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病变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肺气肿 指肺实质过度充气状态。基本病理变化是终末细支气管至外围肺泡腔内的过度充气,体积异常扩张,可有肺泡壁的破裂。按病因、病变性质和范围可分为弥漫性肺气肿、局限阻塞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其中以弥漫性肺气肿最常见,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引起,而X线平片发现局限阻塞性肺气肿要排除早期肺癌。 弥漫性肺气肿X线平片表现为:①横膈低平,运动受限,可显示锯齿状附着点,肋膈角钝平;②肺透亮度增高、不均,局部出现肺大泡;③肺血管纹理稀疏、纤细、变直;④深吸气时肺体积变化明显减小;⑤心影窄小,心尖离开膈肌;⑥胸骨后间隙增大;⑦肋骨变平,肋间隙增宽。 高分辨力CT可以显示肺小叶的结构及异常改变,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很高,甚至在肺功能发生异常之前即可发现早期的肺气肿。 肺气肿以病理解剖为基础可分为: 1.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病理特点为小叶中心部分呼吸细支气管及其壁上的肺泡扩张,而小叶周围的肺泡无扩张,早期多见于肺上部。高分辨力CT可见小叶中心部呈0.5~1cm的无壁透明区。病变进展透亮区可以增多,范围扩大,严重时与全小叶型肺气肿不易区分。 2.全小叶型肺气肿 高分辨力CT可见病变累及整个肺小叶,在两肺形成较大范围的无壁低密度区,好发于中下叶,呈弥漫性分布,肺气肿区血管纹理明显减少,多合并肺大泡形成(肺泡壁破裂融合致含气腔隙大于10mm时可称肺大泡,无壁)。 3.间隔旁肺气肿 病变累及小叶边缘部分,多在胸膜下,可沿胸膜、叶间裂及纵隔旁分布,表现为胸膜下的小气泡。常同时伴有较大的胸膜下肺大 4.瘢痕旁肺气肿 病变多发生在肺内慢性炎症、结核或尘肺纤维化病变的周围,表现为局限的低密度区或较小的肺大泡。
肺不张 病理上系不同原因引起的肺泡内含气量减少或完全无气,导致肺泡不能完全张开,肺体积缩小。可由支气管完全阻塞、肺外压迫及肺内瘢痕组织引起。 X线影像上的直接征象有叶间裂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病变肺叶体积缩小且密度增高;不全不张时可见病变肺叶内肺血管纹理聚拢。间接征象包括:肺门移位,向病变肺叶靠拢,患侧膈肌抬高,纵隔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过度充气,无支气管充气征(仅见于阻塞性),患侧肋间隙变窄,等等。 1.各肺叶不张的表现 右上叶肺不张:上叶体积缩小,肺门升高,右中下叶膨胀代偿,大多数中叶向上向外代偿。右下叶代偿至不张上叶的后方,偶可伸展至其内侧。如右中叶的顺应性良好,则右下叶决不会伸展至不张上叶的外侧。正确诊断右上叶完全不张的要点为:肺门上升,右肺门影变小,右侧肺透亮度加大,其中肺血管稀少。CT表现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以上可见缩小的肺叶呈右侧纵隔旁的三角形或窄带状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左上叶肺不张:左上叶体积缩小,左下叶向上膨胀至其后方,常伸至肺尖区。另外,左下叶伸至不张上叶的外侧也常见,偶尔左下叶也可向内侧伸延。左肺空间的重新分布使左上叶部分不张的典型的X线表现为左侧肺尖区充气良好,这是由于左下叶过度膨胀所致。从锁骨向下,肺野呈不同形状大片面纱状密度增高,系不张的上叶重叠在下叶的前方所致,左肺门常模糊。舌段支气管起源于尖后和前段支气管开口附近,因此单独的舌叶不张相对少见。 CT表现为在支气管隆突以上层面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楚。 右中叶不张:完全不张时,其继发性X线征象如肺门下移、膈肌抬高及纵隔移位等均不明显。其肋面从胸壁回缩成极薄的薄片,其外侧的空间则被部分上叶及部分下叶所占据,正位胸片易漏诊;内下缘相对较厚,较易显示,且紧贴右心缘,并使其模糊不清,呈“剪影征”。但如重度不张时,右下叶向前膨胀,可使右心缘清晰,不出现“剪影征”。CT表现为中间支气管层面右心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外侧,边缘清楚。 两下叶肺不张:下叶体积变小,以下肺韧带为枢纽向后向内移位。随不张程度增加,则斜裂更加朝向外侧,终致在正位胸片上显影。因为下叶不张,下叶肺动脉不显影,致使肺门影变小,此种“小肺门征”可能是诊断下叶肺不张的重要指征。如下叶不张极为严重,下叶在纵隔旁明显变薄,正位片表现为椎旁心脏后方的楔形影,而侧位片通常不能显示。下叶不张的主要表现包括:正侧位胸部内侧后下方的三角形阴影;小肺门征;肺门影向下、内移位;上叶透亮度加大,纹理稀少;水平裂下移或后下移,斜裂向后下移;同侧膈肌稍上升,心脏稍向患侧移位。cT表现为脊柱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其前外缘锐利。 2.圆形肺不张 或称球形肺不张,为肺不张的少见类型。与胸膜病变有密切关系。本病受累为大叶的一部分,与肺段的解剖无关。为紧靠胸膜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少数紧贴膈面,通常位于下叶的后部。附近的支气管血管束聚集成束状,而且进入不张内,像彗星尾。手术证明它以胸腔积液为核心,周围绕以不张的肺组织,再向外为增厚的胸膜。X线平片及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的病灶,常见于下叶侧、后基底部,一般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或模糊,与胸膜呈锐角相交,直径为2.5~5cm,可双侧或多发,有血管集束现象,周围有正常或气肿的肺组织,故与膈肌分界清楚;常伴胸膜增厚、肋膈角变钝、半侧胸腔萎缩或叶间裂移位等。 3.压迫性肺不张 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液气胸可将一侧肺完全压缩,表现为肺门部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中量积液可使邻近液体的脏层胸膜下产生部分性压迫性肺不张,CT表现为在积液前缘胸膜下,有弧形带状软组织密度影。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一、胸部 X 线检查胸部 X 线检查是肺结核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在肺结核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肺部上叶的局部浸润影,或者是肺门淋巴结的肿大。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在 X 线上常表现为“哑铃状”阴影,即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的典型影像。

