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合集下载

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

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

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中国名人张学良的故事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变故,但他的人生经历却是一个丰富而又充满教益的故事。

一、家庭背景、早年经历张学良出生在辽宁省奉天市一个富有的官僚家庭。

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军的主要领袖之一,家族也因此成为了东北军的大门户之一。

张学良从小就享有受过良好教育和优越的生活环境。

他在15岁的时候,便被父亲送去了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的一所军事学校。

在日本学习期间,张学良表现出了军事天赋和才华,深受日本师长们的欢迎。

张学良在日本留学时期,视察了日本的建设和军事装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他在日本遇到了他的妻子,日本人小松清子,两人在1919年结婚。

二、东北军洪流中崛起1920年,张学良回到中国,开始进入父亲的东北军阵营,成为了东北军的主要干将之一。

他在东北军中从一个无名的士官迅速崛起,并在1928年成为了东北军的正式指挥官。

在这段时间里,张学良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也为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928年之后,张学良成为了东北军的主要领袖之一,切实掌握了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大权。

他积极推进着东北的现代化和工商化,大力开发了当地的资源,并创造了很多创新的军事思想和技术。

他的政治志向也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他试图创造一个具有中国国内稳定和外交势力的东北政权,并获得了国内外社会,特别是日本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三、张学良的政治和家庭生活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地区。

张学良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他既想维护自己的家族势力和东北地区的利益,又不希望陷入不利的政治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他与日本建立了全面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并被推出为“东北国家”的总领袖。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日益加强,张学良的政治和家庭生活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他与家族内部发生矛盾,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军队和公权力。

张学良

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1],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

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直奉战争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惟一取胜的部队。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

战后,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东北易帜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张学良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

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中东铁路1929年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

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

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

中原大战张学良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

张学良

张学良

原因探讨
• 1928年张学良之所以在日本的巨大压力下坚决选 择“易帜”与南京政府合流的行动不仅是为了报 父亲被日本所杀的“家仇”,更主要是“爱乡爱 国”的壮举,是代表正在壮大的东北地方民族经 济对占绝对优势的日本殖民地经济之压迫的反抗 认为当时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是实现使中国成 为近代国民国家的必要前提——统一的唯一力量 • 而这第二个认识也是1930年他毅然率大军入关挫 败当时强大的反蒋联合派倒蒋局面的主要原因。
赵 四 小 姐
启示
•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 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 ---- ---- “富二代”张学良
老年的张学良
谢谢欣 赏!!拜 拜喽!
二、个人经历
• 1928年7月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继其父成为 东北最高统治者。12月毅然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 民主义,服从南京政府,被任为东北边防军司令 长官。
• 1931年奉命在北平(设立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节 制东北、华北军事。“九一八”事变时,执行蒋介 石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迅疾侵占东三省,受到全国 人民谴责。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 员长。
• 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他戒掉 了鸦片,更忍受了五十余年的监禁生活。 • 是一个重义气、重感情的人——他 的部下,上至军长下至士兵,几乎没有 不尊重、拥戴他的;他和赵四小姐的爱 情故事更是传为佳话。然而,他也为此 付出惨重的代价:“兵谏”快要成功之 时,他因为担心蒋介石的安全,事前没 有跟任何人商议(包括当时就在他身边、 对他的安危非常关注的周恩来),就匆 忙拉着杨虎城陪同蒋介石夫妇乘车直奔 机场,并且陪送他们回南京,从此被监 禁。他关心蒋介石,蒋介石却对他心狠 手辣。
片面评价
•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 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 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 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 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 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 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但是,大家也 不要过分指责蒋介石,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 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军队上,因此,为了不至 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才 出此下策。 ---- ----引自度娘

少帅张学良

少帅张学良

少帅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

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

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

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

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张学良在九·一八的不抵抗,正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奇耻大辱。

