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合集下载

最新儿科学 第十三章 遗传代谢性内分泌疾病 21-三体综合症-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儿科学 第十三章 遗传代谢性内分泌疾病 21-三体综合症-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21-三体综合征
儿科学教研室
学习目标
掌握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 了解21-三体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第21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条,成三条
新生儿发生率为1:600~1:1000 我国每年增加患者约20,000例
原因
环境因素影响配子的减数分裂。 (放射线、病毒感染、化学因素) 高龄产妇。 遗传因素:如染色体易位。
临床表现
特殊面容及体征 眼距宽、鼻梁塌陷、眼外侧上斜、 低位耳、舌外伸、通贯手、关节松弛 体格发育延迟 矮小、骨龄落后 智能发育障碍 伴发其他畸形,如先心、甲低、白血病
实验室检查
根据核型分析分为3型 标准型:47,XX(XY) +21 占95% 减数分裂使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易位型:多为罗伯逊易位 嵌合体型: 正常与21三体细胞株混合,占2%~4%
对象:年龄>35岁孕妇、高危胎儿 方法: 1. 传统:绒毛膜或羊水穿刺进行染 色体核型分析 2. 母体血清生化检测:
治疗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防感染 加强教育 伴发畸形者,手术矫正
谢谢!
遗传咨询
对象:
母亲年龄在35岁以上 已生育过先天愚型患儿或畸形死胎 有染色体畸变家族史 父母一方系表型正常的平衡易位携带者 经常接触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的孕妇
预防
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避免近亲婚配 避免不良的环境因素

儿科学:遗传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儿科学:遗传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
遗传物质
● 染色体(细胞核)
双链DNA
● 线粒体DNA
环状双链DNA
*母系遗传(精子中无)
遗传性疾病(2)
• 分类-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
➢ 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orders) ➢ 单基因病(monogenic disease) ➢ 多基因遗传病(polygenic disease) ➢ 线粒体病 (mitochondrial diseases) ➢ 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
周围组织
5’-脱碘酶
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
促进 • 细胞内氧化、新陈代谢 • 蛋白质合成、糖代谢、脂肪分解和利用 • 小儿生长发育—
细胞、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钙磷代谢和骨软骨的生长 肌肉、循环、消化系统的功能 • 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发育
先天性甲低 病因
• 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或异位(最重要) • 甲状腺素合成障碍 酶缺陷(其次,常隐) • 垂体分泌TSH障碍(TRH、TSH不足) • 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2-2)实验室检查
➢ 生物化学检查 检测堆积的底物、 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
标本:血、尿、其它体液 方法:化学、串联质谱检测技术(MS/MS)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
➢ 酶学诊断 器官活检组织、绒毛、血细胞
遗传性疾病的预防
• 一级预防 防止发生 • 二级预防 减少出生 • 三级预防 生后治疗
唐氏综合征 手掌t点移向掌心
atd角增大,>45-58°
正常人t点靠近腕部,atd角≈41°
21-三体综合征 第4,5指桡箕增多



唐氏综合征(3) 细胞遗传学

什么是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

什么是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
什么是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
什么是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们对基因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医学界更加关注遗传疾病的机理。研究人员已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多年,功能基因组学的初步形成使人们对基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可以更有效地发现所研究的遗传疾病的发生,可以这样认为,由于基因检测的出现,医学界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主要检测的是被分析物的染色体,蛋白质和代谢物,这些被分析和对比,记录它们的基因型,突变,表现型和核型,以将它们与患病的基因进行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患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是这种疾病的典型例子。这种疾病的位置将涉及人体的许多组织甚至器官。因此,其诊断极其复杂并且治疗更加困难。因此,许多医疗机构正在研究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遗传原因和诊断,以取得更大的效果。
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是怎么回事呢?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最终是由基因引起的,因此可以根据遗传背景将其分为多基因疾病和单基因疾病。典型的多基因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严重疾病。本文概述的检测方法包括候选基因方法和基因组扫描,定位和克隆方法。候选基因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当前医学条件下的多基因疾病。尽管克隆方法更有效,但仍需要更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多基因遗传学研究并不像以前的方法那样广泛。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但是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代谢问题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由于临床诊断技术和方法很少,而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不容易观察,发病的原因不好检测,疾病基因突变位点和类型的不同也导致了单基因遗传疾病表型的多样性,因此以往基于常规检查的临床表型分析系统无法满足疾病诊断需要。虽然克隆和鉴定了越来越多的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疾病的致病基因,但是为了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不仅有必要实现大规模,系统化,而且简单,快速,简便。准确。最后,单基因疾病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所以医学界对此研究很少,所以对此类疾病缺乏了解,没有系统的研究和完整的疾病分类系统,所以无法对此类疾病形更加完整的了解,而且也容易被误诊和遗漏。因此,有必要建立基于发病机制的系统,完整的疾病分类系统,整理完整的临床诊治技术,建立遗传诊断平台,缩短遗传诊断周期,建立遗传内分泌疾病资源库。改变疾病的不利状况。这些疾病难以诊断。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是人体中出现内分泌腺疾病的一组疾病。因此,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了解致病基因以确定原因。现在有了足够的分子生物学,人们对发现的疾病种类并不满意,但是他们也想要探索未知领域。为了增加治愈遗传病的机会,许多紧急的任务是将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

