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一例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缺血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而发生。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将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一、焦虑抑郁情绪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普遍性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非常普遍。
一项研究发现,约有37%的冠心病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而26%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
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仅是单纯的情绪问题,它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冠心病的风险和病情。
1.生活质量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焦虑抑郁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活质量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生活质量较高的患者则较少出现焦虑和抑郁问题。
因此,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缓解其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缺乏社会支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相反,得到较好的社会支持的患者则更容易适应疾病,缓解心理问题。
3.疾病知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病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向冠心病患者传递疾病知识,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病情。
4.治疗效果三、措施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该鼓励冠心病患者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应该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3.治疗策略医护人员应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
四、结论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这可能会对病情和疗效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同时,冠心病患者也应该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尽量避免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
《参柴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临床疗效观察》
《参柴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心绞痛及其合并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虽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参柴舒心汤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中药方剂,在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参柴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病例选择:选取2021年至2023年间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的患者,共计120例。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柴舒心汤。
3. 观察指标: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焦虑症状评分等。
三、临床疗效分析1. 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程度:实验组患者在服用参柴舒心汤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2.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包括体力状况、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3. 焦虑症状评分: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参柴舒心汤在缓解焦虑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四、讨论参柴舒心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舒心安神等功效。
在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的治疗中,参柴舒心汤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心绞痛和缓解焦虑症状的目的。
同时,参柴舒心汤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抗病能力。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参柴舒心汤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更全面地评估参柴舒心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和抑郁情绪。
本文主要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1. 高度焦虑: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脏病变,常常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不安和恐惧,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时更容易感到恐慌和焦虑。
2. 忧虑不安:冠心病患者担心心脏病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常常对自己的生活进行限制和调整,以减少可能引发心脏病发作的因素。
3. 自卑自责: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感到自卑和内疚,对自己造成负面评价,产生自责和自卑情绪。
4. 情绪低落:冠心病患者常常感到疲倦和无力,体力活动受限,导致情绪低落和悲观情绪。
影响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1. 疾病因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直接影响。
发作频率高、程度重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心理因素:个体心理特征和应对方式也会影响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变化。
个体如果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并寻求支持,就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3. 社会支持: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对其情绪状态也有一定影响。
社会支持不足、缺乏理解和陪伴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4. 个体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也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情绪产生影响。
经济困难会使患者更加焦虑,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和药物费用,担心疾病对家庭经济的负担。
5. 医疗措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
如果医生给予了充分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患者会更加自信和积极面对疾病,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高度焦虑、忧虑不安、自卑自责和情绪低落等。
影响因素包括疾病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特征、社会支持程度、个体经济状况和医疗措施等。
针对这些因素,医护人员应给予冠心病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有效管理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心脏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这不仅会加重疾病的症状,还会对治疗和康复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
冠心病本身的生理特点就容易引起患者的心理压力。
心肌缺血和缺氧会导致疼痛和心悸等不适感,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随之产生。
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较为漫长,这也会给患者带来抑郁情绪。
冠心病患者可能面临健康状况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这些变化也会引起患者的不安和烦恼。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很多。
个人心理因素是决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些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焦虑抑郁倾向,他们在面对疾病时容易产生过度担忧和悲观情绪。
个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好坏也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患者得到家人、朋友和医疗团队的支持,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能较为缓解。
