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肺部炎症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表现⒈急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⑴显微镜阶段⑵衰退期阶段⑶游离腔阶段⑷合并感染阶段⒉慢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⑴慢性细菌性肺炎⑵慢性真菌性肺炎⑶慢性结核性肺炎⒊隐源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⑴隐源性细菌性肺炎⑵隐源性性肺炎⑶隐源性真菌性肺炎⑷隐源性结核性肺炎二、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⒈肺实变的影像学表现⑴细菌性肺实变⑵性肺实变⑶真菌性肺实变⑷结核性肺实变⒉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⑴慢性间质性肺炎⑵原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⑶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⒊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⑴恶性肺结节⑵良性肺结节⑶侵袭性肺结节⑷活动性肺结节⑸炎性肺结节⒋肺囊肿的影像学表现⑴先天性肺囊肿⑵感染性肺囊肿⑶气道扩张性肺囊肿⒌肺水肿的影像学表现⑴心源性肺水肿⑵高原性肺水肿⑶溺水性肺水肿⒍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⑴良性肺肿瘤⑵恶性肺肿瘤附件:相关病例影像片⒈患者A:急性肺炎病例的CT影像⒉患者B:慢性肺炎病例的X光片影像⒊患者C:隐源性肺炎病例的MRI影像⒋患者D:肺实变病例的CT影像⒌患者E:肺间质纤维化病例的HRCT影像⒍患者F:肺结节病例的PET-CT影像⒎患者G:肺囊肿病例的CT影像⒏患者H:肺水肿病例的X光片影像⒐患者I:肺肿瘤病例的MRI影像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肺炎: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等。
⒉炎症:机体对于损伤的生理反应,表现为组织红、肿、热、痛等症状。
⒊影像学表现: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观察和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⒋肺实变:肺部出现浸润性病变,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加,并可见明显实变阴影。
⒌纤维化:组织间质纤维增生,导致器官结构发生改变和功能障碍。
⒍结节:圆形或卵圆形的病变,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
⒎囊肿:器官内含有液体的空腔性肿块。
⒏水肿:组织间隙液体积聚导致的肿胀状态。
⒐肿瘤:指在组织器官中无法控制的细胞异常增生。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正文】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管及支气管疾病、肺部感染、肺肿瘤、肺间质性疾病以及胸腔和胸壁病变。
针对每个方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气管及支气管疾病1·气管炎症:气管炎通常表现为气管壁的增厚和密度增加。
在CT影像上,呈现为气道壁增厚、紊乱和密度增加,伴有气道扩张。
此外,气管炎还可能伴随有气道壁结节或溃疡。
2·气管及支气管狭窄:气管及支气管狭窄可由于气管炎、肿瘤、感染等引起。
CT影像上,狭窄区域呈现为气道腔径缩小。
当狭窄较严重时,可出现气道梗阻、支气管扩张等表现。
3·气管及支气管畸形:气管及支气管畸形可由发育异常、外伤等引起。
CT影像上可见到气管及支气管位置或形态异常,如气管偏移、扭曲等。
二、肺部感染1·肺炎:肺部感染导致的肺炎在CT影像上表现为肺实变区域的出现。
这些区域通常呈现为模糊的边界和增强的密度,可伴有空洞形成。
2·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见的CT影像表现为干酪样坏死、钙化灶以及纤维化改变。
干酪样坏死呈现为细小的结节或斑块,密度不均匀,常伴有周围炎性浸润。
钙化灶表现为小的高密度结节或斑块。
纤维化改变呈现为肺间质纤细,肺容积减小。
3·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CT影像上表现为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支气管扩张呈现为气道腔径增大,形成囊状或管状阴影。
肺气肿呈现为肺组织体积减小,表面凹凸不平。
三、肺肿瘤1·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肿瘤,CT影像上可出现肺实变阴影、肿块、淋巴结转移等表现。
肺实变阴影呈现为肺组织密度增加,边界模糊。
肺肿块呈现为结节状或腺管状的高密度区域。
淋巴结转移则表现为增大的淋巴结影。
2·良性肿瘤:良性肺肿瘤包括支气管肺泡瘤、血管瘤等。
这些肿瘤在CT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的结节或斑块状影像。
