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居 建筑分析

合集下载

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室内空间艺术特征分析

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室内空间艺术特征分析

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室内空间艺术特征分析【摘要】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是藏族传统建筑的一种代表形式,其室内空间艺术特征丰富多彩。

本文通过对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的研究,探讨了其室内空间布局特点、装饰艺术特色、家具摆设与装饰品特征以及光影与色彩应用等方面。

从传统建筑中挖掘出的艺术元素对当代室内设计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丰富现代设计的文化内涵。

展望未来,可以深入研究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的审美特征,探索更多现代设计中值得借鉴的元素。

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的室内空间艺术特征在当代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室内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室内空间、艺术特征、布局特点、装饰艺术、家具摆设、光影与色彩、室内设计、启示、研究方向、特色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在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融合了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展现出浓厚的藏族文化气息。

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藏式土墙、木结构、石砌墙等。

其中以木结构民居为代表,其建筑形式简约而精致,结构稳固而美观,承载了藏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

这些木结构民居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艺术的体现,融合了藏族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室内空间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藏族传统建筑的价值和美学意义,也可以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灵感和启示。

对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室内空间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室内空间艺术特征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和传承藏族传统建筑文化,挖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设计理念。

通过对其室内空间布局特点、装饰艺术特色、家具摆设与装饰品特征以及光影与色彩应用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藏族木结构民居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研究云南藏族木结构民居室内空间艺术特征也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创新。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云南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在云南民居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深受人们喜爱。

云南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云南地理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云南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建筑形式多样。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云南人民根据自然条件和实际需要,创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屋。

在高原地区,人们建造了木质结构的藏式房屋,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和较大的降雪量。

而在平原地区,人们则更多选择了砖木结构的房屋,这些房屋通常分为几个座房,周围有一个庭院。

而在云南的边境地区,人们倾向于采用土石结构的简易房屋,这种房屋能够有效抵御洪水和地震。

其次,云南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云南作为一个山水之州,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民居建筑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比如,著名的古城丽江的民居建筑通常都是砖木结构,色彩鲜艳,屋顶上常有色彩斑斓的陶瓷装饰,与周围的山川和湖泊形成了和谐的景观。

此外,云南的农村地区,人们常常以农田和山脉为背景,选择了悬崖上的凉台式房屋,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了农民劳作,还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云南民居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表达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有二十几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

比如,哈尼族喜欢修建木质结构的吊脚楼,这种楼房具有修长的木柱和悬臂式的平台,适应了哈尼族的田园生活方式。

而彝族则喜欢修建以竹子为材料的房屋,这种房屋通常有三层,每层的功能不同,结构严谨。

这些传统的民居建筑不仅展示了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成为了云南旅游的重要景点。

总之,云南民居建筑的特点多样而独特,既与地理环境相协调,又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云南的民居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对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的一种表达。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使人们更加感受到了云南这个美丽的地方的魅力。

云南民居的原生特色与建构分析

云南民居的原生特色与建构分析

云南民居的原生特色与建构分析云南民居是当地人民为适应本民族民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生活方式而创造出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白族民居文化积淀深厚,风格独特,建筑形式多样,庭院古朴自然,住宅环境整洁优雅。

本文在对云南白族民居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选取云南白族民居的代表—喜洲白族民居,从选材、结构形式、空间构成及抗震措施等方面对云南民居的特点及建构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白族民居;原生特色;空间构成;建构方式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岭以南,全省地势呈扇形分布,且自西北方向朝向东南方向倾斜,境内广泛分布着溶洞、伏流以及石林等喀斯特地貌。

云南省处在低纬高原上,受大气环流影响较大,冬季盛行干燥的大陆季风,夏季多起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区域差异及垂直变化差异较大,尽管年温差较小,但日温差较大,境内多降雨,雨水较充沛,干湿分明,但其分布缺乏均匀性。

由于地理及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云南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质结构居多,地域特色明显,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

本文以喜洲白族民居为例,针对云南民居特色及构建展开论述,以期在目前如火如荼的民宿、客居的开发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云南白族民居概述白族民居建筑大多有其独特的风格,其文化积淀浓厚,大理民居的建筑样式,一般分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一进四院”等样式,其中又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居多。

白族人尤为注重门楼建筑、照壁建筑、门窗雕刻与山墙彩画等装饰艺术,其中,门楼装饰往往采用泥塑、木雕、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或青砖形成翘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中凸显稳重与大方。

白族庭院的特色是“户户流水”与“家家种花草”,古朴玲珑,远近闻名,充分展现出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与创造力。

白族人尤其崇尚住宅环境的整洁与优雅。

大多数人家天井中往往都砌有花坛,种植有山茶、丹桂、石榴以及缅桂等乔木或果树、兰花等。

2、云南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特色及建构分析2.1建筑历史沿革特色风貌喜洲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

简述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简述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简述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云南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的简要概述:
1.多元文化融合: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使得云南自古就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

云南民居建筑融合了汉族、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傣族等)以及外来文化的建筑特色,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2.山水风景融入:云南地势多山,水源丰富,因此云南民居建筑往往会借景山水,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入建筑设计中,营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3.木结构建筑:云南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利用。

