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异常CT表现(1)

合集下载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1、细支气管炎急性细支气管炎胸片可见细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周围的线性高密度、细支气管周围实变,常为双侧(图1A)。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 CT 和 HRCT 表现为斑片状肺膨胀不全,常合并支气管壁增厚和马赛克样肺灌注(图1B)。

图1 3 岁,男,病毒性细支气管炎A.正位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周围线样高密度影(箭头),符合支气管壁增厚和肺塌陷;B.轴位 CT显示斑片状肺塌陷(大箭头)和小叶状空气潴留(小箭头)急性细支气管炎,特别是与儿童早期获得的腺病毒感染相关的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Swyer-James 综合征(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2)。

图2 Swyer-James 综合征A.胸部正位片可见左侧肺门减小(箭头),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气管向左侧移位,表示左肺上叶体积减小;B.轴位 CT 可见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伴随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扩张(箭头)2、大叶性肺炎特征是早期周围高密度影,迅速进展融合为均质的实变影(图3),少数情况下大叶性肺炎可以累及整个肺叶,此时称为气腔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常见空气支气管征(图4)。

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可引起肺叶增大,即叶间裂膨出征(图5)。

图3 大叶性肺炎胸部正位片显示右肺中叶均匀实变影 ( 箭头 ),提示肺炎球菌性肺炎图4 气腔肺炎,空气支气管征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胸部正位片可见均匀实变影,合并管状透亮影 ( 箭头 ),即空气支气管征图5 气腔肺炎,叶间裂膨出征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上叶均匀实变合并叶间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发现克雷伯杆菌3、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的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早期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图6),接着进展为多灶性,常为双侧实变影。

图6 支气管肺炎A.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下叶斑片状实变影,符合支气管肺炎;B. 轴位 CT 可见右肺下叶多个小结节影,一些病灶呈分支状( 箭头 ),为典型的树芽征,这表示支气管内感染;C. 粗大标本可见树芽状混浊影(箭头)(引自Martha L.Warnock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病理系名誉教授 )4、间质性肺炎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的胸部X 线表现是双侧对称分布的线性或网状高密度影(图7)。

肺部CT征象(大量图片)

肺部CT征象(大量图片)

1.肺小叶内间质增厚常见于肺纤维化。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病理基础:小叶内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肺泡间隔的间质增厚。

此征象主要位于肺的外围部分。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CT表现:在HRCT上小叶内间质增厚造成细网状影。

细线影间隔几毫米,呈现细网状或筛孔状影像。

2.肺实质索带:指粗细一致,长2-5cm的线状致密影。

见于肺纤维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增厚,也称为“长线”。

常呈周围性,与胸膜面接触。

肺实质索带的病理基础:在某些患者代表连续增厚的小叶间隔线;也可代表支气管血管周围纤维化区域的粗糙的瘢痕或伴随着肺或胸膜纤维化的肺不张区域。

肺实质索带的CT表现:这种非间隔性的索带常呈数毫米厚、形态不规则,伴随临近肺和血管支气管结构的明显变形。

3.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通常见于间质性肺部疾病,HRCT容易识别。

小叶间隔增厚的病理基础:间质内存在积液,细胞浸润或纤维化。

小叶间隔增厚的CT表现:周围肺野内,增厚的间隔线长约1-2CM,可勾画出整个小叶轮廓,通常延伸至胸膜表面,大致与胸膜垂直。

在中心肺野,增厚的小叶间隔勾画出直径1-2.5CM的小叶。

4. 肺血管造影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原发性肺淋巴瘤、阻塞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所致的肺组织实变。