四、肺间质性疾病1·肺间质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慢性疾病。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肺部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肺部问题。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且最经济实惠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吸收程度不同,可以获得肺部结构和异常变化的信息。
对于一些表现典型的肺部疾病,如寻常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X线胸片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图像,相较于X线胸片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清晰显示出血管、气道和结构细节。
对于复杂或需要更详细信息的情况下,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在进行鉴别诊断和评估肺实质病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对某些与X线或CT扫描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尤为有益。
例如,MRI对于肺部间质性纤维化和特定肿瘤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受成本和时间限制,MRI并不常用于一般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二、肺部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胸片和CT表现多种多样。
在胸片上可以观察到感染区域出现密度增高、模糊边界、浸润阴影等特征;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信息,显示出感染区域内液体积聚、束粒中心性分布等特点。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形成以及弥漫性病灶。
X线胸片可以显示出局部或弥漫性的增白影,而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结核球、干酪样坏死性改变等。
3. 肺血栓栓塞症(PE)PE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所引起的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胸片上,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是提示PE的特征;而CT扫描则显示了血栓断面图像,对于诊断和评估PE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1. 肺癌与结核肺癌和结核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空洞形成、淋巴结增大等。
肺部基本病变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外伤性气胸 人工性气胸
气胸X线表现 气胸区无肺纹理分布 可见线状或带状胸膜 压缩的肺呈软组织影 同侧肋间隙可见増宽 纵隔通常向健侧移位
液气胸X线表现 横贯胸腔的气液面
气胸
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 石棉肺 出血后机化 脓胸
病理
炎性纤维素渗出 肉芽组织的增生 外伤出血后机化
结核球
肺癌
部 位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大小
φ<3cm
φ>3cm
形状
园形
椭圆分叶状
边 缘 清晰、锐利、无切迹 部分切迹、毛剌
密 度 中等、均或不均
密度较高、均匀
钙化
进展 胸水 周围灶 空洞 淋巴结
40% 慢 无
有子灶 半月形 无改变
1%-2% 较快 有
无或少 不规则、厚壁 转移肿大>1cm
外围型肺癌
支扩密度不均 5、肺不张的邻近改变:代偿性肺气肿、叶间裂多移位、纵
隔向患侧移、同侧肺门改变、同侧横膈升高
支气管的狭窄 上叶肺不张
中叶肺不张 下叶肺不张
软组织块影
支气管的狭窄
横“S”征
5、肺实变的CT表现 1) 片状边缘模糊影 2)段性或叶性分布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3)蝴蝶翼状分布的大片状阴影 4)磨玻璃样阴影 5)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 6)腺泡结节影
空气支气管征
腺泡结节影
腺泡结节影
支气管播散
腺泡结节影
肿块影像学特征
1、肿块的部位 2、肿块大小 3、肿块的结构:空洞、空泡征、钙化、脂肪 4、肿块的形态:分叶征、随呼吸形态改变 5、肿块的邻近:卫星病灶、胸膜凹陷征 6、肿块的边缘:毛剌状 7、肿块的强化
肺部病变的X线表现

肺部病变的 X线表现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肺组织作为接触空气的第一道防线,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雾霾、光化学烟雾等。
