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就是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近年来由于各种公办民助、民营学校的存在,公办初中的生源质量日趋下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做一个品德修养较高的学生。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呢?一、立足课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占时间最多,内容最丰富。
(一)利用背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以时代背景为契机,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我先介绍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作者在1915年就参加红军奔赴前线,第二年在战斗中负伤,转业到工厂从事共青团工作,1921年他又响应团的号召,到博亚卡尔修筑铁路,恶劣的气候使他患上了伤寒病和风湿病,1924年,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在病床上读完了函授大学的课程,1927年全身瘫痪的他不为命运所屈服,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极度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作。
作者的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的精神使学生深受感动,我乘机教育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只要做到这样,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二)利用和文本的对话,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师生和文本的对话入手。
如分析课文《草》时,讲到周副主席不顾个人安危尝毒草这一情节时,通过对话,让学生从周副主席的动作、神态上领会周副主席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高度关注、对革命极端负责的崇高品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范本2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范本2篇第1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范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这里,新课标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一,语文课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从文章的内容出发,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
第二,学习课文,就得披文入情,不能脱离语言分析内容。
第三,语文课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应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就需要正确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既教书又育人。
教学时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朗读训练中渗透朗读,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
尤其是感情朗读,既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消极语汇变成积极词汇,把课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又能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章抒情性很强,文字却明白如话。
教师如能适当地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表情朗读训练,必然能起到分析讲解所起不到的作用。
在学习“感悟亲情”这个单元时,我都让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文中作者的那份感情。
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又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体会感悟那份情感,在讲课时,我被作者父亲对孩子的那份深深地爱所感动,父亲对孩子的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特别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的那段文字,我更是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父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体会父亲那无言的,深沉的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语文教学的渗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质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文教学正是一个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好途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情感渗透和角色塑造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和思考。
在学习《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书中人物的行为和命运,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人情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而且,适当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和引导,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讨论和表达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引发学生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解读。
在阅读散文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会不断提高,形成独立的思想和判断能力。
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学生处世立身的重要品质,而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理解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责任。
在写作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负责、更加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等语言知识,更是通过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的运用和交流,渗透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要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引导。
文学作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选择具有思想性、品格性、时代性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名著、文学名篇、现代作品等,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感悟和对作品思想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
要注重语言的修养和运用。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语言的使用方式和说话态度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修养,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准确使用,更要注重语言言谈、行为举止等方面的修养。
通过语言文字的语气、修辞、措辞等细微之处,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传递正能量,培养文明礼貌的交流态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要注重课文内容的引导和延伸。
语文课本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可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社会责任、家庭情感等话题,通过课文内容的引导,延伸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思想启发和品德养成。
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引导。
情感态度是人的内在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情感态度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处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友爱心、责任心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既是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
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语文教材中常常包含一些具有艺术性的文章或诗歌,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领悟到文学的美,还可以从中汲取到诗人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智慧。
从而引导学生在品味美的也能延伸到人生的思考和道德的追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读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文章,让他们对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思考,从中领悟到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来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发展。
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工具,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并将之转化为行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写作、演讲和讨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培养一种包容和尊重的品德。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汲取各种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
通过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通过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引言: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育,它涉及到学生个人的语言文字能力、阅读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等,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步是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与良好品德的公民,而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目标,清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感。
二、精心选择教材教育是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讨、阅读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辨、认识现实、体验生活,从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材,尽量选择富有思想性和道德意义的作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语文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安全、秩序、规范的学习环境中,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德修养。
四、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听说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和道德素质。
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外阅读、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交流能力和道德品质。
六、注重情感教育语文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品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情感投入,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品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渗透点,因为语文学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进行培养和塑造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品格和情感。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名篇名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比如通过课文《草地上的宇航员》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宇航员,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使命,要珍惜生命、发掘潜能、勇往直前。
语文作文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作文的写作,学生可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培养他们的情感和认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是人类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道德引导,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比如通过《范进中举》,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范进的高尚品德和忠诚品质,明白忠诚、诚实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品格和道德情操。
语文作文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作文要求学生写感谢师恩、帮助弱势群体等题材的作文,引导学生发扬感恩之心、互助协作的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和道德情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学科,一方面需要传授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能,另一方面则承载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注重语言表达中的道德意义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语言表达中的道德价值,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感受到道德情感。
例如,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述自然景物的温馨、细腻之处,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在学习诗词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意内涵,品味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二、注重篇章结构与思想感情的相互关系篇章结构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而篇章内涵正是语言思想和感情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学习记叙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与情节之间的联系,揣摩作者所表达的人性、情感和思想。
三、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与文化自信的塑造语文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现象的学习,也是对文化现象的探究。
在学习语言文化时,应该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掌握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文化自信。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探究诗词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让学生在掌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体验文化的魅力和引领作用。
四、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教材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而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例如,在学习作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关于“同情”、“宽容”等道德主题的作文,这不仅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道德情感的渗透和体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
