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贵在实效——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近年来,校本教研成为教育界热门话题,被视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的、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为目的的系统性教育科研活动。
而校本教研实效性,即指校本教研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那么,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校本教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正逐渐被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所重视和提倡。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只有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对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关注和重视。
要强化校本教研的需求导向。
校本教研活动是为了解决学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强化校本教研的需求导向。
教研活动要符合学校的实际需求,要关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着力解决学校教学中的难题和问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只有将校本教研活动与学校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使其成果更好地为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和认可。
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的组织机制。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的组织机制,有利于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研组织,配备专门的教研人员,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还应当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校本教研组织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要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水平和质量。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需要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水平和质量。
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时,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注重提高教研活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只有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地体现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使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校本教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教学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动学校发展的必要途径。
然而,要想实现校本教研的实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学校要将教研作为全员参与、全员推广的校本教研模式,构建良好的教研氛围,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和动力。
特别是要注重营造“以人为本”的教研氛围,关注教师的需求,鼓励教师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宣传和表彰。
其次,要加强教研管理。
学校要从财务、时间、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为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和资源保障。
同时,自身也要加强管理,推动教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健全教研管理机制。
应当制订教研计划、建立教研档案,及时收集反馈教师的教学反馈,全面开展教研成果评价,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第三,要注重教研成果的分享和应用。
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发展,而教研成果的分享和应用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公开分享教研成果,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教研成果的共享平台,推动教师与学校间的资源共享。
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将校本教研成果与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对教师工作和学校发展的有效支撑,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
第四,要重视教研实效性的评价。
对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校本教研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实效性的提升。
教研过程中应该对每个环节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对教研成果也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准确反映出教研的实效性。
评价结果可以为教研工作提供参考,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综上所述,要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加强教研管理、注重教研成果的分享和应用、重视教研实效性的评价。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
对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教研工作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通过教研工作,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教研工作时,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教师要重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充当学生的引路人。
只有不断进行教研工作,教师才能紧跟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因此,教师要意识到教研工作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其次,教师要注重团队合作。
教研工作需要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交流,通过集体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教师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教师应该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共同解决教学难题。
通过团队合作,教研工作的效果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们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教研工作。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工具和资源层出不穷。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科技手段进行教研工作。
通过利用科技手段,教师可以更加迅速地获取教学资源,方便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提供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最后,教师要重视反思和总结。
教研工作不仅仅是教师们研究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教师在每次教学之后都要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只有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
总之,教研工作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教师要重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利用科技手段,重视反思和总结。
只有在不断进行教研工作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校本教研效果良好的学校并不多,具有许多实效性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探索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潜在因素并寻求解决办法。
1. 教师参与热情不高。
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太大,再加上薪酬贪污等因素,导致他们无法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工作。
2. 教师缺乏新鲜血液。
许多教师对校本教研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甚至感到厌烦。
这可能是因为许多教师只是重复以前的研究,缺乏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3. 研究方向不明确。
校本教研在研究方向上缺乏适当的引导,使得研究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度和广度。
