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建筑特点汇编
凝固的音符山西古建筑25 解说词
凝固的音符山西古建筑25 解说词凝固的音符——山西古建筑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凝固的音符"。
本文将为您介绍山西古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一、独特的风格山西古建筑的风格独特而独立,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以黄土、灰泥和青石为主要建材。
建筑形制多为方形或矩形,以庭院为中心,呈现出一种简洁而庄重的美感。
二、精湛的工艺山西古建筑的工艺精湛,以其独特的施工技术和精细的雕刻工艺而著称。
无论是屋檐、门窗还是彩画,都展现了匠人的智慧和技艺。
尤其是山西的木雕工艺,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被誉为"中国木雕的艺术瑰宝"。
三、庄重而典雅的氛围山西古建筑散发着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氛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
这些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民居,都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
特别是在黄昏时分,阳光映照下的古建筑更显得庄重而壮丽。
四、丰富的象征意义山西古建筑富有象征意义,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比如,屋檐上的翘角代表着祥瑞和吉祥,门窗上的雕花则寓意着美好的寓意。
这些象征意义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五、保护与传承山西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一直备受重视。
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这些古建筑。
同时,相关机构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教育活动,以传承和弘扬山西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
六、文化旅游的热点山西古建筑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文化旅游的热点。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前来欣赏这些凝固的音符。
游客们可以在这些古建筑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到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山西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庄重而典雅的氛围、丰富的象征意义等特点,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凝固的音符,让它们继续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山西古建筑文化
山西古建筑文化一、山西古建筑的特点之——雄伟,庄重,古朴,典雅以山西太原明清两代城池为例,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非凡成就。
1。
大气。
与北京故宫相比,没有那么奢华;与四川的锦官城相比,没有那么繁复;与广西的风雨桥相比,没有那么简陋。
他是一座低矮的城墙,没有红墙绿瓦,也没有金碧辉煌。
与徽州的宏村相比,也显得逊色不少,这便是它在群星璀璨的众多名城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其他各个古城,都是很小的,只有太原最大,所以称作“龙城”。
那城墙高有六米,一般人站在上面仰望,已觉得气势雄伟。
倘若登临观景,更觉巍峨壮丽。
它的形状与北京城的城墙有些相似,但又远不及北京城。
它不像北京城那样中央矗立着一根标志性的立柱,好像插天一般。
其次,它没有故宫的三个大门,只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可以说,从空中俯瞰,它的形状是很规则的。
至于城内的建筑,还要大得多,各种公共场所,如广场、街道、书院、庙宇等,也较为宽阔。
三、山西古建筑的特点之——严谨,简约。
第一,如果仔细看看太原城的整体布局,你会发现,那种布局不仅与我国许多著名的古城相似,而且与许多欧洲的古城布局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是令人惊讶的。
其实,太原城的布局虽然具有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但比起中国的其他古城来,又是另一种风格。
也许有人会问,山西地处内陆,怎么能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呢?其实不然。
中国的建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中国的雕刻、绘画,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古代艺术家们,在对古代世界文明的学习和借鉴中,把各自民族的艺术和文化融入到中国传统建筑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这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优秀品质。
而这一切,在欧洲诸多古老的城市中是看不到的。
也许有人会说:“万里长城横亘于中国的北部边境,北京作为帝王居住的京都,以及汉族居住的中心地区,当然也应该受到影响。
”其实不然,山西这块土地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尽管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封建社会中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和蹂躏,汉族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并没有取得主导地位。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山西位于中国的北部,素有“三晋之乡”的美誉。
山西的民居特色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既受到历代政权的影响,又受到地域文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山西民居的特色和演化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山西民居的特色1.城堡式建筑:山西地处黄河以北,历来是军事要地,因此许多山西民居都具有城堡式建筑的特点。
这类建筑多为高墙围合,有城门和城楼,内部有坚固的护城河和堡垒,保护居民免受外来侵害。
同时,城堡式建筑还有利于居民互相交流和防御。
2.四合院建筑:四合院是山西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由四个独立带院墙的住宅围成一个中心庭院,形成四方相对的布局,寓意着天地四象的完美结合。