另外由于肺循环与体循环在血液循环过程的相通和功能相连,全身血液均流经肺脏,因此肺脏也非常容易遭受体外及体内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如病毒和细菌等。
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近些年肺部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
如果不加以干预,任由肺部疾病在体内发生发展,最终会影响机体的多组织器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
因此肺部疾病的识别和治疗干预对人体至关重要。
由于持续并且一定频次的呼吸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关键,因此肺部疾病会使病人主观感觉非常不适甚至痛苦。
因此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是医生对病人肺部疾病干预的要点。
另外肺部疾病的种类有很多,如肺炎、肺结核、哮喘等,因此,不同肺部疾病间的鉴别诊断也是疾病干预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X线胸片是用X线照射人体,使人体组织器官形成影像,以了解人体病理改变。
由于影像清晰、对比度较好,能长久保存等特点,X线胸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肺部病变在X线下有五种基本表现,分别为: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纤维性病变、钙化性病变空洞和空腔性病变。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1.渗出性病变肺部的渗出性病变是肺的急性炎症反应,常见于肺炎、肺出血、肺水肿等疾病。
渗出性病变是由肺泡内液体渗出所导致的肺实变,分为两个阶段:渗出性病变期和实变期。
当肺部处于渗出性病变期时X线可见云絮状磨玻璃样稍高的密度影,边缘模糊大小不等。
当病灶进展至实变期的时候,在X线下病灶密度较高且均匀。
病情进一步进展会导致病灶进一步融合,在X线下可见含气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
二.增殖性病变肺部的增殖性病变多由肺部肿瘤增殖所致。
良性肿瘤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边缘光滑致密影;恶性肿瘤在X线胸片上的边缘多不规则,有毛刺如菜花状的致密影。
由于肺部疾患会定期拍摄X线胸片来监测疾病进展,通过X线胸片我们可以看到肺部良性肿瘤进展较慢,恶性肿瘤则进展较快。
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1-2

CT表现: •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 双肺磨玻璃样影 •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肿大
肺脓肿
• 系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性炎 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
• 感染途径: 1、吸入性 2、血源性:继发于金葡菌引起的脓毒 血症,为多发病灶 3、附近感染直接蔓延
X线与CT表现: 1、肺叶或肺段的大片实变 2、病变中心单或多个溶解空洞 3、空洞内有明显或较高液平 4、血源性肺脓肿:双肺结节或片影, 结节可伴有空洞,内有小液平
慢性肺脓肿
• • • • 厚壁空洞,内外壁较清晰 实性包块内多发小空洞 可以有液平 空洞周围纹理多,可见纤维条影; 胸膜增厚
左肺下叶肺脓肿
肺结核
• 分类(1998年8月,中华结核病学会) (1)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3)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4)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5)其他肺外结核(Ⅴ型)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右下叶支气管内金属异物伴右下肺不张
右侧胸腔中量、大量积液
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
血源性肺脓肿
浸润性肺结核伴空洞形成
慢性纤维性空洞性肺结核
肺组织广泛的破坏,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并由 干洛坏死,
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伴右上肺不张
左肺上叶中央型肺癌伴左上肺不张
左主支气管中央型肺癌伴左肺不张
四、支气管阻塞征象
支气管阻塞原因有二:支气管阻塞及支气管 外压迫,前者阻塞物多味痰液、异物、结 核性肉芽组织及肿瘤等;后者多系受到肿 大淋巴结或肿瘤压迫,由于阻塞程度不同, 可以产生肺气肿及肺不张两种征象。
• 肺气肿 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可以产生活瓣作用, 吸气时气管扩张空气较易通过狭窄的支气管进入 肺泡; • 一侧肺气肿为主支气管受阻所致,常见于支气管 内异物,X线表现除肺野透亮度改变外,在透视 下可见纵隔摆动现象; • 双侧肺气肿为广泛的小支气管阻塞所致,多见于 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X线表现: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或增多,膈下降,肋间隙增宽,肋骨 上举,纵膈变窄,心脏下垂。