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

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

第十五章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第一节概述一、染色体病染色体病是由于先天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引起的具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先天性多发畸形、不明原因智力发育迟缓以及胎儿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染色体畸变在活产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0.5%~1%。

1.临床表现染色体病按畸变累及染色体的不同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是指由于1~22号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是先天性非进行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伴有面部、四肢、内脏的多发畸形以及皮肤纹理的改变性染色体疾病性染色体疾病是指由于X或Y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为性发育不全或两性畸形,部分患者表现为生殖力下降、继发性闭经、智力落后等2.诊断方式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二、遗传代谢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内某些酶、膜及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遗传缺陷而导致的疾病,大多为单基因遗传病,约80%以上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临床表现①新生儿期新生儿期即发病者病情通常较严重。

①新生儿期神经系统症状是新生儿期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吸吮和喂养困难呼吸异常或暂停消化系统症状拒食、呕吐、腹泻持续黄疸伴生长迟缓肝大伴低血糖和惊厥心血管症状心力衰竭、心脏畸形、心律异常代谢紊乱尿液异味、尿酮阳性、低血糖、高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酮中毒②反复发作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急性症状约1/3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有无症状期,甚或迟至青春期或成人期才发病,感染发热、饥饿、摄食大量蛋白质食物、疫苗接种等可能为发病诱因,患儿在两次发作间期可完全正常。

③慢性渐进性表现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佳、喂养困难、慢性呕吐和腹泻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性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惊厥、感觉障碍及其他中枢和外周神经功能异常较常见进展缓慢者有生长发育迟缓、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和与外界交流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肌肉症状肌力和肌张力低下,在新生儿期即出现的严重全身肌张力低下和进行性肌病极有可能为遗传性疾病所致2.诊断方案由简而繁、由初筛至精确、按一定的步骤选择进行3.治疗和预防治疗目标纠正代谢缺陷及其引发的病理生理改变治疗手段饮食限制、药物干预和其他代谢调控等治疗原则控制毒性代谢产物蓄积、替代终末代谢产物、辅助因子替代治疗、基因转移治疗等预防措施①在人群中和患者亲属中进行携带者检出,进行遗传学咨询,避免近亲婚配②严重的显性遗传的患者要节育或绝育③对高危妊娠进行产前诊断,阳性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终止妊娠,减少严重出生缺陷④广泛开展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筛查第二节新生儿筛查一、概述新生儿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通过血液或尿液的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或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使他们在临床症状尚未出现之前或临床表现比较轻微时得以早期诊断,从而可以早期进行治疗。

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发展现状

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发展现状

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是儿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和遗传代谢异常。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儿童健康的提升和儿科医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学科的重要意义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的发展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遗传代谢异常则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和遗传代谢异常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还能为儿科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诊断技术的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及早发现儿童遗传代谢异常的基因突变,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技术的改进也为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三、治疗方法的创新在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治疗方法的创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在不断优化和改进的基础上,新型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不断涌现,为一些罕见病、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在推动治疗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的发展挑战虽然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遗传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困难和挑战,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困难。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学科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五、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懈努力,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充满希望的。

我们可以预见,在新型诊断技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研究方面,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一组重要的腺体和器官,它们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和控制身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当内分泌系统发生失调或出现病变时,就会导致内分泌疾病的发生。

内分泌疾病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不同方面可以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分类。

1. 根据病因分类1.1 先天性内分泌疾病先天性内分泌疾病是由于胚胎期或婴幼儿期出现的遗传或发育异常引起的内分泌系统紊乱。

常见的先天性内分泌疾病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缺陷或甲状腺发育异常导致甲亢。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由于肾上腺皮质醇合成酶缺陷引起肾上腺激素合成障碍。

•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由于甲状旁腺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引起血钙降低。

1.2 获得性内分泌疾病获得性内分泌疾病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成年后由于外界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失调。

常见的获得性内分泌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甲状腺结节、自身免疫等引起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

•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导致血糖升高。

•垂体腺瘤:垂体前叶或垂体后叶肿瘤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如生长激素过度分泌、催乳素过度分泌等。

2. 根据发病机制分类2.1 激素合成与代谢异常这类内分泌疾病是由于激素合成与代谢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的。

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代谢障碍导致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由于副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引起血钙升高。

2.2 受体异常受体异常是指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的激素受体发生突变或功能异常,导致激素信号传导受阻或过度刺激。

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包括:•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由于雄性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男性个体对雄性激素不敏感。

•甲亢:由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TSH受体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

3.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3.1 代谢紊乱类代谢紊乱类内分泌疾病是指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身体代谢过程紊乱的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2010年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2010年01月04日 14:331.多饮多尿:长期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为多尿。

