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农村社会学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乡村基层组织建设课件(PPT 65张)
教 学 内 容
1.理论知识(概念、类型、 一、基础知识 作用) 2.乡土知识(适应本地和 自我总结的章程、制度) 二、政策法规:村民组织条例、村民自治章程 三、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任务、要求、基本作法
做(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何目的)。
一、概念
• 农村 • 农户 • 农民
农村
• 农村(乡村) • 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
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阜康市农广校
教
学
目
的
• 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一门 基础学科,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农民、 农业、农村)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同时 也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也是提 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完善党组织建设 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是提高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 最重要环节。(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组 织法为主) • 由此,可以说:基层组织建设不是农村 干部的事,也不是哪一级政府的事,是
发 放 对 象 和 条 件
上 级 拨 来 救 灾 救 济 款 数 量
救 灾 救 济 款 领 取 户 名 单 和 数 量
公 开 电 价 政 策
用 电 数 量
应 缴 费 额
实 缴 费 额
涉 及 村 民 利 益 普 遍 关 心 其 他 事 项
财务公开内容
财 务 计 划 及 其 他 执 行 情 况
专项 收支 (资 金预 算、 资金 来源 、资 金使 用、 决算 等) 代收 代缴 费用 :水 电费 以及 其他 以 资 代 劳 情 况 群众
添置办公用 品、修理农 用机井等重 大项目的经 费收支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与民主理财小组 一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条件 1、热爱集体、公道正派 2、有一定议事能力 3、小组内应该有具备财会知 识的成员
农村社会学-第十一讲PPT课件
农村贫困问题:区域性的贫困,社会保 障制度和贫困问题
11
2020/10/13
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义务教育、职业教育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面源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城市和工业的影响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农村土地问题
12
2020/10/13
农村社会问题的成因
经济上的原因
思维观念、道德价值观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7
2020/10/13
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社会问题的模式和发展规律:
社会整合论:如果社会整合程度与发展 水平不适应,就会造成社会问题。
社会解组论:社会变迁而导致社会失去 规则,从而产生社会问题。包括缺乏规 范、文化冲突和制度失效。
文化失调论: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和风 俗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
8
2020/10/13
4
2020/10/13
社会问题的要素
影响的对象具有社会性
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社会成员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要 求
对问题的控制和解决具有社会性。
5
2020/10/13
社会问题的特点
普遍性和特殊性:空间的普遍性和时间 的无限性,区域和阶段特殊性;
社会问题的多元性和复合性:社会问题 产生原因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社会问 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6
2020/10/13
社会问题的类型
直接成因:偏差行为(个体行为违法法律或 规章)和社会解组(社会变迁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范围:人口问题、种族和民 族问题、婚姻和家庭问题、政治问题、经济 问题、道德问题、宗教问题等;
陆学艺的划分:结构型社会问题;变迁型社 会问题;偏差型社会问题;
11
2020/10/13
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义务教育、职业教育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面源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城市和工业的影响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农村土地问题
12
2020/10/13
农村社会问题的成因
经济上的原因
思维观念、道德价值观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7
2020/10/13
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社会问题的模式和发展规律:
社会整合论:如果社会整合程度与发展 水平不适应,就会造成社会问题。
社会解组论:社会变迁而导致社会失去 规则,从而产生社会问题。包括缺乏规 范、文化冲突和制度失效。
文化失调论: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和风 俗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
8
2020/10/13
4
2020/10/13
社会问题的要素
影响的对象具有社会性
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社会成员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要 求
对问题的控制和解决具有社会性。
5
2020/10/13
社会问题的特点
普遍性和特殊性:空间的普遍性和时间 的无限性,区域和阶段特殊性;
社会问题的多元性和复合性:社会问题 产生原因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社会问 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6
2020/10/13
社会问题的类型
直接成因:偏差行为(个体行为违法法律或 规章)和社会解组(社会变迁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范围:人口问题、种族和民 族问题、婚姻和家庭问题、政治问题、经济 问题、道德问题、宗教问题等;
陆学艺的划分:结构型社会问题;变迁型社 会问题;偏差型社会问题;
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农村社会学农民社会化机器特征第二章-PPT课件
8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美国社会学家埃弗里特· M· 罗吉斯和拉伯尔· J· 伯德格认 为:“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定向的乡下人,他们一 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虽然并非完全需要),就 是说,他们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费的。 因此,农民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思。农民并不 是完全自给自足型的,他们至少是部分市场定向的,他们要 购买一些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需要社会的服务。但是,尽管 他们要卖出部分农产品,他们也不是像商业农场主那样把农 业作为一个企业。”这个定义把不发达国家的农民与发达国 家的农场主或农业经营者区别开来,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 农民自身的变迁,从传统农民到农业经营者的过程。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西方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兴起了“农
