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林:道家养生概要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道家养生,注重平衡身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十二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第一式: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此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第二式:饮食调理。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过饱,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第三式:运动养生。
道家提倡适量运动,如太极、气功等,以柔和的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第四式:调节情绪。
道家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五式:养生保健。
道家养生注重预防和保健,倡导每日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第六式:睡眠养生。
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前入睡,早晨五六点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第七式:精神修养。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修炼内心,修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远离烦恼和纷扰,保持身心平衡。
第八式:适度劳逸。
道家认为适度的劳动可以锻炼身体,但过度劳累会伤害身体,建议工作之余适当休息,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第九式:戒除不良习惯。
道家主张戒除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等,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保持身体的清净。
第十式:调理气血。
道家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建议通过调理呼吸、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健康。
第十一式:保持心态年轻。
道家认为心态年轻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建议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第十二式:与自然共生。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十二式是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精神、劳逸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家养生密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家养生密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道家养生密术是道家思想在养生领域的具体应用,旨在通过调整身体和内心的平衡,达到延年益寿、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道家养生密术源自中国古代道家哲学,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寻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道家养生密术中,人被看作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通过与自然的交流与感悟,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养生密术的核心理念是“无为而治”,即通过放松身心、保持内心平静来调整身体的自愈能力。
与传统医学不同,道家养生密术注重的是整体的调和与和谐,而不是单纯地治疗某个病症。
它强调以养护整体的阴阳平衡为根本,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呼吸、养性等方面的方法来维持健康。
道家养生密术中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道家的养身功法如炼石功、吐纳术、太极拳等。
同时,饮食调养也是道家养生密术的重要内容,强调清淡少油、蔬菜水果为主,避免过食肉食和油腻食品。
在呼吸方面,重视调整呼吸节奏和技巧,使身心达到平静和放松的状态。
道家养生密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还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养生密术提倡的平和心态和谐相处的理念,可以帮助个体与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道家养生密术有望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密术的理念与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调整身心状态,增强对健康的重视,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压力。
总之,道家养生密术是一种重视身心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养生方式。
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呼吸和养性等方面的方法,人们能够获得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未来道家养生密术有望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压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以便读者了解全文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描述: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道家养生学概要

道家养生学概要
道家养生学讲求在健康长寿的基础上,并在心理上实现
自我完整。
道家养生提倡和谐,平衡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以促进健康的生活。
它把养生的思想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以增强生命的质量和赋予生命以更多的价值。
