洞察了王夫人在宝玉身上的寄托之后,不断督促宝玉读圣贤之书,如此良苦的用心感动得王夫人一再地称赞袭人是比宝玉强十倍的孩儿。袭人为了得到一个宝玉屋里人的待遇,一再地忍辱负重,忍受着各种嘲弄、讽刺以及是非。即便是在遭受宝玉窝心一脚时也毫无怨言。袭人的行为方式与其说是对于主子的忠诚,不如说是相似于宝钗的生存策略。正是期冀用这种方式达到改变命运,但却在树倒猢狲散之后落寞退场,希望与失望的落差不可谓不悲凉。 (二)凤姐探春型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王熙凤是小说中最令人瞩目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泼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黛玉多愁善感 宝钗贤德有容 湘云灿烂爽朗 妙玉冷霜孤傲 迎春儒雅随和 惜春孤僻冷凝 袭人柔顺体贴 李纨端庄秀丽 晴雯执着不驯 凤姐、探春、平儿灵活练达, 宝玉如宝似玉、脱俗超俗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梦里梦来花落去,梦回故里总是情——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级:2013级4班 学号:132001014115 学生姓名:谭娟 指导教师:常江(教授) 完成时间: 2015 年 5 月

目录 前言 (1) 一、世外仙姝寂寞林 (1) (一)林黛玉的身世背景 (2) (二)林黛玉玉的出场背景 (3) (三)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3) 二、山中高士晶莹雪 (4) (一)薛宝钗的身世背景 (4) (二)薛宝钗的出场背景 (4) (三)薛宝钗的性格分析 (5) 三、终不忘与终身误 (5)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对比 (5) (二)林黛玉的结局 (6) (三)薛宝钗的结局 (6) 参考文献 (7)

梦里梦来花落去,梦回故里总是情——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 摘要:最近几年来,红学界的纷争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其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主要女性形象的争论更是红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先生在此书中描写人物手法细腻,表现人物性格独特。而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位女性形象更是如此。她们两人都才华横溢,也曾貌美如花。但,这两人的脾气秉性可谓背道而驰。林黛玉是多愁善感的代名词,而薛宝钗却稳重平和。林黛玉蔑视仕途权贵,而薛宝钗却有着缜密的心思。相比之下,她们有着不同的处世方法以及她们与贾宝玉之间的恩怨纠缠。必然造就了她们两人不同的命运结局。两人孰优孰劣,实在难以定夺。 关键词:林黛玉;薛宝钗;性格;人物结局

引言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性的对比很鲜明,一直以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行为以及性格都是被世人争论的对象,而曹雪芹先生塑造这两个极度相反的形象,一是给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二也是为《红楼梦》这部惊世之作增添一抹无可比拟的色彩。 一、世外仙姝寂寞林 林黛玉是一位“世外仙姝”。十二支《红楼梦曲》中有一支《终身误》是写钗黛的,其中两句是:“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1]林黛玉本是“绛珠仙子”,小说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作者借甄士隐的梦境讲述了绛珠仙子的“还泪”神话。讲的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於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著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2]这段神话般的梦境也阐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恩怨纠缠,同时也为林黛玉柔弱的形象奠定了基础,也侧面暗示了林黛玉的人间生活伴随着泪水,“还泪”是等了一世凄苦,流了一生的眼泪。林黛玉的身世凄苦,虽说形容惹人怜爱。但,她最终的结局又让人惋惜痛心。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与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魅力与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红楼梦》中口语、俗语的灵活应用,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使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如见其人一般。曹雪芹的《红楼梦》为后人开创了一个文学语言的新纪元。正如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典范,汉语言艺术的宝藏。曹雪芹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极其生动的历史画卷。《红楼梦》语言维肖传神,精练准确,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经典场景和细节描写连村妇野叟也能娓娓道来。其描写人物生动传神,活灵活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人物言语诗词栩栩如生,以个性化,口语化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遣词造句精彩准确,富有神韵,“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细微处见真功夫;比喻、夸张运用贴切人物形象,表现出清新工丽,富含雄伟神奇的哲理思想,让人过目难忘,叹为观止。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艺术;人物形象;个性化、口语化语言; 引言: 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个性形象,文学语言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形象,“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红楼梦》的语言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它用生动明快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深刻的典型:有阴险狠毒、嘴甜心苦的地主阶级的典型王熙凤;有欺世盗名的封建假道学家的典型贾政;有钻营无耻的官僚政客的典型贾雨村;有封建阶级叛逆者的典型贾宝玉;有“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的典型晴雯;也有“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才的典型袭人……这些典型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深刻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和本质。而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作者的匠心和卓越的文学语言。 一、以个性化、口语化的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语言,实际上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几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词汇越丰富、越多方面,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因为书面语往往落后于人民群众的口语,口语化即:口头语言化。一般我们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语言,不拘泥于文字句子的结构,不会像写作文那么正式的语言,我们通常就说口语化。实际上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讲清深奥抽象的道理。这就要求作家不断吸取人民群众新鲜活泼的口语,用来表现时代的生活。但是这种“吸取”不是

