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伤寒论少阳枢纽之郁结_赵凯
《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及提纲问题探析
《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及提纲问题探析
包雨晴;石银龙;周春祥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024)002
【摘要】探讨《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并进行剖析,故从少阳病易经腑同病,易气郁、易化火,易生痰、生饮、生水,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厥阴之气不和等特点来阐述.作为一经病的提纲主要指这经病的主要证候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起到提纲
挈领的作用.同时在描述的手段上,可以是这经病主要证候的病机、临床表现及病变
特点.笔者梳理了历代医家对少阳病提纲的看法,以及论证第263条可当之无愧地作为少阳病提纲的观点.
【总页数】2页(P143,152)
【作者】包雨晴;石银龙;周春祥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明基医院,南京210036;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明基医院,南京 2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
【相关文献】
1.探析《伤寒论》以"四逆"命名的治厥方证治特点及现代药理基础
2.《伤寒论》中治疗咳喘的用药特点探析
3.从《伤寒论》用药特点探析中医避误思维
4.《伤寒论》少阳病篇几个问题之我见
5.《伤寒论》厥阴病提纲病理实质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也谈少阳腑证
也谈少阳腑证
李克绍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1980(0)5
【摘要】一近代解《伤寒论》者,一般都把太阳、阳明二经病分为经证和腑证,而对于少阳病则鲜有论及经腑者。
非不论也,是不易论也。
因为太阳之腑是膀胱,职司排泄小便,只要小便不利又加上小腹满,就可诊知是太阳腑证。
阳明之腑是胃与大肠,主司食物的受纳与传导,凡证见腹满、腹痛而又便秘,就可知是阳明腑证。
【总页数】2页(P40-41)
【关键词】少阳腑证;整体观;分经;结胸;少阳腑病;全观法;内科杂病;《伤寒论》;《伤寒杂病论》;经证;心下痞硬;心下痞鞕;三阳病;少阳病;六经辨证;头项强痛;太阳腑证;太阳腑病
【作者】李克绍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从5则验案谈少阳病证治法则 [J], 刘永军;李俊明
2.就癃闭证谈腑病治经 [J], 谭旭宏
3.论急性胰腺炎从少阳腑证辨证治疗 [J], 叶世龙
4.浅论少阳病腑证 [J], 王宗柱
5.少阳病也当分经腑两证 [J], 周俊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大家胡希恕解读少阳病:“伤寒论之治剂亦以少阳为繁多也”
伤寒大家胡希恕解读少阳病:“伤寒论之治剂亦以少阳为繁多也”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胡希恕注:少阳病,即是半表半里的阳证,阳热之邪,郁集于胸腹腔间,外不得出于表,内不得入于里,热循孔道以上炎,则口苦、咽干、目眩三者,乃其必然的反应,以之为少阳病的有热特征。
胡希恕按:半表半里为胸腹二大腔间,乃诸脏器所在之地。
若病邪集中于此体部,常诱使诸不同的脏器发病,为病相当复杂多变,不过若只是多热的阳证,其热必循孔道以上犯,则口苦、咽干、目眩即成为一般的证候反应,故为少阳病的概括特征。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胡希恕注:少阳中风,即指太阳中风转属少阳而言者。
两耳无所闻、目赤者,亦同口苦、咽干、目眩一样,亦皆热邪充斥于胸腹腔间,上犯头脑为证。
胸中满而烦者,即胸胁苦满而且心烦也。
此本柴胡证,故不可吐下,若误行吐下,徒虚其胃气,亡津液,其结果更不止于心烦,还使其人悸而惊。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
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胡希恕注:太阳伤寒脉浮紧,弦细为少阳脉,伤寒脉变浮紧为弦细,虽头痛发热则已转属少阳病了。
少阳病不可发汗,若误为伤寒而发其汗,亡失津液,胃中燥必谵语,故谓此属胃,此可与调胃承气汤和其胃即愈。
若不使胃和,则必进而烦躁且心悸也。
胡希恕按:上条述少阳不可吐下,此又说少阳不可发汗,可见少阳病的治疗只有和之一法。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胡希恕注:凡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病者,则一般常现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等证候表现,若还未经过吐、下等误治,而脉沉紧者,则宜与小柴胡汤。
胡希恕按:前二条分就中风伤寒转属少阳病,而提出不可吐、下、发汗的禁忌,而本条又概括中风和伤寒,凡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者,对此提出一般的证和治,详见太阳病篇小柴胡汤证,可参考。
《伤寒论》少阳病篇解析
《伤寒论》少阳病篇解析《伤寒论》少阳病篇列有条文10条,论述了少阳病的提纲、脉症方药、治法禁忌、变证、传变及欲解时间等内容。
本篇条文简少意赅,条文的次序结构安排也大有深意。
本文拟从条文次序可能的内在逻辑及“伤寒皆热病之类”的角度梳理该篇脉络探讨其主旨。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第263条)。
是少阳病篇第一条,也是少阳病的提纲证。
口、咽、目等窍为藏府精气之总窍,是精气由里表于外、与天地气相通之处,故谓之半表半里,少阳司“三焦相火之游行”,位处半表半里(柯韵伯语),李克绍认为“少阳又称少火,游部,游于三焦,生发活动,不亢不烈,郁则化火,结则烦闷痞硬”(《伤寒解惑论》)。
该条反映少阳病热化的开始,因为在人体正常状态下,阴平阳秘,没有失衡的热化及寒化,但如果邪气侵及少阳,少阳即开始热化以抵抗外邪,广言之,热化是六经气化在病理状态下的表现。
胆与三焦为少阳府,少阳热化则郁热不降,上蒸清窍出现口苦,热伤津则咽干,热化风则伤目为目眩。
“热化”是在少阳病篇的思想核心。
