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9
9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37
23
红表笔接 A A B
B
CC
黑表笔接 B C A
C
AB
100 测得阻值(Ω)
10k 100
10.1k 90
190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⑴电阻接在
__A__两点间,阻值为_1_0__0Ω。⑵二极 A
B
管B接在__A_C__两点间,其中正极接在
__C__点。二极管的正向阻值为_____Ω,
C
反9向0 阻值为_____Ω。 10k
30
3、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R×1K)检查性能良好的晶体二 极管,发现多用电表的表针向右偏转的角度很小,这说 明( BC ) A.二极管加有正向电压,故测得电阻很小 B.二极管加有反向电压,故测得电阻很大 C.此时红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 D.此时红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
31
4.如图所示,黑盒中有一个单向导电元件,当元件中电流 沿箭头方向时,单向导通,其电阻为零;反之,则截止, 反向电阻无穷大.还有两个阻值均为1kΩ的电阻,它们与 黑盒的接线1、2、3接成电路,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对这 三个接线柱间的电阻进行测量,得到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那么黑盒中的线路是下面电路中的哪一个( )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8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的每一量程的测量范围是从0—∞ B、若选择开关扳在欧姆挡上的× 1挡上,准确调零后, 测量电阻,指针恰指在刻度30和50的正中央,则待测电 阻的阻值正好为40Ω C、若多用电表内没有安装电池,就不能直接用来测电阻 D、只有在测量电阻时,才需要进行机械调零
24
练习.多用电表是确定电学元件,检修电学故障的重要仪器, 在电子技术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一个盒子外部有四 个接线柱A、B、C、D.盒内有三个电学元件和若干导线组成 的电路.利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测试,结果如下: (1)A、B间的电阻是B、D间电阻的两倍,即RAB=2RBD; (2)两表笔分别接触A、C和 C、D时,指针均先偏转,然 后又缓慢回到“∞”刻度. 试画出盒内的电路图.
实验九.花的组成和花的内部结构观察
2、成熟花粉粒形成时期 取成熟百合花横切永 、 久制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表皮已萎缩, 药室内壁的细胞径向壁和内切向壁上形成木质 化加厚条纹,此时称纤维层,在制片中常被染 成红色;中层和绒毡层细胞均破坏消失;两个 花粉囊的间隔已不存在,二室相互沟通,花粉 粒已发育成熟。
(五)子房与胚珠结构的观察
3.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 .两性花, (1) 两性花:一朵花具有雌蕊又有雄蕊。例如:桃。 两性花: (2)单性花:缺乏雄蕊或雌蕊。其中,有雄蕊而缺雌 )单性花: 蕊或仅具有退化的雌蕊称雄花;有雌蕊而缺雄蕊, 或仅具退化雄蕊称雌花;若雄花和雌花同生于一株 植株上称雌雄同株,例如:蓖麻。雌花和雄花分别 生于不同植株称雌雄异株,例如:柳;若同一植株 上,既有单性花又有两性花的称杂性同株,例如: 朴;若单性花和两性花分别长在不同植株上的,称 杂性异株。例如:葡萄。
合点 珠心、珠被和珠柄相联合的部分。 胚囊 珠心中间有一囊状结构,即为胚囊。 结合你所观察材料的胚囊,试考虑此胚 囊处于胚囊发育的什么时期?