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整部书涵盖的内容相当广,包括当时的官僚制度,教育制度,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努力制度等各个方面,对各种制度的描写对主题的阐释自然离不开人物的描写。《红楼梦》中共写了400多个人物,通过对生活在这种特殊的小说世界中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曹雪芹批判了那个黑暗、荒谬、腐朽的社会,写出了在那种制度下人性受压抑,美好被摧残,丑恶丛生,黑暗肆行的生活状态。可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乎作品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一环。《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座巅峰,与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中国所有的古典小说中,没有哪一部可以像《红楼梦》那样写出如此多性格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似乎都是一个个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演绎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可感可亲,而不像《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虽然也鲜明但总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那么,作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创造了这些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的呢? 《红楼梦》中的人物真实可感最重要的因素是作者刻画人物时始终以现实生活为基准,人物形象完全生活化。中国古典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一般都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人物扁形化,要么就是彻底的好人,近乎仙界之神,让人敬而远之,要么就是彻底的坏人,坏得让人几欲扑杀之,人物形象绝对化,单一化。鲁迅先生在评《三国演义》时说到“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意为《三国演义》中对刘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太理想化,绝对化了,一味地突出他的“长厚”,反而让人觉得虚伪,不真实。而《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描写时,对基本肯定的人物,肯定中有否定,对基本否定的人物,否定中有肯定,喜爱的并不掩饰其缺陷,讨厌的也并不一味书其可恶。贾宝玉是他的代言人,寄托了曹雪芹的思想及追求,是他心爱的人物,但是他却并不掩饰宝玉贪图享乐,奢侈任性,生活中懒散空虚的贵族公子陋习;宝玉痴情于林黛玉,在精神上与林妹妹相契合,可是也会贪恋女色,调戏金钏,欣赏宝钗雪白的臂膀,甚至想去摸一摸,与袭人关系暧昧。凤姐干过很多的狠毒事情,私自克扣月钱,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但是凤姐同时又言谈爽利,心机深细,说话诙谐,还是苦苦撑起摇摇欲坠的荣国府的中心人物,真是叫人“骂之恨之,一日不见又念之”。林妹妹是曹雪芹喜爱的人物,聪慧、才华出众,心思细腻,是宝玉的知心人,但是同时又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总之,在曹雪芹的笔下,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丧尽天良的。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人本来就具有复杂性,性格有多方面的表现,并非是扁形的单一化的,所以这种球形的人物形象使人觉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似乎一闭上眼睛人物就会鲜活地跳出来。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形象使真正地有血有肉的文学典型,而不是带有说教味道的道德符号,他写的是真真切切的人。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使真真切切的人,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这些可感可亲的人物形象又是在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中徐徐展开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是人物形象展开的基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结合巨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得以展开,在悲壮宏伟的历史叙事中写人物,突出历史人物类型化的一面。毛宗岗先生评本中提到《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即“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通过上百个具体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反复强调突出历史人物的“绝”的一面。而《水浒传》虽然也写了一百零八个个性各异的好汉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摘要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而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薛宝钗是备受争议的对象。她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也彰显了时代的复杂和错综。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却又“恪守礼教”“暗藏心机”。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刘姥姥只是一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的小人物,但作者却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并在她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济穷扶困”的救世思想,赋予了“藏精于拙”的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刘姥姥/主要形象