常见于尿崩症、精神性多饮、糖尿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尿崩症因多尿而多饮,抗利尿激素不足引起的为中枢性尿崩症,对垂体后叶素反应不佳的为肾性尿崩症,包括遗传性抗利尿激素抵抗(受体缺乏)和后天各种原因的肾脏、肾小管病变致尿浓缩不良。

精神性多饮是喝得多而尿多。

(2)糖尿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因尿中的葡萄糖或钙过多引起的渗透性利尿。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低血钾引起肾小管空泡变性致尿浓缩不良。

2.糖尿:即尿中出现了葡萄糖。

(1)血糖过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以及各种原因的可能发生血糖升高的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病、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胰高糖素瘤等。

(2)血糖正常的糖尿见于肾性糖尿、妊娠期糖尿和Fanconi综合征等。

3.低血糖:血中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

(1)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常见于胰岛素瘤、胰岛B细胞增生症、2型糖尿病早期(高胰岛素血症)、胰外肿瘤异位分泌类胰岛素样物质(如小细胞肺癌)、胃大部切除术后等。

(2)体内升血糖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腺垂体功能减退(如Sheehan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其他如重症肝病肝糖原储备不足、糖原累积病、食物摄入不足、使用降血糖药物等。

4.多毛:全身性多毛通常是指女性的性毛及体毛增多,毛发的分布雄性素的作用最重要。

(1)临床主要是肾上腺皮质醇和雄性素或卵巢雄性素分泌过多。

见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性综合征、即女性假两性畸形)、肾上腺腺瘤或腺癌、库欣综合征、卵巢男性化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部分肢端肥大症女性也出现多毛。

(2)长期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睾酮制剂(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发生明显多毛。

5.巨大体型:巨大体型一般指身材高大、身高超过正常平均值+2SD以上,大多数为正常高身材,多数有家族高身材的遗传因素。

中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发展现状

中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发展现状

我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该学科以儿童内分泌疾病与遗传代谢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研究为主要内容,涉及到生长发育、性腺发育、糖尿病、垂体疾病、遗传代谢病等诸多领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我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的发展现状。

一、学科概况1.1 学科定位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定位于儿科学科之下,是研究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它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儿童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

1.2 专业建设我国的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的建设日趋完善,一些知名的医学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许多医院也加强了该学科的建设,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且吸纳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来指导工作。

1.3 学科发展近年来,我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大量的专家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了临床和科研方面的成果。

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加快了学科的发展。

我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会成立以来,也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学科特色2.1 多学科交叉我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是一个具有明显交叉特点的学科,它融合了内分泌学、儿科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色。

这使得学科的发展更加全面和多元化,为儿童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法和手段。

2.2 临床与科研并重我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注重临床与科研的结合。

通过患儿的临床观察和诊疗实践,为科研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和数据;另科研成果又促进了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和转化,为患儿的治疗带来了更好的效果。

2.3 国际合作交流我国儿科内分泌和遗传代谢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国外一流的学科进行合作研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儿科学》第七章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儿科学》第七章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第七章 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苯丙酮尿症的诊断
根据以下4项可诊断苯丙酮尿症,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 1.智能落后、头发由黑变黄、尿及汗液有鼠尿臭味等表现。 2.血苯丙氨酸浓度升高,酪氨酸浓度降低,血苯丙氨酸/酪氨酸>2.0。 3.尿蝶呤谱分析:尿新蝶呤及生物蝶呤升高。 4.血二氢蝶啶还原酶活性测定:正常。
第七章 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辅助检查
1.新生儿筛查:采生后72小时的新生儿血滴干纸片检验TSH浓度,当 TSH >10mU/L需采 静脉血确诊。 2.血清 FT3 、FT4 、TSH 检测:FT4降低、TSH明显升高可确诊。 3.甲状腺B超:可评估甲状腺发育情况。 4.放射性核素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判断甲状腺的位置、大小、发育情况及摄取功 能。 5.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可反映甲状腺组织存在和活性。 6.其他检查:中枢性甲减应做其他垂体激素检查。
第七章 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诊断
1.智能落后 2.生长发育迟缓 3.生理功能低下 4.血清T3、T4下降及TSH增高
第七章 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鉴别诊断
(1)21-三体综合征:患儿智能和运动发育迟缓,有眼距宽、眼裂小、眼外眦上斜、鼻梁 低平、外耳小、张口伸舌等特殊面容,但皮肤及毛发正常、无黏液性水肿,染色体核型分 析有助鉴别。 (2)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生后即出现便秘、腹胀,常有脐疝,但面容、精神反应及哭声均 正常,钡灌肠可见结肠痉挛段与扩张段。 (3)佝偻病:患儿有生长发育落后、动作发育迟缓等表现,但智能和皮肤正常,有佝偻病 体征,血生化和X线片有助鉴别。 (4)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如骨软骨发育不良、黏多糖病等,均有生长发育迟缓,骨骼X线 片和尿中代谢物检查有助鉴别。

遗传病学在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紊乱研究中的应用

遗传病学在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紊乱研究中的应用

遗传病学在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紊乱研究中的应用在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紊乱研究中的应用遗传病学作为一门研究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学科,近年来在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紊乱的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遗传病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研究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紊乱方面的应用和意义。