花 的 结 构
花
序
花
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花 药 的 发育
子 房 的 结 构
百 合 子 房 横 切 面 示 胚 珠
取百合子房横切(示胚珠结构)永久制片, 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百合子房由三个心皮 联合构成,子房3室,每两个心皮边缘联合向 中央延伸形成中轴,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在 整个子房中,共有胚珠六行,在横切面上可 见每个室内有2个倒生的胚珠着生在中央上, 称中央胎座。转换高倍镜观察子房壁的结构, 可见子房壁的内外均有表皮,两层表皮之间 为圆球形薄壁细胞组成的薄壁组织。
3) 无性花(中性花): 无性花(中性花): ):既无雄蕊又无雌蕊或雌雄蕊退 化的。葵花的边花。 4.辐射对称花、两侧对称花和不对称花 .辐射对称花、 (1) 辐射对称花 辐射对称花(整齐花):过一朵花的中心可作多 : 个对称面的花。桃。 (2) 两侧对称花 两侧对称花(不整齐花):过一朵花的中心只能 作一个对称面。豌豆。 (3) 不对称花:是指通过一朵花的中心不能作出对称 不对称花: 面的花。例如:缬草。
试验9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
二、实验原理
(一)提取原理 丹皮酚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又难溶于 冷水,因此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二)精制原理 丹皮酚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因此在丹皮酚乙 醇溶液中加适量的水可使其析出结晶。
(三)鉴定原理 根据硅胶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相同物质的色谱 行为相同,因此比较自制丹皮酚与丹皮酚对照品在相同薄层色谱条件 下斑点的颜色、Rf值等,可达到初步鉴定丹皮酚的目的。
2020/1/24
3. 硅胶G薄层板的制备 (1) 粘合剂( 0.6%CMC-Na水溶液 )的制备 称取0.3 g CMC-Na放入呈有5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小火加热至完全溶 解,过滤,放冷备用。 (2) 硅胶G薄层板铺制 每组称取5 g硅胶,置研钵中,加15 mL粘合剂,顺时针研磨,直到呈 糊状,没有气泡,不分层。用药匙取一定量硅胶粘液,倒在洁净、干 燥、光滑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使薄层面平整均匀,放置水 平台面上自然晾干,干燥后于100~110℃加热活化30 min。
2020/1/24
(五)薄层板要求无气泡,厚度均一,一般厚度为0.25~0.5 mm,置 于水平台面上自然干燥后活化。
(六)点样起始线距底边1~1.5 cm,用毛细管分次点加样品,样品 直径应不大于3 mm。
(七)展开剂在层析缸的高度约为0.5 cm,点样后的薄层板预先放 层析缸中,用展开剂饱和片刻。
2020/1/24
三、实验材料
(一)仪器 电热套、圆底烧瓶(1000 mL)、挥发油提取器、回流冷凝管、烧杯(50 mL)、锥形瓶、滤纸、布氏漏斗、抽滤瓶、真空泵、玻璃棒、电炉、石棉网、烧 杯(1000 mL)、脱脂棉、漏斗、量筒(100 mL)、研钵、玻璃板、烘箱、层析 缸、玻璃毛细管、吹风机、试管、喉头喷雾器、药勺、天平和称量纸。 (二)试剂 95%乙醇10 mL、氯化钠30 g、蒸馏水、环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盐酸 、三氯化铁、浓硝酸、硅胶G(薄层层析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丹 皮酚对照品。 (三)材料 牡丹皮3300 g(110 g×30组)。
实验9疾病的因果判断
[课题一] 慢性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研究
本世纪前半叶,世界上有不少国家肺癌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长,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肺癌 的死亡率增长更快。接触肺吸烟者为多”。但众所周知,肺癌患者也有 不吸烟的,不吸烟者也有患肺癌的。两者究竟有无 因果关系?
