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崛起》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 2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C.奴隶主贵族的需要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解析: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力与地位,要求废除旧贵族按宗法等级关系世袭各级官职爵位的制度,促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
答案: B
2.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地主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使军功地主获得了升官受爵的机会增多,也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在地主等级中,军功地主排在了第一位,而宗室地主则排在了第二位,同时该政策也刺激了军民立战功的心理,对增强秦军战斗力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答案: B
3.二十级爵制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社会转型。下列叙述与之不符的是() A.秦国出现了一批军功地主,在地主序列中排在第一位
B.促使秦国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C.加强了秦军战斗力
D.标志着世卿世禄制的废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十级爵制影响的理解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社会转型”。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改变了秦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构成,也反映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A、B、D三项均与题目信息相符,而C项与题目信息不符。
答案: C
4.《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①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②公元前771年,秦国成为诸侯国③秦国形成尚武精神④打败魏国,迫使其求和
A.①③B.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秦国成为“虎狼之国”,威胁六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而①②在变法之前,故选B。
答案: B
5.(2011·武汉高二检测)《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B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C项说法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实际情况。材料中提及“独秦不然”即用相并非必是其宗族及国人,所以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答案: A
6.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推行县制B.法令严酷
C.奖励军功D.“燔诗书而明法令”
解析: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投宿者的身份,否者就要受罚,而商鞅是不敢暴露自己身份的。
答案: B
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解析:二人变法最终导致丧命,这说明了反对势力不甘退出舞台。即新兴地主与奴隶主争夺统治权斗争激烈。
答案: C
8.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①是主要原因,②③是措施的可行性因素,④是理论基础。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2011·宿迁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诸子集成》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四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当时生活在秦国的平民和雅典的公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分析其共同作用。
(3)根据以上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通过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其不同。第(2)问依据材料三的规定作答。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司法。
(2)秦国:立军功;雅典:努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努力增加收入)。
共同作用: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
(3)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具有多样性,改革要讲究策略,改革要依据国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