4. 研究成果得不到充分利用。
很多校本教研成果只是被单独的教师或研究组使用,而没有全面地普及到学校其他教师和学生中。
二、校本教研实效性问题的深层次原因1. 对教研误解。
许多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和变成职称。
他们不熟悉教学研究的本质和价值,缺乏对教育研究的深刻理解。
2. 学术能力不足。
尽管许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但他们缺乏教育研究的必要学术能力,如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
3. 缺乏研究资源。
学校缺乏现代化的研究设备和专业研究人员,使得教师无法快速地获得最新的教育研究资源和信息。
1. 投入必要资源。
学校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资源支持,如研究经费、研究设备和技术支持等。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2. 建设合适的平台。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教研平台,使得教师们能够面对面交流教育研究成果和经验。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教育研究人员,建立一个具有高水平的教研人才队伍。
3. 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培训和讲座等,提高教师对教育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的热情。
4. 加强院校合作。
学校应该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与他们共同制定教育研究计划,并共享研究资源和成果。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近年来,校本教研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是衡量其成败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思考和改进。
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校长的重视与支持。
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对于校本教研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长应积极关注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支持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为教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校长还应成立教研领导团队,引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推动教研成果的落地和应用。
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的参与度和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教研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师德师能培训、组织教师交流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并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在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提高中,还需要大力发挥教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研成果必须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才能真正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教研成果推广团队,加强对教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促使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提高还需要改善教研评价体系。
教研活动的评价是促进教研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准确评估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全面、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注重教学成果的评价,还要将教学过程和教师个人能力的改善纳入评价范畴。
应鼓励教师通过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教研活动,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外部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强化教研室职能
明确教研室的职责和权利,使其 具备制定和执行教学研究计划、 监督教学质量、评估教师教学水
平等职能。
加强教学研究
01
02
03
强化教学研究意识
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 提高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 识和参与度,鼓励教师积 极开展教学研究。
制定教学研究计划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 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 学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 标和实施方案。
拓宽教师视野
参与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接触到更 多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拓宽视 野。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拓展学生知识面
01
优质的教研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02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03
教研工作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
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校际合作与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经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 平,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03
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和专业素养提升
在推进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应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专业素养提升,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成长。
THANKS。
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无法 对教师的参与情况和成果进行评价和激励。
03
加强教研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教研室建设
设立独立的教研室
为提高教研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 性,学校应设立独立的教研室, 负责统筹、组织和实施各项教研
工作。
完善教研室设施
教研室应配备先进的设施,如电 脑、投影仪、教学软件等,以提
提高教研工作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教研工作效能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师教研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了提高教研工作的效能,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思考。
本文将从如何提高教研工作效能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科学的教研规划提高教研效能的第一步是科学的教研规划。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建立教研计划,并制定教研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进度和明确工作目标。
在制定教研计划时,教师需要注重教研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确保教研成果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
二、多样化的教研形式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辅导和交流。
此外,还可以通过交流会、研讨会、观课等形式,来促进教研成果的传播和交流。
在教研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选题、案例讲解等形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三、优化教研成果教研的成果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从而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为此,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教研成果。
教师可以通过编写教学计划、设计精彩的教案、辨别案例、推广新理念等方式,将教研成果生动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这样教研就能发挥最大效用。
四、课堂教学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询问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师的教研指明了方向。