民”定义问题的论战。到70年代中期正如德国学者
欣德尔抱怨的:“关于如何定义‘农民’的论战已
经拖得太久了,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继续这种讨论纯
属浪费时间与精力。”但他也看到:“这一论战事 关农民研究的未来,因此讨论仍将继续下去。”一 直到90年代,“谁是‘农民’”似乎仍是个问题, 以至于英国农民学家T· 沙宁在1990年出版的一本颇 有影响的书便以《定义中的农民》为题。
6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古汉语中的“农民”
古 汉 语 中 “ 农 民 ” 一 词 始 见于 战 国时也 有 身份的 涵 义 (《说文》释民:“萌(懵)而无识也。”),但并无西 方语言那样强烈,而职业涵义(繁体“农”字从辰,古指 贝壳制的农具)却很明显。“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 民、有农民、有工民”(《春秋谷梁传》)。 从这类表述看,古代中国“农民”这一概念比西方有更多 的职业涵义,而身份卑贱之义却较为淡化。这反映了古代 中国比当时的西方职业分化较明显而身份壁垒却较宽疏, 这无疑是当时中国比西方更进步、更文明的体现。遗憾的 是到了20世纪中叶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的身份性 色彩反而空前地增浓了。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美国社会学家埃弗里特· M· 罗吉斯和拉伯尔· J· 伯德格认 为:“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定向的乡下人,他们一 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虽然并非完全需要),就 是说,他们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费的。 因此,农民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思。农民并不 是完全自给自足型的,他们至少是部分市场定向的,他们要 购买一些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需要社会的服务。但是,尽管 他们要卖出部分农产品,他们也不是像商业农场主那样把农 业作为一个企业。”这个定义把不发达国家的农民与发达国 家的农场主或农业经营者区别开来,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 农民自身的变迁,从传统农民到农业经营者的过程。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西方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兴起了“农
民”定义问题的论战。到70年代中期正如德国学者
欣德尔抱怨的:“关于如何定义‘农民’的论战已
经拖得太久了,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继续这种讨论纯
属浪费时间与精力。”但他也看到:“这一论战事 关农民研究的未来,因此讨论仍将继续下去。”一 直到90年代,“谁是‘农民’”似乎仍是个问题, 以至于英国农民学家T· 沙宁在1990年出版的一本颇 有影响的书便以《定义中的农民》为题。
6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古汉语中的“农民”
古 汉 语 中 “ 农 民 ” 一 词 始 见于 战 国时也 有 身份的 涵 义 (《说文》释民:“萌(懵)而无识也。”),但并无西 方语言那样强烈,而职业涵义(繁体“农”字从辰,古指 贝壳制的农具)却很明显。“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 民、有农民、有工民”(《春秋谷梁传》)。 从这类表述看,古代中国“农民”这一概念比西方有更多 的职业涵义,而身份卑贱之义却较为淡化。这反映了古代 中国比当时的西方职业分化较明显而身份壁垒却较宽疏, 这无疑是当时中国比西方更进步、更文明的体现。遗憾的 是到了20世纪中叶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的身份性 色彩反而空前地增浓了。
《农村社会学》第二讲
染严重)
•(三)农村的文化娱乐方式(P126)
农村的文化娱乐方式是指农村居民文化娱乐的活 动过程和活动形式。 1.继承积极的传统文化娱乐文化 2.利用现代媒体是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 3.农村文化娱乐方式的民族性和代际差异 4.农村文化娱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范的组织规程;4)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5)一定的
物资设备
• 依据不同的标准,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划分为农村正式 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 正式组织指政府按编制和法律规定而建立的组织。 • 农村基层的正式组织包括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 、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和群团组织等。
• 农村非正式组织指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宗族、宗教
村民委员会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也有把几个相邻 的自然村共同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或者把一个较 大的自然村划为几个村民委员会。
• 第五,广泛性。
• 一是地域的广泛性。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普遍的
社会组织,广泛分布于所有的农村社区。
• 二是成员的广泛性。村民委员会的成员由一定地域的 所有村民构成,而不像其他社会组织那样对其成员有 性别、年龄、职业或其他社会属性的限制。
,通过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
选连任。 • 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 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 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群团组织
• 群团组织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不同年龄、职
业、性别等的人民群众所自愿组合形成的群众性组
织,如共青团、工会、妇女联合会等。
• 第三,基层性。村民委员会是设立 在国家最低一级行政区划之下的社 会组织,它是农村基层政权指导下 的社会组织,直接由广大村民所构 成。
• 第四,地域性。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地域性社会组织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农村人地关系课件ppt1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三章农 村人地关系
2021/7/12
1
第一节 人地关系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人地关系概念
人地关系不单单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 关系,而是同时兼具自然性与社会性两种属性。
从“人”的角度来看:
– 既蕴含着一定数量的人口,也蕴含着一定的人 口质量;
– 既包括一定时期内人口结构与分布,也包括一 定时期内人口数量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
动力。
观念,忽视人口众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 一、建国前人地关系演变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
或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人地矛盾愈发紧张。 第二条就是我们现有的财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土地财政”的现象。