因有“热化”,所以在少阳病开始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的少阳伤寒,风热闭阻、热扰胸膈的少阳中风,在少阳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少阳病入腑的往来寒热,胁下痞硬,脉沉实的大柴胡汤证,少阳病三阳合病的“脉浮大,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少阳病入阴之“无大热,其人躁烦者”,只有到少阳病欲愈时热化消解,惟见“脉小”。
该过程反映了“热化”在少阳经腑邪正相搏、由表及里的过程。
另一方面,“热化”非仅局限于少阳经,《内经·热论》论述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也是同义。
在《素问·热论》中提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等论述了邪气在六经中“热化”的不同形态。
《伤寒论》各个篇章则是对六经受邪后“热化”的进一步变化有更加具体的描述,少阳病篇的描述即是其一。
那么,何谓“热化”?“热化”是“气化”的一种病理表现。
《伤寒论》述要-2171-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171-《伤寒论》述要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伤寒论》作者简介及成书
1、《伤寒论》成书于约公元()年
A、204
B、205[正确答案]
C、206
D、207
2、《伤寒论》的六经分证方法来源于()
A、《素问.病能论》
B、《素问.疟论》
C、《素问.风论》
D、《素问.热论》[正确答案]
3、少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
A、头项强痛而恶寒
B、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
C、脉微细,欲寐
D、口苦咽干目眩[正确答案]
4、)在中医学中占重要学术地位,被誉为“经典临床学”、“医方之祖”“医门之圣书”
A、《温病学》
B、《伤寒论》[正确答案]
C、(脉经》
D、《针灸甲乙经》
5、《汉书.艺文志》载有医经七家,()卷,经方11家()卷
A、274,216
B、216,274[正确答案]
C、214,276
D、276,214。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63条(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足少阳胆经也。
《内经》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胆瘅。
《甲乙经》曰∶胆者中精之府,五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
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
少阳受邪,故口苦、咽干、目眩。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少阳者,胆经也。
其脉起于目锐眦,从耳后入耳中,挟咽出颐颔中。
邪伤其经,故口苦、咽干、目眩也。
口苦者,热蒸胆气上溢也;咽干者,热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热熏眼发黑也。
此揭中风、伤寒邪传少阳之总纲,凡篇中称少阳中风、伤寒者,即具此证之谓也。
【 集注 】林澜 曰:论中言少阳病,胸痛耳聋,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痞,半表半里之证详矣。
此何以曰:口苦咽干目眩也?大抵病于经络者,此篇诸条已悉之矣,若胆热府自病,则又必有此证也。
沈明宗 曰:此虽少阳总证,然偏里矣。
少阳主胆,其脉循络于耳,故胸痛而耳聋。
仲景另出手眼,以补口苦、咽干、目眩之里证,乃括少阳风伤卫、寒伤荣,风寒两伤而言也。
吴人驹曰:少阳者,一阳也。
少阳之上,相火主之。
若从火化,火盛则干,故口苦咽干也。
少阳属木,木主肝,肝主目,故病则目眩也。
魏荔彤 曰:胆府与少阳经为表里,而非半表半里之谓。
半表者,对太阳之全表言;半里者,对太阴之全里言,故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总以经络之界为言。
又曰:经中所谓不必悉具者,指或中余证,而少阳经胆府之主病,未有不悉具而遽可指为少阳病成者。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太阳主表,头项强痛为提纲。
阳明主里,胃家实为提纲。
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奇而至当也。
盖口、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也。
三者能开能阖,开之可见,阖之不见,恰合枢机之象,故两目为少阳经络出入之地。
《伤寒论》少阳病篇解析
4 期
因 风寒 湿 外 袭 , 次 化 热 伤 阴 , 治 以桂 枝 芍 药 知 渐 故 母 汤 祛风 除湿 , 温经散 寒 , 滋阴清 热 。方 中 以桂枝 麻
黄 祛风 通 阳 , 子温 经 散 寒 止 痛 , 附 白术 防 风祛 风 除
赵某 , ,8岁 ,0 9年 1 女 4 20 0月就 诊 。 因汗 出 当
风, 风湿 遂袭 筋骨 而不 觉 , 始则 两 足酸麻 , 而 足 膝 继 肿 大 , 伸不 能 。左手 脉沉 弱 , 屈 右手 脉 浮濡 , 症合 脉 参 , 为 : 证。由其 汗 出入水 , 诊 痹 汗为水所 阻 , 聚而成 湿, 湿成 则善 流关 节 。关节 者骨 之所 凑 , 之所 束 , 筋 又 招外 风 人伤 筋 骨 , 风湿 相 搏 , 脚 膝 肿 大 而 成 为 故
此 , 发 毒性 小 和不 良反 应轻 的药物是 一个 急 需解 开
续以此方加减治疗 3月 , 病情 明显好转 , 晨僵 已少 于 3mn 疼痛显 著减 轻 , 查类 风湿 因子 阴性 。继 0 i, 复
续守方 辨证调 理 , 病情 稳定 。
参考文献 :
f 王冠华. l 1 汪履秋教授治疗类 风湿性关节炎经 验介绍[ . 中医 , J新 】
( 收稿 日期 :0 2 0 — 6 2 1— 3 2 )
决 的 问题 。中医辨 证分 型治疗 类风 湿关节炎 疗效可 靠, 又可 减轻 西 药不 良反 应 、 改善 患者 生活 质量 , 患 者 易于接 受 。但本 病正 虚邪实 反复演 化 , 病邪 缠绵 ,
《 伤寒论》 少阳病篇解析
去 反 易伤正 。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是 一种 病 因 尚未 明 了的 慢性 全
伤寒论原文-少阳病篇
伤寒论原文-少阳病篇伤寒论原文-少阳病篇伤寒学派源自中国古代医药学术体系,其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就是《伤寒论》。
这本经典是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全书分为六篇,分别讨论不同类型的伤寒病。