而如果患者孤立无援,缺乏应有的社会支持,他们的抑郁情绪可能会加重。
患者的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也可能对其情绪产生影响。
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医疗保健资源和社会支持,从而减缓其焦虑抑郁情绪。
而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情绪体验。
为了帮助冠心病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医疗团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过程,以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
患者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他们可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面对困难和挑战。
患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心理专业人士会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重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抗压能力。
患者自身也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适度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习惯都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
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这对其康复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往往源于对疾病本身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恐惧。
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会变得更糟,担心可能出现心脏病发作,进而导致死亡。
这种担心和恐惧导致了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增加。
患者常常会有对医疗过程的不信任和医学知识的缺乏,这也增加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常常是由于疾病本身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所引起的。
患者可能因为体力活动受限、需要长期服药和丧失工作能力而感到沮丧和无助。
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无法像过去那样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而感到失去了自我价值,从而出现抑郁情绪。
冠心病患者常常会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如经济负担和角色改变,这也可能导致他们的抑郁情绪的增加。
除了疾病本身,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个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系统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经济贫困和家庭支持不足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得到良好的医疗和心理支持,进而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
年长者和女性常常更加敏感和易受伤害,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冠心病患者的个人特点和心理素质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情绪。
一些人可能因为个性内向或心理抗力较弱而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
为了帮助冠心病患者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医疗机构应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
这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等服务。
对家庭成员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患者应对各种挑战。
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也是必要的,包括社区组织、患者支持群体等,可以帮助患者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
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疾病本身、生活质量下降、个人特点和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
通过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促进康复和心理健康。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肌缺血、病变和坏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影响人类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得了冠心病后,患者不仅要面临心脏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不适,还需要长期进行医疗卫生管理和生活方式改变,这对精神健康的要求也很高。
因此,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一、焦虑抑郁情绪的表现(一)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指不安、担忧、不安分、烦躁、紧张等负面心理状态,通常伴随着生理不适,如心慌、出汗、呼吸急促等。
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或发作期间更容易出现这种情绪。
同时,长期的药物治疗、疼痛、精神压力等因素也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二)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是指患者情绪低沉、失去乐趣、消极悲观、自我否定等负面状态。
当抑郁情绪严重时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冠心病患者由于生理状况的特殊性,经常会出现抑郁情绪。
其与心脏事件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一)生理因素冠心病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严重的心肌缺血缺氧会对人体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同时,长期使用镇静剂、抗抑郁药等药物也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
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因害怕疾病的加重、恐惧心脏事件的发生,从而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加之,当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生活模式中,不能摆脱自我猜疑、心理压力、不良情感等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情绪更易出现。
(三)社会因素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家庭环境等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
对于没有家庭支持、孤独、处于不良社会环境中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更为常见。
(一)保持积极心态冠心病患者应该通过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尽量克服恐惧和焦虑,乐观看待病情和治疗,保持心理稳定。
(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冠心病患者应积极参加亲友聚会、体育锻炼或社区活动,扩大社交圈,增加社会支持网络。
(三)进行身体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调整情绪、降低疾病风险,同时也有益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冠心病并发焦虑症加用多虑平疗效观察
冠心病并发焦虑症加用多虑平疗效观察[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焦虑症;多虑平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在一般人群中,其患病率为4.1%~6.6%,而在冠心病患者中,其患病率约为40%~70%[1]。
冠心病患者在心脏科接受的往往是以心血管专科为主的治疗,冠心病并发焦虑症患者若同时接受小剂量抗焦虑药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院心内科对冠心病心绞痛并发焦虑症患者采用同时接受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多虑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40例,并且符合以下标准:①均有劳累型心绞痛症状并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劳累型心绞痛的诊断符合1979年WHO标准,病程11个月~3年,平均1年8个月。
②均有静息状态心电图ST下斜型压低≥0.05mV 或T波倒置。
③焦虑程度判定: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21分(明显焦虑)和焦虑自评表(self_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为50以上,判定人员由固定1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进行,治疗前后具有一致性。
④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妊娠,精神障碍等疾病患者。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0(男11,女9)例,年龄45~65岁,治疗组20(男12,女8)例,年龄44~66岁。