东北易帜的目的,就是依赖全国的力量抗拒日本和苏俄。

在抗日问题上,张学良打定主意服从中央。

而此时的中央,根本没有对日开战的实力和准备。

那些认为仅仅靠着东北军就能在九·一八事变中击退日本的人,不光是对事变前夕东北的双方兵力状况不清楚,而且恐怕有点判断上的偏差,同那种认为三元里抗英式的举动就能打败英国人的思路是类似的。

不论有什么理由,不抵抗也是民族耻辱。

抵抗打不过,不抵抗是民族罪人,这种两难之火,烤炙着张学良的良知。

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动因,正在于此。

关于西安事变,是评价张学良的一个关键。

在这一点上,海峡两岸的分歧最大。

西安事变的实际后果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分歧最大正是在这种后果上而不是在动因上。

张学良洗刷自己不抵抗将军名声的因素,在事变起因中占极大比重。

至于杨虎城和中共,则是出于另外的考虑。

多年以后张学良在对西安事变的自我评价中,称其误长官,害朋友,毁部下,莫此为甚,值得深思。

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举措,是大手笔。

正是如此,维护了蒋介石的威望,保证了蒋介石对抗战的领导权威。

对于蒋介石来说,软禁张学良,也不是什么个人恩怨,而是为了解决东北军集团的遗留问题。

对于这一点,国共双方似乎都有点顾左右而言它。

张学良

张学良

张学良(1901-2001)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

西安事变的组织者。

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

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

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

1933年3月,热河省(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代蒋介石受过辞职。

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

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

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南京国民党政府一再妥协,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张学良面对既不能抗日复土,而“围剿”红军又屡遭失败的严峻现实,逐渐对蒋“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所觉悟,经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帮助,始信联共抗日是唯一出路。

1936年4月,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达成了与红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

10月,毛泽东、周恩来致书张学良,请其向蒋介石转达互派代表谈判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张学良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并请缨抗战,均被拒绝。

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

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遭到训斥。

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于12日晨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抗日八项主张。

张学良的故事

张学良的故事

张学良的故事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合作对象。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家族背景与早年经历张学良出生于1898年,是辽宁省沈阳市一个世代军人的家庭。

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东北军的创始人之一,对张学良的影响深远。

在家庭的熏陶下,张学良从小就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东北抗日联军的创立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

面对日本的侵略,张学良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抗争。

他积极筹备,广泛联络各方力量,最终成功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并担任总指挥。

三、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中,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他与党的代表进行了多次会谈,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共识。

张学良积极支持党的工作,为党提供了许多帮助。

他还与党的领导人保持了长期的联系,共同商讨抗日战略。

四、张学良的复杂身份张学良的身份复杂,既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总指挥,也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他在国民党内部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蒋介石的关系并不融洽。

他曾多次与蒋介石产生分歧,甚至被蒋介石软禁。

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抗日立场,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张学良的后半生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学良被国民党任命为东北行辕主任。

然而,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张学良的地位逐渐下降。

1948年,东北沦陷,张学良被迫投降。

此后,他被软禁在台湾,直到1975年才获得释放。

六、张学良的晚年生活张学良获释后,选择在台湾定居。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他还撰写了自传《张学良回忆录》,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1986年,张学良因病去世,享年88岁。

七、评价与争议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抗日事迹被广泛传颂。

然而,他与国民党的关系以及他在东北沦陷后的投降行为也引发了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英勇的抗日将领,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投降的叛徒。

张学良

张学良

•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 —2000年6月22 日),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家人 亲昵地称她为赵四小姐。她出身于一个颇 有名望的官宦之家。
• 父亲以为其私奔,发通告以断 绝关系
• 以私人秘书身份相伴张学 • 陪张学良度过60载幽禁岁月
• 忠贞不渝,相濡以沫
晚年时光
• 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药品、新 鲜食物等物资,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另 外,当时邓小平病重,生命垂危,无药可医,也 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
• 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 还向第三国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 但由于张学良的父亲有杀共历史,入党申 请被拒绝。
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 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 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 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 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 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 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 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 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共产 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 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
郭松龄战败被杀害后, 张作霖下令曝尸三天
(二)张作霖死后,掌管东北
• (1)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 的"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 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 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 的统一。

