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王维这诗写得那叫一个妙啊。
你看啊,开头就说“人闲桂花落”,这人得闲到啥程度呢?连桂花飘落都能察觉到。
这桂花落的画面,一下就给人一种很静谧的感觉。
然后“夜静春山空”,夜里安静得很,这春山好像啥都没有似的,就突出了那种静悄悄的氛围。
这月亮一出来,居然把山里的鸟儿都惊到了,这鸟儿呢,时不时就在山涧里鸣叫几声。
你想啊,本来安静得不得了,鸟儿这一叫,反而更显得这春山的寂静了,这就是一种很巧妙的写法,用动来衬静呢。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韦应物这首诗可有意思了。
他说自己特别怜惜那涧边生长的幽草,为啥是幽草呢?感觉就是那种不被人注意,安安静静长在那儿的小草,他就偏爱。
上面呢,还有黄鹂在深树里鸣叫,这一静一动的搭配就很有画面感。
再看后面,春潮带着雨在傍晚的时候来得很急,那水流得哗哗的。
最后这个“野渡无人舟自横”可太绝了。
那荒野的渡口没有人,小船就那么横在水面上,就好像它自己在那享受着这一片宁静和湍急水流的对比呢,给人一种很随性、很自然的感觉。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岑参这诗就像在给我们讲一个很感人的小故事。
他向东望着故乡,路好长好长啊,离家那么远,思念一下子就涌上来了,哭得袖子都湿了。
这时候呢,在马上碰到了要回京城的使者,可是没有纸笔啊,没法写信。
那咋办呢?就只能拜托使者给家里带个话,说自己平安。
你看,这种思乡之情很浓烈,但是又很无奈,只能简单地报个平安,就像咱们出门在外,有时候很想家,但是又没办法好好表达的时候一样。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杜甫的这首诗啊,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深意呢。
他先说以前在岐王的宅子里经常见到李龟年,在崔九的堂前也多次听到他唱歌,这是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啊,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很不错的。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汉末诗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实在也是自况。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墨客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忍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言语,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示的画面。
隆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绝不动摇。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墨客)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之:到,去。
2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3悠悠:渺远的模样。
3怆然:悲伤苍凉。
4泪:眼泪。
5“初唐四杰”: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溢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仕进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相识自己的人,天涯天涯好似亲密近邻。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7篇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7篇经典的古诗词鉴赏篇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
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古诗词信任大家读过不少,古诗词文字精致,朗朗上口,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很简单被吸引,古诗词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练习背诵的必备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赏析1.《长歌行》鉴赏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古诗词翻译及赏析篇1《落日》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译文落日似乎悬挂在卷帘所用的挂钩上,凭窗而望,只见溪边的农人正劳碌着春耕。
沿溪岸的园圃上满是鲜花绿草,农人们有的在打柴做饭,有的正将小船停靠在溪滩上。
叽叽喳喳的雀鸟在树枝上跳动、争闹,有的掉了下来;飞虫也满院游走。
是谁酿造出了这浊酒啊?让我能一酌消解很多烦忧。
解释帘钩:卷帘所用的”钩子。
樵爨:打柴做饭。
啅(zhào):噪聒。
浊醪(láo):浊酒。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存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篇2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代·谭嗣同《潼关》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拢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解释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此诗打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非常险明;次句写行经此地,原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奇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打句以一种远景式的眺望,呈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25首小学语文常见的古诗词及赏析
25首小学语文常见的古诗词及赏析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赏析:一首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全诗借助朝露、花叶、江河等自然景物的兴衰规律,发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告诫年轻人要发奋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不要因虚度时光而悔恨终身。
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全诗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送别诗中的名作。
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不同,诗意在于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送别诗中的名作。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两句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全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李白舟行江中,顺流而下,眺望天门山所见的壮美景色。
全诗用语豪放,大气磅礴,既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13篇)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古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13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原文及赏析篇1《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大全_课外古诗词赏析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大全_课外古诗词赏析赏析古诗词,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朗读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大全,供大家参考。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1赠秀才入军(二首)嵇康[1]其一良马既闲[2],丽服有晖[3]。
左揽繁弱[4],右接忘归[5]。
风驰电逝,蹑景[6]追飞[7]。
凌厉[8]中原[9],顾盼生姿。
【注释】[1]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属安徽省)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竹林七贤”的领袖和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共十九首,本书选录第九首和第十四首。
秀才是指地方推荐给朝廷的有才德之人。
一般认为,这里的“秀才”指的是嵇康的哥哥嵇喜。
[2]闲:同“娴”,娴熟。
[3]晖:指衣服鲜艳生辉。
[4]繁弱:良弓的名称。
[5]忘归:良箭的名称。
[6]蹑景:追踪日影。
形容速度快。
[7]追飞:追逐飞鸟。
这也是形容马的速度快的。
飞指飞鸟。
[8]凌厉:腾跃奋进的样子。
[9]中原:原野之中。
其二息徒兰圃[1],秣马[2]华山。
流磻[3]平皋[4],垂纶[5]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6]。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7]。
郢[8]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1]兰圃:长着兰草的野地。
[2]秣马:饲养马匹。
[3]磻:指在系箭的绳子上系一块石头。
[4]皋:水边的陆地。
[5]纶:钓鱼的渔线。
[6]太玄:大道。
[7]筌:捕鱼的竹器。
《庄子·外物》里有“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的说法,“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
[8]郢:古地名,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
【赏析】在这两首诗里,诗人想象兄长嵇喜在军营,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
跟随着诗人的想象和描述,读者似乎看到了嵇喜在长满兰草的地上休息、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喂马,还有抓鸟、钓鱼等游戏。
嵇喜一边目送鸿雁南归,一边弹着五弦琴,任凭心神游荡在天地之中。
其实,嵇康是把军旅生活想象得太乐观和美好了,这与其说描写的是兄长嵇喜的军旅生活,还不如说是诗人借机抒发了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1.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这首诗就是李白出蜀远游时写的。
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深切留恋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这两句是在说诗人这次远离养育自己多年的故乡,乘船渡过千里之外的荆门,来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属地漫游。
这两句是总写,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是作品的总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四句是回过头来写的,作品采用了倒叙的写法,写诗人乘船去楚国属地荆门时一路上的所见所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写的是诗人坐在船上延长江顺流东下时一路上眼前景色的变化。
这两句诗容量特别大,诗人乘船从峰峦叠嶂的故乡蜀地出发,穿过崇山峻岭,一直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随着船的前行,高山峻岭逐渐消失了,奔腾咆哮的长江也渐渐地平静下来,在无边的旷野上蔓延开去,平缓东流。
这两句诗时间持续长,立体空间大,在读者的头脑中构建了一种具有行进感的动感画面。
有时间的变化,也有行进过程中地理位置的变化。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写的是夜空景观。
诗人坐在船上,遥看长空皓月,犹如天上飞旋而下的一团明镜,那升腾飘荡着的缭绕的云雾,仿佛即刻幻化成了绮丽壮观的海市蜃楼。
比喻的形象既虚幻,又鲜明,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了诗人超凡的想象力。
仅仅四句,诗人从高山写到平川,从地下写到天上,从白昼写到黑夜,跨越了时间,也跨越了空间,容量大,内涵丰富。