肺血管造影征病理基础:病变或事变的肺组织未累及肺内血管,所以于增强扫描的CT 图像上可见树枝状的明显强化的肺血管。

肺血管造影征的CT表现:CT增强扫描,于病变的或实变的肺组织内从肺门指向肺外周的树枝状的高密度影,逐渐变细。

5.胸膜下曲线影又称胸膜下线,此征象为在胸膜下1CM内与胸膜平行的线状影像。

胸膜下曲线影的病理基础: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及肺泡萎缩。

胸膜下曲线影的CT表现:最多见于下叶后部,胸膜下几毫米厚,平行于胸膜的2-10CM 的曲线状致密影。

6.蜂窝征:指广泛的肺间质与肺泡纤维化造成肺泡的破裂与细支气管扩张,产生典型的有特征性的蜂窝样表现或蜂窝肺。

可见于导致“终末期肺”纤维化的任何疾病过程。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气肿 指肺实质过度充气状态。基本病理变化是终末细支气管至外围肺泡腔内的过度充气,体积异常扩张,可有肺泡壁的破裂。按病因、病变性质和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肺气肿、局限阻塞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其中以弥漫性肺气肿最常见,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引起,而X线平片发现局限阻塞性肺气肿要排除早期肺癌。 弥漫性肺气肿X线平片表现为:①横膈低平,运动受限,可显示锯齿状附着点,肋膈角钝平;②肺透亮度增高、不均,局部出现肺大泡;③肺血管纹理稀疏、纤细、变直;④深吸气时肺体积变化明显减小;⑤心影窄小,心尖离开膈肌;⑥胸骨后间隙增大;⑦肋骨变平,肋间隙增宽。 高分辨力CT可以显示肺小叶的结构及异常改变,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很高,甚至在肺功能发生异常之前即可发现早期的肺气肿。 肺气肿以病理解剖为基础可分为: 1.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病理特点为小叶中心部分呼吸细支气管及其壁上的肺泡扩张,而小叶周围的肺泡无扩张,早期多见于肺上部。高分辨力CT可见小叶中心部呈0.5~1cm的无壁透明区。病变进展透亮区可以增多,范围扩大,严重时与全小叶型肺气肿不易区分。 2.全小叶型肺气肿 高分辨力CT可见病变累及整个肺小叶,在两肺形成较大范围的无壁低密度区,好发于中下叶,呈弥漫性分布,肺气肿区血管纹理明显减少,多合并肺大泡形成(肺泡壁破裂融合致含气腔隙大于10mm时可称肺大泡,无壁)。 3.间隔旁肺气肿 病变累及小叶边缘部分,多在胸膜下,可沿胸膜、叶间裂及纵隔旁分布,表现为胸膜下的小气泡。常同时伴有较大的胸膜下肺大 4.瘢痕旁肺气肿 病变多发生在肺内慢性炎症、结核或尘肺纤维化病变的周围,表现为局限的低密度区或较小的肺大泡。
肺不张 病理上系不同原因引起的肺泡内含气量减少或完全无气,导致肺泡不能完全张开,肺体积缩小。可由支气管完全阻塞、肺外压迫及肺内瘢痕组织引起。 X线影像上的直接征象有叶间裂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病变肺叶体积缩小且密度增高;不全不张时可见病变肺叶内肺血管纹理聚拢。间接征象包括:肺门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患侧膈肌抬高,纵隔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过度充气,无支气管充气征(仅见于阻塞性),患侧肋间隙变窄,等等。 1.各肺叶不张的表现 右上叶肺不张:上叶体积缩小,肺门升高,右中下叶膨胀代偿,大多数中叶向上向外代偿。右下叶代偿至不张上叶的后方,偶可伸展至其内侧。如右中叶的顺应性良好,则右下叶决不会伸展至不张上叶的外侧。正确诊断右上叶完全不张的要点为:肺门上升,右肺门影变小,右侧肺透亮度加大,其中肺血管稀少。CT表现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以上可见缩小的肺叶呈右侧纵隔旁的三角形或窄带状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左上叶肺不张:左上叶体积缩小,左下叶向上膨胀至其后方,常伸至肺尖区。另外,左下叶伸至不张上叶的外侧也常见,偶尔左下叶也可向内侧伸延。左肺空间的重新分布使左上叶部分不张的典型的X线表现为左侧肺尖区充气良好,这是由于左下叶过度膨胀所致。从锁骨向下,肺野呈不同形状大片面纱状密度增高,系不张的上叶重叠在下叶的前方所致,左肺门常模糊。舌段支气管起源于尖后和前段支气管开口附近,因此单独的舌叶不张相对少见。 CT表现为在支气管隆突以上层面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右中叶不张:完全不张时,其继发性X线征象如肺门下移、膈肌抬高及纵隔移位等均不明显。其肋面从胸壁回缩成极薄的薄片,其外侧的空间则被部分上叶及部分下叶所占据,正位胸片易漏诊;内下缘相对较厚,较易显示,且紧贴右心缘,并使其模糊不清,呈“剪影征”。但如重度不张时,右下叶向前膨胀,可使右心缘清晰,不出现“剪影征”。CT表现为中间支气管层面右心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外侧,边缘清楚。 两下叶肺不张:下叶体积变小,以下肺韧带为枢纽向后向内移位。随不张程度增加,则斜裂更加朝向外侧,终致在正位胸片上显影。因为下叶不张,下叶肺动脉不显影,致使肺门影变小,此种“小肺门征”可能是诊断下叶肺不张的重要指征。如下叶不张极为严重,下叶在纵隔旁明显变薄,正位片表现为椎旁心脏后方的楔形影,而侧位片通常不能显示。下叶不张的主要表现包括:正侧位胸部内侧后下方的三角形阴影;小肺门征;肺门影向下、内移位;上叶透亮度加大,纹理稀少;水平裂下移或后下移,斜裂向后下移;同侧膈肌稍上升,心脏稍向患侧移位。cT表现为脊柱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其前外缘锐利。 2.圆形肺不张 或称球形肺不张,为肺不张的少见类型。与胸膜病变有密切关系。本病受累为大叶的一部分,与肺段的解剖无关。为紧靠胸膜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少数紧贴膈面,通常位于下叶的后部。附近的支气管血管束聚集成束状,而且进入不张内,像彗星尾。手术证明它以胸腔积液为核心,周围绕以不张的肺组织,再向外为增厚的胸膜。X线平片及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的病灶,常见于下叶侧、后基底部,一般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或模糊,与胸膜呈锐角相交,直径为2.5~5cm,可双侧或多发,有血管集束现象,周围有正常或气肿的肺组织,故与膈肌分界清楚;常伴胸膜增厚、肋膈角变钝、半侧胸腔萎缩或叶间裂移位等。 3.压迫性肺不张 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液气胸可将一侧肺完全压缩,表现为肺门部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中量积液可使邻近液体的脏层胸膜下产生部分性压迫性肺不张,CT表现为在积液前缘胸膜下,有弧形带状软组织密度影。

胸部疾病的CT诊断(一)——肺部疾病

胸部疾病的CT诊断(一)——肺部疾病
241 碌 发 性 佛 结 { .. 盎
2 3 肺 脓 肿 . 病理 肺炎未治疗发展成脓肿 也可 以是吸人感染 物质
引 发 肺 的 局 部 的 化 脓 性 疾 患 按 经 过 分 为 急性 段 慢 性 期 ( 3 个 月后 )肺 炎 性 坏 死 、 化 、 空形 成 空 洞 。 , 液 排
见病 . 多发 病 c T表 现 进 行 描 述 . 为 主 要 的是 掌 握 对 c 更 T影
变显示充分 时 可建议作 补充扫 描或薄层扫 描 , 不可简 单从
事。
18 阏读 c . T图像应细致全 面 , 、 隔 、 肺 纵 胸壁按序进 行 . 否
则 容易 遗 漏 重 要 信 息 。
59