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6月3日,2001年 10月14日去世,享年101岁。字汉卿,号毅 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 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廊坊市大 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 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 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 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 之一。

张学良

张学良

颇具影响力的六个女人
影响张学良人生的六个女人: 赵春桂、 宋美龄、 于凤至、 谷瑞玉、 赵一荻、 蒋士云
赵春桂:教会少帅坚韧性格的母亲; 宋美龄:张学良蒙难岁月的庇护人; 于凤至:身后空穴以待的结发妻子; 谷瑞玉:战火中舍生忘死的随军夫人; 赵一荻:陪监伴狱五十春秋的红粉知己; 蒋士云:保持“柏拉图”情谊的海外友人。
他与宋美龄相识早于蒋介石,相见之下“惊
为天人,极为倾倒”,和她还约会了几次, 坦言如果当时不是因为已经有了夫人于凤至, 说不定会猛追“美如天仙”的宋美龄呢。 他 还对友人说:“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 荻是最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 我的最爱在纽约。”正因为如此,当张学良 第一次离开台湾到美国时,即专程赴纽约探 望他的最爱——贝太太蒋士云女士,并一起 度过了晚年中最愉快的30天……
张学良和赵四
张学良的学校
东北讲武堂
东北讲武堂
“东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干
部最多的军事机构。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 武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堂。作 为奉系军阀的军官学校,奉系军队的高、中级 军官基本都经过它的培训。它在提高奉军的战 斗力,促进奉系军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 过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军校史上也非常著名, 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 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 改校名为东北讲武堂。到了1931年,“九· 一八”事变爆 发,沈阳沦陷。东北讲武堂从第一期到最后的第十一期, 培养了8900余名学员,从这里走出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其 中,既有张学良将军,也有黄显声、耿继周、唐聚五等诸 多抗日义勇军将领,更有鼎鼎大名的我军将领马本斋、吕 正操、万毅等。

张学良

张学良

张学良简介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陆军一级上将,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他发动东北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之后在九一八事变中,由于奉行蒋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沈阳失手守;1936年12月12日又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生平致力于东北经济建设,使东北的经济建设发展突飞猛进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幽禁了五十余年,在此期间得赵四小姐赵一荻的陪伴,并信奉基督教。

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

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

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岁张学良是现代主义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他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东三省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名族解放大业所建立下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张学良生活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毅然送蒋返京。

蒋介石背信弃义,食言而肥,将张学良交军事法庭判10年有期徒刑;特赦后又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这一管就是54个春秋.从此,张将军开始幽居生涯,不断展转迁徙。

历程是:从南京宋子文公馆展转到南京孔祥熙公馆、浙江奉化雪窦寺、安徽黄山听涛居、江西萍乡绛园、湖南郴州苏仙岭、湘西沅陵凤凰山、贵州修文阳明洞、贵阳市麒麟洞、开阳刘育乡、息峰附近的阳朗坝、桐梓天门洞小西湖、重庆歌乐山戴笠公馆、台湾新竹县井上温泉等。