其中,《伤寒论》第五篇名为“少阳病篇”。
《少阳病篇》是《伤寒论》中的重要篇章,探讨了少阳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辨证治疗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对《少阳病篇》进行详细解读。
少阳病是一种外感疾病,主要是指阳气与阴气之间的失调所致。
根据《少阳病篇》的记载,这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寒热往来、头痛、眩晕、口苦、呕吐、胁肋胀痛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苔脓、舌质暗红、脉象浮紧等体征。
经过详细的辨证施治后,张仲景总结出了两个重要的治疗原则:一是“不可攻其表,当解其肌”,即不可直接攻击表面的症状,应优先调理肌肉;二是“不可多攻其脉,当调其营卫”,即不可过度调节脉搏,而应调节营卫之气。
根据不同的病情,张仲景提出了“阳病三阳”的理论。
所谓“阳病三阳”,指的是少阳、太阳、阳明三种病症的表现。
在《少阳病篇》中,张仲景详细阐述了少阳病与其他两种阳病的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少阳病患者,张仲景推荐了一些草药和治疗方法。
在草药方面,他建议使用黄芩、柴胡、半夏等药物,以清热、降逆、解表的方式治疗病症。
此外,他还对于针灸疗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将其作为治疗少阳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少阳病篇》还对少阳病的并发症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张仲景明确指出,少阳病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容易转化为更严重的太阳病或阳明病。
因此,对于少阳病的治疗需要早期干预,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总的来说,张仲景的《少阳病篇》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经典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医者对于少阳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为当今医学实践提供参考。
虽然这本经典问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其价值依旧不减。
《少阳病篇》中所述的种种病症与治疗原则,对于今天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伤寒论》少阳病治法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
《伤寒论》少阳病治法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作者:瓮新栋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10期【摘要】当病邪对少阳半表半里产生侵袭时会导致少阳病发生,在《伤寒论》中将“解郁热、和枢机”提出,并针对少阳病进行治疗,其存在较显著的临床价值。
本文主要论述在内科杂病中,《伤寒论》少阳病治法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伤寒论;少阳病;内科杂病;应用状况【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9-0111-02少阳病在《伤寒论》中的治法為和解法,对于和解来说,它并不是调和折衷,不分邪正,其实质内容主要在于转运枢机,扶正祛邪。
临床实践研究显示,少阳病治法在外感疾病中得到有效应用的同时,在内科杂病种的应用也十分广泛[1]。
《内经》中提到:少阳在半表半里,邪气可以通过表进入里的同时,也可以从里出表。
少阳在机体中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在邪气侵入少阳的情况下,会出现枢机不利的情况,升降失去正常状态,肝胆之火上行,所以导致目眩、咽干及口苦等相关症状出现。
临床多采用小柴胡汤对其进行治疗,柴胡的主要作用为升清透邪,黄芩具有清热的作用,半夏和生姜可以降逆止呕,大枣、甘草和人参具有扶正祛邪的功效,上述中药成分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和畅枢机、内外宣通及调节升降的作用。
同时,少阳病治法在各种内科杂症和发热性疾病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包括高血压、胸膜炎、精神分裂症、肾炎、胆石症、胆囊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疟疾、扁桃体炎及感冒等,从药理学角度来说,小柴胡汤的作用有保肝、镇咳、镇吐、抗病原体、抗炎及解痉等,因此为本方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2]。
在少阳病治疗过程中,张仲景提出不可吐下、不可发汗的说法,这也是少阳病的三禁,因此小柴胡汤又被称之为三禁汤。
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对应变权宜的措施进行合理采取,在内科杂病治疗过程中,该治疗原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
2.1 少阳兼表时需要和解发表治疗《伤寒论》可以对存在肢体疼痛、微恶寒、发热症状的太阳表证进行有效治疗;通过和解少阳兼和太阳的方法对存在心下支结、微呕症状的少阳半表半里证进行治疗,主要方为柴胡桂枝汤,由桂枝汤和小柴胡汤相合而成,其中桂枝汤的主要作用包括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小柴胡汤的作用为和解枢机。
浅谈伤寒论少阳中风病(少阳感冒)
浅谈伤寒论少阳中风病(少阳感冒)《伤寒》——少阳中风少阳中风在今天看来,就是典型的少阳感冒,为临床感冒的⼀种常见类型。
在初学《伤寒》时,我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太阳主表,所以感冒初起都应是病在太阳,不是该选⿇黄汤治疗,就是要⽤桂枝汤治疗。
但到了临床才会发现,感冒后⽤⿇黄汤或桂枝汤的机会⾮常少,如果不求辨证审因,孟浪⽤之,则往往适得其反,不是⼝⼲,就易咽痛。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感冒虽为感受外邪所得,但却不尽然是单纯的表证,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
