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策略

合集下载

两型社会背景下城镇发展动力因素探讨及规划策略

两型社会背景下城镇发展动力因素探讨及规划策略

两型社会背景下城镇发展动力因素探讨及规划策略摘要:2007年12月6日,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城市圈内的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湖北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政策推动下,一批小城镇正在“提质扩容”,开始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笔者结合灵乡镇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对灵乡镇几轮总规修编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提出引导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探讨灵乡镇在“两型社会”发展背景下城镇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两型社会动力因素灵乡规划城镇发展动力因素是影响城镇发展的核心,它与特定的社会体制、社会环境有必然联系,归纳起来,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即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内在动力是城镇本身所固有的,对城镇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动力要素,包括区域资源条件、地理位置、生产力水平等。

外在动力是源于区域以外,对城镇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影响城镇规模、功能等,包括外部资金投入,政策环境、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变等。

一、城镇发展外在动力1.1 对外交通变化对城镇发展影响对外交通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城镇由于具备较好的交通地理条件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反之,也有许多城市由于交通地理的变迁而衰落下去。

随着现代铁路、公路等新式交通方式的兴起,传统的交通地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打破了许多传统城镇的发展格局。

部分位于新式交通干线上的城镇快速发展,同时,由于交通区位的变化,许多传统交通重镇丧失了优越的交通地理条件,发展逐渐陷入停顿甚至走向衰落。

发展初期,骑路建设推动城镇发展如大冶市的乡镇快速发展除了其它影响因素之处,无不与交通格局变化密切相关,在传统农业经济时代,大冶市的经济强镇一直是以保安、金牛等镇为主,素有“金金牛、银保安”之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大金省道修建,大金路上的金湖街办、陈贵镇、灵乡镇迅速崛起(在公布的湖北省2011年百强乡镇名单中,大冶市陈贵镇排名第2、灵乡镇排名第3、金湖街办排名第18位),原有的联系乡镇的县级公路成为老镇区内部道路,各乡镇新镇区就是依托大金路两侧发展,表明小城镇在城镇发展初级阶段,仍然走的是“骑路建设带动城镇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城镇建设初期也是我国许多小城镇发展方式。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措施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措施
01
技术瓶颈
在某些领域,缺乏先进的节能减排 技术,制约了建设进程。
观念差异
部分企业和个人对两型社会建设认 识不足,缺乏参与积极性。
03
02
资金不足
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而地方财政压力较大。
政策配套不完善
相关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影响了建 设工作的推进。
04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科技创新
鼓励研发新技术,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建设 效率。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 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推广节能技术
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 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
实施减排工程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实施减排工 程,减少污染物排放。
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制定节能减排指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 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02
地方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 角色
政策制定与执行
制定相关政策
地方政府应制定关于两型社会建 设的政策,明确建设目标、任务 和措施,为建设工作提供政策保 障。
监督政策执行
地方政府需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同时 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 的问题。
资源整合与优化
整合资源
地方政府应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包括 财政、技术、人才等,为两型社会建 设提供有力支持。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 设措施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两型社会概述 • 地方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
角色 •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
措施
目录
•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 成效与挑战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趋势展望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趋势展望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趋势展望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资源的日益紧张,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确保当前及未来世代的可持续生活。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趋势展望。

一、绿色经济发展策略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它提倡通过创新和发展环保产业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增加。

为了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倡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可以出台法规和政策来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2. 投资环保技术和产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3. 推动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努力,优化资源利用,降低废物排放,并推广废物回收和再利用。

二、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包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促进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是提高人们就业能力和脱贫的基础。

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投资教育和技能培训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机会。

2. 实施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是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基本的社会权益。

3. 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和产业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并实施针对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三、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策略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可以划定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2. 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城市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点地区。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策略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策略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策略措施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逐渐加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策略。

一、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循环经济等。

二、促进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使经济发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各国政府需要倡导生产经营者把环保纳入经营理念,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文化差异等,不仅会威胁社会的稳定,也会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各国需要推行国民待遇,打破不公平的资源分配,采取积极政策支持弱势群体,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提高社会公正度,进而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四、强化合作与交流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并探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和策略。