两组间性格、年龄、体质指数、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以及焦虑的程度基本相似。
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日1次(支架植入者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美他洛尔片25mg,每日2次、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上述病例心绞痛发作时均可含服硝酸甘油片。
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虑平片12. 5~25mg,1~2次/天,疗程4周,治疗期间如有不适可随时复诊并调整用药剂量,必要时退出治疗。
1.2 方法:①统计治疗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疗程结束前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
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一例
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一例患者男,65 岁,主因“反复心慌、胸闷 10 余年,加重半个月”于入院。
患者 2002 年起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反复出现心慌、胸闷,有时伴大汗,无胸痛,每次持续 15~20min,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逐渐缓解,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
2010 年 1 月患者再次发作心慌、胸闷,在外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状动脉在前降支(LAD)近中段 25% 狭窄,左回旋支(LCX)中远段 10% 狭窄,OM1 开口处 65% 狭窄,OM2 近段 20%~30% 狭窄,RCA 开口轻度狭窄,结论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考虑 OM 支供血范围较小,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不严重,未给予支架置入,出院后给予抗凝、扩张冠状动脉等对症治疗,病情较稳定。
2010 年 7 月无明显诱因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多在入睡后憋醒,醒后觉心慌、胸闷、憋气,每次持续 30min,发作时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逐渐缓解,白天一般活动时无胸闷、胸痛。
发病来患者精神差、失眠,甚至因害怕“心绞痛”发作不敢入睡。
既往有高血压病 10 余年,口服非洛地平、培哚普利治疗,平时检测血压基本正常;有糖尿病 2 年,血糖控制可。
入院查体:患者体型偏胖,血压 130/65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末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 75 次 /min,律不齐,偶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基本正常;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正常;血糖 7.13mmol/L,血脂中除 TG 3.82mmol/L 外余项均正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轻度 ST-T 改变。
胸部 X 线片:双肺纹理增多。
心脏超声:①室间隔及左心室各壁运动幅度减低;②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③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EF 53%;④主动脉瓣、二尖瓣少量反流。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忧郁的临床特征及对策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忧郁的临床特征及对策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忧郁的临床特征及干预对策。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并焦虑忧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焦虑忧郁心理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将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
对照组行冠心病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抗焦虑忧郁药物治疗。
结果:76例老年冠心病并焦虑忧郁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及兴趣减退等。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同时,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9.47%,对照组为76.3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合并焦虑忧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抗焦虑忧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心理,并促进冠心病治疗效果的提高。
标签:冠心病;老年;焦虑忧郁冠心病为心脏病的常见类型,同时也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类型。
临床上,因该病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且治疗周期较长等因素的影响,不仅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也易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忧郁为代表的负性心理。
而负性心理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导致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的下降,影响患者预后。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并焦虑忧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焦虑忧郁的临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并焦虑忧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订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焦虑症、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55~75岁,平均(66.3±5.3)岁。
7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38例,且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冠心病心绞痛伴有焦虑症状者口服黛力新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伴有焦虑症状者口服黛力新疗效观察随着社会的变迁,心理障碍正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伴焦虑障碍者达56%[1]。
冠心病既是一种躯体疾病,同时又是一种心身性疾病。
患冠心病后,因为对疾病的恐惧,担心心脏病迟早要出危险,往往容易产生焦虑症状,由心脏的问题出现心理的问题。
焦虑症状使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单纯按照冠心病给予治疗疗效不佳,而心内科医生因对抗焦虑药物的不熟悉及惧怕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往往给患者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物,临床疗效轻微。
而黛力新作为一种复方制剂,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本药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经我院冠心病人服用,疗效明显,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资料均来源于2009.2—2010.8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8例患者除了符合冠心病诊断外均有全身乏力、焦虑不安、烦躁、失眠等不同程度焦虑症状。
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9-80岁,平均63.5岁。
病程1.0个月—15.3年,平均5.9年。
68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焦虑症的诊断标准[2],汉密顿焦虑量表(HA MA)评分均>18分,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
干预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心绞痛程度、病程、以及HAMA评分情况基本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鲁南欣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滴丸、ACEI治疗。
心绞痛发作时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1.0mg/次。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谷维素、维生素B1口服,均20mg 3次/日,干预组加用黛力新,2片/d,早、午各1片口服,另加健康心理教育、心理疏导。
以上治疗持续14d。
治疗前后密切观察心绞痛情况,心电图变化、焦虑症状改善及HAMA评分的变化。