木结构的建筑风格也赋予了云南民居独特的朴实和温馨感。

4.彩绘装饰:云南民居建筑在外墙、门窗等部位常常进行彩绘装饰,这些彩绘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

5.庭院布局:云南民居建筑通常会围绕庭院布局,庭院是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云南人民对家庭和社区的重视和关怀。

6.风水观念:云南民居建筑中还融入了风水观念,建筑的朝向、布局和装饰等都考虑到了风水的因素,以求得家庭的平安和吉祥。

总的来说,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展现了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云南民居研究报告

云南民居研究报告

云南民居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云南民居的特点与文化价值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云南民居的特点和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通过对云南民居的考察和调研,我们发现云南民居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装饰手法以及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本报告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云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地域风格、建造材料和技术、空间布局、装饰与传统文化内涵等。

一、云南民居的建筑特色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一般为木质结构,以挂脚楼为主要形式,采用大片挂篮式木结构。

同时,云南民居还注重通风和采光,多采用宽敞的庭院和透明的窗户设计。

二、地域风格云南各地的民居风格有所不同,如丽江古城的纳西民居以白墙灰瓦的建筑风格为主,昆明地区的彝族民居则以石砌的建筑形式为特点。

这些不同的地域风格反映了云南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

三、建造材料和技术云南民居建筑多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竹子等。

在建造技术上,云南民居注重结构合理性、防火性能和耐久性。

同时,传统的建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逐渐演变成了独特的建造风格。

四、空间布局云南民居的空间布局注重功能性和和谐统一。

一般来说,云南民居的布局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院通常用于生产和生活,外院则用于农田和畜栏。

此外,云南民居的房屋布局还与风水学和传统文化有关。

五、装饰与传统文化内涵云南民居的装饰手法主要有壁画、雕刻和彩绘等形式,这些装饰传达了民居主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壁画中常以花鸟、山水和人物为题材,展示了云南民居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云南民居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建筑遗产,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迁,云南民居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保护困境。

因此,保护和传承云南民居的文化价值对于维护云南特色文化的多样性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乡土建筑——合院式民居

云南乡土建筑——合院式民居

四合五天井民居立面
四合五天井平面图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两 种典型的布局平面可灵活组合,可横向、 纵向或双向拼接,形成更大的民居群体, 如“六合同春”等
大理张家花园“六合同春”民居
丽江纳西族合院民居
丽江纳西族的合 院式民居主要分布在 大研镇等经济文化较 发达的地区,其类型 和大理地区的白族合 院相差无几,也是以 是“三坊一‘照壁” 和“四合五天井”为 主,但在具体形式上 要更加注重与周边地 形环境的紧密结合, 由此使院落空间布置 比较灵活自由,同时 表现出藏族民居的一 些特色,是多元文化 交流的产物。
三间两耳
三间四耳倒八尺
昆明地区“一颗印” 民居详图
大小厦交错连通
“一颗印”民居虽然形式 较固定,但可根据每家每户的 经济情况和需要进行增减:如 常见的“半颗印”以及将两户 “半颗印”或“一颗印”并联 成为一栋建筑,或将房屋的开 间和厢房的多少进行变化,形 成“三间二耳”、“五间四耳” 等等变体。“一颗印”民居这 种可分、可连、可缩、可增的 标准划单元模式,为其他民居 较少见,显示出了较强的适应 性,从中可看到现今较流行的 集合住宅的影子。
云南合院建筑空间分析
1.合院式民居入口 入口在云南台院式民居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入口在云南合院式民居 中不仅形式非常丰富,其功能作用也是很大的。因此在云南合院民居中.人们 对于入口空间的处理更加重视。入口大门的装修成为主人炫耀的财富。以白族 地区为例,由于地形西高东低,主导风向亦为西风,故白族民居正房面朝东, 大门一般开在东墙北端,从厢房或漏角天井进入院内。
合院式住宅也称为宫室式或庭院式住宅,是中原汉民族传统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 其以庭院为中心,在庭院四边布置房屋,正房坐北朝南,耳房配列东西,倒座居南朝北, 形成一个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向心、方整的平面型制。

论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景观特点

论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景观特点

论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景观特点摘要:昆明,大理,丽江,虎跳峡,香格里拉,泸沽湖……云南的美丽就像是天边的那抹云彩,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绚烂与憧憬;云南的古朴就像是残阳下的那条幽幽石径,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遐想与期待;云南的清秀与温柔,就像是山间那捧叮咚的山泉,给人留下的是无限的润泽与甘甜;云南的宽旷与辽远,就像是那曲清醇的山歌,划过傍晚的天空,给人留下的是无限的温存与静谧……关键词:院落布局,三坊一照壁,透漏雕,四合五天井,碉房美丽,富饶的云南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是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众多的民族交织在一起,使得高原的这片红土地上蕴藏着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云南少数民族各色各样的民居建筑及院落景观。

现以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中甸(香格里拉)藏族的建筑景观为例叙述和分析。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首先是白族民居的外形特色:青瓦白墙,淡墨彩绘。

