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文言文所有重点课文点击(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全部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全部-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重点字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 文义:文章的义理。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 未若:不如,不及。
-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赏析:- 本文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在对比“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种比喻时,“柳絮因风起”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雪花随风飘舞、轻盈灵动的姿态,体现了谢道韫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重点字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日中:正午时分。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乃:才。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不:同“否”。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舍弃。
-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引:拉,牵拉。
- 顾:回头看。
-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精品】上海初中语文诗文点击130篇上教版【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点击(答案)一、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平时和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的身体感到劳累。
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试题】一、词语解释1、孔子云“何陋之有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3、谈笑有鸿儒4、往来无白丁5、无案牍之劳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不与,归而形诸梦日星隐曜,山岳潜形5、何陋之有二、句子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内容理解1、文中用比喻句赞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2、作者在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何在?答:3、从全文的内容看,作者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4、上文用的多是四字句和五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其中属于对偶的句子如:(1)(2)四、常识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朝的。
“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文中的“”、“”、“”等字就属同韵的。
2、文中的“白丁”本指“平民”,在文言文中,经常被用来代指平民的还有“”,如(人名)所著的《陈涉世家》中的“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的“”就是泛指官府之外的平民。
二: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沪教版七年级(上)现代文重点篇目词语默写(含题目和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上)现代文重点篇目词语默写(含题目和答案)表哥来了表哥来到了呼风唤雨之地,阳光高照,XXX,瓜瓜怒吼,夸奖鲜气万亚,夏日如蜀家镇,像XXX,她踏步不绝,一直不想离去。
海水太巨,太剧,半坠一台,开始了千叙。
如同记网,狗键达百,别提不变脑。
见财不付中王,XXX发世,赛主丑鄙子,笑顺勇,背创。
顶碗少年迎来起始,最无需须息。
黑彩骨长,英军轻松优雅。
一滴百次碗,书战惊现,为道自太平行,XXX就。
巨公淘醉,并驻起八丈,目不转睛,到达要拜五。
旋花浮河,扶河扶默,尖叫着寒战,展景五,惊心动魄,品比间难取,坚南区沾。
走一步,再走一步门扇嘎吱,悬崖峭壁,吹嘴鞭策,突出来,旁乱纷争,关目缠斗,石鼓林寻,便源蕴道,盘旋远道,攀爬爬坡,爱球,压顶凝视,宁室。
那寒冷,小心意义,灰心丧气,回心散气,推云牧选,摔死,木杉苍茫,安外,溜脚点,吹气,旋转抓住,地达。
滹沱河和我》滹沱河是我家乡的一条小河,它流经着我童年的故乡。
每当我想起它,就会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
我记得,小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去河边钓鱼,爷爷总是会教我如何钓鱼。
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河水清澈见底,我们可以看到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可是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滹沱河变得越来越污浊了。
我曾经看到过有些人在河边乱扔垃圾,这让我很心痛。
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滹沱河重新变得清澈见底,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藕与莼菜》藕和莼菜是我最喜欢的蔬菜之一。
它们有着不同的口感和营养成分,而且可以用来烹饪各种美食。
藕是一种根茎类蔬菜,它的口感有点像土豆,但更加爽脆。
藕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
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口感有点像海带或者紫菜。
莼菜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很好的作用。
我们可以用藕和莼菜来制作各种美食,比如藕丝炒肉丝、莼菜汤等等。
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也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些美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沪教版七(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带点字翻译句子全文翻译和中心(有题目和答案)
沪教版七(上)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带点字翻译句子全文翻译和中心(有题目和答案)XXXXXXXXXXXX,世(世代)隶(属于)耕(从事农业生产)。
仲永生五年,未尝(曾经)识(认识)书具(工具),忽啼(放声哭)求(要)之(它,代书写工具);父异(感到奇怪)焉(指这件事),借旁近与(给)之。
即(马上)书(写)诗四句,并自(自己)为(题写)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团结同族的人)为(作为)意(内容),传一(全)乡秀才观(看)之。
自(从)是(这)指物作诗,立(立刻)就(完成),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值得一看)者。
XXX(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渐渐地)宾客(用宾客的礼节款待)其父;或(有人)以(用)钱币乞(讨取)之(XXX的诗作)。
父利(以…为利)其然也,日(每天)扳(强要)XXX谒(到处拜访)于(到)邑人(乡人),不使(让)学。
XXX(他说)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在)舅家见(看见)之,十二三矣。
令(让)作诗,不能称(相称)前时之闻(传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XXX的情况)。
曰:“泯然(消失的样子)众人(普通人)矣!”中心机想: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XXX,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记叙了XXX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干变革的三个阶段,以不和的事例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勉力地进修。
XXX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革进程,”点明他才干阑珊的原因是“不使学”。
译文金溪县平民XXX,世代从事XXX为业。
XXX到五岁时,未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触惊讶,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XXX)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在诗后署上本人的名字。
这首诗以奉养怙恃、连合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他父亲把诗)传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