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 1979年修订的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里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里的应用引言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高度致命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许多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症状,进一步加剧了疾病的发展。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同时,也需要对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干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里的应用:1)冠心病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 2)心理护理的概念与方法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方面的应用实践; 3)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一、冠心病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和焦虑。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比非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这与疾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
心理特点方面,冠心病患者面临的种种生理和心理压力,例如治疗费用、手术治疗、恢复等,还有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等,都成为可能导致焦虑症状出现的因素。
生理特点方面,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病症,其中冠状动脉痉挛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因素,易导致心脏供氧不足、器官功能异常,引发心梗等不良后果。
由于患者生命受到威胁,这将进一步诱发焦虑和抑郁情绪,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二、心理护理的概念与方法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方面的应用实践2.1 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一种通过理论、技能和教育手段来促进患者精神和情感健康的治疗方法。
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的治疗中,心理护理包括了对患者行为、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干预。
2.2 心理护理的方法对于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主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倾听通过倾听患者的顾虑、压力和其它问题,促进患者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调节。
同时,通过倾听和帮助患者逐步认识其心理问题,以促进解决其问题。
2) 行为治疗促进患者意识到其行为在不利于康复期间的影响。
该方法主要通过训练患者正确的行为和实践,教育患者具体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从而有助于快速和有效地应对压力和不良情绪。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导致许多病人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00名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当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强度增加、治疗时间加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随之增强;另外,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也与患者的情绪问题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Introduction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据调查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达4000万以上,其心理和情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焦虑和抑郁常常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Materials and methods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某医院30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焦虑和抑郁情绪等方面。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Results1. 患者情绪问题的分布情况在所调查的300名冠心病患者中,有60%存在焦虑问题,50%存在抑郁问题,其中有20%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
(1)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强度增加,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随之增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
(1)年龄和情绪问题之间存在相关性,青年和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都较为明显,P<0.05。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问题,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强度、治疗时间、年龄、性别、BMI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冠心病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伴随着焦虑抑郁情绪。
焦虑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负面情绪体验,而抑郁则是对过去不良经历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
冠心病患者面临着疾病的不确定性以及围绕疾病带来的各种困扰,比如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等,因此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冠心病患者由于患病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加之自身疾病的不适感,很容易陷入抑郁情绪之中。
1. 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患者在患病后需要调整饮食、停止吸烟、限制运动等,这些改变对患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2.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而一些药物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头晕、恶心等,这些不适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
3. 社会支持的不足:冠心病患者在生病后往往需要家人或朋友的支持,而如果他们缺乏相关的社会支持,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4. 疾病恶化和复发的担忧: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观察。
如果患者担心疾病的恶化和复发,就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抑郁情绪。
5. 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一些冠心病患者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于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和身体上的疼痛无法很好地应对,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之中。
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加重心脏负担,增加疾病的恶化和复发的风险。
焦虑抑郁情绪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社交。
四、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应对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社会应该加强对冠心病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
解郁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肝气郁结证)的临床研究PPT演示课件
根据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等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 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估。
0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患者基本情况统计
01
年龄分布
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0-70岁之 间,其中50-60岁患者占比最高 。
性别比例
02
03
病程长短
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但性 别差异不显著。
密切相关。
肝气郁结与冠心病联系
肝气郁结证患者易出现胸 闷、心悸等冠心病症状, 提示二者存在内在联系。
解郁通脉汤治疗原理及预期效果
治疗原理
解郁通脉汤以疏肝解郁、活血通脉为治则,通过调理气机、改善血液循环,达 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目的。
预期效果
通过临床研究验证解郁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肝气郁结证)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同时,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 变化,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综合效益。
解郁通脉汤作为中医药复方制剂 ,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 体调节的特色优势,为中医药治 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诊断标准明确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冠心病合并焦虑(肝气郁结证)的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 ,以便更准确地筛选研究对象和评估疗效。
