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良方6首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特效中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良方6首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特效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22fd831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f.png)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良方6首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残疾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感觉丧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
因此,本病在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患者应及时就医诊治。
处方一:冰矾炉甘散外敷【药物组成】冰片、明矾、炉甘石各等份。
【治疗方法】上药共为细末。
取适量,外敷溃疡局部,覆盖无菌纱布,用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2次。
【功效】抗炎收敛,祛腐生肌。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
刘某,男,58岁。
患糖尿病3年,长期服用降血糖药,血糖基本稳定,1个月前因蚊虫叮咬右足趾感染,致足背部溃疡、痒痛。
诊见右足背溃疡面约5.Ocm×3.Ocm,有脓性分泌物,溃疡面皮肤周围红肿,瘙痒疼痛。
将溃疡面彻底清创后,用冰矾炉甘散涂于创面,覆盖无菌纱布加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次,并配合口服消炎药和降糖药物治疗。
1个月后,创面完全愈合,痛痒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经验心得】本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脱疽”范畴,本病需标本同治(降低血糖,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去除坏死组织)。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方法较多,多采用内外合治,尤其注重外治法。
本方中冰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明矾外用燥湿止痒;炉甘石具有收湿祛腐、消肿止痛的作用。
三药合用则产生抗炎收敛、祛腐生肌之功效,故能抑制创面炎症反应,促进渗液吸收及坏死细胞重新生长,适宜于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
处方二:化瘀通脉汤外洗【药物组成】当归30g,生地黄15g,川芎2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5g,桂枝10g.乳香10g,没药10g,透骨草15g,细辛6g,独活18g,白芷20g,防风10g,蝉蜕10g。
脱疽的中医辨证论治
![脱疽的中医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c9262cd9453610661ed9f4f9.png)
脱疽的中医辨证论治(1)内治1)寒湿阻络证证候: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则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代表方剂:阳和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炮姜熟地白芥子肉桂鹿角胶甘草等2)血脉瘀阻证证候: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入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桃红四物汤加炮山甲、地龙、乳香、没药等。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3)湿热毒盛证证候: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身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代表方剂:四妙勇安汤。
常用药物:银花玄参当归甘草连翘黄柏丹参川芎赤芍牛膝4)热毒伤阴证证候: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呈干性坏疽;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代表方剂:顾步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石斛当归牛膝紫花地丁人参甘草银花蒲公英菊花5)气阴两虚证证候: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淡尖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黄芪鳖甲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肉桂桔梗生干地黄半夏紫菀知母赤芍黄芪炙甘草桑白皮天门冬鳖甲秦艽白茯苓地骨皮柴胡(2)外治1)未溃期:可选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亦可用当归l5g,独活30g,桑枝30g,威灵仙30g,煎水熏洗,每日l次;或附子、干姜、吴茱萸各等份研末,蜜调,敷于患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如发生药疹即停用;或用红灵酒少许揉擦患肢足背、小腿,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2)已溃:溃疡面积较小者,可用上述中药熏洗后,外敷生肌玉红膏;溃疡面积较大,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者,可先用冰片锌氧油(冰片2g,氧化锌油98g)软化创面硬结痂皮,按疏松程度,依次清除坏死痂皮,先除软组织,后除腐骨,彻底的清创术必须待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施行。
5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诊疗方案
![5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10e6f30740be1e640e9a06.png)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 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 年版)中脱疽的诊断。
