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重点之消化系统
“内科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诊治”
![“内科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2922b3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3.png)
肝硬化
肝脏长期受到损害导致的一种疾病,症状包括 体重减轻、肝功能损伤、黄疸、水肿等,治疗 方法包括限制饮食、药物治疗、肝脏移植等。
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肝硬化的诊断
肝脏功能检查用于肝硬化的询问和检查,
胆囊炎的治疗
2
如乙型肝炎、B超、CT、MRI等。
实验检查为胆囊炎的基础,包括血常规、
肝功能、免疫学化验、尿常规等。治疗
• 注意个人防护:穿戴手套和口罩,及时更换并正确处理废弃物。 • 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充分洗手,避免器械交叉感染。 • 科学储存药品:药品应正确分类、储存和标识,以确保安全使用。
患者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这部分将介绍患者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护理要求应区别于不同的肠胃疾病,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健康状况实 施针对性护理。
消化系统感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这部分将介绍消化系统感染病如胃炎、感染性腹泻、肝炎等,以及如何预防感染。
胃炎
是黏膜充血和炎症,常见原 因是淋巴滤泡的变性、幽门 螺杆菌感染。预防措施包括 保持个人卫生、饮食方面做 到禁食生冷及高度刺激性食 物等。
感染性腹泻
一般由水或食物传播而来。 预防措施包括勤于洗手、避 免饮食不洁食物等。
这部分将简要介绍消化系统急救中的常见问题之一-肠梗阻的应对措施。
1 引流腹腔
通过经皮穿刺方式将穿刺针 插入患者的腹腔中。
2 饲管喂食
开放的饲管通常位于上胃肠 道,用于进食。
3 行胃肠减压
可通过口、鼻或直肠插入管,抽取胃肠内气体和液体。
医护人员应注意的安全措施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部分,我们将介绍医护人员应 该注意的安全措施。
方法包括上瘾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
学习重点医学人体消化系统
![学习重点医学人体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f8672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5.png)
学习重点医学人体消化系统人体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十分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身体能量和营养物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一些常见的相关问题。
一、结构概述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和胰腺等器官。
其中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站,它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腺等部分。
食管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中的通道,胃是一个具有强酸性环境的器官,它对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它分为三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主要负责水分的吸收和排泄。
肝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它具有产生胆汁和节制血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等多种功能。
胆囊储存胆汁并通过胆管与小肠相连,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胰腺则负责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酶,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功能介绍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器官的蠕动和节律性运动,将进食的食物进行细致地切碎和混合,以增加表面积,方便化学消化作用的进行。
在消化系统中,胃的蠕动和小肠的蠕动和节律性运动是机械消化的重要环节。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是指通过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和脂肪等,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便被吸收。
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唾液酶、胃酸、胆汁和胰液中的酶等起着重要的化学消化作用。
3. 吸收与排泄消化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吸收和排泄。
在经过机械和化学消化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小肠的绒毛吸收,并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而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吸收的废物转化为粪便,最后排出体外。
三、常见相关问题1. 胃酸过多胃酸过多是指胃内的酸性环境过强,常常引发胃溃疡和胃炎等问题。
常见症状包括胃痛、消化不良和胃灼热感等。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药物治疗来缓解。
2. 胆结石胆结石是胆囊中形成的硬化物质,常常导致胆绞痛和胆囊炎等症状。
胆结石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来处理,有时需要切除胆囊。
内科消化知识点
![内科消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c01b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7.png)
内科消化知识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1 组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相关腺体组成的。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与之相连的肝脏、胰腺和胆囊等腺体。
1.2 功能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具体来说,消化系统的功能包括:•口腔:咀嚼食物,混合食物与唾液以形成食团,并开始淀粉的消化。
•食管:将食物从口腔推入胃中。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酶,将食物进一步消化为半液体的胃内容物。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在小肠内,胆汁和胰液进一步分解食物,并使其能够被肠壁吸收。
•大肠: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并排出体外。
•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酶,帮助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2.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其症状2.1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受损引起的疾病。
其常见症状包括:•胃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呈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饥饿感或空腹时加重。
•消化不良:如恶心、呕吐、胃胀等。
•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
2.2 胃食管反流病 (GERD)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和胃内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引起炎症和症状的一组疾病。
其常见症状包括:•反酸:食管和喉咙部位出现酸味或刺激感。
•烧心:胸骨后出现灼热感。
•咳嗽:尤其是夜间咳嗽。
•喉咙痛:常伴有干咳或咳痰。
2.3 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
其常见症状包括:•疲劳:持续感到疲倦和乏力。
•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
•恶心和呕吐:常伴有食欲不振。
•腹痛: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2.4 肠易激综合征 (IBS)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
其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和腹部不适:通常缓解后再次发作,可伴有腹胀和气体排出。
