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说课——获奖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全文围绕“乐”字展开,描绘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以及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句式灵活,既有整齐的对偶句,又有散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文章在写景、叙事、抒情上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经过之前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对于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的旷达情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感受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写景的妙处,学习写景的方法。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醉翁亭记》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赏析古文的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醉翁亭记》,培养学生对自然美、人文美的感受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醉翁亭记》全文共分为三段,分别描述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以及作者与友人的游赏情景。
文章通过对醉翁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醉翁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的意境。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醉翁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 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5. 拓展延伸:讨论《醉翁亭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醉翁亭记》的文学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醉翁亭记语文说课稿(推荐5篇)
醉翁亭记语文说课稿(推荐5篇)第一篇:醉翁亭记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课文在中考复习所处的位置及复习目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在创作背景上是作者因倡导革新不成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是作者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
《醉翁亭记》这篇文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篇目。
复习《醉翁亭记》,意图指导学生着重领会欧阳修山水游记的借景抒怀,与民同乐的思想。
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2、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二)本课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说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为了发避免复习课死气沉沉的现象,防止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复习的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碰到疑难,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
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采用必答题的形式,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进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文言文的复习落到实处,避免花架子。
对于文章主要内容、主题的把握、写作手法的运用,采取学生分组互相提问的形式进行,学生设计的问题,老师事先提出要求:1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两道。
(这里重点是对文章名句的积累与运用)2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理解的问题2道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的题1道。
(这里主要是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确立为:重点为: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二、说教法本课主要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结合小组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一等奖3篇
1、八年级《醉翁亭记》教案一等奖《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说课稿(4)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说课稿 (4)一.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名篇。
文章以醉翁亭为背景,通过描绘醉翁与众人游山玩水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基础,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与背诵,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课文的意境与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山水美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3.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人生的真谛。
5.课堂小结:通过课堂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的背诵,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醉翁亭记》1.景色美2. 情感美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文背诵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醉翁亭记》说课稿范文
2024《醉翁亭记》说课稿范文标题:2024《醉翁亭记》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醉翁亭记》是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中的一篇古文,属于唐代文学作品。
内容描述了作者欣赏美景,借酒消愁的生活态度,以及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析信息、归纳概括、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古文的美和思考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感受。
二、说教法学法通过对文本的解析和讨论,以及相关的素材展示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教法:引导讨论法,情感教育法;学法:理解记忆法,分析比较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绘画素材、PPT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等多种辅助教具,以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醉翁亭记》,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环节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山水美景的画作,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
随后,我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导他们表达对美景的感受和思考,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环节二、讲解文本通过呈现《醉翁亭记》的文字和注释,我会解读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同时,我会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讲解与文章相关的典故和历史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环节三、分组讨论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对文本的讨论和解读。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段落或词句,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成果。
这样的讨论和展示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丰富课堂氛围。
环节四、情感体验通过展示与《醉翁亭记》相关的插图和图片,我会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艺术价值,以及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醉翁亭记》 原创 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2学情分析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4教学过程4.1醉翁亭记4.1.1教学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4.1.2学时重点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4.1.3学时难点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4.1.4教学活动1【导入】画荻教子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
