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从《拿来主义》拿来论证技巧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论述类文本的论证分析(课件)-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论述类文本的论证分析(课件)-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全盘接受的 投降主义者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比“拿喻来论主证义:”形者象对具待体遗、浅显生动。
产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大 鱼翅 吃掉 吸收

子 鸦片 送批药判房吸收
里 的
烟 烟枪灯送 馆,一送走散摒弃
喻文化精华 喻精华糟粕 并存的文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
教材典例
《拿来主义》中的论证分析
鲁迅最杰出的是 杂文创作。其杂文 “象投枪,象匕首, 直刺向黑暗势力”。
杂文集: 《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 《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
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杂文
杂文特点:
杂文是短小的 1.短小活泼、犀
喻文化遗产 中的旧形式
喻腐朽淫糜 的封建文化
文章结尾的五个句子若是五个问题的答
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什么?
1.对待文化遗产,
要“拿来”!
我们应该怎么办? 2.“拿来”后?
3.“拿来”意义?
或使用,或存放, 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4.怎样才能
沉着,勇猛,有辨
“拿来”? 5.“拿来”目的?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 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 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 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 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
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危孙是害在:的,所以还应该 给之际他亡们,国留他灭下们一拿种点不,礼出子品东孙。西沦要来不,为然只乞,好丐则磕当头佳贺节喜大,典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拿来主义》PPT优质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拿来主义》PPT优质课件
教学过程
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怎样理解?
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导致了“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有“往”无“来”的,它必然导致国势日衰、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国将不国 什么是“送去主义”?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内涵的?第九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写作特点
先破后立、强烈的反衬,使文章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01
03
05
02
04
06
语言犀利、幽默,在嬉笑怒骂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鲁迅杂文的美,固然与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直接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来自于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这篇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关于文化遗产的文章,不仅在当时具有当头棒喝、澄清思想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在指导我们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教学过程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教学过程
明确:
所谓“拿来主义”,就是在对待文化遗产与外国文化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里“运用脑髓”指独立思考,“放出眼光”指鉴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指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对待文化遗产“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挑选的标准在于是否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有借鉴和吸收各种文化,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
我毫不犹豫地认为,不仅在现代中国文学史,而且在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间,鲁迅是仅有的两位当得起伟大这一名号的作家之一,另一个是曹雪芹。

统编教材《拿来主义》精品课件

统编教材《拿来主义》精品课件

统编教材《拿来主义》精品课件《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9课《拿来主义》,本文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所写的一篇论文。

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送去主义”进行了讽刺和批判,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

文章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通过比喻、讽刺等手法,形象地阐述了事物的联系和区别,批判了那种割裂历史、脱离实际的错误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掌握文章的基本论证方法,提高分析和批判问题的能力。

3. 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

难点:把握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时事新闻为例,引发学生对“送去主义”的思考,导入新课《拿来主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观点。

4.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送去主义”现象,让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批判。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7. 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课题:拿来主义1. 送去主义割裂历史脱离实际错误思想2. 拿来主义辩证思维历史联系实际出发七、作业设计1. 题目:以“拿来主义”为指导,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种“送去主义”现象,并提出改进意见。

2.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文章和书籍,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送去主义”所写的一篇论文。

第12课《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12课《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任务1:寻找文章中出现的主义,完成表格填写
类型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送来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影响 丧权辱国
亡国灭种, 大受其害,全盘 贻害子孙 排斥外国文化
人成新人,文 艺成新文艺
作者对这几种主义都持什么态度?
态度?
否定 破
表现 实质
危害
自己不去,
枪炮打开大门,
解题
用手将某物从较远的地方搬到较近的地方。 对事物 或现象的系统看法或主张。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 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 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当这些词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想到什么?
重庆丰都一寺庙内供奉日本邪神
日本动漫风靡
毒教材 事件
韩剧热 引进国外的综艺节目
洋节日盛行而传统节 日被逐渐遗忘
活动设计
毛泽东: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 面对外国文化与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做”? 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拿来主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梳理内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 文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
揣摩品味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犀 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 方式,领会比喻论证的运用之妙, 掌握先驳后立的论述思路。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与外国 文化的态度,思考“拿来主义” 的现实意义。

12.《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2.《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不敢进门
逃避畏惧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大宅子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文化遗产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说理: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鱼翅
吃掉
喻文化精华
鸦片
送药房
喻益害并存
大宅子里的遗产
烟枪 烟灯
送,毁掉
喻文化糟粕
姨太太
走散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3、在提出“拿来主义”前,先提到了哪些主义?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来主
鲁迅