肺部疾病基本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肺结核需要与肺炎、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影像学 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肺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添加标题
影像表现:肺癌在X光片和CT上通常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有时伴有毛刺或分叶状。
定义:磁共振成像(MRI)是 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利 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 产生信号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
添加标题
优点:无电离辐射对软组织分 辨率高多平面成像。
添加标题
肺部疾病应用:MRI在肺部疾 病诊断中主要用于评估肿瘤、 炎症和肺气肿等病变尤其在评 估肿瘤侵犯胸膜和纵隔淋巴结 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病理对照:肺石棉沉着症的病理表现为肺部组织出现石棉小体这些小体由纤维组织 和石棉纤维聚集而成导致肺部结构破坏和炎症反应。
影像与病理关系:影像表现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高密度影是由于石棉纤维在肺部组 织中聚集形成的而磨玻璃样改变则反映了炎症反应和肺泡结构的破坏。
诊断价值:影像表现结合病理对照有助于明确诊断肺石棉沉着症并评估病情的严重 程度和进展情况。
肺栓塞与肺炎的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肺栓塞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部血管栓塞而肺炎则表现为 肺部炎症性改变。
发病机制:肺栓塞是由于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部血管导致血流中 断或减少而肺炎则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而肺炎的 临床表现则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等。
影
影像学表现:X 线或CT检查可 见肺部纹理消 失呈现均匀或 不均匀的磨玻 璃样或实性密
度增高影
常见疾病:肺 炎、肺结核、
肺癌等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肺门,纵隔,胸膜,横隔))

渗 出
渗 出
渗 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渗 出
增 殖
增 殖
增 殖
基本病变
纤维化
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间质性改变, 或为肺实质破坏后的机体修复过程。大 多数为继发性纤维化,可以是组织破坏 缺损引起的组织修复反应。
纤 维 化
纤 维 化
纤 维 化
纤 维 化
基本病变
钙化
肺部病灶内钙盐的沉积达到一定浓度 和体积时,即形成 X 射线上可见的钙化。 明显的钙化在平片上可辨认,但细微的 钙化常遗漏。
– Below the 4th anterior rib
胸 腔 积 液
Free fluid
Middle
– Homogenous opacity extends upward and obscure the diaphragm and lung base
– The upper edge is concave and higher laterally
– Extend into the pleural fissure
– Below the 2nd anterior rib
Free fluid
Massive
CT 是显示钙化的最优扫描技术。
钙 化
钙 化
基本病变
空洞和空腔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 管排出后形成;洞壁可以是坏死组织、肉芽组 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所构成。多见于肺结 核、肺脓肿、肺癌、肺真菌病等。
空腔与空洞不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 病理性 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支气管扩张等。 构成空腔的壁薄而均匀,周围无实变,无气液 面;伴感染时可有液面,周围可有小片影。
基本病变

支气管病变
• 一、阻塞型肺气肿
• 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以外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
异常扩大,同时伴有不可逆性的肺泡壁破坏。
• 病理基础:细支气管炎及狭窄导致不完全性阻塞,
引起活瓣样通气,最终致使终末细支气管以外的
含气腔隙过度充气,继而发生肺泡壁的破坏。
支气管病变
