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绪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的产生背景,理解其主要观点;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目的在不 同时期的具体表述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构成和 精神实质
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知 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个主 要的教育目的或方针的内容; 能概括提炼出我国教育目的的 特点。
第四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各

发展历程,了解新时期我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
国学校教育制度呈现的新
新时期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特点。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三节 义务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了解义务教育及其在各国的 实施情况,了解我国义务 教育实施情况,明确我国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 第一件事,教育是必要的 • 第二件事,教育本应是快乐的 • 第三件事,学习应终生不止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质及内容
一、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特征
1. 什么是教育学? 2.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4. 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5. 教育学原理的地位是什么?
• 王晓平,钟雪威主编.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 能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9。
• 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
• 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杨兆山,教育学:培养人的科学与艺术[M].长春:东北
• 1.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 科学;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个因素。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学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一、研究对象教育学原理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规律。

教育现象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如学生的学习现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管理制度等。

教育行为规律是指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规律性的行为,如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的组织管理方法等。

二、基本概念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和指导原则,它是教育学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标包括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两个方面。

2.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

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

教育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4.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组织形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

教育组织形式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和教育资源的分配。

三、发展历程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哲学阶段:古代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心理学阶段: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原理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如杜威、皮亚杰等。

3.社会学阶段:社会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原理开始关注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如杜尔凯姆、永瓦克等。

4.科学化阶段:教育学原理开始注重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如布鲁纳、高勋等。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效果,以及教育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探讨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以及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教育学家通过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揭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助于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教具等。

教育学家通过对不同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教育的评价和质量:教育学研究教育的评价和质量,包括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

教育学家通过对不同评价标准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准确地评价教育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和优化教育的建议。

4.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学研究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

教育学家通过对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研究,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和意义。

5.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教育与心理的关系,包括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过程、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教育环境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等。

教育学家通过对教育心理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发展潜能。

总之,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广泛的,既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与规律,也包括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当它被人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内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课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地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因此,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它包括了许多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中每一门具体的教育学科,都是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来揭示探讨教育的有关规律,属于整个教育科学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教育科学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分支?意见并非一致。

无论如何划分,教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学校卫生学、教育社会学、电化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教育控制论等学科都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分支学学科。

而教育学则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育的文献和著作,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传说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全书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都作了概括性的描述。

如“教学相长”“几十而教“不淩节而施”,“长善而救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教育规律性的认识,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的人的认识活动。

从这方面看,教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门具体的教育学科,都是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来揭示探讨教育的有关规律,属于整个教育科学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教育科学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分支?意见并非一致。

无论如何划分,教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学校卫生学、教育社会学、电化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教育控制论等学科都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分支学学科。

而教育学则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概况形成完整的体系。

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传说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全书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都作了概括性的描述。

如“教学相长”“几十而教“不淩节而施”,“长善而救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教育规律性的认识,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另外,我国的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庄子的《庄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韩愈的《师说》等,都涉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

在西方,较早涉及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献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等。

第一讲 绪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

第一讲   绪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

二、“教育”的概念
㈠ 界定“教育”概念的视角 1、“描述——操作”视角界定法 2、“社会——人类”视角界定法
㈡ “教育”概念的界定
第一,需要抓住教育人类自身欠成熟与社会要求 既成熟一对基本矛盾; 第二、需要凸现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体化的 教育的目的; 第三、需要展现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的 教育过程; 第四、需要揭示教育活动的交往性、动力性、社 会性等诸多属性; 第五、需要涵括广义与狭义教育的层次性:广义 教育指有目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活动,包括 各级各类的教育;狭义专指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受教者获得 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校教育活动。
㈡ “教育”的西方理解
第一、教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施教者 只不过是学生新思想的“助产”者 ,帮助学生 “生产”——新思想、新观念 ; 第二,教育是对学生内心智慧的引导、导出, 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西方的自然主义教 育思潮、学生中心论盛行之故也缘于此; 第三,教学的全部过程不能缺少学生的自动参 与,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制造者;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卢梭把自然主义教育 思潮推向成熟,杜威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推向 高潮,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始终在教育领域占主 导地位。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一 乐也;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二乐也;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三乐也;“教” 内涵分解: 第一、表明古时人们认识到教育师生的双边活动 双边活动; 双边活动 重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间对象性交流的存在——此 为东方教育重视教师教育中的主导甚至支配作用之 特点。 第二、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外部 外部系统文化经典的传 外部 传 授; 第三、重视施教者的权威性和教育过程的严肃性 ;
㈠ “教育”的东方理解
教”字可写作“敎”,此字左上为“爻”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全院各师范专业学时:56 学分:3.5课程性质:公共课《教育学》是师范教育类各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第一至十五章,共十六个章节,每周3学时,授课18周,共计56个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时数为44个学时,实践教学为12个学时。