初起足趾冷痛,小腿酸麻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呈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
继之疼痛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青紫,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趺阳脉消失。
进而发生干性坏死,疼痛剧烈,彻夜不眠,抱膝而坐。
溃烂染毒时,肢端红肿热痛,出现湿性坏死,全身发热。
或溃后脓水清稀,疮面晦暗,乏力形寒,舌淡,脉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 1995年 10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的讨论和意见。
(1)糖尿病患者并有肢端血管和神经病变或合并感染。
(2)糖尿病患者肢端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符合 0-5 级坏疽标准者。
(3)踝臂血压指数比值 0.9 以下并有缺血的症状和体征。
(4)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5)血管造影证实,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6)电生理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有异常改变者。
(7)微循环障碍明显。
(8)跨皮氧分压测定(TcPQ)小于30mmHg,提示周围血管供应不足,溃疡不易愈合。
( 9)皮肤温度的检查可见皮温下降。
( 10) X 线检查,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具备前 2条并具后 3-10条任何 1条即可确诊。
糖尿病足 wagner 分级标准:0 级: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1 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 cellultitis),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足坏疽(二)证候诊断参照《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河北中医》 2016 年第 1 期)。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f2843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a.png)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DF)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归属于中医“脱疽”或“筋疽”范畴。
有关脱疽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描述了脱疽的症状,有“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
一、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以起病,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与湿、热、毒、虚等因素有关,是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
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本,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正邪轻重和主次,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1)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湿热毒盛证,筋腐肉烂证: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奚九一验方)加减。
(3)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宜益气养血,清化湿毒。
推荐方药:人参养荣汤合二妙散加减。
(4)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宜调补肝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奚氏软坚清脉方(奚九一验方)加减。
(5)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宜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阳和汤加减。
二、口服中成药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
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粒剂、浓缩丸或片剂。
(1)脉络宁口服液:清热养阴,活血祛瘀。
(2)龙血竭胶囊: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
(3)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中医药治疗血管腔内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宜用益气活血、软坚通络法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再次狭窄。
推荐方药软坚清脉颗粒(奚九一经验方):海藻、煅牡蛎、蒲黄、垂盆草、豨签草。
四、中医外科手术疗法中医外科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清创法、砭镰法以及挂线法等。
切开法适用于糖尿病足脓成,不局限于阴证及阳证,切开时保证引流通畅及切开部位及远端肢体血供、足部筋膜间隙等。
糖尿病足(痈疽)中医特色病症管理方案
![糖尿病足(痈疽)中医特色病症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840e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1.png)
糖尿病足(痈疽)中医特色病症管理方案一.病名概念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合并下肢感染,导致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的疾病,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消渴病脱疽基本一致,归属于中医"消渴"、"痈疽"的范畴。
二.诊断I.诊断名称中医:痈疽西医:糖尿病足2.中医诊断依据(I)病名诊断患足发凉、麻木、或灼热、疼痛。
皮肤颜色正常或苍白、发红、干黑、色暗或干裂。
皮肤干燥或水肿,坏疽溃烂,趺阳脉搏动减弱,组织溃破有恶臭脓水流出,分泌物黄稠或清稀。
多有消渴病史。