1、弥漫性肺气肿:慢支及支气管哮喘。
影像表现:肺野透明度增加,密度下降,与呼 吸时相关系不大;肺纹理稀疏变细,可见肺大泡。 横膈低平,活动度减低;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
肺部病变
5、结节:占位性病变直径≤3cm 肿块:直径》3cm以上的占位性病变 良性肿瘤是密度增高、边缘光滑的球形
块影,恶性肿瘤则表现为分叶状,边缘不
规则,可有细毛刺的块影。
图27邻近血管支气管改变
肺部病变
6、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后、液化后,坏死
物质经支气管排出形成的病变。
无壁空洞:干酪性肺炎
右上叶肺不张
胸片:右上叶体积缩小呈倒三角形,水平裂及右肺门上移,气管右移(箭头处)
右上叶肺不张
CT平扫:右上叶肺不张如三角形,与纵隔相连
左上叶肺不张
CT平扫:肺不张前缘及内侧与前胸壁和纵隔相连,呈“V”形
右肺中叶不张
CT平扫:右肺中叶不张如三角形,见箭头处
肺部病变
• 1、渗出与实变:血管内液体和细胞进入肺泡和间质 渗出:密度略高,较均匀的云絮状影,边缘模糊,渗
肺脓肿、肺结核。
局 限 性 纤 维 化
弥漫性纤维化
肺部病变
4、钙化:钙盐在肺组织内异常沉积 呈高密度、边缘锐利、形状不一的斑点 状、团块状或球形影。
结核球钙化
肺纤维化及钙化
A:左上中肺纤维条索状影(箭头处),密度高,边缘清楚 B:右中肺钙化病灶呈斑点状阴影,边缘锐利清楚;左侧胸腔积液(箭头处)
肺部基本病变X线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31
增殖性病变(腺泡结节病变)
肺组织肉芽肿、血管及其周围炎、间 质浸润
见于慢性肺炎、结核、 结缔组织疾病、肿瘤早 期
结节点状阴影 梅花瓣状 密度较高 边界较清晰 直径4-6mm
ppt课件
32
增殖性病变(图示)
ppt课件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支气管改变
支气管改变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和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 阻塞可因腔内肿瘤、异物、先天性狭窄、分泌物淤积、水 肿、血块及痉挛收缩等原因引起,也可因外在性压迫如肿 瘤、增大的淋巴结等所致。
部分性阻塞引起阻塞性肺气肿,完全性阻塞引起阻塞性 肺不张。
肺出血或肺泡性肺水肿所形成的实变,其形态 可与肺炎相似,但其演变多较炎性实变快,经适当 处理,可在数小时或1~2日内完全消失。
ppt课件
29
渗出性病变 两肺浸润性肺结核,密度不太高的较为均
匀的云絮状影,边缘模糊,与正常肺间无清楚界限。
ppt课件
30
肺病变
(二)增殖
肺的慢性炎症在肺组织内形成肉芽组织,为增殖性病变。 由于增殖的万分多为细胞和纤维,故病变与周围正常肺组 织分界清楚。常见于肺结核和各种慢性肺炎。增殖性病变 在X线片上一般不大,多局限于腺泡范围内,呈结节状,称 为腺泡结节样病变。其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常无融合 现象,甚至多数病灶聚集在一起,各个病灶的界限也较清 楚。
肺部急性炎症进展到某一阶段,肺泡内气体即被由血管 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代替,形成实变。当实变扩展 到肺门附近,则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 对比,而在实变的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
ppt课件
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

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肺部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同病异影,表现各异;如何分析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大小、多少、密度、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运动器官的功能状态,都是诊断肺部病变的前提。
下面就肺部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简要概述如下:1、渗出病变:为急性炎症反应,肺泡内液体渗出所至肺实变。
X 线表现为大小、数目不一的斑片状模糊影,可融合发展成大叶实变,并可见支气管充气症。
CT表现早期为毛玻璃影,代表肺泡内炎性渗出量不多,没有将肺泡完全填充;中晚期则炎性渗出填充肺泡而实变,表现为肺叶、肺段及小叶实变影,大片状阴影区内可见支气管影,也叫支气管气像。
代表疾病为各型肺炎。
2、增殖病变: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X线上成密度增高的斑片状阴影,排列为腺泡或梅花瓣状,边界清楚,无融合趋势。
CT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地实变阴影,CT值大于渗出病灶。
代表疾病为肺结核。
3、纤维病变:为炎症修复期表现。
X线上呈索条影,排列不规则;广泛肺纤维化呈大片不均匀高密度影;弥漫间质性肺纤维化两肺广泛分布纤维条索,网格状或蜂窝状阴影。
CT表现为两肺外围、胸膜下广泛分布的网状、结节状及蜂窝状影。
代表疾病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4、钙化病变:在组织坏死变性基础上有钙盐沉积。
