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中国审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在中国审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摘要:中国人对"玉"情有独钟。玉石--质地纯净,物性温润,色泽沉稳;其天然丽质的自然本质美,早在史前社会就被中国人所认识珍视。在长期使用玉器过程中,人们对玉器自然品性美的认识不断深入升华,并逐渐赋予了玉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原始社会,人们以玉制做琮、璧、龙、图腾神徽等精神寄托偶像--玉器成为原始宗教崇拜中神秘力量的载体。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中,人们以玉比德;以玉象征高尚的君子品格;以玉显示高贵的身份、地位和权利。玉器所具有的自然美质和中国人所赋予玉的文化内涵,使得玉器成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对象。从而形奠定了玉器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文化意义。基于这一文化背景,玉器在现代社会中,仍是中国人收藏、鉴赏审美活动中备受重视的宠儿。

关键词:玉文化、玉德观、儒家审美文化

一件工艺美术品,我们说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而优秀的古代工艺品还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因此显得更为珍贵。玉石,色泽纯净,质地坚硬,美丽耐久。古代中国是一个崇玉尚玉的国度,玉器在中国有着8000多年的使用发展历史。在长期使用玉器过程中,中国人不仅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玉器造型风格和成熟的玉器琢磨技术,而且赋予了玉器丰富的文化内涵,使玉器成为工艺精良内涵丰富的精神载体。古人认为玉是"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人们对玉的崇拜不仅是对其加工后的质感、色泽和光彩的喜爱,而且还带有对玉的敬意和

神秘感。人们将自己的权利、理想和祈求,赋予在雕刻成一定形状的玉器上,希望它能够传递人们的祈祷和愿望,是宗教,政治,道德等因素的结合体,它的精神属性是主要的。这正是玉器成为古代贵族的重要随葬品;成为历代官吏显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物;成为备受历代人们重视的文物;成为价值连成的特殊艺术品的原因所在。艺术是人类思想文化、社会文化的反映。玉器当然也不例外,我国古代玉器特殊审美地位的形成,与中国古代思想意识、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古玉器的丰富的价值、礼仪功能、宗教功能、经济价值和装饰功能。

早在石器时代就成为人们制作工艺品的上等材料。在我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君子必佩玉,以表示人格的高尚和纯洁。因此,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古代玉石工艺品。其中圆形中间带孔的玉石工艺品,我们现在统称其为玉璧。其实在古代尤其是在春秋战国以前的礼乐制社会中,这种中间带孔的圆玉,根据中间孔径的大小和玉边宽窄的关系,在名称和用途上都是有严格区分和不同的。成书于汉初的《尔雅·释品》上有这样的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宋人邢昺在《尔雅》疏中解释说:"肉"指圆玉的边;"好"指中间的孔。因此可知,古代把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叫做"璧"。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叫做"瑗"。中心孔径与边宽相等的叫做"环"。另外还有一种边上带一断开的缺口的玉环,古代人称其为"玦"。为什么古代人将圆玉分成璧、瑗、环、玦四种呢?原来在那时的人们用这四种圆玉,在不同的外交和人事交往中,作为信物传达不同的信息。

《荀子·大略》上对这四种圆玉的特殊用途,讲得非常具体清楚:"问士以璧,招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所谓"问士以璧",问,访问;士,同"事",国事。也就是说,进行国事访问,都要用璧作为相见之礼。先秦时期是礼节非常繁多的礼乐制社会。诸侯各国交往频繁,彼此走动通问修好,或某国卿大夫奉国君命去会见邻国国君等,都要按照礼节送一块玉璧作为瑞信。"招人以瑗"是说:诸侯召见卿、大夫、士的时候,要用瑗作为凭信。卿大夫和士,见了使者带来的瑗,便知道这是传召自己。天子召问诸侯时,多用琢璧,即有雕凿纹饰的玉璧。"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是说:与人重修好用环作为信物;与人绝交以玦作为信物。可见一块小小的古代玉璧,不仅仅是一件好看的玉石工艺品,它还具有深层的人类文化史意义。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玉具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形成过程。而且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发生着变化。从众多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到,中国史前在玉器选材、琢磨、抛光等技术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夏商周礼仪性器物已经有充分的发展。春秋以后盛行组配,上层人士佩带玉器成风。唐宋玉器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元明清琢玉用玉的规模更是越来越广泛。如今人们不再象古代人一样把玉器当作祭天地、通鬼神、避邪灾的法物,玉器更多地已经成为装饰和收藏品,也有人把它当作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在近万年开发和利用玉的历史中,与中国玉器有关的一切物质、精神

之东西,早已构成了独特的中华玉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册,玉文化浸润到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伦理道德和宗教等各个领域,玉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治国安邦的作用。从中国古代国家政治理论角度释义:从地位上讲,玉被推崇为田地万物的主宰;从成因上论,玉被解释为天地之精华;从礼仪上曰,玉被标榜为道德的楷模;从功能上说,玉被珍视为辟邪除崇、延年益寿的神物。就其实质而论,这一套玉文化理论完全是以玉论人,讲的是奴隶主和封建帝王、士大夫阶层的形象,论的是统治阶级的自我写照;就其内涵而论,玉文化理论就是中国长达数千年努力和封建社会的政治理论。

一、石器时代及奴隶社会时期的玉器

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认为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由于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于是人们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又由于它有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人们慢慢就用它来做装饰品;还由于它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又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人类文化的最初表现形式便是一整套礼敬天神的祭献活动,表达对神的敬畏。祭献的物品不外乎:谷物、酒具、牺牲(牛、羊)等食品和相关的器物。而器物中又以玉质为优,既美观又坚牢,更合乎祭器的要求,其中蕴涵的文化品位也最高,于是玉器就成为祭神、通神以沟通上天的神物。

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的石头

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宗、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西部的朝阳、阜新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邻近地区以及江浙一带,陆续发现和辨认出几千件属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其中尤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最为引人注目,出土了一批包括随葬玉龙、玉凤、玉人在内的动物形玉雕和各种造型特异的玉器,这批玉器出土之多,雕琢之精美,实属惊人。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

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

在殷商奴隶主阶级宝玉意识和对玉拜物教心理的驱使下,大量的宝玉被从全国各地聚敛到当时的王都---小屯村的殷墟,七十多年来的殷墟科学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玉器。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或称"饰玉"。商周玉器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