如果我们只会将感冒分个风热、风寒,或者伤湿,分型⽽论治,那么这样的中医最终会沦落为连个感冒也看不好。
如此,我们中医不仅谈不上发展,连⽣存都会变得岌岌可危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到今天还强调学习中医经典,逼着年轻的中医⼀定要平⼼静⽓,翻《内经》、读《伤寒》,在古籍中汲取营养,在继承中成长。
在《伤寒论》中,通篇都是在讲外感病的治疗。
纵向来看,六经病证体现了外感病由表及⾥、由热转寒、由实转虚的⼀般演变规律;但横向来看,六经皆有表证,太阳⾃不必⾔,阳明表证表现为⾝热⽬痛⿐⼲,不得卧(见《伤寒论·伤寒例》),可⽤葛根汤治疗,少阳表证则主以⼩柴胡汤,太阴表证主以桂枝⼈参汤,少阴表证⽤⿇黄附⼦细⾟汤,厥阴表证可⽤乌梅丸等等。
⽽少阳中风,就说的是少阳外感,也就是少阳表证。
⾸先说少阳中风的表现,也就是临床该如何诊断少阳感冒。
伤寒论第96条说:伤寒五六⽇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烦喜呕,或胸中烦⽽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下悸、⼩便不利,或不渴、⾝有微热,或咳者,⼩柴胡汤主之。
第264条更明确指出:少阳中风,两⽿⽆所闻,⽬⾚,胸中满⽽烦……,265条则说: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第379条⼜说:呕⽽发热者,⼩柴胡汤主之。
如果再加上妇⼈经期感冒(第143和144条),那么少阳中风表现可以概括为:(1)发热:为必见之症,可表现为寒热往来,或头痛(双颞少阳经所过部位)发热,或呕⽽发热,或经期发热,其热势可⾼可低;(2)少阳郁⽕表现:胸胁苦满⽽烦,咽⼲,⼝苦,⽬眩,⽿聋,⽬⾚;(3)脉象:脉弦。
《伤寒论》少阳病篇总结,干货
《伤寒论》少阳病篇总结,干货一、少阳病提纲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二、少阳病本证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三、少阳8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四、少阳三禁:禁汗、吐、下三法,只宜和解。
(重点)五、少阳病:本证1方证(小柴胡汤)+兼变证6方证(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热入血室证。
)现分述于后。
1、少阳本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组成:柴、芩、夏、参、姜、枣、草其基本病因病机是: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
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
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请各位背熟此加减法2、少阳病兼变证。
(1).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太阳表证《伤寒论》146 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组成:小柴胡汤+桂枝汤本方为少阳、太阳表里双解之轻剂,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
病机:邪犯少阳,表证未解。
治法:和解少阳,兼以解表。
(2).大柴胡汤证实为少阳兼阳明里实证,《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 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组成:小柴胡汤-甘草+大黄、枳实、芍药本方为少阳阳明合病。
第三节、少阳病本证一、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
第三节、少阳病本证一、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第三节、少阳病本证一、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证:原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语译:伤寒或中风经过五六天后,出现恶寒发热交替出现,伴胸胁满闷、默默少言、不欲饮食、心烦、恶心呕吐等症状。
或可出现胸中烦闷、不呕吐,或口渴,或腹痛,或胁下痞满、结硬疼痛,或心悸、小便不畅利,或口不渴,微有身热,或咳嗽等症。
这些症状的出现,为病已出太阳,又未入阳明,而是邪入半表半里的少阳证,可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治疗。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
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解词:(1)往来寒热——即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
(2)胸胁苦满——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
(3)默默——即表情沉默,不欲语言,心情不爽快的样子。
(4)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肝胆相连皆属木,脾胃相连皆属土,木本克土,木为高,土为下,因此邪高的肝胆,必然影响到其下位的脾胃,仲景以此来解释少阳喜呕的机制。
提要: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治。
分析:成因: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正气虚弱,气血不足,邪气乘虚而入)。
病位:少阳胆、三焦。
症状: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往来寒热,时作时休)——邪侵少阳,病在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正邪互为胜复,故见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胁下硬满、胸胁满不去、胁下满——胆经循两胁,邪侵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心中不爽快)——胆腑气郁,疏泄不利,精神抑郁所致。
胆腑气郁,致脾胃纳化失常故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胆火上炎,扰及心神则心烦;干犯胃腑,胃气上逆则喜呕。
脉沉紧(脉弦的变脉)——少阳气郁,气血不能外达故脉沉;少阳木郁,血脉挛急故脉弦。