白色的墙,灰色的瓦顶,斗拱的梁柱,雕龙画凤的浅栗色木格子门窗,青灰色的石台基、青砖、筒瓦板瓦拼合成的各种透漏图案的屋脊,以及淡墨彩绘成各种花卉、鸟兽的山墙尖,风韵独到的照壁,尽显其简洁、古朴、轻盈、幽雅别致的特色,以及白族人民对大自然的亲和理解,对文化的孜孜追求,这就是典型的大理白族建筑。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区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的建筑材料。

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

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

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

拒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有着传统上的承袭。

云南多民族居住区民居建筑模式分析.doc

云南多民族居住区民居建筑模式分析.doc

云南多民族居住区民居建筑模式分析1 绪论1.1研究背景2005年我国CO2排放50.6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8.7%。

2007 年我国增长18%,与美国持平,是印度CO2 排放量的 4.4 倍,人均排放量的 3.7 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排放大国。

在各种能耗消耗产业中,我国的建筑业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9%,居能耗首位。

经济增长推动建筑能耗的刚性增长。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能耗的比例也逐年增高。

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采暖能耗占多半以上。

为此,提倡建筑节能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人类毫无节制的使用有限的常规能源,最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

在此背景之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等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运用而生。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一种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等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发展清洁能源,代替常规能源;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

低碳技术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包括煤炭的清洁与高效应用、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等技术。

低碳产业体系包括节能汽车、节能建筑、节能材料、资源回收、环保设备等。

在2009 年末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以温家宝总理为首的代表团宣布:中国“到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并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对于乡村建筑而言,低碳经济的社会结构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展现了少数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

1. 彝族建筑文化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

彝族传统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建筑形式多样,包括木楼、木板房和土楼等。

其中,彝族土楼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土楼通常由土坯、石头和木材构建而成,外观呈圆形或方形,内部分为多层,每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如居住、储藏和集会等。

土楼不仅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还展示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巧。

2. 白族建筑文化白族是云南省另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其建筑文化也非常独特。

白族建筑以白族传统民居“三坊一照壁”为代表。

三坊一照壁是指由三个主要建筑组成的庭院式住宅,分别为前坊、中坊和后坊,中间是一道高大的照壁。

这种建筑形式体现了白族人民对家庭和社区的重视,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对称和美学的追求。

3. 傣族建筑文化傣族是云南省南部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而精美。

傣族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建筑形式多样,包括木楼、木板房和竹楼等。

傣族木楼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通常由多层组成,每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如居住、储藏和祭祀等。

傣族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彩色的壁画和雕刻,展示了傣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

4. 哈尼族建筑文化哈尼族是云南省西部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建筑文化独特而富有特色。

哈尼族传统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建筑形式多样,包括木楼、木板房和土楼等。

哈尼族土楼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通常由土坯和石头构建而成,外观呈圆形或方形,内部分为多层,每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如居住、储藏和集会等。

土楼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展示了哈尼族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巧。

5. 布朗族建筑文化布朗族是云南省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建筑文化独特而精美。

布朗族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建筑形式多样,包括木楼、木板房和竹楼等。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课件 (一)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课件 (一)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课件 (一)云南民居建筑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地域特色,独具魅力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建筑风貌、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方面来介绍云南民居的建筑特点。

一、建筑风貌云南民居建筑风貌独特,通常呈多层、宽敞、不规则的特色。

传统云南民居建筑的楼层多为三层以上,最高可以达到七层,建筑面积较大,常常作为村落的中心建筑物。

此外,云南民居建筑善用自然条件,以水平线条和直线条相结合,创造出层次分明、雄奇壮观的建筑风貌。

同时,云南民居建筑在建筑形体设计上,坚持“透视性设计”,即通过屋檐、走廊、山墙、堂框等造型来突出檐下景色,以增强房屋整体的透视感。

二、建筑结构云南民居建筑结构通常由大厅、堂屋、庖厨、卧房、厕所等组成。

其中,大厅是云南民居建筑的主体部分,也是云南民居建筑的重要特点所在。

大厅通常为二进制结构,前厅用来待客、开展商业活动等,后厅则是主人家的私人空间。

大厅梁架采用“夹角椽”和“坎部构”,结构牢固、耐震性能好,能够适应云南地区复杂的地质环境。

三、建筑材料云南民居建筑的建筑材料以石材和木材为主,且以本地的材料为主要选用。

云南地处喜马拉雅山区,地质构造复杂,不受一般木材的腐朽、虫害等影响,采用山地杨木、柳木等林木,树高达30多米,到处可见,成了云南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

石材则为云南民居建筑的质朴和粗犷风格提供了理想材料,云南周边存在着丰富的大理石、花岗岩和灰岩等等。

四、建筑装饰云南民居建筑的装饰灵活多变,以不规则的线条、丰富的造型、浓烈的色彩、独特的雕刻和华丽的彩绘,增强了房屋的建筑特色。

檐下各种雕刻、彩绘、石灰浆涂饰,比如普通的垂线状装饰、玉兔壁画、象鼻装饰等,将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印刻在建筑上。

