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案例分析两例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

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20
油田某社区“7.25”中毒溺水事故
(1)集水池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大
夏季天气闷热,气压低,集水池井下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有害气
体挥发性高,易造成下井作业人员出现中毒或窒息现象。
(2)现场作业人员未按下井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作业
一是于某某等现场作业人员未配备专业防护设备和用品,包括气体检测仪、
主讲人: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第 1 篇 化学中毒案例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CONTENTS
目 录

化学中毒案例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涉苯作业安全

采样安全图解

员工巡检注意事项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急救要点

石化企业检修时的职业卫生防护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某石油化工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4年11月28日23时50分,某石油化工总厂设备安装维修公司 仪表工王××、魏××接到某石化分公司三联合车间直柴加氢装置脱硫汽 提塔回流罐液位指示失灵的通知后,在三联合车间当班班长翟××的陪同 下一起到现场进行处理。29日零时10分左右,王××在处理回流罐液位 浮筒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烟雾突然从排凝阀排出,没有任何防 范的王××当即中毒晕倒。闻讯赶来的人员将王××转移到通风处,进行 人工呼吸抢救。零时15分,医护人员赶到并送往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 效死亡。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14
某石化分公司在建原油储罐特 大爆炸事故 13人死亡
(3)施工单位要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 监管,大力开展反“三违”活动。针对施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人员流 动性大等情况,要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要加强施工现场 安全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及时纠正“三违”现象。

卫生学职业病案例分析——李益锋

卫生学职业病案例分析——李益锋

卫生学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职业中毒案例分析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 目的要求;1、 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2、 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3、 掌握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案例一】 患者赵xx ,男性,42岁,今年来常感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右上肢发麻、食欲减退、腹部隐痛。

因数日未解大便,并出现腹绞痛,收治入院。

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1℃,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心电图、X 线胸片均未见改变。

【问题讨论1】1、 上述资料中,你认为患者的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入院日期;现在及过去职业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既病史;血铅、尿铅测定结果;2、 当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铅中毒;胃溃疡、癌瘤、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急性肠溃疡、局部肠炎、腹膜炎3、 可以引起腹绞痛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哪些行业可接触该毒物?铅(铅矿的开采及冶炼、熔铅专业、铅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生活性接触)、汞(汞矿开采及冶炼、仪器仪表和电器器材的制造与维修、化学工业、冶金工业以及贵重金属加工作业、颜料工业、生活性接触)、二氯乙烷(化学合成、纺织、石油、电子、植物油提取等行业)、有机磷农药(农药生产车间,施用农民)、百草枯(除草工人,生产车间)进一步询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患者在某私人铅酸蓄电池厂工作12年,每天工作10小时。

疑为慢性铅中毒。

【问题讨论2】4、 慢性铅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1) 神经系统:中毒性类神经征是铅中毒的早期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肌肉与关节的酸痛、失眠和食欲缺乏等。

职业病案例分析(讲义)

职业病案例分析(讲义)

职业病案例分析汇编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汇编2014年6月案例一:农民工为维权开胸验肺证明自己患尘肺28岁的张海超从2007年8月开始感觉身体不适,还有咳嗽、胸闷症状,随后一直以感冒治疗。

10月份,张海超来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拍胸片检查,显示双肺有阴影,但不能确诊病情。

意识到病情严重的张海超此后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胸科医院等省会各大医院就诊,几家医院均告诉他患上了“尘肺”,并建议到职业病医院进一步诊治。

张海超工作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振东公司)以生产耐火砖为主。

张海超在该公司打工期间,历经杂工、破碎、压力机三个工种,工作三了年,他说这三个工种都会接触到粉尘。

为了确诊,2009年1月,张海超到了北京,随后的近一个月,他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煤炭总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医院就诊,得出的结论也为“尘肺病”。

需要说明的是,张海超就诊的上述省会各大医院和北京多家医院,因为不是法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这些医院在出具的诊断结论中只能用“疑似尘肺”和“不排除尘肺”等表述。

