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与孔子的礼乐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艺”与孔子的礼乐思想
摘要:“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创办私学教授“三千弟子”时的六种教学科目。礼与乐互为表里,是成“仁”的桥梁。在古代中国教育演变中,在其他各艺相继泯灭被逐放出教育科目的过程中,礼、乐始终顽强地占据着儒学传承的核心位置,为六艺中生命力最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因而,孔子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对礼、乐的教育上。
关键词六艺孔子礼乐思想
一、礼乐制度下的“六艺”内容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创办私学教授“三千弟子”时的六种教学科目,每门课程除了各尽其职外,还必须符合礼的规范。
(一)礼与乐。
礼列于六艺之首,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礼即规范,伦理,道德等,内容及其广泛,包括各种宗法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周礼·春官》:“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也即将礼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类型。《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此周代之礼,春秋战国之时,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感性世界的形式化,成为个体与鬼神、祖宗、衣食、自然的关系纽带,个体与个体间的人际关系,成人、处世、立身的一种法则。
乐,六艺之二,指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活动,旨在陶冶人们内心情操,帮助人们修身立性,从而“心平德和”实现社会和谐。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中庸之道”在音乐方面的体现,中庸之道渗透于音乐之中,音乐表现也要局于中庸之意,不难看出,中庸是礼的一种表现、而乐是配以礼实行的。所谓:“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亲和,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也即礼是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具有强制性,乐重于陶冶内心情感,使本就强制性的礼成为能获得自我满足的精神需求。礼乐成为六艺的奠基之石,它们相辅相承,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必要工具。
(二)射与御。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射御二者即是军事技能,又是体育训练,自夏代就列为学校教育的课程,据古籍记载,当时的射就有“五射”,《周礼·地官·保氏》:“五射:白氏、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御也