一、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遗传规律1.遗传方式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多数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例如家族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遗传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家族性肾上腺性别发育不全等。

此外,还有一些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遗传为主的疾病。

2.致病基因目前已知的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大多数是由单基因突变所致。

通过对这些致病基因的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遗传学在代谢紊乱研究中的应用1.代谢紊乱的遗传规律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疾病。

这些疾病大多数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遗传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2.基因诊断随着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诊断已成为代谢紊乱的重要手段之一。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遗传性代谢紊乱的诊断可以通过基因测序、SNP分型等手段进行,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风险,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三、结语遗传病学在遗传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紊乱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遗传学技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ppt课件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ppt课件

第四节 糖尿病
1型糖尿病 遗传为基础、病毒感染为诱因 β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减少
定义 血糖代谢紊乱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发病机制 1、2型鉴别诊断 慢性并发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高血糖危象
第四节 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肥胖或超重或其他原因所致胰岛素作用不敏感 遗传性β细胞胰岛素分泌异常或代偿能力受限
表现为:
甲状腺毒症(高代谢症候群) 伴有或不伴甲状腺肿大 伴有或不伴突眼 该病发病以青年女性为主,女性发病率是男
性1~6倍
在老年和小孩甲状腺毒症可不明显或不典型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定义 导致甲状腺毒症原因 Graves病 实验室检查 诊断原则 治疗原则 甲亢危象(诊断) 甲亢危象(治疗)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定义 导致甲状腺毒症原因 Graves病 实验室检查 诊断原则 治疗原则 甲亢危象(诊断) 甲亢危象(治疗)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定义 导致甲状腺毒症原因 Graves病 实验室检查 诊断原则 治疗原则 甲亢危象(诊断) 甲亢危象(治疗)
诱因:应激状态、严重躯体性疾病、口服过量 甲状腺激素、手术中过度挤压甲状腺
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义 血糖代谢紊乱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发病机制 1、2型鉴别诊断 慢性并发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高血糖危象
第四节 糖尿病
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所致的慢性血 糖升高性疾病
急性血糖紊乱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高血糖 高渗昏迷
皮脂腺腺癌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致慢性并 发症,影响患者生活治疗和寿命
促激素
外周靶腺体激素 把组织信号
肾上腺
性腺
甲状腺
机体内环境 内分泌器官 内分泌调节 垂体-甲状腺轴 诊断原则 治疗原则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PPT课件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PPT课件
诊断流程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进行初步筛 查和确诊。对于疑似病例,还需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 确诊断。
治疗方法与药物
治疗方法
根据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常用药物
针对不同的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激素类药物、降 糖药、降压药等。
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 脏病变等。
治疗
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 疗、血糖监测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症状
心悸、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等。
并发症
甲状腺危象、心脏病等。
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
肥胖症
定义
症状
并发症
治疗
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 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
乏力、气喘、关节痛等。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述
介绍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定义、 分类和特点,以及与遗传、环境
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阐述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常见症 状和体征,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强调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对人类健 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疗的重
要性。
02
内分泌系统基础知识
内分泌腺体及其功能
内分泌腺体
内分泌腺体是产生激素的器官, 如甲状腺、垂体腺、肾上腺等。
06
总结与展望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诊断技术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诊断技术 不断进步,如激素检测、影像 学检查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治疗手段
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分泌及代谢 疾病,治疗方法不断丰富和优 化,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等。

国家级一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分泌遗传代谢项目

国家级一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分泌遗传代谢项目

国家级一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分泌遗传代谢项目一、背景介绍1.分泌代谢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它涉及到内分泌系统、遗传基因和代谢功能等多方面内容。

在现代医学中,分泌代谢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临床医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

2.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国家相关部门开设了一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分泌遗传代谢项目,旨在加强医务人员对分泌代谢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二、项目内容1.内分泌学知识学习:包括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内分泌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等内容。

2.遗传学知识学习:包括人类遗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常见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遗传交流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3.代谢学知识学习:包括人体代谢的基本过程、常见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代谢异常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等内容。

4.临床实践课程:通过临床实践教学,让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三、项目意义1.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学习内分泌遗传代谢项目,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分泌代谢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其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2.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专业的医务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通过对分泌代谢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发展,为医学科研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四、项目报名和申请1.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渠道进行项目报名和申请,具体报名条件和流程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申请。

2.申请人需要提交相关的个人信息和学历证明,并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和审核。

3.通过审核后,申请人可以参加国家级一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分泌遗传代谢项目的学习和考核。