目录 摘要........................................................................................................................................... I 1 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1) 1.1集博学与聪慧于一身 (1) 1.2处世周全而又虚伪、自私 (2) 1.2.1处世圆滑、周全 (2) 1.2.2虚伪、自私的一面 (2) 1.3恪守封建道德 (3) 2 姥姥的独特个性和形象 (4) 2.1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 (4) 2.2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5) 2.3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 (6) 2.4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 (7) 2.5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论《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语言及其行为,详纽地剖析了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为进一步理清《红楼梦》的安排和布局奠定基础;阐述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人物悲惨结局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红楼梦》;主要人物;悲剧 “现实主义艺术无不以塑造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形象为能事,无不以塑造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人物形象为能事。作品中写的场面、情节和无论什么事物与生活细节,离开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失去了意义。作品的思想主题,社会和历史的特征内容,也总是从人物形象表现和反映出来。”(1)《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第五回的脂批中说:“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我们要研究《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的内容,就应该从主要人物形象的研究着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除了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外,还有贾母,还有晴雯、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等主要的丫环们,另外还有很多相当重要的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在小说鉴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能帮助我们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第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鉴赏小说的美学风貌;第三,通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第四,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人性,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做指导。 一、贾宝玉

在《红楼梦》塑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贾宝玉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作为曹雪芹笔下的男主角,他的身上有某种叛逆精神,不爱读书,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同时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他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 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说道:“贾宝玉是贾府从富贵煊赫的高峰顶上下降到没落的深渊途中的产儿。他既不克勤克俭,遵循那平庸可怜的仕宦传统;也不酒色昏迷,混入那荒淫得可耻的纨绔之群;他表现出一种逸出常规超脱现实的畸形姿态。”(2)由此可见,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也离不开他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 贾宝玉生长在一个即将没落的“外面得架子虽未尽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封建贵族大家庭里。在这种情况下,贾府的统治者希望贾宝玉能够听从他们的安排,去读圣贤书,去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因此,父亲贾政多次逼迫他读书上进和交际,但是每当此时都有贾母出来为他担当。父亲贾政派人来叫,贾宝玉吓得“死也不敢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又吩咐老嬷嬷,“好生带了去,别叫他老子唬着他”(见第二十三回)。宝玉生病的时候,贾母又当着贾政的面骂赵姨娘等人,“都是你们素日调唆着逼他念书写字,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像避猫鼠儿一样……我饶那一个”(见第二十五回)。贾母替贾宝玉挡开了许多受封建社会生活教育的机会。 另外,贾宝玉的行为却让家长们尤其是父亲贾政非常地失望。他很愿意和这些女孩子们亲近,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1”。贾宝玉对他身边的女子们是很尊重体贴的,有些时候他甚至愿意充当仆役为她们打扫房间和庭院。很显然,他对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屑一顾的。和这些女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他就越发现男子们世界的可憎。所以,贾宝玉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认为像贾雨村那样的人就是“国贼禄蠹”,认为宝钗、湘云等人劝他读书的话都是“混帐话”。

《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

浅谈《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

————————————————————————————————作者:————————————————————————————————日期:

郑州轻院民族职业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谈《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 摘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先生以其生花之笔,写出一地、一时、一群人:一地是中国,一时是清初,一群人着重女性。这一群女性不仅“超前”,而且“越界”,在全世界都已经或者至少是行将出生,在大观园女儿国中,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的莫过于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心直口快,开朗豪爽,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甚至敢于喝醉酒后躺在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睡大觉。莫过于史湘云。 关键词:林黛玉/史湘云/性格 目录