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医院均排除了肺结核和癌变的可能。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要由当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整个过程复杂而繁琐,需要用人单位出具多种证明。

张海超从北京回来后,就去了具备资格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就诊,但由于振东公司拒绝出具诊断所需的材料,张海超并没有如愿。

随后,在历经了多次上访甚至和振东公司发生冲突后,由新密市领导和信访局协调,张海超才得以在2009年5月12日去郑州职防所进行诊断,5月25日,张海超得到了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诊断结果却是“无尘肺0 +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建议进行肺结核诊治。

按照现行法规,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才是具有效力的,负责协调的新密市信访局和用人单位振东公司也只认同郑州职防所的诊断结果,因此张海超索赔无门。

职业病事故案例心得体会范文

职业病事故案例心得体会范文

职业病事故案例心得体会范文职业病事故是在工作环境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和意外事故。

职业病事故不仅对受害者本人造成了伤害,也对企业和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职业病事故案例以及从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事故案例一某工程公司的一名工人,在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了几小时。

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和高温环境,该工人突感头晕、恶心,并最终晕倒在地。

工人被紧急送医,最终诊断结果显示他患有中暑。

心得体会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时间应该适当控制,以避免引发职业病。

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身体中暑,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需要加强员工的职业卫生培训。

员工应该了解中暑的症状和预防方法,以及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应对措施。

3.工作场所应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应该配备适合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和帽子,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高温的伤害。

事故案例二一家化工公司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

爆炸造成了多人死亡和大面积建筑物倒塌。

调查显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未能严格按照化学品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并未尽到安全防范措施。

心得体会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严格按照化学品管理规定进行操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遵循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很容易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

2.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化工企业中,安全是头等重要的,应该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提高事故防范的能力。

3.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

员工应该了解化工企业的安全风险,知道如何正确操作化学品和遇到事故时的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及其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看出预防职业病事故的重要性。

预防职业病事故需要从公司和员工两方面共同努力。

公司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提供安全培训,并制定相关操作规程。

员工则需要充分认识职业病和事故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工作]一起职业病案例讨论

[工作]一起职业病案例讨论

一起职业病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案例(一)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

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

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

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

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

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

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

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

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

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

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 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

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1.指出造成此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12.如何防止再发生这类严重事故?资料来源:上海医科大学沈贻谔提供职业中毒案例(二)案例于××,男、23岁,蚌埠某化工厂工人。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职业病危害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伤害,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篇12003年起,云南省水富县先后有多名农民工到外地某石英干粉厂务工,返乡后陆续有12人死亡。

今年有关专家对63名村民进行职业病诊断,被诊断为尘肺的达30例。

今年初,国家安监总局对广西马山县进行调查,1985年至1991年共有1001名农民工赴外地金矿打工,在已进行尘肺病体检的600人中,确诊尘肺病患者225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近年已死亡14人。

北京木城涧煤矿的农民工邓麒祥说,“矿上曾有人得了二期尘肺病死了,医生把他的肺掏出来,用大锤都砸不烂,比石头还结实。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篇2苏有海是陕西人,今年44岁。

2008年,经同乡介绍,他到山西省柳林宏盛大东庄煤业有限公司所属煤矿当掘进工。

2011年,该公司被山西柳林宏盛聚德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德煤业”)兼并。

2011年12月,他在工地上发生了一次事故,却意外得知自己患上了矽肺病。

2011年12月2日19时许,苏有海在矿井下工作面打锚杆时,衣服不慎绞在钻杆上,锚头打了他的胸口。

苏有海说:“开始我只觉得很痛,以为没什么事,吃点药就好了。

”但过了一两天,他发现胸口越来越疼,于是就到山西大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确定他右侧第八肋软骨折。

其后,聚德煤业为他支付了医药费。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苏有海觉得胸部的疼痛感不减反增,甚至呼吸也出现不畅。