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
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2【讲授】作者简介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
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醉翁亭记说课稿(精选4篇)
醉翁亭记说课稿(精选4篇)篇一:醉翁亭记说课稿篇一一、整体设想:“课标”要求文言文的教学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初步感知;然后,在独立理解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和全班探讨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许多值得探讨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以“醉”字为切入点,把“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最终进行归纳背诵,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实力和朗读实力的培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达到培育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和初步赏析文言文的实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并尝试写作。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三、教法学法本课主要采纳朗读法、探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生初二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肯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驾驭了肯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简单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即“也”“而” 的运用,简单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翻译、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纳集中编排方式,且全部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爱好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另外,初二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样至关重要,这也是课标中所说的在“提高学生阅读实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醉翁亭记》是写景抒情、文质兼美的传世之作,教材所选的《岳阳楼记》则是千古传颂的散文名篇,领略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能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理解本文写景叙事的方法,感受正衬和陪衬手法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描写四季的句子;学习“也”、“而”在句子中的用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写景的方法,四季描写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二、说教法与学法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醉翁亭记》,读了多少年《醉翁亭记》,却常读常新。
今天,我们第一个教室中的所有人在认真阅读之后,亦会反复诵读之后,获得新的认识,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美的作品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心领神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这些话告诉我们诵读是最好的教,按本色读;在诵读中识文谈出感悟。
提供阅读背景音乐,让学生从音乐中准确地把握感情基调。
在自由朗读时扫清障碍后作齐声朗读,接着抽读;最后闭眼听配乐录音朗读想象情景作个体感悟交流。
将“秀才读得老和尚的嘴”的感觉去掉。
与作者欧阳修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此时学生心中已蓄满了情感待释放)在学生个体的“心有灵犀”的感悟交流之中产生灵性,在灵性的火花闪现之时作“旁批旁注”。
让感悟能力差的学生得到来自学生群体的潜移默化的启发引导。
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自由读写结合,逐步提高读写能力,让学生整体感知了全文后蓄足了再读全文的念头。
完成第一次教学高潮。
《醉翁亭记》说课——获奖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获奖说课稿《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醉翁亭记》是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讲读课中的一篇。
本单元所选课文多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醉翁亭记》是XXX被贬滁州时的作品。
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学会品味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二)本课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
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
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方针: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方针: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讲授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讲授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教课类型:讲读课讲授时间:二课时讲授手腕:多媒体课件二、教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研究情绪直接影响研究效果。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咱们先来聊聊这篇文章的背景。
欧阳修当时被贬滁州,心里虽说有点郁闷,但人家心态好啊,愣是在这山水之间找到了乐趣,写下了这千古名篇。
一、说教材《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句式灵活,情感真挚。
它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文体上看,它是一篇记,记这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而《醉翁亭记》正是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美景的描绘,以及与民同乐的情景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
在教材中的地位那也是相当重要。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说学情咱们的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于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理解一些生僻字词和复杂句式上可能还存在困难。
而且,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不过呢,我发现现在的孩子都特别聪明,只要咱们引导得当,他们的潜力可是无穷的。
就像上次,我们学习一篇简单的文言文,有个平时不太起眼的孩子,居然对其中一句的翻译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让大家都眼前一亮!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熟练翻译全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醉”与“乐”的关系。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醉翁亭记原文及说课稿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醉翁亭记原文及说课稿《醉翁亭记》的教案马香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学习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
二认读,感受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
)1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篇()的文章。
2有不理解的地方么?如果有,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问地问题提出来?3文中哪一个字贯穿全文,并揭示全文的主旨?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与民同乐。
三品读,发现美《醉翁亭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佳作。
那么究竟它有那些美点。
让我们运用在前面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次品读,发挥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领悟,用“《醉翁亭记》之美,美在——”的句式开头说一段话。
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回答。
最后小结。
美在语言。
1语言凝练、含蓄。
2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3注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也”、“而”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回环反复,一唱三叹。
《醉翁亭记》部编版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项庄舞剑,旨在沛公。
10、这一段旳段意是什么?