摘要 ..................................................................................................................................... I 1 人物的身世.. (1) 1.1黛玉的身世 (1) 1.2史湘云的背景 (1) 2 人物的出场形象 (2) 2.1黛玉病态出场 (2) 2.2湘云热闹出场 (2) 3 人物的才情 (3) 3.1黛玉湘云风格比较 (3) 3.1.1黛玉诗词哀怨 (3) 3.1.2湘云诗词豪放 (3) 4 人物的性格 (4) 4.1黛玉湘云性格分析 (4) 4.1.1黛玉敏感与忧愁 (4) 4.1.2湘云豪迈宽厚与开朗豪迈 (5) 4.2对人的态度 (6) 4.3反叛精神 (7) 5 人物的命运 (7) 5.1林黛玉的命运 (7) 5.2史湘云的命运 (8) 6结论 (8) 结束语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红楼梦女性形象研究

提纲: 一、《红楼梦》中女性群像 (一)貌美的外在 (二)丰盈的内在 二、黛玉与宝钗比较研究 (一)家世、出场比较 (二)性格比较 (三)才情比较 三、二人不同命运原因探析 (一)社会的幕后黑手 (二)自身的性情差异 四、结语 选题解读:在中国封建时期,男性是站在高点的主角,女性却只能在落里演绎自己的悲剧人生,默默地承受寂寞与苦难。在她们身上折射出的封建制度兴衰是值得探索的。而《红楼梦》作为一曲女性的悲歌及赞歌,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具有内涵的女性形象,其中当属两位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薛宝钗最为典型。黛、钗二人皆美貌如花,才华横溢,但二人的性格脾气却截然不同,志趣和爱好也大相径庭。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其出生门第、性格才情紧密相关,而二人最终不同的悲剧命运也值得我们后辈揣摩其中奥秘,挖掘各种原因。本文便是从大观园整体女人群像写起,引出二人的差异性分析,进一步论述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为解读《红楼梦》这部著作提供参考。 第一章总体介绍《红楼梦》的女子形象。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中国古典文学带来了一个全新且空前的东西——即,把女人当人,表现了那个时代中难得的对女性的尊重。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塑造中,女性角色所占比例极重,《红楼梦》可谓“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而其之所以能够震撼心灵,还在于它不仅充分的描绘了女性的外形之美,而且展现了女子丰盈的内心实践。因此,红楼女子尤其研究价值。 第二章以黛玉与宝钗为典型代表,具体剖析二人的相似与区别。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可以说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形象,可作者却故意采用“合传”的写作方法混淆善恶,把她们写得一样完美,双峰对峙,皆为薄命。因此下文从出场、性格、才情三个方面讲两人进行立体比较。 第三章进一步分析两人命运不同的原因。红楼女子似乎都有着同样的命运,无论她们的出身教养如何,经历性格有别,且都有貌有才,十分可爱,可结局都是朝啼夜恕,春感秋悲,命运遭遇一律非常不幸。然而在这种相似当中又蕴含着很大的差异,即悲剧形成的诱因和主要推动者都有或大或小的区别。可以说相似的只是命运的结局,而生命的过程却各有各的不堪。所以研究《红楼梦》中的女子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女子的生存状况。 第四章引用名家评论结语。 试论《红楼梦》的女性形象 ——黛玉和宝钗比较研究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郑州轻院民族职业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摘要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而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薛宝钗是备受争议的对象。她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也彰显了时代的复杂和错综。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却又“恪守礼教”“暗藏心机”。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刘姥姥只是一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的小人物,但作者却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并在她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济穷扶困”的救世思想,赋予了“藏精于拙”的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刘姥姥/主要形象

目录 摘要...........................................................................................................................I 1 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1) 1.1集博学与聪慧于一身 (1) 1.2处世周全而又虚伪、自私 (2) 1.2.1处世圆滑、周全 (2) 1.2.2虚伪、自私的一面 (2) 1.3恪守封建道德 (3) 2 姥姥的独特个性和形象 (4) 2.1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 (4) 2.2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5) 2.3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 (6) 2.4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 (7) 2.5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红楼梦》女性悲剧及女性形象1

