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中医诊疗规范一、定义蛇串疮是一种以成簇水疱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相当于西医带状疱疹;清··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二、诊断以成簇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发病初期皮损为带状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栗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小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小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一侧,常单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中,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发病前患者有感觉过敏,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疼痛有时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在1-3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一般先有轻度、倦怠、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亦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经l一3天后,患部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多数和成簇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水疱往往成批发生,簇间隔以正常皮肤;疱液透明,5—7天后转为浑浊,或部分破溃、糜烂和渗液,最后干燥结痂,再经数日,痂皮脱落而愈;少数患者,不发出典型水疱,仅仅出现红斑、丘疹,或大疱,或血疱,或坏死;岩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内,全身发生类似于水痘样皮疹,常伴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可致死亡;一般在发疹的局部,常伴有署核肿痛;皮疹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正中线,但有时在患部对侧,亦可出现少数皮疹;皮损好发于腰肋、胸部、头面、颈部,亦可见于四肢、阴部及眼、鼻、口等处;疼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疼痛的程度可因年蛉、发病部位、损害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儿童患者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年龄愈大疼痛愈重;头面部较其他部位疼痛剧烈;皮疹为或坏死者,往往疼痛严重;部分老年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疼痛,持续数月之久;本病若发生在眼部,可有角膜水疱、溃疡,愈后可因疤痕而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引起失明、脑炎,甚至死亡;若发生在耳部,可有外耳道或鼓膜疱疹、患侧面瘫及轻重不等的耳鸣、耳聋等症状;此外,少数患者还可有运动麻痹、脑炎等;病程在儿童及青年人,一般2—3周,老年人约3—4周;愈后很少复发;必要时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胸部X片、心电图、超声;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系列、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三、中医综合治疗:一中药治疗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辨证分析: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外炎肌肤,故皮损鲜红,疱壁紧张;气滞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肝为刚脏,肝经郁热,肝胆火盛则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为热盛之象;治法:清肝火解热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等;若发于面部,加以乎肝解毒,引药上行;大便干结者,加生以通腑泻下;疼痛剧烈者,加川楝于、以疏肝止痛;2.脾虚湿蕴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食少腹胀,门不渴,大便时溏;舌质淡,若白或门腻,咏沉绥或滑;辨证分析:饮食不节,脾虚湿蕴,气机;蕴滞肌肤,故见皮肤起丘疱疹或水疱:湿盛于热则皮疹色较淡,疮壁松弛,疼痛略轻;脾失健运则食少腹胀.便溏;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均为湿盛之象;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辨证分析:湿热毒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不通则痛,故皮疹消退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象;治法:活血,重镇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制、、、母、生、等;若夜寐不安者,加以宁心安神;年老体虚者,加、以益气抗邪;二特色治疗方法火针点刺:用火针或一寸毫针在酒精登上烧红,对准病灶局部速刺,以刺入疱下基底部皮肤为度,不留针,一般根据皮损面积大小用火针均匀点刺达80%左右;围刺:选用105-2寸毫针,从疱疹边缘沿皮下透刺,针尖刺向成块疱疹中心,针数、深度视皮疹面积而定,留针45-60分钟,留针期间,主要部位接电子脉冲仪,用连续波;刺血拔罐法:起针时摇大针孔,并于针孔及疱疹处用适当玻璃罐拔吸3-5分钟,每罐出血量约2-4毫升远道刺络法:于病损同侧,取无名指末节,指指关节掌侧纹缝端尺侧缘,点刺出血5-10滴,每日一次碘伏消炎:用医用2%碘伏于治疗前后,休息期间每隔2小时,均匀涂擦疱疹皮损处,至结痂干燥;三外治法一初起用玉露膏外敷;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清凉乳剂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外涂;或鲜马齿苋、玉簪叶捣烂外敷;二水疱破后,用四黄膏或膏外涂;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三若水疱不破,可用针或消毒针头挑破,使疱液流出,以减轻疼痛;四、难点分析本病初期症状多为剧烈难忍的疼痛,疱疹出现有一定的潜伏期;发于上胸部肋间神经者,常常容易误诊为心绞痛;发于颜面部、面神经、三叉神经者,遗留有部分色素沉着,发于四肢者,预后尚可;但是,伴发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变者,治疗难度较大,不易愈合,后遗症多,年龄较大者亦如此;火针治疗,还有个体差异和痛阈值的区别,部分患者耐受度较低,影响治疗效果;其他疾病,当对症治疗无效后或疱疹出现后才予以明确诊断;故多有后遗神经痛,从而增加治疗难度;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减少神经痛的后遗症状,提高治愈率;五、疗效标准及评价:治愈:疱疹结痂干燥,无再发疱疹,基本无神经疼痛好转:疱疹50%结痂,新疱疹继续出现,神经痛存在无效:疱疹结痂小于20%,病势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损神经疼痛明显;2013年年我科共治疗蛇串疮100例,现对该病作如下评价与分析:蛇串疮是一种以成簇水疱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多发在春秋季,以成年患者居多,发病初期皮损为带状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栗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小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小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一侧,常单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中,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发病前患者有感觉过敏,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疼痛有时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在1-3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住院时间3-7天,平均住院天数7天;治疗方法以火针点刺、围刺、刺血拔罐、远道刺络法、中药内服等保守治疗为主;治愈71例,好转29例;治愈时间平均7天,无复发,无后遗症,好转的3例,均为高龄和糖尿病患者,疗程为3周;。