五、总结国家级一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分泌遗传代谢项目的开设,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也为医学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内科学系统整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内科学系统整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2、甲状腺3、甲状旁腺4、胰腺内分泌部5、肾上腺6、性腺7、胸腺8内分泌细胞:分布于脑(内啡肽、胃泌素),胃肠(30多种胃肠肽,如胃泌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胃动素),胰(生长抑素、胰多肽),肾(肾素、前列腺素),肝(血管紧张素原),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NO),心房肌细胞(心房钠尿肽),脂肪细胞(瘦素Leptin)低钾血症病因:1. 摄入缺乏:长期饥饿、昏迷、吸收障碍、神经性厌食2. 排出过多:①非肾性失钾:过多出汗、腹泻、呕吐②肾性失钾: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利尿药、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镁缺失3.钾向细胞内转移:代谢性碱中毒、过量胰岛素使用、大量细胞生成、周期性瘫痪临床表现:1. 心血管:洋地黄毒性耐受下降、心律失常、加重心衰,甚至心脏骤停2. 肌肉:肌无力、疼痛、痉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3. 肾脏:引起加重代谢性碱中毒40~80mmol不等2. 对因治疗:纠正碱中毒、改用保钾利尿剂3. 注意:①禁用洋地黄类药物;②见尿补钾;③氯离子可以提高肾的保钾能力高钾血症病因:1. 摄入过多:高钾食物、含钾药物、输入库存血2. 排除减少:①肾小球滤过下降:急性肾衰竭②肾小管分泌减少:醛固酮减少症3. 钾向细胞外转移:酸中毒、大量细胞坏死〔挤压、烧伤〕、应用高渗药物临床表现:1. 心血管: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2. 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升后降,感觉异常、嗜睡、乏力3. 内分泌:引起加重代谢性酸中毒,胰岛素分泌增加2. 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①输注碳酸氢钠溶液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再参加葡萄糖酸钙可对抗心肌毒性3. 促进钾离子排泄:①排钾利尿剂②阳离子交换树脂③血液透析高渗性脱水病因:1. 摄入缺乏:吞咽因难,重危病人的给水缺乏,断绝水源2. 丧失过多:高热大量出汗、甲亢、大面积烧伤、尿崩、呕吐、腹泻临床表现:轻度缺水:口渴中度缺水:极度口渴。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概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又称克汀病,俗称呆小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发生率为1/4000~1/2000。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两类:①散发性:系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或异位、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中的酶缺陷、甲状腺激素缺乏、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低F等所造成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多为散发病例,少数因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导致的疾病为常染色体饮食遗传病。

②地方性:多见于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是由于水、土和食物中碘缺乏所致,随着我国碘化食盐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临床表现】患儿症状出现的早晚及轻重程度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多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程度有关。

(一)新生儿期患儿多无明显异常,约1/3的患儿有非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如:胎便排便延迟,腹胀,便秘,脐疝,迁延性黄疸,少吃多睡,对外界反应低下,肌张力低,呼吸慢,哭声低且少,体温低,四肢冷,皮肤发花或有硬肿现象等。

部分患儿在宫内胎动减少、心音低缓等,并多见过期产儿和巨大儿,(二)典型症状:3个月内多不明显,常于婴幼儿期出现,进行性加重。

1. 特殊面容和体态:头大颈短,囟门大,皮肤粗糙,面色苍黄,毛发稀疏、无光泽,面部黏液性水肿,眼睑浮肿,眼距宽,鼻梁低平,唇厚,舌大而宽厚、常伸出口外。

2. 身材矮小,四肢短小,上部量大于下部量。

3. 喂养困难,腹胀,便秘,腹部膨隆,肠蠕动慢,常有脐疝。

4. 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表情呆板,淡漠,肢体力弱。

5. 精神萎靡,安静少动,对周围事物反应淡漠,嗜睡,哭声小,低体温,脉搏、呼吸缓慢。

6.少数患者合并贫血、肝肾功能损害、佝偻病,严重时合并心肌损害、心包积液。

(三)地方性甲状腺机能减低症因在胎儿期碘缺乏而不能合成足量甲状腺激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临床表现为两种类型,可相互重叠:1. “神经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聋哑、智能低下,但身材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

内科学第七篇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第一章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总论

内科学第七篇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第一章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总论
内科学-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第一章
总论
目录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 第二节 代谢疾病
重点难点
掌握 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原则和方法
熟悉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生理和生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
基础知识
激素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 垂体 ➢ 甲状腺 ➢ 甲状旁腺 ➢ 肾上腺 ➢ 性腺 ➢ 其它部位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
病因和发病机制
营养病和代谢病的分类
营养疾病 ➢ 蛋白质营养障碍;糖类营养障碍;脂类营养障碍;维生素营养障碍;水、盐营养障碍 ➢ 无机元素营养障碍;复合营养障碍
代谢疾病 ➢ 蛋白质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脂类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代谢障碍;无机元素代谢障碍 ➢ 其他代谢障碍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功能减退 ➢ 外源激素的替代治疗或补充治疗 ➢ 直接补充激素产生的效应物质 ➢ 内分泌腺或者组织移植
第二节
代谢疾病
营养素分类 ➢ 宏量营养素 ➢ 微量营养素 ➢ 维生素 ➢ 其他膳食成分
营养物质的供应和摄取
营养疾病 ➢ 原发性营养失调 ➢ 继发性营养失调
代谢疾病 ➢ 遗传性代谢病 ➢ 获得性代谢病
➢ 细胞膜受体 ➢ 核受体和细胞质受体 激素分泌的调节
基础知识
内分泌疾病概况
激素产生过多 ➢ 内分泌腺肿瘤;多内分泌腺肿瘤病 ;伴瘤内分泌综合征 ;自身抗体产生;基因异常;外源 性激素过量摄入
激素产生减少 ➢ 内分泌腺破坏:自身免疫损伤、肿瘤压迫、感染、放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伤、手术切除、缺血坏死等;内 分泌激素合成缺陷;内分泌腺以外的疾病
激素的作用方式 ➢ 内分泌 ➢ 旁分泌 ➢ 胞分泌 ➢ 神经分泌
基础知识