四合院以敞亮、通风和采光好为特色,屋内多为木制结构,装饰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室内装饰:山西民居的室内装饰非常注重细节和艺术性,常常使用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来进行装饰。
尤其是木雕,在山西民居中起着重要的装饰和实用作用。
木雕种类繁多,有门窗雕花、梁柱雕刻、壁画等,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二、山西民居的演化历史1.宋代:宋代是山西民居建筑演化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山西的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农田开垦扩大,需要大量的居住空间。
于是,四合院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民居类型,受到人们的欢迎。
同时,由于战乱频繁,城堡式建筑也开始出现,以提高居民的安全性。
2.明代:明代是山西民居建筑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山西民居的规模更加恢宏,建筑风格更加繁复。
四合院的布局更加规整,室内装饰更加精美。
同时,建筑采用了更多的砖木结构,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3.清代:清代是山西民居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四合院,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如戏楼、庙宇和街道建筑等。
这些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代民居,不仅为研究中国传统民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魅力。
一、山西明清时期民居的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硬榻梁、厚墙体等建筑特点,同时也在样式、结构、装饰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地方风貌。
1. 样式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主要分为四种样式:园林式、庄园式、四合院式和客家式。
园林式又称“中州流水式”,双进左右对称,中心围有花园、水池等景观。
其风格轻盈、优美,体现了汉文化的园林精髓。
代表建筑有山西出名的平遥古城。
庄园式又称“江南水乡式”,建筑多分散布于开阔地带,显得开朗自由,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临汾市的羊圈岭古建筑群。
四合院式即“四合大院”,又称“四合院房”,形状呈正方形或矩形,大门迎面而开,中间有天井,屋顶呈硬山顶或硬梁檐结构。
其代表建筑有闻名遐迩的古县城大同市。
客家式,是流传于南方地区的建筑样式,主要特点是院子内部有别于皇家建筑朝向南面,则客家民居都是以家族祭祀为主,主入口则朝向东面。
其代表性建筑有运城市河津市。
2. 结构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大多数都是平房、硬山顶或硬梁檐的建筑形式,建筑厚重牢固,经久不倒。
其楼层多数很矮,一至二层,但平面结构条理分明,各房间布局合理,又保持了各自私密性。
3. 装饰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装饰偏重于简约气派,大多数只在门窗、墙面、山墙等几处做精致装饰,突出精神焕发。
凸显着时代感,特别是一些山墙上浮雕的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1. 坚固牢靠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特点就是建筑坚固牢靠,这是因为山西在明清时期属于边疆地区,经常遭受战火摧残,因此民居的建筑必须承受外在环境的考验,使民居建筑保持毁不灭的状态。
2. 显贵富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如同一座艺术宝库,它注重建筑的技术和装饰,外观富丽堂皇,充满了各种艺术形式。
山西建筑特色简介
山西建筑特色简介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建筑特色。
这些建筑特色体现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
山西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城墙和城门:山西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和城门,如太原城墙、大同城墙等。
这些城墙和城门是古代城市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防御建筑的精髓。
城墙高大厚实,城门雄伟壮观,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2. 木结构建筑:山西的木结构建筑以庙宇、官邸、民居等为主,代表建筑有悬空寺、五台山寺等。
这些建筑采用了独特的木结构,结构严谨、雕刻精美,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度。
3. 城市街巷和庭院建筑:山西的城市街巷和庭院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风格古朴典雅。
那些砖瓦斑驳、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和院落,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气息。
尤其是山西的传统四合院建筑,具有独特的院落布局,突出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内敛和隐蔽的特点。
4. 古塔和古桥:山西拥有许多古老的塔和古桥,如悬空寺的佛光塔、晋城的平遥古桥等。
这些古塔和古桥建筑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5. 四合院建筑:山西的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这种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布局和结构特点。
四合院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天井,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四合院建筑注重内敛和隐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私密性和家庭观念的特点。
山西的建筑特色丰富多样,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独特文化。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山西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我们珍爱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希望山西的建筑特色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后代子孙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山西的独特魅力。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留下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这些民居形态各异,构造精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山西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飞檐翘角。