语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教育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在教材内容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有社会责任感的品质和品德。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实施策略。
二、在教材精选和编排方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在教材的精选和编排方面,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的目的。
1.精选具有积极主题和价值观的文学作品在选择文学作品时,注重挑选具有积极主题和价值观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选取那些反映劳动精神、乐观向上和爱国情怀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品质。
2.编排优秀的人物描写在教材的编排中,注重优秀人物的描写,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启发学生认识和尊重人性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追求。
在选取适用的文学作品时,可以优先选择描写英雄人物或道德模范的篇目,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让学生了解正直、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案例、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和思考,进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品德。
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摆设或讲述故事的方式,创设一个具有思想冲突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相关的道德问题,从而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2.提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各种价值观和道德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通过阅读报纸、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发生在社会中的道德事件,引导他们思考类似事件中的正确行为和应对方式。
3.引导讨论,培养学生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培养并坚守正确的价值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
语文是一门人文科学,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思想交流和精神沟通的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价值导向的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教授文言文时,教师可以选取关于孝顺、友爱、诚实等主题的文本,并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价值观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
在教授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道德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判断力。
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品德模范,加深对人性、爱和责任的思考。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并且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与讨论。
通过读书分享,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互相启发和影响。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书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渗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参加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关爱弱势群体的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期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同。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活动等多种途径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思辩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道德风气的沦丧以及价值观的颠覆问题日益严重,学校教育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形成良好的人格,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们应当重视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加健康向上的未来公民。
【2000字】。
2. 正文2.1 设置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置正确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阶段需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学习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学习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设置正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设定积极向上、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目标,更加有动力和信心去实现这些目标。
正确的学习目标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白学习是为了未来的发展和成就,而非为了应付考试或取得好成绩而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和全面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修养。
以下是笔者对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建议。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选择有思想内涵和道德价值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在选择教材时,我们应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启发他们道德情操的文学作品。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描述人物品德高尚、积极向上的作品,或者是描述人物经历挫折和困难后如何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教材选择,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语文学科在初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审美情趣是人的心灵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作品中的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表述,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正直、勇敢、善良等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集体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文学作品的表演或者创作,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合作和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评价和考试中注重思想品德的考查。
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和考试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
可以通过作文或者阅读理解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于作品中思想和道德的理解和把握。
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考深度和道德观点的把握。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摘要:语文教育中德育目的,促使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之外,应充分利用精选的优秀课文和精美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责任观和审美观,提高好全民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审美观根据语文教育的阶段性特点,语文教育目的根据传统的划分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德育目的,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又是处于懵懂的年龄,一切都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学生。
中学生是人的一生中从儿童少年时期迈向青年时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时期,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内容广泛又十分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细处着眼,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教育任务。
1.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在教学中感染学生。
一个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教师,自己的行为也会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所有的巨大魅力,在课堂上极富感情的朗读、讲解,将学生引入那美妙的境界中,对学生的情操无疑是一种陶冶。
2.充分利用精选的优秀课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责任观。
初中语文课本中精心选编了许多优秀范文,都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变迁、政治沿革、国家制度、名人典故和文化遗产等内容。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牢固的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时期。
语文作为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机会来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素养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评价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通过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评价,教师可以使学生从作品中获取道德上的启示,并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还可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审美的能力。
通过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境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重要性、好坏和尊重程度的基本观念。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取向的形成期,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本,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评价文本,感知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道德品质的公民,同时也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材的选取与设计,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严谨的教学过程中注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使语文教育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因为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也是一种情感传递和人际交往方式。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必修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而作文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是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注重提高作文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达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思想性和感人肺腑的题材,让学生针对生活、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思考,并将思考结果落实到作文中,通过文字的力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对社会的期望。
同时,在检查作文时,不仅仅要注重语言的质量,更要注重思想的深刻性和优秀品德的渗透性,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文字去传递心灵。
阅读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拓宽眼界。
然而,不同的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思想内容和品德内涵是不同的,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从阅读中领悟思想品德。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话题性强、具有启发性的读物,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思考并体现在对读物的理解中。
同时,在讲解阅读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发现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结合文本背景、人物描写、情节演绎等要素,鼓励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言语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言语礼仪和优秀的语言文化品质。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言语表达,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语言的文化、禁忌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能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文明语言、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感受到人生的真谛,把思想品德渗透到学科中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
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我将从
阅读素材的选择、语言文字的引导、作文写作的引导等方面,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
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阅读素材的选择应该注重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正能量和积极
正面价值的作品,如《草房子》、《小团圆》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人生道
路上的选择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同时也可通过解读一些寓言故事或优秀的小说,引导
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学会珍惜友情,学会助人为乐,懂得感恩等。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
语文水平,而且也能够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语言文字的引导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教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健康的用语,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用词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积
极向上的语言去面对困难挑战,如何用美好的语言去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有助于学
生正确认识和运用语言,使其成为一个正直、诚实、热情的人。
作文写作的引导也是关键。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作文可以让学生把自
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人文情怀和积
极价值观的话题,如感恩、友谊、助人为乐等,激发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用真情去感动他人。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教学正是一个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操的重要场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在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播情感和人文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诵优美的诗歌、阅读感人的散文,引导学生在语文的魅力中感受美、感受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通过教学《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和贾宝玉的情感纠葛,引导学生思考友情与爱情、欲望与人生;通过课文《范进中举》中提到的忠孝节义等品德概念,引导学生明理守信,培养学生的情感、思想和品德。