养生思想起源于道家,其宗旨是阐述人们如何根据自然
环境保持健康,如何理解大自然和宇宙的规律,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重点以正念,正言,正思考,正妙技,正行,以及有正心正业正言,正缘正修等诸多组成要素,共同维持安康,长寿。
养生包括调节身体功能,提高内调外养的能力,注重生
活的合理安排,加强身、心、精三方面的锻炼。
其中,有效的冥想可以运用心灵疗法实现养生目的,消除身心疲惫,有效减少过度的精力消耗,延长寿命,实现对自身的控制。
道家养生不仅限于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宗旨。
它鼓励
人们通过体会自然万物间的本质,从而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完整,意识到自身和宇宙之灵的一致性,以实现和谐,自然,以及梦幻般的心灵境界。
并且,只有掌握养生之道,才能了解自我,对抗病毒,保护和谐,支持大自然,实现长寿。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注重养生和健康观念的传承和发展。
道教主张追求自然与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倡导修身养性,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在道教的养生理念中,强调平衡与调整,注重调养内外,以达到身体健康、精神平和和长寿的目标。
本文将从饮食调理、锻炼身体和修心养性三个方面介绍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
一、饮食调理道教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主张"饮食谨慎",倡导"饮食素净"。
在饮食方面,道教教义指出,忌食腥辛,主张清淡清爽的食物,尤其强调素食。
素食以蔬果、豆类、杂粮等为主,不仅可以降低体内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还能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减肥、预防疾病。
此外,道教还主张规律饮食,定时进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讲究饮食的节制和均衡,使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休息。
二、锻炼身体道教注重锻炼身体,主张"以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倡导自然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
具体来说,道教的养生方法包括拳术、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以柔养刚,以静养动,强调调和身心的关系。
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道教的养生锻炼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进行。
三、修心养性道教的养生观念强调修心养性,追求身心的平和与内心的宁静。
在道教文化中,修道者通过冥想、打坐、静心等修炼方式,净化心灵,调和身心关系,达到身心健康和心灵富足的目标。
修心养性注重自我觉察和内在修行,通过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提升人的抗压能力,增加积极情绪,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
此外,道教追求自然与和谐,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保持内心的平和和谐,以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结语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从古至今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道家养生一直以来都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旨在通过修炼身心,达到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道教的养生观念中,将身体视为宇宙的一部分,追求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道。
下面将依次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道教的养生理念强调道与生活的结合,追求心身的和谐平衡。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规律一脉相承,通过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之道,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养生要注重身体、心灵和精神的护理,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道教的养生方法1. 静坐养神静坐是道教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静坐养神,可以放松身心、消除疲劳。
静坐时,保持背部挺直,呼吸自然,专心致志,静观呼吸,放松身体各个部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每天早晨或晚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几分钟的静坐练习,提升身心的平衡与自我调节能力。
2. 饮食养生道家注重饮食的选择和养生的方法,认为食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养生饮食应以自然、清淡、卫生为原则,忌辛辣、油腻食品,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道家还提倡养成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饮水适量等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消化吸收,保持身体健康。
3. 锻炼养身道教养生强调修炼身心,锻炼养身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家主张锻炼方式以柔和为主,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方式注重呼吸、姿势和意念的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避免操之过急,以防身体受损。
4. 保持情绪平衡情绪的起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在修行养生的过程中,道家强调保持情绪平衡和内心的安宁。
可以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节心情,舒缓压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保持情绪平衡的重要方法。