样本量及代表性
04
安全性评价与副作用分析
药物安全性监测结果
临床试验数据
通过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解郁通脉汤在治疗冠心病合并 焦虑(肝气郁结证)方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良事件报告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对解郁通脉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了严密监测和记录。结果显示,解郁通脉汤组 与安慰剂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且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需要了解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疾病特点。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
而焦虑抑郁障碍则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情绪障碍,患者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症状。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常常由于心脏疾病的持续疼痛和对疾病的恐惧而导致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了解黛力新在临床上的疗效,我们对一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选取了50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和心理评估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冠心病症状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功能提高,体力活动耐受性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合以上临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症状,减轻疼痛,还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促进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黛力新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中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还相对较少,一些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尽相同,临床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临床发现冠心病发生后的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障碍。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运用心理治疗临床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脉造影检查的10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65±7.5)岁,冠状动脉造影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
同时选取65例在我院体检的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
女28例,平均年龄(63±5.9)岁。
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严重不配合检查者。
1.2方法1.2.1评估工具及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患者逐条解释,让患者充分理解条目意义之后独立完成,其后有评定人员校对,矛盾处重新询问并加以校正。
首先对入选的人群进行测评、对比分析。
1.2.2 心理护理方法1.2.2.1集体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冠心病医学知识及预防措施,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
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
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还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单位较受领导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动范围、社交圈子缩小,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会经常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或怨天尤人。
心理学研究证实,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其心理个性特征表现为两种,①外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为有雄心壮志,抱负很大,敢于承担责任,办事效率高,常常感到时间不够,有压力,缺乏耐心等。
②内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思想情感不易暴露,常常逃避矛盾,过于自我保护,比较固执、耿直、多疑、自卑及有不安全感等。
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对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以便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护理服务。
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56名冠心病患者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反映了四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出。
结果: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再其次是心理恐惧和否认;而且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结论:用正确的心理护理及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病情的发展,这将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早日康復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标签:冠心病;心理反应;护理措施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程度的不同,其症状也有不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为五类:①原发性心脏骤停。
②心绞痛。
③心肌梗死。
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⑤心律失常。
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岁27人,51~60岁37人,61~75岁52人。
1.2方法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
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此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2结果从表2中可以显示出,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心理恐惧和否认。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拟就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表现包括焦虑、无助感、孤独、失去兴趣等。
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加重冠心病的病情,增加再发和死亡的风险。
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密切相关。
导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
首先是冠心病本身的病情和症状。
冠心病的发作会造成剧烈的胸痛和气短等不适,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其次是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副作用。
冠心病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些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疼痛和副作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感。
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系也会影响其焦虑抑郁情绪。
患者如若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关心,会感到孤立和失落,增加抑郁情绪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还常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存在会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焦虑感。
要解决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首先需要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提高医生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人和朋友应该理解和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患者本人也需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通过心理辅导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密切相关。
要解决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医生、家庭和社会都需要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关爱。