临床 医 生 C 读 片 ・ T
第 1 讲 胸 部 疾 病 的 C 诊 断 ( ) O T 一
— —
肺 部 疾 病
谢 宝 屿
北京 结核病 胸部 肿瘤研 究所 (O 19 1 l4 )
胸 部疾病 中种 类甚 多 包括肺部疾病 、 纵隔疾病 、 心脏血 管疾病 、 食管疾病 以及胸膜 、 胸壁 等疾病 , 本文仅就其 中的 常
边界略清楚 ; 密度 c ③ T值 较 低 2 0~3H ④ 纵 隔 窗 时 小 片 5 U;
1 3 按 图像号顺 序 . 一幅图一幅 图仔 细阅读。
14 发 现 异 常 影 像 时 , 意 其 部 位 、 状 、 小 、 目 、 度 . 注 形 大 数 密 (T值 )边 缘 、 C 、 内部 结构 及 病 变 与 周 围 的关 系 , 15 阅读 c T片 时亦 应 参 考 胸 片 、 层 片 、 影 片或 M I 断 造 R 片
ww 20删 . 10 WL一6o u 0H

肺部病变的分类介绍及CT诊断

肺部病变的分类介绍及CT诊断
无液平面 (4)肿块内钙化(少见):病灶内原有疤瘢钙化、坏死
后 营养不良性钙化、肿瘤异位内分泌致钙盐沉着 (5)肿块内均匀密度
(2)毛刺 粗毛刺:较长,粗细 不均,数目少
细毛刺:短而直,呈 放射状,数目 多
(1)血管纠集征(血管束征):肿块周围肺血管、支 气 管向肿块聚拢、牵拉、 移位
浸润性生长: 弥漫型:癌细胞——肺泡 壁呈覆 壁生长,肺泡充气,肺泡间隔
无破坏 局灶性:病灶中心纤维结缔组织
增生且伴有炭末沉积——邻近 支气管牵拉向瘤体中心
5.临床表现
(1)咳嗽、咯痰、咯血
(2)胸痛、胸闷、气短
(3)全身症状:发热、消瘦、贫血、食欲不 振
(4)内分泌紊乱: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物质——柯兴氏综合征 分泌甲状旁腺样素—高血CA+ 分泌促性腺样激素——男性乳房肥大
(2)“瘤血管征”:肿块肺门侧可见与肿块相连并增 粗
的血管影
5、肿块侵犯胸膜
(1)胸膜外脂肪层消失,邻近胸膜呈盘 状、结节状增厚
(2)胸膜凹陷征:肿瘤侧细线条影及胸 膜侧对称的小角形软组织组成
(3)胸膜播散及胸水
7、肿块的倍增时间
(1)肺癌〈3CM,生长较慢,〉3CM, 生长
(2)肺癌倍增时间一般为3个月
(2)形态:结节状 (3)边缘:模糊 (4)大小:0.4CM-5CM (5)空洞:较大病灶中心可有 (6)病灶与胸膜关系:部分可见胸膜增厚 (7)强化:部分结节周边环形强化
三、支气管扩张
先天性 继发性 2.继发性病因 (1)支气管壁炎症破坏 (2)支气管阻塞 (3)肺部病变:肺纤维病灶等
(三)慢性肺脓肿
(1)急性肺脓肿迁延三个月 以上
(2)外周炎症吸收,纤维组 织增生——假包膜

第10讲胸部疾病的CT诊断一肺部疾病

第10讲胸部疾病的CT诊断一肺部疾病

圈13外围型肺植CT像Ww 300HE,wL 50HU
左上叶s.尘段可见一球形阴影4…3cm,边缘切迹、肺酋『可见毛刺,CT'《I 40HU,纵隔来见异常,手术病理证实为左肺t叶尖段来分化细
胞癌
l上腔静脉2升主动脉3气管4肺癌5降主动脉6食管
万方数据
.,‰。。.¨h。√m6”。2~.。一.。。。一…一。一…。。….。.。,一、,。。~、,一..。。.……一....、。.、.。。..曼3、1。8)!I?掣!。20,0。2。、,!翟苎!.il。
泡性病变(A删i s)即似米粒状为结核病变的特征;@邻近胸
膜常见增厚、粘连(图9,10)。

图Io肺结核空洞CT像
WW 3001113,Wl 5C)tfU
ct显i烈嚣段_:髫s2盖淼…3篡篡霎翟萎篙:霎篡I规X(篓盎著;:::篙段翥搿棚影 痰结核荫阳性
1腋动脉
腋静脉
结核病变斑片状阴影4空洞透亮 宅气J‘800Hu 5撒十回“Hu0惘洲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k200205032.aspx 授权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fddxlwxsjc),授权号:1114ddfa-e34c-4f31-bcd5-9e020166dbe4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日
·医药快讯·
慢性心房颤动治疗对策的新证据
——控制心室率至少等同于复律
2002年3月18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第 51届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学术年会上,公布了两 个有关慢性心房颤动治疗的两个重要随机临床试验 (RCT).对比了心室率控制(rate contr01)和复律 (rhythm contml)两种不同干预对策的疗效。两个试 验结果一致显示,心室率控制对策简便易行,疗效至 少等同于较复杂的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 l心律控制的心房颤动随访研究(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up investigation in rhythm management,AFFIRM)