继发性肺结核的表现则更为多样,常见的有渗出性病变,在X 线上呈现为云絮状或片状的阴影,边缘模糊;增生性病变表现为结节状阴影,密度较高,边界清晰;干酪样坏死则可形成空洞,在 X 线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洞壁较厚,有时可见液平。

此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在 X 线上可看到一侧或两侧上肺有多发的厚壁空洞,周围伴有广泛的纤维条索状阴影和散在的新老病灶。

二、胸部 CT 检查胸部 CT 检查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在发现隐蔽部位的病变、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肺结核的早期,CT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肺部的微小结节和粟粒状阴影。

对于空洞性病变,CT 能够准确地显示空洞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洞壁的情况。

同时,CT 还可以发现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肿大,以及支气管的受累情况。

在肺结核的进展期,CT 可以显示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更加准确,对于判断是否有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并发症也更加清晰。

在治疗后的随访中,CT 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吸收、好转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的病灶出现。

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 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对于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评估,MRI 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淋巴结内部结构和组织特性的信息。

然而,由于肺部含有大量的空气,导致 MRI 信号衰减,对于肺部实质病变的显示不如 X 线和 CT 清晰,因此一般不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首选方法。

四、影像学诊断的综合分析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老年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多样。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老年肺结核的一些常见影像学表现,并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一、影像学检查方法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胸部X线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胸部X线片是一种简单、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发现肺部病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则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对于发现小的病变和评估病变的性质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二、影像学表现1. 肺实质病变老年肺结核的肺实质病变主要包括浸润性肺炎、干酪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等。

这些病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片状、絮状或地图状阴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其中,干酪性肺炎的阴影密度较高,边缘清晰,常见空洞形成。

2. 空洞性病变老年肺结核的空洞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厚壁空洞和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常见于干酪性肺炎,其壁厚、均匀,周围伴有广泛的炎症反应。