遗传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基因和临床研究

遗传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基因和临床研究

遗传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基因和临床研究宁光;祝宇;孙福康;李小英;王卫庆;崔斌;叶蕾;杨军;刘建民;宋怀东;赵红燕【摘要】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相当重要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治困难.项目组针对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并逐步完善遗传性内分泌疾病的三类十种分类体系,建立科学完备的程式化基因诊断平台,并在国内外首次构建病种丰富、管理规范的遗传家系库,对保护遗传资源、探讨疾病发生机制及高危人群预防均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和2006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Hereditary endocrine & metabolic disease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diseases with complicated clinicalrnmanifestations. Clinically it has been bring numerous challenges to bot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cusing the mostrndemanding problems, in our project we established the molecular category system, the algorithm of genetic diagnosis andrnbiobanks.【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2)009【总页数】4页(P1181-1184)【关键词】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疾病分类;基因诊断;遗传家系库【作者】宁光;祝宇;孙福康;李小英;王卫庆;崔斌;叶蕾;杨军;刘建民;宋怀东;赵红燕【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疾病种类繁杂,临床表现和致病机制各异,诊疗十分困难;加之临床诊断技术与手段较为单一,而且疾病基因突变位点及类型不同亦致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表型多样化,所以以往基于常规检查的临床表型分析系统已远远不能适应疾病诊断的需求。

第六章 遗传性代谢免疫内分泌疾病

第六章 遗传性代谢免疫内分泌疾病

第六章遗传性代谢免疫内分泌疾病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女,4个月,足月出生,黄疸4周消退,对周围反应迟钝,不会抬头,常便秘,少哭,X线片膝部骨化中心未出现,血T3、T4降低,首选的药物为:A.服用碘剂B.服用甲状腺片C.脑复康D.胞二磷胆碱E.浓缩鱼肝油滴剂+钙剂2.3岁男孩,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服用甲状腺素片已2年,连续3次复查血清T4、TSH正常。

该患儿的下一步治疗是A.可停止用药B.甲状腺素可逐渐减量,3月后停药C.加大剂量继续治疗D.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E.3月后再次复查血清T4、TSH,若正常则可停药3.下列哪项表现为风湿热患者风湿活动指标A.扁桃体炎B.血白细胞总数增高C.心电图ST段变化D.ASO升高E.舞蹈病4.2岁半小儿,头大颈短,面容呆板,身长80CM,前囟未闭,乳牙18个,不会走路反应迟钝。