在近代现代化进程的脚步声中,云南民居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在绿色建筑、生态旅游等领域发挥越来越独特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云南民居建筑的特点和价值,找到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发展的平衡点,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发展。

云南的建筑特色

云南的建筑特色

云南的建筑特色介绍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独特而美丽的建筑,展示着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技艺。

本文将介绍云南的建筑特色,带大家一起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

传统民居彝族土楼1.彝族是云南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建造了许多独特的土楼。

2.土楼是一种高大的建筑,通常呈圆形或方形,由土坯和木材构成。

3.土楼通常有多个楼层,每层都有厨房、卧室和储物室等功能区。

4.土楼的外墙采用红色、白色和黑色的壁画装饰,充满了浓郁的彝族文化特色。

5.土楼是彝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中心,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白族民居1.白族是云南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建造了许多独特的白族寨子。

2.白族寨子是一种以建筑群为中心的传统民居,常常位于山坡上。

3.寨子由多个建筑群组成,每个建筑群都有自己的厨房、卧室和储物室。

4.白族寨子的建筑风格简洁而实用,主要采用木材和白色的墙壁。

5.在白族寨子中,还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刻和纹饰,展示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1.云南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地区,有许多古老而庄严的佛教寺庙。

2.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唐代、宋代、明代和清代的风格。

3.寺庙通常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佛塔等建筑组成。

4.寺庙的建筑材料多为木材和石料,富有雕刻和绘画装饰。

5.佛教寺庙是云南人民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感受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道教庙宇1.道教是云南的主要宗教之一,有许多道教庙宇遗迹可供参观。

2.道教庙宇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明代和清代的风格。

3.庙宇通常由山门、大殿和观音亭等建筑组成。

4.建筑材料多为木材和石料,富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5.道教庙宇是道教信徒聚会祈祷的场所,也是旅游者了解道教文化的好地方。

历史古迹丽江古城1.丽江古城是云南最著名的历史古迹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2.古城建于宋朝,保留了许多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和街道。

3.古城风格独特,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有纳西族和汉族的建筑风格。

云南民居的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的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的建筑特点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云南的民居建筑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样的建筑形式云南地区由于气候、地势和民族差异等原因,形成了多样的建筑形式。

主要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官方建筑、寺庙和宗教建筑等。

传统的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包括彝族的“三合院”、白族的“树住”、傣族的“木结构建筑”等。

这些民居通常采用木材为主要材料,以庭院为中心,布局合理,结构稳固。

它们既符合人居需求,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二、丰富的装饰工艺云南的民居建筑在装饰工艺上非常丰富。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不同的装饰特点。

例如,彝族建筑常用壁画、雕刻和剪纸来装饰房屋外墙和门窗。

而白族建筑则以石砌花纹和彩绘为特色。

傣族建筑通常采用雕刻之手艺,将精美的图案雕刻在房屋梁檩上,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合理的建筑布局云南的民居建筑一般采用合理的布局,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生活需求。

传统云南民居通常由“门、房、院、角”的布局组成。

门就是住宅的主出入口,同时也是家庭的象征。

房是起居和睡眠的地方,院则是家庭成员相互交流和活动的场所,角则是房屋的拐角处,象征着家庭的安全和稳定。

四、适应地理环境的建筑设计由于云南地处高山地区,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影响了当地建筑的设计。

云南的民居建筑通常采用斜坡屋顶和挑檐设计,以防止雨水进入室内。

此外,由于地震频发,云南的民居建筑设计也注重抗震性能,采用木构造和斜撑等技术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五、融合多元文化的建筑风格由于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建筑风格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云南的民居建筑中,可以看到汉、藏、彝、傣、白等多个民族的建筑元素和特色,这种融合使云南的民居建筑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总之,云南的民居建筑展示了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

它们体现了建筑艺术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代表了云南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遗产。

云南民居 建筑分析

云南民居 建筑分析

皇恩府
皇恩府位于团山村西 南角,占地面积1885平 方米,建筑面积863平方 米。平面布局由两大天井、 六小天井、六个过道和二 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计 有房舍37间,且保存完好, 是团山民居中二进院布局 的典型代表。
皇恩府是纵向衍生的二进院,正
房略高于耳房。其中一个漏角天井用 作厨房,为了节省空间,二层设了楼 层,但由于漏角天井空间较大,基本 不影响排烟。主院中还有口井,可以 满足生活供水需求。
三进院为“跑马转角楼”,是长辈
生活的正房,供奉祖宗牌位、举行重大 祭祀活动都在正房,多为两层,厦廊环 通,装饰或辉煌流金或古朴厚实,房屋 的空间位序服从于人伦次序,住房的安 排体现家长制的伦理原则。
大门左边为花园祠堂,庭院
宽敞,中有水池,石栏望柱雕镂 精致,寓意丰富;祠堂坐落于及 时级台阶之上,庄重典雅。
4.建水的“三间六耳下花厅”
花厅是建水合院的点睛之笔, 加上双进路线的设置,使各部分相 对独立的使用空间联系方便、自然, 互不干扰,既充分体现“礼”制宗 法观念在家庭生活空间上的影响, 又巧与精神空间的开拓。花厅的设 置一般供读书人使用。
Part2 建水传统合院民居
——以团山民居为例
建水民居注重表现意识形态和文化底蕴,主要集中在城内和西庄镇,在城内 以“朱家花园”为代表,在农村以西庄镇的“团山民居”为代表。
照壁在风水学上还有阻隔对门直冲的作 用,起到了“档坊一照壁”式的白族民居,都是 独立的封闭式建筑,一家一院, 由大门、照壁、正房、厢房组成。
下图为文明街某变形的“三
坊一照壁”:由于受街道位置以 及周边建筑布局的限制,该大门 开在东边坊的一侧,照壁向南, 布局紧凑,整个天井、楼梯以及 照壁都很小。
从院落盆
栽和植物中不 难发现建水居 民对自然的需 求,因此花厅 的存在成了建 水民居的特别 之处。

