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习俗起源
霜降节气的由来和民俗
霜降节气的由来和民俗《霜降:秋之末章,寒之伊始》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承载着大自然的节奏与人类生活的智慧,它标志着秋季即将结束,冬季的脚步渐渐临近。
一、霜降节气的由来霜降中的“霜” 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 此时,太阳黄经为210 度,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意味着秋去冬来,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
二、霜降节气的特点1.气温下降1.霜降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明显下降。
北方地区可能已经进入初冬,而南方地区也能感受到深深的秋意。
早晚温差极大,人们常常能体会到“早穿棉袄午穿纱” 的变化。
2.露水凝结为霜1.随着气温的降低,夜晚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凝结成白色的冰晶,即霜。
霜的出现,标志着天气已经非常寒冷。
3.树叶枯黄飘落1.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自然中的树叶经过秋风的洗礼和寒霜的侵袭,逐渐枯黄飘落。
山林间、街道旁,铺满了金黄的落叶,为大地增添了一抹萧瑟之美。
4.农作物收获与贮藏1.对于农民来说,霜降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此时,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成熟,进入收获季节。
同时,为了防止农作物受冻,人们也开始进行贮藏工作,确保冬季有足够的粮食。
三、霜降节气全国各地的民间风俗1.古有“霜打菊花开” 之说,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
在我国很多地方,人们会举办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菊花凌霜不凋,被视为高洁品质的象征,赏菊也成为了霜降时节的一项雅事。
2.吃柿子1.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
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
而且,柿子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口感最佳,营养丰富。
泉州老人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的说法。
3.进补1.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 的说法。
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人们会选择一些滋补的食物来调养身体,如羊肉、牛肉、鸡肉等。
关于霜降的由来及风俗
关于霜降的由来及风俗“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当太阳到达黄经210 度时,便迎来了霜降。
此时,天气渐冷,初霜开始出现,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
霜降的由来,与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总结密切相关。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气象观测设备,但凭借着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对天地变化的敏锐感知,发现了季节交替的规律。
霜降这个节气,代表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加大。
随着秋季的深入,大地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渐长。
初霜的出现,是大自然给予的一个明显信号,告诉人们寒冷的冬天已经不远了。
在我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中,霜降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民们会根据霜降的时间和天气变化,来调整农事活动。
此时,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进入了储存和加工的阶段。
而一些耐寒的作物,如小麦、油菜等,则开始播种。
如果霜降来得过早或过晚,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影响。
说到霜降的风俗,那可是丰富多彩。
在饮食方面,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人们认为在这个时节,适当进补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此时,一些地方会吃柿子。
柿子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个大皮薄,口感甜美。
据说吃柿子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
而且,柿子在民间还有“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
除了柿子,还有些地方会吃牛肉、羊肉等温热的食物来滋补身体。
在一些地区,霜降时节有赏菊的习俗。
此时,秋菊盛开,色彩斑斓,姿态万千。
人们会结伴前往公园、花园等地观赏菊花,感受秋天的韵味。
赏菊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另外,登高远眺也是霜降时节的一项传统活动。
人们登上高山,俯瞰大地,欣赏秋日的美景。
此时,枫叶渐红,银杏金黄,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登高不仅能让人放松身心,还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
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有“送芋鬼”的习俗。
人们会在晚上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烫芋头,这被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
关于霜降节气的由来与习俗
关于霜降节气的由来与习俗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就进入了霜降节气。
霜降的名字源于天气逐渐转冷,霜降时期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开始频繁出现冰霜和霜降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霜降节气具有重要的意义,有许多丰富的习俗和风俗,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关于霜降节气的由来与习俗。
一、霜降的由来霜降节气的序号是22,表示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这一时节。