山西大医院的医生对其做了进一步检查,确诊其患上了矽肺病。

医生说这种病是由于苏有海长期在矿井下吸入有害气体所致,属于职业病。

带着这份诊断书,他向聚德煤业提出索赔,要求进一步治疗,聚德煤业以苏有海在公司所属矿井中工龄只有18个月,不可能患职业病为由拒绝。

一筹莫展的苏有海找到山西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闫艳军等两位律师为其提供了法律援助。

职业病案例: 两起硫酸中毒事故案例

职业病案例: 两起硫酸中毒事故案例

两起硫酸中毒事故案例实例1上海某皮革化工厂主要生产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甲酯生产的化学反应:水(33l)+硫酸(200l)+丙烯腈→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酰胺+甲醇→丙烯酸甲酯,经蒸发、精馏,成为丙烯酸甲酯精品。

1989年12月23日,该厂聘请5名大学教师进行丙烯酸甲酯试生产,生产现场约10名职工在旁观看。

当丙烯腈加至六分之一时,反应锅发生了冲料,大量气雾喷出,10名职工有明显呼吸道刺激症状和皮肤、眼晴刺激症状,医院诊断为硫酸雾吸入和化学性眼灼伤。

事故发生原因:试生产工艺不规范,水温和硫酸浓度超过反应要求,造成硫酸雾外喷,职工缺乏防护和现场抢救知识,车间安全通道不畅。

实例21997年10月6日上午8时30分,上海某化工公司粘胶保全工高某在粘胶酸站例行巡检时,酸站挡车工张某向他反映旋流器(用于稀释浓硫酸的容器)的浓硫酸管道坏了,使一部分浓硫酸流入酸槽与墙之间一宽0.65米、长3米的夹弄内,加之原有积水,地上有约4cm厚的积液。

高某与组内人员商量后,径自走向夹弄查看。

上午9时许,检修工刘某发现高某光着上身,摇摇晃晃走过来,刘某即到保健站汇报情况,等保健站医生赶到,见高某仰面躺在离夹弄口20米左右的污水沟内,双手撑地但无力坐起,面部左下侧及胸前、四肢处有些发白。

保健医生当即将他拉出,用清水冲洗后立即送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缺乏安全教育,危险作业时无现场人员监护。

硫酸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个方面。

硫酸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表现为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症等。

长期接触高浓度硫酸雾的工人,可发生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硬变,出现胸痛、胸闷、气喘等症状。

发生二氧化硫和硫酸雾的生产过程应加以密闭,通风排气,加强设备检修,重视容器安全落实运输装卸作业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职业病案例三

职业病案例三

【问题讨论2】 3.如果连续有多人昏倒在某工作现场,应采取 那些紧急救援措施,防止人员继续伤亡?
1、迅速脱离现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严密 观察病情变化。 2、对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呼吸 心跳恢复后应尽快进行高压氧疗,并积极给予对症和 支持治疗。
据事后经调查,工人在昏迷前,均感池内有 一种臭鸡蛋样气味,鼻子发酸,咽部辣苦,眼 发胀,流泪,头痛,恶心,四肢无力,全身发 麻,随后昏倒。调查人员了解到生产纸的原料 为麦草,再加上一定量的硫化碱和水。麦草为 碳氢化物,与硫化碱生成硫化氢气体,加之纸 浆在贮浆池放了一个多月,故高度怀疑为急性 硫化氢中毒。
某部防化部队带着防毒面具下到池底部,测定
现场环境空气中H2S的浓度,在池底部不同部位
进行了四次测定,其结果:硫化氢浓度在
1000mg/m3~2000mg/m3。用筐子先后将两只健康 的鸡用绳子悬于池底部,发现鸡在20s内昏倒。
【问题讨论4】 6.指出造成此次重大事故的经验教训,应采取 什么措施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中毒机制: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硫化氢主要分布在 脑、肝、肾、胰和小肠。大部分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代 硫酸盐,或甲基化生成低毒的甲硫醇和甲硫醚。其代谢产物主 要随尿排出,一部分以硫化氢原形从呼气排出,硫化氢在体内 无积蓄作用。硫化氢可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与金属离子具 有很强的亲和力。进入体内的硫化氢如未能及时被氧化解毒, 则与氧化型细胞色素转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使之失去传 递电子的能力,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导致“内窒息”。硫化氢还 可与体内谷胱甘肽中的巯基结合,使谷胱甘肽失活,影响体内 生物氧化过程,加重组织缺氧。
(一)根除毒物 1.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2.改善操作技术和生产设备。 3.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 (二)降低毒物浓度 1.尽可能密闭生产,采取遥控或隔离的方法,减少 人体接触。 2.注意好通风排毒,多装点排风装置。 (三)个人防护 工作时穿好防毒的物品,如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