《红楼梦》女性悲剧性分析 黄淑婉(201A012105)指导老师:蒋松源老师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女性的悲剧史。书中众中的女子,或是凄惨地过早告别人世,或是倍受精神折磨而苟活,曹雪芹通过描写了十几个女子的悲惨命运,来揭露她们终究是被封建制度吃掉的,展现了所谓“千红而窟(哭),万艳同碑(悲)的现象。 关键词:孤独感女性悲剧封建礼教 《红楼梦》的伟大世人共睹,作者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晚年落破潦倒的伟大的孤独者。晚年生活几乎破落到“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程度的曹雪芹,深刻地看到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种种不合理,以及统治者们卑污、奸恶,虚伪的无耻面目,却无法预知代替这一社会的该是一种什么新生的制度。他自我嘲讽为“无才补天”,正是有这种“无才补天”的遗恨,他才苦心著《红楼梦》,将自己的孤独感悲剧性体验融入到文中栩栩如生青年女性的悲剧当中。他在题《金陵十二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正是他唱的一曲“大无可如何之日”的挽歌,也是他孤独悲愤的体现。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院内,曹雪芹向我们展现了一出出惨烈的女性悲剧,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毁灭女性美的历史悲剧小说,才貌双全者如黛玉,德才兼备者如宝钗,阔达豪放者如湘云,柔弱和顺者如迎

春,聪慧果敢者如探春,胆大泼辣都如熙凤,美丽率真者如晴雯,谦和忍让者如袭人,软弱糊涂者如尤二姐,性情刚烈者如尤三姐。远离红尘者如妙玉……等等,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曹雪芹倾注心血所著的《红楼梦》,通过一个家庭,给我们展示了上自史候小姐,下自奴仆丫环不同女性的不同遭遇。因此“红楼梦引子”中所唱的“怀金掉玉”中的金玉,不单单是指宝钗黛玉,它包括了大观园中所有的女性们。 下面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看一看她们各自的悲剧史。 先说林黛玉,她生于一个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本来应该过上好日子的,可是好景不长,六岁就失去了母亲,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只得长住外祖母家,过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寄宿生活。紧跟着父也辞世,从此成了寄人篱下的可怜人。虽说上有老祖母贾母心肝宝贝似的疼着,下有内当家王熙凤打包票似的许诺,但这又怎能保证黛玉这颗敏感脆弱的心灵不受伤害。林黛玉前生是绛珠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得雨露滋养,脱去草木之形修得女身,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懂参禅,可谓全长。但她一生下来就多病,孤苦的身世,寄人篱下,使她形成多愁善感的性格,望月垂泪,赏花落泪,赢得爱情而流泪,误解伤情而掉泪,思乡念亲而撒泪……真是眼泪“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样使她原本就弱的身子,变得更衰弱了,年纪轻轻一年之中没有几个晚上可睡个踏实觉。看来黛玉的人生悲剧是必然的了,支撑着柔弱的病身子活下去的惟一希望就是爱情——和宝玉暗