飞檐是建筑物顶部的悬挑部分,有时会有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鸟、兽等。
翘角是指墙角向上翘起,像龙或蛇的形状,使建筑物更加具有飘逸的感觉。
这些飞檐翘角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遮防雨水流入室内。
山西民居的另一个特点是庭院。
庭院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供居民活动,种植花草,放置家具等。
山西的庭院一般由几个门厅、东西厢房和后厅构成,每个厅中间都有一个天井。
天井的中心常常种有一棵古树或太阳花,与庭院的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化了整个庭院的环境。
山西民居的建筑结构也是有特点的。
传统山西民房采用梁架结构,其特点是梁柱间距很大,梁和柱子都很粗,梁柱质量都比较好。
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屋子宽敞明亮,比较稳固,也比较耐久。
而且,这种结构便于修建时的标准化,因此在山西地区广泛使用。
此外,山西民居的彩画和雕刻也非常精美。
彩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的民居彩画常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色彩斑斓、艳丽。
雕刻则是山西民居的另一重要特点。
山西的木雕、砖雕等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是根据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设计,既有形象逼真的神鬼、动物,也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山西民居宽敞明亮,美轮美奂,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山西民居介绍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 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 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 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 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 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 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 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 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 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 效仿。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 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 尊卑有序。 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 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 垂花门分隔。 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 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 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 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 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 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 外人田”。 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 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 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 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 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 格。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 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 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 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 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 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熏 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 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 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 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 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话说山西古建筑特色》嘿,今儿咱就来唠唠这山西古建筑那些事儿。
咱山西,那可是古建筑的宝藏之地啊!每次去逛那些古建筑,我都觉得自己像是穿越到了过去的时光隧道里,倍儿有意思。
先说说那乔家大院吧,哇塞,那规模,那气派!一进去就感觉自己像个土财主似的。
满院子的房子一间连着一间,就跟迷宫似的。
而且那木雕、石雕、砖雕,简直是精美绝伦呐!感觉每一处雕刻都在给咱讲一个故事,咱就是说技艺人真的绝。
走在那院子里,我都能想象得出当年乔家的人在这儿生活得是多么热闹、红火。
还有平遥古城,那城墙厚得哟,感觉能挡住千军万马。
走在古城的街道上,脚下的石板路都透着历史的沧桑感。
两边那古色古香的店铺,卖啥的都有,有时候我都恍惚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呢。
偶尔还能碰到几个穿着古装拍戏的,嘿嘿,那可真是有趣极了。