职业病案例: 高气压作业减压病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 高气压作业减压病案例分析

高气压作业减压病案例分析2020年5月10日,广西北海一名从事海底潜捕的摸螺工出水后突然休克,摸螺船上的其他人员用筷子撬开病人嘴巴,进行人工呼吸和全身按摩后,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后来该职工被诊断为减压病。

2020年11月28日,在威海市海域从事沉船打捞作业的一名工作人员,当潜到34m深的海水里时,突然感觉呼吸罩没有氧气。

他不得不急速扔掉缠在身上用于下沉的铅块,猛力向上划水,船上的工友赶忙将他拉出水面。

这名作业人员当即出现浑身疼痛等减压病症状。

单位将他送到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后,仍旧四肢麻木、疼痛,后转院治疗一段时间才逐渐好转。

水下作业时,人体每下潜10m,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减压病是由于作业人员在从事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气泡所致的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的全身性疾病,是潜水人员常患的一种疾病。

调查显示,我国有大量工人在北部湾沿海常年从事摸螺作业,经常导致减压病。

减压病多发生于水下施工、打捞沉船、潜艇人员海底离艇脱险、海底隧道等建筑地下工程、海洋科学探险以及高压氧舱内的工作人员;飞行员高速升到万米左右的高空,如果机舱不密封或泄漏,使气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可能发生航空减压病。

近年来,近海商业潜水开始流行,据统计该领域减压病发生率为2%~1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减压病临床表现减压病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据临床医学调查,患者仅具单一症状的占70%,有2种症状的占25.6%,2种以上的占4.4%。

各种症状中通常以皮肤瘙痒、皮疹、局部疼痛、麻木、肌无力等症状出现较早,而后再出现其他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发生在减压后1~2h内。

在减压过程中发病者占总发病数的9.1%,减压结束后30min内占50%,1h占85%,3h占95%,6h占99%,6~36h仅占1%。

减压愈快,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严重。

1.皮肤减压病对皮肤的影响以皮肤瘙痒及皮肤灼热最为多见。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广东省职业病鉴定专家库成员宝安区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林炳杰联系电话(办)Emaillinbingjcncom年宝安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全区确诊例,其中三氯乙烯职业病例慢性正己烷中毒宗例苯中毒宗例矽肺例其他职业病例。

案例:连续加班导致中毒猝死案年月我区西乡某电镀厂名员工因三氯乙烯中毒死亡这名工人入厂不足个月从事三氯乙烯清洗作业在连续加班一周后(每天工作小时)突然死亡。

后经解剖和诊断被确诊为三氯乙烯化学源性猝死。

死者有个小孩和位多岁的父亲需要抚养社保部门首期支付其家属抚恤金万元另外每月再支付元本次事件历时个多月给厂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教训:、长时间加班加点会使职业中毒风险加大应尽量减少接触毒物的时间、购买工伤保险可减少事故损失。