该节气也是秋季气候变化的过渡时期,它标志着气温开始下降、日照时间缩短、天空变得晴朗和干燥,各种植物生长环境逐渐恶劣。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霜降节气被用来指导人们秋收和物资储备的工作,因此在农历中又称为“收藏节”,这也是每年减少劳动量,备战冬季的关键节点。
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 食霜降豆腐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煮豆腐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品。
在霜降这一节气,南方人会特别喜欢煮豆腐。
因为,霜降之后往往气温较低,人们吃豆腐可以有效地增强自己的体力和体温。
煮豆腐的时候可以选择与之搭配的食材,如蘑菇、绿豆、粉条等。
这些都是可以令人身体暖暖的食品,也是南方的人们所喜爱的美食。
2. 吃春葱鸭霜降节气的天气逐渐变得寒冷,动物也开始储备食物。
在南方,人们喜欢单独走路的鸭子,因为鸭肉里面的脂肪较多,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的热量。
而春葱是健康食物,含有高度营养,不仅有益于人体健康,还具有祛风去寒、补阳温经等功效,这些都是在冬季期间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霜降节气,马上就要临冬了,吃春葱鸭不仅提供了营养,还有补阳源之效。
3. 健身锻炼在南方,霜降节气是人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时期。
因为气温虽然降低,空气相对来说更加干燥,所以气状况很良好。
在炎热的夏季,蚊虫、细菌等的存在常使人们感到很不舒适,但在气温稳定的夏季,恰好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
4. 聚会赏景霜降节气时人们最好的活动就是赏景。
因为霜降的时候依旧是秋天,这时候叶色由黄色慢慢变成红色或者浅绿色,将周围环境装点的美好。
霜降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霜降的起源和历史背景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可见。
霜降标志着秋季即将过去,冬季即将到来。
本文将探讨霜降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以及与这一节气相关的文化和习俗。
一、霜降的起源霜降这一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古人观察到,在霜降时节,白天温度逐渐下降,夜晚的露水开始结成霜,这给农田带来了一定的冻害。
因此,古人将这一时期称为霜降。
霜降还有另外一个起源,与农业文化和传统医学有关。
古人认为霜降时节,大地的能量开始倒流,阳气渐衰,阴气渐生。
这一特殊的能量变化对于农作物的收获和人体的健康产生了影响,因此霜降也成为古人研究天象和自然变化的重要时刻。
二、霜降的历史背景1. 农业丰收准备霜降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冬季的开始。
在这一时期,农民们开始收割成熟的农作物,蓄积粮食以备寒冬。
同时,他们也会将播种过多的谷物分来供种,以便于来年的农作生产。
霜降时节为农民们提供了收获的好时机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2. 注重养生养生保健古代医学认为,霜降是一个传递阳气至阴气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节,人们开始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适应气候变化和健康养生的需要。
一些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如调整作息时间、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等,都是在霜降时节开始展开的。
3. 丰富的文化传统霜降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气,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如农民祭祀神灵、庙会、簪花、踏秧等习俗活动。
同时,一些地方还会举办一些与霜降有关的文化活动,如霜降民俗表演、霜降主题展览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彰显了中国的传统节庆文化。
总结:霜降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气,既有着农业文化的底蕴,也有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
从古至今,人们依然保留着一些与霜降相关的习俗和传统,以此来纪念这一特殊时刻。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霜降都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霜降的由来和起源
霜降的由来和起源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秋季进入尾声,冬天的临近。
下面将介绍霜降的由来和起源。
一、霜降的由来霜降这个节气名字的由来与气候和农事有关。
霜降一词出自《周礼·月令篇》:“秋阳去尽,则霜始降矣。
”意指秋天的阳光逐渐减弱,冷空气开始逐渐增多,导致霜的出现。
这一节气通常落在西历的10月23日或24日。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霜降意味着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的忙碌季节的到来。
秋季是粮食的丰收季节,而霜降正好是农作物成熟后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所以,霜降也标志着农民们开始忙于收割作物,为冬季的储备做准备。
二、霜降的起源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农事需要。
古代人们凭借观察自然现象来确定节气,帮助农民们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地球的运行轨迹,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通过观察秋阳的变化,人们发现垂直影子逐渐变长、阳光逐渐减弱,这就是霜降的前兆。
而霜降时节,天空晴朗无云,温度下降迅速,地面上的水汽凝结成露水或霜,因此得名霜降。
三、霜降的习俗和活动霜降是秋冬之交,天气渐冷,人们开始注意保暖和养生。
在霜降节气中,有一些与养生有关的习俗和活动。
1. 喝食补汤: 霜降之际,人们常常喝一些温补的食材,如生姜、大枣、枸杞、红糖等制成的汤水,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 保暖措施: 霜降时节,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保暖,穿上厚衣服、戴上帽子和手套,注意保护脸部和四肢。
3. 居家养生: 在霜降节气中,人们还注重居家养生,如擦桌椅、窗户,清洁房间,保持室内通风等,预防疾病。
4. 采摘蔬果: 在霜降时节,一些蔬果开始成熟,人们会外出采摘,如苹果、橙子等水果,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充足。
总结:霜降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来临。
它的由来与气候、农作物的收获密切相关,是古代农业社会中重要的时间节点。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霜降民俗传统节日与习俗