教师也可以通过试讲的形式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思路是否正确,从而培养自己的自我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教研效能,教师需要遵循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学生需求,制定科学的教研规划,多样化教研形式,优化教研成果,及时进行课堂教学反馈。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需求,提高教研工作效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校本教研是指在学校内部,由学校教师主导组织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它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协作和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课程设计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让它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校本教研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师在进行校本教研时,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需求,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尽量与本校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紧密对接,既要关注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
此外,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开展有价值的研究工作,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其次,校本教研应该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
校本教研不应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校本教研机制,制定出长期规划和研究计划,并建立相应的学科群组、研究小组或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此外,学校领导也应该加强对校本教研的引导和推动,注重校本教研成果的凝练和分享,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真正实现校本教研的理念和目标。
最后,校本教研还需要具有实践和评价的相互促进。
教师应该根据校本教研成果,及时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课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领导也应该加强对校本教研成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思考和探索。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学校要建立完备的校本教研机制和平台,和领导要加强对校本教研的引导和推动,加强校本教研成果的评估和反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校本教研的理念和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我对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看法
我对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看法第一篇:我对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看法我对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看法教研工作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工作,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摇篮。
在新课标理念全面深入课堂的今天,我认为教研工作应当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标理念、以全新的思维、积极开展特色教学研讨,协助校领导打造一流教学品牌。
因此,本学期教研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越来越广。
因此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刻不容缓!也只有理论水平确实提升了,我们的思想认识才跟得上去。
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充分运用有效时间,多读一本书。
记得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曾说过:“你再忙,也要留给自己一定空间多读一本书”。
而“读一本好书,就是给世界做了一件美丽的事。
”这也是台湾著名儿童作家方素珍说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广泛地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书。
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老师的思想境界,所以,读书应当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部分。
3、利用“走出去,请进来”,加快教学前进的步伐。
多让年轻的教师们“走出去”,再把名师们“请进来”。
这应当是教师们专业水平提高最便捷的一种学习途径。
例如这几年来,我校先后派出好多老师去外面培训、听课。
她们有机会零距离地接触最前沿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方向。
学习满载而归后,她们回来通过讲座或通过她们的展示课,我们全体教师都能感受到新课堂的新面貌,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她们的汇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通过她们的师带徒,快速提高我校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很好地激活学校的教学氛围!这也是“走出去”的最好回报!“请进来”,我认为也是教研活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这几年来,我县及到全国经常会请并北京专家、深圳等教育发达地区的专家来我县上课或讲座,这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些契机,积极参与,积极学习。
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教研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教研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估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协调、发展和创新。
如何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研制度和规范体系。
教研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方案,确立教研目标和大纲,并加强教师教研内容的审核和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这样能够促进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教研成果的质量,有效地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其次,学校应当注重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教育教学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结论,也是为了应用。
学校在开展教研工作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教研成果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学校可以建立教育教学信息共享平台,将教研成果分享给广大教师,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从而持续提高自身教学经验和水平。
再次,学校应该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执教和实施者,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思想、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等因素。
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意识,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最后,教研工作应该融入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育教学研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学校应该将教研成果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切切实实地受益。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研成果,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总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实现离不开教研工作的支持和推动。
学校应该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研工作计划和规定,发挥教研成果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希望全国各级学校也能够加强教研建设,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校本教研是指在学校内部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以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它强调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和反思实践,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是指校本教研活动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和效果是否显著。
为了让校本教研更具实效性,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思考。
