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启示
斜坡的启示说课材料
![斜坡的启示说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996ed7d15abe23482f4d2d.png)
《斜坡的启示》说课稿张连辉开始: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斜坡的启示》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斜坡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课题三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机械与力部分,因此,在运动与力的单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外,《斜坡的启示》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考虑到五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3、情感目标:通过斜面省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难点:理解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变形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说教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斜面越长越省力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斜面有什么作用?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利用不同的斜面,检验省力的情况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斜面越长越省力。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ac358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2.png)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斜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 学生能够掌握斜坡的省力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斜坡的坡度与省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斜坡的特点和作用。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斜坡的省力原理。
- 斜坡的坡度与省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斜坡的省力原理。
-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斜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斜坡的省力原理。
2. 实验法 -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斜坡的坡度与省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 - 通过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和体会。
- 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斜坡的省力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时间安排]) -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斜坡,如楼梯、滑梯、盘山公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斜坡的作用。
- 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地方要设计成斜坡?斜坡有什么作用? - 引出课题:《斜坡的启示》。
2. 讲授新课([时间安排]) - 讲解斜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 讲解斜坡的省力原理。
- 展示一些生活中利用斜坡省力的例子,如搬运重物、骑自行车上陡坡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斜坡的省力原理。
3. 实验探究([时间安排]) - 提出问题:斜坡的坡度与省力程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 作出假设:斜坡的坡度越大,省力程度越小;斜坡的坡度越小,省力程度越大。
《斜坡的启示》课例
![《斜坡的启示》课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3fbd1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3.png)
《斜坡的启示》课例【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斜坡的启示》课例的背景和重要性2.斜坡的启示:阐述斜坡在教育中的象征意义3.课例分析:深入解析《斜坡的启示》的具体内容和教育价值4.教学方法:探讨在教授《斜坡的启示》时,教师可以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5.总结:总结《斜坡的启示》课例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启示正文【引言】《斜坡的启示》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课例,它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在教育领域,斜坡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道路,既有平坦,也有坎坷。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应对人生中的斜坡,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斜坡的启示】斜坡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斜坡代表了困难和挑战。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正如斜坡一样,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克服。
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斜坡,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畏挑战。
其次,斜坡也象征着机遇和成长。
当学生克服了一个斜坡,他们就会获得成长和进步。
因此,斜坡也是学生成长的契机。
教育工作者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斜坡,帮助他们抓住机遇,实现自我提升。
【课例分析】《斜坡的启示》课例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了斜坡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面对斜坡时,一开始感到害怕和无助,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学会了如何应对斜坡,最终成功克服了困难。
这个故事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斜坡是人生道路上的常态,只有勇敢面对,才能不断成长。
【教学方法】在教授《斜坡的启示》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可以直接讲述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斜坡的象征意义。
2.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斜坡的存在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斜坡。
4.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斜坡的重要性。
【总结】《斜坡的启示》课例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有重要的启示。
五年级科学下册《斜坡的启示》
![五年级科学下册《斜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003e025168884868762d672.png)
• 斜面的变形之二:螺旋,如开瓶器、螺丝 钉、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
课余探究:
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 怎样骑会更省力?
斜坡的启示
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斜面能省力
斜坡的启示 斜面能省力,
坡度越小越省力,
坡度越大越费力。
后山
前山
找找斜面, 说说运用。
盘山公路
变形的斜面
• 2、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
• 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
• 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 、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
3.斜坡的启示
![3.斜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aaf1338f111f18583d05a20.png)
1. 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
上卡车是一件较困难的事,好 的解决方法是设置一个斜坡。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 单机械,叫做斜面。
2. 斜坡就是(斜 面),斜面也是一种 (简单机械)。
斜面能省力
斜面能省力,
3.斜坡的启 示
坡度越小越省力, 坡度越大越费力。
后山
前山
4.斜面坡度大小与小车拉 力的关系是:坡度越小 ,所需拉力越小。
变形的斜面
盘山公路
5.怎样才能爬上这座陡峭的山?