霜降民俗传统节日与习俗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秋季即将结束,冬季即将到来。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霜降是一个重要的民俗传统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庆祝这一节气的到来。
本文将介绍霜降节日和相关的习俗,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寓意。
一、霜降民俗节日的起源霜降民俗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
在古代农民们最为繁忙的收获季节即将结束之际,人们会通过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来感谢丰收,祈求来年的顺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庆祝活动逐渐形成了霜降民俗节日。
二、霜降节日习俗1. 吃饺子在许多地方,霜降时节吃饺子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这是因为饺子形状像古代农耕社会的百姓们包裹粮食的方法,可以寓意着来年五谷丰收。
在这一日的晚餐,家人会聚在一起包饺子,共同度过温馨的时刻。
2. 吃柿子柿子是霜降时节的主要水果之一。
人们认为霜降时节的柿子最为甜美,营养丰富。
吃柿子寓意着希望来年生活美好,事事顺利。
因此,在霜降这一天,人们常常会品尝柿子,以祈求好运。
3. 登山赏景在霜降时节,秋叶已经变得丰满而绚烂,正好是登山赏景的好时机。
很多地方会组织登山活动,让人们欣赏到迷人的秋景。
登山赏景对身体健康有益,同时也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4. 拜神祭祖霜降时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时刻。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上鲜花、食物等祭品,并举行一定的仪式和祭祀活动。
这一习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尊重祖先、敬重传统的精神。
5. 露天晾晒谷物在霜降时节,太阳的辐射能量明显减少,温度开始下降。
为了防止谷物受潮,人们会利用霜前干燥的天气,将收获的谷物露天晾晒,确保粮食的质量。
三、文化寓意霜降民俗节日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首先,这一节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古代农民们通过庆祝丰收,祈求来年的丰收,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依赖和敬畏。
其次,霜降节日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团结的力量。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品尝柿子,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刻,彰显了亲情和和睦的价值观。
此外,霜降时节的登山赏景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也能让人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宇宙的壮丽。
传统节气霜降的由来及习俗
传统节气霜降的由来及习俗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或 24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时,便迎来了霜降。
霜降的“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的水汽在低温环境下凝结而成。
此时,昼夜温差加大,夜晚的温度常常降至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华,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了白色的冰晶,这便是霜。
关于霜降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古人根据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来划分节气,霜降这一节气的名称,直观地反映了此时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特点。
另一种说法则与农业生产有关,霜降时节,农作物即将进入收获的尾声,此时的气候对农作物的成熟和储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设立这个节气来提醒人们注意农事活动。
在古代,霜降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和祭祀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独特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霜降时节,有赏菊的习俗。
此时,菊花盛开,色彩缤纷,姿态万千。
古人们会在这一天相聚赏菊,饮酒赋诗,感受秋天的韵味。
菊花在我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高雅和纯洁,还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在饮食方面,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人们认为在这个时节进补,可以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
此时,适合食用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吃柿子。
柿子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口感甜美。
据说在霜降这天吃柿子,冬天嘴唇就不会干裂。
此外,还有些地方会吃栗子、红薯等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除了饮食,霜降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习俗。
在闽南地区,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
在广西玉林,人们习惯在霜降这天吃牛肉,以祈求身体强健。
在养生方面,霜降时节需要特别注意保暖。
由于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因此,要适时增添衣物,尤其是注意脚部和腹部的保暖。
此时,气候干燥,还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霜降的起源与历史
霜降的起源与历史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秋季已经深入到了尾声,进入了初冬的时节。
随着霜降的来临,天气逐渐变冷,雨水转为露水,早晨地面上会出现霜冻的现象。
而霜降这个节气的起源与历史,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霜降的起源据史书记载,霜降始于东汉时期。
当时的皇帝刘秀在位时,因为垂拱二年(公元155年)的农田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连年旱涝灾害,导致粮食收成大量减少,百姓生存状况极为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秀召集了一群智者,希望能够从中找到解决办法。