写醉翁亭旳环境和命名 缘由。
第二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像那
云雾之气 消散 聚拢 灰暗 灰暗不明
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
众多旳样子 摆列
旳
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
射箭壶旳人 下棋
酒杯 酒筹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者,太守醉也。
脸色
同“于”: 在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第三段
连词,多用于句子开头,承接上文,表达另提一事,不译。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背着东西旳人 在
在
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弯腰驼背旳样子, 领着,带着,
这里指老人。
这里指小孩。
对着, 接近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捕鱼
因而
因而 清醇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
“醉”与“乐”是统一旳:“醉”是 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乐”是贯穿全文旳线索。叙事、写景、 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利用, 读来脍炙人口。
根据《醉翁亭记》旳内容,完 毕下列对联。
欧阳修乐百姓之乐 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中欧阳修饮酒寓意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
我将从教学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说我对本课的设想。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景记游的美文,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作者欧阳修。
文章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含蓄委婉地写出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理,表达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把握文言文文意的方法,但古代士大夫兼济天下的情怀对他们来说尚难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归纳。
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因此,基于教材、学情和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汇,能翻译和背诵全文,能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朗读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能翻译和背诵全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方法和特点,感悟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
适宜采用以感情朗读为核心的教学法,同时以情境创设、设问引导、评价激励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辅助。
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圈点勾画批注做标记,通过合作讨论集思广益,通过归纳总结和迁移练习巩固、检测知识。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文意2、借助网络及其他搜集资料的途径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简介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文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的习惯,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多为古代写景记游的名篇。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作者以“醉翁”自称,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
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句式灵活,而且在写景、叙事、抒情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一篇值得深入品味和学习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同时也能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在理解和欣赏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深层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山水游记,因此我们的教学之中必然要遵循两个基本规律,即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规律(读——诵——译——析——品)和山水游记教学的一般规律(景物特点→人物活动→情怀抒发)。
而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它是采用的是在固定的空间(醉翁亭及其周围)里通过时间(朝暮)和季节(四季)的变换来写景抒怀,暗示了人物活动的经常性,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忘怀得失、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诸、壑、尤、蔚然、翼然、辄、寓、而、也”等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雅人生的品位与志趣。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教学难点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四、说学情文言文向来是大家较为头痛的东西,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和背诵是学生的老大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比较更加精细化的翻译和背诵指导、更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才能保证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如期完成。
五、说教法与学法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1.诵读法:文言文必须通过大量的朗读来完成课文的背诵与语感的培养。
在具体的诵读过程中,要以老师或录音范读为先,然后通过默读、齐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对文章烂熟于胸。
2.翻译方法指导:要在上每次的文言课文时都要反复强调“留、删、补、换、调、变”翻译六字诀,并使之熟练运用。
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素译(不借助翻译工具书来翻译)的习惯与能力。
3.情景创设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再现醉翁亭的美景,使之更加深刻的欣赏景物,体悟做者情怀。
六、说教学流程(一)要解决诵读的目标1.导入新课(关键词互动导入法)同学们,请问“醉”字都有哪些意思?(引导学生从身醉和心醉两方面来回答)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喜欢醉,那么他老人家的醉又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走入《醉翁亭记》来感受醉翁之醉。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一、作品简介《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以“酒”为主线的散文小品,共有22个段落,通过描述作者自己饮酒赋诗的过程和他在旅途中所见所闻,传达了作者对生活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而珍贵的感慨。
这篇文章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杰作,也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思考的文学作品,从人生、自由、自我、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意蕴的典范文本。
二、作品的文学价值1.为中国文学艺术注入了自我意识与主观思考《醉翁亭记》中的作者欧阳修,展现了自己的主观思考和自我感受,他以自己喜爱的酒,表达了生活对他的吸引和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学家深刻的思考和对生活与人生的感叹。
这篇文章与传统文学不同,它展现了作者个性化的自我认知,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多元化。
2.艺术的形象表现文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描写方式,描绘了作者和他所看到的景色,如“猿啼乡里,钟鸣鼎食之家”等,以极其实际和具体的形象表现,全景地描绘了整个醉翁亭的景色,这种写法为文学艺术添加了新的元素,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所看到的世界。
3.对于人生的思考《醉翁亭记》中的人生感慨深刻,引人深思。
欧阳修借由自己饮酒的过程,用生活的小事来表现一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在形式上带来了新的表现。
文章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话成为了后来的“生活至上,乐尽人生”。
三、作品的现实意义1.表达主体思维作为一篇具有主观思考和表达的文学作品,《醉翁亭记》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中的表达形式,将主动表达和思想传递进行了有效处理。
它为中国文学艺术思维注入了主体思维,激发了文学作品较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
2.传达人生价值《醉翁亭记》的表达深入浅出、突出人性关怀,富有感情色彩,但并不失文学的气质。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篇人文理念重要的著作,它能够在人们对生活、对人生、对自我价值等方面进行启示,提高人们对于生命之重要性、个体价值和生命意义等方面的认识。
《醉翁亭记》说课稿
《醉翁亭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在感受古人笔下的美景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描绘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在山林中与民同乐的情景,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言文佳作。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的文意。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乐”字的内涵。
(3)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醉翁亭记的说课稿(通用6篇)