伤寒论少阳病篇
34
原文165:伤寒发烧,汗出不解,心中痞硬, 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提要:少阳兼里实证治
❖ 分析:
发烧汗出不解 继103条补充大柴胡证脉证
心中痞硬
又可视少阳兼里实另一种
呕吐下利
临床体现,治同103条
❖ 鉴别与利用:
大柴胡汤证条文有103、165、379三条应互参
2024/9/28
35
大柴胡证 少阳胆 兼里实 小柴胡证 郁失枢 不兼里实
❖ 提要:少阳兼里实旳证治
2024/9/28
33
❖ 分析:
少
呕不止 郁郁微烦 少阳胆郁失枢之证
阳 兼 里
心下急(胸胁苦满之甚)—热结于肠 实
❖ 治法:和解少阳 攻下里实—大柴胡汤
❖ 方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大黄枳实—泻阳明里实
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
姜枣
2024/9/28
载药和中,祛饮止呕 制缓大黄速下之势
2024不/9/2可8 发汗—谵语
8
第二节、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原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 苦満,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 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 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提要:述太阳误治转属少阳旳证治
2024/9/28
9
❖ 分析:
发烧恶寒交替出现 往来寒热 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邪正相争
少阳热型)
苦于满,胸胁以胁满为主
胸胁苦满
(经输证)
少阳受邪经气不利
—邪郁经输
嘿嘿—胆气郁结 心烦—胆火扰心
不欲食、喜呕—胆气犯胃
—胆郁 —郁而化火
小强说《伤寒》之八——谈少阳气郁
小强说《伤寒》之八——谈少阳气郁少阳气郁:即由于少阳枢机不利引起的气滞证候,有人也将其称为少阳病经证,最有代表性的是四逆散证。
临床以胸胁时有胀满不适,四肢末端发凉(厥逆),伴见脉弦为辨证要点,有时也会出现脘痞、腹胀、腹痛、下利等消化道症状,但一般较胆腑郁滞症情为轻。
1发生本证的患者常有一定的体质基础,中医称为“木”型人、“少阳”人,现代心理学则称为A型性格,主要表现为好动、性急,敏捷能干,思维灵敏,但易多疑善忌,敏感,体格上多见面青体瘦,脉弦。
通俗点儿说,可以概括为——“三快”、“一急”、“一多”,即走路快、吃饭快、说话快、脾气急、想得多。
上述体质之人,在外感邪退之后,或生气郁怒之时,容易出现乏力、肢冷、喜叹息,可伴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发为少阳气郁。
2少阳气郁治宜疏达气机、调和肝脾,仲景主以四逆散。
该方由柴胡、芍药、枳实和炙甘草组成。
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
芍药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佐以枳实行气下气,泄热破结,与芍药相配,又能行气活血,使气血调和。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兼益脾和中。
诸药合用,升降同调、散收并举、气血并理、肝脾同治,使气机畅、血气和、脏腑调、阳气达而厥逆自除。
制方切合《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旨。
3临床之上,气滞日久,可以郁而化火,火郁于内,则见口苦、咽干、心烦、失眠,治用小柴胡汤加减升散清解郁火;火邪炎上,可发为咽干、目赤、头昏、头胀,可用后世加味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治疗;火邪灼津为痰,痰阻心窍,又会出现烦惊、失眠、狂躁等神志症状,可用柴胡加龙牡汤治疗。
至于挟血气上逆而肝阳亢、并冲气上逆而作奔豚,又当别论治之。
试论《伤寒论》如何治疗气郁发热
试论《伤寒论》如何治疗气郁发热
范多多;王健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4(029)003
【摘要】人体之气周而复始,升降出入不断的运动着,气的运动推动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郁的形成,可以由外界致病因素所致,也可以由情志内伤所引起,还可以因痰、湿、食、血等郁积所成.当气机郁滞,发挥推动、兴奋、升发、温煦作用的阳气便会
壅滞而发热.在《伤寒论》中,仲景则通过开腠理、利外窍通下窍、和解少阳、泻下
逐瘀之法治疗气郁发热.
【总页数】3页(P475-477)
【作者】范多多;王健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论《伤寒论》外感表证"单发热"及"发热恶寒" [J], 柴瑞震
2.耳穴压豆结合栀子豉汤加味治疗气郁发热的临床观察 [J], 张友乾
3.伤寒论评话第36章阳明不仅可蓄水尚有柴胡气郁证——阳明病蓄水、气郁等证的辨证治疗 [J], 梁华龙
4.《伤寒论》方治疗产后发热举隅 [J], 周碧瑜
5.小柴胡汤治疗气郁发热验案二则 [J], 何乃峰;陈宪海;林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伤寒论》46条
浅析《伤寒论》46条
范丽;李琦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8(029)001
【摘要】《伤寒论》46条指出外感伤寒“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则仍可用麻黄汤解表。
因患者“阳气”郁闭较重,而导致服药后见心烦目暝,但汗出可解,重者衄血可解。
表证以汗解为正局,衄解为变局,亦即邪解的另一途径,故须留心观察,以作应变之处治。
【总页数】1页(P103)
【作者】范丽;李琦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7120046;陕西中医学院,712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伤寒论》少阴、厥阴病“以灸治厥”浅析——兼论《伤寒论》成书 [J], 朱玲;杨峰
2.《伤寒论》六经病特殊证型浅析 [J], 张楠
3.《伤寒论》审查病势浅析 [J], 吴怡;刘新桥
4.《伤寒论》运用生姜的规律浅析 [J], 杨晶晶;曹灿;崔瑛;渠柳;李瑞洁;王晓丹;巫晓慧
5.《伤寒论》下利呕吐并见证治浅析 [J], 齐聪聪;许二平;江始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8 浅论伤寒论阳郁 葛召波