(2)证候诊断早期即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的O期、1期,通常分3型辨证治疗:(1)气阴两虚,络脉不和:患肢发凉,麻木,局部皮肤色暗或干裂,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手足心热,舌淡暗,脉细或脉细数。
(2)阳虚血瘀:患肢皮肤温度下降,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伴夜尿频多,畏寒肢冷,脉细涩。
(3)热毒炽盛:局部皮肤灼热,疼痛,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中期即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的2期、3期,一般分3型辨证治疗:(1)热毒炽盛、湿热搏结:发热,患肢皮肤发红,组织溃破有恶臭脓水流出,分泌物黄稠,疼痛难忍,病变发展迅速,舌红,苔黄腻,脉滑•(2)气血亏虚,瘀阻脉络:皮肤干燥或水肿,坏疽溃烂,创面棕灰,脓似粉浆污水,气味恶臭,脓腐难脱,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暗,脉细弱。
(3)阳气亏虚,脉络闭阻:伤口色淡白,肉芽色淡暗,或足趾干黑,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腰膝怕冷,四末不温,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晚期即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的4期、5期,分3型辨证治疗:(1)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局部病变已伤及筋、脉、骨质,皮色暗红,脓腐脱后肉芽淡红,脓水清稀,创口日久不敛,伴腰膝酸疼,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
(2)脾肾阳虚,脉络瘀阻:患肢冰凉、水肿,肉芽色暗,久不收口,夜尿频多,畏寒肢冷,涅清便酒,舌见瘀点或瘀斑,脉沉细。
(3)气血两虚瘀阻证:患肢局部皮温下降,皮肤颜色正常或苍白,肌肉萎缩,皮肤干燥或水肿,坏疽溃烂,创面棕灰,创口日久不敛,患者常呈现神疲乏力或胸痹心痛,舌质暗淡,脉沉迟无力或弦紧。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edf594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5.png)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1.中医对糖尿病足溃疡的认识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特点认识久远,《内经》即有“ 发于足趾名日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 ,并记载了“ 脱疽” 之病名。
《诸病源候论消渴病储论》云“ 津液竭,则经脉涩,经脉涩,则营卫不行,热气留滞,故成痈疽。
” 宋朝诸瑞章《卫生宝鉴》中有“ 消渴病人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的记载,描述了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严重时预后不良。
近代医家多认为糖尿病足溃疡属中医“ 脱疽” 、“ 消渴” 的范畴,发病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阴虚或气虚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
2.中医对糖尿病足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现今中医多认为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亏虚、瘀血阻络、外感湿热。
①气阴亏虚:气阴亏虚则经脉失养,脏腑受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则乘虚入足;阴虚则内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②瘀血阻络: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血运受阻、血脉瘀滞、瘀血阻络,故出现面紫胸闷,患足疼痛等瘀血之症,瘀血日久则化热,湿热搏结,化腐成脓。
③外感湿热:消渴日久则脾肾俱虚,脾气虚弱,水湿运化失常,湿邪浸淫,湿壅日久,化热成毒;脾肾虚弱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乘虚入侵,蕴结日久,腐蚀筋肉,终成足部坏疽。
中医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力求更深入、更全面。
奚九一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基础为气虚津血无力运达肢末,再合阴虚津少,足端气血精津不足,筋脉、肌肤失于濡养。
阙氏等认为糖尿病肢端坏疽发病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及阴虚或气虚关系最为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正气不足、气阴两虚为其本,气血瘀滞、络脉瘀阻、湿热火毒炽盛为其标。
邓铁涛教授论治糖尿病足的经验时认为,本病是在心、脾、肾功能虚衰的基础上,因不同外来伤害致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积聚而形成。
刘氏等认为糖尿病足是消渴日久,耗伤气阴,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 或) 感染邪毒,以致肉腐骨枯所致。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6975158ff121dd36a32d8287.png)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破溃期住院患者。
一、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脱疽(TCD编码:BWC2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性足病(ICD-10编码:E14.606)。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的讨论和意见。
2.分级标准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
3.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制定的《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河北中医》2016年第1期)。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临床常见证候:阴虚血瘀,脉阻阴疡证湿热瘀滞,脉络毒腐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的患者。