案例:侥幸付出代价年~月我区观澜某五金制品厂为赶进度将三氯乙烯清洗工序从清洗房移到冲压车间从原来只有人接触增加到人接触导致该车间名女工中毒。

其中名女工在治疗过程中坠楼身亡厂方支付医药费多万元赔偿死者家属万多元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行政处罚万元教训:预防职业病事故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该厂年以前已派人参加过培训基本能按照“预防三氯乙烯职业中毒指南”的要求落实隔离等措施多年来一直未发生中毒事故管理人员以为卫生监督部门在小题大作“非典”过后为赶进度不再严格遵守终于付出代价。

案例:入厂不足个月中毒死亡年月我区石岩某光学公司名女工因三氯乙烯职业损害死亡事件这名女工入厂不足个月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因延误治疗发展到肝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厂方为其支付医药费万元(无买工伤保险)赔偿万元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行政处罚万元事后用于改善劳动条件万元。

工厂停用三氯乙烯改用其它代用品。

教训:试用期未买工伤保险小钱不出出大钱。

职业中毒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要警惕三氯乙烯这个隐形杀手!三氯乙烯职业中毒常识特性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英文缩写TCE又称“三氯水”“洗板水”法国“傲天D”主要成分也是三氯乙烯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有优良的溶脂性能清洗方便效果好用途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艺如清洗线路版、不锈钢等。

企业各类职业病案例

企业各类职业病案例

企业各类职业病案例篇一:典型的职业病案例典型的职业病案例案例一:28岁的小伙子小吴在一家知名的电子制造企业打工,他负责喷涂一种金属材料,每天在车间工作十几个小时。

207年7月,小吴出现了严重的咳嗽、气喘,并伴有持续性的发烧。

随即在当地住院进行治疗。

CT检查发现,小吴的肺部全是白色的粉尘颗粒。

而医生取小吴肺部组织活检寻找病因,发现在患者的肺泡里有像牛奶一样的乳白色液体。

医生将从患者肺部找到的白色粉尘颗粒送到南京大学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检测报告显示,主要成分除了氧化硅和氧化铝外,还有一种重金属元素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那就是“铟”。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制作液晶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的原料,毒性比铅还强。

专家表示,这是一种新型的职业病,在医学界也不为人所知,所以才导致患者迟迟没有检测出来病因。

而目前国外一些知名品牌的LED液晶显示器都到国内来生产,企业应该引以为鉴,加强对员工的保护。

案例二:203年,福建省仙游县东湖村有63户石英粉(砂)加工作坊,加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

加工作业场所不具备基本的通风防尘设施,出料、筛粉、包装过程中扬尘严重;个人粉尘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除经业主进行简单口头交代外,务工人员没有经过任何职业卫生培训。

对其中4个作业场所的抽样测试结果表明,除1个湿式作业场所外,3个干式作业场所的9个采样点中有8个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61倍,且60的粉尘为极易吸入细微粉尘颗粒,10个沉降尘标本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超过70。

据从东湖村务工返乡的89名贵州籍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其中46人确诊患矽肺病。

对东湖村现有的201名外来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发现14人患矽肺病。

案例三: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曾在某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务工,204年8月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

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

预防医学职业病案例分析及答案

预防医学职业病案例分析及答案

预防医学职业病案例分析及答案预防医学职业病案例分析及答案如下所示:1、小李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冻库当工人,工作很积极,经常长时间坚持在冷冻库内工作,但几个月后经常出现肌痛和腰痛等病症。

请你分析引起小李这些病症的原因。

答题思路:温度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低温环境。

18℃以下的温度即可视为低温,但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10℃以下。

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二是产生全身性影响。

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

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接着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

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的作用,将会发生死亡。

长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

2、一天小周随检查团进行露天安全检查,当天太阳很大,小刘由于走得急,忘了带遮阳用具,刚开始小刘还感觉良好,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

请你分析原因。

答题思路:作业环境气温较高时,人员就感到烦闷,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

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高温环境。

29℃以上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可认为是高温。

人的中心体温在37℃以上就感到热。

高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温烫伤、烧伤,人体皮肤温度达41~44℃时即感到痛,超过45℃即可迅速引起皮肤组织损伤;二是全身性高温反应,当局部体温达38℃时,便产生不舒适反应。