除了宏观环境的因素引发农村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紧张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对人地关系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 也就是说,多用地可以多增加财政收入。 除了宏观环境的因素引发农村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紧张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对人地关系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从耕地上看,1978年之后,我国耕地面积却逐步递减。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 二、1949年至1978年的人地关系 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 这样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Third,国家建设投资加大,城镇化水平加快、道路网络化等,征用了大量耕地; 这一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First: “过密化”的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2021/7/12
1
第一节 人地关系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人地关系概念
人地关系不单单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 关系,而是同时兼具自然性与社会性两种属性。
从“人”的角度来看:
– 既蕴含着一定数量的人口,也蕴含着一定的人 口质量;
– 既包括一定时期内人口结构与分布,也包括一 定时期内人口数量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
动力。
观念,忽视人口众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 一、建国前人地关系演变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
或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人地矛盾愈发紧张。 第二条就是我们现有的财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土地财政”的现象。
除了宏观环境的因素引发农村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紧张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对人地关系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 也就是说,多用地可以多增加财政收入。 除了宏观环境的因素引发农村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紧张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对人地关系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从耕地上看,1978年之后,我国耕地面积却逐步递减。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 二、1949年至1978年的人地关系 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 这样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Third,国家建设投资加大,城镇化水平加快、道路网络化等,征用了大量耕地; 这一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First: “过密化”的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六章农村社会组织
第四,农村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深受政治因素的 影响。农村社会组织的发育过程受到行政干预的强 大影响,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归属、结构层次、组 织目标、管理方法等基本上是自上而下,依照行政 命令、党政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意志决定。
第五,自下而上产生的民间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它 们在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基层民主、创建法制秩序、 建设和谐农村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织指教育、政治、经济、宗教、卫生、娱乐等组织。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特征
1.农村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
2.从组织的成员来看,农村社会组织绝大 部分是由农民构成的。
3.农村社会组织多与农村初级社会群体或 者农民的初级社会关系具有密切联系。
4.农村社会组织的形式与类型相对较少, 结构比较简单,规模相对较小。
村民(居民)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 人组成,通过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 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 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 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 求和提出建议。”
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是人们在经济关 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 会组织。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与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关系也同样复杂, 经济因素是否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产生影响,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者们的意见不一,主要 有“正向说”、“反向说”、“曲线说”和“无 关说”几种观点。
“正向说”
基本观点:村民自治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 正相关。
代表人物:党国英、欧博文(Kevin O’Brien)等。
第四,地域性。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地域性社 会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 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 则设立”。在实践操作中,村民委员会一般 以自然村为单位,也有把几个相邻的自然村 共同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或者把一个较大 的自然村划为几个村民委员会。
第五,自下而上产生的民间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它 们在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基层民主、创建法制秩序、 建设和谐农村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织指教育、政治、经济、宗教、卫生、娱乐等组织。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特征
1.农村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
2.从组织的成员来看,农村社会组织绝大 部分是由农民构成的。
3.农村社会组织多与农村初级社会群体或 者农民的初级社会关系具有密切联系。
4.农村社会组织的形式与类型相对较少, 结构比较简单,规模相对较小。