薄壁空洞则多见于浸润性肺结核,其壁薄、不均匀,周围炎症反应较轻。

3. 纤维化病变4. 胸膜病变老年肺结核的胸膜病变主要包括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和粘连。

胸腔积液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液性暗区,边缘光滑。

胸膜增厚和粘连则表现为胸膜线不规则、模糊,肺野受限。

5. 淋巴结病变老年肺结核的淋巴结病变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融合。

在影像学上,肿大的淋巴结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有时可见坏死和中心空洞。

淋巴结融合则表现为多个淋巴结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肿块。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 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和分布,以及是否有空洞形成。

2. 注意胸膜病变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胸腔积液。

3. 观察淋巴结病变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以及是否有融合趋势。

4. 结合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发热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痰涂片、痰培养等,进行综合分析。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纤维化、肺癌等相鉴别。

这些疾病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与老年肺结核相似,但有其特定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概述
肺部结节性病变是指在肺部组织中发现的小于3厘米的病变,常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对于这些病变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以及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

影像学表现
1. 低密度结节: 通常是由于炎症或瘢痕引起的,常见的病变有肺结核、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等。

2. 高密度结节: 可能是肺结节钙化引起的,常见的病变有肺结核、肺淋巴结结核以及肺癌等。

3. 细长结节: 可能是支气管肺泡癌、肺鳞癌、肺内女性生殖系统源性肿瘤等。

4. 多结节: 可能是转移性疾病如肺转移瘤、结节病等。

5. 符合地方性肺结节病的表现: 多见于特定地区的疾病,如尘肺、矿石棉肺等。

鉴别诊断
为了确定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具体病因和性质,需要进行一系列
鉴别诊断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包括下列步骤:
1. 临床评估: 结合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以及体格检查结果,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2. 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CT、MRI等的影像学检查,以获取
详细的结节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

3. 病理活检: 对可疑病变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和
判断是否存在恶性病变。

4. 血液检查: 包括肿瘤标志物等的检测,有助于排除恶性病变。

结论
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多样,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通过
综合运用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和血液检查等方法,可
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过对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疾病。

本文将重点讨论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并介绍常见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胸部X线摄影胸部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拍摄胸部正、侧位X线片,可以观察肺部结构和病变,发现可能存在的肺结核病灶。

肺结核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结节状阴影、浸润性病灶、空洞等。

2. 胸部CT扫描胸部CT扫描是一种更为敏感和精确的肺结核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细微结构和病变,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肺结核的CT表现包括空洞、结节、纤维化、钙化等。

3.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在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中并不常用,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复杂肺结核合并胸部周围脏器的感染,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二、肺结核影像学表现1. 结核球结核球是最常见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形式之一。

它通常呈现为局限性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常伴有钙化或空洞形成。

2. 结节状阴影结节状阴影是肺结核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之一。

它通常呈现为类圆形或卵圆形的病灶,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边界清晰。

结节状阴影的密度较高,有时可出现钙化。

3. 浸润性病灶肺结核的浸润性病灶通常表现为肺内多发小块状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

这种病灶通常发生在肺段或肺叶之间。

4. 空洞肺结核的空洞是由于肺组织的崩溃和坏死所形成。

空洞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常与结核球或浸润性病灶相伴。

5. 纤维化在肺结核的慢性病例中,炎症会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

纤维化的特征是肺组织密度增加,肺纹理增多,被膈肌或其他组织完全或部分遮挡。

三、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尽管肺结核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早期的肺结核病灶可能很小,难以通过常规影像学方法检测出来。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肺结核与其他肺部疾病在影像上呈现相似的表现,容易造成诊断困难。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发现病变、评估病情、监测治疗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一、胸部 X 线检查胸部 X 线检查是肺结核筛查和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肺结核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肺部上叶的局限性浸润影,或者是肺纹理增多、增粗。

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在 X 线上通常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部原发病灶。

而继发性肺结核则有更多样化的表现。

浸润性肺结核可在肺部看到片状或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有时还会有空洞形成。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在 X 线上可见单侧或双侧肺上叶的厚壁空洞,周围有广泛的纤维条索状阴影,肺组织收缩,纵隔向患侧移位。