章 整体 节
感知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 主义”和“送去主义”?
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问题探究
本文结构特点:先破后立
破:对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进行批驳。 立:证明自己观点、主张正确。
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为了
?(限填两
字)
创新
章 知识 节
回顾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照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4.因果论证(1-7段)
课文总结
章 课后 节
练习

探究

研读文章第一部分(1—2段) 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闭关主义”?实质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批评“送去主义”的?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 的? )

12《拿来主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2《拿来主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条分缕析,理解“怎样拿来”
作者运用了很多生动贴切的比喻,阐明了文 化交流中常常为人们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 明确了对待外来文化应有的态度。阅读课文 的8~9段,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借“孱头”“昏蛋”“废物”等形象地批判了对待 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形象
表现
孱头 “徘徊不敢走进门”
拿来主义
鲁迅

了解背景,明白 议论的针对性
明确杂文针砭的现实
根据历史知识以及本文的写作时间,讲述与下列语句相关的 典型事件:



中国一向是所谓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 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 门之后,又碰了一串 钉子,到现在,成了 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了。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 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 鸦片,德国的废枪炮, 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 的电影,日本的印着 “完全国货”的各种小 东西。
1、“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 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实行 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2、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 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 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 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喻体
比喻论证 本体
应有的态度
表达效果
大宅子
文化遗产
占有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鱼翅 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
鸦片 有害也有益的一类 存放,供治病用 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
有害可以做反面 送一点进博物 浅显化,把怎样“挑选”
烟枪和烟灯 教材的一类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破立结合论证方法++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破立结合论证方法++教学设计

破得准,立得稳——析《拿来主义》的说理艺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体会文章的思维逻辑,感受思辨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难点:体会文章的思维逻辑,感受思辨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代著名诗人冯雪峰曾说,鲁迅的文学思想,并非中国传统文学所培植的,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又无不浸润着中国民族的长久传统,他用民主革命的理性光辉,去照亮中国的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深入感受他的理性光辉。

二.预习展示课前已经安排大家预习并绘制了思维导图,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家的思维导图。

(选2名学生的思维导图,并请她们分享)小结:文章的题目叫《拿来主义》,但通过大家的思维导图,我们便能发现,这篇文章不止讲拿来主义,他还讲了另外的三种主义,而鲁迅先生对这三种主义的态度是是什么样的?(否定的、批判的)。

所以我们发现,鲁迅先生为了论述拿来主义这个观点,他先对其他主义进行了批驳。

这种写法在我们语文上称为“先破后立”。

破就是对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进行批驳;立就是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正确。

三.结构研究、探究1.任务一:探究“先破后立”的好处。

讨论:如果删去“破”这一部分,只保留“立”的部分,与原文相比,哪个效果更好?为什么?预设:原文更好,有破有立,使“拿来主义”这个观点的提出更有说服力。

追问:如果不删去“破”的部分,而是将1—6段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与第7段“拿来主义”的内涵调换顺序,这样可以吗?预设:不可以,先破后立,使“拿来主义”这个观点的提出更有针对性。

小结: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以“送去”等危害突出“拿来”之必要, “破”正是为了“立”, “破”得越彻底, “立”得越有力。

2.任务二:探究怎么“破”。

思考探究:文章前半部分都在“破”,那它是怎么“破”的?通过展示以下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来感受:➢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这个句子是对哪种主义的描述)➢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最终“不知后事如何”(问题同上)➢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也对洋货发生了恐怖。

《拿来主义》课件完美版

《拿来主义》课件完美版

《拿来主义》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著名文章《拿来主义》。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

具体内容包括:拿来主义的概念、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区别、拿来主义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拿来主义的概念,明确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拿来主义意义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拿来主义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拿来主义的概念,明确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拿来主义》文章打印稿、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如某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如何借鉴外来经验,实现自身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 讲解:讲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分析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区别。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分析一个具体案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拿来主义概念2. 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区别3. 拿来主义的意义和实践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体系。

同时,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如辩论赛、小组研究报告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研究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拿来主义》(共44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拿来主义》(共44张ppt)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礼节,说道:拿来!
危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 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 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 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 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 炙做奖赏。
送去主义