同时,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引导公众意识的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五、提高公众意识公众意识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公众需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价值和现实意义。

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应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低碳等意识。

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养成环保习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下一代的成长之中。

六、加强监管和执法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管和执法,保障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有效执行。

各国政府和执法部门要加强对环境污染、违规排放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策略

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策略

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策略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将从长期规划、多方合作和创新驱动三个方面,探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策略。

一、长期规划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战略目标,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目标和指标: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时,需要明确目标和指标,确保规划的方向和目标清晰可见。

例如,设定减少碳排放的目标、提高再生能源比例的指标等。

2.细化分阶段战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制定规划时应分阶段制定战略。

这样可以在每个阶段实现一些具体目标,并逐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整合资源和利益相关方:制定规划时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并考虑到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通过统筹资源和多方合作,实现协同效应,推动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

二、多方合作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在制定规划时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促进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例如,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鼓励企业开展环保技术创新和资源节约利用。

2.跨界合作: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合作,通过跨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效应。

例如,建立跨行业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共享。

3.国际协作: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问题。

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分享经验和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

三、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更加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2024年两型社会示范构建方案

2024年两型社会示范构建方案

2024年两型社会示范构建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为应对挑战,我国提出了构建两型社会的目标,即高效节能型和清洁环保型社会。

2024年是我国两型社会示范构建的关键时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二、制定规划1. 确定目标和指标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以衡量我们的努力和成就。

首先,要确保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每年减少5%的能源消耗和30%的资源利用率。

其次,要大幅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最后,要稳定提高环境质量,包括水质、大气质量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2.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了构建两型社会,我们需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首先,要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对违规排放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最后,要鼓励企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实现两型社会的构建,我们还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首先,要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

其次,要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减少过度消费和浪费。

最后,要加强对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两型社会还需要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要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交通排放和碳足迹。

三、推进措施1. 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实现两型社会的构建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我们要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监管的力度。

此外,还要加大对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推动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2023年两型社会示范构建方案

2023年两型社会示范构建方案

2023年两型社会示范构建方案一、背景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如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目标,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构建方案。

二、能源能源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加大对这些能源的支持力度,推广使用。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

通过技术手段,对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加强对能源的科技研发和创新。

通过技术突破,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三、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问题。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通过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3.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从而形成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资源利用资源浪费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资源浪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资源管理和监测。

通过建立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机制,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 加大对资源的科技研发和创新。

通过技术突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循环利用和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五、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构建“两型社会”的关键。

为了促进社会参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通过支持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2. 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论“两型社会”建设

论“两型社会”建设

论两型社会建设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选择,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方向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建设两型社会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通过运用综合措施,使资源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配臵、与高效、综合、循环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替代,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两型社会是对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客观要求。

2.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缓解资源能源的长期供需矛盾,中国必须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比较优势的两型道路,即要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快速的经济增长,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渐进的动态的概念,又是相辅相成的,建设两型社会将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和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方向。

3.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本质要求。

所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依赖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并以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高消耗和生活资料的高消费为基础。