再看那些寺庙、古塔啥的,那造型,那气势,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手艺。
那斗拱,那飞檐,高高地伸向天空,就好像在跟老天爷打招呼似的。
站在下面往上瞅,我都担心它们会不会突然飞起来。
山西的古建筑啊,就像是一本本厚厚的史书,记载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咱山西人的骄傲。
每次给外地朋友介绍咱山西的古建筑,我都觉得特别有面子。
哎呀呀,咱山西古建筑的特色那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呐。
要是你还没去好好欣赏欣赏,那可真是太可惜啦!赶紧去体验体验吧,保准让你大开眼界,对咱山西的历史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呢,山西古建筑特色那绝对是杠杠的!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咱生活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让我们好好珍惜、保护这些宝贝疙瘩,让它们继续在时间的长河里闪闪发光吧!。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
山西古建筑特色简介资料作文素材《咱山西的古建筑,那叫一个绝!》嘿,今儿个咱就来唠唠咱山西的古建筑。
那可真是不唠不知道,一唠吓一跳啊!山西古建筑,那绝对是咱中华大地上的瑰宝啊!一走进山西,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建筑的大观园。
这儿的古建筑那叫一个多,一个妙,一个绝!先说说那平遥古城。
那城墙高大厚实,就跟个大巨人似的,守护着城里的老百姓。
走在那古街上,脚下的石板路都透着历史的韵味儿。
两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仿佛还能听到昔日的喧嚣声。
嘿,咱要是穿上一身古装,走在这街上,那感觉就跟进了古代似的,说不定还能遇上个大侠呢!还有那乔家大院,哇塞,那真叫一个气派!那四合院一套连着一套,屋子多得都数不过来。
每一间屋子都精雕细琢的,那木雕、石雕,活灵活现的,简直就是艺术品啊!听说当年乔家的人在这儿生活得可滋润了,真让人羡慕。
咱要是能在这住上一晚,那得多带劲啊!再瞅瞅那应县木塔,嘿,全是木头搭起来的,居然能屹立千年不倒!这古人的手艺可真是绝了。
看着那高高的木塔,我就忍不住想,当年那些工匠们是咋把这么多大木头一根根搭起来的呢?真是太厉害了!山西的古建筑为啥这么牛呢?那是因为咱山西这地儿历史悠久啊,老祖宗们在这儿留下了太多的宝贝。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咱山西人的骄傲,也是咱全中国人的财富啊!那有人可能就问了,这些古建筑有啥用呢?嘿,用处可大了去了。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让咱能了解过去的故事。
它们也是艺术的殿堂,让咱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才华。
而且,它们还是旅游的热门景点呢,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咱可得好好珍惜这些古建筑,不能让它们受到一点破坏。
要是谁胆敢在上面乱涂乱画,那咱山西人可绝不答应!咱要把这些古建筑好好地传给子孙后代,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咱山西的独特魅力。
总之,山西的古建筑那真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咱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咱山西人可得挺直了腰板,大声地告诉全世界:“咱山西的古建筑,那叫一个绝!”。
山西临汾丁村民居简介
山西临汾丁村民居简介
丁村位于临汾市东北8公里处,是我国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村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丁村现有明清民居566座,占地面积91500平方米。
其中古民居有400余座,大都为木结构、砖石结构,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筑风格。
丁村现存的古民居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传统建筑:包括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以木结构为主。
砖木结构主要有张家大院、刘家大院等;土木结构主要有李家大院等;砖混结构主要有张家大院和王家大院等。
二、纪念性建筑:包括祠堂、牌坊、庙宇等。
丁村现存有一座著名的三官庙,庙内有一座三官庙碑,记述了丁村在明朝万历年间即已存在的情况,碑文中记载:“丁村西,与府城相望。
明万历元年(1573),丁氏祖于此建三官庙一座。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又建三官神庙一座”。
“丁氏族人,皆奉祀之”。
—— 1 —1 —。
晋中民居(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北在山西-南在安徽”)
晋中民居(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北在山西,南在安徽”)晋中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在建筑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住宅院落,到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殊之点。
一、晋中民居的历史渊源晋中大院也叫山西大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有关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的历史背景和由来。
明朝初期,朱元津出于扫清残余势力和巩固朱明封建王朝的目的,多次出兵塞北。
为了解决驻边军队饷需,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起,在辽东、宣府、大同、延绥等九个军事重镇实行“开中”,商人以力役和实物向国家换取盐引专卖权,控制盐铁资源的国家政权则视边防军情缓急,定期或不定期召商输粮。
这一政策对相邻九边的省份特别有利,山西、陕西商帮就在“开中”实施之后,以临近边镇的地利优势,捷足先登,成为国家第一批有合法身份的官商。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服务于政治的体制为商人与政权的沟通搭起了桥梁。
明中叶正德、嘉靖年间的一系列政策,对商人的发展十分有利。
前期参与国家重大经济活动如盐商一类的商人。
通过交结官府的活动,为其子弟争得以郡县学籍参加科考的权利。
万历年间政府明令允许商家子弟参加科考,打破商人子弟不得为官的传统习惯,商家子弟从此堂而皇之明正言顺地步人仕途。
清代捐纳制度为商人扩充政治资本提供了最佳选择。
山西商人实力增强是大院群落出现的直接原因。
清代对民居建筑的限制有所放松。
确切地讲,清初以来实行捐纳后,积累了相当财富的富有者阶层为清廷解除困难的同时,也为门已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
商民捐得官职,便名正言顺地造房修宅摆排场。
现存的山西大院,绝大多数是清中叶以来兴建的。
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