山东中医杂志2014年4月第33卷第4期《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明代医家张介宾云:“阳主生,阴主杀。
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凡万物之生皆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
”(《类经附翼·大宝论》)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阳气的推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赖于阳气的温煦,虚邪贼风都有赖于阳气的抵御。
重阳气的思想贯穿于《伤寒论》的始终。
阳来则生,如太阳篇153条“手足温者易愈”;少阴篇292条“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
阳去则死,如少阴篇298条“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厥阴篇345条“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张仲景始终把阳气的盛衰作为疾病顺逆的标准,故吴鞠通云:“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
”然阳气病变除了阳虚还有阳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也”(《医经溯洄集·五郁论》)。
《金匮要略》云:“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阳郁就是阳气郁滞失宣,不能畅达,失去鼓舞、温煦、抵御、气化作用。
阳气贵在流通,若实邪阻滞,或为寒凝,或为热壅,或为湿遏,或为痰阻,或为血瘀,皆可使阳气郁滞,失于温煦,而出现阳郁之证;枢者,气之枢纽也,少阳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亦可郁遏;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虚失载亦可阳郁。
阳郁亦可变生他证如郁而化热。
1实邪阻滞,阳气郁遏1.1寒邪束表,卫阳被郁《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典型的卫阳被郁。
卫气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寒主收引凝滞,卫阳被郁,不得外达故身体疼痛,失其温煦而恶风,营阴郁滞故无汗。
肺合皮毛,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气喘。
《伤寒论》第23条:“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少阳病机重于郁
少阳病机重于郁内容提要少阳病机的根本在于气机郁而不畅,少阳气郁导致多种病证,如发热、胃肠疾患、湿郁、痰郁、血淤、津液不布及阳证似阴。
柴胡治疗诸多疾患在于开郁调气。
少阳病的病机,一般概括为枢机不利。
笔者认为枢机不利主要是指少阳气机郁而不畅。
少阳为游部,其气游行于三焦,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三焦气道通畅,饮食水谷新陈代谢,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旦邪入少阳,气机郁而不利,则会发生多种病变。
郁可导致阳气不通,使阳证似阴邪入少阳,气机郁而不利,阳气被阻不能通达,便会出现一些阳证似阴之症。
如《伤寒论》第148条云:“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
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
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这里论述的类似少阴病的手足冷、微恶寒、脉沉紧、脉细等症状,实际是由于阳气被阻,不能通达所致,所以用小柴胡汤解郁通阳,治其阳结,则病可愈。
四逆散所治疗的四逆,类似少阴病,也是由于阳气被郁,不能透达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所以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中说:“四逆散……其病盖少阳之类证,绝非少阴。
”“本方实治后世肝郁之病。
”①刘渡舟教授根据开郁通阳之法用小柴胡汤曾治愈男子阳痿,女子无性欲之证。
②这种由于阳气郁而不达所导致的阳证似阴,只要细心体察,在临床上还是不难辨别的。
如《伤寒论》所论的阳微结有头汗出一症,而阴不得有汗。
刘渡舟教授治疗的男子阳痿,女子无性欲,见于年轻体壮之人,脉象沉而有力。
从脉象上讲,六郁多沉,但既为阳郁,则脉虽沉而有力。
郁可化火,少阳邪热所由来少阳气郁不舒,日久可以化火。
少阳之邪热多来源于木郁,所以治疗时不可一味清热,而应该疏郁、清热并行。
小柴胡汤之所以以柴胡为君,就在于柴胡首先能疏利肝胆,解郁调气,同时又有清热之功。
263条少阳病提纲的口苦、咽干、目眩,均为少阳郁热之象。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2)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2)
顾武军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19)001
【摘要】对于大柴胡汤,其组成当以有大黄为是,而其作用重在清泄少阳之邪热,非重在通腑,所以其主治证并不要强调"便秘",其所治之下利证并不是热结旁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刘渡舟补出少阳邪热兼有太阴虚寒,对于拓宽其临床运用范围和如何应用仲景方都很有启迪;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抓住"胸满烦惊",其在治疗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疾病大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对于少阳病传变的条文,不能囿于少阳病,重在领会其以脉证为凭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同时要认识到顾胃气思想在预防疾病传变中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顾武军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29
【相关文献】
1.《伤寒论》少阳病篇解析 [J], 魏建华;伍镝
2.《伤寒论》少阴病篇评述(2) [J], 顾武军