问题分析 问题概括
表现(原文)
特点
危害
解决方法 (作者态度)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 不许来
盲目自大
落后挨打
送去主义
送 古 董 , 送 古 盲目自大, 画 新 画 , 送 活 人 ,一味输出。
会使子孙拿不 出东西,会使 国力衰微。
根据“礼尚往来” 的仪节。应该“拿 来”
送来主义
送来主义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现在我们学习还有意义吗?请根据 材料,重新看待“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材料一:“闭关主义” 据日本TBS电视台报道,鉴于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在世界范围内扩 散,日本宣布,针对所有国家,目前原则上停止外国公民入境。
拓展延伸
材料二:“送去主义” 印度广播公司记者:我的问题和中国新冠疫苗可及性有关。中方多次强调, 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中国疫苗是否会免费向其他 国家提供?如果不是免费的,那么中国所说的全球公共产品意味着什么?
拿 来 主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2.赏析鲁迅先生幽默讽刺的文风。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拿来主义》说课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拿来主义》说课教学课件

【第三部分学习小结】
根据以上从五个角度对两种态度进行的对比,概括回答可以 得出关于“学习改造”的结论 •改造的目标:
消除主观主义态度及作风,推行马列主义态度及作风。 •改造的关键之处:
①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杜绝凭主观,凭热情,忽视客观实际 的行为;倡导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行为。
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杜绝单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理论和 实际分离的方法;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方法。
产国际的关系,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
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当时,毛泽东同志作
了三个动员报告: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反对党八股》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是指这篇文章的具体目的;

“我们”指的是中共党员;
分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 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这是毛泽东引用明代文学家解缙的话。 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 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 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 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毛泽东以此作比喻论证,给那些主观主义者画像, 从而形象有力地讽刺了主观主义学风。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 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 论。 4.对比式结构方式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 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 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初读课文。 【思考1】
(2)多用修辞,生动表达 比喻 “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 借代 “言必称希腊”指有些研究革命理论的人生搬硬套外来的东 西。 引用 引用对联给这种人画像,十分恰当,同时给人们以更广阔 的想象的空间。 排比 多处运用排比,增强了语势,强化了论证效果。

《拿来主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当堂检测
【答案】D 【解析】A项的“进步”、B项的“发 扬国光”、C项的“丰富”和“大度 ”都是反语。
当堂检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教材刻意“去鲁迅化”,不仅会抽空民族精神,还 会浅薄、无知,在任何时代,中国人都需要鲁迅,以反思 历史,反思自己并观照现实。 B.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对传统文化要动脑子,有眼光 ,自己去“拿来”,实际上也是对“全盘西化”的间接批 评,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文化。 C.不仅鲁迅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20世纪文学经典,而且已 经成为世界文学经典。这些作品反映了20世纪中国人的精 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 D.很多同学都深切地说,自己体会到了鲁迅为了拯救国民 灵魂而不惜呐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广 的忧愤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的热爱。
毁灭(烟具与姨太 太)—糟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结:拿来主义
内容: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态度:占有,挑选 方法:使用,存放,毁灭 条件: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意义: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文章结构思路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拿来主义
----鲁迅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写作背景,准确把握本文观点。 2、通过合作交流展示,学习重点语段中比喻论证的妙处。。 3、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思路,在驳论文片段仿写中增 强文化自信。
新课导入
有人记得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却记不清楚端午节、 重阳节;有人喜欢坐在肯德基、麦当劳里享受美国快餐,却很 少去品味粽子、元宵的味道;有人喜欢看韩剧,成为哈韩一族 ,却难得去看看京剧,欣赏一下唐装。面对众多的外来文化, 我们应该怎样做?早在7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位思想的伟人为 我们解出了答案。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一下鲁迅先生 所作的《拿来主义》,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 何保护好传统文化。

统编版语文《拿来主义》完美精品课件1

统编版语文《拿来主义》完美精品课件1

统编版语文《拿来主义》完美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拿来主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阐述、论证及语言特点。

具体章节为:《拿来主义》全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拿来主义”的含义,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 培养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鲁迅先生的论证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拿来主义的内涵,学会鲁迅先生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鲁迅先生对待文化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文化交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拿来主义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让学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3. 课文解析:a. 分析文章的开头,了解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的原因。

b. 讲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对比其他对待文化的方式,阐述拿来主义的优点。

c.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d. 举例说明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如何运用论证方法,加深学生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鲁迅先生对待文化的态度,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拿来主义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拿来主义2. 板书内容:a. 拿来主义的内涵b. 鲁迅先生的论证方法c. 拿来主义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拿来主义的内涵。

