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通过股份制改革,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分散到股东手中,实现所 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企业提供更灵活的经营机制。
增强企业自主决策能力
股份制改革后,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 变化,提高决策效率和灵活性。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股份制改革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尝试,容忍失败,有利于培养企业 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03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必 然性
Chapter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 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展 股份制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 求。
资本市场的开放
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国有企业需要 融入资本市场,开展股份制改革有利 于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和融资能 力。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难点
股权结构不合理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难点之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以 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为主,这种一股独大的现象导致其他股东缺乏话语权,难以形成有效 的制衡机制。
资产评估和定价问题
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和定价。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 构成复杂,评估标准不统一,以及人为因素影响等原因,往往存在资产评估和定价不公的 问题。
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
吸纳社会资金
01
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可以吸纳社会资金,扩大企业规模
,提高企业的资本实力。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02
股份制改革后,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参与
国内外市场竞争。
整合行业资源
03
股份制改革有助于整合行业内的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和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是指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的针对国有企业的
改革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并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法人化、股份化改革,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主要包括:
1.转制改革: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集体企业等,实现产权多元化和企业法人化。

2.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合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扩大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股份化的程度。

3.优化企业管理:强化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人事制度和激励机制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4.促进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机制,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和内部市场化。

5.加强监管:加强国有企业监管,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核心是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法人化、股份化,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 1 -。

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式有哪些

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式有哪些

引言概述:中国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转型,旨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包括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重组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股份制改革方式1.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引入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本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运作效率。

2.员工持股:鼓励员工参与股份制改革,使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创新能力。

3.股权分置改革:取消无限售条件,将国有股份分离,使国有企业的股权逐渐与市场化的股权结构接轨,促进市场化改革。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1.引入民营资本: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兼并重组或合作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将国有企业的部分股份向社会公众开放,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三、资产重组方式1.并购重组: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扩大,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2.资产剥离:将一些非主营业务和低效资产进行剥离,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3.产权交易:通过股权或资产交易市场,进行产权流转和配置,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和效益提升。

四、改善公司治理方式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律法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权责和决策机制,提高企业的治理效能和市场竞争力。

2.引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设置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加强对企业经营决策的监督和约束,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风险防控,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国资监管与市场化改革1.加强国资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决策监管,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

国企改制的五种模式

国企改制的五种模式

国企改制的五种模式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国企改制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国企改制是指转变国有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以达到提高企业效益、激发企业活力的目的。

国企改制有许多的形式,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模式。

1. 股份制改制模式股份制改制模式,也叫股份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

其主要特点是将国有资产并转为股份,国家和职工持有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

这种模式在改制成效上表现出了很好的成果,可以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思路,形成完全市场化的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

2. 合资改制模式合资改制模式是指国有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投资组建合资企业,实行国有资产和外资融合的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改制成效明显,可以吸引外部资源,拓展企业市场空间,提高企业效益。

3. 财务重组模式财务重组模式是指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进行整合,重新配置资产和负债关系,以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财务重组模式通常包括多种方式,例如债务重组、资产置换、股份收购等。

这种模式的改制成效相对较快,但需要考虑到人员变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4. 并购重组模式并购重组模式是指将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合并或收购,通过公司的并购重组进而优化国企布局。

这种模式通常需要考虑到行业竞争、市场前景、人员合并等问题,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和业务优化。

5. 托管重组模式托管重组模式是指将国有企业的资产、财务、生产等运营功能委托给专业的管理企业。

这种模式的改制成效需要考虑到托管企业的实力和资质,对于一些生产效益不尽理想、管理困难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托管重组来提高企业的效益。

不同的国企改制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国有企业情况,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来制定最佳改制方案。

国有企业改制虽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将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国企对于市场的适应性,为企业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国有企业改制方案

1993年国有企业改制方案

1993年是中国进行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时刻,这一时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具体而言,1993年之前和之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方面:
1. 产权制度改革:1993年,中国启动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推行股份制改革。

通过将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

2. 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即将企业部分股权转让给员工和社会投资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3. 公司法修订:1993年,中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法律基础。