三、道教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道教的养生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操作建议: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
道家养生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道家养生如何做到天人合一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是统治着一切宇宙运动的法则。
道家养生概括了古代中医学和气功,结合道家的修练达到长寿的目的。
而“天人合一”则是道家养生的最高标准。
“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
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吃饱吃好养形态,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
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为了名利生活。
无暇顾及自己的情志与健康。
往往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
那么,如何滋养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让自己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呢?这就需要让人们认识一下我们最古老的传统文化——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
而道家养生,最关键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即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
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
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几度,而南方还是温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这个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是无始无终,小至精微,大到无穷。
你看不见她,但是你又无时无刻的在体验着她。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寒来暑往……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
才能够,天人合一。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而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来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灵感。
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这时,养生的意义就不单单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帮常人的寿命,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的大众养生,还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础上。
认为吃的健康一点,运动合理一点,就能够健康一点。
生活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一点。
但还没有人提出活的长久一点。
活的自在一点的观念。
而道家的很多东西,都揭示了长寿的秘密。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
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中医学称之为“天年”。
那么,究竟人应该活到多少岁数呢?《黄帝内经》认为是一百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自然为依据,强调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道家养生的一些基本原则:
1. 顺应自然: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按照天地之道去生活和养生。
人应当和自然环境相融合,不违背自然规律。
2. 和谐平衡:道家认为健康的状态是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和谐平衡。
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注重内外平衡和谐。
3. 静养养生:道家注重静养养生,通过修炼内功、冥想等方法,调养身心、平衡阴阳,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平静。
4. 饮食调理:道家养生注重饮食调理,以清淡养生为主,尽量少食肉,多食谷物、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保持身体的清净和纯洁。
5. 节制性欲:道家主张节制性欲,保持生活的适度与节制,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
6. 保持心态:道家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情绪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修炼心境,保持乐观、宽容、平和的心态,不过分执着和情绪化。
7. 动静结合:道家认为运动对养生很重要,但也强调运动要适度,不过分执着于过于激烈的运动,要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自然运动的平衡。
以上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养身心能够达到长寿和身体健康的效果。
道家养生文化的特性和主要内容

因人而异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来 制定养生方案,避免一刀切的做
法。
内外兼修,形神并举
内外兼修
道家养生文化注重内在的修炼和外在 的调整,认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 真正的养生效果。
形神并举
在修炼过程中,既注重形体的锻炼和 保养,又注重精神的调养和升华。通 过形神的相互作用,达到身心健康的 目的。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道家养 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方法,包括导 引、服气、炼丹等。
影响