蒋介石故去时,张学良给蒋撰一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张学良

张学良



11月下旬的“福建事变”最终使得蒋介石 让张学良回国。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 后,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 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12月8日, 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劝谏不通,只能“兵 谏”。 11日晚,张学良到华清池向蒋介 石苦谏但毫无结果。而蒋介石则决定把东 北军调到福建,是日晚张、杨决定“兵 谏”。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 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发表通电,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 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 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 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到达南京后,蒋介石违背了诺言,12月31 日,张学良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但是 张学良还是发表了《告东北军将士书》, 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收复东 北。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发布了‘特 赦令’,但仍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 管束。张学良从此开始了幽居生涯。
张学良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因作战
太紧张开始吸毒的,逐渐有了烟瘾。在出 国之前,张学良决心戒毒,闭门谢客,并 且撰戒毒条幅:“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 难治心作医。”后来张学良碰到庸医为他 戒烟以吗啡代替鸦片,以致毒瘾更深。为 了戒毒,张学良把家人找在一起,当着他 们的面,把子弹上膛的手枪放在枕头下面, 警告说:“你们记住,从我戒毒之日起, 以后无论何人,不管见我怎么难过,也不 许理我,如果有人拿毒品给我的话,我马 上拿枪打死他。”最终,张学良以超人的 意志,经过半个月的痛苦治疗,终于戒除 了毒瘾,身体恢复了在旅欧期间,张学良 也不忘激励将士要亲如手足,患难与共, 为准备收复东北为最大责任,“武要保存 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奉命

对张学良详细介绍课件

对张学良详细介绍课件
教育经历
张学良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教育。他先后就读于东北陆军讲武堂、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赴日本留学, 学习军事。这些教育经历为他日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军事生涯和政治参与
军事成就
在张作霖的庇护下,张学良迅速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他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在北伐战 争期间,他率领的东北军表现出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张学良在主政东北时期,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维护了国家 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对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民族精神
张学良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激励了后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 坚定信念、奋起抗争。
改革创新
张学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改革创新,为现代社 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鼓励人们在改革创新中寻 求发展机遇。
VS
历史评价与影响
张学良在历史上的评价具有争议性。他被 认为是一位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为中国 的抗日战争和民族独立作出了贡献。同时 ,他在处理西安事变时的决策也备受争议 。尽管遭受了长时间的软禁,但他的影响 力至今仍然存在。
02
张学良的政治观点和行动
对中国政治的看法和行动
国家统一观
张学良认为国家统一是至关重要 的,他反对分裂,主张通过和平 方式解决国内政治分歧。
01
与周恩来的关系
张学良与周恩来建立了友谊和互信关系 。周恩来曾通过张学良与东北军进行秘 密接触,推动国共合作。
02
03
与其他军阀的关系
张学良与其他军阀如冯玉祥、阎锡山 等也有过互动和合作,但他们的关系 大多建立在利益和策略的基础上。
03
张学良的家族和社会关系

张学良其人

张学良其人

• 1919年 3月,张学良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 习炮科,以优异的成绩于第二年4月毕业。 当年授陆军炮兵上校军衔。1920年6月2日, 任奉天暂编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11月, 晋升陆军少将。年仅20岁。 • 1921年 21岁,赴日参观。归国后,建议其 父改革军制、整顿纪律、严格训练,张作 霖采纳了他的建议。
张学良
• 张学良(1901年6月-2001 年10月14日),字汉卿, 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 子,汉族。籍贯为辽宁海 城,祖籍河北省廊坊市大 城县。生于辽宁省鞍山市 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 堡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 长子。他是中国近代著名 的爱国将领、政治家、军 事家。
生平
• 1907年7岁从师名儒崔名耀(崔骏声),读四书五 经。 • 1908年2月,与于文斗长女于凤至订婚。 • 1911年 11岁4月,生母赵氏病故,年底进奉天 (今沈阳)。1913年11月,师从金梁(金息侯) 学习。 • 1915年 15岁步入社会。参加反对袁世凯勾结日 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游行示威活 动。 • 1916年 16岁奉父命和长他3岁的于凤至结婚,生 有一女三男。

少帅遭禁
•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与蒋介石产生冲 突。 • 1936年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李烈 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军法会审。 • 12月31日,军法会审结果,张学良被 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剥夺公民权5年。
• 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

千古功臣
勿忘国耻
•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 “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 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 夜之间沈阳失守。此为“九· 一八”事变。 • 9月21日,张学良召集北平名流,讨论 对东北问题的对策,决定依赖“2月12日,他与杨 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 力挽狂澜,发动兵谏,逼 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发表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 党各派,停止一切内战, 释放爱国领袖,开展民主 爱国运动,保证人民政治 自由,遵行总理遗嘱,如 开救国会议”等八项爱国 主张。并致电中共中央, 要求派代表团到西安,商 讨抗日救国大计。