村民(居民)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 人组成,通过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 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 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 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 求和提出建议。”
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是人们在经济关 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 会组织。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与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关系也同样复杂, 经济因素是否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产生影响,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者们的意见不一,主要 有“正向说”、“反向说”、“曲线说”和“无 关说”几种观点。
“正向说”
基本观点:村民自治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 正相关。
代表人物:党国英、欧博文(Kevin O’Brien)等。
第四,地域性。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地域性社 会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 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 则设立”。在实践操作中,村民委员会一般 以自然村为单位,也有把几个相邻的自然村 共同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或者把一个较大 的自然村划为几个村民委员会。
农村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概述(PPT 73张)
• 2、村民自治的实际意义 • 党国英说:“中国农村正在进行村民自治 制度改革,村委会主任由农民直接选举。 官 方和知识界的一部分人似乎比农民对这场 改革更为热心,与20年前的农村经济改革 形成鲜明对比。” • 徐勇称村民自治是“平静的民主化‘革 命’”;辛秋水认为村民自治是在政治改 革上 的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
• • • •
四、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1、村民自治的初步发展阶段(1878-1988) 2、村民自治的探索试验阶段(1888-1998) 3、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完善阶段(1998至今)
五、村民自治的理论探讨
• 1、村民自治何以产生? • 沈延生认为:村民自治可用来作为一个政治改革 的样板,证明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民主承诺,驳斥 西方对中国没有人权的攻击。曾任中央书记处书 记、统战部长的阎明复说:“梨树县的事迹(村 委会”海选“)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 可……它对我们回击西方诋毁中国人权状况的问 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四、当前农村民间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与政府联系过于紧密 2、具有某种过渡性 3、发展不平衡
第二节
村民自治
• 一、村民自治概念 • 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 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 自 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 主体:农村居民 • 地域范围:村 • 自治内容:村务 • 自治目的: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 自我教 育和自我服务
• 二、 村民自治的发展背景 • 三、 村民自治的内容 • 1、 民主选举
河北迁西县洒河桥镇三村选举现场
封票箱
张贴的选举宣传材料
讲解选票
等待投票的选民
发表竞选演讲
填写选票--屋省东平县水河镇柳村选举
• • • • •
选举大会 竞选演讲 秘密划票 依次投票
农村社会学PPT-第三章 村落与农村社区
8
如何兼顾、如何协调,是一个值 得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三、村落的性质特征
• 在现代社会快速变迁与发展的进程中,村落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要
深刻理 解村落之于人类和文明的意义,还需要把握和认识村落的性 质。当我们抓住村 落的真实本质时,也就会对村落在现代社会的变 迁及其现实状况保持理性的 态度。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村落 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9
选举而产生的,因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属 于村民自治管理的范畴。
二、行政村的设置
• 目前,行政村的公共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公共服务设置和公共基础设施
设置。行政村的公共服务设置主要有村社会事务服务、村医疗诊所、村幼儿 园及 小学等教育机构。村社会事务服务设置主要向村民提供社会保险、保障 以及社会 福利等方面的服务,帮助村民办理申报、领取等手续。村医疗诊所 是根据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政策而在行政村内设置的便于村民就诊的农村合法 卫生医疗机构,其 设置按照政策统一规范,向村民提供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 务。在一般情况下,每 个行政村都设有一所小学,为村内儿童就学提供便利。 此外,为满足儿童教育社 会化的需求,一些行政村通过多种途径设立了幼儿 园,以解决村民幼儿教育需求 问题。此外,不同地方还根据本地条件在农村 建设中提供多种新型公共服务。 在公共基础设施设置方面, “村村通”工程 已让行政村全部开通公路,行政 村与外部联系的交通条件得以改善。此外, 越来越多的行政村已通宽带网络,反 映出农村的通信设施已走向现代化。目
• 三是生计功能。村落之所以能承载 起农村社会,一个重要原因是村落还是一个谋生的地方,这
个地方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条件。如今,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有些村落可能不再有农业而
出现了 新的生计模式。
如何兼顾、如何协调,是一个值 得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三、村落的性质特征
• 在现代社会快速变迁与发展的进程中,村落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要
深刻理 解村落之于人类和文明的意义,还需要把握和认识村落的性 质。当我们抓住村 落的真实本质时,也就会对村落在现代社会的变 迁及其现实状况保持理性的 态度。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村落 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9
选举而产生的,因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属 于村民自治管理的范畴。
二、行政村的设置
• 目前,行政村的公共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公共服务设置和公共基础设施
设置。行政村的公共服务设置主要有村社会事务服务、村医疗诊所、村幼儿 园及 小学等教育机构。村社会事务服务设置主要向村民提供社会保险、保障 以及社会 福利等方面的服务,帮助村民办理申报、领取等手续。村医疗诊所 是根据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政策而在行政村内设置的便于村民就诊的农村合法 卫生医疗机构,其 设置按照政策统一规范,向村民提供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 务。在一般情况下,每 个行政村都设有一所小学,为村内儿童就学提供便利。 此外,为满足儿童教育社 会化的需求,一些行政村通过多种途径设立了幼儿 园,以解决村民幼儿教育需求 问题。此外,不同地方还根据本地条件在农村 建设中提供多种新型公共服务。 在公共基础设施设置方面, “村村通”工程 已让行政村全部开通公路,行政 村与外部联系的交通条件得以改善。此外, 越来越多的行政村已通宽带网络,反 映出农村的通信设施已走向现代化。目