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生产要素的全球配臵,工业化国家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谋求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策略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策略研究
21 年第2 期 02 1
科技 一向导
◇ 高教论 述◇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两社会建设策略研究
袁 煜 松
( 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 摘
] I [J 西 昌 6 5 1 】 I 1 0 3
要】 在概述建设 两型社会 内涵、 必要性和现 实意义的基础上, 最后提 出了具体的建设策略 , 对加快 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 重要 的理论 价
转变 , 引导经济建设从“ 高投入、 高消耗 、 污染、 产出 、 效益” 高 低 低 的粗 放式经营 向“ 经济效益 高、 资源消耗少 、 境污染轻” 环 的集约 型发展的 轨道上来 ; 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 护生态环境 、 有利 保 提高经济社会 效益 , 从根 本上减轻环境污染 , 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4其他 .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 保护生 物多样性 ; 构建低碳社会 ,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 有利于在减少资源 1“ .两型社会” 内涵 和能源消耗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 增强企业在 国内和 国际市场 构建两型社会要求大 力发展循环经济 . 培育资源再生利 两型社会 是指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谓资源节约型社 上 的竞争力 : 所 会, 是指在生产 、 、 建设 流通 、 分配 、 费等领域 , 消 通过法律 、 经济 、 技术 用环保 产业可起到增加就 业机会 的作用 .促进 人力资源优势充分 发 缓解就业严峻的局面等 管理 、 宣传教 育等综合性措施 , 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 约资源和更有效 挥 . 地利用资源 ,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生产率和单位资源 的人 口承载力 , 以 3两型社会建设具体策略 . 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 最大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满足人们 日 益增多 的物 31 .调整经济发展结构 . 以人为本 . 全面协 调可持续 发展 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 使经济增长建 立在 提高人 口素 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 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此 “ 约” 保 节 不仅指 节 财、 节地 、 水 、 节 节能等 . 要求在经济运行 中通过 彻底转变现行 的经 质 、 还 高效利用资源 、 减少环境 污染 、 注重质量效益 的基础上 , 努力 建设 济增长方 式 、 技术革新 、 管理创 新 、 结构布局等 , 现 以尽可能少 的资 资源节 约型 、 实 环境友好型社会 。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 把节约放在 源, 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 , 最大限度地 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 环境友好 首位 的方针 , 以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为核心 , 以节 能 、 节水 、 节材 、 节地 、 型社会 意味着要在社会 经济发展的各个环 节遵从 自然规律 .节 约资 资源综合利用 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 加快结 构调 整 . 推进技术进步 , 源、 保护环境 , 以最小的环境投入达到社会 经济 的最大化 发展 . 形 加强法制建设 . 不仅 完善 政策措 施 . 尽快建 立健全 促进节约型社会 建设 的 成人类社 会与 自然 能和谐 共处 、 可持续发展 . 而且形成经济 与 自然相 体制和机制 , 步形 成节约型 的增长方式 和消费模式 . 逐 以资源的高效 互促进 , 建立人与环境 良性互动的关 系 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资源 节约与环境友好 是两个渐进 的层次 . 两者相辅相成 、 为补 互 3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 2 充。 只有资源节约 , 才能环境友好 ; 实现环境友好 , 必然要求资源节约 。 在资源开采环 节 , 提高资源开采率 , 开发利用新 能源 , 制污染 , 控 两 型社会是一种 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 境友好 的新型经济社 会发展模 因地制宜地调整能源结构 . 增加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 比重 大力 式, 是可持续 发展 的具体表现形式 . 是人与 自然和谐 、 人与人和谐相处 发展太阳能 、 风能、 地热 、 水力等可再生能源 , 提倡节能建筑 、 节能汽车 的社会发展 形态 .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及尽可能发展和使用一切节能产 品, 推进节水农业 、 节水工业 , 建设 节 在原材料和产品运输 环节 . 避免资源的流失 : 在资源生产 利用 2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水社会 。 . 2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环节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 , 开展废弃物 的循环再 利 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 回收再生资源利用 。 基于人 口众多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的国情 . 用 ; 3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增强节约 意识 . 推进资源节 约工作 , 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 循环经济 走 循环 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和环境保护 的重要 途径和实 现 发展道路 , 节约和合 理使用开 发资源 , 对污染进行全过程控制 . 循环利 企业生产 、 品消费和废弃物处 置的过程 产 用废弃物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和经济效益 , 既满足 当代人 的物质 、 环境 方 式。它是指在资源投入 、 和社会需求 . 又为子孙后代 的需 求预 留生存发展 空间 . 最终达到经济 中 . 把传统上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 变为依靠 生态资源循环 从而使整个社会 建立在节约 型和 生态型结构之 上 . 实现 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 护的双赢 以人为本 ,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是 利 用的经济 ,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资源一 产品—再生资源” 的可循 环式过程 , 用减 量化 、 采 再利用 、 再循 2 是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 障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 . 2 保 环 、 制造 的 4 再 R原则发展循环经济 . 实现产 品和排放物地反复循环再 我 国资源安全问题严峻 , 危及经济安全 、 政治安全。 资源安全要求 利用。 国家或区域经济和社会 发展 的一定时期 内资源持续、 稳定 、 充分 的保 3 . 4综合 治 理 生 态 环 境 障供 给. 以达到与资源需求相对均衡 的条件 和状 态 我国正全 面建设 开展和实施退耕还林 、 园林绿化 、 山育林等工程和手 段恢 复生 封 小康社会 , 经济也在持续地快速增 长 , 资源消耗 的增加是难免的 如果 态环境 , 秀美家 园。开展荒漠化 防治 , 再造 工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 大气 继续 沿袭传统粗放 的经济发展模式 , 以消耗大量的资源来实现和替代 污染治理工程 , 减控汽车尾气排放 、 工地扬尘污染等 ; 开展水污染治理 工业 化和现代化 , 资源 的有限性将 使资源很快就会枯竭 , 难以为继。 因 工程 , 如节水为先 、 源头治理 、 污水处理 、 中水利用 , 避免水 资源浪费 , 此 为缓解经济增 长与资源供给之 间的矛盾 .就必须加快发展循 环经 注重雨水 回收利 用等 ; 合理处理生活垃圾 , 工业废渣 、 车废纸废料 、 废 济, 促进 资源 的高 效利用 和循 环利用 , 实保 障经济 、 治和 国家安 废 旧电子产 品的 回收与利用 , 垃圾废弃物进行分类 与处理 . 切 政 对 提高废 全。 弃物 的循环使用 率 23 -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益 、 减缓环境 污染 的重要举措 3 推行合 理的交通方式 . . 5 创建可持续的内部环境循环链 建设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 方式 的 借鉴 国际先进经验 , 如哈马碧滨水新城 的规划建 ( 下转 第 8 9页 )