云南民族建筑文化解析

云南民族建筑文化解析

• 一、追求和谐的自然观 • 二、敬神析福的宗教观 • 三、规范社会秩序的伦理观 • 四、自然与文化相融的审美观
一、追求和谐的自然观
云南民族建筑中强烈地体现出各民族 追求与大自然和外部环境和谐相处的自然 观。
首先,云南民族建筑多取材于自然,进而使整个建筑 也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相融契合。
不论是土掌房所用的土,木楞房所用的木,还是竹楼 所用的竹,都透露出一种天然、质朴、简约中不乏意蕴的 感觉,在那质朴的外观之下隐含着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内心追求。
• 三江之内,主要为汉式合院建筑和城市集镇,汉 式合院建筑既有移民建筑如建水、石屏等地的民 居,又有汉化厂的民族建筑,如白族,纳西族的 民居及滇中的“一颗印”等。
• 三江之外主要是本土建筑和村落。本土建筑主要 是干栏式、木楞房、土掌房。
各历史时期云南的建筑形式
新石器时代云南远古建筑中的主要形式是半穴居住屋。 青铜时代,云南地区出现了干栏式住屋形式,考古的证据可见之于大 理剑川海门口遗址、祥云大波那遗址和晋宁石寨山遗址。 东汉时期,由于铁器的运用,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砖瓦、石灰等材 料开始被运用于建筑当中,云南地区的于栏式建 筑得到了进一步发 展。 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和中原地区的交往较为密切,特别是由于 南诏统治阶级卜分崇尚汉文化,汉式建筑在云南地区有了更广泛地传 播,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宫殿、官署及寺塔等宗教建筑.都与中原地 区十分相似。 元明以后,汉式建筑在云南地区的影响更大,并成为了很多地方建筑 的主体形式;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在学习和汲取汉式建筑的风 格特点时.又往往根据自己民族的喜好进
年年有余
纳西族民居屋脊上的悬鱼,是 “年年有余”的象征,诉说着纳西 民族的生活理念。
明清时期纳西族民居

云南民居建筑—“一颗印”的材料与环境探究

云南民居建筑—“一颗印”的材料与环境探究

云南民居建筑—“一颗印”的材料与环境探究摘要:在云南,民居建筑类型众多,其中的“一颗印”民居,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有着良好适应性的体现,也是当地居民的文化体现,都通过“一颗印”民居得到充分的表达,是民居建筑中的宝贵财富。

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云南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一颗印”民居越来越少见,希望在未来可以加以保护。

关键词:一颗印;云南传统民居;建筑构造与材料一、云南“一颗印”民居的室内结构“一颗印”民居的室内结构上,由四种房屋的类型所构成,分别是正房、厢房、耳房和倒座,以及院落中的天井,其中2间是厢房,二至四间耳房。

不难看出,“一颗印”民居的室内结构上展现出了中国经典的的四合院形式,四合院中央是主要的功能片区,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正房,在正房迎面是“倒座”,侧面地两间屋子是厢房,在厢房中间的交界处,分布着耳房。

通常情况下,院落布局为四方的形状,这种房屋的构造,也能充分体现出这家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

二、“一颗印”民居模式和周边的联系刘致平,他是中国乡土建筑中的研究者,也是很早之前便对云南“一颗印”民居就进行探求的人。

在刘致平研究者的后面,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关注到了传统民居—“一颗印”,他是云南传统民居中的代表,深入当地很多的建筑形式当中,人与自然协调相处,所以诞生了这种建筑的形式。

在中国传统的民居当中,每一个地方当地居民设计的居住房屋,无处不体现了居民模式和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相互适应的形态。