全身性高温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眼花)、癫病样抽搐等。

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虚脱、肢体僵直、大小便失禁、晕厥、烧伤、昏迷、直至死亡。

人体耐高温能力比耐低温能力差,当人体深部体温降至27℃时,还可抢救存活,而当深部体温达42℃时,则往往引起死亡。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条件不当,导致工作者身体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中毒不仅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讨论职业中毒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化工厂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小李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包括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通风设施,小李每天都暴露在有毒气体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有机溶剂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小李长期暴露在有毒化学品中,导致了职业中毒。

化工厂应该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有毒化学品的可能性。

案例二: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张三是一名矿工,他长期在地下煤矿工作,吸入了大量的煤尘。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除尘设备,张三每天都暴露在粉尘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尘肺病,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导致了职业中毒。

煤矿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提供良好的除尘设备,定期对矿工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矿工吸入粉尘的可能性。

案例三:工厂工人长期接触重金属王五是一名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重金属,比如铅、汞等。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王五每天都暴露在重金属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重金属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工厂应该加强对重金属的管理,提供良好的防护措施,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重金属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职业中毒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企业应该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对工作者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者的职业健康意识。

职业病案例: 职业性锰中毒 两名职工成痴呆

职业病案例: 职业性锰中毒 两名职工成痴呆

职业性锰中毒两名职工成痴呆两个在一家冶炼厂上班的壮年男子,突然身患“怪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几经辗转治疗,由云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诊断为:职业性轻度锰中毒。

虽然有了医疗机构的这一结论,也有了来自司法部门的5级伤残的鉴定,但两人的索赔之路还是显得异常艰辛……青壮年职工突患怪病云南省富民县大营镇周天荣、沈有祥原来都是大营镇“万达冶炼厂”的职工,1999年5月,他们同时因为“四肢无力、步行不稳、吐词不清”等奇怪病症后,回家休养。

离厂回家后两人的病症不见好转,经多方医治,均找不到病根,反而症状越来越多。

说话语音含糊,拄拐杖也不能行走,表情十分呆滞,情绪极易波动,有时会乱骂亲属,或拿棍棒打自己的头。

村里的人见他们变成呆子,都十分痛惜。

据说周天荣是个挺机灵的小伙。

高中毕业后,去当了4年兵,还当了班长。

他当兵时家里收到许多来自部队的喜报。

1900年退伍后,他被安排到富民县乡镇企业大营冶炼厂上班。

该厂后转卖给私人,改名为富民万达冶炼厂。

周天荣生病后,妻子很少归家。

8岁的孩于大多数时间只能跟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家里又增添了许多物质和精神压力。

另位一位“怪病”患者沈有祥,患病时刚满26岁,被发现生病时正准备结婚,家里已着手为他买家具,不幸的是女方发现他有病后退了彩礼。

此后,他就开始了漫长的检查和治疗。

他的病看起来比周天荣还严血,基本不能说话了,面目更加呆滞。

环境污染是“祸根”周天荣和沈有祥因病回家后,家人就带着他们四处检查、治疗。

但好长时间内都没有查出他们究竟患了什么病。

直到去年底,在昆明遇到一个老军医,问了他俩生病前的工作环境后,推断他们可能是患了职业性锰中毒。

2020年2月份,两人被家人送到云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检查,结论都是:职业性慢性轻度锰中毒。

云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在给周、沈两人检查病情时,到他们工作过的富民万达冶炼厂车间,对环境作了监测。

结果所测4个点共16个样,锰及其化合物品浓度最高一个点超过国家标准31倍,其中l号点超标率为100%,2号点超标率为75%,3号点超标率为50%,4号点超标率为100%。

案例分析题(职业卫生)

案例分析题(职业卫生)