智者们研究了大量的历书和气象数据,最终发现霜降这个节气是导致当年农田失减的原因之一。
为了纪念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警醒后世,刘秀决定将霜降作为一个节气正式纳入农历。
于是从此以后,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便成为了霜降的开始。
二、霜降的历史1. 霜降与民俗在古代,霜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人们在霜降时节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比如,为了纪念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到来,一些地方会举行丰收感恩的仪式。
同时,还会祈福来年的农作物丰收,人们会在田间祭祀神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 霜降与农事霜降是农事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它标志着秋作的结束和冬作的开始。
在霜降之后,农民们开始收获秋季的作物,比如玉米、稻谷等,并开始耕种冬季的作物,如小麦、油菜等。
同时,也要注意防寒保暖,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霜冻的侵袭。
3. 霜降与养生古人认为霜降时节阳气逐渐衰败,阴气逐渐盛长。
因此,在这个时候人们要注意养生保健,以平衡身体的阴阳之气。
古代医书中记载,霜降时节应多食以温性的食物,如姜、葱、蒜等,同时要保暖防寒,以增强体质,避免感冒等疾病。
4. 霜降与节庆在霜降时节,各地还会举行一些传统的节庆活动,以增进人们的交流和文化内涵。
比如,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有一个被称为“吃霜节”的习俗,人们聚在一起品尝霜降时节的各种食物,共享收获的喜悦。
同时还会有其他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剪纸等民俗表演。
三、结语霜降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霜降的起源和意义
霜降的起源和意义霜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我国的气候就会进入霜降季节。
这个时期,北方地区已经出现了初霜,南方地区也开始有霜冻现象。
霜降标志着秋季进一步深入,气温逐渐下降,冬天的脚步愈加临近。
一、霜降的起源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的起源主要与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紧密相关。
古人认为,霜降的到来是大地为冬天做准备的象征。
由于夏季和秋季的高温和湿度,大地上寄生着很多细菌和动物,而霜降时代表了秋天的干燥和凉爽,有利于杀灭病菌和细菌,减少害虫的滋生,为冬季的到来做好准备。
同时,霜降也象征着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农民需要开始安排收获和储存食物,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打下基础。
二、霜降的意义1. 温度下降,意味着进入寒冬霜降标志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北方地区通常会出现早霜,一片片洁白的霜花布满了大地。
这意味着冬天即将到来,人们需要增添衣物来御寒,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其他冬季常见的疾病。
2. 农事活动的结束和开始霜降之后,农民们要开始收获作物,尤其是一些易于受寒冷天气影响的农作物,如南方的水稻。
同时,农户们也要开始进行冬季的储粮工作,确保接下来的数月里有足够的食物供应。
3.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日习俗霜降以后,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开始穿起了厚重的秋衣和冬装,开始增添炉火,给室内带来温暖。
此外,霜降也是一些传统节日的起始点,如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中秋节和国庆节,通常都安排在霜降之后。
4. 健康和养生的重要时期霜降以后气温的骤降,寒冷得来得更迅猛,人们需要重视保暖和养生。
传统中医认为霜降是一个调养人体的黄金时期,此时应注重养肺,因为冬季最易损伤的正是人体的肺脏。
综上所述,霜降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同时预示着冬季的到来。
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代表着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节奏转变和农民劳作的有序进行。
农民们需要做好季节的适应和准备,同时也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和养生。
霜降的由来与起源
霜降的由来与起源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标志着秋天逐渐深入,天气转凉,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霜降的到来也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快要到来。
那么,霜降这个节气的名称和起源都是怎样的呢?一、名称由来1. 霜的来历霜降这个节气的名称中的“霜”指的是秋季初霜的出现。
霜降前后,温度明显下降,特别是在黎明和夜晚,低温容易造成水汽凝结结成霜。
因此,霜降一词中的“霜”就是指代这种秋季的凝露现象。
2. 降的意义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一部分节气名称存在“降”字,如小寒、大寒、小暑和大暑等。
在这里,降指的是温度的逐渐降低。
所以,霜降这个名称的“降”字就是表示温度进一步下降,从而意味着冬季的临近。
二、起源的揭秘霜降起源于中国古代农事的需要和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观察。
古代农耕文化的发展促使人们对时间的划分和节气的规定,霜降作为其中之一的节气就有其独特的起源。
1. 农事上的霜降霜降时节正值养殖业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段。
在霜降之后,虫害逐渐减少,农民可以开始收获庄稼,收割粮食并且存储过冬。
霜降之后的土地温度下降,为农户准备冬季的播种和农作物的安全储存提供了条件。
因此,为了更好地组织农事活动和安排农民的生活,人们便将霜降定为一个重要的节气。
2. 气候观察的启示古代的农民和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他们会通过对天空、星象、植物和动物行为的观察,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和气候走势。
在秋季初霜频发的时候,人们发现气温明显降低,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
通过对这种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人们将霜降定为一个重要的节气,用来指导农事活动和生活习惯。