这一法律框架明确了公司的组织形式、经营机制和责任义务等方面的规定。

4.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针对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实施了分类改革政策。

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而一些其他企业则进行了合并重组、优化管理等改革措施。

5. 市场导向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强调企业要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注重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力。

这也包括了进一步推动价格市场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

总体而言,1993年国有企业改制方案的实施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些改革方案为中国国有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国企改革的概念

国企改革的概念

国企改革的概念国企改革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深化改革的过程。

在中国,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特点是资产归国家所有,由政府任命管理层,经营范围广泛,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不善等问题,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存在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等问题,这也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国企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股份制改革。

这是国企改革的核心之一。

股份制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

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可以吸收外部资本,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2. 公司治理改革。

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改革。

在国企改革中,公司治理改革主要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等方面。

通过公司治理改革,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3. 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是指对企业资产归属和使用权的规定。

在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比较模糊,往往存在多头管理和利益冲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企改革需要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明确国有资产的归属和使用权,防止资产流失和浪费。

4. 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是指将企业从政府管理中解放出来,让其自主决策、自主经营。

在国企改革中,市场化改革主要包括取消行政干预、降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方面。

通过市场化改革,可以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总之,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国企改革,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腐败、利益输送等问题。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及重点方向探析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及重点方向探析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及重点方向探析引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关键举措。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向。

问题分析1. 股权结构不合理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股权结构的合理性是关键因素。

然而,目前许多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国有股份比例较高,导致民营股份及外资股份的参与度不高。

这种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决策困难、效率低下,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2. 没有真正的市场化机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引入市场化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政府过多干预的情况,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

政府在人事任命、重大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干预,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3. 缺乏有效监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涉及到不同股东的权益保护和利益协调问题。

然而,现阶段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导致国有企业的监管困难。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财务违规等问题,但由于监管不力,很难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4. 激励机制缺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旨在通过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员工的动力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

解决方向1. 股权结构优化为了实现合理的股权结构,需要降低国有股份的比例,吸引更多的民营股份及外资股份的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发行股票、拍卖股权等,来引导国有股份的减持和优化。

2. 加强市场化改革为了真正实现市场化机制,政府应当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具有市场化思维的管理人员。

3. 完善监管机制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管,需要加强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效能。

国企股份合作制改造案例

国企股份合作制改造案例

国企股份合作制改造案例
股份合作制改造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下是一些国企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案例:
1. 腾讯:腾讯在2005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了包括国际知名投资公司在内的多名战略投资者,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结构,推动了公司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2.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创立初期就采用了股份合作制的模式,通过股权结构
的设计,保证了创始团队的控制权,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3. 京东:京东在2018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了包括京东数科、京东物流等子公司在内的多名战略投资者,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结构,推动了公司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4. 华为:华为在2003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了包括国际知名投资公司在内的多名战略投资者,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结构,推动了公司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以上案例表明,股份合作制改造可以有效地推动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股份制改革成功的案例

股份制改革成功的案例

股份制改革成功的案例股份制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的改革措施。

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股份制改革案例: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化工企业之一。

在1999年的股份制改革中,中国石化引入了外部投资者,发行了股票,并将国有资产转变为股份制企业。

这一改革促使公司实现了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一。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hina Mobile),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

在2000年的股份制改革中,中国移动引入了外部投资者,成功上市,并将国有资产转化为股份制企业。

这一改革推动了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和竞争能力的提升,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

3.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中国南方电网是中国重要的电力供应商之一。

在2002年的股份制改革中,中国南方电网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了外部投资者,并成功上市。

这一改革促使公司实现了资本运作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4.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China Huaneng Group),中国华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力企业之一。

在2002年的股份制改革中,中国华能集团引入了外部投资者,成功上市,并将国有资产转变为股份制企业。

这一改革推动了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和资源整合,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这些案例表明,股份制改革可以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提高竞争力、吸引外部投资、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并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股份制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市场的开放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要点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要点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要点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要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其中,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被认为是最为重要和核心的举措之一。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要点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一、股份制改革:解决产权分配问题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旨在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分配问题。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不明确,导致资产流失和经营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股份制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将国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股份的形式向社会投资者引入,实现产权明晰化和多元化所有制。