道家养生文化对中国传统 医学、武术、气功等领域 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养生哲学基础
自然主义
道家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 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
阴阳五行
道家养生运用阴阳五行理 论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 现象,并指导养生实践。
道家养生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对现代 人缓解压力、调适心理有积极作用。
道家养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和方法,如气功 、太极拳等,已经被现代医学证实具有一定 的健身和康复作用。
02
道家养生文化特性
自然主义观念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 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倡导回归自然,通过接触大自然来调养身心,达 到养生的目的。
道家养生文化交流
举办道家养生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 同地区、不同流派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
道家养生书籍出版
整理出版历代道家养生名著和现代道 家养生研究成果,满足读者需求。
道家养生旅游开发
利用道家名山、道观等资源,开发道 家养生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体验。
面向未来:道家养生文化创新方向
融合现代科技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道家养生理论和方法 进行科学验证和创新发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方法博大精深,其中包括了许多实用的养生方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道家养生的二十种方法。
一、均衡饮食。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的均衡,主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糖分,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二、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是道家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
三、调节情绪。
道家主张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过分焦虑和紧张,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道家主张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五、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损害身体健康,道家养生主张适度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要学会适时放松。
六、保持心态平和。
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要过分执着和焦虑。
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道家主张远离不良习惯,如烟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八、适时放松身心。
适时放松身心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道家主张适时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快。
九、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室内空气清新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良好的环境卫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整洁,避免环境污染。
十一、适度晒太阳。
适度晒太阳对身体健康有益,道家主张适度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免疫力。
十二、保持心态开阔。
心态开阔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心态开阔,不要过分执着和狭隘。
十三、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
适当的社交活动对身心健康有益,道家主张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促进心情愉快。
十四、注重自我调理。
道家主张注重自我调理,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心理调理等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主要是什么

道家养生主要是什么
道家养生,一直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人的推崇,很多人都在想道家养生究竟是怎样的养生方法?与中医养生又有什么样的不同。
其实,道家养生与中医养生存在很大的不同,几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道家养生。
想要学习道家养生,需要跟随专业的道家师傅系统性的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融会贯通,坚持不懈。
道家养生通过学习道家阴阳五行功、道家饮食养生法、排便养生法、静坐养生法、行步养生法、睡眠养生法、站立养生法、排毒养生法、辟谷养生法、琴棋书画养性法等日常生活养生秘法,形成生活养生之道。
道家养生对于人群是没有限制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学习,并且都市里亚健康、生活作息不规律、思想压力太大的工作人群也非常适合。
旨在强健体魄、休闲疗养、调达心神、提升自我。
学习道家养生功法,练习一套太极拳,练习静功站桩,由高功道人引领丹道养生,诵读道家经典,体验道家文化精髓,静心祈福,通过道医问诊把脉,讲经布道,感悟人生真谛,探寻健康秘方,品茶论道静修,品太子道茶,欣赏道家音乐,通过在日常的学习中,一点一滴的将道家养身渗入到日常的生活之中。
(来源:师和功夫馆/)。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道家养生文化指的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通过修身养性、保养身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方法,达到延年益寿、健康长寿的目的。
