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元角分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角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元角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元角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人民币模型、计算器、纸币、硬币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人民币模型、计算器、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如“一角”、“五角”、“一元”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一角是多少分吗?一元是多少角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角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例如,一角等于十分,一元等于十角。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例子,如“5角是多少分?2元是多少角?”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数数、识数和基本的加法运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退位减法这样的运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详细讲解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退位减法运算步骤:1.将被减数和减数写成加法的形式。

2.从个位开始相减,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则需要向前一位借位。

3.借位后,将借位的数值加到当前位上,然后进行相减。

4.依次类推,直到所有位数都相减完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的表现来进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目录本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引言、教学目标、内容分析、结构分析、习题分析、教学方法建议和学习方法建议。

二、引言本教材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分析将从多个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三、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4.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内容分析1.知识点梳理: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图形与几何等。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2.重难点解析:在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对于学生来说,加减法和比较大小是相对容易掌握的知识点,而图形的认识和空间几何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图形的认识和空间几何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五、结构分析1.章节安排:本教材分为若干章节,每章节的内容都与知识点紧密相关。

章节安排合理,逻辑清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2.知识点连贯性:本教材在知识点安排上注重连贯性,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习题分析1.习题类型:本教材的习题类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这些习题可以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2.习题难度:本教材的习题难度适中,既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过于复杂。

通过练习这些习题,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增强自信心。

最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最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重点:100以内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难点: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教学
内容
教材第42~65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材
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内容大体分为四段安排:第一段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同时穿插了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三段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同时穿插了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第四段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同时穿插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这四段教学之后,还安排了单元复习。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值,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确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大小关系,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而且需要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恰当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并做出合理灵活的选择。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本单元的内容大体分四段安排:第一段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段教学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第三段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第四段教学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四段教学之后,还安排了单元复习。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乘法的含义。

4、乘法的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5、除法的含义。

6、用乘法口诀求商。

7、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2、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三)综合与实践1、有趣的七巧板。

2、我们身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正确选择口算和笔算。

(2)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能熟记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3)经历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4)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吧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调整为相等的数量,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5)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理解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教材分析与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教材分析与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教材分析与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能够进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但是对于货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和计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人民币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元以下有角和分,角以下有分。

2.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能够进行元角分的换算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复杂的货币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民币,理解元角分的换算关系。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人民币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元角分的计算方法。

4.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人民币,如纸币、硬币等。

2.准备人民币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3.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等。

4.准备趣味游戏,如人民币接龙游戏等。

5.准备分组合作任务,如设计购物清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人民币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学习人民币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钱吗?它们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民币,它的基本单位是元,元以下有角和分,角以下有分。

苏教版数学一下3.6《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下3.6《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下3.6《比较数的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6节《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数、识数的基础,对于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如10以内的数,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数的大小比较,如20以内、50以内等,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数的比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教学卡片、小奖品等。

2.学具: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然后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如比较苹果和橙子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如10以内的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卡片中的数的大小关系。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比较大小的速度快。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内容的增删和变化1.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增设思考题。

原本三年级开始有思考题,现在从一年级就有,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这部分内容的详细展开,挂在网上的单元分析稿上会有,包括每一道思考题的训练的点以及教学方法都有,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灵活选用。

2.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安排适量的“你知道吗”。

3.着眼引导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开始设置“动手做”。

和修订前的实验教材相比,本套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起开始设置“动手做”栏目,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些有趣的、富有数学内涵的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学习的多样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本册教材结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安排了如下的“动手做”活动。

(图略)教材引导学生先按照提供的图案拼一拼,再鼓励他们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用几种不同形状的彩色纸片拼出更多、更有个性的美丽图案。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知相关几何图形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与灵动。

这部分内容与“综合与实践”相比,它不强调综合性,一个人就能做,更突出它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二、内容的编排和呈现为了更好地贯彻“课标”理念及其核心要求,彰显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特色,本册教材修订时更加注重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心理,努力提供更具现场感的数学活动线索;更加注重分析基本数学思想在知识形成、应用和拓展过程中的作用,努力引领学生积累高质量的思维活动经验;更加注重提高习题配置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努力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不断增强灵活运用的能力。

现就各单元的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的编排,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各种不同计算方法的关系。

即,既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呵护学生的探索热情,也要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在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合理选择并逐步优化计算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含9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含9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含9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0-10的数》和《认识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数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的概念,能够认识0-10的数字和20以内的数字。

但是,对于100以内的数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和理解100以内的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能够正确书写数字,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能够正确书写数字,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数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多媒体教具、计数器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套计数器、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例如,展示一幅公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公园中有多少人,有几棵树等。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章《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章《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章《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100以内的数》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数数,认识并正确书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认识100以内的数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读写困难、数数不准确、比较大小混淆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书写100以内的数,能熟练地数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书写100以内的数,能熟练地数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计数器、小棒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捉迷藏等,引导学生自然地接触到100以内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00以内的数,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数,并引导学生注意数的读写、数数、比较大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数数、比较大小等游戏,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程度,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以内.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结合100以内数的学习.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知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部分。