并且一代一代相互传承,形成了一整套不同地区,产生不同民居形式的特点,无一不体现了与环境对融合。

本章节就先从“一颗印”民居模式和周边的联系说起。

(一)“三间四耳”“一颗印”民居的首要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的居住的场所,所以无论是他的内部空间划分,还是建筑结构构成,都是以居住者的生活起居来建造的,“一颗印”民居的经典内部构成就是“三间四耳”,“三间四耳”这个词非常完美的描述了“一颗印”民居的建造主体。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 为墙基,用土坯砌墙 或用土筑墙,墙上架 梁,梁上铺木板、木 条或竹子,上面再铺 一层土,经洒水抿捶, 形成平台房顶,不漏 雨水。房顶又是晒场。 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 担上垫木,铺茅草或 稻草,草上覆盖稀泥, 再放细土捶实而成。 多为平房,部分为二 屋或三层。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Hale Waihona Puke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3、傈僳族、独龙族的"千脚落地"
热的虽僳房千 。极然族屋脚
高简、相落 智单独连地 慧,龙,房 。也族柱是 千易人子“ 脚搭的林干 落建基立栏 地,本而式 房却住得竹 有体房此木 利现形称楼 于了式谓” 防怒。,的 震江这是形 、人种怒象 便千千江说 于百脚峡法 防年落谷, 潮来地中因 、沉房怒远 通淀,族远 风下结、望 散来构傈去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2、景颇族的"矮脚竹楼"
景颇竹楼呈长条式,开门于一端,要登梯上楼,须先进入过道间。无论官家或百姓 的过道间都有一棵大小不一的柱子。柱子的粗大程度标志着势力的大小,大山官家 的柱子,有的直径达二三尺。而现在这柱子的大小则根据人口、劳动力和房子的大 小而异。在过道间里还放置着杵臼和脚碓,用以舂米。经过过道间,然后才能登梯 上楼。楼上的住房分两三间或十多间不等,各间均有门无窗。屋内根据人口多少设 置若干个火塘,周围铺篾席作寝塌。
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一、干栏式民居简介
干栏式民居主要是用 木为梁柱搭成的简易 小楼式建筑,也有部 分地区使用竹木料代 替木料的。干栏式民 居的上层住人,下层 为牲畜圈或杂物间。 这种底层空出作为他 用而不住人的形式, 是干栏式民居的一个 最大特点。

云南昭通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分析.docx

云南昭通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分析.docx

建筑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集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要素为一体的文化载体。

民居是民众生活安定的物质基础保障,是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同时也折射出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民族的宗教信仰、审美追求和物质科技水平信息的符号。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传统民居一方面反映社会区域的生态环境、生存状况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民居与乡村社会的结构、生活、功能密切相关。

昭通传统民居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云南民居建筑群里有一席之地。

[1]民居建筑是传统建筑内容之一,因它承载内容丰富,涉及地域性、民族性,故它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昭通是多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长期与中原文化、巴蜀文化、黔文化交融,甚至外来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在历史长河洗礼中形成昭通自己的建筑文化。

昭通传统民居分为官式和民式两种。

官式的建筑有宫殿、官衙、寺庙、宅第、城门等,民式建筑有民居、祠堂、园林、会馆等。

昭通传统民居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到了清朝和民国时期还包容了外来文化,中西合璧,今天我们还能在尚存的民居建筑上找到相关痕迹。

历史上的昭通开发较早,秦汉时期开凿的五尺道是打开中国西南大门的重要通道,晚清和民国初期盛极一时,曾有小昆明之称,商贾云集。

这些商贾在昭通大兴土木,修建会馆、庙宇、居所,大量建筑群拔地而起,金碧辉煌,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如今的会馆大多已消失殆尽,现存的龙、卢两家私家祠堂和昭通城内零零星星余存的老建筑,如挑水巷的衡器度量厂,还是可以让我们看到当年的风采。

昭通传统建筑民居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以海拔为界划分的话,一类是高海拔1500-2000米地区,昭通市的政府所在地就属于这一区域,该区域传统民居多为木架结构和土坯结合;另一类是低海拔低于1000米地区,如盐津县城、水富县城、彝良县城的牛街古镇等,这一区域因自然环境气候炎热,湿度大,传统民居多采用木架结构和木板墙,一些在距离江、河较近的低洼地方还有吊脚楼民居出现,这也是适应气候和环境变化而建的实用性住宅。

云南民居调研报告

云南民居调研报告

云南民居调研报告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具有丰富多样的民居建筑。

此次调研旨在研究云南民居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对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根据调研结果,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民居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云南地域广阔,拥有14个民族,这些民族在建筑风格上各具特色。

其中,哈尼族的土楼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土楼建筑是以土坯为主要材料的圆形或四方形建筑,外墙修饰着丰富多彩的图案,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而彝族的凉山彝居则展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以竹、木等天然材料搭建,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依赖。

二、民居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云南地处高海拔地区,山脉、河流等自然资源丰富。

在这样的环境下,云南人民在设计和搭建民居时,注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松山古城的建筑群就充分利用了山势和水源,巧妙地融入了周边的自然景观,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这种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不仅提供了居住者美丽的风景,也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三、民居与气候的适应性云南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之间,气候多样。

因此,云南民居的设计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以保证舒适的居住环境。

例如,位于大理的白族民居通常采用石板屋顶和石砌墙壁,以防止夏季的高温和防治雨水的渗漏。

而丽江古城的民居则使用了独特的木结构和雕花窗户,可以在冬季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

四、民居的文化意义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文化在民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建筑形式、装饰物品等方面,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传统艺术和生活方式。