需要注意的是,胸部 X 线检查对于一些微小病变或隐蔽部位的病变可能会漏诊,而且其影像表现有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胸部 CT 检查胸部 CT 检查比 X 线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

对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CT 检查能够发现 X 线难以察觉的微小病灶,如粟粒样结节。

在活动性肺结核中,CT 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例如,结核性空洞在CT 上表现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周围有卫星灶。

此外,CT 检查对于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是否有钙化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是否受到结核感染。

对于肺结核治疗后的随访,CT 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病变的吸收、好转或进展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 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当怀疑有脊柱结核或脑结核等肺外结核时,MRI 能够更好地显示脊髓、脑组织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累及其他器官。

准确的肺结核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除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也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X射线X射线是肺结核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检查可以观察到肺部的结构和形态是否异常。

肺结核在X射线上常表现为肺内结节及其周围炎性浸润影。

结节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也可不一。

在早期病变可能无明显的结节,但有局限的浸润阴影。

尤其是在肺尖部位常见。

若伴有干酪样坏死,则会出现毛刺、空洞和钙化等特征。

CT扫描CT扫描在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中更为敏感和准确。

通过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肺部病变的细节。

肺结核在CT图像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浸润阴影、结节、小叶中心性空洞和纤维化等。

CT扫描有助于区分肺结核与其他肺部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在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中应用相对较少,但可以用于评估肺结核伴发的胸膜和纵隔病变。

MRI可以提供更详细、更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在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中限制较大。

尽管如此,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肺部结节的性质,例如判断结节是否实性还是囊性。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病变周围淋巴结是否受累。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结合了代谢和解剖信息,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PET-CT可以反映病变组织的代谢活性,帮助鉴别良性与恶性肺结节,并评估病变的活力程度。

总结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是肺结核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X射线和CT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肺结核的结构和形态信息。

MRI和超声检查能够提供更详细和清晰的图像,帮助评估病变的性质和伴随病变。

PET-CT能够提供病变的代谢信息,对于鉴别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综合运用这些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提高肺结核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依据。

肺部疾病影像总结

肺部疾病影像总结
CT:可见慢阻肺小气道病变、肺气肿的表现以及并发症的表现
①哮喘
②其他引起慢性咳嗽、咳痰症状的疾病:如支扩、肺结核、肺癌、特发性肺纤维化等
③其他引起劳力性气促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瓣膜病等
④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气腔扩大
并发症:呼衰、自发性气胸、肺源性心脏病
支气管哮喘
X线:哮喘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常。
②急性心肌梗死
③肺血栓栓塞
④肺大疱
肺栓塞
X线
①肺动脉阻塞征:区域性肺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
②肺动脉高压征及右心扩大征: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或伴截断征,肺动脉段膨隆及右心室扩大
③肺组织继发改变:肺野局部片状阴影,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肺不张或膨胀不全④⑤
①冠心病
②肺炎
③主动脉夹层
④表现为胸腔积液的鉴别
③若向肺门淋巴结转移,可见引流淋巴管增粗成条索状阴影伴肺门淋巴结增大
④癌组织坏死与支气管相通后,表现为厚壁、偏心,内缘凹凸不平的癌性空洞
①肺炎
②肺结核
③肺脓肿
④结核性胸膜炎
⑤肺隐球菌病
其他如肺良性肿瘤等
间质性肺疾病
X线:绝大多数ILD病人显示弥漫性浸润性阴影
HRCT: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样变,肺泡实变,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网格影伴囊腔形成蜂窝状改变,常伴牵拉性支扩或肺结构改变
⑤表现为晕厥、休克的鉴别等
肺心病
X线
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或与气管横径比值>1.07
②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
③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形成“残根”征
④圆锥部显著突出或其高度≥7mm
⑤右心室增大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_孙玉红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_孙玉红