三、霜降的活动与习俗霜降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意味着气温下降,也预示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到来。
因此,人们在霜降这一天会举行一些与节气相关的活动和庆祝仪式。
1. 吃霜降羊肉在中国北方地区,人们有吃霜降羊肉的习俗。
霜降时,正是养殖的最佳时期,因此人们将羊肉视为美味,也是寒冷季节里最好的食物之一。
因此,在霜降之日,人们聚在一起举行羊肉宴,品尝美味的羊肉,同时也祈求冬季能够过得暖暖和和。
霜降的由来和节气风俗
霜降的由来和节气风俗霜降的由来和节气风俗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适合喝的茶有哪些萝卜茶大白萝卜洗净,切片煮汁泡茶,加入蜂蜜饮用。
秋季喝萝卜茶有利于理气开胃,清肺热,防干燥、祛湿化痰。
提示:常腹泻、脾虚、胃寒者慎用。
血糖不稳定者可不放蜂蜜。
杞菊参茶冬天眼睛容易干涩,不妨喝些杞菊参茶,这养生茶具有养肝明目补气的功效。
高丽参属温性,西洋参属凉性。
温凉互补,恰到好处。
杞菊参茶具有中药成分,属于温热性质,对于体质燥热者来说,多食反得其害。
红茶红茶是温性的,比较适合冬天来饮用,而且红茶还可以解油腻,冬天吃肉多了可以喝杯红茶。
尤其冬天容易手脚冰凉,喝了红茶身体便会暖和起来。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
红茶能辅助血糖调节,但仍无确切的定论。
在冬天胃容易不舒服,冰瓜果吃太多感到不适的人,可以红茶酌加黑糖、生姜片,趁温热慢慢饮用,有养胃功效,身体会比较舒服,但不建议喝冰红茶。
菊花茶菊花适量,开水冲泡饮用。
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
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
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人,尤其是常使用电脑的人,不妨多喝些菊花茶。
2024霜降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2024霜降节气的由来及习俗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日左右。
这时候,天气逐渐变冷,开始有霜出现啦。
要说霜降这个节气的由来呀,那得从咱们老祖宗的智慧说起。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气象设备,但他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发现了季节变化的规律。
当他们看到夜晚的气温越来越低,清晨的草木上开始结出一层薄薄的霜花,就知道霜降这个节气到了。
这霜就像是大自然给咱们的一个信号,告诉咱们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啦。
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每到霜降这个时候,早上起来一推开门,就能看到院子里的草叶上、树枝上,都蒙着一层白白的霜。
那霜就像是给大地盖了一层薄薄的被子,走过去,脚底下的枯草还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我总会好奇地伸手去摸一摸那些霜花,凉凉的,一碰到手就化了。
霜降这个节气可是有着不少独特的习俗呢。
在饮食方面,很多地方都有吃柿子的习惯。
为啥呢?因为老话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柿子在这个时候正好成熟,红彤彤的挂满枝头,特别诱人。
那柿子咬上一口,甜甜的,软软的,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在一些地方,还有赏菊的习俗。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各种各样的菊花争奇斗艳,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一片花的海洋。
人们会三五成群地去公园里赏菊,一边欣赏着美丽的花朵,一边聊着天,享受着这秋日的美好时光。
除了吃柿子、赏菊,霜降还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这时候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去爬山,站在山顶上,望着远处的山峦和田野,感受着秋风的吹拂,心里别提多舒畅了。
我有一次和朋友去爬山,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金黄的稻田,还有火红的枫叶,那景色真是美极了。
到了山顶,我们大声呼喊,仿佛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农村,霜降还有个重要的事儿,那就是收庄稼。
农民伯伯们都忙着把地里的庄稼收回家,颗粒归仓。
那时候,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大家虽然辛苦,但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霜降虽然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但它也带来了别样的美丽和丰收的欢乐。
关于霜降的风俗和由来
关于霜降的风俗和由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一般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
霜降的到来,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昼夜温差变化大。
说起霜降的由来,这得从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说起。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天体运行和气候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反映了一定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规律。
霜降这个节气,就是根据此时的天气变化和物候现象而命名的。
在霜降时节,大自然呈现出一番独特的景象。
草木开始枯黄,落叶纷纷飘落。
清晨,往往能看到田野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这也是霜降名称的由来之一。
霜降时节有许多独特的风俗。
首先,在饮食方面,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人们认为在这个时节进补,可以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
此时,不少地方会吃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等。
在一些地区,还会食用柿子。
据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而且柿子在此时口感甜美,营养丰富。
除了饮食,民间还有赏菊的习俗。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菊花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人们会举办菊花会,欣赏菊花的美丽,感受秋天的韵味。
在一些农村地区,霜降还有祭祀神灵的风俗。
农民们会感谢神灵的庇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霜降时节的养生也备受关注。