答:汽车开上陡峭山的方法 是把斜面变为螺旋,沿着盘山 公路开上去。
将一张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 你能发现什么? 答:三角形的斜边相当于斜面, 它绕在笔上就成了螺旋。螺旋是斜面 的变形。
6.盘山公路的原理:盘山 公路是斜面变为螺旋的表 现形式。
7.不少地方的台阶中间或旁边,修着斜坡,这 是因为斜坡推车或提取重物,比登台阶省力得多。
8.斜面和螺旋的作用都是为了省力。
课余探究:
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 怎样骑会更省力?
《斜坡的启示》
![《斜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ed312202af90242a895e5ee.png)
4、生:坡度不同。
5、师:好,现在谁能说一下可能是因为什么,影响到省力的效果不同呢?
6、生:坡度。
7、师:这又是我们的假设,那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8、师:好,下面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斜面坡度的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9、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呢?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斜面可以省力,并通过实验发现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难点:理解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变形。
4.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游戏《大家来找茬》。PPT展示图片,谁发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
【激发学生兴趣,直接导入主题】
(二)、探究斜面是否可以省力。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为下环节实验做准备。教师利用excel记录下学生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并利用这个数据,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利用爬山活动,再次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作力,观察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见过哪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会举出螺丝钉、斧子、凿子、菜刀、钻头、立交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应用斜面的工具,此时教师又提出台阶、楼梯属于什么?学生思考后会明白它们都属于变形斜面,这样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又能把课内外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新课前利用课件出示游戏《大家来找茬》,并创设了情景让同学们帮忙找出方便存放摩托车的办法,根据学生对生活了解引入课题。这样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对斜面是否省力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为下环节实验做准备。教师利用excel记录下学生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并利用这个数据,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数据发现问题,提
小学科学16《斜坡的启示》(教案)
![小学科学16《斜坡的启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527b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8.png)
小学科学16《斜坡的启示》(教案)《斜坡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斜坡是什么,并能够描述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平滑的斜坡、小汽车模型、木块、尺子、计时器、标签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下坡滑滑车的情景,询问学生有哪些事物可以帮助物体滑下坡。
2. 观察实验:将平滑的斜坡放置在桌子上,并保证其稳定。
让学生观察斜坡的形状、材质等特征。
观察现象:高端较低,两侧有边缘。
3.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斜坡为什么可以帮助物体滑下坡?让学生分别拿起小汽车模型和木块,将它们沿着斜坡放置在顶端,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然后请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进行讨论。
指导学生总结:斜坡上的物体滑下坡的原因是重力和斜坡的作用力共同驱动物体向下运动。
4. 进一步探究:让学生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和讨论,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斜坡高度对物体滑下的影响a. 将斜坡固定在同一位置,使用不同高度的木块来调整斜坡的高度。
b. 将小汽车模型放置在斜坡顶端,记录滑下坡的时间。
c. 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讨论斜坡高度对物体滑下速度的影响。
实验二:斜坡倾斜角度对物体滑行的影响a. 将斜坡固定在同一高度,使用尺子来调整斜坡的倾斜角度。
b. 将小汽车模型放置在斜坡顶端,记录滑下坡的时间。
c. 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讨论斜坡倾斜角度对物体滑下速度的影响。
5. 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总结斜坡高度和倾斜角度对物体滑下的影响。
6.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物体是否也受到斜坡的影响,如何利用斜坡帮助人们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坡道、滑滑梯等。
7. 实践探究: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关于斜坡的研究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探究。
五年级下册科学斜坡的启示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斜坡的启示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af777ef705cc17552709fa.png)
金字塔内运送材料的通道。
用来提升物体的斜面都能省力, 但费距离。
上坡时,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利的 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往往同时存在。
分析事物需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 考虑。
各位老师辛苦啦! 谢谢各位老师!