2.糖尿病足破溃期符合wagner分级1-5级的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肢体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表现。
重点观察疼痛、溃疡等主症,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心肌酶、凝血全项、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伤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血培养+药敏、心电图、胸部及患足X线检查、血管检查(下肢血管彩超、双下肢多普勒超声血流测定、踝肱指数-ABI测定等)、神经检查(128HZ音叉及10g单丝检查)、超声检查(心脏、肝胆脾胰、泌尿系统B超)。
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分类治疗
![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分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2392929dd36a32d7375818a.png)
作 者 单 位 :河 北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沧州 中西 医 结 合 医 院 (沧 州 061001)
木 、酸痛 、间歇 性跛 行 ,静 息 痛 ,患 足肌 肉 明显萎 缩 ,皮 肤 干燥 ,汗毛脱 落 ,趾 甲增 厚 且 生 长缓 慢 ,足 背 动 脉搏 动 消失 ,皮肤 损伤感 染化 脓 ,局 部常有 红 、肿 、热 、痛 ,功 能 障碍 ,严重 者伴有 全 身不适 ,毒血 症或 败血症 等 。
关键词:糖尿病足坏疽;临床分类;综述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1.10.125 文 章 编 号 :1003—8914(2011)一10—2156-03
糖尿 病足 坏疽 是指糖 尿病 患者 由于合并 神经病 变 及各 种不 同程 度末 梢 血管 病 变 而 导致 的下 肢 感 染 、溃 疡形 成或 深部组 织破 坏 ¨ ,其属 中医 “消渴 病 ”、“痹 ”、 “脱 疽 ”等范 畴 。糖 尿病 足 坏 疽 是 糖 尿 病 的严 重 合 并 症 之 一 ,临 床 多 见 ,预 后 较 差 ,往 往 导 致 截 肢 、截 趾 (指 ),据 相关 文献 报 道 ,高 致 残 率 是 糖 尿 病 足 坏 疽 突 出的 特 点 ,其 在 许 多 国 家 已 经 是 截 肢 的 首 位 原 因 。为提高 临床 疗效 ,沧州 中西 医结 合 医 院 周 围血 管外科 根据 糖尿病 足坏 疽情 况 进 行 临 床 分类 治 疗 ,取 得 满 意疗效 ,具体 如下 。 1 性 质 分 类
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坏疽分期辨证中的运用
![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坏疽分期辨证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91de3d2af90242a895e5b5.png)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中 医外 治 法 ; 糖尿病足坏疽 ; 分期辩证 ; 疗 效
【 中图分类号】 R 2 8 6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0 2 ( 2 0 1 4 ) 0 5 — 0 2 2 6 — 0 1
为进一步研究 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坏疽分期辩证 中的治 到 5 0 % 以上 , 血管狭窄改 善 , 闭塞改善 , 临床症 状有所 缓解 ; ( 3 ) 疗效果与价值 , 本文选取我 院糖尿病 足坏疽 患者共计 4 0例作 为 无效 : 未达到 以上标准 。总有效 率( %) :显效 ( % )+有效 ( %) 。 1 . 4 数据处理 : 数据 集 中录入 S P S S 1 7 . 0统计 学软 件 中进 研究对象 , 在 随机分组条件下 实施不 同治疗方 案 , 证 实 了中医外 治法的确切价值 , 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行处理分析 , 检验方法为 X , 在 P< 0 . 0 5的情况 下认 为组间对 比 差异显著 , 具有统计学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30例](https://img.taocdn.com/s3/m/e7d38645e518964bcf847c3f.png)
3 疗效分析
3 1 疗效 标 准 .
参照《 中医病证 诊断疗 效标 准》 中脱 疽 、 疮 、 臁 附骨疽 的
疗 效 标 准 评 定 。治 愈 : 肤 完 好 , 皮 肤 功 能 性 恢 复 , 疽 创 面 皮 即 坏 完 全 愈 合 , 形 成 痂 皮 或 瘢 痕 ; 转 : 疽 局 部 分 泌 物 明 显 减少 , 已 好 坏 坏 死组织大部分脱落 , 或部分 肉芽组 织新生 , 面显 著缩小 ; 创 无 效 : 疽 创 面 无 明 显 缩 小 , 泌 物 无 明显 减 少 , 疽 局 部 无 显 著 坏 分 坏
版 社 ,0 8 37—3 5 20 :8 9.
5 讨
论
糖 尿 病 足 属 于 祖 国 医 学 “ 疽 ” 畴 , 一 种 高 血 糖 状 态 下 脱 范 是 伤 及 血 管 、 经 、 肤 、 腱 , 至 骨骼 的慢 性 进 行 性 病 变 。笔 者 神 皮 肌 甚 采 用 中药 消疽 系 列 汤 剂 , 合 西 药 扩 血 管 , 感 染 , 善 循 环 , 联 抗 改 改 善 血 黏度 , 辅 助 以 理 疗 , 得 了满 意 的疗 效 。此 外 糖 尿 病 足 的 并 取 伤 口处理 至关 重 要 , 糖 尿 病 足 坏 疽 扩 创 术 后 创 面 过 大 可 采 用 如 点状 移 植 的方 法 , 速 伤 口愈 合 。 伤 口坏 死 组 织 较 多 且 难 清 加 理时 , 换药掸八二丹( 升药 : 石膏 =2 8 以提脓 祛腐 , 煅 :) 坏死 组 织不 多时 , 比较温和的糜蛋 白酶 以分解 坏死组 织。如坏死 组 用 织 渐 脱 落 , 新 鲜 肉芽 组 织 长 出则 用 生 肌 橡 皮 膏 ( 香 、 药 、 有 乳 没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ada303f78a6529647d535a.png)
针 药提 捏 治 疗小 儿感 染 后脾 虚 综 合 征 疗效 观 察
胡树 清 李 斌
( 余姚市河姆渡镇卫生院 , 1 浙江 余姚 3 5 1 ) 14 4 ( 余姚市陆埠 中心卫生 院, 2 浙江 余姚 3 5 1 ) 14 2
【 摘要 】 目的 观察针刺、 提捏 、 中药治疗 小儿感 染后脾 虚
的原则 , 是根据局部分泌物培养 , 选择敏感药物 , 但当细菌培养
作者简介 : 黄柏平 , 3 女, 7岁 , 科学历 , 本 毕业于 南方 医科大 学 , 主
治 医师 。 E malHp 3 @1 6c m — i 1 1 2 .o :
中医学认 为 , 糖尿病足是属 中医“ 消渴 、 脱疽 ” 范畴 , 是一种 损及血管 、 神经 、 皮肤 、 肌腱甚至 骨骼 的慢 性进行性病变 , 根据
宋轶.综合治疗截瘫患者重症褥疮 1 f. 例 J 吉林 中医药 ,0 6 2 ] 2 0 ,6
(O :8 1 )4 .