(上 接 至 第 79 页 )
428-429.
[1]张忠霞,张岩,于天英,等.针 刺 肩 痛 穴 联 合 运 动 疗 法 治 疗 [4]高真真,徐道明,李彦彩,等.针刺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
脑 卒 中 偏 瘫 后 肩 痛 疗 效 观 察 [J].山 东 医 药 ,2012,52(27):
中 后 肩 痛 的 康 复 疗 效 观 察 [J].中 国 康 复 医 学 杂 志 ,2014,29
经验交流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孙玉红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吉林 白山 134300
【摘 要】目的:通过学习两肺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讨论其诊断及 鉴 别 方 法。 方 法:对 58 例 确 诊 的 肺 部 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 病 例 均 进 行 胸 部 DR 和 HRCT 检 查。 结 果:胸 部 DR 片 是 前 后 重叠的影像,小的病变往往不能显 示 ,或 显 示 不 满 意。 而 HRCT 更 具 有 优 越 性,可 显 示 小 叶 间 隔 增 厚、微 小 结 节 影以及细网织影 ,而且显示毛玻璃样密度影更清晰 。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种类 较 多 ,影 像 学 表 现 复 杂,准 确 诊 断 较困难,HRCT 对诊断肺弥漫性病变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关键词】肺部弥漫性病变 ;影像学诊断;鉴别
HRCT 更具有优越性,可显示小叶间隔增厚、微小结 节 影 以 及 肿瘤。
细网织影,而且显示毛玻璃样密度影 更 清 晰,不 同 种 类 肺 部 弥
6)肺的恶性淋 巴 瘤:一 般 是 由 肺 门 或 纵 隔 淋 巴 结 沿 淋 巴
漫性病变的 HRCT 影像学表现及鉴别如下:
管逆行向肺内侵犯,但 也 可 是 多 病 灶 的 沿 血 道 顺 行 性 播 散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性,58岁。干咳无痰, 低烧(38度左右)
CT:右肺下叶背段肿块
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病变 可通过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影像表现:
X线以渗出为主,呈大片状实变影 病变发展迅速,1周内可发展至“白肺”
七、肺脓肿
❖ 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感染途径分为吸入 性和血行性两种。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肺脓肿。
均匀 ,均显示为炎症的慢性增生过程。肿瘤周围 有粗长毛刺影。部分病人可出现特征性的“尖桃 征”及“挡板征”。 ❖邻近胸膜炎症反应, 形成局部胸膜粘连。
五、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X线
左肺类圆形肿块
五、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
❖ CT检查示:左肺上叶下舌段类圆形肿块
五、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
影像表现——C T
叶内型
❖ 多形态:囊状、实性、囊实性,边缘光滑 ❖ CTA显示异常血管从主动脉发出,供血动脉70%来
自胸主动脉,引流静脉多经肺静脉。 ❖ 增强CT在降主动脉显影后见隔离肺强化
叶外型肺隔离症
❖ 定义:隔离肺与正常肺不在同一个脏层胸膜内,具有独自 的完整的脏层胸膜
❖ 常合并其他畸形,30%合并左膈疝,其它:心血管畸形、 漏斗胸、支气管囊肿、食管支气管瘘等
双肺间质性肺炎
肺纹理增强、纹理边缘模糊、网状和小点状阴影 肺气肿
间质性肺炎
双下肺野纹理增粗、紊乱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双肺肺气肿
五、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肺内非特异性慢性增生性炎症、炎性肉芽肿形成, 肺内肿瘤样团块。
❖ 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 ❖发病部位无特殊,多为单发 ,偶见多发。 ❖病灶直径为3~6cm,病灶边缘不规则 ,密度不
血液不经过肺泡直接流入肺静脉,肺动脉与 静脉直接相通形成短路 ❖ 输入血管:多数为肺动脉;少数是支气管动 脉、肋间动脉 ❖ 输出血管:肺静脉 ❖ 两者之间无毛细血管网,而是动静脉异常交 通为单房、多房的血管囊