道家养生文化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道德,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以达到长寿的目标。
以下为您介绍道家养生文化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性情养生道家养生注重调整个体的性情,提倡心态平和、心神安静。
道家认为人应当舒心致志,保持心情愉悦,不生气、不悲伤,以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
在饮食方面,道家养生强调饮食清淡,不偏食,避免过量食用寒凉、辛辣、油腻的食物。
同时,道家养生也注重精神调养,推崇静坐冥想、修炼内丹等方法,以舒缓疲劳,净化心灵。
二、运动养生道家养生强调适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运动是养生之本”,提倡人们经常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机能。
常见的道家养生运动有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这些运动注重呼吸调控、精神集中和身体柔韧性的锻炼,对促进气血运行和维持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功效。
三、呼吸养生道家养生注重呼吸调节,认为呼吸是气血生化的基本环节。
道家养生强调通过呼吸控制,调整气息流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常见的道家养生方法有腹式呼吸、闭目养神、吐纳以及天地对气等。
这些方法通过练习呼吸,使自身的气息与自然界的气息相合,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四、食疗养生道家养生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道家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道家养生饮食强调五谷杂粮的摄入,以及多食新鲜、纯净的食物。
常见的道家养生食疗方法有中药饮食疗法、食材药膳疗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调配合理的膳食,达到养护身体、增进健康的目的。
五、环境养生道家养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生活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状态下,以维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道家养生提倡人们多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同时,养生还注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以使自己身心愉悦、平和。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和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养生和健康保健一直是道教修行的重要内容。
道家养生注重身心的和谐,追求长寿、健康和内在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道教对健康的关注。
一、阴阳平衡道教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阴阳平衡,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构成。
在养生和健康保健中,道教追求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行为习惯来实现。
1. 饮食调理:道教饮食主张清淡、素食为主,追求阴阳的平衡。
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谷物等纯净的食材,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
道教信徒还注重食物的色彩搭配和烹饪方式,倡导绿色、红色和白色食物的搭配,以达到身体内部阴阳的平衡。
2. 作息规律:道教提倡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调节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遵循自然节律有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
同时,道教注重呼吸调理,推崇深呼吸和自然呼吸的练习,以增强气血循环和身体能量的平衡。
3. 行为修养:道教倡导顺应自然,遵循道德伦理道德准则,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信徒常常从修心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面来维护内心的平衡,避免情绪的波动和消耗。
二、炼丹术道教修炼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炼丹术,通过内丹炼制和服用来提升身体的健康和延长寿命。
炼丹术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和经络系统,而内丹则是通过炼制和吸收天地之气来提升脏腑的功能和经络的畅通,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炼丹术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精气神的培养,通过丹药的炼制和服用,以及内功的修炼来提升身体的能量和活力。
道教信徒常常利用炼丹术的方法来调理内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气功练习道教修炼和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气功练习。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身体姿势和意念来调整和运用身体内部能量的方法。
道教将气功作为修炼的重要手段,通过气功练习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循环。
在道教气功练习中,道士会教导一系列的动作、呼吸和冥想练习,以增强气血的流动和身体的能量感应。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强调“养生须知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道家养生理论中,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饮食调养,道家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主张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