问题1:如果你要研究吸烟与肺癌是否有因果 关系,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请提出你的研究思路。
临床医师的怀疑为病因研究提供了初步线索, 作为流行病学家应先进行描述性研究:收集已有资 料或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肺癌的三间分布,提出因果 假设(肺癌患者吸烟率高,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死 亡率高);再进行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 和队列研究等,进一步验证因果假设:由于医德等 原因,不能进行人群实验,但可收集自然实验的资 料,作为判断因果关系的强有力的证据。在以上研 究结果基础上,运用病因判定标准作出综合评价。
众多学者对肺癌死亡率与吸烟的关系进行了
描述性的研究,部分结果如下:肺癌死亡率的人群 分布:男性肺癌死亡率高出女性数倍。肺癌死亡率 时间分别:于本世纪显著增加。肺癌死亡率的空间 分布:一般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有人作了1900 年至1950年间某国肺癌死亡率与烟叶和纸烟消费 量之间关系的生态学研究。结果见图9-1。
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的 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是多余的。因此,“特异性” 标准应该放弃。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与代表性方法
研究类型 (1)描述性研究
(2)分析性研究 (3)实验性研究
(4)理论性研究
代表性方法
现况研究 筛检
生态学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试验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性
关联的可重复性 关联的合理性 终止效应 关联的“特异性”
学生实验报告(通用9篇)
学生实验报告(通用9篇)学生实验报告第1篇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学生实验报告第2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真正领会各种方法在反映经济业务至报出会计信息这一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目设置、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简表)的能力,使之达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为会计从业资格做准备。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第一部分会计凭证的认识和填制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会计基础知识中的“七大”核算方法,期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本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认识实物,在实验己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对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及填制方法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并能够掌握具体操作,为后几部分的实验内容奠定基础。
原始凭证的认识和填制记账凭证的认识和填制第二部分会计账簿的认识和登记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登记会计账簿”也是会计基础的重要方法之一,本部分内容的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各种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种类,并能够理解其用途,熟练掌握几种主要账簿的登记方法,并了解“账簿”与“凭证”的关系。
日记账的认识和登记总分类账的认识和登记明细分类账的认识和登记第三部分会计业务的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实验是在运用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业务处理后,要求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凭证”、“账簿”与“业务处理”的关系,并熟练的按程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资金筹集业务采购业务生产销售业务损益计算业务第四部分会计报表的编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实验内容只对“三大”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编制进行实务模拟,要求学生理解“凭证”、“账簿”、“业务处理”、“报表”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9实验九、验证实验:NO7 TUP中继调试
实验九、验证实验:NO7 TUP中继调试一、实验目的1、通过数据配置,了解NO7 TUP中继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TUP数据配置的要点和顺序3、了解中继计费如何处理4、进一步了解号码变换在自环数据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数字程控交换机、BAM。
电话机。
三、实验内容说明通过配置七号TUP中继出局自环模拟局间中继呼叫。
程控交换机2M接口在DDF架上的位置:本实验要求:按照上面红色线条用中继自环线将CC08的第3个中继系统和第4个中系统环接起来。
交换机板位如下图所示:四、知识要点注意:数据配置中,学会调整中继框单板。
通过联机命令来增加TUP板。
顺序为:隔离单板-联机删除单板-联机增加单板-激活单板STR ISOBRD: MN=1, F=5, S=3, ISTP=FRC;/强制隔离中继框2#槽位单板ORMV BRD: MN=1, F=5, S=3;/ 联机删除2#槽位单板OADD BRD: MN=1, F=5, S=3, BT=TUP;/联机增加2#槽位单板ACT BRD: MN=1, F=5, S=3;/ 激活单板其它槽位单板槽位雷同,只是槽位不同1、NO.7信令系统中,7号信令的基本概念,信令的分类。