X线摄片见腕部有2个骨化中心,碘131吸收率为19%。

诊断为散发性呆小病,应尽早使用A.甲状腺素片B.碘剂C.钙剂D.生长激素E.维生素D5.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本条件是A.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B.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期抗生素无效C.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D.气道反应性测定异常E.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6.抗体缺乏为主的免疫缺陷病开始出现症状时间是A.出生后不久B.6~12个月C.1~5岁D.6~12岁E.成人7.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确诊靠A.新生儿筛查B.血T3、T4、TSH检查C.TRH刺激试验D.骨骼X线检查E.放射性核素检查8.对疑是呆小病的患儿,做以下检查哪项最合理:A.腕部X线摄片B.尿三氯化铁C.染色体D.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E.血清25-羟胆固化醇测9.造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最主要的原因是A.甲状腺合成途径中酶缺陷B.促甲状腺激素缺陷C.靶腺体反应性低下D.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E.碘缺乏10.地方性呆小病的预防最重要的是A.有甲状腺肿的育龄妇女均应进行治疗B.在甲状腺肿流行区的新生儿应服用碘C.在流行区肌注碘油每年一次D.流行区应用碘化食盐E.对孕期重点进行预防,除用含碘食盐外,应多吃含碘多的食物11.甲状腺发育不良者常在出生后多长时间症状开始明显A.婴儿早期B.出生时C.出生后数年D.出生后2年E.出生后3—6月12.先天愚型患儿的染色体类型最常见为A.标准型21-三体B.G/G异位型21-三体C.D/G型21-三体D.嵌合型21-三体E.18-三体13.典型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为A.苯丙氨酸-4-羟化酶缺陷B.四氢生物喋呤生成不足C.酪氨酸羟化酶受抑制D.脑内5-羟色胺不足E.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先天缺陷14.21-三体综合征是A.小儿染色体病中的常见者B.最常见的小儿染色体病C.单基因病C.多基因病E.原因不明的先天性疾病15.苯丙酮尿症的新生儿筛查采用的方法为A.尿三氯化铁试验B.2,4-二硝基苯肼试验C.Guthrie 细菌生长抑制试验D.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E.尿液有机酸分析16.1岁女孩,生后4月龄后头发渐变棕色;以后色更浅,眼珠在4月后也由黑色变棕色,至今不能独坐,不会叫爸爸.妈妈,尿呈鼠尿臭,尿三氯化铁试验呈阳性,其诊断可能为A.白化病B.21-三体综合征C.甲状腺功能低下D.糖原累积症E.苯丙酮尿症A2型题17.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特殊面容和体态不包括A.头大、颈短B.面部粘液水肿,眼睑浮肿C.皮肤苍黄、干燥,毛发稀少D.眼距宽,鼻梁宽平E.呈匀称性矮小18.下列哪点不是川畸病的诊断条件?A.口唇皲裂、结合膜充血B.心电图表现广泛ST-T改变C.手足硬肿,掌指红斑,指趾脱皮D.持续高热5天以上E.颈淋巴结肿大19.先天愚型的临床特征中,应除了:A.智力发育障碍,体格发育迟缓B.面容特殊,眼距宽,两眼外侧上斜C.四肢短,皮肤粗糙,毛发干燥稀疏D.小指短向内弯曲,通贯手E.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隐睾等20.关于到支气管哮喘,下列哪项不正确:A.可由多种因素所致B.与气道高反应有关C.临床表现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D.可用β2受体激动剂治疗E.肾上腺皮质激素给药主要采用静脉给药二、思考题1.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诊断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
二、临床表现
出生时正常,3~6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岁时 明显。 1.神经系统 以智能发育落后最为突出,可有兴 奋、忧郁、多动、孤僻等行为异常及癫痫小发 作。 2.皮肤 头发变黄,皮肤白皙,常伴有湿疹。 3.体味 尿液及汗液有鼠尿臭味。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
三、辅助检查
1.新生儿筛查 针刺足跟采集外周血,进行苯丙氨酸浓度 测定。 2.血苯丙氨酸浓度测定 患儿>1.2mmol/L(20mg/dl)。 3.尿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 将三氯化铁 滴入尿液,立即出现绿色反应为阳性;将2,4-二硝基苯 肼滴入尿液,出现黄色沉淀为阳性。 4.血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提供生化诊断依 据。 5.尿蝶呤图谱分析 主要用于BH4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6.DNA分析 用于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第七章 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又称唐氏综合征,以前也称先天愚型,是人类最 早发现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病,在活产婴 儿中发生率约为1/1000~1/600,孕母年龄越大, 发生率越高。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一、病因
细胞遗传学特征为第21号染色体呈三体型,主要 由于亲代之一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或受精卵 在有丝分裂时,21号染色体发生不分离,致使胚 胎体细胞内存在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特殊面容、智能低下、生长发育落 后、皮纹特点等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做染色 体核型分析。 2.鉴别诊断 应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相鉴 别,后者出生时即可有嗜睡、哭声嘶哑、喂养困 难、便秘、腹胀、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舌大而 厚,头发干燥,皮肤粗糙,黏液性水肿,但无本 病的特殊面容,可检测T4、TSH及染色体核型分 析进行鉴别。
第四节
儿童糖尿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
自身免疫因素 环境因素
第四节
儿童糖尿病
二、病理生理
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促进糖的利 用和蛋白质、脂肪的合成,抑制肝糖原和脂肪的 分解。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如时使葡萄糖的利 用减少,而反调节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 素、皮质醇等)增高,引起代谢紊乱。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
四、诊断
智能落后、头发由黑变黄、尿液及
汗液有鼠尿臭味等表现
血苯丙氨酸升高等检查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
五、治疗
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 1.典型PKU 主要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 2.非典型PKU 除饮食控制外,应给予BH4、5羟色胺和左旋多巴(L-DOPA)等药物治疗。
第二节
1.诊断
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和
生理功能低下等表现 血清T3、T4下降及TSH增高
2.鉴别诊断
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性巨结肠 佝偻病 骨发育障碍性疾病
第三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五、治疗
1 .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甲状腺素终身替代治疗。 2.常用甲状腺素制剂:①L-甲状腺素钠:每片 50μg或100μg,含T4,每日服用1次;②甲状腺 片:每片40mg,含T3、T4。 3.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根据甲状腺功能及 临床表现进行调整。一般1~2周增加1次剂量,直 至临床症状改善、血清T4和TSH正常,即作为维持 量长期使用。