校本教研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很多教学难题和挑战,校本教研应紧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通过实际操作和针对性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教研活动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和支持。
校本教研应充分利用各项资源。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所,支持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教研领导者要积极争取各方的支持,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支持。
还要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促进更多的教研成果的分享和互相学习。
校本教研应注重教师的参与和反思。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反思是校本教研活动得以实施的基础和关键。
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学校还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教研工作。
校本教研应注重成果转化和推广。
教研成果只有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才能发挥其实际效果。
校本教研应该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让更多的教师和学校受益。
学校要提供相应的机制和渠道,将优秀的教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离不开解决实践问题、充分利用资源、教师的参与反思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足准备和努力,我们才能够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校本教研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校本教研的开展和实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通过教师参与的方式,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的活动。
校本教研是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在现代教育中,校本教研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因为它不仅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1.缺乏科学性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和规范,许多校本教研活动往往成为了形式主义,缺乏深刻剖析和深入探讨的精神,导致研究结果没有实际效果。
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准确的评价和总结,提高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2.参与意识不强3.明确目标不清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些学校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只是从表面问题入手,缺乏深入思考。
这样就难以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做出深刻剖析和有针对性的改进。
因此,需要学校明确教研目标和方向,建立科学的研究课题和方案,为教师研究提供具体的指导。
1.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需要根据校内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参与、实施、评价机制,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2.强化教师培训对于参与校本教研工作的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从而为教研活动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支持。
3.推行多元化的教研模式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应推行多元化的教研模式,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如在线教研、对话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促进教研活动更加深入、高效。
4.加强领导支持和推动学校领导应重视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和支持校内教研工作,搭建教研平台,提供丰富而有效的资源支持,为教师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促进。
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3篇)
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3篇)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1)一、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作为突破同学科教学成绩差距大的抓手。
二、集体教研针对老师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开展活动。
做到有专题,重实效,抓落实。
营造畅所欲言的研究氛围,搭建积极表现的台子,让老师们想说、敢说、多说、会说,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提高。
三、重视对教师思想、理念的引领。
以读书活动为抓手,请进来,走出去,激发教师爱学习、爱研究的兴趣,搭建成功的架子,让老师们乐于顺杆向上爬。
四、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既要传播经验,又要带出好徒弟,实行师徒捆绑评价。
五、以课为抓手,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六课联动①在目标中“论课”“论课”是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学初进行专题培训,明确各学科备课、讲课、评课的具体要求。
可以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也可以观看名师光盘。
②在智慧中“引课”举办以“名师引领·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学科优秀教师执教引领课,要求相关学科全体教师参加观摩活动。
活动结束,观课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开展高效课堂教研沙龙。
③在思考中“问课”引领课结束后,紧接的是问课,课贵有问,问则思、思则得、得则行。
问课中青年教师就引领课中的感悟、困惑、难点的处理直接追问授课教师。
④在互学互促中“赛课”每个教研组首先进行初赛,开学第一周由学科组长负责组织安排本组全员讲课安排表。
第三周开始讲课比赛,第三周周四前挑选出优秀教师,同教研组教师一起备课、磨课,最后代表本组参加学校比赛。
最后再由学校学术顾问团逐一点评。
⑤在修行中“追课”针对挑选出来的优秀教师,我们则采用追课形式,在学校学术顾问团老师的指导下,一遍遍地试讲,一次次的修改,最后参加邀请专家莅临指导。
⑥在细节中“研课”:针对老师们申报的优秀课题,开展在细节中“研课”活动。
以上各项活动各学科教师及时调课,不准出现空堂现象,听课过程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不准批改作业、看杂志、相互议论等一切与听课无关的事情,检查人员做好考勤记录,课例教研时主讲人准备好说课稿,评课中本着对教师提高与发展有益的原则,应该优点与不足并举,不能一味的唱高调奏凯歌。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摘要】校本教研是指学校内部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
本文从引言开始,介绍了校本教研的概念和重要性。
在从校本教研的特点、难点、路径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后在重点讨论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效益和重要性。
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是指教研活动能够真正带来教学上的改善和提升。
通过合理选择教研路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校本教研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实效性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对于促进学校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校本教研、实效性、重要性、特点、难点、路径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效益1. 引言1.1 校本教研的概念校本教研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自主进行的教研活动,围绕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改进策略。
校本教研的核心在于以学校为单位,通过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合作探讨,共同研究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校本教研旨在通过教师的参与和反思,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发展的促进。
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校本教研更加贴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利于促进教学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养水平。
校本教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2 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校本教研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和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和经验分享,学校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研文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关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增强教学实效的思考