【] 王丽. 肌玉红 膏辅助 治疗糖 尿病 足 2 5 生 2例[. J 山东 医药 ,0 7 4 ] 2 0 ,7
(5 :4 3 )3 .
( 收稿 日期 :0 0 0 — 1 2 1— 8 3 )
注入患肢股动脉 ) 。
破 口患者给 予清洁疮 口消炎生肌 药物外敷 , 保持破 渍 1清洁干 2 :
燥 , 防 感 染 , 进 上 皮 生 长 ; 于 2 4级 患者 适 时切 开 、 压 、 预 促 对 — 减
引流 。 果 结
临床 治愈 6 (5 %)好 转 6 (. , O例 8 - , 7 例 8 %)无效 4 6 例
治疗糖尿 病并最大限度 地减少糖 尿病并发症 的发生 已成为医
中医医案——II型糖尿病足病
![中医医案——II型糖尿病足病](https://img.taocdn.com/s3/m/c3e38b1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a.png)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2型糖尿病足病验案病案:赵某,男,70岁。
2010年3月4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疼痛、麻木5年,左足第四趾坏疽一个月余。
现病史:自行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具体用药不详。
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破溃,继而变黑,有渗出及异味。
既往糖尿病病史10年余。
精神尚可,形体适中,声音低微,皮肤少华,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食、多尿、多饮、消瘦,伴口干舌燥,舌质瘀暗,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足病中医诊断:脱疽病辨证审机:寒凝血瘀治法:补益气血,利水渗湿,解痉通络方药:黄芪50克党参15克当归25克赤芍15克威灵仙15克泽泻20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双花25克连翘15克牛膝15克全蝎15克蜈蚣3条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柴胡15克白术15克二诊:2010年3月15日。
服药后皮温有所恢复,溃疡处结痂,无渗出,有异味。
原方再进七剂。
三诊:2010年4月2日。
服药后症状未出现反复。
皮温如常,自述左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明显减轻,破溃处无异味、无渗出,舌质淡红,苔薄白,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
按语糖尿病足病中的下肢血管病变是造成肢体缺血坏死乃至截肢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整个治疗中努力恢复和改善局部的血运是最重要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不应针对闭塞的血管再通,而应该努力促进侧攴循环的建立和注意末梢血管的栓塞。
临床上我们经常见到糖尿病足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岀现肢端的突然疼痛发黑、坏死,这往往是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过程中岀现微血栓栓塞。
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我们临床在祛瘀的过程中加用溶栓药物的应用。
李老师认为治此病当以补益气血以扶正,利水渗湿以祛邪,解痉通络以活血,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371-372,李令根医案。
李令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外科专家、国家名老中医。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b1901f3767f5acfa1c7cdc9.png)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防治糖尿 病足具有一定的优势,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分型辨证 用药、专方专药、外治法是临床常用 方法。
(一)分期辩证治疗糖尿病足
分期方法: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制定将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的0期、1 期的病人归为中医消渴病足的早期; 将2期、3期的患者归于中医消渴病足 的中期;将4期、5期的患者归于中医 消渴病足的晚期。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治疗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 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是糖尿病 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是临床难治 性疾病。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和药物,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名的认识
糖尿病足 以肢体末端疼痛、感染、 溃疡、坏疽为主要临床症状,古代医学文 献中并无对应的病名记载,但已有消渴病 并发痈疽的论述。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症 状,与中国传统医学中描述的消渴病脱疽 基本一致,归属于中医“消渴”“痈疽” 的范畴。
3.疮面愈合期:治宜补气养血,活血 通络,托疮生肌常用药物:熟地、当 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党参、 黄芪、茯苓、山萸肉、白术。
(三)专方专药治疗糖尿病足
1.川芎嗪: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运用川芎 嗪800-100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局部用3%明矾 溶液清洗溃疡后,用胰岛素、654-2等药湿敷,治愈 80%,取得良好效果。
二.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因病机的认识
综合文献,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 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为本,湿 热壅盛,淤血阻络为标,其中气虚 与阴虚互为因果,淤血、湿热既是 气阴两虚的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 致痈疽、脱疽的中心环节。
脱疽 中医护理方案
![脱疽 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2c1e13be23482fb5da4c3b.png)
脱疽(糖尿病足)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寒湿阻络:患趾(指)喜暖怕冷,肤色苍白,触之冰凉,麻木疼痛,遇冷痛剧,步履不利,常伴有间歇性破行,多走则疼痛加剧,小腿酸胀,稍歇则痛缓,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趺阳脉减弱或消失。
(二)血脉瘀阻: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步履沉重乏力,活动艰难,患趾(指)肤色黯红或紫黯,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见苍白,小腿可有游走性红斑、结节或硬索,疼痛持续加重,彻夜不能入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趺阳脉消失。