患者本人也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自我管理,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柴桂温胆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症(气滞痰郁型)患者的临床观察》
《柴桂温胆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症(气滞痰郁型)患者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冠心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PCI术后患者常伴随有焦虑症,这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不利影响。
传统中医认为,此类患者属于气滞痰郁型,需要采用中药进行调理。
本文旨在探讨柴桂温胆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症(气滞痰郁型)患者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了符合气滞痰郁型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柴桂温胆汤治疗。
三、患者基本情况所有患者均经过PCI手术治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情况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四、柴桂温胆汤的组成与用法柴桂温胆汤主要由柴胡、桂枝、茯苓、半夏等中药组成,具有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的功效。
患者每日服用一剂,分两次服用。
五、研究结果5.1 焦虑症状改善情况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5.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服用柴桂温胆汤后,心绞痛、心悸等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5.3 生活质量评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六、讨论本研究表明,柴桂温胆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症(气滞痰郁型)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柴桂温胆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减轻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柴桂温胆汤中的中药成分能够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有关。
七、结论柴桂温胆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症(气滞痰郁型)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未能对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一例
患者男,65 岁,主因“反复心慌、胸闷 10 余年,加重半个月”于入院。
患者 2002 年起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反复出现心慌、胸闷,有时伴大汗,无胸痛,每次持续 15~20min,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逐渐缓解,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
2010 年 1 月患者再次发作心慌、胸闷,在外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状动脉在前降支(LAD)近中段 25% 狭窄,左回旋支(LCX)中远段 10% 狭窄,OM1 开口处 65% 狭窄,OM2 近段 20%~30% 狭窄,RCA 开口轻度狭窄,结论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考虑 OM 支供血范围较小,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不严重,未给予支架置入,出院后给予抗凝、扩张冠状动脉等对症治疗,病情较稳定。
2010 年 7 月无明显诱因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多在入睡后憋醒,醒后觉心慌、胸闷、憋气,每次持续 30min,发作时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逐渐缓解,白天一般活动时无胸闷、胸痛。
发病来患者精神差、失眠,甚至因害怕“心绞痛”发作不敢入睡。
既往有高血压
病 10 余年,口服非洛地平、培哚普利治疗,平时检测血压基本正常;有糖尿病 2 年,血糖控制可。
入院查体:患者体型偏胖,血压 130/65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末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 75 次 /min,律不齐,偶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基本正常;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正常;血糖 7.13mmol/L,血脂中除 TG 3.82mmol/L 外余项均正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轻度 ST-T 改变。
胸部 X 线片:双肺纹理增多。
心脏超声:①室间隔及左心室各壁运动幅度减低;②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③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EF 53%;④主动脉瓣、二尖瓣少量反流。
动态血压示血压波动在 120~140/65~
70mmHg。
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 63 次 /min,偶发室上性早搏,患者病情发作时与平时心电图比较 V4~V6导联 ST 段轻度压低,约1mm,考虑患者胸闷发作为心肌缺血所致。
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等治疗,患者夜间睡眠时仍有发作性胸闷。
观察患者夜间入睡后出现呼吸暂停,约10~20s 后憋醒,醒后诉胸闷、憋气,伴大汗,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T 改变,V4~V6导联 ST 段与前比较有所压低。
根据病情发作特点,且患者存在肥胖、颈围较粗,有高血压病病史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危险因素,符合睡眠呼吸暂停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于夜间发生心绞痛的特点。
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除外该诊断。
考虑患者发病来精神差、严重失眠,甚至因害怕“心绞痛”发作不敢入睡,存在明显精神紧张、焦虑,请精神心理科会诊,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为明显焦虑,认为患者存在焦虑症,在加强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劳拉西泮 2mg/d,患者焦虑症状缓解,夜间睡眠明显改善,发作性胸闷次数逐渐减少、消失,病情平稳出院。
讨论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也是一个多种危险因素疾病。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该患者入院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住院期间观察病情发现,患者心绞痛多于夜间或
白天睡眠发作,夜间入睡后有呼吸暂停,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且存在 SAS 危险因素,行多导睡眠图检查除外 SAS 诊断;仔细分析病情,并与患者反复交谈,经精神心理科采用焦虑量表,诊断存在焦虑症,在治疗冠心病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劳拉西泮,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在一般人群中,其患病率为 4.1%~6.6%,在冠心病患者中,其患病率为40%~70%。
可见焦虑症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在临床过程中,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常与冠心病相似,患者感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使焦虑症状隐匿于冠心病症状之中,或表现为与冠心病病变程度不相符的症状加重,临床医生如根据所谓的“单一疾病诊断原则”,很可能将焦虑症漏诊。
冠心病患者往往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心理应激,引起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
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引起体内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引发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
如儿茶酚胺的过量分泌、脂类代谢的紊乱、促凝血物质和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其结果是心肌供血、供氧减少,心肌耗氧增多,从而促发或加重了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
有明显焦虑的患者发生致命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明显增高,显著增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伴焦虑症状者,在单纯给予抗心绞痛用药难以奏效时,辅以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常能消除焦虑,减轻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
本例由本人负责了全部诊疗过程,经处理冠心病无效后,又按SAS方向排查,结果不是,结合病人精神状态不排除精神心理问题(焦虑症),后邀请精神心理科会诊确认,并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的临床表现,及时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