X线上呈边缘锐利的致密影,大小形态不一,呈斑点、片状、结节、大块或弧形影。
CT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地病变,CT值大于800HU。
代表疾病为肺结核。
5、肿块病变:由肿瘤增殖或炎性肉芽肿所致,X线上良性肿块的边界光滑,生长缓慢;恶性肿瘤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症,生长快;转移瘤呈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CT表现与X线表现大致相同。
代表疾病为肺癌。
6、空洞与空腔:肺部病变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除,便形成空洞;肺腔隙病理性扩张,成为空腔。
空洞与空腔X线上表现为大小和形状不一的透光区,可分为无壁、薄壁和厚壁空洞,后者壁厚3mm以上;空墙壁菲薄。
空洞或空腔内如有液体滞留,可见液平面。
胸部正常影像学及基本病变

正常胸部正侧位片
后前位、侧位
前弓位
支气管造影 (已经淘汰)
二、CT检查
普通平扫: 增强扫描: 高分辨力CT扫描:用于显示肺内病灶的微细结 构、支扩、肺弥漫性间质病变等。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灌注成像:快速团注对比剂后,对感兴趣区 进行动态CT增强扫描,通过病变组织内对比剂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反映局部肺组织的血流灌注 量。
1. R Atrium Carina L Atrium L Ventricle Aorta Pulm Art IVC Liver Portal Vein
Coronal View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一、肺部病变
(一)支气管阻塞性病变表现 原因:腔内阻塞或腔外压迫 腔内:异物 分泌物 肿块 血块 水肿 痉挛等 腔外:肿大淋巴结 肿块等 CT可直接显示病因,支气管壁增厚、腔内肿瘤、异物等 三种后果: 1 阻塞性肺气肿 2 阻塞性肺不张
含气肺囊肿
结节与肿块
结节:直径小于等于2CM; 腺泡结节状影 :直径在1cm以下 ,边缘较清 楚,呈梅花瓣状的结节;多见于肺结核的增殖 性病变及各种慢性炎症 。 粟粒状结节影 :指4mm以下的小点状结节影, 多呈弥散性分布。多数粟粒状病变由间质内病 变引起。常见于粟粒型肺结核、癌性淋巴管炎。
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 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后形成。
多见于结核、肺脓肿和肺癌
空洞的分型:
( 1 )厚壁空洞:一般洞壁厚度超过 3mm 。表现为肺
叶或肺段内的透光阴影。多见于急性肺脓肿、化脓 性肺炎、肺癌( 鳞癌)。 ( 2 )薄壁空洞:洞壁薄,一般在 3mm 以下,由薄层 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形成。X线表现为境界清晰,内 缘光滑的透明区。多见于慢性肺结核。 ( 3 )无壁空洞:又称虫蚀空洞,为大片坏死组织 内的小空洞,多见于干酪性肺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气肿 指肺实质过度充气状态。基本病理变化是终末细支气管至外围肺泡腔内的过度充气,体积异常扩张,可有肺泡壁的破裂。按病因、病变性质和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肺气肿、局限阻塞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其中以弥漫性肺气肿最常见,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引起,而X线平片发现局限阻塞性肺气肿要排除早期肺癌。 弥漫性肺气肿X线平片表现为:①横膈低平,运动受限,可显示锯齿状附着点,肋膈角钝平;②肺透亮度增高、不均,局部出现肺大泡;③肺血管纹理稀疏、纤细、变直;④深吸气时肺体积变化明显减小;⑤心影窄小,心尖离开膈肌;⑥胸骨后间隙增大;⑦肋骨变平,肋间隙增宽。 高分辨力CT可以显示肺小叶的结构及异常改变,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很高,甚至在肺功能发生异常之前即可发现早期的肺气肿。 肺气肿以病理解剖为基础可分为: 1.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病理特点为小叶中心部分呼吸细支气管及其壁上的肺泡扩张,而小叶周围的肺泡无扩张,早期多见于肺上部。高分辨力CT可见小叶中心部呈0.5~1cm的无壁透明区。病变进展透亮区可以增多,范围扩大,严重时与全小叶型肺气肿不易区分。 2.全小叶型肺气肿 高分辨力CT可见病变累及整个肺小叶,在两肺形成较大范围的无壁低密度区,好发于中下叶,呈弥漫性分布,肺气肿区血管纹理明显减少,多合并肺大泡形成(肺泡壁破裂融合致含气腔隙大于10mm时可称肺大泡,无壁)。 3.间隔旁肺气肿 病变累及小叶边缘部分,多在胸膜下,可沿胸膜、叶间裂及纵隔旁分布,表现为胸膜下的小气泡。常同时伴有较大的胸膜下肺大 4.瘢痕旁肺气肿 病变多发生在肺内慢性炎症、结核或尘肺纤维化病变的周围,表现为局限的低密度区或较小的肺大泡。