2、7号信令的特点:共路信令,独立信令数据链路,在通话过程中可以发送传送。
3、7号信令网定义:7号信令的传送链路是独立于语音通道的,这些信令链路构成一个专用于信令传送的分组交换网,及7号信令网。
4、7号信令网的三要素:SP即信令点包含DPC、OPC; STP即信令转接点,是信令网中用于汇聚和转发7号信令的节点;SL即信令链路,用于连接信令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
5、掌握CC08交换机中各部分单板在7号信令的7层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6、部分7号信令的解释:IAM::初始地址消息;ACM:地址全消息ANC:应答计费消息;CLF,RLG等拆线消息7、7号自环数据的要点:a、增加虚拟局向及相关中继数据,需要偶数个PCM系统。
实验九-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九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是表征液体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有多种方法,拉脱法是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的特点是,用秤量仪器直接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测量方法直观,概念清楚.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对测量力的仪器要求较高,由于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的张力约在1×10-3~1×10-2 N之间,因此需要有一种量程范围较小,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好的测量力的仪器.近年来,新发展的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张力测定仪正好能满足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需要,它比传统的焦利秤、扭秤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可数字信号显示,利于计算机实时测量,为了能对各类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的不同有深刻的理解,在对水进行测量以后,再对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进行测量,这样可以明显观察到表面张力系数随液体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从而对这个概念加深理解。
实验目的1.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2.学习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方法实验仪器DH607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仪,吊环,砝码盘,砝码,镊子,玻璃器皿实验原理测量一个已知周长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称为拉脱法.若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1)式中,为脱离力,D1,D2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对金属环进行受力分析,液膜拉断之前金属环的受力表达式为:式中:F为向上的拉力, mg为金属环的重力,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液膜拉断瞬间,,。
液膜拉断后有, 则(2)F可由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测出,是此实验的关键。
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四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所加外力与输出电压大小成正此,即U= K F (3)式中,F为外力的大小,K为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U为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初中化学实验九册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九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离混合物,达到纯净化的目的,掌握物质的分离技术。
实验原理: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化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包括离心、过滤、蒸发、结晶、沉淀等分离方法。
实验一:用离心分离沙、铁钉、水的混合物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离心分离不同颗粒大小的杂质。
实验步骤:1. 取一只离心管,将沙、铁钉、水混合物倒入。
2.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4000转/分的速度离心5分钟。
3. 取出离心管,用钳子将上层的水倒掉,然后倒出下层的沙和铁钉混合物。
4. 将沙和铁钉混合物用磁铁吸取出铁钉,得到分离后的沙和铁钉。
实验二:用过滤分离沙、盐水的混合物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过滤分离杂质和溶液。
实验步骤:1. 取一个漏斗和过滤纸,将漏斗支在烧杯上,将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 将沙、盐水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盐水通过过滤纸过滤,留下沙在上面。
3. 将过滤后得到的盐水加热蒸发,得到分离后的盐。
实验三:用结晶分离食盐水溶液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结晶分离溶液中的固体物质。
实验步骤:1. 将食盐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2. 将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用小火慢慢加热,让水慢慢蒸发,直到出现晶体。