关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增强教学实效的思考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益处、如何加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等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增强知识储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理念层出不穷,教研活动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益处1. 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可以了解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教学思路。
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拓展教学思路,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引导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
4. 培养团队精神。
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团队精神,形成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共同改进教学的氛围。
三、如何加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1. 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领导,为教师提供参与教研活动的平台和机会,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2. 强化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研活动的指导,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使其成为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 注重教研成果的转化。
学校应该重视教研成果的转化,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教研成果真正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4. 培养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推动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研的积极性。
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
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教研员培训2007.3.30一、学校教研活动存在的价值回顾我们以往的学校教研活动,成绩与不足并存。
这些不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研活动的效率。
“高耗低效”现象如果在教学中出现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因为它影响的是一批孩子!特别个别教师认为:不参加教研活动,凭着老本儿,也能上课,也能把班带好,把课教好,教研活动可有可无,于是对参加学校教研活动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本人不完全否认个人功底在教学中的作用,但不敢苟同。
原因很简单:教研活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休戚相关。
1.从教师自身的发展出发——需要研究。
学校教研活动应包括两种状态:一是教师个体独立....研究,二是教师间的相互合作..。
..研究试想:实际上,每位教师都在不断研究着。
如果不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怎们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教学发展?我相信,没有一位教师会将某个教案永远使用;没有一位教师始终按照师范学校教材教法老师教的那样去上课。
都在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改进、提高。
这就是研究,是个体的研究。
我还相信,没有一位教师完全是凭着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去上课的。
都在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借鉴着、吸收着他人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这也是研究,是相互间借鉴、吸收性的研究。
总之,大家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主动或被动的,都在在不断地研究着。
道理也很简单:一个教师要想立足于三尺讲台,就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进程,否则将被三尺讲台所遗忘。
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
教师是一种职业。
教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从事这种职业。
(职业:《现代汉语词典》1616页: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说白了:从个人生存的角度出发需要研究。
2.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需要研究。
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见识广度、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变。
现在的学生决不能与10年前的学生同日而语。
提高教研工作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01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 合的方式
利用网络技术,组织线上线下相 结合的教研活动,打破地域限制 ,扩大教研参与范围。
02
引入专家讲座、研 讨
邀请教育领域专家进行讲座,与 教师进行研讨,为教师提供专业 引领和新的思考视角。
03
开展同课异构、集 体备课等活动
通过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活动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教研工作效能可以激发教师参与 教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在研究中成 长,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 能力。
03
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提高教研工作效能可以为教育创新发 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持,推动教育 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创新,促进 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02
CATALOGUE
提高教研工作效能的实践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计划
如何进一步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教研工作需要更加关注教育 教学实际,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同时,也需要加强教研人员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实现教研成果 的共享和共赢。
要点三
思考
面对未来教研工作的挑战,我们需要 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不 断探索教研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通过加强学习、深入实践、不断创新 ,推动教研工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
优化教研资源配置
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与兄弟学校、教育机构等建立合作 关系,共享优质教研资源,弥补自身资源不足。
通过以上实践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教研工作的效能,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对学校内部的教研资源进行合理挖 掘和利用,如优秀教师的经验、特色课程等,实现资源 共享。
持续改进教研工作机制
关于提升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学院各系部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推广教学经验,传递新理念新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加快教学改革。
但目前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存在教研计划落实不严,活动形式单一,教师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要有效开展教研活动,需要抓准解决问题、制定明确目的的教研计划,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研究型教研组,提高教师参与度和活动效果。
一、学院教研活动的现状分析学院各系部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推广教学经验,传递新理念新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加快教学改革。
但目前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存在教研计划落实不严、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教研活动往往只是一周一次,时间短暂,成为管理例会,任务布置多,讨论日常事务,缺乏教学研讨。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主题不明确,延续性连贯性差,效果不理想,缺乏具体成果。