肺部CT十大征象

肺部CT十大征象
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柱状支气管扩——轨道征
第十一页,共66页,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检查方法 fāngfǎ
与价值
背侧
柱状支气管扩与扫描层面垂直——印戒征 第十二页,共66页,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检查方法 fāngfǎ 与价值
柱状支气管扩与扫描层面垂直——印戒征
第十三页,共66页,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结核球厚壁空洞
肺脓肿厚壁空洞
第四十二页,共66页,
肺鳞癌厚壁空洞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第四十三页,共66页,
空腔病变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马赛克灌注 Mosaic perfusion —— 在HRCT上,由于气道疾病或肺血管性疾病 引起相邻的肺区血液灌注上的差别而出现 的不均匀 jūnyún 肺密度区,称马赛克/镶嵌性 灌注, 常见于造成局部气体滞留或肺实质通气不良疾 病中
其他可能为腺瘤样增生等 混合型GGO:恶性占93.3%
第十九页,共66页,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反映 fǎnyìng 了肺气腔不完全充盈或轻度肺间质的增厚等改变
第二十页,共66页,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完全 wánquán 型GGO
第二十一页,共66页,
混合型GGO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GGO —外伤 wàishāng ; GGO—肺间质
纤维化
第二十五页,共66页,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肺实变 consolidation :是指肺泡腔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 体或细胞 xìbāo 替代的状态, CT表现为:形态与大小不一的很高密度影,边界多不清, 累及大叶时叶间裂处清晰;透过其中不能见到肺纹理影; 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可见于:普通肺炎性疾病、肺结核、肺创伤、肺不、 肺肿瘤等,

体检肺部ct异常报告

体检肺部ct异常报告

体检肺部ct异常报告
体检肺部CT异常报告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X岁
临床症状及体征:
XXXXXXX(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的详细描述)
检查结果:
经胸部CT扫描,发现如下异常情况:
1. 肺部结节:在右肺上叶外上段内发现一个大小约为XXmm
的结节影,形态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建议进一步进行深入观察和评估。

2. 结节性病变:在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外侧,显示一群大小不一的结节,其中最大者约为XXmm。

这些结节影边界较模糊,
密度不均匀,周围可见轻度模糊的毛糙边。

建议进一步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3. 肺气肿:双肺上叶尤以左侧明显,可见散在的气肿表现,伴有肺窗下可见肺泡壁破裂空气形成的囊腔(气囊征)。

结论与建议:
根据CT结果,可能存在肺部结节以及结节性病变。

为明确病
变性质和进一步判断是否为恶性病变,建议患者进行以下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根据医生判断和实际情况具体列出)
1. 进一步观察:定期进行胸部CT随访,观察结节的生长情况,计算增长速率;
2. 病理学检查:推荐行支气管镜或经皮穿刺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
3. 血液检查:进行特定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检测;
4. PET-CT扫描:如有需要,进行全身PET-CT扫描以评估有
无其他病灶。

建议患者尽快联系专科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如果出现病情加重、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增多等异常情况,请及时就医。

怎样看肺部CT影像片子

怎样看肺部CT影像片子

怎样看肺部CT影像片子CT作为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一项,在临床诊断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肺部疾病的显现更是有着不错的效果。

但很多患者在拿到自己的肺部CT时看不明白。

那么CT到底是什么?又该怎样看肺部CT的影像片子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了解CT1.什么是CT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先进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对患者的身体结构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计算机会将扫描的信息转换为图像信息输出,再由放射科的医生出具诊断报告。

CT其实就相当于是升级了的X线检查,只不过X线检查后显示的只是平面图形,且部分病灶成像不清晰,而CT则像是切西瓜一样,一层层将内部结构展现出来,即使对微小病灶也能清晰呈现。

2.肺部哪些疾病可以用CT检查?(1)肺部炎症:通过肺部CT,可以观察到肺组织炎症的分布情况、密度和形态。

对于肺炎,CT可以发现肺叶或肺段的实变影、磨玻璃影等,以及胸腔积液、胸膜反应等表现。

对于支气管炎,CT可以观察到支气管扩张、粘液栓等情况。

(2)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引起咳嗽、咳痰、低热以及盗汗等症状。

通过CT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形态、大小以及边缘特征等。

(3)肺部肿瘤:肺部CT可以发现肺肿瘤的结节或是肿块影,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肺癌,CT还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不同密度和钙化。

(4)肺气肿:肺气肿是指肺泡气体交换障碍所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分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

通过CT可以观察到肺气肿的病理改变,例如肺叶透亮度增加、纹理稀疏等,还可以看到肺大泡的形成和分布。

(5)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的肺部疾病,特征是正常组织被过多的纤维组织取代,导致呼吸功能逐渐下降。

肺部CT检查可以观察到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例如磨玻璃影、网格状影等。

同时,CT检查还可以评估肺纤维化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CT检查肺部疾病的优势CT采用的是断层扫描技术,分辨率要高于X线,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肺部的轻微病变,不容易出现漏诊。

常见肺部疾病的CT影像

常见肺部疾病的CT影像

常见肺部疾病的CT影像李悦晴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204)肺部感染或炎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1)肺结核。