• 三是生计功能。村落之所以能承载 起农村社会,一个重要原因是村落还是一个谋生的地方,这
个地方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条件。如今,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有些村落可能不再有农业而
出现了 新的生计模式。
农村社会学PPT-第五章 农村社会关系与网络
12
知识链接:
• “草根”(cǎo gēn)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 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人们 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 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即NGO)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 所以“草根文化”也就是平民文化,大众文化等等。但从各种文章来看,实 际应用中的“草根文化”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其抽象意义远大 于其字面含义。另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 阶层。
4
知识链接: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分别从 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 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1,《乡土本色》。该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 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 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 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 持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 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 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 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2,《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章说明了一个问题——乡土社会不用文 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 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 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 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 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 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 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 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
知识链接:
• “草根”(cǎo gēn)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 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人们 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 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即NGO)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 所以“草根文化”也就是平民文化,大众文化等等。但从各种文章来看,实 际应用中的“草根文化”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其抽象意义远大 于其字面含义。另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 阶层。
4
知识链接: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分别从 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 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1,《乡土本色》。该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 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 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 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 持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 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 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 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2,《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章说明了一个问题——乡土社会不用文 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 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 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 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 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 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 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 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村社会分层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 村社会分层
本章将介绍农村社会分层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影响和后果以及对策和 建议,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了解该主题。
农村社会分层的定义
定义
农村社会分层是指农村社会中的不同群体之间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 的差异。
农村社会分层的类型
1 地位层次
将农村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社会地位层次,如农民、农垦职工等。
社会应加强倡导和推动农村社会公平、包容的理念, 消除社会分层带来的不公。
农村社会分层案例分析
贫困农民
贫困农民是农村社会分层中的一个群体,面临着经 济困难、教育缺乏等问题。
农村创业者
农村创业者通过创新和创业活动,改善自身经济地 位,推动农村发展。
结论和总结
通过了解农村社会分层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影响和后果以及对策和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农 村社会中存在的差异和问题。
农村社会分层的影社会不平等,导致一些群体的权益受到忽视。
2 社会动态
农村社会分层会导致社会动态的产生,不同层次的人群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和冲突。
农村社会分层的对策和建议
政府政策和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和资源,促进农村 社会分层的平等和公正。
社会公平和包容
2 经济状况
基于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财富状况对农村社会进行分层。