二、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of the lung) 根据输入血管来源分2型
❖ 临床症状有发热,胸痛,咳嗽,咯脓臭痰。
七、肺脓肿
病理:
a. 肺脓肿是由肺化脓菌引起的肺化脓性炎症,液化、坏死和 排出坏死物后形成空洞为其特点。 b. 感染途经:吸入性、血行、直接蔓延。 c. 发展阶段分:炎症期、化脓期、脓肿形成期 d.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肺脓肿
急性肺脓肿在临床上为急性起病,发热、咳嗽、胸痛、咳脓臭痰, 有时有咯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诊断
❖ 根据临床表现,胸片、CTA或MRA即可诊断 ,重点在于异常供应血管
鉴别诊断
❖ 囊状病灶:支气管扩张、肺囊肿、肺大疱等 ❖ 实性病灶:肺慢性炎症、周围型肺癌等
二、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of the lung)
❖ 先天性肺血管畸形 ❖ 血管扩大纡曲或形成海绵状血管瘤,肺动脉
信号 ❖ 可清楚显示动静脉瘘及其相连的血管
肺动静脉瘘-X线
右上叶前段紧贴胸壁处可见一类圆形结节 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其周围可见管状密影与肺门相连
二、肺动静脉瘘-CT
低氧、唇甲紫绀2年 CT示:两肺野外带及肺底可见弥漫点
状、小结节状、蚯蚓状密度增高影
右下肺动静脉瘘
CTA显示肺动脉部分末梢明显呈瘤样扩张并迂曲成小血 管团,与相应肺静脉沟通,回流至肺静脉内。
凸不平 ❖ 常见一/数支粗大、扭曲血管阴影引向肺门
2.弥漫性肺动静脉瘘 ❖ 多发葡萄状高密度影
影像表现——CT
❖ 圆形或轻度分叶 ❖ 输入动脉、输出静脉呈条状,向肺门走行 ❖ CTA显示畸形结节为明显强化的血管团,输入、
输出血管更清楚
பைடு நூலகம்
影像表现——MRI
❖ 圆形、椭圆形、不规则结节 ❖ 由于血管流空效应,动静脉瘘呈低信号 ❖ 梯度回波快速成像技术,动静脉瘘内血液呈高
多发囊腔伴液平
与上一幅图同一病例
❖ CTA显示降主动脉下 段(膈水平)左侧壁 有一血管进入左下肺 后基底段病变区
21岁,左下肺基底段可见一密度不均匀团块密影
❖ 同一病人 ❖ 左下肺后基底段一团块影,密度不均,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 ❖ MPR及MIP重建显示肿块血供来源于降主动脉分支血管
影像表现——M R I
目录
❖ 大叶性肺炎 ❖ 支气管肺炎 ❖ 支原体肺炎 ❖ 间质性肺炎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肺炎性假瘤 ❖ 肺脓肿
一、 大叶性肺炎
❖ 病原体侵袭过程:肺泡 肺泡间孔 肺泡; ❖ 病理特征:累及整个肺段或肺叶;肺实质炎,通常不累及
支气管; ❖ 体征:实变体征; ❖ 病原体:多为肺炎球菌;
病理过程
1.肺动脉与肺静脉直接相通 2.体循环与肺循环直接交通:
主动脉的分支(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等)与肺静脉 直接交通
根据输入血管数目分2型
1.单纯型:输入动脉1条、输出静脉1条,交通血管瘤样扩 张,瘤囊无分隔
2.复杂型:输入、输出血管多支,瘤样扩张,瘤囊内有分 隔;或为迂曲扩张血管
临床表现
❖ 多见于青年
❖ 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血管残存时,就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 动脉,牵引一部分肺组织而形成隔离肺。该部肺组织与正常 支气管和肺动脉隔离开,由异常的动脉供应血液
❖ 在胚胎肺组织与原肠发生脱离时受到牵引,则成叶内型肺隔 离症;在脱离之后受到牵引,则形成叶外型肺隔离症
叶内型肺隔离症
❖ 定义:隔离肺与邻近正常肺位于同一个脏层胸膜内 ❖ 供血动脉:以胸主动脉多见,少数腹主动脉或分支 ❖ 回流静脉:多数经肺静脉
医学影像诊断学
第四章 呼吸系统
大连大学 伍建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 邱士军 南方医科大学 文 戈 苏州大学 胡春洪
第五节 肺部病变 一、肺先天性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邱士军 陈淮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 ❖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 肺动静脉瘘的CT表现 难点: ❖ 肺隔离症的分型 ❖ 弥漫性肺小动静脉瘘的诊断 ❖ 肺动静脉瘘: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的区分