2. 气功养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气功等运动,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3. 静坐养生,通过静坐冥想,调整心态,舒缓身心,增强抵抗力。
4. 按摩养生,按摩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5. 药膳养生,选用中药食材,炖煮成药膳,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6. 穴位保健,按摩穴位,促进经络畅通,调和阴阳。
7. 禅修养生,通过禅修,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增强意志力。
8. 草药养生,采用中草药,泡水喝或熬汤服用,调理脏腑功能。
9. 水疗养生,利用水的温热、冷热等特性,进行水疗保健,促进血液循环。
10. 拔罐养生,通过拔罐,促进经络畅通,排除体内湿气。
11. 足浴养生,用草药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12. 饮水养生,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促进代谢,排除体内毒素。
13. 艺术养生,欣赏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调整情绪。
14. 瑜伽养生,通过瑜伽练习,增强身体柔韧性,调整呼吸,舒缓压力。
15. 太极养生,练习太极拳,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16.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不悲不喜,平和处世,减少心理压力。
17. 水果养生,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18. 茶道养生,饮茶有益健康,清热解毒,提神醒脑。
19. 步行养生,多走路,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健康。
20. 睡眠养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
以上就是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道家养生强调调整身心,顺应自然,注重预防保健,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养心,乃道家养生之旨。
《悟真篇》著者,道教南宗第一祖悟真紫阳真人日:“人者,道之枢也”。
道孝道祖老子日“致虚极,守静笃”功夫,皆为养心之道之格言。
玄中子言: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
乃:偏颇之心,养之使其正。
邪恶之心,养之使其善。
浮动之心,养之使其静。
虚伪之心,养之使其真。
贪婪之心,养之使其公。
奸诈之心,养之使其良。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
庄子日:“用心若镜,应物不伤”。
心正则心明,心明则心安,心安则益寿。
养生之道,求乎增寿延年,此可谓达。
养性之道道家养生之法,其本在于养性。
道教南北二宗之祖吕洞宾日:“练命必先炼性,练精、练气、练神,均以此为枢机”。
所以,道家的养性之要,就在于“清静无为”。
因而,“性命双修”,乃以养性为首要。
养性,乃求之于静与定。
道教道祖老子,乃以养性而得寿。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日:“老子百有余岁,或日二百余岁以其修道得寿也”。
可见,养生之道,首在养性,《周易参同契》云:“将欲养性延命却期”。
所以养性与养生,益养与延命,乃相依相成。
玄中子言:养生之本,以养性为首。
乃:节房事而养性,养之在精。
忍怒怨而养性,养之在气。
顺百事而养性,养之在神。
绝忧虑而养性,养之在心。
劳筋骨而养性,养之在形。
修品德而养性,养之在命。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精、气、神、心、形、命,其心必其安,身必健,养性而至“清静无为”之境,寿可增矣。
养神之道养神,为道家养生之要。
《黄帝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道家养神之功夫,基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基础之上。
《生神经》云:“身心并一,则为真神”。
所以,养神先要养心,使身心合一,形神相依,而致心神相交,此乃道家养生之法的至高境界。
生命之贵在于神,神兴生命的活力则旺;神衰生命的活力则弱;神健生命的能力则强;神失生命的能力则败。
所以,养生所贵者在乎养神。
玄中子言:养生之要养神为贵。
乃:保全精力,养神之本。
道家养生:静心养性的智慧

道家养生:静心养性的智慧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修炼身心,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平静的目标。
道家养生注重内在的调养,强调静心养性,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将介绍道家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运用这些智慧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理是“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人体是宇宙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只有通过与自然保持一致,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道家养生强调“静心养性”,即通过冥想、打坐等修炼方法,使心灵平静,达到内在的和谐。
这种修炼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外界的干扰和纷扰,提高专注力和意识水平。
静心养性的方法冥想冥想是道家养生中最重要的修炼方法之一。
通过冥想,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意识水平。
冥想的基本方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通过观察呼吸的过程,人们可以逐渐进入深度冥想状态。
打坐打坐是道家养生中常用的修炼方法之一。
通过打坐,人们可以调整呼吸和姿势,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打坐的基本方法是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保持身体挺直,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感受。
饮食调理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饮食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遵循季节变化和地域特点。
在饮食方面,道家主张以素食为主,少食肉类和油腻食物。
此外,道家还强调饮食要有节制,不过量进食。