第三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 新生儿筛查阳性者确诊后应立即开始正 规治疗,预后良好;若生后3个月内开始治疗者预 后尚可,智能绝大多数可达到正常;若未能及早 诊断而在6个月后才开始治疗者可改善生长状况, 但智能仍会受到严重损害。 2.预防 新生儿筛查是早期诊断治疗、避免脑发 育损害的最佳预防措施,碘化食盐是预防地方性 甲低的有效措施。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1.特殊面容 ①表情呆滞;②眼距宽,眼裂小,眼外眦 上斜,可有内眦赘皮;③鼻梁低平,外耳小;④张口伸 舌,流涎多;⑤头小而圆,前囟大且闭合延迟;⑥颈短 而宽;⑦常呈嗜睡状,有喂养困难。
2.智能落后 最突出、最严重表现。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3.生长发育迟缓 ①身材矮小,骨 龄落后;②出牙延迟且常错位;③ 四肢短,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 曲;④肌张力低下,腹膨隆,可伴 有脐疝;⑤手指粗短,小指向内弯 曲;⑥运动及性发育延迟。
第三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二、病理生理
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1)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为碘和酪氨酸。 (2)碘离子与酪氨酸结合,生成甲状腺素( 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 (3)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受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TRH)控制,TRH可兴奋脑垂体 分泌TSH,TSH再刺激甲状腺分泌T3、T4。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典型PKU 因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 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在血液、 脑脊液、组织和尿液中浓度极高,同时产生大量苯丙 酮酸、苯乙酸、苯乳酸等旁路代谢产物,高浓度的苯 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导致脑损伤。 2.非典型PKU 因辅酶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 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正常氧化成酪氨酸,造成多巴胺、 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缺乏,加重了神经系统的功 能损害。
第三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三、辅助检查
1.新生儿筛查 干血滴纸片检测TSH浓度作为初 筛。 2.血清T4、T3、TSH测定 如血清T4降低、TSH 明显增高即可确诊;血清T3可降低或正常。 3.TRH刺激试验 4.X线检查 5.核素检查
第三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4.皮纹特点 通贯手,轴三角的atd 角度>45º ,第4、5指桡箕增多。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5.伴发畸形 畸形。 约50%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其次是消化道
6.其他 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甲状 腺功能减低症和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第四节
儿童糖尿病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 和体重下降。 2.酮症酸中毒 是儿童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主 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唇樱红、呼吸深长、呼 气中有酮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嗜睡、 昏迷等。 3.其他表现 Mauriac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及白内 障、视力障碍、视网膜病变等。
第三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二、临床表现
1.新生儿期表现 常为过期产和巨大儿,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最早症 状),生理功能低下。 2.典型症状 (1)特殊面容:头大颈短,面部黏液水肿,眼睑水肿,眼距宽,鼻 梁低平,唇厚,舌大而宽厚、常伸出口外。 (2)特殊体态:身材矮小,躯干长四肢短,上部量/下部量>1.5。 (3)神经系统症状:智能落后,运动发育迟缓。 (4)生理功能低下 (5)出牙延迟,囟门晚闭 3.地方性甲低 (1)“神经性”综合征 (2)“黏液水肿性”综合征
第三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活性。 (2)加速细胞内氧化过程,促进新陈代谢。 (3)加速脂肪分解、氧化。 (4)促进细胞、组织的分化、成熟。 (5)提高糖的吸收和利用。 (6)促进钙、磷在骨骼中的合成代谢和骨、 软骨生长。 (7)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第四节
儿童糖尿病
四、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1)血糖:餐后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 ≥7.0mmol/L。 (2)血脂: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明 显增高。 (3)血气分析:酮症酸中毒时血pH<7.30,HCO3<15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量与血糖浓度呈 正相关。 2.尿液检查 尿糖定性阳性,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呈阳 性。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糖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且血清胰岛素峰值下降。
苯丙酮尿症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 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预后越好。低苯 丙氨酸饮食治疗应至少持续到青春期以后,终身 治疗更有益。 2.预防 成年女性患者在怀孕前应重新开始饮食 控制,直至分娩,以免母亲高苯丙氨酸血症影响 胎儿。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夫妇及先证者可进行 DNA分析,再生育时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 断。
三、辅助检查
1.细胞遗传学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确诊依据。 (1)标准型:约占95%,核型为47,XX(或XY) ,+21。 (2)易位型:D/G易位核型为46,XX(或XY), -21,+t(14q21q);G/G易位核型为46,XX( 或XY),-21,+t(21q21q)。 (3)嵌合型:核型为46,XX(或XY)/47,XX( 或XY),+21。 2.荧光原位杂交
第四节
儿童糖尿病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符合下列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并且餐后随机血 糖水平≥11.1mmol/L 空腹血糖(FPG)≥7.0mmol/L 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血糖水平≥11.1mmol/L
第四节
儿童糖尿病
2.鉴别诊断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五、遗传咨询与产前筛查
1.遗传咨询 ①标准型21-三体综合征的再发风险 为1%,孕母年龄愈大,风险率愈高,>35岁者发 病率明显上升;②易位型再发风险为4%~10%, 但若父母一方为21号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罗伯逊 易位携带者,子代发病风险率为100%。 2.产前筛查 ①对高危孕妇可作羊水细胞或绒毛 膜细胞染色体检查进行产前诊断;②孕中期可做 三联筛查:即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 雌三醇(FE3)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 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