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与讨论、探究、实践训练相结合,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典型的教育案例,并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学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学内容:绪论(2课时)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初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教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专门问题,而是教育中最一般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要求有比较严密的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科学的教育方法,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经验的重视并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从而出现了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二、掌握教育学,是正确制定和自觉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条件三、认真学习教育学,是科学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四、学习教育学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五、深入学习教育学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提参考阅读篇目:1.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德育模式: 认知模式 体谅模式 社会模仿模式
二、智育: 概念: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 智能的教育。 任务:1.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 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2. 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体育: 概念: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 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任务:1. 增强学生的体质;2. 向学生传授体 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 通过体 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 向国家输送 优秀体育运动员。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教育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 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 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 更好的发展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 施教 (5)教育应充分发挥身体机能的互补性
4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 教育 主要包括: 一个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二个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 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 四个统一:文化与思想、书本与实践、自身 价值与服务祖国、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 五育协调:德、智、体、美、劳 全面贯彻: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 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 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相互制约 1) 社会政治文化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文化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与目的 (2)政治文化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文化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教育学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规律,提炼教育原理和方法,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群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2、教育学研究对象?三方面内涵:1教育学是观察一般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的。

2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的。

3教育学是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1发展教育理论2解释教育问题3改造教育实践4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5、教育学研究目的:教育学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达到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的目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6、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辑录他言论的《论语》里。

7、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孔子、孟子教育思想。

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卬,开而弗达”、“禁于未发”、“不陵节而施”等重要教育主张。

8、夸美纽斯:主要贡献:1、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构了基本框架。

2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天性,这一思想主张对尊重儿童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3特别强调普及义务教育4倡导“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5提出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设想,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9、赫尔巴特:突出贡献主要表现:1建立了规范教育学。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认为教育学的类型可分为: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2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为教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并试图回答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如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影响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广泛而多样的,涉及到各个层面的教育活动。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个体教育个体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关注的是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

个体教育主要研究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学习过程,探讨影响个体学习成果的因素,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发展阶段的个体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

个体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关注的是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活动,如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等。

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等各个方面。

研究者需要关注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效果评估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策略等问题。

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也是公认的传统教育形式。

学校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学校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学校文化等方面。

研究者需要关注学校教育的目标设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问题。

此外,学校教育还涉及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关注的是教育的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