斜坡的启示
提升物体,省力。
盘山公路是我们迄今为止建造 的最大的简单“机械”,我们 把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提升的重物不变。 改变斜面的坡度,分别测量提升
重物的力。 记录、分析测量数据,得出结论。
不同的斜面都能省力,坡 度越小越省力。
优点:能省力。 缺点:费距离。
分析问题时需从正反两 个方面加以考虑。
2024年《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
![2024年《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56f0b5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9.png)
2024年《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1实验阶段主要包括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是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
本实验重在引导学生研究斜面坡度大小的省力情况,进一步巩固对斜面省力的认识。
在前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进行了设计,并由教师补充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所以在本节课时中先先复习了实验的不步骤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就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实验结束后学生分小组汇报了自己的实验数据及得出的结论,教师最后总结并拓展。
本节实验的过程和操作相对简单,故学生都能较好的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2《斜坡的启示》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
这一课我是遵照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设计的。
在新课前利用课件出示“一位下身瘫痪坐轮椅的阿姨上公共车很吃力。
”让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创设了情景,根据学生对生活了解引入课题。
这样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对斜面是否省力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猜测到实验的'结果,教师始终不置可否,让事实说话,学生从最终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中,得到了他们所要学的东西,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教师到此并未结束,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产生新问题:为什么一样重的小车在斜面上测得的拉力是不一样的?进而转化为研究的新课题: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对小车拉力有影响。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
我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变形斜面这一环节时,我采取了以玩代讲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我让每位学生准备纸制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涂上红色),然后让学生将纸剪成的直角三角形缠绕在笔杆上(沿着直角边卷)进行反复地玩,目的是让学生边玩边思,涂有红色的斜边绕在笔杆上后,变成了螺旋的形状,得出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这一活动表面上看是在玩,实则是重在发现,意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它所发生的变化。
《斜坡的启示》课例
![《斜坡的启示》课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b299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3.png)
《斜坡的启示》课例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斜坡的启示》教材分析“斜坡的启示”这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第一课总述的简单机械及其应用,第二课到第五课采取并列形式依次讲解常见的四种简单机械。
本课重点讲解简单机械--斜面,大体由四个内容组成:第一是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认识生活中的斜坡、发现斜坡可以省力;第二是引导学生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是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也比较难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变形螺旋,第四要联系实际生活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斜面及螺旋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步使学生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科学”的思想,这样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又能把课内外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初步设计探究方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科学概念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典型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并且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了解斜面的基本组成。
2、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3、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4、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其中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的关系,理解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斜面省力的规律,理解螺旋和斜面是变形的螺旋。
1.查找生活中应用斜面的例子,思考斜面有什么作用。
2.设计如何爬上一座陡峭的大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斜面。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机械,知道了机械的作用是能省力或者降低工作难度。
斜坡的启示评课
![斜坡的启示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7b52eb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1.png)
斜坡的启示评课1. 引言评课是一种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为评课的一种形式,斜坡的启示评课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斜坡的启示评课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斜坡的启示评课。
2. 斜坡的启示评课的含义斜坡的启示评课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上升斜坡曲线,从而评价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这个曲线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开始的不熟悉到逐渐熟悉,再到掌握的过程。
通过观察这个曲线,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疑问以及掌握程度,从而对教学进行评估和改进。
3. 斜坡的启示评课的重要性斜坡的启示评课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斜坡的启示评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展,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斜坡的启示评课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难点,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最后,斜坡的启示评课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 斜坡的启示评课的步骤(1)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表现等。
同时,还需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观察和记录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包括对学生的学习速度、掌握程度以及困惑点等进行分析。
(3)评价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
这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学策略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
(4)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这包括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等。