肺不张 病理上系不同原因引起的肺泡内含气量减少或完全无气,导致肺泡不能完全张开,肺体积缩小。可由支气管完全阻塞、肺外压迫及肺内瘢痕组织引起。 X线影像上的直接征象有叶间裂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病变肺叶体积缩小且密度增高;不全不张时可见病变肺叶内肺血管纹理聚拢。间接征象包括:肺门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患侧膈肌抬高,纵隔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过度充气,无支气管充气征(仅见于阻塞性),患侧肋间隙变窄,等等。 1.各肺叶不张的表现 右上叶肺不张:上叶体积缩小,肺门升高,右中下叶膨胀代偿,大多数中叶向上向外代偿。右下叶代偿至不张上叶的后方,偶可伸展至其内侧。如右中叶的顺应性良好,则右下叶决不会伸展至不张上叶的外侧。正确诊断右上叶完全不张的要点为:肺门上升,右肺门影变小,右侧肺透亮度加大,其中肺血管稀少。CT表现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以上可见缩小的肺叶呈右侧纵隔旁的三角形或窄带状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左上叶肺不张:左上叶体积缩小,左下叶向上膨胀至其后方,常伸至肺尖区。另外,左下叶伸至不张上叶的外侧也常见,偶尔左下叶也可向内侧伸延。左肺空间的重新分布使左上叶部分不张的典型的X线表现为左侧肺尖区充气良好,这是由于左下叶过度膨胀所致。从锁骨向下,肺野呈不同形状大片面纱状密度增高,系不张的上叶重叠在下叶的前方所致,左肺门常模糊。舌段支气管起源于尖后和前段支气管开口附近,因此单独的舌叶不张相对少见。 CT表现为在支气管隆突以上层面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右中叶不张:完全不张时,其继发性X线征象如肺门下移、膈肌抬高及纵隔移位等均不明显。其肋面从胸壁回缩成极薄的薄片,其外侧的空间则被部分上叶及部分下叶所占据,正位胸片易漏诊;内下缘相对较厚,较易显示,且紧贴右心缘,并使其模糊不清,呈“剪影征”。但如重度不张时,右下叶向前膨胀,可使右心缘清晰,不出现“剪影征”。CT表现为中间支气管层面右心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外侧,边缘清楚。 两下叶肺不张:下叶体积变小,以下肺韧带为枢纽向后向内移位。随不张程度增加,则斜裂更加朝向外侧,终致在正位胸片上显影。因为下叶不张,下叶肺动脉不显影,致使肺门影变小,此种“小肺门征”可能是诊断下叶肺不张的重要指征。如下叶不张极为严重,下叶在纵隔旁明显变薄,正位片表现为椎旁心脏后方的楔形影,而侧位片通常不能显示。下叶不张的主要表现包括:正侧位胸部内侧后下方的三角形阴影;小肺门征;肺门影向下、内移位;上叶透亮度加大,纹理稀少;水平裂下移或后下移,斜裂向后下移;同侧膈肌稍上升,心脏稍向患侧移位。cT表现为脊柱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其前外缘锐利。 2.圆形肺不张 或称球形肺不张,为肺不张的少见类型。与胸膜病变有密切关系。本病受累为大叶的一部分,与肺段的解剖无关。为紧靠胸膜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少数紧贴膈面,通常位于下叶的后部。附近的支气管血管束聚集成束状,而且进入不张内,像彗星尾。手术证明它以胸腔积液为核心,周围绕以不张的肺组织,再向外为增厚的胸膜。X线平片及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的病灶,常见于下叶侧、后基底部,一般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或模糊,与胸膜呈锐角相交,直径为2.5~5cm,可双侧或多发,有血管集束现象,周围有正常或气肿的肺组织,故与膈肌分界清楚;常伴胸膜增厚、肋膈角变钝、半侧胸腔萎缩或叶间裂移位等。 3.压迫性肺不张 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液气胸可将一侧肺完全压缩,表现为肺门部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中量积液可使邻近液体的脏层胸膜下产生部分性压迫性肺不张,CT表现为在积液前缘胸膜下,有弧形带状软组织密度影。
肺纤维化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间质性病变,或为肺实质破坏后的机体修复过程。大多数为继发性纤维化,可以是组织破坏缺损引起的组织修复反应.也可以是全身疾病在肺部的表现。 CT:早期纤维化可在HRCT上显示.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小叶中心结构增粗,主要在胸膜下,呈网状阴影,与肺结构较为一致;晚期呈蜂窝样的网状阴影,但与肺结构已完全不一样,相邻结构也因纤维化灶的收缩而变形。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的持久性、病理性扩张。造成支气管扩张的原因可有如下几种:①支气管腔的阻塞;②支气管本身的化脓性炎症,引起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的破坏;③外力对支气管的牵引。 扩张的形态可有柱状、囊状及混合型。由于支气管引流的关系,支气管扩张多见于左下叶,其次为中叶及右下叶,病变呈两肺广泛分布者较少见。 X线平片可在粗乱的肺纹理中见到杵状、管状透亮影.或囊状、蜂窝状阴影等,为支气管扩张较为特征性之表现。此外,即使见到上述支气管扩张的特征性改变,也不能从平片上确定病变范围。支气管造影可确诊支气管扩张的存在,病变的类型和分布范围。CT可以明确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及病变范围,现在已取代支气管造影.