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引言在全球化的时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需要,以确保当前和未来的世代都能够过上可持续的生活。

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提高社会公平性,成为了全球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来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过去几十年,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带来了经济繁荣,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的过度消耗、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确保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相结合。

通过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我们可以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为未来的世代提供足够的资源和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够促进社会平等和公正。

可持续发展策略1. 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合理利用资源,以减少浪费和过度消耗。

这包括推动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此外,还应该鼓励绿色能源的使用,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废物排放,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这可能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行环保技术,制定环保法律和政策等。

3. 社会公平与公正社会公平与公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我们应该致力于消除贫困、促进教育和卫生保健的普及,并提高社会服务的可及性。

此外,还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正的社会环境。

4. 良好的治理和政策良好的治理和政策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建立机制来监督和评估策略的实施效果,并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

5. 全球合作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协调。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确保经济发展的长期持续性。

以下是一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1.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开发更加环保、节能的产品和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2. 优化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循环经济理念,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5. 促进教育与培训: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才。

6. 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7.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比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8. 制定政策引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引导企业和个人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略探析(一)汇总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略探析(一)汇总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略探析(一)[摘要] 武汉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更有着百湖之市的美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迹较为丰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旅游业曾一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旅游环境污染,旅游资源枯竭等问题也日益明显。

在武汉竭力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应探究如何武汉旅游业的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应对方略,加快旅游这一世人公认的可持续发展重点产业在武汉的发展,促进武汉“两型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武汉两型社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一、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理念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最重要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旅游业曾被普遍认为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较为典型的“绿色产业”, 但在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几十年间,一批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惨痛教训表明,发展旅游业同样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其中。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不损害环境持续性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又不妨害满足后代人高质量的旅游要求,既保证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又保证旅游者的利益、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实现旅游业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

由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武汉旅游产业过于重视追求产生经济效益,却忽略了旅游业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直接影响,而这又是武汉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某种程度上就导致了武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其对武汉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的反作用影响。

因此需要探索出一条实现武汉旅游业与社会、经济、环境良性协调的新路子,努力实现旅游经济效益与旅游社会效益的统一,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武汉“两型社会”的构建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武汉全力建设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拉动武汉国民经济的全新增长点,其重要意义正日益显著。