5. 斜坡的启示评课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斜坡的启示评课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客观观察:教师在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时,要以客观的态度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主观臆断。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97409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f.png)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斜坡的概念,知道斜坡的作用。
学生能够掌握斜坡的简单机械原理,如斜面、螺旋等。
学生能够运用斜坡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斜坡装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实际应用、设计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斜坡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斜坡的简单机械原理。
运用斜坡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斜面和螺旋的原理。
设计简单的斜坡装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斜坡的概念、作用和简单机械原理。
介绍斜面和螺旋的特点和应用。
2. 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斜坡的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斜面和螺旋的原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斜坡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法让学生设计简单的斜坡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制作斜坡装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斜坡的图片,如楼梯、滑梯、盘山公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斜坡的作用。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斜坡?它们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讲解斜坡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斜坡的简单机械原理,如斜面和螺旋。
讲解斜面和螺旋的特点和应用。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斜坡的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斜面和螺旋的原理。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斜坡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斜坡的启示(通用5篇)
![斜坡的启示(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3b4e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7.png)
斜坡的启示(通用5篇)斜坡的启示篇1(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斜面。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2.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
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
(画示意图)(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
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
(板书:斜面)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
【苏教版】课件《斜坡的启示》PPT-专家课件1
![【苏教版】课件《斜坡的启示》PPT-专家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39a588ca52d380eb63946dad.png)
苏教版-《斜坡的启示》-专家课件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苏教版-《斜坡的启示》-专家课件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苏教版-《斜坡的启示》-专家课件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这是扬中汽渡,结合生活经验 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大部分司机会 怎样把车从船上开到岸上。
苏教版-《斜坡的启示》-专家课件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 2、斜坡属于哪种机械?只有我们现代人才 会利用斜坡吗?
金字塔 • 3、你认为斜坡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省力
三、探究斜坡能否省力
• 1、提出问题: 斜坡能省力吗?
• 2、作出猜想: –我认为斜坡能省力/不能省力。
•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①设计思路: 比较两个力的大小:
A、把物体拉上斜坡所需的力 B、该物体如果不用斜坡,提起它所需的力 如果:A的力 < B 的力,则说明能省力! 反之,说明不能省力。
五、斜坡的应用
苏教版-《斜坡的启示》-专家课件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盘山公路
苏教版-《斜坡的启示》-专家课件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找找斜面,
说说运用。
苏教版-《斜坡的启示》-专家课件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苏教版-《斜坡的启示》-专家课件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苏教版-《斜坡的启示》-专家课件1精 品教学 课件( 推荐)
• ②所需器材: 长短两根木板、小车、钩码、测力计
• 各器材的用处: – 长短两根木板: 构造斜坡 – 小车: 被拉上斜坡以及被直接提起 – 钩码: 增加小车的载重 –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③使用测力计注意事项 • a、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 b、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 c、被测的力不可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值 • d、测出来力的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 ④实验步骤: • A、先将几个钩码和小车连在一起 • B、用测力计测出钩码和小车的总重 • C、将长木板的一端架在字典上,构建一个斜面 • D、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慢慢拉动小车读出重量。 • E、记录数据,比较大小。
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优秀说课稿2篇
![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优秀说课稿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0dc2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d.png)
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优秀说课稿2篇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一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斜坡,了解斜坡的作用和特点,以及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斜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斜坡的实质和特点还不够了解,对于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斜坡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认识斜坡,了解斜坡的作用和特点,知道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斜坡,了解斜坡的作用和特点,知道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斜坡的实质和特点的深入理解,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拓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斜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斜坡的作用和特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斜坡的作用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斜坡的性质。
3.探究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举例说明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斜坡的实际意义。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斜坡的知识,强调斜坡的作用和特点,以及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斜坡模型,体会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8c817b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d.png)
