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科学内容: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全章概述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
本章教材的重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本章教材中包含两条科学探究主线。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三节“探索宇宙”中体现。另一个是以学生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中体现。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节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
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
2、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
课件、实物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二、进行新课
(板书:1.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请同学描述分子的大小,老师给予评价。
(板书:2.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改变分子在物质中的组合形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就会发生改变。最小的分子——氢分子的质量只有10-27kg左右。老师利用信息窗的内容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板书:3. 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的眼睛不能看见它。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样小的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你认为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请学生回答、讨论) 讨论后老师播放光盘,将学生思路引入微观粒子中去。
(板书:二、微观粒子)
师:从刚才播放的影片,同学们已经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呢?
生: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肯定性的总结和指导性的讲解,并要求学生阅读“微观粒子”部分内容,提炼并板书:
1. 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2. 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3.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4. 各种粒子的空间尺度(单位:cm)
……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218中的作业1、
2、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
3、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量筒、酒精、水、广口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
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50mL酒精和50mL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
生:……
二、新课教学
(板书:看不见的运动)
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
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
实验结果是总体积没有100mL,那么少掉的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直到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板书:一、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师问:组成物体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动吗?请猜想。
探究二:分子的运动
(1) 各小组将空瓶口对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按第二个实验探究做),抽去中间的毛玻璃,观察空瓶中是否有棕色的气体。
(2) 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
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板书:二、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 请同学们把细铁丝拉长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
(2) 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
请同学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板书: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 固体: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体: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
(3) 气体: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223中的作业1、
2、3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