(三)湿热毒盛: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喜凉怕热,局部皮肤紫黯,肿胀,渐变紫黑,浸润蔓延,破溃腐烂,气秽,创面肉色不鲜,甚则五趾相传,波及足背,或伴有发热等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四)热毒伤阴:皮肤干燥,毳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多呈干性坏疽,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五)气血两虚:病程日久,面容憔悴,萎黄消瘦,神情倦怠,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黯红或淡红而不鲜,舌淡胖,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趾(指)端疼痛: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患趾(指)有无坏死、溃疡及脓腐颜色、气味。
2.在白天发生疼痛时,努力转移其注意力,并轻轻按摩患肢,减轻其疼痛。
3.穴位按摩:病在上肢,取穴曲池、合谷、内关、外关;病在下肢,取穴足三里、阳陵泉,由轻而重,每次按摩30分钟,有通络止痛之效。
4.疼痛彻夜难眠的患者,可遵医嘱注射镇痛剂,慎用吗啡类镇痛剂。
(二)不寐1.病室应安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应稍暗,合理安排休息,做好睡前准备。
2.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3.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可食用莲子、龙眼肉、小麦等安神定志的食物。
4.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心、脑、阿是穴等。
5.必要时在睡前30分钟服用镇静安神药。
(三)功能障碍1.早期或恢复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下床困难时,应每日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患肢的屈伸旋转活动。
46 外科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6 外科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546d13bb68a98271fefac7.png)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足》。
(1)糖尿病患者有肢端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和(或)合并感染者。
(2)糖尿病患者肢端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符合0~5 级坏疽标准者。
(3)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 以下者。
(4)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5)血管造影证实,CTA、MRA 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6)电生理检查,可见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者。
(7)X 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具备前2 条,并结合后3~7 条中任何1 条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制订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
(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有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值升高,尿糖测定阳性者。
(3)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肢体麻木、怕冷(或怕热)、间歇性跛行、瘀血、营养发生改变,肢体感觉减退或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以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为最多见。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动脉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眼底动脉血管病变等。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它缺血性疾病。
(7)①肢体动脉无损伤检查:彩色多普勒、CT、DSA(数字减影)、血管超声、血管光电容积血流图检查证实有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②动脉造影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占80%以上,血管病损形态颇似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广泛的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故动脉侧支血管较少,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94aba4e336c1eb91a375d40.png)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患足部感觉丧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1]。
这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现对近5年的有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
1 中医对糖尿病足范畴归属的认识糖尿病足最早是由Oakley在1956年提出。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2]。
中医学文献中并无与糖尿病足相对应的病名,但是其描述的症状表现类似于糖尿病足的表现。
早在《灵枢·痈疽篇》就有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后世医家多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将之归属为中医的消渴、脱疽范畴。
近年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刘玉坤等[3]根据宋代诸瑞章《卫生宝鉴》中“消渴病人足膝发恶疽至死不救”的记载,认为“祖国医学称之为‘消渴足'”;郭彩云[4]认为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阴疽、血痹”等范畴。
2 对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近年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因病机的研究比较多,各医家看法各有见树。