张学良

张学良

个人荣誉
第27师师长 1915-1920 陆军炮兵上校 1919.07.17-1919.12 奉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 1919.12-1920.10 巡阅使署卫队旅长 1920-1921.05 奉军第三混成旅旅长 1920.10-1924 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处长 1922.05东三省陆军航空处总裁 1922.05奉军第二旅旅长 1922.05奉军第三军军长 1924.09(安国军政府)陆军大将 1927.06.18-1928.07.02 (安国军政府)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928.07.02-1929.01.04 (安国军政府)东北大学校长 1928.08-19 (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委员 1928.10.08-1931 (国民政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1929.01.04-1930.10.09 (国民政府)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 1929.01.04-1930.10.09
学 良
将军

个人生平 个人荣誉 突出事迹
“东北易帜” “西安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晚年生活 人物评价
个人生平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 生于1901年6月3日,卒于2001年10月14日, 享年101岁。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民国四公子”之一。 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 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 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
1936年12月12 日,张学良 和杨虎城为 了达到劝谏 蒋介石改变 “攘外必先 安内”的既 定国策,停 止内战,一 致抗日的目 的,在西安 发动“兵 谏” 。
1936年12月 24日, 蒋介石签 订六项协 议,被迫 接受停止 内战,联 合抗日的 主张。
张学良将军
杨虎城将军
12月26日, 蒋介石最 后获得释 放,张学 良陪同回 到南京。 “西安事 变”和平 解决。

张学良哪个学校毕业的

张学良哪个学校毕业的

张学良哪个学校毕业的张学良(1901年-1968年),字千里,号楚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阜新巴兰满族村,中国北洋政府将领、东北军将领。

张学良在北洋政府时期,曾就读于清华学校预科班,后进入原旅顺陆军军官候补学校深造,被分配到法国圣西尔军事学校轻骑兵团。

1920年,张学良获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学成后进入日军.家族指挥东北军。

1928年,张学良与另外一位北洋时期的著名将领,叶挺共同与江西赣州起义,罗荣桓发动进攻湖南省军事保卫局。

清朝灭亡后,张学良在新政权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1929年,他创建了东北军总指挥部,实际掌握东北伪满洲国政权大部分的实际权力,并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

面对日本的侵略,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采取了抵抗战略,不仅举行了多次抵抗日本军队的战斗,还积极组织游击战争。

1936年,张学良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参谋长中岛知久平签订了《塘沽协定》,标志着张学良与日本关东军达成了暂时休战的协议。

此次协定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国抗战的破裂,张学良遭到了严厉的批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共内战中,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转战山西地区,曾发动了决战解放区的战役,与中共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

1948年,中共中央与东北军高级将领进行了多次谈判,张学良被策反,与共产党达成了合作共商的协议。

1951年,张学良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接受了自我批评。

1966年,中国掀起了“文化大革命”浪潮,张学良被指控为“右派分子”。

1968年10月5日,张学良在沈阳因病逝世,享年67岁。

张学良,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贡献。

他毕业于旅顺陆军军官候补学校,曾就读于法国圣西尔军事学校轻骑兵团,晚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他领导的东北军在抵抗日本侵略和国共内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学良

张学良

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爱国将领,被称为“少帅”东北军首领。

字汉卿,号毅庵。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长子,生于奉天新民桑林子(今属辽宁台安)。

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业。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任东路军第2梯队司令,战败后协助其父整军经武。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第3军军长。

1925年任第3军团军团长,12月率部参加平定郭松龄倒戈。

1927年进兵河南,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进攻,被击败。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于7月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继其父成为东北最高统者。

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阻挠,毅然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南京政府,被任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从此,所部习称东北军。

1930年爆发蒋冯阎战争,初持观望态度。

蒋军攻占济南后,于9月挥师入关助蒋击败反蒋军。

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1年奉命在北平(今北京)设立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节制东北、华北军事。