•大便变化:如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
•不适感:如恶心、胃灼热感等。
3. 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3.1 预防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饮食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高脂、高盐、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消化内科知识点总结
![消化内科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af0d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9.png)
消化内科知识点总结一、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吸收和利用,同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1. 口腔和食道口腔和食道是人体消化系统最开始的部位。
口腔中包含牙齿和舌头,这两者共同协助食物咀嚼和混合唾液。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可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食物咀嚼后,就会被咽下食道。
2. 胃胃是一个位于腹腔内的肌肉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混合和储存食物。
胃液中含有盐酸和消化酶,它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胃酸的酸性环境有助于杀死食物中的细菌。
此外,胃也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胃素的激素,它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
在胃内,食物被混合成一种称为食糜的半固体物质,然后会被缓慢地排入小肠。
3. 小肠小肠是一个长约6米的管状器官,它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主要的吸收器官,大部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会在这里被吸收。
此外,小肠壁上也分泌肠液,帮助消化食物。
4. 大肠大肠是消化系统中的最后一部分,它主要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在大肠内,大肠菌群可以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残渣,产生一些维生素和气体。
5. 肝脏、胆囊和胰腺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它有多种功能,包括产生胆汁、合成蛋白质、代谢药物和解毒等。
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器官,它会将储存的胆汁释放到小肠中,帮助消化脂肪。
胰腺是一个既分泌激素又分泌消化酶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胰液,帮助消化食物。
二、消化系统疾病1. 胃炎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胃酸过多和食欲不振等。
胃炎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规律、饮食过饱、酒精和烟草等。
2.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胃粘膜或十二指肠粘膜的破损,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胃灼热、饥饿感、呕吐和便血等。
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的长期使用和应激等。
3. 肝炎肝炎是肝脏发炎的一种疾病,主要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类型。
内科学消化系统重点-习题及答案
![内科学消化系统重点-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7028d0722192e4536f6ae.png)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增加,3 胸膜毛细血管内
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 胶体渗透压降低,4 壁层
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胸膜淋巴引流障碍,5 损
性疾病,气道受限具有可 伤,6 医源性。
逆性。
4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型
二 简答
答:1 人型,2 牛型,3 非
1 COPD 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洲型,4 鼠型
答:1 慢性呼吸衰竭,2 自 5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
化道出血>5~10ml 粪便 70g/L 或血细胞比容低于 隐血试验出现阳性。2.每 25%。(三)止血措施:1.
日出血量 50~100ml 可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现黑便。3. 胃内储积血量 大出血:a).药物止血,如
在 250~300ml 可引起呕血 血管加压素、缩血管物质( 。4.一次出血量不超过 生长抑素)、扩血管物质(
答:1 肺性脑病,2 酸碱失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
衡及电解质紊乱,3 心律 或弥漫性,一呼气相为主
失常,4 休克,4 消化道出 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
血,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 自行缓解。4 出外其他疾
加重期治疗原则
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
答:积极控制感染;通畅 闷和咳嗽。5 临床表现不
内科学消化系统重点-习题及答 案
消化系统
身症状。5.出血量超过
上消化道出血:定义: 400~500ml,可出现全身症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 状,如头昏、心慌、乏力 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 等。6.短时间内出血量超
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 过 1000ml,可出现周围循 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 环衰竭表现。治疗:(一)
400ml 时,因轻度血容量 硝酸甘油)。b).气囊压迫
消化内科学重点知识归纳(1-9)
![消化内科学重点知识归纳(1-9)](https://img.taocdn.com/s3/m/fc976e9e7e21af45b207a8c3.png)
消化内科学1.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口、咽、食管、十二指肠、小肠(5-6米)、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2.肠道屏障:机械屏障(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化学屏障(胃酸、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生物屏障(肠道专性厌氧菌抑制肠道内细菌繁殖)、免疫屏障(黏膜淋巴细胞)3.消化系统重要的检查:内镜检查(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超声内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彩超(适用于实质脏器肝胆胰脾肾)、CT、MRI、MRCP(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胰胆管梗阻性疾病)、X线立位腹平片(右侧膈下游离气体消化道穿孔)、钡餐造影、HP 检测(胃炎、胃癌、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得主要病因)、肝功、血尿淀粉酶4.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下段括约肌LES的压力10-30mmHg,抗反流屏障作用,GERD 根据是否食管黏膜损伤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GERD临床表现:食管症状:反酸、烧心(进食1小时后明显)、非典型症状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吸入性肺炎等。
并发症: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下特点: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见条形糜烂,严重者黏膜破损相互融合成片状糜烂。
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提供酸反流的客观证据,症状不典型患者。
治疗: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首选用药8-12周、促动力药:西沙比利5-15mg,3-4次/d,8-12周。
5.贲门失迟缓症:临床表现:间断性吞咽困难(区别于食管癌的进行性吞咽困难)、餐后呕吐、夜间反流胸骨后疼痛(口服硝酸甘油、钙阻剂缓解)、贫血、营养不良。