论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目录 一、《红楼梦》的概括 (2) (一)《红楼梦》简介 (2) 1.《红楼梦》的脉络线索 (2) 2.《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2) (二)《红楼梦》在文学上的地位 (2) 二、《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的手法 (2) (一)普遍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 (二)善于运用“春秋”笔法 (2) 三、《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3) (一)多重性格组合 (3) (二)突出个性 (3) (三)外在言行与内心世界的结合 (3) (四)以环境衬托人物形象 (3) (五)以诗词勾勒人物形象 (4) 四、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4) (一)贾宝玉形象分析 (4) 1.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4) 2.追求爱情的实践者 (4) 3.打破常规的实践者 (4) (二)林黛玉形象分析 (4) 1.从环境看林黛玉 (4) 2.从诗词看林黛玉 (5) 2.从语言看林黛玉 (5) (三)薛宝钗形象分析 (5) 1.封建传统的完美典范 (5) 2.明义通理 (6) 3.生活中的“技术家” (6) (四)小人物形象分析 (6) 1.刘姥姥形象分析 (6) 五、人物形象塑造的因素分析 (7) (一)环境因素 (7) (二)时代背景因素 (7) (三)人物形象间的关系塑造 (7) 六、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也就是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的整体就是以上层的贵族为中心思想,然后以真实、很鲜活的描述了十八世纪我国末期的生活,这段生活的记录就是对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崩溃巅峰真是的记录,然而这不小说真正的能够成为我国小说文学的最高顶峰,难以超越,不单单是因为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也是非比寻常的,因此,本文在此部小说中对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展现这部中国名著的精彩。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一、《红楼梦》的概括 (一)《红楼梦》简介 1.《红楼梦》的脉络线索 《红楼梦》主要以贾宝玉和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介绍了四大家兴衰的各种复杂矛盾,揭示了封建家庭对封建婚姻控制,表现道德、文化堕落、教育腐败,创造了一系列妇女的悲剧形象,表现出极其广阔的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历史趋势必然会走向落寞。 2.《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红楼梦》中的描写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现象。许多学者对内容的理解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是《红楼梦》的思想内涵。我认为作品歌颂了贵族的叛逆和反对封建的伦理和爱情,体现了追求自由与个性的最初思想的民主,并深入彻底地揭示了贾林的社会根源,爱情与婚姻悲剧的悲剧。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曹雪芹写在同一时间在封建家庭的衰落,也揭示了遗憾和悲伤的心情,蒙上了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二)《红楼梦》在文学上的地位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小说,写于清代(1754~1754年中期)。《红楼梦》也叫作《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其作者到底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认为是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作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经典小说的巅峰,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有着不可超越的文学历史地位。在世界文学中也享有很高的地位。在现代产生了与世界文学中的“乔学”相提并论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二、《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的手法 (一)普遍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在这部小说中,曹雪芹完美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很复杂,首先人物本身是不同的,本身的思想性格和地位的不同,但不同的形象都身多出名门。一些是贵族与官僚的统治者,一些名门的公子王孙,一些年轻漂亮的女性,有的是受贵族欺负的丫头、仆人,这些人,一类人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或地位,但曹雪芹是求同存异,使用一些非常特殊的对比手法,使读者有没有类似人物出现的感觉。 (二)善于运用“春秋”笔法 小说语言质朴自然却富有哲理,富于情趣,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谚语俗语。这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基本风格。哲理性的语言,具有形象、隽永、隐喻、明喻等物点,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而成的。这种语言,往往是以一句浅显的成语形式说明抽象的道理,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如“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此等等。这些言语有哲理意味的名言,给人以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智

《家》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红楼

《家》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内容摘要】在封建统治时期,男性一直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女性总在不起眼的角落演绎着自己的悲剧性的人生,默默承受着寂寞与苦难。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她们的存在,在她们的身上折射出的是封建制度的兴衰。《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悲歌,同时也是一曲女性的颂歌。作者曹雪芹笔下的一群美人,不仅容颜倾国倾城,才华更是惊天动地,她们共同住在大观园里形成一个芬芳的国度。而巴金先生的《家》,奏出的是一曲在封建家庭女性恋爱婚姻的挽歌,悲苦、凄凉!在《红楼梦》和《家》中,作为小姐阶层的林黛玉和瑞珏,在面对封建专制时,前者选择了反抗,后者选择了顺从。也许黛玉的出场就预示着她命运的悲惨,她跟贾宝玉的婚姻的不幸早已注定。她最终归于尘土,但在她的行为已经震颤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样的,《家》中的瑞珏尽管她封建势力面前选择了沉默,也没有逃脱香消玉损的结局。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奴婢们,在封建统治下挣扎,生存。晴雯和鸣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们的性格相异,追求不同,但结局同样令人辛酸。无论是小姐阶层还是奴婢阶级,作为封建统治下的女性,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的。尽管身份地位有着天壤之别,但残酷的封建制度注定课女性命运的凄惨。 【关键词】封建统治女性形象凄惨命运 【正文】林黛玉与瑞珏 “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 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潦潦几笔,一个活生生的“绝 美”黛玉已而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 身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美,就像是个“捧心西子”。而相比之下, 巴金先生笔下的瑞珏则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温柔、美丽、贤惠,面庞亲切而 丰满,大眼睛灵活而充满善意。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 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而瑞珏的父亲曾是知县,她从小 住在封建统治笼罩的环境中,封建思想也渐渐扎根在她的脑中,女子的三从四 德也已根深蒂固。当她嫁给觉新后,她的命运就和这个奉行作揖主义的封建家 庭的长房长子联系在一起了。 为人处事方而,林黛玉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力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 免受轻贱和玷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成了她在荣国府生存的准则。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了去”的自尊,己经变成了“惟恐被人小心了他去”的自卫。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的自尊心太强了,发展成了小心眼。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时,她所表现出来的愠怒,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表现。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尊严,是为了用自尊掩蔽她内心的自卑。她的小心眼,直率坦诚,尖牙利齿,得罪了周围好多人,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之