肺结核引起的肺结节常侵犯多个肺叶和肺段,四处散布,结节较多,一般常见条索状、斑片状阴影等。

肺结核病主要特征表现包括:1.钙化,即肺结核常出现钙化灶,尤其是已无结核菌活动的陈旧性病灶;2.空洞,即结核中的空洞壁薄且光滑。

(2)肺脓肿。

典型特征是含有脓液的空腔,主要因病灶常与支气管相通,坏死液化后的物质随支气管排出,肺部CT影像可见结节中明显的空洞和气-液平面。

(3)肺部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早期,结节常具有“晕征”,即围绕在实性结节周围的磨玻璃影;病程进展,结节内可以出现空洞,内可见悬浮结节或絮状物(菌丝)等内容物。

(4)肺结节病。

肺结节病最典型的特征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组织可出现弥漫性病变,甚至广泛纤维化。

而肺癌病灶出现转移后才累及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

(5)机化性肺炎。

CT影像可见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为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

肺部良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1)肺错构瘤。

肺错构瘤多为密度不均匀的单发实性结节,边界清晰,常出现以下特征: 1.有时边缘可见浅分叶,多是其中支气管上皮成分形成的分支状裂隙;2.结节内多见钙化,以“爆米花样”钙化最为典型,主要是因肺错构瘤内以软骨和纤维组织为主。

(2)硬化性肺细胞瘤。

硬化性肺细胞瘤常表现为孤立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且边缘较清晰。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因硬化性肺细胞瘤中的各种成分生长速度不一,常表现出浅分叶状;2.部分硬化性肺细胞瘤病灶内或边缘,可见点状、细砂粒状或小斑片状钙化;3.围绕在实性因病灶周围的炎症组织形成大量渗出物或出血,可出现晕征;4.可观察到紧贴病灶边缘的肺部血管;5.富血供。

增强CT 扫描后直径小于3.0 cm 的结节常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直径大于3.0 cm的肿块强化常不均匀。

肺部血管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1)肺动脉瘤。

肺部疾病CT影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

肺部疾病CT影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

肺部疾病CT影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引言肺部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高发病种之一。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而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和成熟,为肺部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其中,肺部疾病CT影像识别与分析技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一、肺部疾病的CT表现在CT图像上,肺部疾病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一)实性病变实性病变指的是肺部中的组织密度增加,呈现实体的影像。

例如:肺炎、肺结核、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

(二)空洞病变空洞病变指的是肺部组织被破坏形成空隙,呈现一定的透亮区域。

例如:肺结核空洞、细菌性肺脓肿等。

(三)结节病变结节病变指的是肺部出现直径小于3cm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病灶。

结节的形态和边缘特征不同,常常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判断疗效。

例如:肺癌、转移瘤、肺结核、肺炎等。

(四)斑块病变斑块病变指的病变呈现片状,类似于颗粒,直径通常在0.5cm 以上,因此也被称为小结节。

例如:支气管肺炎、结节病、类风湿性肺炎等。

二、肺部疾病CT识别技术肺部疾病CT识别技术是指根据CT图像识别出肺部疾病病变的技术。

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人工识别在人工识别中,临床医师需要通过观察肺部CT图像来识别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等信息,然后通过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识别病变。

这种方法需要医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可以针对性地分析不同类型病变和不同的患者情况,有较高的准确性。

(二)机器识别在机器识别中,计算机程序通过对肺部CT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病变并提取相关特征,最终给出肺部疾病的诊断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病人的等待时间,提高诊断效率,但是准确性相较于人工识别有所欠缺。

(三)深度学习识别深度学习技术在近年来飞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

通过将计算机程序训练肺部CT图像数据,使计算机程序能够更好地识别肺部疾病病变,提高准确性和效率,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完整版)肺癌的影像诊断

(完整版)肺癌的影像诊断
(3) 静脉曲张状支气管扩张:管壁不 规则,念珠状。
8.支气管扩张
8.支气管扩张
8.牵拉性支扩
8、牵拉性支扩
8、牵拉性支扩
8、牵拉性支扩
(二)胸膜
1.胸腔积液
⑴胸腔少量积液:纵隔窗易见,与胸壁平行的弧 形窄带液样影,肺窗不易见到。 ⑵中等量积液:后胸壁内侧新月形液样影,密度 均匀,边界清楚,相邻肺组织受压移位。 ⑶大量胸腔积液:则胸腔被液样密度影占据,肺 组织受压移位至肺门呈软组织密度影,纵隔移向 健侧。
(2)肺不张的密度改变:高密度,无支气 管气像,支气管液像,(肺泡腔内渗液)。
(3)肺不张的邻近改变:代偿性肺气肿, 邻近的叶间裂多有向病变部位移位,纵隔 向患侧移位,同侧膈升高。
8.支气管扩张
(1)囊状支气管扩张:典型表现为葡萄 串状,腔内可见液平面,腔外多较光 滑。
(2) 柱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的增 厚,管腔增宽。
—— 梁园
一、肺部基本病变的异常CT表现
(一)肺
1.实变:
实变影多呈小片状、大片状、节段性或大叶性分 布。易见到空气支气管征。急性实变在CT肺窗上 表现为均匀性高密度影,其边缘不清楚,靠近叶间 胸膜的边缘可清楚。纵隔窗上可完全不显示。慢性 过程的实变密度多高于急性病变,边缘亦多较清楚, 纵隔窗显示范围较肺窗所见小。慢性炎症在肺组织 内形成肉芽组织,称为增殖灶,病灶密度较实变高。
⑵﹒胸膜粘连:常与胸膜肥厚同时存在,广泛粘连导致胸廓塌 陷或肺被牵拉,并影响呼吸功能。
⑶﹒胸膜钙化:胸膜钙化多呈点状、带状、块状的高密 度影, CT值同骨胳。 ⑷﹒疾病:①结核性胸膜炎②脓胸③胸腔出血后机化。
3.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
3.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
3.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