3. 将晶体取出晾干,得到分离后的食盐。
实验四:用沉淀法分离硫磺、铁粉、砂糖的混合物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沉淀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步骤:1. 将硫磺、铁粉、砂糖混合物加入到酸中,搅拌均匀。
2. 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
3. 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得到分离后的硫磺。
实验评价:本实验主要通过四个实验展示了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化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了这些基本技术,加深了对物质的理解和化学实验的兴趣。
试验9维卡软化点测定试验
实验9 维卡软化点测定实验一、试验目的1.测定热塑材料的维卡软化点温度,并掌握其实验方法;2.正确使用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测定仪,二、实验原理无定形高聚物在较低温度时,整个分子链和链段只能在平衡位置上振动,此时,聚合物很硬,像玻璃一样,加上外力只能产生较小的变形,除掉外力,又恢复原状。
这时聚合物是处于玻璃态,当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整个分子链相对其他分子来说仍然不能运动,但分子内各个链段可以运动,通过链段运动,分子可以改变形状,这时在外力作用下,高聚物可以发生很大变形,这时高聚物处于高弹态,再继续升温,高聚物整个分子链都可以发生位移,高聚物成为可以流动的粘稠态,称为粘流态。
各种塑料在高温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温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塑料各方面的性质,为了测量塑料随着温度上升而发生的变形,确定塑料的使用温度范围,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规定了许多实验方法。
最常用的是“马丁耐热实验方法”、“维卡软化实验方法”、“热变形温度实验方法”。
这些方法所测定的温度,仅仅是该方法规定的载荷大小,施力方式,升温速度下到达规定的变形值的温度,而不是这种材料的使用温度上限。
维卡软化点温度指在特定的均匀的升温速度条件下,施加特定的负载后,横截面积1mm2平头针刺入塑料试样中1mm时的温度。
将被测试样装在顶针下面,载荷杆与其垂直,放入热载体硅油中,装好百分表,然后用选定的升温速度开始升温,用百分表读取针头垂直压入试样的深度,当该深度达到1mm 时,读取此时的温度即为维卡软化点温度。
三、实验设备及条件XWY-300型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
1.技术参数:(1).测试范围室温~120 ºC(2)每次测量试样数量 3件(3)加热功率 3000W/200V(4)保温浴槽等速升温 A= 5 ± 0.5 ºC /6 min B = 12 ± 1.0 ºC /6 min(5) 静负载范围 A=5000 ± 5.0g B = 5000 ± 5.0g(6) 变形测量精度 0.01mm(7) 液体传热介质硅油或变压器油2.结构及工作原理本机为机电一体化结构,主要由测量控制系统与主机两部分组成。
实验活动9——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实验活动9——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实验操作]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FeCl 3溶液与KSCN 溶液的反应①在小烧杯中加入10 mL 蒸馏水,再滴入5滴0.05 mol/L FeCl 3溶液、5滴0.15 mol/L KSCN 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平均注入a 、b 、c 三支试管中。
①向试管a 中滴入5滴0.05 mol/L FeCl 3溶液,向试管b 中滴入5滴0.15 mol/L KSCN 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试管c 进行对比。
①继续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铁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在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 2O 2-7(橙色)+H 2O2CrO 2-4(黄色)+2H +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 0.1 mol/L K 2Cr 2O 7溶液,然后按下表中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是否发生移动及移动的方向。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ΔH>0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ol/L CuCl2溶液,将其中的一支试管先加热,然后置于冷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另一支试管进行对比。
(2)取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编号分别为1和2),将它们分别浸在盛有热水、冷水的大烧杯中,比较两个烧瓶里气体的颜色。
将两个烧瓶互换位置,稍等片刻,再比较两个烧瓶里气体的颜色。
[实验拓展]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请阅读以下材料,从中获取证据,验证你对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预测。
某同学用传感器进行了如下实验,测定实验过程中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平衡体系透光率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透光率与气体的颜色有关,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实验方案:取一支注射器针筒,吸入10 mL二氧化氮气体。