醉翁亭记的说课稿醉翁亭记的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的说课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醉翁亭记的说课稿1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
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
抓住“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
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说教法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所以务必体会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
醉翁亭记说课稿(3篇)
醉翁亭记说课稿(3篇)醉翁亭记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醉翁亭记》是编排在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班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中的一篇。
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纳集中编排方式(七班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的社会抱负的《桃花源记》,有表现伟大理想的《岳阳楼记》,等等。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识肯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育文言文的语感;让同学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 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同学“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控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那种情趣,引导同学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简单引起同学的爱好,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同学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情分析:我班同学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肯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控了肯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简单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简单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纳集中编排方式,且全部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爱好及成就感成为须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此外我还采用了通过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利用图片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让学生分别说出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这既能加深对课文中景物描写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当堂交流练笔培养了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在朗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生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学以致用尝试片段写作,再在课堂中大声的朗读,不仅较好的将读写说的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了一起,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欲望,增强了自信心。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对联是初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较多的语言运用题。因此我设计了“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中欧阳修饮酒寓意“
这一环节不仅复习了对联这一知识点,还将本课和《岳阳楼记》做了比较阅读,使得本单元的学习成为了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得到了突破。
三、把握主旨、小结全文
理解文章主题,紧扣一“乐”字。这是教学目标二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
2、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
再通过板书加以归纳明确,体现了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的思想。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学会品味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二)本课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
2.比较《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两篇古文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读写结合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像想象写作法对课文段落进行想象写作训练,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理解课文写景抒情手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学请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即“也”“而”的使用,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翻译、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另外,初三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样至关重要,这也是课标中所说的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一、背诵课文,检测词义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既检测了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又完成了“评价手册”上的练习)
二、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落实到实处,本节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这又是一篇极好的的散文,是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文。因此采用逐段学习的方式具体落实,进而帮助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法。当然四段并非平均着墨,重点放在第二节的讲解,这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在各段学习中向学生出示了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注重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讨论探究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必须问题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师生和生生的对话、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因此又是结合了问题探究法。在讨论探究中使学生互相启发,纠正偏颇,弥补缺漏;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比如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范仲淹,忧时伤世,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学法:
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文篇幅较短又是浅显的文言文的特点,课前预习和自学是必须的,自学指导的要求是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讨论去推动学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此外,还有朗读法、比较法、体验反思法等。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词语小结。(用多媒体课件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落实记在课本上,听写结合,加深学生印象,避免了课上热热闹闹,课下迷迷糊糊的情况。)
(五)再读课文、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以短文的内容。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合作学习。
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本课时重点突破了教学目标一)
媒体展示醉翁亭自然风景画面,引出作者。
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欧阳修”,师补充文章背景。
(设计意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导语时,尽可能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以此导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对作者的介绍培养了学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醉翁亭记》是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讲读课中的一篇。。本单元所选课文多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二)示范背诵,正音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三)整体感知,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在学生朗读时课件展示朗读小提示,帮助学生更好把握21个“也”和25个“而”字。因为这正是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也是考试的重点。
我想突出的是本环节有这样几个亮点设计:
1、每段均配有相应的精美图片,较好的创设了情境,再现了文中的人、事、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促进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加速背诵突破教学重点。
2、对文中成语的理解和归纳落实的较实,成语往往就是来源于古诗文,这样的归纳整理更便于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写作水平的提高达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