检查:钡餐造影:鸟嘴症、胃镜:见食管腔扩大松弛、潴留液、食管蠕动减弱、镜身进入贲门困难、食管测压金标准。
诊断标准:1.病史>半年2.除外器质性病变3.钡餐鸟嘴征4.食管测压治疗:首选POEM(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切开食管环形肌及胃食管连接部的套索纤维,保留完整的食管纵形肌层。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重点归纳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13b6bc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9.png)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重点归纳
内科护理学中,消化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
常见疾病和护理技术。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肝、胆
囊和胰腺等器官,它们共同完成了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以下是内科护理学中关于消化系统的重点归纳:
1. 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是内科护理学中常见的急性病情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出血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静脉输液、监测
血常规等。
2. 肝功能不全,肝脏是人体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器官,肝功能不
全会导致黄疸、腹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
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尿液颜色等情况,合理安排营养和药物治疗,
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胰腺炎,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酗酒、
胆囊疾病等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控制患者的疼痛、监测血糖和胰酶
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胰腺脓肿、腹腔感染等。
4. 胃肠道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等。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预防病情恶化。
总之,内科护理学中消化系统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内科学复习笔记 重点 消化系统疾病篇
![内科学复习笔记 重点 消化系统疾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be8c7bad02de80d5d8401a.png)
感染:感染促进组织分解代谢,增加血氨的生成;
便秘有利于肠道毒物吸收
药物:麻醉、镇痛、催眠、镇静等类药物
利尿、腹泻
门体分流术
临床表现
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紊乱
运动和反射异常
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HE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前驱期:扑翼样震颤、
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鉴别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脑血管病
治疗
一般治疗
失代偿者应基本卧床休息
恢复期可作力所能及的工作
饮食要求高热量、高蛋白、足量维生素及限制钠的摄入。
药物治疗
抗纤维化药物:
抗病毒治疗
“保肝”药物
抗脂肪肝类药物
保护肝细胞膜与促肝细胞再生药物
维生素类
促进代谢类药物
失代偿或并发症之治疗
纠正有效血循环量不足
补充血清白蛋白
腹水浓缩回输
治疗性放腹水
腹腔颈内静脉分流术(TIPS)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一)病因:胆石症、大量饮酒、暴饮暴食
病理Pathology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有间质炎症和胰腺组织坏死两个方面:
诊断
急性发作的剧烈而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
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学改变
排除其他急腹症
病情评估(重症胰腺炎)
临床症状: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
体征:腹肌强直、腹膜刺激征,Grey- Turner征或Cullen征。
内科学笔记--消化系统-65页精选文档
![内科学笔记--消化系统-65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a79db7c83c4bb4cf6ecd123.png)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包括《中毒》)§1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O)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临床分反流性食管炎和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我国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
(一)病因胃食管反流病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1.食管抗反流屏障(1)LES和LES压:LES是食管末端3~4cm长的环形括约肌,正常人静息时此括约肌压力(LES压)为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进入食管。
食物、药物如钙通通阻带剂,地西泮等、腹内压增高、胃内压增高均可影响LES压相应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2)一过性LES松弛,TIFSR(transi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
(3)裂孔疝,可因加重返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致病。
2.食管酸清除正常情况下,容量清除是廓清的主要方式,如反流物反流则刺激食管引起继发蠕动,减少食管内酸性物质容量。
3.食管粘膜防御食管粘膜对反流物有防御作用,称为食管粘膜组织抵抗力。
4.胃排空延迟可促进胃内容物食管反流。
(二)临床表现1.烧心和反酸烧心是指胸骨后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
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加重。
反酸常伴有烧心。
2.吞咽困难和吞咽痛食管功能紊乱引起者,呈间歇性;食管狭窄引起者、持续加重。
严重食管炎或食管溃疡伴吞咽疼痛。
3.胸骨后痛疼痛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此时酷似心绞痛。
4.其他癔球症(定义考生要牢记,名词解释),咽喉炎、声嘶。
反流物吸入气管,肺可反复发生肺炎。
(三)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可有呕血和(或)黑粪,每日出血超过50ml,可出现黑便。
内科消化系统重点归纳
![内科消化系统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266c3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4.png)
内科消化系统重点归纳
内科消化系统的重点归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涉及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以及排泄废物。
2.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食管、胃、小肠、结肠、肝、胰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食管的结构和功能:食管有3处狭窄,其功能是输送食物。
4.胃的结构和功能: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并进行初步的消化。
5.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6.肝、胆、胰的功能: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器官,主要功能有物质代谢、解毒功能、生成胆汁等;胆的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胰则分泌消化酶,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
7.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表现为胃液由壁细胞和非壁细胞所分泌的消化液组成。
8.结肠的功能: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储存和转运粪便。
9.疾病关联:了解食管癌、胃癌、肝病、胆道疾病和胰腺疾病的关联及相互影响。