b. 请举例说明鲁迅先生在文章中使用的论证方法。

c.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拿来主义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作业答案:1. a. 拿来主义是指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时,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b.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如以“豆腐”为例,阐述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使学生了解了拿来主义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拿来主义》ppt课件36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36张
(1).读第8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文 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分别指的 是哪类人?
我们吃东西,吃就吃,若是左思右想,
吃牛肉怕不消化,喝茶时又要怀疑,那
就不行了---老年不人敢才进如此门。的有力量, 有于自知信识力阶的级人》是) 不孱至于头此的”(《关
面对各类文化缺少自信、 逃避害怕者。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 《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 《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16部)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 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 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 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 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 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 现实。
中国民族歌曲中的“洋为 中用”
辽宁歌剧院大型歌剧《沧 海》,成功地用西洋的音 乐技法演绎了康熙皇帝收 复台湾这一民族题材的故 事。新颖的中西合璧式表 演既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 西洋歌剧的魅力,更让观 众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精 神洗礼。
在有所鉴别地吸 收外来文化的同 时,也需进行文 化输出。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律铭,
拿来主义
——鲁迅
教学目标
1.了解杂文的特点,体会鲁迅杂文犀利、辛辣、 幽默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 深入浅出的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对表 现思想内容的好处。 3.学习本文,树立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并 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关于杂文
杂文诞生 于“五四”, 是一种带有浓 郁的文艺色彩 的议论文章。

《拿来主义》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拿来主义》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934年,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 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

“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也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鲁迅当时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
背 《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
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阐明
景 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主义
丰富大度
使国力衰微
的自大
还得“拿来”
送来 主义
这种赏赐……这是“抛 给”……说得冠冕堂皇 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施舍(只能 被动接受)
我们对”送来 的”吓怕了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
送 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
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
第8段: “拿来 主义” 者全不 是这样 的。
孱头
怕给他的东 西污染了, 徘徊不敢走
进门
一味躲避
浑蛋
放一把火烧 光,算是保 存自己的清

全盘否定
废物
原是羡慕这 宅子的旧主 人的,这回
接受一切
全盘接受
2、阅读8-10段,分析“比喻”,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第9段:
喻体
理解 “拿来
大宅子 里的
特点
态度
主 义 ” 鱼翅
者如何
“ 占 有 , 鸦片
挑 选 ” 。 烟枪
烟灯
姨太太
本体
“占有”“挑选”的 标准
2、阅读8-10段,分析“比喻”,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第9段:
喻体
本体

高中语文_拿来主义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语文_拿来主义教学课件设计

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在引发观影热潮的同时,也成为舆论热 议的焦点。有人盛赞其中国元素、家国 情怀、宏大叙事,认为它是中国科幻电 影领域的教科书;也有人将其与好莱坞 经典科幻大片相比较,认为无论是在特 效、技术,还是团队、营销等方面,都 与之有不小差距。对这样的评议你有何 看法?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蹩进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 “拿来主义”。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 光,自己来拿!
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
他占有,挑选。
文章善于运用形象化的,为人们熟知的比
喻阐明深刻道理,请结合文本,选择一处进行
具体分析。
大宅子
中外文化遗产
孱头
反对、怕、害怕拒绝的逃避主义者
不敢进
昏蛋
大怒、 放火烧光
盲目排斥的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者
废物 羡慕、欣 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然、接受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拿来主义”者
占有、 挑选
“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的辨证继承者
鱼翅 精华部分
鸦片 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比喻
烟枪 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存一 烟灯 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姨太太 封建腐朽应完全摒弃的部分
形象生动、清楚透彻、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文章结尾处的五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
对“拿来主义”进行总结的?
要拿来
态度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新主人、新宅子
方法
效果 创新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条件
新人,新文艺
意义
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作者还提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考作文字数的要求:不少于800字。 《拿 来主义》近1300字,我们绝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字 数在800~900字之间。想既解决“为什么”,又 解决“怎么样”,很难解决好。 考场时间限制 高中学生的整体思考能力水平。
所以,陈小英老师建议学生, 把文章的重点放在“为什么”上 在文章开头根据材料提炼出论点的基础上,运 用“因果思维”顺势展开论证的层次,构建文 章的主体段落。
作用:将抽象深奥的道理说 得形象具体、浅显明白。
教材运用比喻论证的课文
高一下册第14课 高二上册第15课 高二下册第16课 高二下册第20课 高三上册第13课 高三下册第16课
《诸子喻山水》 老子 《秋水 》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荀子《劝学》 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孟子《鱼我所欲也》
《劝学》
【思考与练习】一、
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观
]
点)你有几个理由支持你的
观点?(原因1、原因2、原
]
因3……)为什么把这个理
]
由放第1点?为什么把这个理
由放第2点?为什么把这个理
]
由放第3点?(并列式?总分
]
式?层进式?对照式?)你
还有什么补充或反对理由吗?
]
(不过/然而……),总结
得出结论(所以……)
《拿来主义》运用的论证方法
本文通篇设喻说理,请举例 说明运用这种方法对于论证论 点的作用,并背诵全文。
课文第8、9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手法