教研有效性不强,教师参与度不高,应付了事,点评泛泛而谈,发言雷同无创新理念,集体备课缺乏深入讨论,甚至出现吹牛聊天等待教研活动结束的现象。
二、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要有效开展教研活动,需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研究型教研组,提高教师参与度和活动效果。
教研活动计划要明确每一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从根本上决定教研活动能否科学、有序地开展。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间互助、专业引领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因素。
要抓准解决问题、制定明确目的的教研计划,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研究型教研组,提高教师参与度和活动效果。
教研组是学校按学科划分的教学研究基层组织。
它是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共同体。
我们应该重视这一团队的组建工作,并充分发挥教研组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研组一般根据学科类别组建,由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
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可以依据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归类。
笔者认为大致可组建7个教研组。
以相近学科教师组成教研组,如专业基础课以礼仪、形体、沟通等学科组成教研组;以汽车文化、底盘、发动机、电工电技、汽车技术等学科组成教研组;专业核心课则可细分,以单一学科(岗位方向)分组,如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服务顾问、保险理赔、大客车驾驶等各为一教研组。
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教研工作的重要性•教研工作的现状•加强教研工作的措施目录•对未来教研工作的展望01教学方法改进教研工作有助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精炼课程要点,从而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评估完善提升教学质量营造学术氛围增强师资力量推动学校改革030201促进学校发展丰富课外活动教研活动可以推动学校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通过教研工作,教师可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动素质教育教研工作有助于学校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02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成绩提高取得的成就教研与实际教学脱节部分教师缺乏参与热情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存在的问题03完善教研制度,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01多样化教研活动形式02教研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改进的方向03建立完善的教研制度规范教研流程明确教研目标设立专项经费1 2 3提高教师认识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以问题为导向教研活动应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紧密围绕教学实际展开研究,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促进教研与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
搭建合作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合作,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和研究的平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推动教研与教学实践的结合04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教学在线教研合作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信息化助力教研工作跨界合作与创新教研模式学科跨界整合01企业、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02教研与社区资源的整合03提升教学质量塑造学校特色增强学校影响力教研工作助力学校品牌建设与发展THANK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工作贵在实效——关于学校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教研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是切实解决教学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所以教研工作要摒弃计划上的高谈空论,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组织上的例行公事,活动上的走走过场,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加强管理保障教研1.建立教研组织机构教学研究不是某个领导或某些教师的事,它需要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共同参与。
为保证教研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首先就要形成相应的教研组织机构。
如建立由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和聘请的校外专家组成的智囊指导团,来谋划全校的教研思路,参与学校中心教研组、基层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对各组的活动给予必要的帮助和专业支持;对各组的教研成果进行理论提升并宣传推广;针对学校教学实际及时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建立由骨干教师、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组成的学校中心教研组,这些教师是学校教学的领头羊,他们要研究攻克基层学科组提交的疑难问题,并将问题的解决以课堂教学、课例分析、理性思考等形式进行展示,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立由学科组长和学科教师组成的基层学科组,将来自教学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教研活动。
从而形成全校上下,全员参与的层级教研网络,使不断生成的教学问题,在不同的层面得到解决,以确保教研实效。
2.形成系列教研制度教学研究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需要一系列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教研工作,使每位教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研究怎样去做。
如制定《学科组教研活动制度》,以促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教研,增强教研意识;制定《中心教研组研究制度》,规定中心组每位成员结合专题、根据自身特点,主动承担研究任务,成为专题研究的责任人,并能根据自身特长将研究结果以课堂教学、经验总结、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制定《指导培训制度》,规定主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深入一线参与教研,对各组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定期组织教研交流活动、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及时结合活动情况搞好培训工作,以帮助全体教师提高教学素养,提升教学智慧;制定《教研工作汇报制度》,加强各组之间的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灵活调整、改进、完善教研策略;此外制定《教师学习制度》、《教师实践反思积累制度》等保障教研工作的规范和实效。
3.强化教研过程管理教研活动的开展,仅靠制度的规范,学科组长、责任人的组织实施是不够的。
还需要主管教学的领导深入到各学科组,深入到教学一线,即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支持教师的大胆实验与创新;也要以领导者的身份对各组的教研工作实行监控、检查,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加大指导力度,使教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在督促落实教研的同时,提高教研的质量。
另外,需加强各组教研资料的收集与管理,总结与提升工作,用资料说明教研过程,靠过程落实教研目标,从而在漫长的教研历程中留下各组教研的一个个真实而深刻的印迹。
4.引入教研激励机制教研活动的开展需全体教师有一腔参与教研的热情,形成一股参与教研的内驱力,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全身心地投入的教学研究工作之中,所以将激励机制引入教研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如制定《教师奖惩条例》、《优秀学科组、年级组评比及奖励办法》、《教学成果奖励方案》等激励措施,以鞭策教师努力搞好教研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
围绕教研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各种评比活动。
如设立教研先进集体奖,使先进年级组、学科组的评选有力的促进了教师团体间的竞争意识的形成,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使更多的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搞好集体教研的热情。
设立教研先进个人奖,在教师中掀起争当教研能手,争做研究型教师,争创教研佳绩的热潮,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浓郁的教研氛围。