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大同古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大同古城的建筑中,传统民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传统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
一、平面布局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可分为内、中、外三个区域。
外部区域主要是围墙和大门,起到保护家庭安全的作用。
中间区域是院落,是家庭日常活动的场所。
内部区域则是居住空间,包括卧室、客厅和厨房等功能区域。
这种规划使得家庭内外空间有序分割,同时也考虑到了私密性和采光通风的需求。
二、建筑结构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以木材为主,结合使用土石等材料。
它们通常采用榫卯结构,即利用榫头和卯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连接,使整个建筑形成坚固的结构。
同时,这种结构也方便了建筑的拆除和修整,是传统民居耐久性的重要保证。
三、屋顶风格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屋顶风格主要有斜面屋顶和歇山顶两种。
斜面屋顶倾斜度较大,可有效排水,适应当地多雨的气候条件。
而歇山顶则是由两个对称的斜面组成,中间形成一个带状平台,既有美观的造型,又能保持屋内空间通风畅通。
四、装饰细节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装饰细节独具匠心,充分展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例如,传统民居外墙常常会使用黑白两色石砌墙面,以增加建筑的质感和观赏性。
同时,在屋顶的檐口、门窗的雕花等地方也会添加各种石雕、木雕和彩绘等细节装饰,使建筑更加精美。
五、利用环境大同古城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之一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传统民居常会建在山坡上,以适应山地的地理条件,保护房屋免受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同时,民居周围的绿化植被和庭院也是重要的景观资源,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六、气候调节大同古城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因此,传统民居在建筑设计中也注重气候调节。
例如,民居在屋顶上设置了宽大的天窗,方便采光和通风,同时也可利用窗外的自然光线和空气进行室内照明和通风。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解析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广袤的黄土高原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铸就了古老的三晋文明。
山西民居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
当中大致可以分为窑洞、平房或两者混合的建筑。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建筑型制和村落布局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受特定环境因素长期的作用和影响,山西传统民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型制与村落布局特点。
一. 山西的自然条件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
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
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
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二.山西民居建筑概况山西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
介绍中国民区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200字左右
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是我国著名的民居建筑,它们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清朝民居代表。
这两座大院都建于清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将从建筑特色、历史沿革、文化价值等方面逐一介绍。
一、建筑特色1.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一座宏伟的四合院建筑,占地约为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6千余平方米。
大院内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院内建筑布局紧凑,构件精致,雕刻精美,反映出古代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建筑风格。
2. 乔家大院:乔家大院由乔氏家族于清乾隆年间兴建,占地约为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2千余平方米。
大院内有一百多间房屋,分为前后两进院落,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反映出古代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特色。
二、历史沿革1.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最早可追溯至明代,现存建筑大多建于清代后期。
王家大院曾经是当地的大族王氏家族的居所,后来因种种原因逐渐荒废,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重视和整修,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
2. 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兴建于18世纪,曾经是清代当地乔氏家族的宅院,后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荒废,直至20世纪90年代得到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重视,开始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