邓铁涛教授认为糖尿病足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毒阻塞、肢端失养所致[5] ;王素云等[6]认为糖尿病足的基本病机为气虚阴亏燥热,病久则燥热灼血而致血瘀,或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亦可致血瘀,瘀血阻滞脉络,阳气不能传达于四肢以温煦肌肉、筋脉,则发为糖尿病足;刘辉等[7]认为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机为脾运失常,痰湿内停,气滞血瘀,久而化热耗伤气阴;安峻青[8]认为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机为肝之阴血亏虚,阴虚生内热,肝失疏泄,气血瘀滞,瘀血阻络,气血久郁化热,热瘀相合,血腐肉烂,故发为脱疽;李新民[9]认为本病的发生是肾水亏损,火毒内生,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所致。
脱疽名词解释中医
![脱疽名词解释中医](https://img.taocdn.com/s3/m/72f278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4.png)
脱疽名词解释中医
脱疽是中医术语,也被称为"脱脓"或"脱蚀",是指皮肤组织出现坏死或溃烂的一种疾病。
以下是对脱疽的中医解释:
1.病因:中医认为,脱疽是由于外伤、瘀血、湿热等因素导致局
部气血循环受阻,导致组织坏死、溃烂和脱落。
2.病理表现:脱疽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或组织的坏死、糜烂和脱
落,伴随有剧烈的疼痛、红肿、热感、脓液排出等症状。
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脱疽主要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
毒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外敷、中药熏洗、中
药煎汤内服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辨
证判断来确定。
4.预防和调护:中医强调脱疽的预防和调护,包括保持局部清洁、
避免外伤、调理体内阴阳平衡等。
对于易患脱疽的人群,还可
以采取中药调理或针灸等方法加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脱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以上是对脱疽在中医中的解释,但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仍需由专业中医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判断和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足》。
(1)糖尿病患者有肢端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和(或)合并感染者。
(2)糖尿病患者肢端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符合0~5 级坏疽标准者。
(3)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 以下者。
(4)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5)血管造影证实,CTA、MRA 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6)电生理检查,可见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者。
(7)X 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具备前2 条,并结合后3~7 条中任何1 条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制订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
(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有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值升高,尿糖测定阳性者。
(3)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肢体麻木、怕冷(或怕热)、间歇性跛行、瘀血、营养发生改变,肢体感觉减退或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以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为最多见。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动脉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眼底动脉血管病变等。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它缺血性疾病。
(7)①肢体动脉无损伤检查:彩色多普勒、CT、DSA(数字减影)、血管超声、血管光电容积血流图检查证实有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②动脉造影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占80%以上,血管病损形态颇似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广泛的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故动脉侧支血管较少,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③多普勒踝部血压测定与肱部血压测定之比明显变小。
④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或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二)分期诊断
1.未溃期:下肢无明显破溃。
2.已溃期:下肢已出现破溃。
(三)证候诊断
1.寒邪凝滞,痰瘀阻络证:肢体明显发凉、冰冷、呈苍白色,遇寒冷则症状加重,步履不利,间歇性跛行、多走疼痛加重,小腿酸胀,休息痛减。
严重者持续疼痛,夜间尤甚、彻夜不寐。
肢端、小腿有瘀斑,或足紫红色、青紫色,舌质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沉迟或弦涩。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苔薄黄或灰黑,脉弦数或洪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3.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甚至小腿,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4.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肢体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痛有定处,足部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皮色暗红或见紫斑;或溃后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舌质淡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更甚,严重者趾端坏疽干黑,逐渐扩大,腰酸,畏寒肢凉,肌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无力或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寒邪凝滞,痰瘀阻络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1)推荐方药:阳和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