10.治疗方法:了解针对不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注
意事项,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以上是对内科消化系统重点内容的归纳,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全面掌握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消化医学知识点归纳
![消化医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c1570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5.png)
消化医学知识点归纳消化医学是研究消化系统结构、功能、疾病及其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是内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
下面,我们对消化医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与之相关的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和胰腺等。
每个器官都有着不同的结构和特殊的功能。
口腔是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使其变为容易被消化的形式。
胃是一个容器,贮存食物并将其分解为可吸收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其中的细胞分泌消化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中。
大肠主要负责水分的吸收和盐类的再吸收。
肝脏是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分解、转化和合成物质的功能。
胆囊负责储存胆汁,胰腺则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
二、消化系统疾病和诊断方法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癌、食管癌、胆结石、消化道出血以及肝炎等。
这些疾病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诊断这些疾病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包括临床症状的观察、体格检查、各种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扫描、MRI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腹腔镜等。
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消化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以便它们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食物在口腔被咀嚼,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
食道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中,胃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开始分解蛋白质。
然后,食物通过小肠,胰腺分泌的胰酶将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单糖、脂肪酸和氨基酸。
这些小分子物质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传入血液循环。
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胃溃疡,抗酸药物和抗菌药物常常被用于治疗。
对于胃癌和食管癌,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对于胆结石,可以通过溶石药物、机械碎石和胆囊切除来治疗。
对于肝炎,可以采取抗病毒药物和改善肝功能的方法进行治疗。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重点、考点整理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重点、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e25a9505087632311212b5.png)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重点、考点整理1、(考)由烧伤所致者称—Curling溃疡。
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者称—Cushing 溃疡。
2、慢性胃炎:(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作为慢性胃炎病因的依据,即最主要病因,检测方法:通过侵入性(快速尿素酶测定、组织学检查等)和非侵入性(13C或14C尿素呼吸试验)。
(考)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的方法。
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萎缩性胃炎: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3、GU:自身防御-修复(保护)因素减弱为主;DU:侵袭(损害)因素增强为主。
4、(考)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慢性过程(数年至数十年)、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常有季节性、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考)特点: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
*并发症:后壁慢性穿孔、急性穿孔、出血、幽门梗阻。
*(选择)首选检查: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内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整,边缘光整。
*X线钡餐检查:溃疡直接征象龛影,间接征象局部变形、激惹、痉挛性切迹。
*幽门螺杆菌(HP)检测:(1)侵入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首选)、黏膜涂片染色、组织学检查、微需氧培养、PCR(2)非侵入性试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14C-UBT,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血清学试验。
*治疗目的: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避免并发症。
5、(考)胃癌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
*(选择)胃癌好发部位:胃窦(58%)、贲门(20%)、胃体(15%)、全胃或大部分胃(7%)。
*胃镜结合黏膜活检是诊断胃癌最可靠的手段。
*(考)诊断(下列情况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1)男性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呕吐或黑粪者;(2)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4)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月无效;(5)大于2cm的胃息肉;(6)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
消化内科学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科学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b99aa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e.png)
消化内科学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消化内科学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化系统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消化内科的知识点,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
一、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各有不同,但有一些常见的症状可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是腹痛,腹痛可以是持续的、阵发性的或者隐性的疼痛感。
其次是腹泻和便秘,这两种症状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灼热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为了准确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常见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等。