由于气温变化较大,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要注意脚部和腿部的保暖。
在起居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在运动方面,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霜降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秋收已经结束,开始进行农田的翻耕和冬季作物的播种。
而在南方,正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等正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等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霜降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霜降的由来及各种习俗整理
霜降的由来及各种习俗整理立冬季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曰照时间将连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连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肯定的能量。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霜降的由来及各种习俗,欢迎阅读与保藏。
霜降的由来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终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秋晚地面上散热许多,温度突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聚形成微小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消失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可见“霜降”表示天气渐渐变冷,露水凝聚成霜。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头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
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阔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第1页/共4页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气也没有。
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格外渗,使原生质严峻脱水而变质。
“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
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
霜降霜降节气的起源
霜降霜降节气的起源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8 个节气,每年公历的 10 月 23 日或24 日,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夏朝已经确定了这一节气。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表示着秋季渐渐结束,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
那么,霜降节气的起源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农耕生活、气候变迁和民俗传承三个方面来探讨霜降节气的起源。
一、农耕生活与霜降节气霜降节气在农耕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与农民的收成和农业耕作有关。
霜降时节,正值秋季,天气渐冷,霜降节气的名称就来源于此。
传统农耕社会中,人们需要将已经收割的庄稼储藏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寒冷。
同时,还需注意昼夜温差的变化,及时调整农业耕作的方式和时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因此,霜降节气在农耕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二、气候变迁与霜降节气随着气候的变迁,地球进入秋季,太阳直射区逐渐从北移向南。
而在霜降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到达了黄经210°,这意味着太阳照射到地球的角度逐渐减小,冬季即将来临。
随之而来的是渐渐降低的气温和增加的降水量。
在这个时期,大地冷却速度加快,露水深度加厚,导致早晨的草地和叶片上出现结露或霜冻的现象,这也是“霜”降名称的由来。
因此,霜降节气的出现与气候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民俗传承与霜降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霜降节气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和习俗。
这些民俗传承了千百年来的农耕智慧和农民生活的智慧。
例如,在部分地区,人们会在霜降前后祭祀祖先和神祇,祈求风调雨顺,收成丰收。
同时,还有人们会在霜降节气时,进行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制作,表达对于秋季的美好祝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庙会、杂耍和民间舞蹈等活动,让人们欢度节日。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增添了生活的乐趣,还保留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统价值的延续。
总结起来,霜降节气的起源与农耕生活、气候变迁和民俗传承密切相关。
农耕社会中,霜降节气是农民进行耕作和收获的重要时间节点;气候变迁使得霜降节气成为寒冷季节降临前的预兆;而民俗传承则将农耕生活的智慧和文化的瑰宝传承下来。
2021霜降的来历和风俗
秋季风干物燥,容易发生静电。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受静电影响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在干燥季节,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必要时可用加湿器,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2021霜降的来历和风俗
2021霜降的来历和风俗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那么霜降是怎么来的呢?又有什么风俗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1霜降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霜降的来历