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3690120.html, 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论 作者:张晓晶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也就是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的整体就是以上层的贵族为中心思想,然后以真实、很鲜活的描述了十八世纪我国末期的生活,这段生活的记录就是对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崩溃巅峰真是的记录,然而这不小说真正的能够成为我国小说文学的最高顶峰,难以超越,不单单是因为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也是非比寻常的,因此,本文阐述了在此部小说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重要人物进行分析,仅供参阅。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 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最终就形成了他的爱情悲剧。 二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是作者精心塑造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涵——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说十二钗(下))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涵——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 说十二钗(下)) 《红楼梦》中的“十二钗”是全书中最重要的女性,在太 虚幻境中被列入“正册”,但均隶属“薄命司”配殿,可见,作者是欲以这十二个女子各自的命运写出一部各个方面互相补 充的综合性悲剧。 本文前篇议论了金陵十二钗中的八钗,今再论另外的四钗(元春、李纨、妙玉、巧姐),以为补足。5元春李纨元春是四春之首,书中对她着墨不多,因其深居皇宫之内。正面描述到她的地方,仅仅两处:元妃省亲(第十七至十八回)和元妃薨逝(第九十五回)。此两处读来都觉凄惨,每令读 者为之深深悯惜。贵为皇妃,实是元春之不幸。此不幸,通过作者对她的真实、可亲一面的透露,更显其惨。当初薛家进京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宝钗入选宫中充任女官的理想。但这个理想一旦实现,直如入牢狱一般。元春归省时,与贾母、王夫人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此语未了,她自己却又哽咽起来。她对父亲贾政含泪而说的那番话,更充满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渴望:“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这话说得恳切,岂不应使今日仍在汲汲以求极高极贵之地位者猛醒乎?然照实看来,古往今来,舍天伦、求富贵之人,从未断绝,元春之语尚不足以醒之也。作者写元春形象之用力处,其实正在“天伦”二字上。 最使笔者为之动容的,莫过于她与宝玉之间虽属姐弟、却情如母子的那种深刻亲情。宝玉幼年所得之最切近的关爱,是来自元春的:元春与宝玉“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至入宫后,元春对宝玉的“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当归省之日,见到宝玉时,她将宝玉“携手拦于 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第十七至十八回)。天伦之乐,但凡在天下太平之时,于寻常布衣之家,在在都是,然于元春,却何其遥不可及! 一生未曾为人母的元春,早早地就把母性之爱倾注于宝玉 的身上,这实际上已构成了她的生命的意义基础,成了她日后禁锢于礼仪森严的深宫、日度寂寞空虚之光阴的情感寄托。与此深厚的天伦之情相比,那种空洞无聊的皇妃之贵岂非草芥!李纨 李纨乃宝玉早亡之兄贾珠的妻子,在荣国府的同辈女性中地位颇高,足可充任众姊妹的首领,是所谓“大奶奶”。凤 姐曾以一语评之:“大奶奶是个佛爷”。(见第五十五回)或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