苏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在完成了《斜坡的启示》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堂课程的重要性与深远影响。
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次知识传授,更是一次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育者,我逐渐认识到,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以及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们对斜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
为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我特意设计了一系列观察与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找斜坡的例子,并思考斜坡的构造和功能。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们逐渐领悟到了斜坡的奥妙,如它如何帮助人们省力、方便行走等。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此外,我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实验中,我鼓励学生们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欣喜地看到,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取得进步。
同时,我也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勇于尝试,敢于挑战传统的思维方式。
我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也意识到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例如,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更直观地感受斜坡的构造和功能。
此外,还可以引入更多的斜坡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斜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斜坡的启示》这一课的教学反思,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方法。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坚信,只要我们教育者用心教学、用心引导,学生们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边界,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斜坡的启示教案及反思
![斜坡的启示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901af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f.png)
第16课《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斜面可以省力。
借助对比实验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斜面,能够借助斜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道哪些属于简单机械及简单机械的作用在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与难点重点: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斜面的变形。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使用斜面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小车、弹簧测力计、斜面木板、书本、三角形的纸、螺丝、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杠杆、轮轴以及滑轮这三种简单的机械,了解了这三种机械的使用方法以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另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
板书课题:16.斜坡的启示二、教学新课活动1:认识斜面出示课本46页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两幅图片上的内容。
预设:图片1,一个人搬着自行车在上台阶。
图片2,四五个人合作用力,把一个沉重的大箱子搬上卡车。
搬自行车上台阶,把沉重的箱子搬上卡车,这两件事都非常费力气。
如果让你想办法,你有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吗?预设:在台阶边上放一块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自行车沿着斜面推上去,可以省很多力气。
在卡车的后面搭一块厚木板,把重物沿着木板推上卡车,这样不仅可以安全的把重物搬上卡车,还可以省力。
教师引导:其实早在很多年前,聪明的古代人就开始有斜坡搬运重物。
出示课本46页下面的这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了解这幅图片中的人们在建造金字塔时,是怎样利用斜面把重物拖上去的?古代的人在建造建筑物时为什么利用斜面搬运重物呢?你能从这幅图中得到启示吗?预设:因为利用斜面搬运重物可以省力,古人正是利用了斜面的这一特点实现省力的目的。
古代的人在金字塔的旁边用泥土堆建了Z形斜坡,可以运送大型石块到金字塔的任何位置。
工程结束,拆掉斜坡即露出金字塔。
出示课本47页最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了解卡车司机把一块木板搭在卡车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斜面,然后很轻松的将几个圆柱形的铁桶沿着斜面装上了卡车。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PPT:斜坡的启示-苏教版3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PPT:斜坡的启示-苏教版3](https://img.taocdn.com/s3/m/0873e9ebd0d233d4b04e694f.png)
•
3.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 受尽折 磨的处 境,但 是其中 也有一 些值得 宽慰的 东西。
•
4.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 世人: 在困境 中,我 们可以 把好处 和坏处 对照起 来看, 并且从 中找到 一些东 西来宽 慰自己 。
•
5.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老师,她的职 业性质 决定了 她要经 常与粉 笔打交 道。当 粉笔灰 尘雪花 一样把 她的世 界装点 得银装 素裹的 同时, 也悄然 腐蚀着 她的手 指。
•
6.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 常常被 冻裂开 ,一堂 课板书 下来, 疼痛不 已。上 课前擦 的润肤 油,不 到几分 钟的时 间就被 粉笔灰 吸得一 干二净 。
3.斜坡的启示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 兴华西街小学
高张龙
把油桶搬上 汽车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这样的工具, 叫做斜坡,斜坡就是斜面,也是一种 简单机械
实验计划
实验名称:研究斜面作用(省力还是费力)
实验器材:斜面、水槽、小车、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1.搭好实验装置。
2.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再测出沿斜面 提升物体的力。
平均数
我们的发现
刻度1处 斜面长为
42cm
____ N ____ N
____ N ____ N
刻度2处 斜面长为 52cm
刻度3处 斜面长为 67cm
____ N ____ N
__பைடு நூலகம்_ N ____ N
____ N ____ N
____ N ____ N
结论; 斜面都能省力:
斜面越长(坡度越小)越省力。
3.改变斜面的长度,按步骤1重复做。 4.讨论、整理实验发现。
温馨提示:1.拉测力计的要求是匀速直线,边拉边读。
八年级物理教案-《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八年级物理教案-《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https://img.taocdn.com/s3/m/e571e5d401f69e314232941e.png)
《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斜面是变形的螺旋。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测力计、平板两块、重物、实验记录、
2、演示实验材料:平板、测量器、小车、50本书、多媒体课件。
,
3、学生准备:螺丝钉、铅笔、三角形纸。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课件出示:填空
1、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
都可以称为机械。
2、有些机械较复杂,它是有()或
()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复杂的机械通常叫
做()。
3、杠杆是()的机械,自行车是()的机械。
二、情景导入:
1、观看录像。
2、谈话:工人师傅推着摩托车上这么高的台阶,遇到了
困难,我们班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帮他出个主意?
