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情境化试题命题角度大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情境化试题命题角度大盘点
登九峰楼寄张祜(唐)杜牧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命题示例】讲究“兴寄”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①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②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既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
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杨万里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命题示例】有人曾评价说,杨万里作诗“于结句每以出人不意为胜”。请结合这首诗的尾联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诗歌前三联写眼前之景,无一字写海棠,直至尾联才写故乡海棠,呼应诗题。②前三联所写眼前景色令人陶醉,尾联诗人却说自己无心欣赏,并点明原因,进而抒发故园之思。③明明是诗人远离故园,宦游他乡,辜负了家乡海棠,但诗人却说故园海棠“负先生”,想象奇特,看似无理,实则情深之至。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命题示例】本诗首联说数年“谢浮名”,尾联又说万里来“献书”,这样表达矛盾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不矛盾。理由如下:①从封建士大夫的理想来看,诗人自然希望能求取功名,报效朝廷,造福百姓,故
“献书”是他伸展抱负的必然之举;②因事被贬,实出无奈,求诉无门,只能向好友韦使君和李明府“书情”,内心充满着委屈与怨愤;③“数年湖上谢浮名”只是被贬后故作旷达之举,其“竹杖纱巾”的隐者装束也是做给外人看的,诗人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和提携。
众人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命题示例】
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中的“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表达的态度,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相同:(1)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理由:①王安石: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②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结合诗句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
小重山[南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命题示例】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风格相比,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辛词描写了大气磅礴的军营生活情景,用语雄健,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理想幻灭的悲愤之情,风格悲壮豪放。②本词上片描写秋夜景色,
渲染浓重的凄冷气氛,烘托词人的孤寂愁苦。下片运用典故,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满腔忠诚却无法向皇帝传达的悲苦。用语含蓄,情调悲切。风格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