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在问诊过程中通过触摸病人的腹部、听取肠鸣音等来判断病人是否有腹部肿块、压痛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抽血化验、尿液检查等。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指标,可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炎症、感染或者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因素。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通过X光、超声波、CT扫描和MRI等技术来观察消化系统的形态、功能和病变情况。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消化道狭窄、炎症、肿块等问题。
4.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通过将一根柔软的光导纤维插入患者的口腔、食道、胃或结肠等消化管道来观察病变情况。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的黏膜情况,并进行刷拭或者活检来确定病变的性质。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病因治疗、症状缓解和并发症预防等。
具体治疗方法因疾病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
1.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基础,需根据具体疾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胆囊。
2. 症状缓解对于消化系统疾病造成的症状,医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食管返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因食管黏膜糜烂及溃疡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呕血和或黑便以及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贫血)、食管狭窄(食管炎反复发作致使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狭窄)、Barrett食管(食管黏膜因受反流物的慢性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以上的食管黏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
消化性溃疡:病因及机制: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和胃蛋白酶。
临床特点:慢性过程,病史数年至数十年;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发作期为数周或数月;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表现为空腹痛即餐后2-4小时或(及)午夜痛。
上腹痛(灼痛、中上腹、轻至中度持续性疼痛、节律性),轻压痛。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巨大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无症状性溃疡。
检查: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
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三联疗法:PPI或胶体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肠结核:分型:溃疡型肠结核、增生型肠结核、混合型肠结核。
腹痛(右下腹)、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全身症状和肠外结核表观。
炎症性肠病:慢性过程、反复发作、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于结肠的一种弥漫性、连续性和表浅性、且局限于粘膜层的炎症。
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
自下而上、连续、表浅。
克罗恩病: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从口腔到肛门)慢性、反复发作的跨膜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常见于回肠末端,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为主要临床表现,并有很多肠外表现如发热、营养障碍等。
自上而下、间断、深部。
纵性溃疡和裂隙溃疡,累及肠壁全层,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
肝硬化: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慢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门-体侧支循环开放、脾大、腹水形成。
并发症:食管胃
去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原发性肝细
的肾衰竭,但肾脏本身并无器质性损害,主要见于伴有腹水的晚期肝硬化或急性肝功能衰竭者,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和血肌酐升高,稀释性低钠血症,低尿钠)、
血症,主要与肺内血管扩张相关而过去无心肺疾病基础,临床特征为严重肝病、肺内血管扩张、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度增加的三联征)、门静脉血栓形成。
腹水治疗:1 限制钠和水的摄入,60~90mmol/d,500~1000ml/d。
2 腹水量大使用利尿剂,螺内酯和呋塞米。
3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定期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4 难治性腹水,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遗传因素、其他。
病理分型:大体形态分:块状型、结节性、弥漫型;组织学分: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
转移途径:肝内转移、肝外转移:血
继发感染。
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一期(前驱期):焦虑、欣快激动、淡漠、健忘等轻度精神异常,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多数正常。
二期(昏迷前期):嗜睡、行为异常、言语不清、书写及定向力障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等,扑翼样震颤存在。
三期(昏睡期):昏睡,但可以唤醒。
各种神经体征加重,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常呈阳性。
四期(昏迷期):昏迷,不能唤醒。
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浅昏迷时,对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急性胰腺炎:多种原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化学性炎症反应。
病因:胆石症、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病理分型:急性水肿型、急性坏死型。
腹痛、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热、低血压或休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代谢紊乱。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测定。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和(或)胰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腹泻或脂肪泻、消瘦、黄疸、腹部包块和糖尿病等。
病因:胆道系统疾病、慢性酒精中毒。
五联征:腹痛、胰腺钙化、胰腺假性囊肿、脂肪泻及糖尿病。
上消化道出血: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肝胆等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亦属此范围。
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
呕血、黑粪,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和血象变化,发热,氮质血症。
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粪。
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
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不引起全身症状。
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头昏心慌乏力。
短时间内出血超过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患者由平位改为坐位时出现血压下降(幅度大于15~20mmHg)、心率加快(幅度大于10次/分),提示血容量明显不足,紧急输血的指证。
收缩压低于90mmHg、心率大于120次/分,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则已进入休克状态,属严重大出血,积极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