三、文化价值1.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作为当地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建筑风格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古代我国北方地区社会生活、家族结构和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作为山西省著名的宅院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典范,更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社会文化和宗族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作为我国著名的民居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沿革,更重要的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社会文化和宗族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意义。
扩写1:建筑特色的深入探讨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作为我国著名的民居建筑,其建筑特色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表,更是在内部结构和布局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广袤的黄土高原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铸就了古老的三晋文明。
山西民居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
当中大致可以分为窑洞、平房或两者混合的建筑.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建筑型制和村落布局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受特定环境因素长期的作用和影响,山西传统民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型制与村落布局特点。
一. 山西的自然条件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
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
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
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二.山西民居建筑概况山西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尤其以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地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赏析。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探索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特色1.木结构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主要采用木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之一。
木结构民居在保持房屋结构稳固的也能适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在山西的民居中,木材的选择和搭建方式都有独特之处,使得民居更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2.砖瓦建筑另一特色就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采用了大量的砖瓦来进行建筑。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不仅具备坚固耐用的优势,更能为建筑增添美观和艺术性。
民居的屋顶多为琉璃瓦,搭配着各种不同形状的砖雕,装饰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3.院落式布局山西民居的布局多采用了院落式的设计,形成了“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特征。
院落一般以木质或砖石建筑围合而成,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
而院内的天井则起到采光、通风和美化空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格局。
4.雕刻工艺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房屋的门窗、梁柱、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这些雕刻不仅为民居增添了华丽的装饰,更展现了当时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二、历史意义1.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工艺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木结构、砖瓦建筑、院落式布局和精美雕刻等元素,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习俗。
从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清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山西明清时代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传统。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匠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
山西民俗建筑
一、山西的主要民居形式(一)窑洞窑洞是古代穴居遗风的演变。
窑洞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在晋西北与晋北地区,包括离石吕梁、晋中地区都比较普遍。
一种是在黄土高原的土落千丈岸边挖进去的窑洞。
这种窑洞在山区比较多。
挖进去的窑洞一般是一明两暗,又可分为几种:有的是挖进去后只在墙壁上抹灰就住的;有的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再抹灰;还有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窑洞的。
再一种是在平地上盖的窑洞房,用砖石砌成。
这种窑洞在山区、平川都有,又可以分为几种:一是全砖碹成的窑洞;二是全部用石头碹成的窑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窑洞;第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
这些窑洞,里面大都要盘炕,上木框架门窗,白麻纸上贴上鲜红的窗花,门口爬一两串南瓜葫芦,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农家风情。
打窑洞最隆重的一道程序是合龙口,也是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在窑顶中间留下一个缺口,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合龙石往里面一放,整座新窑就算砌好了。