大家都知道,秋天过后便是冬天,而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天到冬天的过渡。每年的这个时候,气温会骤降,昼夜温差达到最大,部分地区夜晚的地面温度甚至达到零度以下,植物表面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因为低温的缘故,会结成六边形的白色霜花,这就是“霜降”名称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的说法是: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意思就是天气渐冷,使得露水都结成了冰霜。
2、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的意思则是:有霜的时候,一般都是晴好的天气。受到北方冷高压控制下的地方,多下沉气流,所以夜间天清月朗,碧空无云,到了第二天就天气晴好了。
霜降养生小常识
1、多备几件,随增随减
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脱勤着”,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建议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风俗也不尽相同,比较常见的霜降风俗有以下这些。首先是吃柿子,自古有一种说法是,在霜降这天吃柿子,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嘴唇干裂了,人们也觉得吃柿子可以舒筋骨、御寒保暖,柿子富含维生素C,而且经过霜打的柿子也特别甜美妙吃;其次就是登高赏菊,秋高气爽,秋天是最适合爬山的季节,没有多余的雨水,气温适中,秋天的景象也非常美丽,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舒缓心情,赶走“秋郁”。菊花盛开在秋天,是许多文人墨客钟爱的花卉,同时菊花也有延年益寿的寓意,深受大家的喜欢。
霜降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霜降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天气渐寒,昼夜温差加大,秋意已暮,新冬将至。
霜降节气的由来,与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轨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来划分节气。
霜降一般在每年公历的 10 月 23 日或 24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时,就迎来了霜降。
从字面上理解,“霜”是水汽在低温下凝结而成的白色结晶。
霜降并非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的部分地区早已雪花纷飞,而南方也在阵阵秋风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凉意。
在这个节气里,大自然呈现出一片萧瑟之景。
树叶枯黄飘落,草木凋零,许多动物开始准备冬眠,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存能量。
霜降节气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适应,也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赏菊是霜降时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在此时节,菊花盛开,色彩缤纷,姿态万千。
人们会举办菊花会,观赏各种名贵的菊花品种,感受菊花的高雅和坚韧。
吃柿子也是霜降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一些地方,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
柿子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据说吃了柿子,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
在闽南、台湾等地,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贴秋膘”。
鸭子、牛肉、羊肉等都是常见的补品食材。
人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进补,可以增强体质,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此外,还有一些与农事相关的习俗。
霜降时节,农民们忙着收获庄稼,如红薯、大豆、棉花等。
同时,也要为下一季的耕种做准备,翻耕土地,施足底肥。
在霜降节气,民间还有一些祭祀活动。
人们祭祀祖先,感恩他们的庇佑,同时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着时代的发展,霜降节气的一些习俗或许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从未改变。
关于霜降的风俗和由来
关于霜降的风俗和由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当霜降来临,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霜降的由来,与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总结息息相关。
在古代,人们没有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但凭借着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对大自然的细心留意,发现了季节变化的规律。
当天气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加大,清晨时分,大地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白色霜花,这便是霜降节气的显著特征。
在我国古代的历法中,霜降是根据太阳的运行位置和地球的气候变化来确定的。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夜晚地面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 0 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说起霜降的风俗,那可是丰富多彩。
在饮食方面,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人们认为在这个时节,适当进补可以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能量。
在一些地区,会吃柿子。
据说,在霜降这天吃柿子,整个冬天嘴唇都不会干裂。
柿子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 C、糖分等。
除了柿子,还有吃牛肉的风俗。
牛肉具有滋补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在霜降时节食用,有助于抵御寒冷。
在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还有赏菊的习俗。
此时,菊花盛开,色彩缤纷,姿态万千。
人们会举办菊花展览,或者约上三五好友一同赏菊,感受秋天的韵味。
菊花在我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高洁、坚韧和长寿。
此外,在农业生产中,霜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民们会根据霜降这个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