今后,(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彩和道理都有值观赏的中央。
同县的人对XXX感触非常惊讶,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来招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讨取XXX的诗作。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版】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三)第16课《诫子书》(四)第20课《狼》(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9、【因风】【因】, 10、【公大兄无奕女】【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期】,2、【日中】3、【舍去】【舍】,【去】,4、【乃】5、【尊君在不】【尊君】,【不】,6、【相委而去】【相】,【委】,7、【家君】9、【顾】8、【引】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②尊君..在不:③待君.久不至:④君.与家君..: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5、《陈太丘与友期》中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6、《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7、如何理解“公大笑乐”这句话?8、《咏雪》文章结尾为什么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9、《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10、《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11、《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1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相关的名言: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沪教版初中语文30篇重点文言文文学常识)
9、口技,清林嗣环,节选自《》《》的编者是清代的课文通过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赞扬了
21、愚公移山选自《》,古代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作者相传是
课文通过的故事,刻画了愚公是一个形象。
他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
体现了
9、口技,清林嗣环,节选自《虞初新志。
秋生诗自序》《虞初新志》的编者是清代的张潮
课文通过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了口技艺人
2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汤问》,古代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作者相传是列御寇
课文通过愚公移山取得众人支持,最后感动天帝,天地派神仙移走两座大山的故事,刻画了愚公是一个知难而进,改造环境,不畏艰难险阻,争取胜利的英雄形象。
他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
体现了早期人类在与大自然抗争中表出的可贵精神,如豪气满怀,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与自然。
期末复习-课内古诗文复习—上海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word版含答案)
课内古诗文复习※《诫子书》(一)课文与注释诫子书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达到远大目标增长才干达成,成就放纵懈怠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与“宁静”相对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沪教版七年级(上)所有重点篇目内容中心理解测试(含答案)
小石潭记1.柳宗元曾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荒远的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
被贬期间,心情抑郁苦闷,齐力的永州山水便成为他精神上的慰藉。
他搜奇探胜,寄情山水,借以开拓胸襟,排遣苦闷,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2.文章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由小丘到篁竹,到闻水声,在由水声寻到小潭,既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探奇的情趣。
潭水的清,石头的奇,周围景致的幽,表现出小潭的美妙和作者的淡淡喜悦。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鱼的静态,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在转为动态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潭中游鱼动静相宜。
“似与友者相乐”,游鱼的怡然自得,给作者带来了一丝的快乐。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
整段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第三段写小石潭曲折的岸势。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岸势,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坐着突出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的寂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交融,写出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3.想要寄情山水的作者在山水间确实也找到了乐趣:“如鸣佩环”的悦耳水声,使他“心乐之”,潭水的清澈,游鱼的活泼,“似与友者相乐”,更让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
但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小石潭“寂寥无人”的幽深凄清的氛围,又使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而匆匆离去,可见他内心深处的抑郁凄苦。
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境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4.全文按作者游踪的先后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氛围——离开小潭。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痛苦。
上海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全解
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yì)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家里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写字的工具(笔、墨、纸、砚),(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写字的工具。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
(仲永)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亲自在诗后写上了他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把奉养父母、团结同族人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这首诗传给全乡学识优秀的士人观赏。
从这时开始,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用对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财讨取仲永的诗作。
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于是)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父亲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他十二三岁了。
我让(他)作诗,他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符。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到舅舅家,问起他,(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天赋予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资聪颖,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词解1.伤:为……感到哀伤,意动用法。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上半学期古诗文注解
四伤仲永1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金溪,江西省金溪县。
3 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隶:属于。