旅游业作为一项系统性产业,需要餐饮、住宿、交通、导游等众多产业的协同,由武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推动相关产业的进步。

两型社会、绿色税制与可持续发展-2019年精选文档

两型社会、绿色税制与可持续发展-2019年精选文档

两型社会、绿色税制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但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高度消耗与环境急剧恶化为代价的。

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外汇储备、引进外资均居世界第一的背后,我国的煤炭、石油、钢等能源消耗全世界第一,建材消耗居世界第一,原材料进口居世界第一,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到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0。

据估计,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资源存量减少和环境破坏两项之和占GDP的比重约达到8%,几乎与我国GDP的年增长率接近。

这表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正是基于我国政府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提出的具有现时应对性和实践可操作性的具体战术,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唯一选择。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提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应推进税收制度的绿化进程,构建环境一资源一经济一体化调控的绿色税制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税制保障。

一、绿色税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本文所指绿色税收,是指一切与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生态保护相关的税收,包括资源税、消费税、污染排放税、污染产品税以及基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考虑的税收差别政策等。

绿色税制是指在税制设计或改革中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强化税收的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政策导向,通过绿色税种开征及绿色税收政策的实行,实现环境一资源一经济一体化调控的税收制度体系。

1 庇古税及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理论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首次提出了对污染物征税的思想。

他认为,应该根据污染物所造成的社会损害对排污企业征税,从而使企业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后来,人们将针对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和质量征收的各种税费统称为庇古税。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绿色税收是政府实现社会成本定价的一个主要经济工具。

从经济效率角度看,涉及环境与自然资源(或其产品)的定价,理论上应该遵循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或全成本定价),即:P=MOC=MPC+MUC+MEC(式中,MOC是指资源或资源产品利用的(社会)边际机会成本,MPC是指所生产的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MUC是指所使用的资源的边际使用者成本或耗竭成本,MEC 是指产品生产或消费过程中的边际环境成本)。

建设两型社会怎样做

建设两型社会怎样做

建设两型社会怎样做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科技创新的价值。

为此,我们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概念,即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模式。

一、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以生态环境为核心,推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在绿色发展中,节能减排、清洁能源、资源再利用等环保措施得到了高度重视。

1.节能减排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这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降低电力消耗等方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改变能源结构,从传统的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移。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能源管理,提高效率和利用率,减少浪费。

2.清洁能源在绿色发展中,清洁能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非化石能源。

清洁能源是一个重要的替代方案,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3.资源再利用资源再利用是一个关键的环保措施。

在绿色发展中,我们需要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这包括水的回收、废弃物的处理、矿产资源的利用等方面。

二、智能发展智能发展是指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相结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智能发展中,高效、便捷、智能化的服务是核心。

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智能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

比如,智能机器人可以替代繁重、危险或无聊的工作,智能家居可以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2.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各种设备、传感器、器件连接并相互交互的网络系统。

在智能发展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和人的连接,使得生产和生活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比如,智能家电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化操作,智能城市可以实现交通、安防、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

浅析两型社会背景下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浅析两型社会背景下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浅析两型社会背景下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两型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行业,房地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子孙后代。

结合长株潭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指出房地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领域,提出了以创新管理模式为主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标签两型社会;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长株潭城市群1、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追求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文,批复长沙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国务院批准的第四批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从资源环境等方面,房地产业的资源节约、减少能耗意味着人类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提升。

2、两型社会对长株潭城市群房地产业的要求和作用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25.8万,分别占全省的45.8%和59.8%。

2012年,城市群实现GDP17660.72亿元,占全省80%。

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人口1365万,占全省19.2%,2012年长株潭三市实现GDP9441.67亿元,占全省42.62%[1]。

长株潭地区一直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地区。

试验区重点开展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土地管理、城乡统筹等10项改革措施。

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快。

但是,同时存在着长株潭总体实力还不强,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缺乏具有强大带动力的产业集群和中心城市,资源节约压力较大,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但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资源耗竭、环境破坏和不平等的问题。

因此,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旨在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转型向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对环境影响巨大,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转型向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不仅具有环保优势,而且具备可再生性,不会像传统能源一样耗竭。