3.《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1) [J], 顾武军
4.《伤寒论》少阳病篇几个问题之我见 [J], 刘进国
5.《伤寒论》少阳病篇刍议 [J], 周庚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伤寒论》科研
论《伤寒论》科研
金东明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32)6
【摘要】金东明教授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博、硕、本教学、临床与研究经验中,对如何做好《伤寒论》科研,在意义目的、选题领域、研究方法、成果评价、注意事项、择优先行6个方面首次从中医药高校教学角度,针对各专业、博硕本三级,系统探讨《伤寒论》科研内容与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研究报道.
【总页数】3页(P1276-1278)
【作者】金东明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2
【相关文献】
1.用动态观点读《伤寒论》——谈《伤寒论》的六经传变 [J], 张继烈;鞠鲤亦
2.《伤寒论》少阴、厥阴病“以灸治厥”浅析——兼论《伤寒论》成书 [J], 朱玲;杨峰
3.从博士生学习心得悟《伤寒论》教学之"得"——2007级博士班《伤寒论》教学体会 [J], 李赛美
4.《伤寒论》教学中科研能力培养的启示 [J], 张沁园;张成博;胡春雨
5.《伤寒论》课题科研设计思路方法释解 [J], 徐瑞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外, 主 开, 叫 做 太 阳; 盛 于 中 焦 以 腐 熟 水 谷, 主 阖, 叫做阳明。 此外, 阳气也充斥于表里之间, 主 枢, 流布于 三 焦 上 下, 对人体起着温煦长养的作 用, 叫做少阳。 三阳究其实质就是据阳气的强弱 及所在部位命名的, 抛开太阳之表, 阳明之里, 但 就少阳半表半里而言, 阳气的这种不亢不烈, 生发 。 少阳具有温 游行的作用, 便叫少阳, 又称“少火 ” 养五脏六腑, 疏通气机, 通达表里内外之性。 外能 调和太阳 之 气, 内 能 调 和 阳 明 之 气, 它既与表相 关, 亦与里相连, 犹如门轴之转枢, 故称少阳为枢。 2 少阳枢纽之功能 胆腑具有藏精汁、 主疏泄、 主决断、 寄相火之 功, 少阳胆经枢机通利, 则肝胆疏泄正常, 可助脾 胃运化, 使脾胃气机升降调达。 少阳枢转顺畅, 能 疏通三焦水道, 通畅元气, 促进一身气血津液的运 行。命门之火是相火之体, 相火为命火之用, 然而 必需借助少阳枢纽, 才能通过三焦畅行于机体内 外, 发挥少火生气和温煦的功能, 推动和激发机体 脏腑的活动, 同时又能奉养君火。 3 少阳枢纽郁结之病理 少阳之气不足, 则抗邪力弱。 其郁结可由外 邪直接侵袭少阳致其枢机不利, 气郁化火而为典 型的少阳病; 或由太阳失治误治转属而来, 邪结胁 下之 柴 胡 证; 此 外, 也 可 由 阳 明、 太 阴 转 化 而 来。 现简述少阳枢纽郁结病理特点如下 : 3. 1 易气郁化火 少火乃生发之火, 恶抑郁。 若
参考文献 [ 1]明 · 吴崑著, 孙国中, 方向红点校.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 M] .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1 : 34. [ 2] . 中国医药学 王苹, 纪立金. 小柴胡汤和法之探析[J] 2002 , 17 ( 4 ) : 203 - 204. 报, [ 3] 洪昇, 鲁艺, 陈萌, 等. 王庆国教授调枢机治疗思路探讨 [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 35 ( 10 ) : 702 - 703. ( 收稿日期: 2015 - 07 - 21 编辑: 孙理军)
: “伤 阳迫向阳明胃而中焦气分结滞者, 如 165 条 ” 汗出不解 …… 大柴胡汤主之。 若其人素 寒发热, 少阳不和兼太阴脾虚。 如 100 体脾虚或少阳误下, : “伤寒, ” 条 阳脉涩……小柴胡汤主之。 3. 6 易相火不足 疏泄无权 阳气不足者, 浊阴 必乘; 气机郁结者, 痰浊必生。 然而人之阳气易亏 虚, 若相火不足则生发疏泄无力, 气机失条达而抑 郁, 甚则相火僭越而为病; 少阳郁而化火, 虽有心 中烦闷、 目赤等症, 此火亦不可清不可下, 因其本 治宜以调枢发郁火。 医者不察而妄下 阳气虚也, 致使少阳火弱而内陷, 导致神虚火扰而心 之清之, : “少阳中风 …… 吐下则悸而 悸烦惊等。如 264 条 ” 惊。 阳气不足, 疏泄无权, 则神疲乏力、 思维迟缓; 少火不能生气, 则精力不足, 肝中阳气不达, 则筋 极易产生疲劳; 相火不足, 失于温煦, 心阳 节失荣, 不旺, 失 其 固 摄 镇 守 之 职, 则 出 现 失 眠、 多 梦、 早 : “伤寒 醒、 善悲易惊等精神方面症状。 如 107 条 ” 下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八九日, 4 少阳郁结的治法 少阳位于表里之间, 典型的少阳病不可汗吐 下, 唯有小柴胡汤和解一法; 邪结于里的柴胡证, 却可随 证 加 减 治 之。 小 柴 胡 汤 功 善 和 解 少 阳 之 清泄少阳郁火, 正如陈修园称其不愧为“左右 枢, 逢源, 左宜右有 ” 之方。 若肝胆疏泄不利, 则六腑 化生与排泄障碍, 从而影响一身气血津 化物失常, 液代谢。柴胡苦平微寒, 能疏能散, 透泄少阳半表 之邪, 疏泄少阳气机郁滞。 黄芩苦寒, 清泄少阳半 里之热, 亦能苦泄胆腑郁热。 柴胡之升散与黄芩 之苦降清泄, 两者配伍, 一升一降, 条畅少阳之气 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半夏降里逆之气而 机, 化痰饮, 顺气散邪; 少阳病本血弱气尽, 故用参、 草 枣佐参、 夏, 通达营卫, 使邪不致向内 补内虚; 姜、 开合得宜, 有收 而外解。小柴胡汤调和少阳之枢, 有散、 有攻有补。 脾胃为后天之本, 化生气血, 供 是少阳枢纽功 养全身脏腑。 脾胃升降之枢正常, 能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 少阳枢纽通利又能助脾 胃运化, 促进气血津液的化生。 然脾胃居中州, 而 司升降; 肝脾左升而肺胃右降。 胃腑降则胆腑亦 能通降, 脾健则少火生发亦随之而条达。 因此脾 胃之枢 的 协 调 与 否 能 直 接 影 响 到 少 阳 之 枢。 因 此, 少阳与脾胃之枢两者在功能上相互协调, 相辅
[3 ]
郁火; 如他经转属而致枢机不利, 肝胆木郁, 克脾 致使胸胁苦满, 胃纳呆滞嘈杂吞酸, 脾气不 犯胃, 运默默不欲食, 邪迫胃腑而喜呕等症, 此为邪结少 随证治之。如 96 条: 阳胁下。治则可兼汗下之法, “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 或咳者, 小柴胡 ” : “伤寒发热, 又如 165 条 汗出不解, 心中 汤主之。 ” 痞硬, 呕吐而下利者, 大柴胡汤主之。