孱头 徘徊不敢进
错误做法 昏蛋 大怒放火
吃掉鱼翅
送鸦片药房
烟枪、烟灯: 送一点进博物 馆,其余毁掉 姨太太:走散
吸收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区别对待,批判继承文化遗 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 文化遗产中旧形式,废除, 只保留一小部分作为反面的 有害的教材
彻底抛弃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比喻论证:在文章的一个或 几个段落中,运用打比方进 行论证论点、阐明道理的论 证方法。
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宏 老师
在语文高考评价会上给上海一线 语文老师提出过建议。从高一开始 就要教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 力,并依据大量的高考典范作文提 出一个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 维品质的训练公式。
观点 [ 这是因为[ 也因为 [ 还因为 [ 不过 [ 所以 [
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常见病:
“不讲理”
三种表现形式:
1.通篇罗列现象 2.中外史料堆砌 3.追求花哨的形式
议论文“讲理”的方法
1.把文章的重点放在“为什么”上 2.例子前后必须紧扣观点议论 3.有意识地运用论证方法 4.运用哲学观点说理 5.加强结尾的说理力度
从《拿来主义》 拿来 论证技巧
学习重点:
1.议论文的论证思维 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例证法) 2、引用论证(引证法) 3、比喻论证(喻证法) 4、类比论证 5、正反对比论证
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找出中心论点,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
本文的总体思路是:从近代中国落后的 “闭关主义”入手,进而着重把矛头针 对“送去主义”,在批判“送去主义”、 揭露“送来”实质的过程中树立起自己 “拿来主义”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 喻阐述了“拿来主义”是如何对待文化 遗产的,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指出 “拿来主义”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占有 继承
思 (9段)(要) 正确做法 挑选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维 (10段)然而,这人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拿来主义者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
“拿来主义”需要怎么做?具备什么条件?
本文总体行文思路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高二下册第16课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第1段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观点 (是什么),并从重要性(人君权重位大)和第 2自然段必要性(历史教训)分析“为什么”, 第3自然段从“十思五戒”回答“怎么办”。
议论文“讲理”的方法
1.把文章的重点放在“为什么”上
运用因果思维说理论证,把中 心论点当作结果,阐述为什么 持这个观点,即由果溯因多侧 面、多层次分解论点,形成论 证的思维和层次。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16年是上海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再度变革的
开始。自2016年开始,材料淡化甚至隐去了倾 向。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从“请你理解和证明我 的观点”变为“请针对我提供的论题谈谈你的 看法”。表面上,这类题目对学生的审题要求 有所降低,但实际上要真正与材料对话,难度 还是存在的。作文与材料对话要从文章开头就 开始。 高考议论文开头的要求: 一般开篇即与材料对话,迅速切题,用简洁、明 了的语言亮出论点。
(所以)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7段)

“拿来主义”论点确立的过程体现出 由因到果的逻辑推理过程。
条件思维:论点要成立,需要如何做,需
要具备哪些主客观条件,据此从多侧面,多 层次来分解论点,形成论证的思维和层次。
条 (7段)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件 (8段)(不要)错误做法:或逃避,或虚无,或投降
(8段)错误做法
孱头:怕被染污 拒绝借鉴害怕继承的逃避主 徘徊不敢走进门 义者:懦弱无能,不敢面对 昏蛋:勃然大怒 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 放一把火烧光 义者: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废物:欣欣然蹩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 进卧室大吸鸦片 义者: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9段)(拿来主义)正确做法
占有大宅子 继承文化遗产
1.举例论证(1段) 2.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3.类比论证(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4.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课文8、9段集中了一个宏大的比喻群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鸦片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但有某些有益有成分
烟枪、烟灯,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高考议论文构建(论证层次展开)
最常用的两种论证思维:
1.因果思维 2.条件思维
因果思维:把论点当作是结果,阐述
为什么须持这个观点。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交往原则(1、2段) (因然(3、4段) 果
(所以) 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5段)

(因为) 听凭“送来”,只会丧权辱国,是现实的教训(6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