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应用。

2.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是指以环保、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产业。

通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政府可以采取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绿色产业,并提供专门的扶持和奖励措施。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

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实现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加强对废物处理和回收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废物回收体系,将废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4.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是指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金融活动。

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资金流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绿色项目,推动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

5.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除了政策和制度举措,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环节。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日益枯竭,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需要制定相应的经济策略,以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

一、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指以低碳、环保、资源节约为特征的经济模式。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各国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通过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保护的双赢局面。

二、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各国可以通过制定资源管理政策,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用水技术;加强对能源资源的管理,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和能源的节约技术。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利用。

通过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长期供应。

三、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社会公平和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各国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

例如,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通过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各国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例如,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国际间的资源合作,共同保护和管理全球资源。

此外,还可以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标准。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需要制定相应的经济策略,从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些策略。

一、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经济是指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通过提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推动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各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

环保产业是绿色经济的核心,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

各国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财政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其次,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保障环境资源的重要手段,各国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排放。

最后,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

环境教育是培养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各国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加强环境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各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

各国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财政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其次,建立健全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

可再生能源政策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国应当建立健全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激励机制等,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姓名:符文婷班级:建筑1302班学号:201302010212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策略——以达拉斯、湘江滨河空间设计为例摘要关键词: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水给喧闹的城市注入自然的生机与诗意。

城市滨水地段是城市环境中最具生命力的场所。

然而在河流流域生长的城市居民们不难发现,城市化对城市河流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首次提出要促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也就是说,通过人类的自身行为改善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程度,确保自然环境能够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经济繁荣。

在两型社会背景下进行城市设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设计理念成了第一选择。

本文从可持续性发展的三个方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入手对湘江风光带城市设计进行评价,并对达拉斯滨河城市设计进行分析,提出对湘江风光带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建议。

AbstractWater can add more natural vitality and poetic to the noisy city. Urban waterfront is the most viable place in urban environment. However, it is common for urban residents who grow with the river to find that urbanization has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the urban river.In October 2005,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acceleration of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for the first time.In other words, we can improv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educe the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rough the human's own behavior , to ensure th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an guarantee the sustain- 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 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prosperity.In the context of the two types of urban desig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concept has become our best choic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Xiangjiang River Scenic area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human and nature, human and society, natural environment sustain- ability, and analyzes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Dallas Riverfront to find som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论文结构一、研究背景关键词:水与城市/需求与矛盾去过湘江的同学们可能对湘江风光带的景观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对到达湘江风光带必须穿越的宽阔的湘江大道一定记忆尤深。

我们总是以湘江为傲,却不得不承认湘江一带的设计是不人性化的。

走在江边好像永远也望不到尽头。

在河流(江边)修建城市主干道似乎是每个城市为了提高通达性的惯用做法。

同时,城市管理者也渴望以滨江风光带作为城市的主要风貌。

然而,过宽的马路和过快的车速却让行人们对风光带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高强度的城市开发使河岸受到侵蚀。

河槽加宽、土壤侵蚀与河流的渠化的复合作用破坏水生栖息地。

因此,在当今世界上经济活跃的地区,任何一条河流都不是自由淌流的。

达拉斯滨河空间设计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启示,沿江地域的设计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两型社会”在城市设计思想中的体现资源节约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侧重于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单位消耗率,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

环境友好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则侧重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友好、和谐共处。

突出强调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尽可能减少或者降低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更不要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平衡能力。

“两型社会”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体现和衍生,其核心是从根本上跳出传统经济发展观,寻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强调是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综合性,寻求的是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人口的全面发展。

它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等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大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通过诸多子系统之间共同协调,综合平衡来实现的,任何子系统遭到破坏,子系统之间就不能协调,从而也就不能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生态可持续,还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的名义取消经济增长,而是更合理分配资源,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中跳脱出来寻求一种健康的发展模式。

三、滨河地区更新过程中暴露的问题1.经济问题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给城市滨河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滨河地区天然的生态景观,对市民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所以滨河地区成为众多开发商争夺的热门地块。