4书具:写字的工具,指笔墨纸砚。
5.父异焉:父亲对此感到诧异。
6.借旁近:就近借来。
7.书:写。
8.自为其名:自己在诗后署上了名字。
9.以……为益:以……作为诗的内容。
养父母,奉养父母。
收族,意思是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的相处。
10.秀才:这里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11指物作诗:指定物品(让他)作诗。
12.立就:立刻完成。
13邑人:同乡的人。
14.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15乞人:指讨取仲永的诗作。
16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17日pan,指拉扯,这里有强要的意思。
环谒,到处拜访。
18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19称:符合,相当。
20.前时之闻:以前的传闻。
21泯然众人矣:指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已成为普通的人。
泯然消失的样子。
五、周处1.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
《世说新语》为刘义庆编撰。
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2.凶强:凶暴强悍。
3.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4为乡里所患:意谓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5.蛟:古代传说中能激发洪水的像龙的动物,或说是指鼍、鳄之类的动物。
6.并:一起,指蛟与虎两者。
7.暴犯:侵害。
8三横:三害。
横,祸害。
9尤剧:更厉害。
10说shui:劝说。
11冀:希望。
12没:沉没。
13与之俱:指同蛟一起浮沉。
14更相庆。
互相庆祝。
15二陆:指陆机、陆云。
下文“平原”指陆机,因机曾任平原内史;“清河”指陆云,因云曾任清河内史。
16朝闻夕死:语出《论语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议。
”意思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17彰:显露。
18忠臣:周处后来发愤攻读,官至御史中丞,为官正直。
氐(di我国古代民族)人齐万年起兵,处奉命出征,当时他老母亲犹在,但他坚持领兵出征,力战至矢尽弦绝而死,故称之为忠臣。
七上语文课内古诗词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练习+答案)
七上课内古诗文词语解释观沧海曹操,字,(时期)家、家和诗人。
临:。
何:。
澹澹:。
竦峙:。
星汉:。
次北固山下次:。
客路:。
风正:。
悬:。
残夜:。
乡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
李白,字,号,主义诗人,有“”之称。
杨花:。
子规:。
龙标:诗中指。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名,秋思,是。
思,。
马致远:号,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枯藤:。
昏鸦:。
人家:。
此句写出了。
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此处指。
天涯:。
咏雪内集:。
儿女:,这里泛指。
文义:。
俄而:。
骤:。
欣然:。
然:。
何所似:。
差可拟:。
差,。
拟,。
未若:。
因风:。
因,。
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
期,。
日中:。
过中:。
舍:。
去,。
乃:。
戏:。
尊君:。
不,。
君:。
相委而去:。
委,。
家君:。
引:。
顾:。
《论语》十二章孔子,名,字,(时代)家、家和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后来被尊称为“”。
《论语》《》《》《》合称“四书”。
子:。
时,。
习,。
说:。
愠:。
君子:。
日:。
省:。
为人谋:。
为:。
忠:。
信:。
传:。
有,。
立:。
惑:。
天命:。
命,。
耳顺:通常认为是。
从心所欲:。
逾,。
矩,。
温故而知新:。
罔:。
殆:。
堪:。
者:。
好:。
乐:。
饭,。
疏食,。
肱:这里指。
于:。
如:。
焉:。
善者:。
川:。
逝:。
三军:。
夺:。
匹夫:。
笃志:。
笃,。
切问而近思:。
切,。
仁:。
诫子书诫:。
书,。
(作者),字,(时代)时蜀汉家、家。
夫:。
静:。
以:。
淡泊:。
无以:。
明志:。
明,。
致远:。
致,。
广:。
淫,。
慢,。
励精:。
励,。
险躁:。
险,。
治性:。
治,。
年与时驰:。
驰,。
意与日去:。
枯落:。
比喻。
多不接世:。
穷庐:。
将复何及:。
狼选自《》,(作者),字,世称,(时代)代文学家。
止:。
缀:。
投以骨:。
从:。
并:。
驱:。
如故,。
窘:。
受其敌:。
顾:。
积薪:。
苫蔽:。
弛:。
眈眈:。
少时:。
径去:。
径,。
犬坐于前:。
久之:。
瞑:。
意:。
暇,。
暴:。
洞:。
隧:。
尻:。
寐:。
盖:。
黠:。
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背诵沪教版统编
七上背诵(暑假)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课外古诗词①《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④《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⑤《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⑥《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⑦《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⑧《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论语》十二章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24新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汇总
《咏雪》1、词语汇释(一)重点词语1.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即把家里人聚焦到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义,文章的义理,即文章表达的意思。
4.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6.俄而:不久,一会儿。
7.骤:急。
8.欣然:高兴的样子。
9.未若:比不上。
10.因风:乘风。
因,趁、乘。
11.即:是。
12.无奕:谢奕,字无奕,谢安长兄。
13.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聪慧有才辩。
(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文义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今义:儿子和女儿。
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
3.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凭借,趁,乘;今义:因为(三)一词多义俄而.雪骤(与“俄”“既”等构成副词性词组,表示时间短,不久)2、理解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公大笑乐。
《陈太丘与友期行》1、词语汇释尊君在不.(不,通“否”)(三)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3.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用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5.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任(四)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五)一词多义相委而.去(连词,表示顺承)(六)敬辞与谦辞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2、理解默写1.友人不守信用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古诗文整理
七年级上古词文整理1、伤仲永[宋]王安石选自《临川先生文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yì]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词释】①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民:平民百姓。
世:世代。
隶:属于。
②耕:耕田。
生:生长到。
年:岁。
未:不;没有. 尝:曾经。
识:认识。
③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忽:忽然。
啼:出声地哭。
求:要。
④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焉:他,代指仲永。
借旁近:就近借来。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⑤与:给. 即:立即,立刻。
书:书写,写. 并:并且。
自:自己. 为:题写。
名:名字.⑥其:这。
以:把.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
收:聚,团结。
为:当做,作为。
⑦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传:传送。
一:全。
观:观看。
自:从。
是:此。
⑧指:指定。
作:写作。
立:立刻。
就:完成。
其:代词,代指这首诗。
文:文采.⑨理:道理。
皆:都。
可:值得.观:观赏。
者:……的地方(方面).邑人:同(乡)县的人.⑩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稍稍:渐渐。
