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文精神
1,对“穷则独善其身”的总体认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从先秦到两汉,隐居高卧的隐士可谓不胜枚举。汉代末年,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汉初建立起来的政治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局面破坏殆尽,人们纷纷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僵化的社会秩序中挣脱出来,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文人开始独立思考社会、人生的问题。魏晋时,统治集团的血腥争夺,政治的残酷、虚伪,又严重影响文人们立身行事的态度,当此之时,玄学兴起,清议盛行,经学独尊的地位动摇了,文人们以从政为官当作人生归宿的意识也大大淡化,人们形成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审美观,士人的群体主义消失,个人主义得以张扬。人们反对虚伪的礼教,反感无聊的繁文缛节,而追求返朴归真,崇尚真情,归返自然,纵情山水。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魏晋的隐逸之风远超前代,非常盛行,一大批名士加入了隐居的行列。社会上还形成了一套品评隐士风度的标准并加以吹捧,其内容大致为不拘形迹,注重心意,冲淡平和,超然脱俗,不求富贵,不慕荣华,一任自然,随遇而安。这样的标准与陶渊明内心深处的思想观点、处世态度不谋而合,高度一致。
2、陶渊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处世原则的体现
陶渊明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怀有“大济苍生”、“治国平天
下”的理想抱负。这种人生态度是十分积极的。可是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达”!“兼济天下”要有一定的权位。现实决定了陶渊明不可能“飞黄腾达”,更不能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他就归隐,这正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处世原则的忠实实践。归隐后的陶渊明生活是贫困的,但是他“君子固穷”,守着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气节,不与统治者妥协。长期的农业劳动,与广大农民的近距离接触,使他逐渐感到退居田园,躬耕自资,实在是一种富有乐趣的生活,他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样的生活,并创作了大量诗歌,描写、歌颂农村安静的环境、优美的景色、淳朴的民风以及自己内心的愉悦。如《归园田居·其一》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在诗人笔下,几间农舍、几缕炊烟、几声犬吠、几声鸡鸣,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污浊的官场相比较,这些不经矫揉造作、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景致,蕴含着至善至美,与诗人自己高洁情操和志趣交相融合,相得益彰。于是他的诗歌就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美感。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的“独善其身”,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安分守己、了此余生,既然“闻达”不可求,就隐居田园,在很艰苦的条件下,不屈服,不沉沦,奋发有为,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作品,以诗文传世,同样取得不凡的成就,成为我国“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之祖,不但让自己青史垂名,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3,“穷则独善其身”的历史意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封建时代很多士大夫的行为准则。人生失意,仕途不顺者往往要寻找精神寄托,而大自然是最好的精神家园,她有碧绿的青山、蓝蓝的天空、潺潺的流水、清脆的鸟鸣……轻轻地抚慰受伤的心灵,这其中,皎洁的月亮差不多是最受人亲睐的自然物,首先,她很美。有优美的形状,或圆或弯;有柔美的光辉,如银似霜,在满天星斗的衬托下,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第二,她容易被看到,被欣赏。在寂静的晚上,可谓抬头即见。于是我们从隐居者、山水田园诗人那里可以发现大量的描写月亮的诗,如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月亮并不仅仅作为纯粹的自然物出现,而是打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换言之,她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顺应自然,清净无为,在博大、温润、美丽的大自然里颐养天年。而在苏轼的《赤壁赋》里,月亮作为自然物,她的存在又具别样的意义。苏轼贬官黄州,心情苦闷,是清风明月使他舒展了紧锁的眉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令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然而好景不长,客人一曲哀怨的萧歌使作者悲从中来,痛感人生的苦短与渺小,最后,又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转悲为喜,并领悟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使作者心情变得豁达开朗起来。作者认识到,世界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既然如此,我
们就要好好享受人生,享受眼前无处不在,唾手可得的美景,比如清风,比如明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在这里,月亮作为亘古不变的自然物,具有特别的意义,人类也应该和它一样永恒。
4,“穷则独善其身”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显然是表示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即使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
人类社会是一个分工的社会,没有谁真正能够:兼济天下。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维护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历朝历代都不是光光一个皇帝就能天下大治的。很多时候,我们过分抬高了英雄的作用。个人英雄主义要不得。
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谁真正能够:独善其身。因为我们的“善”总是和周围的人结合起来的,妄图脱离周围的环境是不可能的。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独善其身,而不审时度势顺应历史的潮流,就如同搞井田制的“王莽”,最后总是黯然收场。
故,对这句话,从精神内核上,俺就不敢苟同。
然而,在专制时代的现实中,口头上表白的“得志则造福天下百姓。不得志则洁身自好拒腐败”。实际上却往往变成“得势则称王称霸,失势则奴颜婢膝”。口头上的理想主义,行为上的强权主义与犬儒主义。以至于两千多年下来,“独善其身”这个成语的所指已从孟
子那里颇有些悲剧色彩的“穷不失义”者,变成了朱自清先生笔下喜剧色彩的“知其不可而不为的、独善其身的聪明人”!
5,我们该如何对待“穷则独善其身”?
在现代社会里,个人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个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如何才能在纷繁的社会现象面前,保持一颗开朗乐观的心,我们需要反求诸先贤的智慧。只要自己尊德乐义,又何必计较穷达的变换。
独善其身,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完善自己的品德;不是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而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