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家长版)-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学在线系列公开课讲义
——家长课堂:怎样帮孩子规划职业生涯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在学术界人们也喜欢叫“生涯规划”;在有的地方,也有一些人喜欢用“人生规划”来称呼,其实表达的都是同样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故事】俩兄弟爬楼梯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里了。
【人生哲理启示】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
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
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20年。
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恨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
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
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左右的青春岁月中。
二、指导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还是空白。
2、高中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能否走好这个阶段,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孩子的成绩提高,更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4、父母本身具备指导孩子的条件。
5、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知己——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探索
1、家长帮孩子认知什么
①想干什么?未来希望干什么?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同样,一个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人通常什么也干不好。
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的关键点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一代球王贝利以视足球为生命的执着成为世界瞩目的球星;
对经商有着强烈兴趣的北大方正公司集团总裁张玉峰的创业史也说明,浓厚的职业兴趣是一个人事业腾飞的引擎,而对兴趣的无悔追求是事业成功的巨大推动力。
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清晰,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的真正兴趣所在,据此选择发展方向。
②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宇航员杨利伟,导演张艺谋,央视名主持白岩松,球星姚明等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众多年轻人的兴趣和梦想,但从事这些职业所必备的个性能力特征决定了不是只有兴趣就适合做这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个性特征,有自己的长项、弱项,家长要帮助孩子充分的认识自己,才能知晓自己的孩子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2、家长如何帮孩子进行自我认知
①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所以,家长可以对孩子各个方面给于一个客观的评价。
对孩子来说,认知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不够稳定,家长给予评价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评价要准确;评价要调动积极性;评价要注意全面性;不给孩子乱贴标签;掌握火候巧妙“激将”;放大优点,弱化缺点;尊重孩子,不揭子短。
②引导孩子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家长对孩子的认知和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有片面和局限性,可引导孩子寻问亲戚、同学、朋友眼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一方面,了解他人的看法,有助于发现被自己忽视的不足;另一方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未必全部正确,要以平常心对待。
3、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方法
让孩子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性格
让孩子说出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让孩子写出最擅长和最不擅长做什么
让孩子认清在生命中最重视的是什么
4、利用专业理论让孩子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强调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麦尔斯-布瑞格斯(Myers-Brigs)的人格理论——强调职业与性格的吻合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的职业锚理论——强调价值观、能力及兴趣,甚至个性的融合。
舒伯的人生彩虹理论——强调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的配合。
霍兰德在70年代提出系统的职业兴趣理论,是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方法。他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特质可以归纳为六种类型:实际型(R),研究型(1),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事物型(C)。
现实型的人,偏好与物体打交道,他们喜欢选择机械、电机、制造等领域的职业。
研究型的人,喜欢用头脑依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们多喜欢从事数理、生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艺术型的人,喜欢用文字、音乐、色彩等表达情绪或美的感受;喜欢创造,不喜欢受束缚;喜欢从事音乐、写作、戏剧、绘画、设计等领域的工作。
社会型的人,关心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别人的冲突,并帮助他人的成长;他们喜欢从事教育、咨询福利等领域的工作。
企业型的人,多希望拥有权力去改善不合理的事情,善用说服力和组织能力,希望自己的表现被他人肯定;喜欢从事管理、行政等领域的工作。
常规型的人,做事规矩而精确,喜欢按部就班、精打细算;他们多喜欢从事文书事务、金融、统计等领域的工作。
(二)知彼——了解职业世界
1、什么是职业?
职业=职能*行业。
所谓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从个人角度来讲,职业是一个人生存的方式,是其生活的物质基础。
从社会角度来讲,职业是构成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行的一种具体形式。
可以说,职业反映着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个人与社会互动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