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各科室把自己科室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背熟,认真掌握,人人过关。

中医临床路径:
一、内科:消渴(糖尿病)中风(脑梗塞)眩晕
二、外科:痔
三、妇产科:带下病(盆腔炎)
四、骨伤科:桡骨远端骨折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中医诊疗方案(各3个):
一、内科:消渴(糖尿病)中风(脑梗塞)眩晕
二、外科:痔肠痈石淋
三、妇产科:带下病(盆腔炎)、崩漏
五、四、骨伤科:桡骨远端骨折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妇产:科癥瘕(子宫肌瘤)
外科:痔病围手术期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

2023年95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2023年95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2
脱位
中医骨伤科治疗脱位,常用手法复位、固定,并配合中药内
服外敷,以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3
韧带损伤
中医骨伤科治疗韧带损伤,常用手法复位、固定,并配合中
药内服外敷,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五官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
耳鼻喉科疾病
包括耳鸣、耳聋、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
眼科疾病
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眼干、眼疲劳、结膜炎、角膜炎等。
康复调理 4
配合针灸、中药,辅助康复治疗 脑神经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注重辨证论治,强调整体观念,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为主要治疗原则。
内分泌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
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为脾虚湿热,气阴两虚,导致血糖升高,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等症状。
甲状腺疾病
中医认为甲状腺疾病的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痰湿凝结,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出现甲状腺肿大、 心慌、失眠等症状。
3 3. 治病求本
中医注重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不仅关注症状,也关注 病因和病机。
4 4. 阴阳五行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自然界和人体 生命活动的规律。
中医诊疗的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解释了宇宙和人体中各种现象 的相互关系。
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连 接着五脏六腑,维持着人体机能 的正常运行。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这95个病种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内科疾病、外 科疾病、妇科疾病等,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
辨证论治
中医诊疗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 分析,辨别病因、病机、病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16年带下病的诊疗方案

2016年带下病的诊疗方案

2016年带下病(宫颈炎、阴道炎)诊疗方案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的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称为“带下病”、“下白物”、“流秽物”。

西医病名为宫颈炎,为妇科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老年人也有随阴道炎而发病的。

一、诊断中医诊断:症状诊断:本病患者可有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忽视卫生,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病史;或年老妇女、幼女体虚,易感邪毒。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白或淡黄,或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混浊如米泔;其质或粘稠如脓,或清晰如水,或如豆渣凝乳,或如泡沫;其气味或无臭,或腥臭,或恶臭腐败难闻。

可伴有外阴、阴道灼热、瘙痒、坠胀、疼痛等,也可见小腹痛、腰骶痛、发热等症。

症候诊断:脾阳虚型: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觥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肾阳虚型: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阴虚挟湿型: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不适,或有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湿热下注型: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毒蕴结型: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检查可见各类阴道炎及宫颈炎、盆腔炎体征,也可发现肿瘤。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三度,镜检可见滴虫、真菌及其他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病原体。

此外可做局部病灶活检,以明确有无恶性病变。

B超检查对盆腔炎症及盆腔肿瘤有意义。

二、治疗1.饮食治疗建议患者忌食辛辣,宜清淡饮食。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案附件1中医诊疗⽅案:慢性盆腔炎1.定义CPID是指⼥性上⽣殖道(⼦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诊断2.1诊断依据:2.1.1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1.2 症状主症:⼩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黄、⽓臭;次症:神疲乏⼒,低热起伏,⽉经不调,经⾏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便黄,⼤便⼲燥,或⼤便溏泄,⾆象异常,如⾆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 体征⼦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宫⼀侧或双侧⽚状增厚、压痛;⼀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 辅助检查⾎常规检查:⽩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沉增快;宫颈管分泌物涂⽚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原体;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清CA125可增⾼;C反应蛋⽩可增⾼;⾎清或腹⽔同种淀粉酶可降低;腹腔镜检查:可见⼦宫、输卵管表⾯充⾎⽔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2.2.1.⼦宫内膜异位症⼦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