股份制改革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权明晰化:通过将国有企业的股份进行发行和流转,明确股东的权益,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和透明化。

2. 集体股份制试点:鼓励企业员工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使员工和集体经济成为企业的股东,增强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凝聚力。

3. 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引入具有相关经验和资源的战略投资者,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股份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在保持国有资产及其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效益和国有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二、内部治理改革:完善公司制管理结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过去,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着权责不明确、决策难以实施、内部管控不足等问题。

为了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制管理结构,中国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的内部治理改革。

内部治理改革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制改革:将国有企业从传统的政治机关体制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法人地位和权责关系。

2. 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的作用和职责,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

3.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和控制,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

探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探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探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引言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改变原有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一种改革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任务。

本文将探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意义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引入社会资本,增加企业的投融资来源,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改进。

其次,股权多元化改革能够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促进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股权多元化改革还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企业的规范化运营水平,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提升国有企业的公信力。

现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通过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

其中,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股份制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向社会投资者发行股份,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企业所有权的多元化。

此外,我国还通过推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股权多元化改革。

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进程相对较慢。

由于一些制度和政策的限制,部分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革难以推进。

其次,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程度不够高。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国家持股比例仍然过高,限制了社会资本的参与。

此外,国有企业在引入社会资本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历史

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历史

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一直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增强其竞争力和效益,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那个时期,中国正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中国政府开始探索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模式,即通过股份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国有企业的股份化。

1984年,中国首次实施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

这一试点项目选取了一些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探索市场化改革路径。

在试点企业中,国有资产被划分为股份,一部分股份由国家持有,另一部分股份由职工持有,还有一部分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

随着试点的成功,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逐渐扩大推广。

1986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负责统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推进。

199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国有工矿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根据这一规定,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资产重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国有资产的股份化。

2003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新思路,即“多元化股权结构”。

这一思路强调了引入各类投资者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和职工的股份,还可以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者参与。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政府加大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鼓励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多元化股权结构,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国有企业也逐渐摆脱了原有的行政化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和效益导向。

然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度较大,企业自主经营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国企股改 流程

国企股改 流程

国企股改流程国企股改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股份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以及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等方面。

国企股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国企股改的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政策制定。

国企股改的推行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政府可能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来负责国企股改的规划和实施。

第二步,产权划分。

在国企股改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划分企业的产权。

通常情况下,国企股改会采取拆分、整合、出让等方式,将国有资产划分为不同的股权份额,并将一部分股权出售给社会资本。

第三步,股份制改革。

国企股改的核心就是将原来的国有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

这一过程包括进行股权变更、发行股票、设立董事会等步骤,以实现国有资产的流转和企业所有权的多元化。

第四步,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

在国企股改完成后,企业可以选择在股票市场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

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融资能力,而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则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和经验支持。

第五步,治理结构优化。

国企股改后,企业的治理结构通常会发生变化。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完善企业的决策和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第六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

国企股改后,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国企股改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国企股改,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希望国企股改能够顺利推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汇报人:2023-12-21•引言•股份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目录•股份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推动作用•股份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作用•股份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作用目录•结论与展望01引言0102背景介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改革方案,旨在通过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改革目的通过股份制改革,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改革的目的还包括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02股份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增强企业活力激发员工积极性股份制改革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使员工成为企业股东,享有企业利润分配权,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股份制改革使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客户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实现转型升级。

股份制改革使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资源共享股份制改革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整合。

促进企业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革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方向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股份制改革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加强内部控制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水平,确保企业稳健运营。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股份制改革要求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互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制改革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这两种改革方式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发展和市场改革成果,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途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对中国经济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及意义国有企业的改革,旨在通过市场机制调整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提升生产力和效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改革后,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是实施市场经济的必要举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股份制改革”的意义及特点股份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引入非国有的股东,从而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实现从单一的国有所有制到股份制的转变。

通过股份制改革,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益。

股份制改革的特点是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专业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分层分权的决策机制。

这种多重所有制结构的模式,可以均衡各利益群体的权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的实践成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盈利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从而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股份制改革的推行,也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和强大。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股份制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也需要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成长性。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革,都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两种改革的实施,必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1984国有企业改革措施