设立优秀教研成果奖,即评选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课例、优秀论文、优秀教学反思、优秀教研经验等,以促使教师从日复一日看似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奇、新意,获得些许成功感、满足感、成就感。
同时,学校加大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教研事迹及教研成果的宣传表扬力度,积极向上级部门或教育报刊、杂志推荐成果,向社会宣传做法,促使教师不断在教研领域中进行探索,提高广大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二、注重学习提高教研1.学习理论专著即学习教育教学专家的教育专著或相关的理论文章,如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钟启泉主编的《为了每为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傅道春主编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等。
对于这些理论专著的学习,可采取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的形式,首先要求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实验教师带头学,戴着辅导老师们的任务学;同时将专著提供给各学科组和老师,进行自学,写好学习笔记和体会,在教研活动中学习交流。
提倡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完整的理论专著,以便于系统的了解某一教育思想,在学懂的基础上,经过辅导再学得更透彻一些。
通过理论的学习,以促进教师更快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课改的认识,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旨,使教研活动的开展有理论可查。
2.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各学科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所以,要求广大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学习。
既要全面了解学科标准的全部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详细了解相邻学段的教学目标,具体学习所教学段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握好各学段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深入学习标准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以合理采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学习中要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透彻而准确的把握标准,树立起全新的学科教学理念,使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而不会偏离方向。
3.学习先进经验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各种教育报刊、杂志,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资源,多多登陆教育网站,学习全国各地先进的课改经验,教学经验,成功的教研方式、方法,并将个人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从而汇集大量的教学及教研资料,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使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能多走捷径,少走弯路;使教学问题的解决在经验借鉴的基础上,能向更深入进展,从而提高教研质量。
4.名师课堂赏析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组织教师观看优质课的录像;利用集体教研的时间,组织欣赏名师的教学课例。
从内涵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设计、得体的教学行为、精彩的教学语言、灵活的教学机智等各个方面直观感受名师风范。
使教师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也使深奥的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生动的课堂实例得以直观呈现。
随足不出户,却能及时了解了当前课改动态及课堂教学走向,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
5.学习同半经验身边的伙伴虽没有专家的理论那么高深,虽没有名师的教学技艺那么精湛,但只要找准了每位教师身上的学习点,伙伴们均是实实在在的学习资源。
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多多走进同伴的课堂,仔细聆听,认真记录,深入思考,寻找差距,写出体会,互相交流,长善补失。
多多与同伴交流学习体会、教学感受,研究教学困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使教研质量在实实在在的互动学习、交流中提高。
6.专题研究充电教师的学习应是广泛的、深入的、及时的,在此基础上,更提倡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即按需所学。
学习的针对性强,实效性才能够得以保障。
所以要求教师能结合个人实际与学科组的教研专题,带上问题有选择的学习相关理论或经验,并在学习中融进个人思考。
用学习来指导实践,真正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自身的困惑,使自己在学习中进步,促专题研究深入。
三、实施培训指导教研1.走出去带回来学校领导要走出去,校长是学校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领导是学校教研工作的谋划者和直接指导者,他们要放开眼界,了解当前教育动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准确调控教学方向,保证先进性;调整教研思路,保持正确性。
因此学校领导应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到先进地区、学校参观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将参观收获及学习所得,带回学校,开展相应的讲座或培训,用以指导教学和具体的教研活动。
骨干教师要走出去,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对其他教师的成长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他们的不断成长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要多为他们创造机会,参加一些理论性强的培训,参与高级别的研讨,听高水平的课,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提高。
由于这些骨干教师业务能力强,视野宽,思路广,点子多,接受新事物快,能够把所学转化为能被学校教师接受的具体的体会或生动的课例,有效实施二级培训,与更多教师分享学习资源。
要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去,无论是各级各类培训班的专业培训,教研室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教材培训,还是市内、区内各校的开放课、研究课、观摩课,都提供时间和机会尽可能让更多的老师有现场学习的感受,亲临培训的体验,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2.请进来留下来要把专家请进来,根据学校教学实际的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及教研工作。
专家通过深入课堂、与教师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学现状及教师需求,有针对性的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实施培训,既可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讲座,教学问题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是课堂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具体指导。
帮学校指明研究方向,确立研究核心,提供研究方法;给学校教学、教研提供有力、有效地专业引领。
把教研员请进来,教研室是地方上教学权威指导机构,把各学科的教研员请进学校,对学科教师实施单独培训,对学科组的教研进行直接指导,把兄弟校的先进经验介绍进来,这种培训的针对性,指导的实效性,会更突出一些。
但这种培训、指导应该是定期的和长期的,这样一方面可使指导形成系统,循序渐进;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把全新的经验、信息介绍到学校中来,不断使教师走出困惑,继续前行。
把名师请进来,专家和教研员带来的往往是理性的培训较多,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实践层面的直观感受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可以从兄弟学校挖掘资源,将各校名师请到学校来,用他们的课堂教学引导我们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经验启发我们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故事感动我们的教师……在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帮我们解决教学中的疑难。
3.坐下来研起来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固然需要借鉴,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支援,但更要立足学校,挖掘校内资源。
对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有效地指导方式,是开展长期的、及时的、贴近教师实际的即席指导。
所以,学校主管教学领导要坚持深入课堂,多听推门课、教研课、展示课、汇报课,尤其加强对重点指导对象的跟踪辅导。
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引导。
对共性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对策的基础上,推出课例,组织教师进行再研讨,变单纯的理论讲座为案例分析。
让老师们在案例中,在研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四、开展活动盘活教研1.围绕课堂教学开展系列活动课堂是教研活动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