“九·一八”事变时,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迅疾侵占东三省,受到全国人民谴责。

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3年1月指挥长城抗战。

热河(今并入河北、辽宁、内蒙古)失守后,代蒋受过引咎辞职。

4月出访欧洲,次年1月回国。

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共”副司令。

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

10月任西北“剿共”副司令,指挥30万国民党军“围剿”西北红军,屡遭失败,尤以东北军损失惨重。

至此,遂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所醒悟,始信惟有联共抗日才是出路。

1936年4月,在延安与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会谈,双方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

12月4日,蒋介石率数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到西安督战“剿共”。

张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多次向蒋苦谏:消弭内战、一致抗日。

不但未被采纳,反被勒令率部进攻陕北红军。

张、杨遂于12日毅然在西安举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政治主张,逼蒋联共抗日,同时致电中共中央。

张学良的小故事

张学良的小故事

张学良的小故事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合作对象。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一、少年时代的张学良张学良于1901年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东北军阀张作霖,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尽管他出身于权贵家庭,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而是积极向上,努力学习。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学习了许多军事知识。

他对军事战略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很早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还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写诗和书法。

二、张学良与东北抗日联军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

面对日本的侵略,张学良毅然决然地投身抗日斗争。

他与其他抗日志士一起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成为该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游击队,他们采取游击战的方式,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张学良在组织和指挥抗日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他与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多次会面,商讨抗日战略和合作事宜。

他们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抗日计划,并积极推动抗日斗争的发展。

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他还积极参与了社会事务的改革。

他提倡农村改革,推动农民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他还积极参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四、张学良的后期命运然而,张学良的一生并不如意。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发生了剧变,国共两党关系紧张。

张学良因与国共合作而备受批评,被迫离开政治舞台。

他的家庭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父亲被暗杀,家族财产被没收。

在后来的岁月里,张学良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

他致力于农村建设和教育事业,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政治改革,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张学良

张学良


东北军之不抵抗,一方面是由于东北军与日军的军 事实力悬殊,况且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东北军的 主力刚刚结束中原大战,停留在关内,后来又有部 队调入关内剿灭石友三叛变,关外处于军事空虚状 态。东北军内部也有很强大的降日派,在抗日的问 题上会选择倒戈。另外,中国方面也不可能支援东 北抗战,故东北军抵抗与不抵抗,其结果都是一样 的,东北必丢无疑。东北军不抵抗的另外原因,就 是张学良作为地方军阀,不愿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 在当时的中国政坛,非嫡系只能以拥兵自重的方式 生存,否则关内亦无其立足之地。所以他严格命令 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 起战端的借口。
于凤至
赵一荻
1975年,蒋介石逝世。1988年,蒋经国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 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 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 比(Straub Clinic & Hospital)医院病逝,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 长寿的将军。

其痛苦岂能以语言来表 达?因此,张学良是一个悲情 英雄。在值得我们敬仰的同时, 更是极为令人扼腕。

张学良: 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他戒 掉了鸦片,更忍受了五十余年的监禁生活。 是 一个重义气、重感情的人——他的部下,上至军长 下至士兵,几乎没有不尊重、拥戴他的;他和赵四 小姐的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佳话。
1.东北易帜 2.中原大战 3.九一八事变 4.西安事变
东北易帜
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 役。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 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在 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 到提升。1928年6月4日,张 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 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 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 “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 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同 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 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 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

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张学良(1901~ ) 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发动者。

字汉卿,号毅阉。

1901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生。

辽宁省海城县人。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1919年7月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授陆军炮兵上校衔。

1920年6月升任奉军旅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协助张作霖整军。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在山海关一带作战。

1925年春,率部进驻天津,升任陆军上将。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张学良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2月,他不顾日本的压力,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他被任为国民政府委员、东北军边防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