1984国有企业改革措施

1984国有企业改革措施1984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年,这一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1984年,中国国有企业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

通过将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

这一改革措施有效解决了国有企业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股份制改革不仅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1984年,中国国有企业加快了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国有企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市场化经营。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生产经营方向,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化改革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企业向市场主体转变。

1984年,中国国有企业推进了内部改革。

国有企业在内部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内部改革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看,1984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实施,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这些改革措施的成功实施,为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前行。

未来,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愿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国企股份制改革方案

国企股份制改革方案

国企股份制改革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行的国企股份制改革方案,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完善股份制度和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可以增强国企的竞争力,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引言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一部分国企发展滞后、效益不佳。

因此,为了提高国企的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国企股份制改革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完善股份制度1.1 引入战略投资者针对国企的特殊性质和战略地位,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国有股东。

战略投资者可以是具有相关产业经验和资源的企业,通过引入他们的资本和管理经验,可以提升国企的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2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增强公司治理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独立董事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对公司运营情况进行独立评估和监督,提供中立的决策意见,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1.3 引入员工持股计划鼓励国企员工参与股权激励,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员工持股计划可分配一定比例的股份给员工,以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

2. 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2.1 放宽市场准入放宽对非国有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竞争,推动国企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保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关键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2 实行市场导向的薪酬管理国企应该改革薪酬管理制度,引入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根据员工的绩效和市场行情进行评价与奖励。

此举将有效激励员工创新创业,提高企业效益。

2.3 打破行业垄断通过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推动国企改革。

针对特定行业,可以鼓励建立竞争性企业或引入外资,以促进行业的发展和提高市场效率。

3. 监督与评估机制3.1 建立独立监管机构建立独立监管机构,对国企的改革进程进行监督与评估。

监管机构应该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够有效监督并推动国企改革。

3.2 加强信息公开国企应该加强对外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及时披露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资产状况。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国有企业 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市场 需求,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以激发企 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分析其 对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力、投资者信心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为政府和企 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
02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内涵与 必要性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内涵
01
02
03
股份制改革
指国有企业通过发行股票 、上市等方式,将企业资 产转化为股票,实现企业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股权结构多元化
股份制改革后,企业股权 结构多元化,包括国有股 、法人股、个人股等,形 成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市场化运作
股份制改革鼓励企业创新,通过引入 战略投资者、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 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自主经营权
股份制改革后,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 经营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状 况自主决策,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股份制改革通过发行股票 、债券等方式,吸引社会 资本参与企业投资,为企 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经验一
股份制改革可以促进政企分开, 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效率。
经验二
股份制改革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扩 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验三
股份制改革可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提高决策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05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难 点与对策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流程都有哪些步骤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流程都有哪些步骤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流程都有哪些步骤1、审计和资产评估:2、制定方案:3、方案报批:4、信息公示:5、改制审批:6、转变职工身份和资产处置;7、交易鉴证:8、变更登记。

国有制公司是指资产是有国家投入的一类公司,这类公司也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

在经营期间如果产生了困难,国家也会对其进行治理。

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流程都有哪些步骤呢,下面小编就这类问题为你进行详细的回答。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流程1、审计和资产评估:拟改制的企业应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清查审计,对核损后的存量资产进行资产评估,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或者备案,确认国有资产价值量。

土地使用权的评估须由具有土地评估资质的评估事务所进行。

2、制定方案: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

《企业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企业资产和人员的基本情况、拟改革方式、债权债务的情况、人员安置要求、所需享受政策及改制后企业发展规划。

3、方案报批:《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提交企业决策层通过。

国有独资企业经总经理办公会通过;国有独资公司经董事会通过;《职工安置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报主管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4、信息公示:转让方持上述材料到产权交易中心登记,填报《出让意向登记表》、《公告登记表》,签订《转让委托合同》;产权交易中心将转让公告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网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

转让公告期不少于二十个工作日;根据公开征集意向受让方的结果,合理选择拍卖、招投标或者协议转让等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

