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消渴)的中医疗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消渴病)的中医疗法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指糖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其发病率国外约占2%,国内0.9%~3.6%,近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寿命的延长,可能还有增加趋势[2]。一般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病”范畴。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提出中医对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中药疗法针灸疗法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3]。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消渴病是因为肺、脾(胃)、肾等脏腑虚损,阴虚燥热,导致人体水谷的运化、吸收和输布失常,出现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量频多,或尿浊而有甜昧、形体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劳逸内伤、纵欲伤肾,嗜食肥甘·、醇酒厚味,心情不舒、精神抑郁等原因,导致肺、胃、肾等脏腑的气阴亏虚,燥热炽盛而形成消渴病。糖尿病早期病理变化以阴虚燥热为主,如果病变早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则阴损及气,燥热伤阴耗气,同时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痰浊淤血,从而使气血运行受阻,因此糖尿病中期的病理变化为气阴两虚,痰淤阻络。如果病程迁延日久.阴及阳,则形成糖尿病后期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早期应用滋阴润燥、清热泻火的中药,中期以益气养阴、活血化淤为主,晚期则用滋阴补阳、阴阳双补之剂.
1、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常使用复方,而较少使用单味药。但单味药是组成复方的基本要素,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是复方发挥整体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因此,无论从提高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是从开发治疗糖尿病新药的角度出发,对降糖单味中草药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对中医古籍所记载的治疗消渴病的中药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中华本草》[4]记载,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有100余种,临床上常用的有人参、地黄、知母、黄连、大黄、马齿苋、荔枝核、黄芪等。其中《中国药典》[5](2005年版)收载42种,均为临床和民间常用药物,以植物药为主,有人参、三七、山茱萸、山药、女贞子、天花粉、五加皮、川乌、紫草及黄连等40味;动物药为白僵蚕、蛤蚧2味。陈仁寿[6]曾对以上药物进行性效分析,其中以苦、甘和寒、凉性味为多,其功效以清热、滋补为主,这与消渴病的治疗原则基本相符。
1、1 阴虚燥热治法:养阴清热。方药:消渴方加味。方中重用花粉以生津止渴;配以黄连清心降火;生地,藕汁,人乳汁,百合养阴润燥增液;姜汁佐以和胃防苦寒伤胃。如口干甚者加麦冬,葛根各10g;津伤便秘者加决明子30g;燥热便结加大黄3~6g。
1、2 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饮加味。方中人参补益元气,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津生液。若乏力、自汗、气短较重者加生黄芪30g;多食善饥者加玉竹10~15g;口渴甚者加花粉30g。
1、3阴阳两虚治法:温阳育阴。方药:金匮肾气丸。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滋养肾阴,阴中求阳,协调阴阳。若夜尿多或尿如脂膏者加益智仁、茧丝子、生白果各10~15g;少尿或浮肿者加生黄芪30g、白术10g、防己10~20g;五更泻者加补骨脂10~15g、吴萸10g、肉豆蔻10g;阳痿早泄加仙灵脾10~15g、仙茅10~15g。
1、4血瘀兼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桃红四物汤。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如血瘀证轻者可用上方加丹参,益母草各30g;血瘀证重者则加水蛭10g、全蝎3~5g。
1、5阴阳欲绝治法:救阴回阳方药:生脉散加味。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麦冬、五味子敛阴生津,清热止渴。若脉微欲绝者加附子10~15g以回阳救逆;若燥热炽盛内陷心包,内闭外脱者可酌情应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热开窍。
1、6典型患者, 男, 67 岁, 西医诊断为: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近半年来常感咽喉干燥, 漱水不欲咽, 伴胸闷, 晨起痰多色白质稠, 肢体麻木, 舌体胖大, 舌质暗淡, 舌边可见瘀斑, 苔白腻, 脉细涩。查空腹血糖9. 8mmol/L, 餐后2 小时血糖为26. 55mmol/L, 尿糖( + ) , 血压24/ 12kPa。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证属痰瘀交阻型, 治宜健脾化痰, 活血化瘀, 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半夏10g、陈皮12g、茯苓15g、厚朴10g、当归、赤芍、红花各12g、枳壳15g、丹参15g、瓜蒌壳10g、苍术10g、泽泻15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连服12 剂。严格控制饮食。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空腹血糖为7. 2mmol/L, 餐后2 小时血糖为12. 93mmol/ L, 尿糖( - ) , 以上方巩固治疗50 天, 上述症状皆消失, 血、尿化验3 次皆正常, 治愈出院。[7]
2、针灸疗法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灵枢·五变》:“余闻百疾之始期也……为消瘅”,《针灸甲乙经》首先记载了消渴病的具体取穴,如《针灸甲乙经》中载:“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消渴,腕骨主之……”《备急千金药方》中提出了早期的针灸治疗观点。
2、1宋灵仙等[8]将9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Ⅰ组30例,为针灸配合减量西药组;Ⅱ组32例,为针灸配合等量西药组;Ⅲ组为纯西药对照组。Ⅰ组与Ⅱ组均取三焦经穴阳池、外关为主穴,再根据肺、脾、肾虚损情况的不同,分别配以肺俞、脾俞、肾俞等穴。针刺每天1次,每次留针15 min,4星期为1疗程。同时口服美吡达,Ⅰ组每天1次,每次5 mg;Ⅱ组每天2次,每次5 mg。、Ⅲ组只服用美吡达每天2次,每次5 mg(美吡达未达到极限用量每天30 mg)。4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了主要症状、空腹血糖(FBG)、尿糖、血脂等指标。结果显示,Ⅰ组、Ⅱ组的有效率与Ⅲ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说明针灸结合小剂量西药治疗也能达到较理想的降糖效果,这样就可减少或减轻药物副反应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坚持长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2、2 曲齐生等[9]观察了针刺夹脊穴治疗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120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降糖西药的药量减为原来的1/2,针刺主穴为夹脊穴;配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穴。治疗8 星期总有效率为91.7%,且治疗后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类代谢异常,血脂及脂蛋白的改变是糖尿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该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控制Ⅱ型糖尿病的血糖、血脂,因此,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尤其预防也有着积极意义。灸法、耳针、电针等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疗效确。
2、3姚玉芳等[10]运用耳针疗法治疗Ⅱ型糖尿病,观察组根据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选取胰胆、内分泌或压痛点为主穴。阴虚热盛者配肺、胃等穴;气阴两虚者配肺、肾等穴;阴阳两虚者配脾、肾等穴;血瘀气滞者配肝、肾等穴。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达美康。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表明耳针疗法对Ⅱ型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2、4张宗明[11]进行了针药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中药组自拟方采用黄芪、山药、地龙、血竭、五味子、天花粉等,制成胶囊,每天3次,每次5粒。针药组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取肺俞、脾俞、肾俞、外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两星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针药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显示针药并用治疗Ⅱ型糖尿病较单纯中药治疗疗效好。
3、推拿治疗
3、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血海、三阴交、涌泉穴各2分钟。取俯卧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