1930年6月受蒋介石任命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9月通电反对阎锡山、冯玉祥,并派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赢得中原大战的胜利(见蒋阎冯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东北三省很快被日本关东军占领。

11月任国民党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3年4月,被迫辞职,赴意大利考察。

1934年2月回国,主张拥蒋介石为领袖以复兴中国,被任命为鄂豫皖三省“剿共”副总司令。

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

10月,任西北“剿共”副总司令。

此时,日本侵华猖獗,蒋介石一再妥协,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张学良面对既不能抗日复土,而“剿共”又屡遭失败的严峻现实,逐渐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所觉悟,认识到联共抗日才是唯一出路。

1936年4月他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会晤,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催逼张学良出兵“剿共”,否则将东北军调往福建,西北军调往安徽。

张学良多次直言苦谏,要求蒋介石抗日,均被拒绝。

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西安绥靖主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挑起“中东路事件”。 1930年4月,蒋、阎、冯中原大战爆发。 9月18日,发表“巧电”,19日派兵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 1931年8月23日,“中村事件”发生。 9月6日,张电令东北当局,对日人寻衅不予反抗,“致酿事端”。 9月18日夜,日本军队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 东北军奉命不抵抗。沈阳一夜间失守。 1933年12月9日,在十里铺哭劝西安学生不要去临潼向蒋介石请愿,保证“三日内以 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2月12日,晨五时,与杨虎城一起举行兵谏,扣蒋于新城大楼。“西安事变”爆发。 1937年1月,发表《告东北军将士书》,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待命杀敌, 收复东北。 1月4日,国民政府下特赦令,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失去自由, 开始幽禁生涯。 9月中秋节,写信给蒋介石请求抗战,蒋不同意,嘱其“好好读书”。 1938年9月,湘省主席张治中专程来访。书短信请其代转蒋介石,再次请求抗战,结 果石沉大海。 1940年2月,于凤至患病去美国就医,并定居。赵一荻将十岁儿送到美国,托人抚养。 她自香港来阳明洞,陪伴张学良,共度幽禁生活。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西安事变12.12
1936 年6年事变 月30日,张学良主动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34 2月张学良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总司令。 12月 4日,蒋中正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 1935 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 副总司令。此时,日军侵华日亟,中国分离主义更 第17 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 是猖獗,中共中央奉共产国际指示发表《为抗日救 蒋中正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 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反蒋反日 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等口号,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 12月 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 涨。 “• 一二九 ”运动一周年。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游行。 1935年 4月,蒋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 两个整编师全歼,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1936 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 年4月,张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 东北大学学生高呼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 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 家去,收复东北失地! ”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 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 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 拿出巨额银元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 1936 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中正,共同逼 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 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后 世 评 价
• • • • • • • • • • • •
谁人不知张少帅 千古功臣一代骄 爱图爱民情切切 力挽狂澜运略韬 东北易帜金瓯整 平息申原战火消 西安事变惊天地 赢得抗日烽火烧 身陷囹圄志不渝 和平统一保台岛 铁血男儿功盖世 华夏子孙赞勋劳
人物生平
• 1913年11月,师从金梁(金息侯)学习。 • 1915年师从白永贞学习。与周大文、胡若愚、 李宜春、高胜岳结拜兄弟。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二十一条”运动。 • 1916年从奉天督军署英文科科长徐启东学英语。 并经常参加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活动,结识了一批外 国朋友。同年春,与于凤至结婚。 • 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兵 科学习。结识战术教官郭松龄。 •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 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 •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 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主攻 山海关一线,击败直军主力,一举扬名。
皇姑屯事件
•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皇 姑屯火车站制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 霖。
东北易帜
•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 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 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 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 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 从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 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 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 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 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 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 官。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 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 职,“皇姑屯事件”之后, 卿,号毅庵,乳名双喜、 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 小六子。男,汉族,籍贯 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 镇 ,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 “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 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 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 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 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铺),国民革命军将领, 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 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 1990 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 子,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 将领、政治家、军事家。 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 山,享年101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