5、改制审批:经公告确定受让方和受让价格后,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进行充分协商,确定转让中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后,报政府部门批准。

6、转变职工身份和资产处置;凭政府批准文件到劳动部门办理职工国有身份的退出,签订国有身份退出协议,落实补偿金及相关事宜;凭政府批准文件和劳动部门的职工国有身份退出手续,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国有资产处置手续。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 成为企业的股东,享有企业发展 的成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和归属感。
激励机制
股份制改革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激 励机制,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 业绩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和创新精神。
参与决策和管理
股份制改革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 决策和管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和参与感,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
股份制改革有助于国有企业实现 资源共享,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推动产业升级
股份制改革促使国有企业更加注重 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对新兴产业 和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和升级。
促进资本运作
股份制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加 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并购、 重组等方式实现企业扩张和产业整 合。
03
股份制改革对国民经济的推动 作用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能够 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 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 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方向升级。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股份制改革能够引入多元化的投 资主体,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新技术 、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升
股份制改革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 和股东,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激发企业 提升竞争力的动力。
优化治理结构
股份制改革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更加规 范的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提高决策效率和透明度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股份制改革要求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加强内部 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 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1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及政策综述从国外经验来看,当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时,通常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一种办法是消极的办法,即通过资本市场变卖企业资产,或诉诸法律,破产清算,以抵偿债务,企业从此宣告结束。

另一种办法是积极的办法,即通过企业改组、股份制改造等,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

陈元燮等学者认为,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而陷入债务困境的企业不在少数,如果都采取第一种办法,则大批企业关停,工人失业,影响安定团结,社会无法承受。

应该采取第二种办法,即进行债务重组,它可以有不同途径,而债权转股权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办法。

而要进行债权转股权,企业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与改造。

王珏等学者认为,国有企业之所以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就是要将传统计划经济的基础——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的、股份制形式的民有经济。

当前深化国企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和治理结构规范化,混合所有制是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公有制。

国企改革的最终走向是要发展到劳动者股份所有制。

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全面把握“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重点和难点,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并结合多种企业改制形式,结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使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依照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肯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现状从1983年7月我国出现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深圳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算起到今年,股份制在我国的发展已整整22年。

这22年,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现状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一是股份制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从上段分析所知,股份制在我国改革的理论中,逐步得到肯定与运用,至党的十六大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又作了完全的肯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又有了重大的发展和突破,这在认识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飞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二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践的迅猛发展:首先是股份制改造面不断扩大,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改建和新设了大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其次是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增强了活力与竞争力,经济效益持续回升,总体实力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主要表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或是没有进行根本性的股份制改造;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也普遍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问题,并没有实现企业机制上的转换;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流动、组合、重组困难重重等方面。

这说明,建立起的现代企业制度,离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还处在攻坚阶段,必须深化改革;而且改革不是单项的,是全方位的。

3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注意事项(1)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一般要保持控股;对于那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也没有必要为了改革而改革;对于处于夕阳产业而且自身素质已经非常差的企业,不应该指望外部资本购买这类企业的股票,而应该更多地采用并购重组、整体破产的方式处理。

(2)为了保持国家利益不受损害,要借鉴国际经验,在股份制改革方案中加入限制国家股权利或保留某些权利的内容,以减少外部资本进入企业的顾虑。

应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是制定保证国家在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中特殊权益的“金股”制度。

即通过立法或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在一定情况下,按照规定的程序,政府对企业决策有否决权。

二是设定特许经营制度等委托经营方式和“优先选择权”,即对一定股份设定“优先选择权”。

在一定情况下,政府有权按固定价格重购这一部分股份,从而形成多数行使控制权。

三是制定个别不受一般商法约束的例外规定。

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通过立法规定,在什么情况下,持少量股份的国家,可派代表在董事会或监事会中占多数席位。

(3)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创造良好竞争环境。

国家需要通过立法继续清除各种障碍,在部分公共行业如金融、电信等领域不断引入竞争机制,改善竞争环境,允许符合条件的外部资本更多地进入垄断行业,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4国有企业未来发展与改革新探4.1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介于股份制与合作制之间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它采取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的形式,其内部成员既联合劳动,按劳分配;又联合投资,按股分红,自负盈亏。