教育政策的研究对象包括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个层面的教育政策。

研究者需要关注教育政策的目标与效果、政策实施的困境与挑战,以及教育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5.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是教育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包括国际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研究者需要关注跨文化教育的文化差异、教育体系的异同以及跨文化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熟悉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熟悉现象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开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熟悉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
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的人的熟悉活动.从这方面看,教
育是熟悉现象.
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融于整个社会现象之中,当它被人们熟悉
和研究时,便成为教育问题,也就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 是事物本质之间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存在于教育事务内部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中, 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 揭示出教学的根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和说明教育规律.。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教育是国家重要的政治领域深受国家政 治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内需要对其作出政治决定的 最重要事项主要有:教育目的、教育制 度、教育经费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等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的最主要的标
志统治阶级控制和影响教育部门的主要方法有: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决定着教 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人的身心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的
人的身心发展又是有阶段性的每个发展阶段有 着不同质的规定性
在一个阶段的发展中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然 后由量变到质变使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两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但前后相邻的阶 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前一阶段内准备了向后 一阶段的过渡
3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 梁
新的科学技术所以能够较快地应用于物 质生产过程高等教育在中间起着中介的 重要作用
四、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被吸纳进学校教育领域的文化叫学校亚文化其
余的称为文化背景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学校亚文化和文
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上 文化通过学校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反映在
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遗传素质会随着环境影响和实践活动的作用而 发生一些变化
5.遗传因素会通过社会陈规的机制对人 的发展产生影响
许多遗传性的身体特征构成识别这些陈 规的明显可见的线索这些线索将导致人 的行为或机会的限制并且通过某种更微 妙的途径导致人们特殊的社会态度和期 望所有这些影响最终都会在人的能力水 平、情绪反应、理想抱负以及人生观上 打下烙印
2.环境决定着人身心发展的内容和水平 不同类别不同水平的社会环境影响导致人在心
理发展内容和水平的差异