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鉴别困难时应⾏腹腔镜检查。

2.2.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

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卵巢囊肿⼀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粘连,活动⾃如。

2.2.3.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不规则,⼦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患者⼀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共9篇)(精简篇)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共9篇)(精简篇)

诊疗方案实施方案(共9篇)诊疗方案实施方案(共9篇)篇一: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方案怀柔区中医医院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关文件精神,为推动我院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背景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实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对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将其作为科室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人员安排为统筹分工,加强管理,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将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特成立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组长:马友合业务院长负责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副组长:张亮医务科长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牛卫洲医务科员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组员:孙久林、陈少军、齐锡友、谢春荣、王小强、王国范、陶杰、邢天伶各科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三、实施步骤 1、医务科召开临床科主任会,认真组织学习《通知》精神,明确科室的重点病种,总结各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路径管理情况。

(2016年12月23日) 2、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疗效总结分析的基础数据收集表,布置下一阶段的具体任务,每月完成的目标值。

将科室成员的任务分工、人员职责做好。

(2016年12月23日) 3、参考《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各科室完成《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并汇总到医务科。

(2016年1月7日前) 4、医务科汇总后,综合处理,检查无误后上报。

四、工作要求 1、本着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态度去完成此项工作。

2、克服困难,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81 妇科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1 妇科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1)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经期下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概述]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

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一)诊断要点1.基本损害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特殊类型(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

(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二)类证鉴别与热疮鉴别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治疗】一、辨证论治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精品Word 可修改欢迎下载车前子、板蓝根、制乳没等加减。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白术、厚朴、陈皮、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01月到2013年11月,荔波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27例,完成27例,平均住院日8.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红外线照射、灸法、疱液抽取、地龙油涂擦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2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9%,特色疗法使用率81.4%,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7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8例(2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6例(22.2%),灸法治疗22例(81.4%),红外线照射24例(88.8%)、疱液抽取5例(18.5%),地龙油涂擦27例(100%),其他疗法6例(22.7%)。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湿敷、口服中成药、针灸等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症状减轻快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凉血解毒止痛法治疗肝经郁热证及脾虚湿蕴证蛇串疮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医生的依从性好,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外线照射不适用于头面部的疱疹治疗,地龙油涂擦不适合于气滞血瘀证蛇串疮(带状疱疹后患遗症)的治疗;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使用,从而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穴位贴敷。

(妇产科)带下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妇产科)带下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带下病中医诊疗方案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

本病主要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

主要表现为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改变,并根据此而辨别寒热虚实。

一、诊断中医诊断:带下病1、脾虚证候: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断,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2、肾虚肾阳虚:证候: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肾阴虚:证候:带下赤白,质稠粘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3、湿热湿热:症候: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味,胸闷口腻,纳食较差,小腹作痛,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

具备两项可诊断。

热毒:症候: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带下量多,如脓样有臭味,或腐臭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渴,头昏晕,午后尤甚,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

西医诊断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妇产科学第三版1、急性盆腔炎症状:恶寒发热,甚则寒战高热。

下腹部疼痛,拒按。

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质稠,有秽臭。

有腹膜炎时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尿道受累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直肠壁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腹泻或便秘。

体征: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快,腹胀,下腹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盆腔检查: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后穹窿有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剧痛明显,子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度受限。

辅助检查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白细胞明显升高。

②病原体培养:宫颈分泌物培养可找到致病的病原体。

如败血症、菌血症时,血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③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④后穹窿穿刺:子宫直肠窝积脓时,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脓液,经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等相关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病症。

中医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可以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经期长短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血质地变化等症状。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调理脾胃、活血祛瘀、补益虚损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疗法,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肾经等经穴进行调理。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期间或前后,出现腹痛、腰酸等症状。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暖宫散寒等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姜黄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痛经,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肝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中医认为多与肝郁气滞、气血不通有关。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丹参、广木香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如用磁针、腧穴贴敷等。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生长引起的病症,常见症状为经期腹痛和性交疼痛。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包括行气活血、疏肝理气、祛瘀止痛等。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赤芍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疼痛,如用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5.盆腔炎盆腔炎是盆腔器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感染性炎症,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丹参、红花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提高盆腔血液循环,如用中脘、关元、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6.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乳房组织增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调理中焦等。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妇科在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许多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和中医的诊疗方案。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经期过长、过短、过多、过少、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等,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它生长在子宫壁上,容易引起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如桃仁、红花、莪术等可以活血化瘀,缩小肌瘤的体积。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外部,引起周期性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注重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缓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是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五、阴道炎阴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阴道黏膜炎症,常见症状有白带增多、瘙痒等。

