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三基考试名词解释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rti器是由内、外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盖膜等组成的位于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Onodi气房具有视神经结节的最后筛房称为存在该气房时,鼻内窥镜手术中应注意勿损伤视神经。
●Reinke间隙是声带边缘上皮和声韧带之间的潜在间隙,过度发声或喉炎时易在该处造成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
●Schwartze征耳硬化症患者有时可在鼓膜后上象限见到一透红区域,为鼓岬活动病灶区黏膜充血的反映,此现象称Schwartze征。
●半面痉挛指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反复性不自主的抽搐,又称半面阵挛。大多在中年以后起病。
●半月裂孔筛泡与钩突之间的半月形裂隙。中鼻道正是通过这条二维的、矢状位走向的裂隙与筛漏斗相联系。
●贝佐尔德脓肿中耳炎时,乳突的积脓穿破乳突尖部流入胸锁乳突肌深面,在颈侧形成脓肿,称为贝佐尔德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颅外并发症之一。
●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处理不当易引起严重颅内并发症。
●鼻前庭囊肿是指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梨状孔的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囊性肿块。
●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肤的急性或慢性弥漫性炎症。
●鼻丘中鼻甲前端的前方、钩突前上方的鼻腔外侧壁的隆起,含1~3个气房。
●鼻石鼻腔异物滞留引起鼻腔感染(鼻炎、鼻窦炎、骨髓炎等),日久炎性渗出物逐渐蒸发、浓缩,分解出许多无机盐类并逐步沉积于异物表面,以异物为核心形成的结石。
●鼻阈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交界处的弧形隆起,又称鼻内孔。前方为鼻前庭,后方为固有鼻腔。
●鼻中隔穿孔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鼻中隔贯穿两侧鼻腔的永久性穿孔。
●鼻中隔脓肿是指鼻中隔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脓,多由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所致。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相应症状者。
●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多为双侧性。
●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规律性和交替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h出现一个周期,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
●闭合性喉外伤指钝器击伤或挤压喉部而颈部皮肤无伤口的喉外伤,喉部可出现软骨骨折、喉黏膜或声带损伤等。
●扁桃体隐窝扁桃体表面覆盖的鳞状上皮黏膜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深浅不一的盲管称扁桃体隐窝,易为细菌、病毒存留繁殖,形成感染“病灶”。
●变位性眼震是指在迅速改变头位和体位过程中所诱发的眼震。主要出现于椭圆囊斑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壶腹嵴引起的良性位置性眩晕。
●传导性听力损失因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使经空气传导到内耳的声能减弱,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胆脂瘤是指存在于外耳道或中耳和乳突腔内的鳞状上皮堆积成团,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其中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及胆固醇结晶,而非真性肿瘤。
●道上三角又称筛区,为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糙的三角形区域,是乳突手术时确定鼓窦的重要标志。
●镫骨肌反射强声(听阈上70~100dB)刺激引起镫骨肌反射性收缩,使鼓膜、听骨链的劲度增加,从而减少声音向内耳的传导,这一过程称为镫骨肌反射。
●低通气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低通气的次数。
●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端的后上方,蝶骨体之前的凹陷,蝶窦开口于此。
●蝶上筛房最后筛房如发育侵入蝶骨将形成蝶窦上方的气房,称为蝶上筛房。
●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中鼻道、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为功能性鼻内镜外科的解剖基础。
●耳廓假性囊肿是指存在于耳郭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多发生于一侧耳郭的外侧前面上半部,内有浆液性渗出液。