3 教育水平
根据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将农村社区划分为不同层次。
农村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
1 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水平对农村社会分层产生影响,现代化农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地位。
2 政策和制度
不同的政策和制度会对农村社会的分层产生影响,包括土地政策、教育政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农村社会治安 替村民传达意见、要求和建议 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计划生育 税收和粮食收购 公共卫生,资源、环境保护等
2020/12/12
13
村委会角色的变化
前
后
国家权力体系 村干部(国家干部)
农民
国家权力体系
村干部
村民自治体系
边际人
2020/12/12
14
边际人
村干部处在国家行政管理系统和农村社区自治 系统的中介位置,既是这两个系统利益一致的 结合点,又是这两个系统利益冲突的触发点。 就村干部的行为特征而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 隶属于干部系统,愿意认真完成上级分派下来 的任务,但就其长远利益、基本身份而言,他 们却属于村民社会,因而从现实看,村干部较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政治组织
• 特征: • 基础性:是国家权力体系的基础层次,是国家设
在广大农村的最低一层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 正式性: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明确的组织规章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2020/12/12
1
• 一、政治组织 • 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乡(镇)委员会—
—区党总支——行政村党支部——自然村 党小组
• 政权组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乡镇人 民政府
2020/12/1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宗族
有利 不利
宗族因素是村民自治可以借助的本土资源。对这一 传统社会组织架构的再利用可以降低自治的动员成 本,并使村民的意志表达得更集中有力
只要一方面切实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民主选举 制度,把各宗族的斗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 秩序中,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的执法力度,乡村宗族 间的恶性群体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 处理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 有效的方式。----徐勇
2020/12/12
8
村民自治的特点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即直选
即通过村民会议决定重大事项,通 过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日常工作
建立在家族宗族基础上的村民自治实际上是“人治”
家族体系固有的排斥情结和保守色彩与现代法治精 神是格格不入
2020/12/12
23
其他问题
1、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衔接问题 2、两委之间的矛盾问题
经济结构和类型
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和制约 着村级社区权力的配置、社区公 共权力的运作及效能,也影响着 村民的公共参与方式,并且,对 村庄治理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济 环境,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水 平和量的多少,主要是经济体制 即经济资源的制度化配置方式
2020/12/12
22
影响村级民主选举的因素分析---宗族
17
➢ 权利的僭越
权利的僭越
僭越村民会议的权利
村委会自治-村代会形同虚设
僭越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 直接参与和从事经济活动
2020/12/12
18
➢村委会过度代行政务
村委会义务包括:村务和政务 “催粮派款,刮宫引产” “附属行政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12/12
19
➢ 村委会对村务的忽视
村庄公益事业建设滞后 村民利益表达的缺失
通过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管理
即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评议 干部,建立重大事项汇报制度。
2020/12/12
9
村民自治的内容
自治的主体--农村居民 自治的地域范围--村 自治的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自治的内容--村务,即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020/12/12
10
村委会的机构设置
治安保卫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 公共卫生委员会
2020/12/12
11
村民委员会的特征
基层性 村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单位,是农村长期
居住、生产、生活的单位,跟村民关系最直接最紧密。
群众性 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本村村民,本村村民都有权
参加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
员会成员来自本村村民,享有被选举权的村民都有机会被
选举为村委会的成员;村委会代表和维护村民的利益等
自治性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执行机构和工作机构
地域性:成员具有地域界限
中介性: 角色身份中介性,行使权力的中介性。
2 020/1广2/1泛2 性:分布范围广泛,100多万个。
12
村委会的职能和职责
1、村庄内部事务 2、乡政府委托的事务
制度,以及规范化的组织运作程序,而且内部结 构和管理方式也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特征 • 地域性: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区域性组织,其 功能的发挥主要限于本行政区域范围内。
2020/12/12
5
三、村民自治组织
20世纪80年代初,村民自治制度取代了人 民公社制度
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 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多地向民众系统倾斜
2020/12/12
15
村委会职能的偏离
• 权利的偏离 • 义务的偏离
2020/12/12
16
➢ 权利的缺失
权利的缺失
事务权
行政命令代替村民会议来决定 属于村庄自身的事务,
干涉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下 达指标
财务权
“村财乡管”或“村帐乡理”
人事权
“提名”方式提供候选人
2020/12/12
2020/12/12
20
村委会职能的偏离原因分析
自由“政治空间”的存 在 村干部的利益驱动
监督不力
“自由”政治空间是 指村干部可以按照自 己个人或社区的利益 来安排村庄的实际事 务和自己想做的事情
的自由度
2020/12/12
21
影响村级民主选举的因素分析---经济
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越发达,选举越成功, 反之则较差
2020/12/12
6
村民自治产生的历史背景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农民利益的独立
政社分开,废社建乡
“队为基础,三级所有”被破 坏
大队失去权力来源和农民的支持
农村社会秩序紊乱
2020/12/12
要求自我管理
村民委员会-自治机构
7
村民自治的概念
是指在农村基层由群众按照法律规定设立村委会,自己管 理自己的基层事务,它是我国解决基层直接民主的一项基 本政策,是一项基层民主制度。 --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