比如,在北方地区,此时已经进入秋收扫尾阶段,一些耐寒的作物如大葱等也需要抓紧收获。
而在南方,单季杂交稻、晚稻需要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
在养生方面,霜降时节需要特别注意。
由于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大,人们需要适时增减衣物,以防受寒感冒。
在饮食上,宜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民间,还有一些与霜降相关的谚语。
比如“霜降见霜,米谷满仓”,意思是如果在霜降这一天见到了霜,就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霜降节日的历史演变
霜降节日的历史演变霜降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十月初九,正值秋季深入,寒冷的气温开始出现。
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霜降节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起源、传统习俗到现代演变等方面来探讨霜降节日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起源霜降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古代,中国农耕社会非常注重节气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季节。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农作物进入冬季休眠期,同时也是人们开始为寒冷季节做准备的重要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霜降节在古代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这些庆祝活动包括祭祀祖先、登高远足、感恩祈福等。
此外,人们还有各种特色的食品和习俗,如吃糯米饭、吃柿子、踏青等。
这些习俗和活动成为了霜降节的传统。
二、传统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霜降节的传统习俗逐渐丰富起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在霜降节日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
1. 祭祀祖先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祖先的崇拜和敬畏。
在霜降节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2. 登高远足登高远足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霜降节,人们喜欢结伴登高远足,一方面是为了体验秋天的美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 吃糯米饭吃糯米饭是霜降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糯米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人们相信吃糯米饭可以带来好运和丰收。
因此,在霜降节这一天,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享用糯米饭,共同祈求幸福与安康。
4. 吃柿子霜降节正值秋季,人们会吃柿子来庆祝节日。
柿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更有益健康。
在古代,人们相信柿子具有驱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三、现代演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霜降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1. 文化活动现代社会,霜降节已经不再限于农耕文化,而成为了一种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节日。
在城市中,举行各种文化艺术的展览、表演等活动,如民俗展览、传统音乐演奏等,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霜降节气的由来和风俗介绍
霜降节气的由来和风俗介绍霜降含有气温转低、初霜出现的意思,有着冬天即将开始的意思,寓意秋天将要结束,那么霜降节气的由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霜降节气的由来和风俗介绍,欢迎大家来阅读。
霜降节气的由来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结霜的植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节气的风俗1、霜降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登高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
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
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3、霜降赏菊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4、霜降到了拔萝卜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霜降节气习俗起源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节气概述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
"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
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
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节气注意
农作物变化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的农谚正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对这个节气的重视。
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
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
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
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
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霜降又是黄淮流域羊配种的好时候,农谚有"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
"母羊一般是秋冬发情,接受公羊交配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0小时左右,和南方白露配种一样,羊羔落生时天气暖和,青草鲜嫩,母羊营养好,乳水足,能乳好羊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