2023修正版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1]

2023修正版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1]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引言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胸部结构和疾病。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是指胸部CT扫描中出现的正常结构和特征,包括肺部、纵膈和胸壁等部分。

本文将介绍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的详细内容。

肺部线索性结节在胸部CT扫描中,肺部常可见到一些类圆形或卵圆形的小结节,这些结节通常为线索性结节。

线索性结节多为良性病变,通常直径小于6毫米,边缘锐利,形态规则。

肺叶和段的分布正常肺部CT扫描中,肺叶和段的分布是比较对称的。

右肺有三个叶,包括上叶、中叶和下叶;左肺有两个叶,包括上叶和下叶。

每个肺叶又分为数个肺段,这些肺段在CT扫描中呈径向分布。

气管和支气管正常肺部CT扫描中,气管和支气管通常呈现清晰的管状结构。

气管位于纵隔中央,支气管延伸至肺门区域。

正常情况下,气管和支气管内壁光滑,无明显病变。

血管和血管渐变肺部CT扫描中,肺血管呈现为线状或线状结构,与气管和支气管平行分布。

在肺尖区域,肺血管逐渐变细,而在肺底区域,肺血管逐渐变宽。

这种血管的渐变是正常的。

纵膈纵膈脂肪正常胸部CT扫描中,纵膈脂肪可见于纵隔的上部和前部。

纵膈脂肪的分布是对称的,呈现为低密度的区域。

心脏和大血管正常胸部CT扫描中,心脏可见于纵膈的中央位置,心脏的大小和形态正常。

大血管如主动脉和肺动脉位于纵膈的前方。

食管和胸腺纵膈中食管位于纵隔的后部,呈管状结构。

胸腺位于纵隔的前上方,通常在成年人中已经萎缩。

胸壁正常胸壁的CT扫描中,胸骨、肋骨和胸壁肌肉呈现正常形态和密度。

结论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包括了肺部、纵膈和胸壁等结构的详细信息。

了解正常影像学表现对于准确诊断胸部疾病至关重要,可帮助鉴别病态胸部CT表现和正常表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2018年呼吸系统2肺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文档资料