锻炼身体道家养生也强调锻炼身体对健康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身体是心灵的容器,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能达到内在的和谐。
因此,道家建议人们进行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道家养生的意义道家养生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实现身心健康和内在的和谐。
通过静心养性,人们可以摆脱外界的干扰和纷扰,提高专注力和意识水平。
这种修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道家养生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修养和品德。
道家锁鼻术(摘自陈全林老师博客)

道家锁鼻术(摘自陈全林老师博客)他传授的是陈抟老祖的法子,源自老祖“锁鼻术”的修炼根基。
达元子要成天功端坐,告诉他:人的鼻梁正中有一要穴,名“年寿穴”。
此穴丹道书不载,只在陈抟真人所传《麻衣神相》,麻衣道人看人年寿即可知人寿命长短。
静坐中意守年寿洞开一窍,似守非守,有意无意,不即不离,天长日久,此处发痒,此穴洞开,即能增寿。
意守年寿之后,再意守鼻头下人中穴处,虚灵一窍,静观呼吸,不即不离,似守非守,同时神意观照下丹田气海,似观非观,似照非照,天长日久,自有神妙。
待观守到鼻息与丹田真意相应时会进入真胎息,如在母腹,胞胎元息,一往一来,元气氤氲,妙不可言,全无后天呼吸,谓之“锁鼻”也。
此术朱晦翁未得全诀,融《楞严》“鼻端守白”之法,写成《调息箴》,虽然有效,难入胎息之门,一窍之差,差之远矣。
然辛稼轩说朱晦翁“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
”目为得道者也。
我法简明,心神灵静,可入禅定,定中出神矣。
此法添油接命,培元补气,比意守夹脊命门、丹田气海简捷,直入胎息。
成天功暗记于心,静坐养元。
达元子与他同坐,暗中加持,为他开关展窍,通经疏脉,与天地合气。
坐到东方既白,方才出定。
成天功对达元子说:“师兄,起初鼻孔发痒,渐渐感到鼻孔通天,无比巨大,继而身心泰和,口中甘津生出,腹内一团氤氲元气与口腔中真气相合,任脉通畅,无尽元气自天而入,进入吾腹,腹如东海,容纳无穷,难怪此处叫‘气海’。
等到后半夜,感到呼吸停止,妙乐生起,美快无比,遍体阳和,后脑清凉异常,大有甘露灌顶之美。
”达元子说:“这是初步境界,如此修持,自得锁鼻术妙处。
可惜天下多少道人,不明此简单之法,在那里塞鼻子、堵嘴巴,用尽后天有为法门,难得胎息之真。
贤弟好生修炼,自能返老还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养生概要(2012-09-24 07:55:28)全林按语:这是我在 2012年9月4日下午在天台宾馆给一些来自北京的参加“首届中国南宗道教文化节”的团队所做的报告,是临时安排的,于是,4日上午我闭门写稿,下午做了三小时的报告。
此文也将收录到《江南访道记》(三)里,但因单独成篇,我先在这里刊出来,供大家参考。
或许对研究道教养生以及丹道的朋友有一点用处。
今天我来给诸君汇报一下道家养生的概要,课是临时安排的,桐柏宫的卢道长打电话告诉我,下午要我给大家讲一堂道家养生课,匆忙之中,我列了提纲,简要地给大家讲一讲道家养生的基本原理和要点。
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见谅。
养生之学,在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而且,流传了三千年,有独特的体系,深刻的理论、丰富的方法,养生之学是中华文化瑰宝,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伟大作用,如今也对世界人民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养生术广泛传播到了国外,对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国际推动。
中华文化里,儒释道三家都有极其丰富的养生学理法,而道家养生学尤为丰富、重要。
根据道家历史记载,在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时期就很重视养生,轩辕黄帝经常和大臣探讨养生和医药之道,就有了《黄帝内经》,黄帝还不满足,还向隐居在崆峒山的已经有1200岁的广成子问道,广成子传了修道的要诀给他,这些要诀记录在《庄子》里。
尧舜禹时代也如此,出土的竹简文献《十问》里就有尧舜向懂得房中养生之道的高人请教性理养生的要诀。
在道家的传说里,轩辕黄帝、尧舜禹都是年过百岁的长寿帝王。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道家经典《庄子·养生主》里面,庄子不仅提出了“养生”这个词,还记下了“缘督以为经”可以养生延年的道理,庄子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督就是中医、丹道家讲的督脉,把督脉修通了,就可以保全身体,使身体不因为疾病等受到伤害或伤残,可以使生命在一定寿限之内保全,能养生延年,就可以奉亲养老,生活里经常能见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象,子女先于父母辞世,没有对父母尽到孝养的责任,反倒是父母还要为抚养第三代辛苦。
“可以尽年”,说的是一个人可以活过一百二十岁,道家认为人的天年是一百二十岁。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就说善于养生的人能“度百岁乃去”。
督脉是人身阳脉,督脉以通,百病不生。
宋元时代,道家真人赵友钦,道号叫“缘督子”,取意于此。
缘督子是伍冲虚的老师,伍冲虚把丹法传给柳华阳,形成了三百年来道教修炼、养生中非常有名的“伍柳派”。
这是闲话。
再说庄子,不仅提出了“养生”一说,《庄子》全书里还提到了“熊经鸟伸”以“养寿”的导引术,说这是彭祖这些喜欢长寿的人们修炼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模拟动物的动作来健身,比如流传的五禽戏。
《庄子·刻意篇》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彭祖是中国道家历史上的一位长寿老人,据说活了八百岁,精通导引术、房中术。
但在庄子看来,这种刻意的导引术,还不是最上乘的,最上乘的境界是无为而养神,所以,他在《刻意篇》里接着彭祖的刻意导引之道进一步谈到养神的高妙。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故曰: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
平易则恬淡矣。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去知与故,遁天之理。
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不思虑,不豫谋。
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其神纯粹,其魂不罢。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之失也。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这一段全是庄子养神的心法,丹道修炼的高级境界,也不外乎此养神之道。