钙化:肺部病灶内钙盐的沉积达到一定浓度和体积时,即形成X线上可见的钙化。明显的钙化在平片上即可辨认,但细微的钙化常常遗漏,薄层CT扫描是检出钙化的最佳扫描技术,同时利用视窗技术,不但可以准确显示钙化,还可以显示钙化的形态、分布以及含量。 稠密、中心、层状、爆米花样及散在的钙化多为良性,而点状、网状、不定形的钙化多为恶性;良性结节钙化分布为稠密、中心或散在。
肺实变、肺不张、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纤维化、空洞、空腔、肿块或结节、钙化。
肺实变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病变累及的范围可以是腺泡、小叶、肺段或肺叶,也可以多个腺泡、小叶受累而其间隔以正常的肺组织。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 CT图像上可表现为腺泡结节影、片状边缘模糊影、肺段或肺叶分布的均匀致密影,蝴蝶翼状分布的大片状阴影,磨玻璃样阴影及在实变阴影中出现的空气支气管征。腺泡结节表现为数毫米至1cm的结节状病灶,边缘常较清晰。 肺实变常见于各种肺炎、肺泡性肺水肿、肺挫伤、肺出血、肺梗死、肺结核。较少见于肺泡癌、过敏性肺炎、真菌病及肺泡蛋白沉着症。
结节和肿块纯粹以大小区分,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cm的肺内类圆形病灶,3cm及其以上的病灶则称为肿块,两者具有相似的影像表现。其影像学表现为: 1.分叶征 是指肿块的轮廓并非纯粹的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常呈凹凸不平的多个弧形,形似多个结节融合而成,通常可分为深分叶和浅分叶,以分叶部分的弧度为标准:弦距与距长之比>2/5为深分叶。深分叶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意义较大。 2.结节征与空泡征 前者指病灶内呈多个圆形结节样改变,即由多个结节组成,见于早期肺癌,其病理基础是肺癌的多灶性起源,尚未融合;后者指病灶内1~2mm(或<5mm)的点状透亮影,单个或多个,也主要见于早期肺癌,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尚未被肿瘤破坏、替代的肺结构支架如肺泡、扩展扭曲的未闭细支气管等,部分是肿瘤坏死腔、含黏液的腺腔结构。这两个征象常共存。 3.密度 密度是用以评价肺结节内部组织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密度评价包括平扫密度和增强后密度变化,最少三个时间点,即增强前、增强后早期和延迟。 4.支气管充气征 CT上连续层面显示、长条或分支状、与支气管相关或血管伴行的小透亮影定义为支气管充气征。 5.结节-肺界面 主要有:①边缘清楚,即结节轮廓与含气的肺实质对比分明,轮廓清晰可辨,可锐利或有毛刺。②光滑锐利,结节与肺实质之间清晰、截然,如笔画一样。③毛刺征,表现为自结节边缘向周围展的、放射状的、无分支的、直而有力的细短线条影,近结节端略粗;同义词有毛刷征,典型者也称放射冠。部分结节可见周围环绕的气肿带,晕轮状,衬托出明显的毛刺样改变。部分毛刺较长,也称长毛刺。④尖角征、桃尖征,通常数量较少,表现为较粗大而长的线条影,近端更粗大,呈明显的尖的突起状,其远端常可有长线条牵引,主要与棘状突起鉴别。⑤索条征,表现为粗长而不规则的线条影,常有分支。⑥模糊征,表现为结节轮廓欠清,边缘难以确定;肺窗上可见而纵隔窗上消失。⑦充血征,结节周边向周围伸展的、模糊的、软而无力的略弯曲线条影,可有分支。 胸膜凹陷征:表现为规则线条影自结节牵拉胸膜,胸膜凹人形成典型喇叭口状,胸膜凹人处为液体,但连接于叶问裂时仅见叶间裂凹入而无液体积聚。CT上典型胸膜凹陷征表现为瘤灶与邻近胸壁间的三角形影或喇叭口样阴影,其尖端与线状影相切;不典型者可仅表现为线状影,水平裂和斜裂处可表现为曲线影。
空洞:指病灶内较大而无管状形态的透亮影,病理上为结节内有坏死液化并排出所致。影像上定义为大于相应支气管直径2倍、且与上下层面支气管不连续的灶内透亮影,或大于5mm的圆形或类圆形空气样低密度影,有多种形态,包括薄壁/厚壁空洞、中央性/偏心性空洞、壁光整或不规则、有或无壁结节等。肿瘤空洞多为中央性厚壁空洞,壁不规则,可有壁结节。壁厚度≤4mm倾向于良性.≥15mm倾向于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