2018年呼吸系统2肺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文档资料
病变多发生在两肺的中、下肺野 内中带。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模 糊。并可见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影, 部分密集的病变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
2.CT表现:
CT扫描两肺中下部支气管血管束 增粗,可见大小不同的结节状及片状 阴 影 , 大 小 约 1~2cm , 边 缘 模 糊 , 多 个小片状影可融合成大片状。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病灶稳定(纤维化、钙化灶)
(2)CT表现:
CT表现与X线表现相似,多种病变 同时存在。结核球,表现为类园形致密 影,边界清楚,多数直径2~4cm,偶有分 叶,CT能发现其中较细小的钙化,增强 扫描时,结核球中心干酪物质不强化, 可表现为环状强化,周围可有卫星灶存 在。
病理分期:
(24小时内)充血期----毛细血管扩张;
红色肝样变期-----较多的红细胞渗出
实变期(2-5天)
灰色肝样变期-----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1周后)吸收期-----肺泡内渗出物吸收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充血期---X线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只表
现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 实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大片絮状致
M 22Y 左肺下叶急性肺脓肿
F 50Y 右肺下叶背段慢性肺脓肿
2.CT表现:
肺脓肿早期表现为大片状致密阴 影,边缘模糊。随病变发展可见其中 出现多处不规则的低密度区。急性肺 脓中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脓肿破入 胸腔可引起局部脓胸或脓气胸。
急 性 肺 脓 肿
Multiple abscess
四、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
(2)CT表现: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广 泛分布的1~2mm的小点状阴影,密度 均匀、分界清楚、分布均匀,与支气 管走行无关。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T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结节影,上肺结 节多且大于下肺结节,部分病灶内可 见钙化,可有纤维化、空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肿块
CT对肺部肿块的位置、形态、内部结构、边 缘及肿块对周围结构的影响的了解明显优 于X线。临床上通常将直径小于或等于3CM 的病灶称为结节,将直径大于3CM的病灶 称为肿块。两者除了大小不同外,其他性 质有很多共同之处。
(1)肿块的部位:一般来说,结核瘤多发生 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发生于上叶前段、 中叶或下叶基地段的肿块多为肺癌,而位于 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的肿块可能为肺隔离症。 位于肺门附近的肿块大多为恶性,良性肿块 多位于肺周边部。转移性肿瘤多位于肺表浅 部位,且常为多发。
(2)肿块的形态:肿块的轮廓呈多个弧形凸 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肿块称 为分叶征,多见于肺癌,但无特异性,也可 见于其他良、恶性肿瘤或者结核瘤。良性肿 块多形态规则。
(3)肿瘤的内部结构: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 1-3mm的低密度影,称为空泡征,多见于 肺癌。良性肿瘤与炎性肿块一般密度均匀, 良、恶性肿块均可出现空洞或钙化,致密 度不均匀。恶性空洞多为偏心性或洞壁凹 凸不平,钙化多为簇状分布或偏心性分布 的小点状。肿块内如发现脂肪密度影则有 助于对错构瘤的诊断。
7.肺不张
主要原因为支气管阻塞、支气管受外压所致。其CT 表现与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有关,也与肺不张的程 度和时间有关。 (1)肺不张的形态改变: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肺不 张均可导致肺的部分或完全萎缩,体积缩小,不 张的肺由于充气减少而表现高密度。依病变的范 围有不同的表现,一次性肺不张多表现为肺门区 球状密度增高影。肺叶不张,各叶表现有所不同, 但其形态多呈三角形或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 不张的肺贴近纵隔或脊柱,或向肺门移位,边缘 呈内凹。肺段不张可呈类圆形、楔形、条带状或 线形。
3.钙化
CT发现肺内病灶的钙化比普通X胸片的敏感性高很 多,可以发现病灶内的细小点状钙化。同时CT对 钙化的形态与大小、部分和分布的显示也优于X 线胸片。在纵膈窗上钙化的密度类似于骨骼密度, CT值可以达到100HU以上,肺窗上无法识别钙化 影。钙化的形态多种多样,可有细粒状、结节状、 层状、爆米花状及不规则形。层状钙化多为良性 病灶,多见于肉芽肿性病变。爆米花状钙化多为 肿瘤,多见于错构瘤。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常 见于尘肺。不规则钙化既可见于良性病变又可见 于恶性病变。通常钙化在病灶中所占的比例越大, 良性的可能性就越大。
5.空洞与空腔
CT发现空洞较X线更敏感,按病因分为炎性 空洞和癌性空洞,按形态分为厚壁空洞和 薄壁空洞。 (1)空洞的部位:结核性空洞多见于上叶尖 段、后段或下叶背段,炎性空洞和癌性空 洞可见于任何部位。肺脓肿空洞位于上叶 后段或下叶背段较多,肺癌空洞位于上叶 前段及下叶基底段较多。多发空洞以肺结 核和肺脓肿多见。少数多发转移瘤也可见 其中部分病灶伴空洞形成
8.支气管扩张
少数为先天性、系支气管弹性纤维不足或软 骨发育不全,因呼吸运动的影响,形成末 端小支气管扩张。多数为后天性,主要为 支气管阻塞及感染所致。可见于肿瘤、炎 性肉芽肿、支气管瘢痕收缩、外力牵引等。 多见于两下肺及右中叶,支扩的形态有多 种。
(1)囊状支气管扩张:多见于小支气管,表 现为多数簇状分布或散在分布的囊腔,典 型表现为葡萄状串状,腔内可见液平面, 腔外多较光滑,如合并感染,可见其周有 炎性实变影。
6.肺气肿