案例分析题一(10分)9月1日16:00左右,某厂三名工人清理存放鲜藕下角料的16个盐渍储藏池。

一名工人在4#池清除淤污时,感觉不适,准备上池,在攀爬梯子过程中跌入池内,池上2名工人,边呼救、边下池中救人,先后共9人下入池中并陆续倒下。

十多分钟后,9名中毒工人被救出,送往附近的镇卫生院抢救,已死亡6人,另外3人昏迷,其中2人出现呼吸停止,被紧急转至当地县人民医院抢救。

问题一:请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说明判别依据。

(2分)问题二:如果你接到协助查明原因请求,应做哪些方面准备工作?(2分)事发当天22:00左右,当地疾控中心检测结果表明:硫化氢(H2S)超标2.4倍,甲烷不超标;储藏池水硫化氢含量为400mg/L。

次日16:00,在1#、3#、4#、8#的池面和池底设定采样检测点,进行快速气体检,检测三种气体(H2S、CO、NH3)浓度,。

检测结果提示NH3明显超标,最高达263mg/m3。

问题三:结合所给检测数据,分析该中毒事故中毒原因并进行简要分析(2分)问题四:请以硫化氢为例,简述进入该类中毒事故现场调查时卫生应急人员的个体防护方案。

(2分)问题五:结合本中毒事故,提出工作建议。

(2分)案例分析题二:2009年3月16日起,某企业的职工陆续出现头晕、失眠、烦躁、肢体不自主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胡言乱语、谵妄、精神行为异常,并相继住院治疗。

至4月28日,人数达到16名职工,有4人收入ICU,该厂其余职工也陆续出现类似轻微症状,无死亡病例。

问题一:请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说明判别依据。

(2分)问题二:假如你受邀对该中毒事件进行原因分析,你还需那些资料?(2分)问题三:结合本事件,那些是责任报告单位(2分)该公司所用原料为废旧塑料加工而成的聚丙烯颗粒,成品为包装袋。

生产工艺流程:混料(烘料60-70℃)→热熔(270-280℃)→拉丝→纺丝卷→进入第一、二圆织车间→织袋→成品。

职业病案例

职业病案例

职业病案例
案例一:电脑程序员的颈椎病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脑程序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

他们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输
入代码,检查bug,这种工作方式让他们容易患上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退
行性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酸痛、僵硬、头痛等。

小明是一名电脑程序员,每天工作时间长,姿势不正确,颈部长时间处于一个
固定的姿势,导致颈椎受到过多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开始感到颈部酸痛、头痛,甚至出现了手臂麻木的情况。

最终,经过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患上了颈椎病。

为了缓解症状,小明开始进行颈部按摩、定期锻炼颈部肌肉,并调整了工作姿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小明的颈椎病症状逐渐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二:厨师的过敏性皮炎
作为一名厨师,长时间接触各种食材和调味料是家常便饭。

然而,对于某些厨
师来说,这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由于对某种食材或化学物质过敏引起的皮肤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起泡等。

李师傅是一名厨师,擅长川菜和湘菜。

在长期接触辣椒等调味料后,李师傅开
始出现手部皮肤红肿、瘙痒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经过医生的诊断,李师傅被诊断为患有过敏性皮炎。

为了改善症状,李师傅开始注意避免接触辣椒等可能引发过敏的调味料,同时
在工作时戴防护手套。

同时,他开始定期涂抹抗过敏性皮炎的药膏,并在休息时给双手适当的休息。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李师傅的过敏性皮炎症状得到了缓解。

以上是两个不同职业所产生的职业病案例,提醒大家注意职业病的防范和治疗,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

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

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篇12005年3月20日,萍乡市卫生局在对江西正大水泥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从事有职业危害工作的有122人,但该公司没有及时、如实地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工人未进行岗前、岗期、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执法人员先后多次现场责令其整改,但该公司未予理会。

处理结果:1.警告;2.责令改正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组织岗前、岗期、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行为;3.罚款人民币30000元整。