例如,布朗族的特色竹屋保存了许多古老的传统和技艺,成为了云南文化的瑰宝。

此外,民居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社会变迁,是云南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

综上所述,云南民居独具特色,彰显了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通过民居调研,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云南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保护云南的民居文化遗产,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颗印”合院式民 居的正房、耳房和倒座的 组合形式严整有机,四坊 组合的四个转角紧密相连, 形成满角式的组合,而没 有其他如建水、大理合院 民居的漏角小天井。
有学者在分析其形成的由来时,
指出了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说昆明 地区风大,为有利避风而发展了此种 形式;另一个原因是见其外墙封闭而 坚固,说是有利于防盗。
从院落盆
栽和植物中不 难发现建水居 民对自然的需 求,因此花厅 的存在成了建 水民居的特别 之处。
张家花园
张家花园建于清代末年,占地 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系张氏私人 住宅。房屋坐西朝东,平面布局包 涵了云南民居中“三坊一壁照”、 “四合五天井”、“跑马转角楼” 等传统形式,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 合成一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是一 组规模较大、建筑质量较好、保存 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
除有典型的“一颗印”式民居之
外,官渡还有一种“两间两耳”的 “半颗印”民居,其规模较“一颗印” 为小,供人口较少或经济较困难的家 庭使用。
2.大理丽江地区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2.1“三坊一照壁”
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房一坊朝南, 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二 坊由下辈居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角 屋”两间,也是二层,但进深与高度皆比正 房稍小,前面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 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通常,一边的漏 角屋楼上楼下作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 藏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高为二层但 不设楼层,以便排烟。漏角屋的入口一般在 厢房厦子的端墙上,设门控制。
2.2“四坊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为丽江纳西族民居中另一
种常见的型式。与三坊一照壁不同点在于 去掉了正房面对的照壁而代之以三间下房 的一坊,围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同时在 下房两侧又增加了两个漏角小天井,故名 为四合五天井;四坊多为三间二层(厢房、 下房也有一层的),但正房一坊的进深与高 度皆大于其他各坊,其地坪也略高,多朝 东、南,在四个漏角小天井中必确一个用 于大门入口,设门楼,亦多朝东、南。
张氏宗祠(家庙)
张氏宗祠座落在村中央称“四方街” 的小广场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门前一 棵大榕树是众多古村落的典型特征,其建 筑不算特别,却是族人议事和祭祖的场所。 宗祠正堂的门框上悬挂有一幅再明白不过 的对联“张姓始祖,发籍江西鄱阳许义寨, 先辈正宗;氏族兴旺,迁移云南建水团山 村,后氏立祠”横批“百忍家风”将一个 团山村的古今及内涵作一清晰表白。
寨门
南寨门
南寨门位于团山村的南部,建于清光 绪三十年( 1904 年)。占地 20 平 方米。建筑形式采用两层炮楼式单开 间单门洞拱形大门形式,屋顶为硬山 顶,梁架为穿逗式梁架。二楼墙壁留 有枪孔,是当时守家护财防御土匪劫 掠的设施。
东寨门
东寨门位于团山村东部,建于清光 绪三十三年(1904 年)。占地45平方 米。建筑形式采用两层阁楼式三间单门 洞拱形大门形式。屋顶为悬挂山顶,梁 架为穿枋式梁架,每条屋脊翘角都有龙 形螭。中间的屋顶略高出侧间,正脊中 部有土黄色彩釉宝瓶。底层正中门洞的 穿枋雕刻有麒麟吐玉书、如意和犀牛角。
团山的古民居建筑有一寺、三
庙、八大厅、十二“五大间”之说, 一寺为大乘寺;三庙为上庙、下庙和 家庙(张氏宗祠);厅是当时官人处 理公务的“办公室”,民居中有此厅 的就有八处,分别是皇恩府、司马第、 秀才府、保统府、将军第、张家花园 以及门牌29、82号;“五大间”即 五间大瓦房连在一起,具有此规模的 民居就有十二座,分别是皇恩府、司 马第、秀才府、保统府、将军第、张 家花园、知雯园等。
藜光庐
3.石屏的“四马推车”