然而,单纯依赖开发商,结果难免经济利益为上开发商掠夺性的瓜分,致使滨河的上地资源十分紧张,可以留给城市公共空间的上地凤毛麟角。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滨江风光带树立城市形象,却疏于建设和管理。

使得保护区内空空荡荡,保护区外为求得良好视野高楼林立。

2.人与河流陌生城市就像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断的生长、更新、衰亡、兴盛。

然而和生命体的生长不同的是,它的生长过程不是一个只追求科学性、理性的生长过程,而更应是感性的带有历史文化内涵特质的过程。

城市滨河地区的存在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空间和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同时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有着精神层面的价值,这种精神层面的价值更值得我们保护。

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一个历史遗迹供人缅怀,而更是从精神层面上延续我们的生活,我们应把滨河地区看成我们生活链条中不可去掉的一环,它使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昨天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我们心灵与感情的寄托。

然而,由于更新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及相互抄袭,导致许多城市河滨、水岸的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这样的更新使滨河地区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正在失去它的灵魂。

3.生态破坏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增加城市不透水表面积,从而使城市地表雨水径流量增加,而暴雨径流速度和流量的增加又使河岸受到侵蚀。

河槽加宽、土壤侵蚀与河流的渠化的复合作用是增加河流沉积物的含量,破坏水生栖息地,从而使河道变得不稳定,并导致河流下游地区洪水的增加。

问题可以归结为在高强度城市开发建设中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很多建设者认为可持续发展会阻碍经济增长,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发达国家才能做的。

可是可持续发展并没有抹杀经济发展,而是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寻找新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这是很多企业甚至政府容易产生的认知误区。

四、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湘江风光带城市设计评价两型社会建设避免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顾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模式,而是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自觉保护环境,采取可行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实现资源节约,讲求人与环境、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由此衍生出9个评价方面(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可持续)如下:1.地质水文湘江大堤按照200年一遇抗洪标准建设,极大增强了城区防洪排渍能力,确保了城区的安全度汛。

2.绿地资源湘江风光带绿地率较高,在堤坝两侧种植了带状的灌木丛与草地,在道路两侧种植了树木。

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整合天马山的资源,风光带和两侧城市比较割裂。

3.环境舒适度根据湘江晚报公布的调研结果,有60%的人对湘江风光带的舒适度是满意的,但有40%的人不满意,主要问题是交通安全问题、景观特色问题以及服务设施不完善。

4.土地利用这里讲的土地利用只是限于一河两岸设计中。

更多的只限于平面层次,从构图的角度出发,将滨水绿化带、游园、小品等景观元素简单的叠加成为景观带,独立于原有的城市形态之外,使滨水区空间与城市其他开敞空间缺乏合理、富有生机的衔接和过渡,缺乏各种功能空间的综合性组织和利用,用地功能单一,彼此隔离,不能形成完整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无法满足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

在湘江两岸,景观形式割裂了与周边用地的联系,在高校、居住区以及商业设施中景观模式的变化并不明显。

5.道路交通城市规划中没有考虑滨水路的环境特点,而在潇湘大道上组织大规模的机动交通,使河岸成为人们难以靠近的区域,交通道路作为异质空间,往往破坏了城市与水域的关联性和整体感,使许多滨水地段缺乏适宜步行的设施条件或打破了滨水地段步行空问的连续性。

6.环境生态与国内大部分防洪堤坝的问题一样,湘江防洪堤坝过于强调防洪安全、材料坚固和施工便利,忽视对河流特定水文、动力作用等分析,不管水岸的具体受力情况,而采取统一的工程加固做法,堤岸高耸,虽然达到了防洪目的,却阻隔了水陆之间的生态交换,使生活于水陆边缘的生物栖息环境丧失,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丑化了河道景观,对城市的自然景观造成了破坏,也阻碍了人与水体的亲近性,忽视了水岸的综合功能。

7.建筑景观周边的建筑界面没有特色与规律,不是完整统一的界面,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历史文脉湘江沿江景观逐步完成,成为长沙展现历史文化古城的重要载体与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