这是我国的一大创造,它突出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

尽管在后来的发展中,股份合作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股份合作制的失败,而是目前还没有为股份合作制的完善提供充分的社会经济条件。

4.2劳动者股份所有制所谓劳动者股份所有,就是指劳动者应成为有产者、投资者,即“劳者有其股”。

从价值形式看,财产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从使用价值形式看,则是社会化占有,是两者的统一,它是恢复劳动者的个人财产权规律的客观要求。

因此,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应该坚持恢复劳动者的个人财产权原则。

恢复劳动者的个人财产权,不是某个人的发明,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人力资本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这个规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日益成熟,认为人力资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其管理的重心是对人力资本质量的培育。

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力”,它是可以作为获利手段使用的“资本”。

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更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和竞争优势,且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增长剩余”的主要源泉。

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再片面强调和推崇物质资本的利益,而是把企业看作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实现合作的契约。

这里的人力资本作为主动的生产要素,不但得到相当于劳动力成本的工资,还与物质资本一起分享利润。

当然与一些西方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不同的是,笔者认为,人力资本的范围应包括一切劳动者的劳动力,不仅企业家劳动力必须转化为资本,一般劳动者的劳动力也必须转化为资本。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条规律。

改革开放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劳动者个人财产权而取得巨大成功。

而股份合作制的成功实验,也是因为它是企业内部实现的“劳者有其股”。

另外,股份制走向劳动者股份所有制,4.3虚拟股份制虚拟股份制是以确立企业劳动者的虚拟股权为核心,以股份制的基本原则为框架,由国家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并确立分配比例的一种有限的经济责任企业制度。

以虚拟股权为突破口,对国有企业进行虚拟股份制改造,具有如下优势:(1)劳动者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了管理人员对股东利益的责任心。

虚拟股权虽然不是劳动者个人资产的转化,但其功能和股票是一致的,且更具优越性。

虚拟股份制企业通过法人财产权制度,把企业的管理活动专门化到管理人才身上。

而国有企业的劳动者取得虚拟股权后,就成为企业的股东,通过虚拟股权参与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获取相应的股利或分摊相应的亏损。

因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各方面情况都十分了解,在通过参加股东大会的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控制时更为直接有效,实现了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真正结合。

使劳动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解决了虚拟股东对企业监督管理的难题。

(2)可以极大地维护国家和劳动者的利益。

虚拟股份制实行有限的经济责任制度,即对债务的清偿只以最初的投资额为限,不涉及国家的其他资产和劳动者的个人资产;而国家作为整体所有者,是国有企业的出资设立者,现实资本的所有者,它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并确定其分配比例,是其所有者的权利和责任。

这样可以极大地维护国家和劳动者的利益,彻底改变国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被动局面,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4上述三种改革设想的理论基础(1)人力资本理论。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健康等的总称,代表人的能力和素质。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人力资本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微观企业来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企业效益具有高度相关性,因而,如何发掘企业员工的潜力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

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经营者获得企业一部分股权,就是对他们的人力资本价值的肯定。

经营者由雇员变成了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利益主体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此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成为股东和经营者的共同目标。

(2)委托——代理理论。

现代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彼此分离为特征的,所有者委托经理人从事经营与管理决策,所有者为委托人,经理人为代理人,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所有者无法准确判别企业的经营成果是经理人的努力程度还是由经理人的非控制因素造成的,这样经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其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通过“隐蔽行为”获取个人利益,而不完全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

所有者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所有者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行为。

而实施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都可以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成为所有者和经理人员的共同目标,鉴于劳动者股份和虚拟股份形式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其激励应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从而可以弥补传统薪酬制度的缺陷,并使经营管理者通过行使劳动者股份或虚拟股份而获益。

(3)剩余控制权。

企业索取权是指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总收入在扣除折旧费、材料成本和劳务成本之后的余额的要求权;企业控制权是指各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其剩余索取权而对企业行为施加影响和监控的权利。

企业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企业最终剩余的控制权或者说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控制力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把剩余给与拥有控制力的人,可以确定劳动者股份和虚拟股份的授予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