实验活动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第7章 有机化合物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橡胶塞、铁架台、试管架、酒精灯、碎瓷片、火柴、乙醇、乙酸、饱和Na 2CO 3溶液、浓H 2SO 4、铜丝,实验还需用品有澄清石灰水、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锌粒、NaOH 溶液、蒸发皿。
【实验步骤】 1.乙醇的性质写出实验①、①过程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①2Cu +O 2=====△2CuO 、CuO +CH 3CH 2OH――→△Cu +CH 3CHO +H 2O ; 总方程式:2CH 3CH 2OH +O 2――→Cu△2CH 3CHO +2H 2O 。
2.乙酸的性质知识梳理①感知乙酸的物理性质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观察其状态,闻气味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①乙酸的酸性分别向盛有CaCO3固体,石蕊溶液,锌粒和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适量乙酸盛有CaCO3固体的试管中有气泡生成,石蕊溶液变红,锌粒溶解,有气泡生成,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①酯化反应盛有饱和Na2CO3的试管中有一层有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写出实验①、①反应过程中相关的反应方程式:①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Zn+2CH3COOH===(CH3COO)2Zn+H2↑、CH3COOH+NaOH===CH3COONa+H2O;①CH3COOH+CH3CH2OH浓H2SO4△CH3COOCH2CH3+H2O。
题型一:乙醇的性质【典例1】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已知M是有机物,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B.M的化学式为24C H OC.M的官能团是醛基D.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A【分析】图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铜、乙醛和水。
9. 实验九 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九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了解聚乙烯醇缩甲醛化学反应的原理,并制备红旗牌胶水。
二、实验原理聚乙烯醇缩甲醛是利用聚乙烯醇与甲醛在盐酸催化作用下而制得的,其反应如下:聚乙烯醇缩醛化机理:聚乙烯醇是水溶性的高聚物,如果用甲醛将它进行部分缩醛化,随着缩醛度的增加,水溶液愈差,作为维尼纶纤维用的聚乙烯醇缩甲醛其缩醛度控制在35%左右,它不溶于水,是性能优良的合成纤维。
本实验是合成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即红旗牌胶水。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较低的缩醛度以保持产物的水溶性,若反应过于猛烈,则会造成局部缩醛度过高,导致不溶于水的物质存在,影响胶水质量。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特别注意要严格控制崐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物比例等因素。
聚乙烯醇缩甲醛随缩醛化程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各有所不同,它能溶于甲酸、乙酸、二氧六环、氯化烃(二氯乙烷、氯仿、二氯甲烷)、乙醇甲苯混合物(30∶70)、乙醇甲苯混合物(40∶60)以及60%的含水乙醇中。
缩醛度为75%~85%的聚乙烯醇缩甲醛重要的用途是制造绝缘漆和粘合剂。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三口瓶,搅拌器,温度计,恒温水浴实验试剂:聚乙烯醇,甲醛(40%),盐酸,氢氧化钠四、实验装臵五、实验流程六、实验步骤及现象分析步骤现象分析1、在 250 mL 三颈瓶中,加入90 mL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7 g 聚乙烯醇,在搅拌下升温至85-90℃溶解;聚乙烯醇在加热后溶解; 聚乙烯醇溶于水; 2、等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降温至35-40℃左右加入4.6 mL 甲醛(40%工业纯),搅拌15 min ,再加入1∶4 盐酸,使溶液pH 值为1-3;甲醛完全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 降温是为了防止甲醛的挥发,调节PH 使之为酸性,是因为氢离子作为羟醛缩合的催化剂;3、保持反应温度90 ℃体系逐渐变稠,当体系体系变粘稠是因为随着90 mL 蒸馏水水、7 g 聚乙烯醇250ml 三口瓶,搅拌加热85-90℃聚乙烯醇溶解降温至35-40℃4.6mL 甲醛,搅拌15min 充分混合1∶4 盐酸,使溶液pH 值为1-390 ℃左右,继续搅拌20min 体系逐渐变稠1.5 mL 8%NaOH, 34 mL 蒸馏水调节体系的pH 值为8-9冷却出料,得产品左右,继续搅拌20min,反应体系逐渐变稠,当体系中出现气泡或有絮状物产生时,立即迅速加入1.5 mL 8%的NaOH 溶液,同时加入34 mL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出现气泡或有絮状物产生;反应进行,-OH变少,导致产物的亲水性变差;而絮状物是产生了交联产物,加入NaOH是为了中和体系中的H离子,加水是为了缓和粘稠程度;4、调节体系的pH 值为8-9。
化学9个实验操作方法
化学9个实验操作方法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介绍9个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材料: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滴定管等。
操作步骤:①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②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③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的颜色由粉红色变成淡紫色;④记录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盐酸的浓度。