“四马推车”是一种一进两院式的布置,两进之间不是用过厅,而是用墙分 隔。作这种分隔之后便形成了上、下两个天井和上下两个客厅(堂屋)。上、下 天井和上下客厅有主次之分。从进门算起,居前的为下天井、下客厅,居后的为 上天井、上客厅,会见一般客人在下客厅,只有贵宾和至亲好友才迎至上客厅接 待。这是一种规模较大、将求气派的布局形式,多为较高地位的人家采用。
三进院为“跑马转角楼”,是长辈
生活的正房,供奉祖宗牌位、举行重大 祭祀活动都在正房,多为两层,厦廊环 通,装饰或辉煌流金或古朴厚实,房屋 的空间位序服从于人伦次序,住房的安 排体现家长制的伦理原则。
大门左边为花园祠堂,庭院
宽敞,中有水池,石栏望柱雕镂 精致,寓意丰富;祠堂坐落于及 时级台阶之上,庄重典雅。
云南合院民居
Part1 云南典型合院民居简介 Part2 建水传统合院民居( 以团山民居为例)
Part1 云南典型合院民居简介
1.昆明地区的“一颗印”
“一颗印”的典型平面 布局为“三间四耳倒八 尺”,即房屋有三间正房、 正房左右两侧各有“耳房” 两间共为四耳,倒座房其 深八尺故名“倒八尺”。 各间都有楼房。这种住宅 的平面和外观都方方如印, 所以叫做“一颗印”。主 要分布于滇中地区。
在团山有“木屑比金子贵”的说法,
说的是木雕屏门与格扇门:精致、富丽、 繁复、透漏,成为那个时代比富的象征。
张家花园的会客厅雕刻精美的六扇 屏门,为三层镂空,镂工精巧,穿漏与浮雕 结合自然,有各式吉祥图样、戏文人物 等,如喜鹊报春,象呈升平,鹿望金珠, 双狮戏球,松鹤延年……有传言,张家 人当初悬重赏寻了一位外地木匠做此六 门,酬劳是:一两木屑一两银,二两木 屑二两银,三两木屑一两金,木匠精雕 细刻历经十余年才算完工,于是这六扇 门竟成了木匠生平绝刻。
照壁在风水学上还有阻隔对门直冲的作 用,起到了“档”的作用。
右图为大理喜洲典型的“三
坊一照壁”式的白族民居,都是 独立的封闭式建筑,一家一院, 由大门、照壁、正房、厢房组成。
下图为文明街某变形的“三
坊一照壁”:由于受街道位置以 及周边建筑布局的限制,该大门 开在东边坊的一侧,照壁向南, 布局紧凑,整个天井、楼梯以及 照壁都很小。
一进院为“三坊一照壁”,厅房正 前为“三叠水”照壁,下设方形青石水 缸和花台;两侧为耳放,是主人待客的 场所,后有花厅,雕梁画栋,窗和屏门 雕镂景致,图纹丰富,图必有意,意意 吉祥,如“百子多孙”、“麟吐玉书”。 “象呈升平”等,该院装饰华丽,环境 优雅。
二进院为内院,是自家起居、厨房、
库房之地,厦廊环绕,前对花厅,旁有 耳房,后有正房,是家眷生活起居的主 要场所,院落以“天井”为中心,体现 方形的母题,梁柱和门窗雕刻精细大气, 绘画、书法多反映主人的伦理道德观念, 颇有“家训”风格。
1.团山民居
“云南十八怪”早已为世人所接受,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建水县,同 样有着自身特色的“十八怪”,其中一 怪“寨中有城城中寨”指的就是建水所 辖西庄镇团山村。
团山村位于建水城西十三里。“团
山”一词有风水宝地之义,在彝语有 “藏金埋银”和“物丰气盛”的含义。 从团山四周的地形走向来看,团山村背 靠青山,西朝平坝,一派田园景色,难 怪在这风水宝地上会筑建起堪称“乡村 民居博物馆”的多幢清时期的民居建筑 群落。
从建筑布局看,团山民居一律坐西朝东,背阴向阳。
不论规模大小,一律建成一个组合体,由“间”组成 “坊”,由“坊”组成“院落”,由“院落”组成“院 落群”,周围空缺处以围墙围合,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 每一个整体都由正房、耳房、花厅、照壁、独立式门等 几个构建组成,在民居的平面布局上有反应纵向横向结 合的“蔓生”形式,也有简单的组合体形式。该村落民 居按照“前公后私”、“厅低堂高”的原则设计院落的 结构,主要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跑 马转角楼”的形式组合体。
皇恩府
皇恩府位于团山村西 南角,占地面积1885平 方米,建筑面积863平方 米。平面布局由两大天井、 六小天井、六个过道和二 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计 有房舍37间,且保存完好, 是团山民居中二进院布局 的典型代表。
皇恩府是纵向衍生的二进院,正
房略高于耳房。其中一个漏角天井用 作厨房,为了节省空间,二层设了楼 层,但由于漏角天井空间较大,基本 不影响排烟。主院中还有口井,可以 满足生活供水需求。
团山张姓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间 (1390~1406)由江西侥州府鄱阳(古 读PóYì)县贸易入滇,定居团山,逐渐 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清光绪年间,村 里的一批人走出家门,到个旧开发矿业, 挣得钱财,便回乡建盖豪宅,以此光宗 耀祖,辉耀门庭。
规模及建筑布局
团山民居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 16158平方米。整个民居建筑群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 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显出滇南民 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建水的“三间六耳下花厅”
花厅是建水合院的点睛之笔, 加上双进路线的设置,使各部分相 对独立的使用空间联系方便、自然, 互不干扰,既充分体现“礼”制宗 法观念在家庭生活空间上的影响, 又巧与精神空间的开拓。花厅的设 置一般供读书人使用。
Part2 建水传统合院民居
——以团山民居为例
建水民居注重表现意识形态和文化底蕴,主要集中在城内和西庄镇,在城内 以“朱家花园”为代表,在农村以西庄镇的“团山民居”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