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篇2邹双琴于2008年3月14日进入本案被告金耀金开办的温州市鹿城区双屿波斯登皮鞋厂(个体性质,已经于2008年4月21日注销登记)从事车包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

邹双琴进厂时厂方未对其进行体检,工作期间亦未向其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同年5月19日邹双琴因身体不适到温州市鹿城区人民医院就诊,当天转入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初诊为“贫血待查,在障?”,收治住院后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

2008年7月30日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确认邹双琴所患疾病构成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篇32004年3月2日,常熟市卫生局接到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王某某等人职业病诊断的报告”,常熟市某公司王某某等5名职工被诊断为苯中毒,另有4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市卫生局组织调查组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处理。

该公司主要从事工艺包装盒、塑料制品、木制工艺品制造、加工,使用的胶水粘合剂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危害的项目。

劳动岗位安全与职业健康事故案例分析

劳动岗位安全与职业健康事故案例分析

劳动岗位安全与职业健康事故案例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岗位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职业健康事故不仅对个体员工造成了伤害,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职业健康事故案例,探讨劳动岗位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防范职业健康事故的重要性。

一、案例一:工业意外事故导致职业病患者增加在一个大型化工企业的装配线上,一位工人因疏忽大意,在操作设备时没有戴好防护手套。

结果,他的一只手被酸性溶液腐蚀了,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经过调查发现,该企业长期忽视劳动岗位安全规定,员工缺乏安全培训意识。

此外,工作环境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职业健康问题不断增加。

该案例反映了劳动岗位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应加强投入,并确保员工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同时,增加相关防护设备的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有效预防职业健康事故的发生。

二、案例二:建筑施工致职工意外伤亡在一次建筑施工中,由于没有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一位工人从高处坠落,不幸丧命。

事故调查发现,该建筑公司在施工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有效的安全监控、管理不到位等。

此外,施工现场缺乏明确的警示标识,致使工人无法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这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该案例揭示了建筑行业在劳动岗位安全方面的挑战。

建筑公司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制定严格的施工规范与标准操作程序,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预防类似的职业健康事故。

三、预防职业健康事故的对策以上两个案例切中了劳动岗位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的核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为了预防职业健康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安全培训: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安全培训,包括针对特定岗位的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指南等。

同时,员工也应该积极参与培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2.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各类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流程,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3.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清洁的空气、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合理规划的工作站等,有助于缓解劳动者因工作环境问题而引发的职业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李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冻库当工人,工作很积极,经常长时间坚持在冷冻库内工作,但几个月后经常出现肌痛和腰痛等病症。

请你分析引起小李这些病症的原因。

答题思路:温度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低温环境。

18℃以下的温度即可视为低温,但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10℃以下。

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二是产生全身性影响。

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

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接着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

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的作用,将会发生死亡。

长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

2、一天小周随检查团进行露天安全检查,当天太阳很大,小刘由于走得急,忘了带遮阳用具,刚开始小刘还感觉良好,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

请你分析原因。

答题思路:作业环境气温较高时,人员就感到烦闷,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

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高温环境。

29℃以上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可认为是高温。

人的中心体温在37℃以上就感到热。

高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温烫伤、烧伤,人体皮肤温度达41~44℃时即感到痛,超过45℃即可迅速引起皮肤组织损伤;二是全身性高温反应,当局部体温达38℃时,便产生不舒适反应。

全身性高温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眼花)、癫病样抽搐等。

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虚脱、肢体僵直、大小便失禁、晕厥、烧伤、昏迷、直至死亡。

人体耐高温能力比耐低温能力差,当人体深部体温降至27℃时,还可抢救存活,而当深部体温达42℃时,则往往引起死亡。

高温作业中所引起的急性病(中暑)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

日射病是由于头部受强烈的太阳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的直接作用,大量热辐射被头部皮肤及头颅骨吸收,从而使颅内温度升高所致,多发生于夏季露天作业人员。

主要症伏为急剧发生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重者可能有惊厥、昏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