养形而导引,还只是筑基阶段,只能是丹道的筑基功,而养神的境界,就是丹道了。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专门有一篇教《神为主论》,所以,修炼丹道是养神炼神成神(阳神)为主。
张伯端说:“盖心者,君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而。
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
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
以有为几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利正事,金丹之入门也。
”有为的修炼如养生、导引,还只是炼丹的筑基,当修炼达到无为而治,就真正进入金丹之门了。
金丹是养生术的升华,先明白这个道理,再转过来看看庄子关于养生的妙论,则以之养生则能得大成,以之炼丹,则能合大道。
因此,还是有必要把上面庄子论养神的话简要地白话讲述一下,对养生对炼丹,都有裨益。
对庄子的上一段话,我只是意译,有些道理要展开说几句,才能更好地理解。
比如“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守的是中道。
但庄子原文里并没有谈到中道。
比如,“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这是讲圣人圣人不生事,但也不怕事。
这些道理稍微做一展开的补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庄子的养生思想,养生离不开修身之道的,谈到这些,也都是修身、做人的境界。
“若不需要专门修炼而境界自高,不需要广行仁义而道德自修,不需要追求功名而天下自理,不需要隐居江湖而心境自闲,不需要导引养生而寿命自长,没有什么是不可不忘怀的,又没有什么是真正失去的。
淡然无为,没有局限,而天下一切美好的境界都能自然拥有。
这才是天地之道和圣人之德。
因此说:恬淡、寂漠、虚空、无为,这是天地的平衡和道德的本质。
因此说:圣人总是生活在简单平易的境界里,能生活在简单平易的境界里,人生也就变得恬淡了。
能做到平易恬淡,那么忧患不能进入内心,邪气不能侵袭身体,德行完整,内心不受亏损。
因此说,圣人生于世间,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而生活,圣人死去,像万物一样生灭变化一样,从一种物质的存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另一种存在。
这就是物化的道理。
静则为阴,同乎阴的长育之德;运则为阳,与天地间生化不息的阳气一道波动。
圣人们不先求福,因为福中可能藏有祸,也不先闯祸,他们谨守中道。
外有所感,内有所应,外有所迫,身有所动,而且是不得已而后兴起。
圣人不生事,也不怕事。
抛却智巧与过去的事情,遵循自然之理。
因而没有自然的灾害,没有外物的牵累,没有旁人的非议,没有鬼物的责害。
圣人生于世间,犹如物浮水面,随波逐流,圣人勘破了生死,他们把死亡死看作生命的一大休息。
他们不思虑营营,也不谋划未来,妄动心机。
他们做人,达到了“光而不耀”的境界,他们有生命的光明如地位、荣誉、道德等等,但他们并不显露,并不使这些光明显眼耀人眼目。
他们信任他人,且不期求他人对自己一样诚信。
圣人睡觉不做梦,醒来无忧患,他们精神纯净精粹,魂灵从不疲惫。
虚无恬淡,合乎自然德性。
因此说,悲哀和欢乐,还是对德行的伤害,故邪;喜怒乃违反大道的过错,好恶之心,在道德的境界看来也是过失。
因此圣人之心无忧乐,是德行的最高境界;抱一而为,没有变化,是宁静的最高境界;不与任何人发生矛盾,也不与任何外物相抵触,是虚无的最高境界;不受外物干扰,是恬淡的最高境界;不与任何事物相违逆,是精粹的最高境界。
因此说,形体劳累不休息就会产生弊端,精力使用过度而就会形成劳伤。
过于劳累就会使生命力枯竭。
水的本性,不混则清澈,不搅则平静,水不流动就会变成死水而浑浊不清,这是体现自然之德的现象。
人体的血脉如果不流通也会产生疾病。
因此说,纯粹而不杂,静一而变,恬淡无为,运动则顺应自然规律,这就是养神的道理。
”庄子这一段里面,包含着很多养生的心法,人能做到淡泊无为,与天道相合,也就能达到真人的境界,养生也就不成问题,能打破生命的局限,而获得逍遥。
这些地方,不要轻轻地读过去就完事了,要反复读,反复体验,渐渐地融合到人生的境界里,就是养神。
人的精神得养,养生就不成问题,人还能活得非常洒脱。
很多人身体健康,这是养生之效,但做人不洒脱,精神不逍遥,这是由于没有养神的缘故,还没有悟道,看不到天地人的大道之理至于生命的重要。
庄子这里写的,正是一种悟道后淡然洒脱,看穿万象,心得自由的境界。
也只有开悟本心,得见大道之人才能真正会心一笑。
庄子也提到心斋、坐忘等静坐修行养生的法门。
《庄子·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法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如此看来,庄子的养生术,是动静兼修的。
庄子还在《大宗师》里提到“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的深呼吸境界,踵息法也成了道家养生、修炼的功法。
《庄子·人间世》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心斋是虚的境界,而虚则静,静则虚,虚静是养生和炼丹共同重视的方法和境界。
在老子《道德经》里,提到“摄生”这个词语,一般也当养生讲,老子说:“古之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说善于养生的人,任何行为都很谨慎,所以,他即便在走路,也不会遇见能伤害生命的犀牛老虎,因为他能主动避免;即便他到战场上去,也能避免刀兵之伤害。
摄生,摄,把持、爱护的意思,生,生命。
元朝人有本《摄生消息论》的养生专著,就是讲养生之道的。
仙道贵生,世界宗教中,只有道教是贵生、乐生,讲究现实的快乐无忧、长生久视、讲究现世之中而达到生道合一的道派。
所以,道家很注重养生,简单地理解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使之能健康、快乐、长久、得道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养生的极致就是得道成仙,成为真人、至人或者道教所标榜的仙人。
仙道修炼的筑基功就是养生术,所以,不要小看养生法门,在正统丹法里,“小乘安乐延年法门”就是养生术,也叫筑基功,只有健康快乐地延长了寿命,才有机会修成仙道。
以上,简单地讲一下道家养生的源流。
下面,探讨道家养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术。
方术,也叫道术,也就是养生或者修道的方法、技术。
光有养生的理念或想法,而没有具体的养生技术是不行的。
就像光懂中医医理,但不会应病处方就不能治病一样。
道家抓住了“形、气、神”三个层次、三个要点来养生。
形即是身,是物质的肉体,包括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生命的载体;气是无形的能量系统,没有气,身体就不能运行,像偏瘫的人,就是偏瘫的部位的行气不畅;神,指的是生命灵性,身体没了神,就会死亡,或者如成语说的,人就成了“行尸走肉”。
道家认为生命包括硬件的肉体和软件的精神,而气,就是推动肉体运行、保持精神工作的能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