●耳聋是听觉传导径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的总称。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和鼓膜逆向传导并释放到外耳道内的音频能量,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甘油试验是判断患者膜迷路是否积水的一种试验方法。患者禁食2h后,顿服50%甘油2.4~3.0ml/kg。服用甘油前及服用后每隔1h进行一次纯音听阈测试,如250~1000Hz气导听力改变>15dB,则为甘油试验阳性,提示膜迷路积水。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的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丧失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鼓岬为鼓室内侧壁中部向外隆起的结构,系耳蜗底周所在处,表面有鼓室神经丛。
●鼓室盖为鼓室顶壁,由颞骨岩部的前面构成,将鼓室与颅中窝分开。
●固有鼻腔即通常所指的鼻腔。前起自鼻阈,后至后鼻孔,分内、外、顶、底四壁。
●含牙囊肿指上颌窦囊肿内含有一个或数个牙齿。停留在牙槽骨中未萌出的恒牙可刺激造釉细胞,使其呈增殖性改变并产生分泌物,从而形成囊肿。
●喉麻痹指支配喉肌的运动神经受损而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
●喉入口喉入口是由杓状软骨、杓会厌皱襞及会厌游离缘围成的环形区域。
●喉狭窄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喉部瘢痕形成,使喉腔变窄或闭锁,导致呼吸和发声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常合并气管狭窄。
●喉阻塞又称喉梗阻,系因喉部或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不及时救治可引起窒息死亡。
●后鼻孔息肉原发于上颌窦口或鼻腔外侧壁上并突出到后鼻孔的息肉。
●呼吸暂停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的次数。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可导致颞骨和颅骨骨髓炎,以及多发性神经麻痹。又称恶性外耳道炎,多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环后隙位于两侧梨状窝之间与环状软骨板后方的间隙,其下方为食管人口。
●环甲膜由喉部弹性圆锥向下附着在环状软骨上缘中前部而形成,位于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临床上如遇需紧急抢救的喉阻塞病人,来不及做气管切开术,可行环甲膜穿刺术或环甲膜切开术。
●会厌前间隙是会厌舌面与甲状舌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有淋巴管与声门上区相通,声门上肿瘤易向该间隙扩散。
●击出性骨折也称眶底爆折,是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
●击人性骨折暴力来自眶外侧,击中眶外侧壁或颧部,使额颧缝骨折,并延续到眶下壁,冲击力使上颌骨转动,导致部分眶底向上旋转进入眶内。
●浆液囊肿由于黏膜炎症或变态反应,毛细血管渗出的浆液潴留于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内,逐渐膨大形成囊肿。
●卡哈切迹耳硬化症病人骨导听力曲线可在1kHz或2kHz区呈“V”形下降,称卡哈切迹。卡哈切迹存在常提示镫骨底板固定。
●开放性喉外伤指通过切、刺或火器等锐器伤及喉部而颈部皮肤有伤口的喉外伤,创伤可累及喉软骨、喉筋膜及颈部血管等。
●空鼻综合征因各种原因导致鼻腔过于宽敞而出现的鼻腔烧灼感、疼痛、通气不畅、反复感染、结痂甚至抑郁等一系列表现。临床检查可见鼻腔呈空洞状。多见于鼻甲切除后患者。
●眶尖综合征因后组筛窦或蝶窦病变影响到视神经孔和眶上裂,可出现眶周皮肤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眼肌麻痹所致)、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称为眶尖综合征,主要累及第Ⅱ、Ⅲ、Ⅳ、V、Ⅵ脑神经。
●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包括鼻腭动脉、腭大动脉、上唇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的鼻中隔支,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瘘管试验是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迷路瘘管的一种试验。其方法是将鼓气耳镜紧贴于受试者外耳道内并交替加、减压力,观察眼球运动情况和有无眩晕。出现眼球偏斜或眼震伴眩晕感,为阳性,提示存在迷路瘘管。
●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发作性眩晕、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面神经隐窝为后鼓室的一部分。内界为锥隆起,后界为面神经垂直段,外界为骨性鼓环与鼓索神经,上方为砧骨窝,常为中耳病灶隐匿部位。
●脑脊液鼻漏指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流人鼻腔。
●黏液囊肿黏膜内黏液腺阻塞,腺体内分泌物潴留并逐渐增多,在黏膜下形成囊肿。又称黏膜下囊肿。
●颞骨横行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颞骨骨折类型,其骨折线方向与岩骨长轴垂直。常伴有耳蜗、前庭及面神经受损症状。
●气导大气中的声波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和听骨链运动,使内耳淋巴产生液波的过程。气导是声音或声能在人体内传导的正常途径。
●前庭眼动反射是前庭受刺激后诱发的眼球运动。前庭眼动性眼震异常一般提示外周前庭功能障碍。
●人工耳蜗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能转换电子装置,通过人工耳蜗植入,能帮助极重度及全聋的病人获得或恢复部分听觉。
●筛漏斗半月裂向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的漏斗状空间谓筛漏斗,从前上向后下依次有额隐窝、前组筛窦开口和上颌窦开口等重要结构。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上列牙发育障碍或病变形成并突入到上颌窦内的囊肿,包括含牙囊肿和牙根囊肿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