3、学生回答。
4、观看录像。
5、讲述:通过录像情景,我们发现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省力了许多。
像这样斜搭的木板装置叫斜面。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6、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斜面。
7、板书:斜坡的启示。
三、实验探究斜面的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坡的启示
集美二小杨辉聪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3课。
对于简单机械方面的学习,《标准》要求“认识几种最简单的和最典型的机械,最好能让他们动手操作这些机械,真正体验到这些机械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能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
了解这些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每种机械有什么功能,大致可用于什么场合,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做简单的应用,也可以让他们了解这些机械的改进、结合和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
教材开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进行讨论:两种搬运方法哪种比较好,让学生辨析,认识斜面的组成,发现周围某些现象存在的科学道理,从而围绕这种现象提出问题、对影响斜面省力多少的因素进行假设、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操作,同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仔细观察记录数据、交流探究的发现、拓展运用几个阶段。
让学生比较深入的了解、体验斜面这一简单机械。
在探究斜面坡度的大小对物体拉力影响的实验环节,我认为用固定的一个高度(因为搬运过程中汽车等的高度是不变的)来比较斜面不同坡度对拉力的影响,同时让学生能够富有挑战性的思考:在斜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改变斜面的坡度?懂得延长与缩短斜面的长度便可以改变坡度,进一步发现在延长斜面长度降低坡度的同时,斜面虽然省力了却费距离,反之缩短斜面长短提高坡度虽费力却省距离。
所以我们应该跟着学生的思维适当的牵引,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思维,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设计不同坡度,只要坡度变化明显,实验的结果就一目了然了,培养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学习习惯。
螺旋是斜面的变形,通过观察螺丝钉上的螺纹和用三角形纸条的斜边绕铅笔的构造对比发现:螺纹展开后也是一个斜面。
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它们与斜面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帮助他们了解螺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深刻理解斜面这一简单机械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认识到机械的改进、结合和发展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标准的要求,为本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能够就斜面坡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做出假设并探究可能的答案。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演示材料:搬运木桶的两种不同方法、盘山公路、陡峭的山峰等图片的课件。
2.分组实验器材:实验用的小圆铁块、塑料板、测力计、直角三角形的纸条和铅笔。
学生准备:铅笔盒、螺丝钉、旋转的瓶盖等具有斜面的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
一、辨析引入,认识斜面
1.展示搬运木桶的两种不同方法的图片,组织讨论: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对于他们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
2.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搭块斜板推木桶,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3.学生质疑中教师引导认识斜面。
师:像这种用木板搭成的斜坡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板书:斜面)。
4.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斜面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师:请你仔细观察它的构造上有什么特点?(是一个三角形的构造,木板与地面形成一个夹角,这个角度就是斜面的坡度,沿着斜坡把笨重的物体从低处推或者拉到高处。
)5.引导学生猜测这样做的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所提出的疑问中,有谁能试着猜猜为什么要搭着斜板来推木桶?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会比较省力气。
)
6.省不省力如何比较的呢?(与竖直提起用的力相比较)
【评析】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现象,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展示不同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斜面的的省力作用。
刚才同学们猜测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是否省力不能光靠说的,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呢?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请各小组讨论。