2. 沉淀生成反应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材料:铜硫酸溶液、亚硫酸钠溶液、试管等。
操作步骤:①取一定体积的铜硫酸溶液倒入试管中;②加入适量的亚硫酸钠溶液;③观察反应产物的形态和颜色的变化;④将反应产物过滤,用水洗净,将其放置晾干。
3. 气体生成反应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材料:锌末、稀硫酸溶液、导管、水槽等。
操作步骤:①将适量的锌末放入烧杯中;②将稀硫酸溶液倒入烧杯中;③将导管的一端插入烧杯中,另一端放入水槽中;④观察并收集产生的氢气。
4. 金属活性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材料:稀盐酸溶液、一些金属丝片、酚酞指示剂等。
操作步骤:①将一些金属丝片分别放入试管中;②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③观察试管内的反应现象,如是否冒气泡、溶液颜色变化等。
5. 燃烧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材料:锥形燃烧瓶、石蜡烛、镁条等。
操作步骤:①将石蜡烛等固体放入锥形燃烧瓶中;②点燃石蜡烛等固体;③将镁条点燃,放入锥形燃烧瓶中;④观察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火焰颜色、火焰是否能燃烧等。
6. 燃烧产物分析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材料:盐酸、适量的铜、无水铜硫酸、葡萄糖、点燃器、试管等。
操作步骤:①将铜片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铜硫酸;②观察产生的气体的性质及颜色;③将点燃器点燃后迅速放置于试管口,观察气体的燃烧现象;④用酸试液检验气体酸碱性。
7. 酯化反应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材料:苯甲醇、过量的乙酸、稀硫酸溶液、饱和食盐水等。
操作步骤:①将苯甲醇、乙酸和稀硫酸溶液按一定体积配比置于烧杯中;②加热溶液,同时用酒精灯或电炉控制延缓挥发;③加饱和食盐水,使生成的酯酸在有机层浓缩,分离有机层,并重复几次;④过浓氢氧化钠溶液净化、除水分,蒸馏分离出酯。
试验9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大学物理实验II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1、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1实验2、导热体热导率的测定 3实验3、示波器测超声波声速 5实验4、光速测量实验 6实验5、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8实验6、夫兰克—赫兹实验 10实验7、电子束聚焦和偏转研究 12实验8、霍尔元件基本参量及磁场的测量 14实验9、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15实验10、棱镜摄谱实验 16实验11、光栅测量 17实验12、硅光电池特性研究实验 18实验13、磁场的测量实验 19实验1、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仪器】直流电源(6V)、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空气比热容比实验仪、电阻箱(5 kΩ)和三根导线【实验内容】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值。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若要移动实验装置,请小心移动,不要拉扯接线;2. 本实验电路已经接好,请不要改动线路;实验完成后请不要拆线;电阻箱的阻值固定为5 kΩ,请同学们自行检查此值是否正确,在以后实验过程中不要改动;3. 温度传感器AD590的正负极不要接错;【实验步骤】1. 理解实验原理,观察实验仪器和控制仪,了解仪器各部件名称、作用方式和功能,以及测定仪面板上各按键的功能;2. 开启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的电源开关,在测压强窗口,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开启直流电源开关,电压设置为6V,并检查电阻箱阻值(5 kΩ),此时,温度窗口显示值约在1400 ~ 1700之间;打开放气阀C2,使瓶内气体与外界气体充分流通,时间约为几分钟;3. 关闭放气阀C2,打开充气阀C1;用打气球把空气稳定地打进储气瓶内,充气时仪器压强显示值为150左右即可;关闭充气阀C1;等待到达稳定状态(第I状态(P1,V1,T0))后,记录瓶内压强均匀时的压强P1和温度T0值(P0、T0值用电压mV表示);4. 迅速打开放气阀C2,放出气体;当储气瓶内的空气压强低到环境大气压时(放气声消失),及时关闭放气阀C2(动作要快,不能超过1 s的时间)。
化学实验报告9篇
化学实验报告9篇化学实验报告 1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指导:离子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 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溶溶浅蓝↓溶 Zn2+Cd2+结论白↓白↓溶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Ag2O褐↓HNO3溶溶无色氨水溶 NaOH 不溶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HgO + 2H+=Hg2+ +H2O-Hg2+HgO 黄↓结论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生理实验 9反射弧的分析和中枢抑制现象
实验九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和中枢抑制现象一、实验目的:1、学会和掌握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3.学习开颅方法,了解中枢抑制现象二、实验原理: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引起反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从皮肤接受刺激到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高级神经中枢经常对脊髓的反射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加强它的反射活动,叫做易化作用。