少数引流到下腔静脉或奇静脉 ❖ 位置:多位于脊柱旁沟,多在左下肺后段
少数为右下肺后段 ❖ 临床表现:可无症状,合并感染可发热、胸痛等
影像表现——X线
叶内型
❖ 下肺后基底段内,单个或多发的圆形、卵圆形致密影, 边缘清
❖ 合并感染,病变与支气管相通,囊内液体排出,形成囊 腔,囊壁厚薄不等
❖ 反复感染后病变边缘模糊,周围支气管扩张
小结
❖ 肺隔离症多发生于两下肺靠脊柱旁,CTA发现 主动脉分支异常供血可确诊
❖ 肺动静脉瘘诊断同样需要CTA检查,需要寻找 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第五节 肺部病变 二、肺部炎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邱士军 陈淮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
❖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及影像表现 ❖ 小叶性肺炎的影像表现 ❖ 肺脓肿的影像表现 ❖ 间质性肺炎的影像表现 难点: ❖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 艾滋病合并感染的影像诊断
糊。
❖实变 密度均匀的致密阴影,大片,边缘清楚, 空气支气管征。
病理和X线征像
❖ 充血期 无表现、肺纹理增强透明度减低、雾状阴影
❖ 肝样变期 密度均匀的致密阴影,大片,边缘清楚,支气管气
像。
❖ 消散期 斑片影、云絮影、条索影 两周内消失。
左上叶大叶性肺炎
左下叶大叶性肺炎
右下肺大叶性肺炎
右上肺大叶性肺炎
目录
❖ 肺隔离症 ❖ 肺动静脉瘘
一、肺隔离症
❖ 定义: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隔,并且不接受肺 动脉分支的血液,仅接受体循环异常血管的供血
❖ 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
发病机理
❖ 胚胎初期,在原肠及肺芽周围,有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脊柱 动脉相连。当肺组织发生脱离时这些相连的血管即逐渐衰退 吸收
❖ 分流量小者可无症状,仅在肺部X线检查时发现 ❖ 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活动后呼吸急促、紫绀,但多在儿童期出
现,偶见於新生儿
❖ 咯血 由于肺动静脉瘘的破裂而引起。 ❖ 胸痛 可因病变破裂出血位于肺脏层胸膜下或血胸所致 ❖ 约25%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语言障碍、复视等
影像表现——X线
分2种 1.囊状肺动静脉瘘 ❖ 单发/多发结节阴影,单发多见 ❖ 下叶多见 ❖结节 大小1-数厘米,密度均匀 浅分叶或凹
❖ 信号表现取决于病灶的病理结构 ❖ 囊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实性: T1WI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均匀/不均匀 ❖ MRA可显示病灶供血动脉的形态、结构
❖ 左下肺后基底段可见不规则团片状异常信号,信号不均匀,T1WI稍高 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强化。
❖ 胸部MRA检查显示胸主动脉发出三支异常血管向左下肺异常病灶供血 。
病史:男性 35岁,发热 咳嗽2天, 咳铁锈色痰
治疗前
治疗后
大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 上叶:干酪性肺炎 ❖ 中叶:肺不张 ❖ 下叶:胸膜炎,胸腔积液 ❖ 消散期:TB,支肺,节段性支原体肺炎 ❖ 肺肿瘤
二、支气管肺炎
❖ 细菌性(多),病毒性 ❖ 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 ❖ 常见于小儿和衰弱的老人或术后并发症 ❖ 病理改变是支气管炎症,支气管周围炎,
慢性肺脓肿
慢性肺脓肿
慢性肺脓肿
慢性肺脓肿
血源性肺脓肿
*多发常见,以两下叶多见 X线: *早期表现为两肺多发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密度 增高影,外围较多见 *一般经过一周可发展成多发薄壁空洞,空洞 内可有液平面。
血源性肺脓肿
CT表现类似X线表现 CT对显示病变的早期液化坏死及观察 空洞内外缘优于X线
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
❖ 肺间质炎和肺泡炎的表现 ❖ 大叶肺炎的表现 ❖ 1~2周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