中医治疗阴道炎注重调理阴道环境,常用的中药有苦参、黄柏、黄连等,可以抑制病菌生长,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医疗法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功能性和慢性的妇科疾病,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疗法通常需要长期调理,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需要患者坚持治疗。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为了发挥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在解决疑难杂症和难治性疾病等方面技术优势,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根据我们中医科自身形成的特色即三个特色中医专科,具有一定的医疗资源、技术优势和成功经验,特制定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1、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异病同治)诊疗方案疗效优势:这两个病种比较常见,尤其是病情较重和病情较长的,一般治疗效果较差。

由戴维生主任担任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6年来临床治疗1500多例。

方案中主要采取用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直接穴位或痛点注射,不仅能迅速有效地改善局部神经、血管受压和粘连状况,使病情缓解或临床治愈,而且复发率较底,复治仍然有效。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颈椎退行性变,局部气血不和淤血阻滞,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因此最有效治疗方法是消除局部气血淤阻,局部用药是最佳的途径,适当剂量是疗效的关键。

我们多年对1000余例颈椎病的治疗经验证明,该诊疗方案不仅疗效好、复发少,而且安全。

具体治疗方案是:用5号或7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10-14毫升和1.5-2 毫升利多卡因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或痛点向内侧45度角注射,3-5天一次,一般4-6次,有明显的效果或临床痊愈。

2、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骶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使局部气血不和、淤血阻滞而出现上述临床症状。

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为治则。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年龄: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

(2)主要症状: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

(3)次要症状:①腰背酸痛、头晕耳鸣;②或胁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③或心悸怔忡、心烦不宁、失眠多梦;④或手足心热、阴道干灼热感、性交痛,口干便秘;⑤或腰背冷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面浮肢肿、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多等。

^(4)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

具备疾病诊断中(1)、(2),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①-②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在40岁以上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同时出现以下三组症状:①典型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如潮热、汗出、胸闷、心悸等;②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激动等;③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烧灼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2)血FSH升高或正常,E2水平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1.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伴情志异常(烦躁易怒,或易于激动,或精神紧张,或抑郁寡欢)。

腰酸膝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或胁肋疼痛,口苦咽干,或月经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心肾不交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情志异常,或月经紊乱,量少,色红。

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3.阴虚火旺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心烦易怒。

手足心热,面部潮红,口干便秘,懊憹不安,坐卧不宁,夜卧多梦善惊,月经先期、量少,色红质稠。

舌红,少苔,脉细数。

4.肾阴虚证:绝经前后烘热汗出,腰膝酸软。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中医科作为一支重要的医疗队伍,具备了治疗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优势。

本文将就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加以阐述。

一、肝胆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为患者进行病史及身体状况详细询问,综合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诊断:通过对患者的抽血检查、肝功能检测等检查,来诊断肝胆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3)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方法来治疗疾病,并辅以西医药物。

(4)观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如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随访:对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随访,倾听患者宣泄情绪,纠正生活习惯,做好肝胆疾病的预防工作。

2、诊疗方案(1)肝炎:治疗方案根据实证、表里、振奋解毒规律,选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填精补气等治疗方法。

(2)脂肪肝:选用明目、解毒、加强新陈代谢和抗氧化的治疗方案,辅之以适度的瘦身及运动,对脂肪肝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心血管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及病史详细询问,采集病例信息。

(2)辅助检查: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3)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医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辅之以西医药物治疗。

(4)随访: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运动与锻炼。

2、诊疗方案(1)高血压:选用扶正固本、清热祛瘀、通络行血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冠心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借鉴中医疗法进行防治,寻找治疗久远、安全有效的方法。

(3)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针对个体化选用中药、针灸、调理饮食等治疗方法。

三、呼吸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病史详细询问,辨证施治。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中医理论在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中的应用和实践的文章。

蛇串疮,亦名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疱,沿神经分布,形如蛇串,疼痛剧烈。

本指南将全面概述蛇串疮的中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用中药方剂,以期为临床中医医师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诊疗参考。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蛇串疮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热下注,蕴积于阴股部而发。

