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市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
..的一项是( )
A.内江又名甜城,坐落在美丽富饶.(ráo)的沱江之滨。
是川东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有“川中枢.(shū)纽”、“川南咽喉”之称。
B.白云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称,由108个山头组成,峰峦.(luán)叠翠,连绵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谷深壑.(hè)纵横交错,悬崖绝壁随处可见。
C.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yào),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xì)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D.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sù)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
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dé)意的小草儿。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准确有误
..的一项是( )
A.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B.“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
..走了。
C.何大学问好像苍老了几岁,愁眉苦脸,垂头丧气
....,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
D.芦荡如万丛大山
....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
似乎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
B.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开赛在即,赛场工人不畏炎热,正紧锣密鼓
....地安装各种设施。
C.长期的武装冲突使巴以双方两败俱伤
....,许多巴勒斯坦政治家在纪念第六十三个“灾难日”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不再坚持“将以色列赶入大海”。
D.李晓栓用电话振铃的方式,为渴望锻炼而又无法坚持的人提供叫醒服务,通过日复一
日的叫醒,很多人爱上了晨跑,很多素不相识
....的人因跑步变成了“一家人”。
4.下列句子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在20多年演艺生涯中,几乎没人记得费玉清在舞台上不穿西装的样子。
B.失事客机是一架萨博340型短程双涡轮螺旋桨的索尔航空公司飞机。
C.“红色经典”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讴歌中国革命、讴歌中国共产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D.即便不是很喜欢语文,在临近中考的最后时刻不让语文拖后腿,也是一种成功。
二、文言阅读及诗词积累(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
..的一项()(3分)
A.录毕,走.送之走: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手: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无从致书以.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7.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8.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
(二)古诗词积累(6分)
9.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6空作答)。
(1)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二章》)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思亲人、盼音讯心情的名句是:,。
(6)古诗常以景寄情。
同是秋景,刘禹锡笔下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充满了豪迈乐观之情,而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却流露着
淡淡忧伤之感。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
1那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当时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2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都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3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
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
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4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5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6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
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夜很有诗意。
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10.选文前5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5分)
11.“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2.第2段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据说”?引用他人的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13. 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
人类在对付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4分)
1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
“毫发”未损,似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
B.那树具有高尚的品格,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价值,作者对它怀有深情,但它最终却遭受人类的算计。
C.那树虽然很久以来一直为人类默默奉献,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它早晚必然引颈受戮。
文章既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也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本文用语形象生动,而且充满感情,如“屹立不动”“炸开的火焰”“雨后滴翠”“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等都生动地描述了那树的形象,感人至深。
E.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
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
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四、作文(50分)
15.《华西都市报》2011年1月26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许多工人在忙碌。
工人说:“我们的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100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
我们也不能不仗义,不能在老板需要我们赶工期时请假回家。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或抄袭;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加试卷(60分)
一、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8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题。
(11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4分)
①啖.粥而读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
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6—8题。
(10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
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
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
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
”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
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
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你真的这么想?”“是的,夫人,您别见怪。
我是想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
他们爱看花,爱闻花。
那儿都是活人。
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
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一句话便走了。
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6.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指的是什么?(2分)
7.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守墓人觉得夫人寄钱买花是“可惜”的,他认为怎样才“不可惜”呢?(2分)
(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8.这篇小小说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单的分析。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13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
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
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
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
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
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
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
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
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
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
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
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
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
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
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
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10.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分)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语言运用(18分)
13.理解下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某银行女行长颜某开车撞入交通管制区,被六旬协管员戴长玉拦下。
颜某对准老戴的脸部“啪啪”就是两耳光,引得无数群众围观和谴责,老戴和颜某被带至当地派出所,双方亲友到场后发现都是熟人,派出所就让颜某一走了之,一句道歉也没留下。
现在社会上就有这种不良现象,只要有关系,一切好说,什么都好办。
真是有关系
...就没.
关系
..,没关系就有关系。
有关系:
没关系:
14.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6分)。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
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却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
(1)这里对李广射虎的描写,你认为谁写得更好,为什么?(3分)
(2)李广两次射石,结果大不相同,这一现象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
15.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8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
....,就是提高自己生存的质量。
面对灾难的突袭,一次无偿的援助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朵花是一次适时的看望,一次大度的让贤是一朵花……
(1)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中“开一朵花”的理解。
(2分)
(2)文段中有句式不够整齐的问题,请修改整齐。
修改:(3分)(3)文段有一句与其它三句在语意上不够连贯的问题,请删掉后重新仿写。
仿写:。
(3分)
内江市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C 2.D(万重大山) 3.A(微不足道) 4.B(多重定语的秩序不当)
二、文言阅读及古诗词积累(18分)
(一)
5.A (走:跑) (3分)
6.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来”、“因为”;D项分别译为“如(表比较)”、“你”)(3分)
7. B (3分)
8.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逆旅”1 分,“再”1 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 分,共3分)
(二)
9.(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天涯若比邻(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零落成泥碾作尘(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我言秋日胜春潮衡阳雁去无留意(本题6分,多作评前6空。
每空1分,多、漏、错一处不给分。
)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10. (1)大树生存的环境(特殊的环境),(2)大树的外貌(奇特的容貌),
(3)大树的贡献(对人类有大功德)(各1分)。
作者对“那树”充满了敬意和赞美之情。
(2分)
11.排比和反复手法,意在表明城市(社会)发展之快,流露出作者对生态环境被现代文明破坏的困惑、焦虑,也暗示了那树最终的命运。
(“排比”、“反复”、“城市发展”、“对环境的焦虑”或“暗示树的命运”各1分,共4分。
)
12. 1事情很奇特,作者也不轻易相信;2事情有不确定性,作者没有考证;这些引用起到
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前一问两个给分点各1分,后一问2分,共4分)
13.对现代文明应持肯定态度,但要防止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
要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观点:“肯定现代文明”,“尽量减少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两个给分点各1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阐述2分。
)
14. C(3分)
五、作文(50分)
加试卷(60分)
一、阅读理解(42分)
(一)
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二)
3. 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②往往,总是(4分)
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共3分)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共2分)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三)
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2分)
7.(1)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
(2分)
(2)她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
(2分)
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守墓人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妇人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转变过程,提示了生活的真谛。
其次,还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了老妇人前后不同的神态。
(指出手法2分,阐述合理2分,共4分)
(四)
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花生两件事。
(线索1分,两件事各1分。
共3分)
10.“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
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
(前一问1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1分。
共3分)
11.承上启下。
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
(“承上启下”1分,点明“上承什么”1分,“下启什么”1分,共3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
(“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1分,“爱的赞美”2分,共4分)
二、语言运用(18分)
13.有关系:指有人事关系,尤其指与权贵之间有联系。
(2分)
没关系:没有责任,不必承担责任,不必在意。
(2分)
14.(1)《史记》段更好(1分)。
从表面上看,王若虚似乎改得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的
思想和情感(1分)。
举例说明(1分),如:“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
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没有危险感,潜能就不能全部暴发);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共3分)
若认为王若虚段更好,能言之有理,可以最多给2分(判断1分,阐述1分)。
(2)人是有潜能的,激发潜能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有潜能1分,激发潜能2分,共3分)
15.(1)做一次奉献(献一次爱心,表一份真情)(2分)
(2)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
(2分)
(3)将“一次大度的让贤是一朵花”改写为相跟前面连贯的句子,如“一个鼓励的手势是一朵花”“一个会意的微笑是一朵花”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