麻黄、熟地、鹿角胶(烊化)、白芥子、炮姜炭、甘草、肉桂、桂枝、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赤芍、
地龙、川牛膝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熏洗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温经散寒通络中药或随证加减。
(3)中药箍围或贴敷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温经散寒通络中药或随证加减。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1)推荐方药:顾步汤加减。
黄芪、石斛、当归、牛膝、紫花地丁、太子参、金银花、蒲公英、菊花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熏洗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热活血通络中药或随证加减。
(3)中药箍围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热活血通络中药或随证加减。
(4)清创手术
有溃烂者,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祛腐清筋法或蚕食清创法。
(5)贴敷疗法或膏药外敷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热活血通络中药贴敷,有创面者选用祛腐、生肌的膏药外敷或随证加减。
(6)推拿
推脊柱上段夹脊穴,揉压曲池、肾俞、足三里,双下肢向心性推法,按压气冲穴。
3.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1)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奚九一验方)加减。
金银花、玄参、当归、茵陈、栀子、半边莲、连翘、桔梗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熏洗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或随证加减。
(3)中药箍围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或随证加减。
(4)清创手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祛腐清筋法或蚕食清创法。
(5)贴敷疗法或膏药外敷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热解毒祛湿中药贴敷,或选用祛腐为主的膏药外
敷或随证加减。
4.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
治法:补气养血,化瘀通络
(1)推荐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党参、麦冬、当归、川牛膝、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枳壳、地龙、熟地黄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熏洗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益气养血通络中药或随证加减。
(3)中药箍围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益气养血通络中药或随证加减。
(4)清创手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蚕食清创法。
(5)膏药或贴敷外用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生肌长皮为主的中药或膏药外敷,可随证加减。
(6)推拿
推脊柱中段夹脊穴,揉压百会、中脘、关元、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双下肢向心性推法,按压气冲穴。
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
治法:温补脾肾,化痰通脉
(1)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制附子、桂枝、地黄、山萸肉、山药、黄精、枸杞子、三七粉(冲)、水蛭粉(冲)、海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熏洗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温阳化痰通络中药或随证加减。
(3)中药箍围疗法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温阳化痰通络中药或随证加减。
(4)清创手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蚕食清创法。
(5)贴敷或膏药外敷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生肌长皮为主的中药或膏药外敷,可随证加减。
(6)推拿
推脊柱中、下段夹脊穴,脾俞、肾俞、命门、天枢、关元、足三里,双下肢向心性推法,按压气冲穴。
(二)物理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实际,可配合应用红光照射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磁振热治疗仪、阿是超声波治疗仪等,以改善局部血运,促进侧枝循环形成。
(三)运动康复:适用于早期和恢复阶段的患者,但已有溃疡形成者禁用。
患者仰卧位,先将患肢从水平位抬高45度以上,维持1~2分钟,然后下垂1~2分钟,再放置水平位2分钟,继而作患肢的旋内旋外,以及屈曲伸展活动,如此反复约20分钟。
可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每日练习。
(四)西医治疗
1.内科基础治疗:降糖、降压、调脂;心脑血管疾病常规处理。
2.血管病变处理: 可采用抗凝、降纤、溶栓、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亦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动静脉转流术、动脉旁路术、动脉介入成形术、干细胞移植术等。
3.足部溃疡的治疗,可选用各种创面敷料,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生长因子外用,以及局部换药,创面负压吸引等多种方法处理。
4.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
(五)护理调摄要点
1.严格戒烟。
2.饮食调理:要严格糖尿病饮食但要保持良好的食欲和足够的营养, 多食含纤维素丰富、含胆固醇量低以及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忌肥甘厚腻之品。
3.患肢护理:尽量避免交叉腿、盘腿、“翘二郎腿”、膝下垫枕、抬高患肢、长时间采用坐位等,患肢避免过冷过热刺激,避免足部碰撞,压伤。
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中药熏洗时建议药液温度不超过40℃。
4.情志调理: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
三、疗效评价
(一)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
1.皮肤温度
①正常为4分;
②有时发凉为3分;
③持续性发凉或比正常穿得多才能缓解为2分;
④冰凉,局部保暖后仍有寒凉感为1分;
⑤在20℃以上的环境中,穿着比正常人多仍然感到肢体冰凉为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