以前讲迷信,怕有“邪气”冲犯新居,要用小动物的心脏(有鸡、兔子等)放入合龙口事先凿就的小洞内,祭祀神明,以驱邪辟崇,保佑平安。
合龙口也等于庆祝新窑落成。
要在合龙石旁悬挂有关信物,比如一个装有五谷(小麦、谷子、高粱、玉米、黍子)的红布袋,及五色布条、五色彩线,意在祈求福星高照、家庭和睦、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衣食丰足。
合龙口,一般选在正午十二点,时刻一到,专门安排好的老石匠和窑洞主人登上窑顶,庄重地把预先备好的合龙石嵌进龙口,挂上筷子等物,放鞭炮,鼓乐吹打,人们叫着“合龙了”,主人家把米斗里的粮馍、硬币、针包、糖块,五谷杂粮撒向人群,让人们争着去拾,称之为“撒粮馍”。
新窑门上,一般要贴对联,比如:“合龙大吉”、“四季平安”等等。
(二)平房平房呈后高前低形状,老百姓称之为“一出水”。
前面采用木柱式,满面开窗,采光较好。
泥皮土房建筑结构简单、省钱,屋顶用碱地淤土和麦秸和泥而抹成。
淤土抹房逢雨不漏,并可利用泥的下渗特点将干裂的缝子自然淤合。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山西的村落无论大小,很少没有一个门楼的。
村落的四周,并不一定都有围墙,但是在大道入村处,必须建这种一座纪念性建筑物,提醒旅客,告诉他又到一处村镇了。
河北境内虽也有这种布局,但究竟不如山西普遍。
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殊之点。
第一个特点:窑洞。
就是在黄土地上挖出洞穴以供居住。
不用说,黄土层是它产生的自然条件。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洞穴不易倒塌,再加木材较少,所以自古以来,窑洞就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
据考古工作者的报告,在山西垣曲县古城东关、芮城县南礼教、夏县东下冯都曾发现有新石器时期的土窑洞遗址,它已经有单间、双间、半地穴式、平地横挖等各种式样的窑洞及窑洞群。
①由于这种自然条件,加之交通的不便,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窑洞一直是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
群众所熟悉王宝钏寒窑受苦十八年的故事,相传就发生在山西南部。
明代无名氏的《过河曲》诗,刻画了晋西北山区的窑洞风情:“山路崎岖沟涧多,此心兢业畏磋跎,玉蹄铁勒高低步,白雪黄沙上下坡,土屋不闻鸡犬叫,人家犹恐寇戎过。
”土窑洞中是听不到外面鸡犬之声的,这首诗写出了真实情况。
第二个特点:砖瓦四合院。
大都存在于汾河盆地的小平原上,这里的地形不便于挖窑洞,而黄土和煤炭却是烧制砖瓦的原料,这就造成它产生的有利条件。
当然在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还是使用土坯造墙、炉渣抹顶的平房,或部分用些砖瓦。
但明清以来,山西商业活动发达,特别是清中叶以后票号商业发展很盛,积累了相当财富,在山西平川地区,修建砖瓦房极为盛行,一般是四合院、三合院,也有一进两院、三院者,甚至有联串几个大院形成建筑群的。
如在襄汾县丁村和祁县乔家堡现作为民俗博物馆的建筑物就是其中的代表。
正如清代传教士刻画的那样,“在乎原地区,许多村庄的房屋是平顶的,而盖的好的房子带有高高的塔楼,呈现出城寨的式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广袤的黄土高原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铸就了古老的三晋文明。
山西民居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
当中大致可以分为窑洞、平房或两者混合的建筑。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建筑型制和村落布局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受特定环境因素长期的作用和影响,山西传统民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型制与村落布局特点。
一. 山西的自然条件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
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
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
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
二.山西民居建筑概况山西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
尤其以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数量较多、保存完好,成为我们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财富。
山西“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地貌却很少能提供这样大面积的平川。
所以,在实际修建村落的过程中,往往是平地、山坡、断崖相结合的地形比较多。
环境空间的集合体是由每一个建筑单体构成,是人类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按照一定的建筑方法构建而成的。
山西省东部的太行山脉,大多数为石头山,按石质分有青石、红砂石、石灰石等。
由于石料普遍,依照就地取材节省开支的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
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脉,以黄土丘陵为主,土质粘结性好、强度高,加上当地气候条件干燥地下水位低,因此当地民居广泛采用窑洞式住宅,运用“减法”削减去黄土坡壁上原有的土方而形成可供居住的空间。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早在新石器时期窑洞就是生活在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居住的主要形式。
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窑洞一直是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
唐宋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山西民宅逐步有了木结构的房屋,砖瓦房屋。
到了明清两代,山西民居建筑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山西晋商崛起,雄霸一方、盛极一时,他们忠于自己的根脉,将在外面闯荡的财富带回自己的家乡,并建立起一座座豪华的家宅。
当时的金融中心祁县、太古、平遥三县现在依然保留着大量现存比较完好的明清居住建筑群。
三.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1. 按建筑材料分按建筑材料将民居进行分类可以分成窑洞式、木构架结构体系、砖木混合结构体系,几种类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窑洞式民居:一种是在黄土高原挖进去的窑洞,主要在山区,或保持原样,或内砌上一层砖抹灰、盘炕、上门窗居住,一般是一明两暗。
另一种,是用砖砌石砌成的窑洞,分为全砖、全石、全土坯和砖石混合坯几种,在山区、平川都有分布。