一旦切断高级中枢与脊髓的联系,脊髓失去这种易化作用,在一段时间内反射活动消失,以后由于脊髓本身的机制发挥作用而恢复,这种反射暂时消失的状况叫做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时间的长短与动物的进化水平有关。
进化程度越高的动物,脊髓的反射活动受到高级中枢的影响越大,高级中枢对脊髓反射的易化作用越强。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对低级部位的反射活动不但有兴奋作用,而且有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保证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多样性和协调性。
中枢抑制又称谢切诺夫抑制。
三、实验器材实验动物:蟾蜍(2只/组)。
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滴管,小烧杯,秒表,支架,竹夹,滤纸,棉花,纱布等等。
实验药品:任氏液,0.5%硫酸,1%硫酸,2%普鲁卡因,食盐颗粒(附于滤纸)。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准备工作Array 1、取一只蟾蜍,只毁脑(脊蟾蜍)。
2、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3、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铁架台架上:反射时的测定1、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2、记录出现屈反射时所需时间。
9 实验九 电池电动势法测定氯化银的溶度积
四、实验步骤
1、电极制备 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见实验二十。 将表面经过清洁处理的自制铂丝电极作阴极, 把经金相沙纸打磨光洁的银丝电极作阳极,再镀 银溶液中进行镀银。电流控制在5mA左右,40分 钟后即可在铂丝点击上镀上白色紧密的镀层。将 镀好的银电极用蒸馏水仔细冲洗,然后以此银电 极为阳极。另选一铂丝或铂片电极为阴极,对 0.1mol.L-1盐酸溶液进行电镀,电流仍控制在5mA 左右,通过20分钟后就可在银电极表面形成AgAgCl 镀层(呈紫褐色)。此Ag-AgCl电极不用时 应置于含有少量AgCl沉淀的稀盐酸溶液中,并放 于暗处保存。
实验九 电池电动势法测定 氯化银的溶度积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用电池电动势法测定氯化银 的溶度积。 2、加深对液接电势概念的理解即学 会消除液接电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池电动势法是测定难溶盐溶度积的常用方 法之一。测定氯化银的溶度积,设计电池如下:
Ag(S)-AgCl(S)|KCl(α1)‖AgNO3(α1)|AgCl(S) -Ag(S)
2、电池的组合 组合下列电池 Ag(S)-AgCl(S)|KCl(α1)‖AgNO3(α1)|AgCl(S) Ag(S) 3、电池电动势的测量 用UJ-25型电势差计测量25℃时电池的电动势值。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可将电池置于25℃的超级恒温 槽中进行。测定时,电池电动势值开始时可能不 稳定,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到测定得稳定为止。
六、思考题
1. 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2. UJ-25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 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电池的电动势为两电极电势之差。
左 Ag / AgCl
2.303 RT 2.303 RT lg K SP lg aAg F F
9 实验九 高斯光束参数测量实验(参考资料)
3.1.3 高斯光束透镜变换的基本关系
由于高斯光束的参数都可以通过束腰半径值 ω0 及束腰的位置这两个参数一一求出,且 由于透镜变换作用只改变位相而不改变光强的分布,因此高斯光束经透镜变换后仍为高斯光
束。所以高斯光束通过透镜变换的问题的实质就是:已知入射光束的束腰半径 ω0 及束腰到 透镜的距离 z,求变换后的束腰半径 ω’0 及束腰到透镜的距离 z’。 高斯光束的透镜变换公式如下:
∫ ∫ ωx2
=
4 p
+∞ +∞
(x −
−∞ −∞
x)E(x, y, z)E*(x, y, z)dxdy
∫ ∫ ω
2 y
=
4 p
+∞ +∞
(y −
−∞ −∞
y)E ( x,
y, z)E*(x,
y, z)dxdy
其中
+∞ +∞
p = ∫ ∫ I (x, y, z)dxdy −∞ −∞
以上几种定义法,各种定义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对于基膜高斯光束,最大值的 1 ,环围功 e2
M
2
=
实际光束束腰直径× 远场发散角 理想高斯光束束腰直径× 远场发散角
定义有三个要点: 一、同时包含了远场和近场特性,能够综合描述光束的品质。 二、以光束束腰直径和远场发散角的乘积来表示光束质量。其乘积之平方就是亮度公式 中光源发光面积和发射立体角之乘积。乘积越小激光束相干性越好,亮度就高。因此,M2 能把激光束的本质特征表示出来。 三、选高斯光束的束腰直径与远场发散角的乘积作标准,用一个相对值即衍射极限倍数 作为光束质量参数是有好处的。选用理想高斯光束作为标准,除了常规的激光器输出单模或
但 M2 因子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它选用了基模高斯光束作为标准,但对实际应用 而言,不是所有激光应用领域都追求基模高斯光束为理想光束,相当多的情况,特别在高功 率激光领域,如 ICF 驱动器和高能激光的空间远距离输送等,高斯光束并不是所追求的理 想光束,将光束质量与基模高斯越接近的光束认为就是越好并不都是恰当的。这就意味着理 想光束的选取并不是唯一的,很难用 M2 因子一个参数全面评价激光光束质量。迄今为止, 还没有能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完全实用统一的激光光束质量评价方法,在这一领域,还非 常必要作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这里就不再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