最后两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紧扣“送别”的作品主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却反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遥远的故乡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含蓄蕴藉,别有一番情趣。
2.渡湘江(唐)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
古诗词大全加赏析古诗词大全加赏析如下:1、《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
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
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
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
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
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
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
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
”(《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
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
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2、《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九年级上下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一、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赏析■一、《望江南》(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大意】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主题】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与孤独寂寞的内心情感。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
(由盼望到失望最终绝望。
)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我认为“独”字,是独自之意,写尽了思妇无限的孤独\寂寞之情。
2、简要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移情于景,表面写水,暗写女子望穿秋水的眼神。
“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运用拟人,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对思念之情。
“悠悠”描绘了斜阳余晖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尽的江水也似乎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向远方流去,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思念之情也像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以及她孤独失望之情。
3、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二、《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课后服务课程古诗词赏析课程整体介绍
课后服务课程古诗词赏析课程整体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课程内容
1. 古诗词基础知识:介绍古诗词的体裁、格律、意象等基本概念,为学生赏析古诗词奠定基础。
2. 名家名篇赏析:选取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诗词朗诵与吟唱:通过朗诵和吟唱古诗词,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的韵律之美。
4.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和赏析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诵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诵和吟唱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评价
1.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对彼此的诗词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古诗词原文及鉴赏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提起古诗词,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令人头大的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
相信很多人对古诗词鉴赏都是一知半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原文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1《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鉴赏】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
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
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
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
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
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
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
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
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
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
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
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
下册语文课后诗词赏析及训练有答案
下册语文课后诗词赏析及训练有答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课外古诗词加赏析
课外古诗词加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你看王维这人可真会找地方享受。
“独坐幽篁里”,一个人坐在那幽深的竹林里,这竹林啊,又安静又有点神秘的感觉。
他在竹林里干啥呢?“弹琴复长啸”,一边弹着琴,一边还大声地呼啸。
这画面感就出来了,感觉他在这竹林里可自在了,就像竹林是他一个人的小天地似的。
再看后面两句,“深林人不知”,在这深深的树林里啊,都没人知道他在这儿呢。
可是呢,“明月来相照”,月亮就像他的好朋友一样,跑出来照着他。
这月亮就像是懂他的心思一样,他一个人在这儿也不觉得孤单,有月亮陪着呢。
王维这首诗啊,把那种清幽、宁静的感觉写得特别到位,让人读着就好像也走进了那片竹林,感受到那种与世隔绝的宁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杜甫这诗可真是满怀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都已经破败了,可是山河还在那儿呢,城里春天到了,草啊树啊长得很茂盛。
这一对比,就特别心酸,国家都这样了,这些草木还在自顾自地生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感伤的时候看到花都觉得花在流泪,怨恨离别时听到鸟叫都觉得惊心。
这就很厉害啦,他把自己的感情都投射到花和鸟身上了。
就好像花和鸟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似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打仗都打了好几个月了,这时候一封家书那可真是比万两黄金还珍贵啊。
那时候通信不方便,家人在战乱里也不知道咋样,特别担心,所以这时候家书就显得无比重要。
最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因为发愁啊,不停地挠头,头发都越来越少了,少到都快插不住簪子了。
这就把他的那种忧虑、痛苦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感觉杜甫整个人都被战争和对国家、家人的担忧折磨得不成样子了。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岑参这首诗写得特别感人。
“故园东望路漫漫”,他向东望着故乡,那路长得看不到头啊。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1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八年级上课后古诗词赏析《长歌行》赏析作品简介:“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今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野望》赏析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熟读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想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题解]: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这是一首抒情诗。
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
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
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
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
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襄水”,亦即“襄河”。
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
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
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
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
家人的盼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
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
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
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
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
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
“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
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
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济”,渡的意思。
“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
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
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黄鹤楼》赏析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
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诗词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拟此诗格调作诗。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