这些情感的感悟和思想的启迪在学生心中激发了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的人格。
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水平。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感情的凝结,是作者语言艺术的精彩展示。
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增长见识,丰富内涵,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出伟大、高尚、纯真、美丽的人生境界。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具有深刻内涵和积极价值的文学作品,带领学生深入阅读,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修身养性。
通过阅读《平凡的世界》,引导学生“发扬劳动精神,追求人生价值”;通过阅读《围城》,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态度与人生观;通过阅读《雷雨》,引导学生体会爱情和家庭纠葛。
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渐渐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明白了人的生命应当怎样过、怎样度,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锻炼和升华。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是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文是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表达,也是学生自我认识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好记叙文、议论文、读后感等不同形式的作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情感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关于品德和人生的作文,比如“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我的梦想”等,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品德塑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文学作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鼓励学生进行作品的思想品德分析,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要注重学生成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追求,培养情感、品质等方面的素养,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人格的升华。
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二者共同构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品德塑造、文学作品、价值观念、思想品德分析、审美观、人生观、学生成长教育、知识传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语文作为国家划定的必修科目,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使命。
它既要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又要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入的文学阅读和写作领域。
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丰富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这有助于他们理解人生、认识世界,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语文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接触到语言文字,还涉及到伦理道德、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多方面内容。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分析,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指导者和助力者。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同时也能在思想品德的引领下茁壮成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教学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关键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是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从阅读教育、写作教育和课外阅读等方面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阅读教育1.引导学生阅读思想品德优良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是教育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思想品德优良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育。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所体现的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召。
比如通过《草房子》、《荷花淀》等作品的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辅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特别是一些带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的鉴赏。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品德内涵,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升华。
这样的文学鉴赏活动将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写作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关注一些具有思想品德内涵的话题,指导学生写一些蕴含着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的作文,引导学生表达正义、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思想品德情感。
通过写作,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自觉培养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和情操。
三、课外阅读1.开展主题阅读活动2.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分享一些读书心得,特别是一些涉及思想品德教育的读书心得,引导学生分享对思想品德内涵的领悟和感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1. 引言1.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育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影响着一个社会的未来。
在初中这个关键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正在逐渐形成。
在初中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文化,培养出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拥有更好的发展和生存能力。
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初中这个关键时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和引导,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未来栋梁。
1.2 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在身心上都处于发育和变化的阶段,他们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逐渐独立思考问题,认识社会和人生。
此时期的学生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构建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格和品德塑造的关键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周围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正是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语文教学的渗透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感品格和道德观念,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的力量并受到道德引导,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 正文2.1 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学生可以感受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增进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摘要: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普通存在“重文化、轻思想”的观念,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只是干巴巴的说教,其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正确加以引导,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想教育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能用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来创设情景,传情达意。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在这个形式下更要求老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这种背景和时代要求下,中小学语文老师倍感责任重大。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尤为重要。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开始启动。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了解了新的课程目标。
思想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呢?
一、通过激发兴趣渗透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是搞好教学的好方法。
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思想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要符合学生感情的需要。
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情感来
组织教学,即要用满腔热情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2、教学必须符合学生个性、特征上的需要。
所谓个性,是指表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稳定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作为老师,要尽力了解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教。
3、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知趣上的需要。
学生不但要求教师讲课生动有趣,而且也要求真正学到一点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寓教于乐,把教材融化在娓娓动听的实例中,使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学生从教学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语文教学过程与思想教育工作相得益彰
正如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相得益彰的好处。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散文,名家名篇文质精美之作比比皆是。
语言的凝练、措辞的准确、构思的巧妙,表现手法的精巧等等都为美得触发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品味,让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文章的内涵,这是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结合点,从而才能锻炼学生的感知和领悟能力。
三、通过课堂提问增强思想教育的力度
(一)围绕课堂教学中心、线索、关键问题提问。
课堂教学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的活动,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学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好提问方案,在提问中巧妙地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
对于提问的目的、提问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希望得到什么结果,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还要问些什么样的问题等,都要仔细考虑,切不可在课堂上信口开河。
(二)巧提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巧提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其才智,这是鉴别课堂教学问题提得好不好的主要标志。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首先,所提问题要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脑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
四、调控课堂气氛,诱发思想教育
1、调控课堂气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
教师要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诱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催促思维。
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2、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如何抓住中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
所以,新课的讲解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简练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部位,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
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
堂教学上。
课前坚持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
在备语文课的同时备思想教育工作,尽力做到思想教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思想教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文中叙述父亲去车站为儿子送行,生怕儿子口渴,年老体弱的父亲执意要越过长长的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场面。
五、结语
只要我们细心发掘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溶为一体,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艺术,寓思想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不会使思想教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它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而且能锻炼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所以
说,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相渗透、相辅相成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好处。
长久以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一味让学生在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导致了许多学生“死读书”,“高分低能”的现象。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后患。
我们语文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念与本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语文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展思想教育的有效活动,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