木架结构体系民居:用木结构或砖做承重结构,在木架结构外围多砌有厚重的砖墙,梁架大都为抬梁式,适应屋面厚重载荷较大的特点。
平面以四合院为主,院落已近到三进,形成较窄长院落。
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以砖石独立结构(砖石窑洞)与木架结构独立结构混合组成,由砖石窑洞与前部木架结构插廊或窑洞顶部又附设的木构架结构建筑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体系。
2. 山西民居地域划分根据地理分布不同进行民居分类就是基于对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因素的考虑。
由此,将由于地形、山势气候、人文所带来的从北到南山西民居的多种居住方式划分为:晋北民居、晋西北民居、晋中民居、晋东南民居、晋南民居。
晋北民居:晋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温差较大、较为寒冷。
晋北民居以砖木结构及御寒性强的厚土坯房为主,多平顶,正面多木桩式满面开窗,采光较好。
一座一座的房屋毗邻排列,呈现出非常整齐的“一”字形布置,别有特色,固有排排房之称。
晋西北民居:因盛产木材,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一,山窑洞,在垂直崖面上开掘横向洞穴。
二,重檐木楼,首层层高较低,但二层相对较高,因为当地雨水较少,屋顶做得平缓。
主屋坐北朝南,前部多设上下前廊。
晋中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到三进。
多由大门倒座、过厅、垂花门、正屋及各院厢组成。
厢房后墙与正方、过厅、倒座山墙平齐,形成窄长院落。
较大的院落由几组院落并列而成,晋中地区建造技术水平也是最高级具有代表性的。
晋东南民居:晋东南住房变化较多,各种民居形式多样,如瓦房、砖房、平顶房、窑洞房,最有特点的是当地人的二层楼房,一层一般是居室,二层一般不住人,只是放些粮食、家具、杂物之类的东西。
院落采用独院或四合院。
晋南民居:晋南民居亦多四合院,为土木、砖木结构的建筑为主,少数地方盖有二层楼房。
丘陵地带则以“地窖院”为典型。
地窖院体现出了因地制宜、实用精巧的特点。
地窖院主要分布在运城市平陆县、芮城县、闻喜县。
平地直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坑,坑壁四周掏挖窑洞,主窑开挖在北壁上,其他三面开挖几个小窑,同样讲究坐北朝南,院落某处打隧道通向地面作为出口,成为门洞,有很陡的斜坡,出地面处建小门楼。
院中央或一角再下挖一口大深坑排放污水和雨水。
窑顶则为平坦场地为秋收之处。
晋南民居院落布局更为讲究,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和南房均主次分明、尊卑有序。
各房规模尺度严谨,装饰亦有分别。
正房体量最大,也为装饰重点,檐下有彩绘或精美木雕;厢房与倒座装饰朴素,庄严典雅。
屋顶多为硬山坡顶,起隔热及排水作用。
山墙多采用五花山墙式样,又叫防火墙,既美观又有防火功能,这是晋南民居独特之处。
四、山西民居主要特点山西民居首先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的实墙有4、5米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
楼高院深,墙厚基宽,这是由于古代战事频繁,商人的防御性心理。
春东季风沙大,西北风又较强;其次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都不多。
由于都是单坡顶,外墙又高又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然后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不像北京的四合院正放开,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山西民居的布局在明清时代,城镇较多的采用棋盘式的格局,民居建筑多采用四合院,几种设在街坊内,院落一进到三进,各进院落形成独立的狭长空间,各户之间并列布置、互不干扰。
院落式民居布置封闭、中轴对称、主次内外分明。
村落布置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类型。
地势平坦的地区较多采用集中式布置,一般布局紧凑、整齐。
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民居建筑多应地势而建,大多集中布置在山或坡的阳面,形成台阶式的院落,入口位置因道路走向而定。
地方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落后的乡间村落。
地方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包括风、霜、雨、雪等自然天气的作用特点。
受当地经济条件所限,人们无法使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手段来满足建筑对通风、采光、御寒的要求,因而只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尽可能去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来营造住宅,并形成特有的地域特征。
山西省境内地形变化丰富,高差悬殊。
境内气候既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又有纬度地带性气候。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区,距海不远,但在吕梁山脉和太行山脉的屏障作用影响下,夏季风对境内的气候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山西冬季寒冷,因此在民居院落朝向布局中,对日照和采暖的要求体现的较为突出。
住人的居室大都朝南,与前面的建筑间距很大,力求室内没有遮挡获得更多采光,火炕也是山西民居中也经常采用的取暖方式。
山西境内各地气候情况不尽相同。
太行山所处的晋东南地区比吕梁山所处的西部山区气候条件更为潮湿,以至于形成了晋东南以楼房为主,晋西北以窑洞为主的建筑发展格局。
由于所处环境空间区域的不同,气候因素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在宽旷不受限制的地域营建民居,会很大程度上考虑争取日照采光、防止风沙侵袭、采暖保温等诸多因素;而在人口稠密的地域营建民居,往往会为了商业利益而更多的考虑商业行为对建筑功能性的影响。
如平遥南大街和东西大街两侧的四合院店铺,多为前店后寝式和多进院。
院的临街倒座为铺面,从商业角度考虑强调建筑的外向性,多开门窗并有效利用基地。
通常将门面上房檐做得宽大以遮挡雨水,为前来购物的顾客提供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而店铺后面可供居住房间则尽量不设多余的门窗,以保证居住空间的私密、安全和保暖等要求。
山西民居讲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民居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民居建筑应融入这个自然环境,与之相协调。
生活于山西的先人们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营造经验,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利用科学的营造方式因地制宜的创造出理想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