教材注意结合上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数学内容的体验;结合100以内数的认识.安排了《我们认识的数》.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结合认识人民币和相关的甲酸.安排了《小小商店》.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购物活动中的简单计算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措施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 图:第19页第1、2题。
• 图:第20页“动手做”。
• 图:第20页思考题。
数组合图形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 教学中,教会学生从单一到两两组合,再到多个组合。
第三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
•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认识入手,利用小棒实物进行数数,更 容易理解数的含义。 •重视拐弯数的数法,要利用小棒图、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明确 拐弯数的产生和来源,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开展多种数数活动和游戏,如数数接龙、正数、倒数、跳数等。
1.突出从“几何体”、“几何体上的面”,到 “平面图形”的抽象过程。
•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平面图形的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 体某个面抽象的结果,平面图形都只有一个面。
2.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体叫作“三棱柱”。 • 这里的三棱柱是一种“直三棱柱”。 3.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看、画、 围、折、拼等,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4.与原教材相比,减掉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 图:第30页“试一试”。
• 图:第30页第2、3题。
• 在大小比较中理解方法 ,发展数感,锻炼思维 。 • 判断百以内数的大小, 主要依据有三个。比较 大小的方法可以归纳为 三条。 • 位数不同,比位数; • 位数相同,比最高位; • 位数相同,最高位也相 同,比下一位。
• 图:第33页例6.
• 认识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图意 理解,更加明确求总数就是求和的道理。 • 通过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数加减一 位数,可以让学生对数的组成有一个更加巩固 的认识。
1.以例4的表格为引子, 扩充该小节知识点的教学 ,重点学习数与数的顺序 、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 较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 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学生探究百数图规律 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一些 找数游戏,利用规律找数 ,增强学生运用规律解决 问题的能力。 4.以百数图中的一个数为 例,观察发现横行、竖行 、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特点 。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教案与反思

【素材积累】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立体图形的拼组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立体图形的拼组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立体图形的拼组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立体图形的拼组,包括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锥,以及各种组合图形。

1.2 教学目标•了解长方体、正方体、三角锥的基本特征和构成。

•能够根据给定的图形,拼组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能够通过不同的拼组方式,创造出不同的新图形。

1.3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三角锥各自的构成方法,并能够通过熟悉的图形,组成更为复杂的立体图形。

1.4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非标准的图形拼组,创造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过程2.1 熟悉图形的构成首先,教师需要给学生展示长方体、正方体、三角锥等基本图形,并为学生详解其构造方法和特征。

由于这些图形的构造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途径示范。

在学生熟练掌握各图形构成方法的前提下,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测试学生的认知程度。

如让学生手拿不同的长方体构件,试图拼组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或者通过出示图形,要求学生快速分辨其中的构成要素。

2.2 拼组基础图形在学生对基础图形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初步的拼组。

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用给定的构件逐一拼组。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思考如何用现有的构件,拼出更多样化的新图形。

2.3 拼组复杂的图形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更为复杂的图形,并考虑如何逐步引导学生完成。

在拼组中,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提示,以帮助学生发掘正确的组合方式。

例如,对于一个长方体,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通过矩形的连线方法,可以方便地确定构件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些更为复杂的图形,教师可以设想不同的拼组难度级别,并逐渐增加难度,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挑战性。

2.4 制作新的图形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构建方法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创造新的图形。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已有的构件基础上,如何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新图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以内,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结合100以内数的学习,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知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部分。

教材注意结合上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数学内容的体验;结合100以内数的认识,安排了《我们认识的数》,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结合认识人民币和相关的甲酸,安排了《小小商店》,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购物活动中的简单计算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措施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数的读写》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数的读写》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数的读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的读写》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数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从简单的数数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学会数的读写。

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数的读写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他们还处在幼儿园阶段,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数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数的读写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数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数的读写规律,能够灵活运用数的读写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读写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认识数字,学会数的读写。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的读写操作,老师在旁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4.总结提升: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数的读写规律,加深学生对数的读写方法的理解。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数的读写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七. 说板书设计板的布局要清晰,突出数的读写方法。

可以设计成形式,列出路数和对应的读写方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篇: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二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

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

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

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

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

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

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以内,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结合100以内数的学习,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知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部分。

教材注意结合上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数学内容的体验;结合100以内数的认识,安排了《我们认识的数》,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结合认识人民币和相关的甲酸,安排了《小小商店》,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购物活动中的简单计算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

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知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认识人民币,认识图形。

五、全册课时安排(57课时)
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二、认识图形(二)————————————————————(2课时)
三、认识100以内的数——————————————————(9课时)·我们认识的数—————————————————————(1课时)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6课时)
五、元、角、分——————————————————————(3课时)·小小商店————————————————————————(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
七、期末复习——————————————————————(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