绪论+教育学

绪论+教育学

人类教育现象,可从两个维度加以说明:
• 从横向看
• • • • • (1)学校教育 (2)家庭教育 (3)社会教育 (4)自我教育 (5)自然形态的教育
• 从纵向看
• • • • 原始教育现象 古代教育现象 近代教育现象 现当代教育现象
2.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 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
温馨提示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指导
与讨论相结合。
作业方式:课堂笔记、课堂作业。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教育学课的三个主要任务
1、确立科学和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2、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3、了解必要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学的基本框架
教育学
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师与学生 课程 教学
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教育 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 喜欢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
(二)是教师确立科学教育观的基本途径
一个教师只要有了好的教育观,对教育、 对学生有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就一定会找到 合理的方法,就会使学生获得好的发展。一 些教师之所以教书没有成功,不是他的知识 不多,也不是他不喜欢这个职业,主要原因 是由于他们教育观的不当或缺失。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大家的看法是有差异的。但 综合来看,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下面
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是一个现代专业化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教师确立科学教育观的基本途径。
第三,可以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打下基础
(一)是现代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教师教书不是随意的,应该是理性的, 不仅要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先进的 教学方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要懂得和 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 把书教好,也才能体验到当教师的乐趣。因 此一个人要从事教书的职业是必须要学习教 育学的,这是国家教师任职的资格要求。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对象
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的科学。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的《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含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 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 的人的活动。
2)中国古代文献中有“教”、 “育”的言论
教育学概论
@
基本要求:
1、上课必须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 (老师讲课内容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讲,同 时听课和笔记状况直接影响平时成绩)
2、上课必须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绝不允许不良习惯的出现,如:迟到、上课 玩手机、逃课等。如确有实事,无法按时上 课,必须事先请假(短信请假概不批准)。
第一讲 教育学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意义和方法
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 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实践
1. 教育现象 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
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2. 教育问题 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
被人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 矛盾和疑难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之五):“妈妈,我不敢说”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在菜市里买菜,小明看 见一个小偷把手伸进旁边一位阿姨的口袋想偷阿姨 的钱。小明正想上前制止的时候,小明妈妈也发现 了小偷的行为,妈妈赶紧把小明拉到一边来,及时 制止了小明的行为。回到家里,妈妈教育小明说: “小明,你这么小,在街上遇见坏人做坏事千万不 能讲,他们会打死你的,千万要记住啊!”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实事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 的内在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 和体系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或者是一门研究 人类教育这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理论的主要特性
1、综合性、跨学科性 综合性、 (1)理论提出背景的综合性、多样性。 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 学等学科吸取材料,加以消融、综合、统 一,构成其理论基础; (2)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决定学科的综合 性与跨学科性; (3)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更新必须依靠其 他学科 ,从它学科吸取营养并发展自己;
育字甲骨文上为“子”,下为肉,为上下
结构,上部之子示“逆子”,以产下之形 代表受教育者;下部之肉示“逆子”是从 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暗示其与母亲的关系。 《说文解字》说“育,养子使作善也”。 “育”字形象的表示长者对孩子不只是身 体的赋予,同时好承担使其成长为社会人 的重要的教育职责与任务
教育的缘起即分析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一 乐也;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二乐也;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三乐也;“教” 内涵分解: 第一、表明古时人们认识到教育师生的双边活动 双边活动; 双边活动 重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间对象性交流的存在——此 为东方教育重视教师教育中的主导甚至支配作用之 特点。 第二、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外部 外部系统文化经典的传 外部 传 授; 第三、重视施教者的权威性和教育过程的严肃性 ;
二、“教育”的概念
㈠ 界定“教育”概念的视角 1、“描述——操作”视角界定法 2、“社会——人类”视角界定法
㈡ “教育”概念的界定
第一,需要抓住教育人类自身欠成熟与社会要求 既成熟一对基本矛盾; 第二、需要凸现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体化的 教育的目的; 第三、需要展现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的 教育过程; 第四、需要揭示教育活动的交往性、动力性、社 会性等诸多属性; 第五、需要涵括广义与狭义教育的层次性:广义 教育指有目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活动,包括 各级各类的教育;狭义专指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受教者获得 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校教育活动。
㈠ “教育”的东方理解
教”字可写作“敎”,此字左上为“爻”
(卦),取自《易经》,表“双五交”,以示 天地,即此代表《易经》等传统人类文化经典; 左下为“子”,代表受教者;右上为“卜”, 示教鞭,象征教育者和教育的权威与严肃;右 下为“手”,表示施教者。也有认为右部上下 结合以示手执棒指点天地,象征巫师等教育者 的施教形态。“教”被理解为施教者通过严格 的教育方式向受教者传授系统人类文化经典的 活动。诚如《说文解字》中所言,“教,上所 施,下所效也”。
㈡ “教育”的西方理解
第一、教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施教者 只不过是学生新思想的“助产”者 ,帮助学生 “生产”——新思想、新观念 ; 第二,教育是对学生内心智慧的引导、导出, 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西方的自然主义教 育思潮、学生中心论盛行之故也缘于此; 第三,教学的全部过程不能缺少学生的自动参 与,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制造者;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卢梭把自然主义教育 思潮推向成熟,杜威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推向 高潮,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始终在教育领域占主 导地位。
2、实践性 应用性比较强,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最终 要接受教育、教学实践和广大教育实践者的 检查和鉴定。 3、层次性 层次性表明其内在结构的系统性、有序性 及其不同的功能。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由其研究对象——教育的性质和 特点决定。 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基础理念是把 “人”作为文化的存在物。科学与人文构 成教育的双重本质,科学过程与人文过程 的统一,才构成健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学的任务与意义
(一)教育学的任务 在于研究和提示人类存在和发展 的规律,为人们提供一个观察与 认识教育现象,从事教育实践的 指导性工具,提供一个可以推动 教育进步的发展范式。
(二)教育学的意义
1、从学习者方面来说 (1)给予学习者以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 使之懂得并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基 本规律;(2)给予学习者以方法、技术 方面的原则指导;(3)提高学习者从事 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就是培养学生 的专业思想和敬业精神。
2、从社会、国家方面来说 从社会、
(1)教育学要为现实的教育改革探 索新的道路。 (2)预测未来教育。
3、从教育学自身的建设方面来说 (1)教育科研人员素质上的缺陷; (2)心理学的落后; (3)紧扣当前教育改革和理论建设需要的 教育科研课题仍嫌不足;理解与概念 一、“教育”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具体实在的活动。由于世界 各国的教育都是在其特定、具体的历史文化 条件下展开的。因此,不同的历史文化观对 “教育”有不同的理解。从东西方两个角度 出发分析教育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