主要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包括呼吸细支气 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的过度充气, 结果导致这些结构的扩大或破坏,或气体 进入间质内。 (1)慢性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继发于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尘肺。胸部 CT肺窗上表现为两肺血管纹理明显减少, 肺透亮度增高,胸膜下区可见形态不规则、 大小不等的肺大泡影。严重肺气肿时,气 管前后径增大,左右径小呈刀鞘状。
(2)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继发于支气管 异物、早期肺癌、及炎性支气管狭窄。肺 窗上CT表现取决于支气管阻塞的部位,多 见于叶、段支气管的阻塞。表现为局部透 亮度增高,肺纹理稀少,由于正常肺组织 作对比,比弥漫性肺气肿更易发现。气度 或局限性肺气肿,邻近结构移位不明显, 一侧性肺气肿可使纵膈向对侧移位。
(2)空洞的大小:空洞大小与病变性质有一定的关 系。空洞直径小于3cm者多半为炎性病变,大于 3cm者大多为肿瘤。肺结核空洞多为2-3cm,周 围型肺癌空洞小于3mm者少见,多半在4cm以上。 (3)洞壁的厚薄:薄壁空洞多内壁光滑,外缘清晰 且壁厚薄一致,多见于肺结核。薄壁空洞偶见于 肺癌,内壁可见小结节。厚壁空洞可见肺癌、肺 结核、肺脓肿。厚壁空洞如外壁不规则或呈分叶 状,内壁凹凸不平或呈结节状,多为癌性空洞, 也可见于干酪物质尚未完全排除的结核性空洞或 急性期的肺脓肿。洞壁厚度与肿瘤虽然无必然联 系,但壁厚小于4mm者多为良性病变,大于 15mm者多为恶性病变。
(4)空洞的内容:空洞壁为软组织密度影, 空洞中心的密度取决于其内容物,空洞中 心的密度取决于其内容物,其内多为气体, 因此多呈气体样密度影,如其内为液性物 则呈液体样密度影,两者同时存在时可见 气液面。偏心性空洞与壁之间形成半月形 空气影,称为空气半月征,为空洞内曲菌 球的特征性表现。恶性肿瘤所形成的空洞 多无内容物。
(2)肺不张的密度改变:急性完全性肺不张, 通常肺内气体在18-24小时被完全吸收,同 时肺泡内可产生少量的渗液,如果不并发 炎症或支气管扩张,就表现为均匀性高密 度。如果不张的肺组织内可见充气的支气 管时,又称支气管气象,多见于结核或炎 症、外压性肺不张。支气管内充满液体是 略呈低密度,又称支气管液像,多见于中 央型支气管肺癌。如不张的肺内可见不规 则钙化、空洞和支气管扩张则多为结核。
(3)静脉曲张状支气管扩张:其表现与柱状 支气管扩张相似,但边缘: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缘 光滑整齐。恶性肿瘤多呈侵润性生长,边 缘可有不同程度的棘状或毛刺状突起,称 为棘状突或毛刺征,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由于肿瘤内瘢痕牵拉血管向肿瘤内集聚,称 为血管集聚征这种征象也多见于周围型肺 癌。
(5)肿块邻近结构的改变:肿块邻近结构的 改变可间接反映病变的性质。结核性肿块 常有多少不一、大小不等的结节状卫星病 灶及厚壁的引流支气管。肺炎性肿块邻近 的肺血管增粗、扭曲。癌性肿块可见引流 到肺门的癌性淋巴管炎。邻近胸膜的肿块 其内成纤维反应收缩牵拉胸膜形成胸膜凹 陷征,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5)空洞周围结构的改变:结核性空洞周围 多见纤维条索影、结节状或斑片状卫星灶 以及肺门相连的支气管壁的增厚。癌性空 有时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可见阻塞性 肺炎征象。 • 由于空腔壁薄而均匀、腔内多雾液体、周 围无实变,因此小的空腔X线检查不易发现。 CT发现空腔的敏感性远比X线高。先天性 肺囊肿的囊壁多较薄且较均匀,厚度在 1mm左右。肺大泡的壁较先天性肺囊肿的 壁更薄,不到1mm,但厚薄均匀,肺大泡 多发生于胸膜下区,大小差异很大,一般 较小,大者可占据一个肺叶或更大。
(2)柱状支气管扩张:多见于肺段以下的分 支,表现为支气管壁的增厚,管腔增宽。 依其于检查层面的关系可有不同表现,扩 张的支气管走行与层面平行时可表现“轨 道”征,于层面垂直时显示为换装,由于 支气管于肺动脉分支常伴行,且正常时肺 动脉直径稍大于伴行的同级支气管,环状 扩张的支气管可明显大于血管,其断面于 伴行血管断面形成“印戒征”。如扩张的 支气管内充满粘液时,可表现为柱状或结 节状高密度影。
(6)肿块的强化:增强检查肿块的强化程度和 时间有助于定性诊断,但多缺乏特征性。 结核瘤内部干酪样组织常务强化,仅见周 围环形强化。肺良性肿瘤可不强化或轻度 均匀性强化。肺恶性肿瘤常为均匀强化或 中心强化,且常呈一过性明显强化。肺部 炎性假瘤可环形强化或轻度均匀性强化。 肺内血管性肿块其强化的程度和强化的时 间多与肺动脉一致。
(3)间质性肺气肿:由于支气管或肺泡破裂 后,空气进入肺间质,表现为支气管、血 管周围类圆形或线条状的气体影。气体且 可经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的间隙进入纵隔、 心包,甚至达到胸骨切迹上方的皮下,CT 可明确积气的部位。
(4)代偿性肺气肿:不是支气管阻塞所致, 而是因为同侧或对侧肺体积减少后所引起 的代偿性改变。主要见于肺叶切除术后、 较大范围的肺不张或肺纤维化。可以是节 段性、大叶性或一侧性,CT显示肺透亮度增 高,肺纹理稀少。由于肺泡壁完整,通常 无肺大泡形成。
肺部异常CT表现
1.实变 2.纤维化 3.钙化 4.肿块 5.空洞与空腔 6.肺气肿 7.肺不张 8.支气管扩张
1.实变
实变影多呈小片状、大片状、节段状或大叶性分布。实变影 中通常难于分辨肺血管影,但比X线更易见到空气支气管 证。以渗出为主的急性实变在CT肺窗上表现为均匀性高 密度影,其边缘不清楚,靠近叶间胸膜的边缘可清楚。纵 膈窗上病变可完全不显示。慢性过程的实变密度多高于急 性病变所引起的实变,病灶的边缘亦多较清楚,纵膈窗显 示病变范围较肺窗所见小,病变密度不如肺窗所见均匀。 在渗出性病变的早期或吸收阶段,在肺窗上实变区可表现 为较淡薄的磨玻璃样阴影,其内常可见肺血管纹理。实变 小而局限于腺泡时,实变影则表现为数毫米至1CM大小结 节灶,形似梅花瓣状,边缘常较清楚。相邻多个腺泡实变 可融合形成更大的病灶,使病变范围扩大,也可不融合, 甚至多数病灶聚集在一起,各个病灶边缘也较清楚。病变 小时,可由于部分容积效应致病灶密度减低。
(3)肺不张的邻近改变:支气管阻塞引起的 肺不张其相邻肺多有代偿性肺气肿,邻近 的叶间裂多有向病变部位移位,范围大的 肺不张可以导致纵膈向患侧移位,同侧膈 升高和同侧肺门形态大小发生改变。外压 性肺不张可有明确胸腔积液或气胸的CT表 现。中央型肺癌所致的肺不张,在支气管 阻塞的近端多可见肿块影,其凸出的轮廓 与不张的肺凹陷的边缘构成典型"S"征。球 形肺不张的邻近胸膜可见增厚。
2.纤维化
局限性纤维化多见于肺实质破坏后的机体修复过程,常为急、 慢性肺部炎症的后果和愈合表现。CT肺窗上表现为局限 性索条状僵直的密度增高影,其走行及分布与正常纹理明 显不同,也可连续多个层面在相应的部位呈类圆形软组织 密度影,其显示的形态取决于检查层面与病灶相切的关系, 局部的肺纹理增多、紊乱。纵膈窗上,纤维化病灶可显示 其形态与肺窗所见相同,可能比肺窗所见小,也可能不显 示,取决于病灶的大小。大范围的纤维化收缩形成密度高 边缘清的块状影,肺纹理粗乱向病灶聚集,周围可见局限 性肺气肿。由于局部组织体积缩小,胸廓塌陷,纵膈向患 侧移位,肺门被牵拉。弥漫性纤维化可表现为自肺门区向 外伸展的紊乱条状、网状或蜂窝状影,与正常肺纹理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