。诚如仲景十分重视护胃气存津
液, 重视后天。 从小柴胡汤的药物构成来看, 参、 草、 姜、 枣的运用体现了助运脾胃, 顾护中气的特 点。中焦旺正气足, 则枢解少阳就有了物质基础。 张仲景以少阳病枢纽之一特点为中心, 创立了一 系列柴胡剂, 如大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等, 干姜汤、 扩大了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范围, 使得小柴胡汤 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良方。 显然, 少阳病, 不同于太阳病、 阳明病, 其治法 有别。 如邪袭少阳, 风火相煽, 循经上扰, 则清窍 不利, 胆火上炎则口苦, 灼伤津液则咽干, 此为少 阳火郁经证。 治则不可汗吐下, 唯有小柴胡汤和 解一法, 而柴胡、 黄芩用量临床无需很大即能疏解
2016 年 01 月第 39 卷第 1 期 Jan. 2016 Vol. 39 No. 1
陕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11·
相成。单和少阳而不运其中, 则正气不立, 少阳枢 机亦不能通利
* 通讯作者: 储全根( 1962 - ) , 研究方向: 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E - mail: chuquangen@ sohu. com. 男, 教授,
·110·
陕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少阳病是邪犯少阳, 胆火内郁, 或外邪结于半 。《素 问 · 阴 阳 离 合 表半里, 枢机不利所致之病 : “太阳为开, ” 论》 曰 阳明为阖, 少阳为枢。 吴崑曰: “太阳在表敷畅阳气, 谓之开; 阳明在里, 受纳阳 气, 谓 之 阖; 少 阳 在 表 里 之 间, 转 斡 阳 气, 犹枢轴 《伤寒论 》 少阳病篇以 焉, 故谓之枢” 。张仲景在 “口苦、 咽干、 目眩” 作为少阳病提纲。 从少阳经络 循行来看, 口、 咽、 目、 耳均为少阳经所过之处, 皆 具开合之性。一旦感受邪气, 少阳不郁则结, 郁则 化火, 结则胸满痞硬, 此为少阳受邪后出现的两大 病理特征。 郁乃外邪直接侵及少阳, 少阳之气郁 而化火, 是自发的少阳气化之为病, 为典型的少阳 病; 结乃外邪从肤表入于半表半里, 结于胁下, 是 中多称为柴 转属的少阳分野之为病 。《伤寒论 》 胡证。少阳具木火生发之性主风主动, 少阳之气 被郁则循 经 上 扰 清 窍 而 出 现 头 目 昏 眩、 口 苦、 咽 干, 反映出少阳病的基本特征; 邪结半表半里则表 现为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等症。 少 阳之郁和少阳之结又可互相影响, 火郁甚可致邪 结, 邪结半表半里甚者亦会出现口苦、 咽干、 目眩 的火郁证。少阳为相火, 流行三焦机体内外, 喜条 达不喜郁闭。 少火被郁, 则口苦、 咽干、 目眩。 兼 目赤、 耳 聋、 胸 中 满 而 烦 者, 为 少 阳 中 风; 头 痛 发 热、 脉弦细者, 为少阳伤寒。 1 少阳之枢的特点 人身的阳气来源于肾间动气, 敷布于体表以
以三焦为运行通道, 调畅人身阳气, 发挥温煦推动之功用。枢者, 主运转者也。少阳能够正常枢转气机, 则肝胆疏 泄正常, 三焦畅达, 从而一身气机升降出入正常; 若枢机不利则郁则结, 相关的病症即相继出现 。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阳枢纽; 郁结 中图分类号: R 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168X( 2016 ) 01 - 0109 - 03 DOI: 10. 13424 / j. cnki. jsctcm. 2016. 01. 041
2016 年 01 月第 39 卷第 1 期 Jan. 2016 Vol. 39 No. 1
邪犯少阳, 枢机不利, 易阻遏气机郁而化火, 表现 风火上煽, 为少火被郁的典型少阳病。 少火被郁, 上寻出窍, 则出现口苦、 咽干、 目眩等症, 仲景以此 火性炎 作为少阳 病 提 纲; 枢 机 不 利 则 胆 火 不 降, 上, 热扰心神而心烦, 甚则烦惊谵语。 如《伤寒论 》 263 条 : “少阳之为病, ” 口苦, 咽干, 目眩也。 如 264 : “少阳中风, 条 两耳无所闻、 目赤、 胸中满而烦者, ” 不可吐下, 吐下则悸而惊。 3. 2 易邪结胁下 少阳经络循行两胁, 若太阳病 耗伤气血, 外邪由肌表逐渐向里结于半表半 不解, 出现胸胁苦满或痞硬、 往来寒 里。因而枢机不利, 热、 心烦喜呕及默默不欲饮食等症。 邪之伤人往 往自表向里逐渐发展, 太阳为一身之藩篱, 故少阳 病多由太阳病转属而来。 此枢纽不利, 是因邪结 《伤寒论》 故 中多称其为柴胡证。如 266 胁下而致, : “本太阳病不解, ” 条 转入少阳者……与小柴胡汤。 3. 3 易生痰成饮 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是阳气生 为气血津液运行之通路。 然少阳为阳 发的通道, 主宰着人体一身之气机, 若少阳枢 气生发之枢纽, 机不利必定会影响三焦之功能。 若邪犯少阳, 枢 机不利, 无论郁和结, 皆能致三焦不畅, 气化功能 气血津液运行障碍, 津留成湿, 湿聚成痰, 而 失常, 停中焦则呕吐, 停下焦 生痰饮。若饮停上焦则咳, 则小便不利。 水气凌心则悸, 津不上承则口渴而 : “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 不欲饮。如 147 条 ” 之……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故用 干姜配牡蛎辛咸并用宣化痰饮, 桂枝通阳以助气 化, 正体现了易生痰饮这一特点。 3. 4 常与太阳、 阳明、 太阴合病 少阳为枢, 关联 枢机通利与否, 外可影响太阳之气, 内可影 内外, 响阳明、 太阴之气, 故少阳常与此三经合病。 若治 损伤人体正气, 外邪则乘虚内 疗不当或迁延日久, : “伤寒六七日, 而为太阳少阳合病。 如 146 条 陷, ” 发热微恶寒 …… 柴胡桂枝汤主之。 又如 172 条: “太阳与少阳合病, 自下利者, 与黄芩汤; 若呕者,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外邪蓄积, 又可能出现 阳明胃 腑 热 结 之 阳 明 病 的 症 状。 若 以 少 阳 为 主 : “伤寒 者, 先以小柴胡汤解外再攻里。 如 104 条 十三日不解, 胸胁满而呕 …… 先宜服小柴胡汤以 ” : “阳 解外, 后以柴胡汤加芒硝汤主之。 如 229 条 ” 明病, 发潮热……胸胁满不去者, 与小柴胡汤。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