2.小组上台边汇报边演示。
师: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演示中老师强调:
A、用表面光滑的塑料板搭斜面,用滚动的小圆铁做重物,是为了减小重物与木板之间的摩檫力。
B、先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再用测力计测出沿斜面拉着物体往上升的力。
C、测量在斜面上的拉力时,要匀速拉着物体上升,在这种状态下测定拉力的大小。
3.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5.仔细看看刚才我们用同样的材料做实验得到的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斜面省力)
6. 那我们可以说斜面有省力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发现?(各组的拉力不同,说
明省力情况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7. 在物体提升高度不同的情况下,学生就测得的这些不同数据结果进行猜测,互相交流
看法。
学生尽量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一一排除,找出坡度不同这一主要的影响因素。
A、可能是斜面高度——[如果一端架起的高度不同,越高拉力越大。
教师提醒:实验中
的斜面长度都一样,如果垫起的高度越高,斜坡会有什么变化呢?(垫得越高,斜坡变得越陡)]
B、可能是斜面——[教师提醒今天各组所用的斜面长度、粗细都一样,不可能影响拉力的大小]
C、可能是误差——实验前也再次强调了沿着斜面拉动时要匀速上升,然后在这种状态下
才进行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相水平。
相信大家也尽量克服了这些误差的发生。
]
三、探究坡度的大小与用力的关系。
1. 在种种猜测中哪一个原因才是主要的因素呢?(坡度的大小是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主
要因素)
2. 那我们就来研究坡度的大小是否会影响斜面省力的多少,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
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设计实验呢?实验过程中哪些条件要改变,哪些条件要保持不变,还要注意什么?
3. 小组讨论、填写实验的设计方案。
4. 教师巡视指导。
5. 小组汇报交流如何设计,并说明假设与设计的理由。
附表:斜面的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记录
问题:斜坡的大小与用力的关系
假设:斜坡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保持不变的因素:斜面、重物、测力计、拉的速度……
【说明】在点评学生设计的实验时,一定要重点指导学生在实验时哪些是要改变的因素,哪些因素不许改变,掌握好控制变量,保证实验的公平和公正。
6.学生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斜面可以省力。
斜面的坡度大小影响用力大小,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反之就越小。
【评析】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
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
变量,使他们的探究能力、探究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 师:(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山)你愿意从哪边坡爬这座山?为什么?
A、从坡度小的一边爬,那样比较省力。
B、从坡度小的一边爬,虽然比较省力,但是发现这边的路程要比坡度大的一边长,会浪费时间。
(学生参与争辩)
3. 师:你们观察的仔细,思考的也很周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搬东西的高度是不能改
变的,也就是说斜面的高度是不变的,这时,为了更省力些我们可以延长斜面的长度来降低坡度。
这部分知识是中学的物理学科的内容,我们先暂时放一放,只从省力的角度考虑。
4. 师:(课件出示),这样一座陡峭的山可就不好爬了。
我们该怎么办?
5.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把它分割成4个高度,每一个高度怎样爬会省力?)爬第一个高度时从左下角向右上角爬,坡度小,比较省力。
(引一条线)那么以后的路,就知道如何走了。
6. 这样爬的道路,你们见过吗?(是盘山公路,原来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评析】盘山公路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在这里,教师不是先利用三角形围绕铅笔来模拟盘山公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利用实验得出的结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来指导自己爬山。
通过设计爬山路线自然得出了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在这里涉及到中学的知识内容,教师能够做到及时调控,避免探究活动偏离方向。
7.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
你发现了什么?
8.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9.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盘山公路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
【评析】这一环节是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对斜面形状和作用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尤其是把实验探究到的结论(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应用到爬山,利用课件有效解决了盘山公路是一种省力的斜面。
五、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附表:
一、斜面的坡度大小对物体拉力影响的实验记录
问题:
假设:
保持不变的因素:
要改变的因素:
(此课参加厦门市科学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