其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湿止痛为大法。

本指南将结合古代医籍的经典论述和现代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对蛇串疮的中医治疗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推动中医在该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本指南也将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中医医师提供具体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帮助医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服务。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旨在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蛇串疮诊疗参考,促进中医在该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蛇串疮的病因病理蛇串疮,又称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理论认为,蛇串疮的病因病理主要涉及外感毒邪和内蕴湿热两个方面。

外感毒邪是蛇串疮发病的重要外因。

当人体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时,容易感受外界毒邪,尤其是湿热毒邪。

这些毒邪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阻滞经络,蕴结肌肤,导致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从而引发蛇串疮。

内蕴湿热也是蛇串疮发病的内在因素。

中医认为,湿热之邪内生,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以致肝胆湿热内蕴,脾湿亦盛,复感外界毒邪,内外合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

湿热之邪蕴结肌肤,阻滞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从而形成蛇串疮。

蛇串疮的病因病理主要是外感毒邪和内蕴湿热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治疗蛇串疮时,中医强调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的原则,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022年版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022年版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2022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21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与《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下病(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版)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

本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

主要表现为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改变,并根据此而辨别寒热虚实。

一、诊断
(一)中医诊断:带下病
1、脾虚
证候: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断,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2、肾虚
肾阳虚:证候: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肾阴虚:证候:带下赤白,质稠粘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3、湿热(毒)
(1)湿热:
症候: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味,胸闷口腻,纳食较差,小腹作痛,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

具备两项可诊断。

(2)热毒:
症候: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带下量多,如脓样有臭味,或腐
臭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渴,头昏晕,午后尤甚,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

(二)西医诊断
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妇产科学第三版
1、急性盆腔炎
(1)症状:恶寒发热,甚则寒战高热。

下腹部疼痛,拒按。

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质稠,有秽臭。

有腹膜炎时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尿道受累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直肠壁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腹泻或便秘。

(2)体征: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可达38℃以上),心率快,腹胀,下腹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盆腔检查: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后穹窿有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剧痛明显,子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度受限。

(3)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白细胞明显升高。

②病原体培养:宫颈分泌物培养可找到致病的病原体。

如败血症、菌血症时,血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③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④后穹窿穿刺:子宫直肠窝积脓时,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脓液,经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2、慢性盆腔炎
(1)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可伴有低热、月经增多、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不孕等。

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

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2)体征:
盆腔检查:子宫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可触及输卵管增粗,呈条索装,有轻度压痛。

二、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治疗
1、脾虚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剂:完带汤
药物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
2、肾虚
①肾阳虚
治法:温肾培元,固色止带
方剂:内补丸
药物组成: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肉桂、桑螵俏、肉苁蓉、制附子、白蒺藜、紫菀茸
②肾阴虚
治法: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方剂: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补肾固涩止带
药物组成:知母、黄柏、山茱萸、怀山药、熟地黄、泽泻、茯苓、丹皮、芡实、金樱子
3、湿热(毒)
①湿热
治法:清利湿热
方剂:止带方
药物组成: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②热毒
治法:清热解毒
方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白花蛇舌草、葛根白皮、白术
药物组成: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金银花
其他疗法:
(1)中药灌肠疗法:选用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止痛的红藤汤灌肠:红藤、败酱草、公英各30克、桃仁15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方中红藤、败酱草、公英清热解毒利湿,红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此方妊娠及阴道出血量多时禁用)。

操作时①将上药浓煎至300ml,分2次备用;②治疗前嘱患者排便后进行,患者取侧卧位,将上药150ml加热放入灌肠桶内,缓慢滴入,一日2次,早晚治疗;③治疗完嘱患者抬高臀部,卧床休息半小时,腹部热敷效果更佳,7天为一疗程。

应用此方时应注意:①本方基础方,临床应用时可随证辨证加减;②灌肠药液温度不宜太热,以35—37度为宜,以免
损伤直肠粘膜。

亦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如大黄、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苦参等,浓煎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可连续应用,月经期暂停。

(2)中药外用
蛇床子散外洗: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15g,煎汤趁热先熏后坐浴,1次/日,10次为一疗程,若阴痒溃破者去川椒。

(三)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治疗,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在化验结果未出来前,一般为二联用药或三联用药。

2.手术治疗:盆腔包块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即选用手术治疗。

四、疗效评估
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B型超声波检查未见异常,宫颈分泌物培养未见致病的病原体
2、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减轻,B型超声波检查正常,宫颈分泌物培养未见致病的病原体
3、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B型超声波检查盆腔内炎性渗出明显减少,宫颈分泌物有时可见致病的病原体
4、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
五、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