11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名词作动词).12其:他的,代仲永的。
或:有的人。
以:用。
乞:求取.之:它,代仲永的诗.13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利,认为……有利可图。
其,这。
然,这样。
日:每天。
14扳:通“攀”,牵引,拉扯,这里有强要的意思。
环:四处,到处。
谒[yè]:拜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技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三、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2、施.八尺屏障()3、众妙毕.备()4、会.宾客大宴()5、众宾团.坐()6、夫叱.大儿声()7、宾客意.少舒()8、虽.人有百手()9、妇抚儿乳.()10、奋.袖出臂() 11、但.闻屏障() 12、其夫呓语..()六、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七、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回答下列问题:⑴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文章第四节运用了_____和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①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一个与“几欲先走”的“走”字用法一致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小心哟!)A.少顷B.既而C.是时D.一时E.未几F.忽G.俄而H.忽然①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②表示同时发生:_____③表示相继发生:_____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_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⑹课文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情景,目的在于____,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____”字。
⑺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⑻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⑼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⑽“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小石谭记一、词语解释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灭: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彻:3.隶而从.者从: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从:4.全.石以为底全:5.苟全.性命于乱世全: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遂许.先帝以驱逐许:7.全石以.为底以:以.其境过清以:二、解释句子1.闻水声,如鸣佩环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皆若空游无所依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内容理解1.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是:(1)(2)2.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述,如“”,又有侧面描写,如:(1)(2)3.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记的气氛,有含蓄表达出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4.作者是站在小石潭记的东岸观赏景物的,依据的是以下句子:(1)(2)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愉快感情的句子是;此时,作者已把自己的心情与景物交融在一起,暂时排遣了自己被贬后的郁闷之感。
6.小石潭记的气氛是(用自己的话概括)的。
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常识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字。
他和同一朝代的另一位著名文学家并称“韩柳”提倡导了古文运动。
他们两人和宋朝、、、、、被后世称为“”。
2.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小石潭记》等八篇山水游记,被公认为山水游记众的佳作,合称《》。
卖油翁一、词语解释1、有卖油翁_释担而立释:2、汝亦_知射乎知:以我酌油_知之知:3、乃_取一葫芦置于地取:必虑人逼_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取:伐竹_取道,下见小潭取:4、康肃笑而_谴之遣:二、句子解释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内容理解1、“公亦以此自矜”表现了陈尧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格特点;他所依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后两空用原文回答)2、写出文中能反映陈尧咨不同态度的两个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而钱不湿”这几句,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卖油翁_________________,形象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用一空用四字成语回答)4、上文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老翁酌油而略写陈尧咨射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常识填空《卖油翁》选自《》一书,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他和唐朝的韩愈、____________,宋朝的__________等合称“唐宋八大家”。
伤仲永一、词语解释1. 伤仲永生.五年生:君将哀而生.之乎生:虽有生下易生.之物也生:2.未尝识书具.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具:3.忽啼求.之之:不求.闻达于诸侯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之:4. 父异.焉异:水土异.也异: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异:5.并自为.其名为:何为.者也为:为.宫室、器皿、鸟兽、木石为: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为: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作:一鼓作.气,再而哀,三而竭作:7.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8.不使.学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9.泯然众.人矣众:起做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众: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众:10. 并自为其.名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稍稍宾客其.父其:父利其.然也其:11. “之”常用来作代词,指代各种人、事、物,请说出下列“之”指代的具体内容。
A.忽啼求之.之:B.借旁近智者之.之:C.邑人奇之.之:D.或以钱币乞之.之:二、句子解释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皆有可观者。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三、内容理解1.“即书诗四句---------其文皆有可观者”,表现了而后文的“这几句,则从侧面同样表现了这一点。
2.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写出了仲永的才能的过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由,可用文中“”一句来概括。
3.神童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作者因此产生的情感,并以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四、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政治家(人名),积极推进运动,与唐朝的柳宗元、同朝的苏轼等合称“”。
周处一、词语解释1.并皆暴犯.百姓犯:2.或.说处杀虎斩蛟或:蛟或.浮或没或:3...处与之俱.俱:4.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更:5.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云:6.为.乡里所患为:义兴人谓为.三横为:终为.忠臣为:7.竟杀蛟而.出而:而.处尤剧而:8.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其:9.何.忧令名不彰邪何:二、句子解释1.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